透露着终结的气氛,用火爆的场面来弱化了较俗的剧本,不过光头仔超得意。
张艾嘉虽戏分剧减,叶倩文强势登入,角色也非常讨喜。
总体来说剧本张力不够大,细节处理得不够完善,但就车,船,直升机等大制作来看,场面可以称为惊艳。
还有少少苦情倾向,光头仔配音说的台山语挺好听的。结局有些无语,被火烧都烧不死吗?
据闻此时新艺城内部已闹翻,所以导演换成了林岭东,拍惯犯罪题材自然比不上上两位喜剧大师,可以说这个系列中较为不讨喜的一部了。
千里救差婆,读作chai婆。在香港,当警察叫做当差,因为麦嘉是当差的,老婆也是当差的,所以叫差婆吧。
最佳拍档到了第四部,有大场面,无笑点,少创新。二十年后看,当时的大场面已经是平平无奇,故事剧情、对话衔接倒是漏洞不少,使得观影体验差很多,可惜了最佳拍档,结尾麦嘉引火上身,看得出是本人实演,心疼不已。
作为飞天贼金刚,惊艳亮相第一部后,动作、科技都没那么吸睛了,尤其是这部,机械感全无,本身许冠杰的动作也不利落,对手黑帮也蠢得要命。可惜了叶倩文,那段时期,刀马旦、上海之夜,都有不少好笑戏份,表演自然洒脱,肉嘟嘟的脸,真好。
有一个笑点把我逗笑了。
科学家心脏病发作,女儿莎莉发现药瓶只有一颗药,手抖掉下,正要将药捡起,被金刚不小心一脚踩碎。科学家生气地对金刚说:你害我,我也害你。我这个宝贝女儿,你的。女儿,叫老公。
莎莉哭着叫:老公。
这就是香港喜剧电影的精魂了。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有关剧本的通过﹑影片制作路线﹑制作方法及技巧等,都由一个7人组成的最高决策小组决定。这个决策小组非常注意影片的娱乐性和票房价值﹐对各地观众、各种观众的口味以及市场需要颇有研究,并且善于改编卖座率高的西方影片,特别重视宣传和推销。但由于偏重当地口味,虽然卖座较高,尚不能打入世界上其他较为重要的电影市场
—————
“新艺城”从1980到1990年,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时期曾逼得势如水火的老牌寡头邵氏和嘉禾联手对抗新艺城。比如1982年嘉禾的《奇门遁甲》和《八彩林亚珍》就破例同时安排在嘉禾与邵氏两大院线公映,可惜票房仍不及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和《难兄难弟》,并且吴宇森亦因执导的《八彩林亚珍》票房惨败,而被嘉禾一怒之下与他解约,但新艺城马上就将吴宇森拉拢过来了。
“新艺城”为投资方“金公主”确实赚了很多钱。但这利润到底如何分配呢?当年“新艺城”由麦嘉、石天、黄百鸣三巨头掌舵,但他们“分赃”其实是不均的。当时他们三个与“金公主”的雷老板商议新艺城的股权,黄百鸣占9%,石天占19%,金公主与麦嘉合占72%。而在这72%股权中,金公主占51%,麦嘉占49%。也就是说,“三巨头”中麦嘉拿的是大头。而且这种不均的“分赃”也为后来新艺城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尤其80年代中期,麦嘉居然曾“盗反“新艺城”一次,与好友洪金宝合作,为嘉禾拍了《最佳福星》
“新艺城”能迅速崛起,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居功至伟,由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创作小组,碰撞出不少火花,新艺城前期的经典之作几乎都是他们群策群力的结果。
七人小组的成员各有所长。麦嘉上大学时主修电子工程,后来做工程师时,又去纽约大学专门学习电影制作,在美国曾以副导演的身份参加过三部枪战片的拍摄。在《最佳拍档》系列中,利用自己学过电子工程的长处,他熟练地将高空飞车、电子武器等特技融入电影创作。石天是喜剧演员,喜欢从演员的角度审看剧本。黄百鸣曾是话剧的发烧友,对戏剧颇有心得,擅长编剧,新艺城的许多剧本都由他操刀。徐克是一个集导、编、演等能力于一身的将才,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一部电影。曾志伟喜欢玩而见多识广,对香港和台湾草根阶层的审美趣味了然于心。泰迪罗宾来自音乐界,且导、演俱佳。
可惜集体创作虽然优势明显,却很难持久,据曾志伟说,这七位主导不久便因钱多钱少问题,闹起纷争,他自己则退出七人小组,远走台湾拍戏,后来被洪金宝招回帮他搞“宝禾”。
因此《最佳拍档》前两集由曾志伟执导,到第三集,导演则换了徐克。而拍完《女皇密令》后,徐克也开始不满三巨头坚持只拍喜剧的创作思路,本来萌生退意,却被“金公主”盛情挽留,并帮助他成立“电影工作室”,虽然仍旧挂着“新艺城”招牌,却能跨过三巨头,直接与雷老板对话,并且票房分红徐克也直接从“金公主”领取,与“新艺城”无关。
《最佳拍档》拍到第三集后,石天要求另拍新戏,由他自己主演,占据春节贺岁档期。尽管黄百鸣认为还是接着拍“最佳拍档”续集保险一些,但最终未能阻挠石天拍了《恭喜发财》,结果该片在贺岁争霸战中首次输给了嘉禾的《夏日福星》,票房收入最终亦仅列当年度的第六位,将”最佳拍档“连续三年的票房冠军宝座恭手相让。
新艺城尝此教训,决定再拍《最佳拍当》第四集,但当时七人创作小组已经名存实亡,麦嘉便起意挖掘新人,找林岭东拍第四集《千里救差婆》。该片由麦嘉领着自己的一干班底全盘搞掂,石天、黄百鸣基本没有参与,票房亦有不俗成绩
80年代后期,新艺城三巨头各自为战,麦嘉重用林岭东,拍起“风云”系列,暴力写实片的大卖让麦嘉眉开眼笑。黄百鸣搞起家庭贺岁喜剧,也是大受欢迎。惟有石天,自己搞了个创作小组,拍起《八宝奇兵》等片皆遭惨败,于是萌生退意,至90年代初期,“新艺城”终于解体......
发明家教授和教授女儿的设定肯定影响了星爷的《百变星君》。
这一系列的特色就是很多“高科技发明”,如今看着很小儿科,但当时算天马行空。基顿和卓别林的喜剧中也可见各种奇思妙想发明。
剧情上都是偷盗珠宝,都有国际大盗大贼作梗,太模式化了,要不是有差婆和光头仔支撑,连4都很难撑到。也正因为没有了新招数,第五部直到4之后三年才出来,而5终于是盗窃兵马俑而不是珠宝了。
叶倩文演得更挺鬼马精灵的。我一度记错以为《英雄本色》里她是女主角,原来那个人是朱宝意。
麦嘉在结尾是亲身上演被火烧,虽然演员有保护措施,但这份献身拼命精神,是80年代香港演员的价值之一,所谓专业是也。今天的流量明星,跟这些前辈比起来,真的不配拿那么多片酬。
剧本弱了~原来暴力比赛早有了,国际刑警和香港警察的冰球赛~小光头的演员没少吃苦,叶倩文傻大妞角色
质量比前面的差了一截。 飞机特效都出动了 但是忘记了本来应该有的一些幽默特点。。 应该是换了导演的关系 比起曾志伟和徐克 林岭东的风格有点不符合最佳拍档系列。
小光头好可爱 从天台摔下好吓人 去新西兰救老婆 原来飞机撞货车的镜头是将错就错!
五年半后三刷,比系列里的其他作品多看了完整的一次。我已经完全忘记电影的内容,但对这多看的一次印象深刻。15年贾樟柯《山河故人》来到广州路演,但选择的场次是白云新市的十点场,看完赶不上学校宿舍宵禁的我第一次为了看电影而住了一晚酒店,当晚回到酒店的我刚好在电视上看了这部睡前电影。和前三部相比,主创团队大变,实质上已经是麦嘉单独操刀的作品了(所以难得看到光头佬在结局威风了一把),而张艾嘉已经变成客串主演(但张姐可没少挨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King女郎首次挂上主演的名号并出现在海报C位(但叶倩文这大眼镜造型难免有点呆头呆脑)。剧情主打科幻元素而非前三作的国际犯罪,漫画感也更强(反派蹭的是《夺宝奇兵》)林岭东虽然挂着导演名字,应该干得更多是执行的活,当然开头的直升机和中段的追逐戏他可能有帮忙构思。
光頭仔好得意!不過後來佢變做大人,我有種幻滅既感覺
这一集感觉还行,林岭东的节奏还是不粗的,编剧仍然是硬伤
还有谁能比小光头更可爱.
轻松,大笑,这就是看电影的感受,喜欢这部电影需要什么理由吗?
美好的回忆,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年夜连放4部电影,看得很爽,其中就有这部。难忘的童年,难忘的凤凰卫视电影台。
看到一半突然想到许冠杰还演过令狐冲,顿时感到了巨大的反差。林岭东的风格偏紧张严肃,没有曾志伟和徐克那几部有那么多戏仿,场面戏比前几部都要多些,依旧是许麦张三人挑大梁,叶倩文的存在感薄弱到可以直接忽略,最后竟然也开始煽情了,只是制作的太粗糙,没多少可取之处
6.5/10 分。2018.03.01,重看。虽然有各种小亮点,但仍显浮夸粗糙,细节过于毛糙导致整体欠佳。。。很多老片最大的毛病就是各种片段凑在一起,情节的连惯性逻辑性很差,导致整体显示一锅乱炖。。。林岭东的风格是到处突突突、轰轰轰。。。时光荏苒,还是许冠文的香港市井喜剧更显经典。。。
林岭东使片子多了点写实的风格,依然保持水准
沉迷于动作特技大场面,那游艇飞机枪战爆炸,看得出预算足够。可主线剧情偏幼稚简单,喜剧的调性和系列设定不太匹配,打打杀杀的戏份也过于多了,不再是合家欢属性。尤其结尾高潮弄得哭哭啼啼的,偏离了观看预期。
只记得看过,当时很喜欢,然后小光头很有爱,这就够五星了~~~
千里救差婆,名字都那么喜感……
金刚女郎总是花瓶,这次的叶倩文也不例外。剧情比前几集差多了,也没有了前几集的那些创意
小环境是曾志伟去台湾拍戏,徐克组建电影工作室,新艺城的七人小组名存实亡,麦嘉一人独立提携林岭东拍了第四部,编剧也是他们俩,没有巨星加盟,请来了关德兴和石坚,外景在新西兰拍摄。本片也注定了在充满动感的大场面,动作戏和尴尬的喜剧中来回摇摆,缺少美艳的king女郎,却加入了叶倩文,导致完全脱离了前三部的票房冠军的卖相。即使如此依然2700万票房,拿到第三名。但是并不丢人,票房依然大卖,再看看第二名,是大哥洪金宝的《富贵列车》2812万,第一名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3465万。……同年麦嘉还帮了一下好友洪金宝,和对头嘉禾合拍了《最佳福星》,很多年以后,在《我的特工爷爷》中,看见当年香港影坛的四个大佬,石天,麦嘉,洪金宝,徐克同框,无限感慨,友谊第一。
导演又换成了林岭东,动作戏比以前要狠,最后拍的好惨烈呀。这个系列感觉貌似还是看国语版更搞笑一点来着。
一直觉得这是整个系列最好的一部。张艾嘉大爱!
小光头好萌,关德兴和石坚这俩老骨头好有喜剧效果,最佳拍档系列一定要看国语,卖家那一口山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