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少年的天空

更新至20230218

主演:李冰冰 李象群 陆蓉之 張智霖 李诞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2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3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4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5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6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3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4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5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6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7会画少年的天空 剧照 NO.18

 长篇影评

 1 ) 世上所有的成熟和成功,都是人格层面的成熟和成功。

节目还是不错的。

没想到铺天盖地那么多差评。可能给差评的都是会画画的专业人士,大家要求挺高。

作为普通观众的我来说,这是一档绘画的入门媒介综艺,让我有机会了解美术的门类,意境和深邃的人格内里。

每一张画不仅是画本身,更是画家内在人格层次的展示。同样,对于观众也是如此。你是谁,你看到的就是谁。

可以说,世界上所有最终的成熟和成功,都是人格层面的合一,成熟和成功。

 2 ) 一个关于绘画的宝藏综艺

前两周打发时间陪同学去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看到了这个节目的收官展览才听说了这个节目,怀着“啥?绘画也能拍综艺?”猎奇的想法随手点开了几期节目。看完之后发现,关于这个节目的定位真的还蛮有意思。

首先我想先介绍下自己,我本人是从小开始学音乐,接触过许多乐器,现在是音乐学院的硕士在读,但同时我还是一个跳了八年涉猎过许多舞种的Street Dancer。但是唯独绘画领域,我怎么也搞不懂,也融不进,看到好看的画只会说“好看”、“真好看”,因为始终对于绘画都是“看不透,读不懂”的状态。看到别人会为某一幅画感动而拍案叫绝的时候,我甚至连“卧槽”的情绪也懒得浪费。看了几期节目之后,我才开始一点点认识绘画这门艺术。

就像自己练过琴,就能听出大师演奏出的那些每个音的“重量”,感觉得到演奏出那个音需要多大的难度。就像自己跳过舞,就知道大师的动作有多干净,他们的想法有多特别,基本功有扎实。在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我逐渐开始认识到绘画中每一个构图,每一种颜色的选择,每一笔的笔触它们所需要的知识积累。

暂时先撇开这档节目对我个人的影响不谈,不得不提的是这档节目确实引发了一些我关于现代综艺的许多思考。

一、关于国内综艺发展现状的探讨

综艺是指综合多种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艺术。如电影、声乐、戏剧、建筑等。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艺术。现如今通常专指娱乐方面如电影、音乐、电视娱乐节目等都被称作为综艺的简称。由于资本的需要,最近的几年国内算是进入了综艺大爆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变着花样在争夺市场,每年国内都有几十档综艺上线,从最开始的“唱歌跳舞”,到后来”带孩子“,再到后来”露营“、”做菜“,各大厂商似乎都在围绕“如何更有娱乐性”而做综艺。即便如此,能被广为人知的的综艺还是屈指可数。结合上述客观事实,虽然各大综艺的制作已经相当成熟且完善,但可以从侧面看出,关于综艺的“选题”似乎是进入了一个探索期。

二、既是关于综艺选题的新挑战,也是美育发展的新尝试。

在这样一个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娱乐至上”的价值追求下,这样一档讲绘画综艺的出现,可以说既是顺应了娱乐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算是美育学者们的全新尝试。它别出心裁地结合了现在美育中受到广泛讨论的类似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等教学模式,将美育与娱乐内容相互结合,是一项“寓教于乐”的大胆实践。之所以说它大胆,是因为国内迄今为止还从来没有一档做美术的综艺,也从来没有一个做成综艺的美育形式。因此这档节目对于“美育”与”传媒“两个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历史意义,完全值得在数十年之后在美术史与传媒史两个学科历史大篇幅地呈现中并为后人进行作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关于这档节目,我个人更愿意把这档节目定义为一档“带有一定娱乐性质的围绕一些绘画“案例”进行绘画知识科普的综艺节目”。

三、娱乐化教学仍然任重道远

”娱乐”与“教学”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教育中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教育学家们都在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所讲的知识更容易被轻松地接受。这也为什么说这个节目不但有新意,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大胆,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节目组摸着石头过河的为难状况。“娱乐至上”是当代人的娱乐价值追求,同时每天都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使得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失去了”耐心“的能力。正因如此,若要做一个含有一定”知识传授“内容的节目,必须得掌握”把握观众耐心“的能力,一旦这个平衡出现问题(过于娱乐或过于教学),节目就可能会同时让两类人都不开心,反之,要是能找到这个完美的平衡,这个节目的影响力将一口气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档节目的娱乐成分可能偏少了一些,虽然有一定美术基础,或者静得下心的观众可能会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它难以吸引到对绘画兴趣一般的观众。虽然这是这档节目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这同样也是理论上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的难题,并且答案最终可能得交由后人解答。

四、结语

关于这档综艺,它绝对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对于美术爱好者们来说绝对是个宝藏,但是它却难以吸引到”喜欢刺激“的路人观众,这是它的缺点,同样也是它的局限。因为会真正喜爱这档节目的大部分群体通常不太会长时间用于上网娱乐,这就使得这档节目难以被它真正喜爱它的受众群体所知晓,会花时间给予这档节目以正面评价的观众就更加凤毛麟角了,我想这是为什么这档节目在豆瓣分数不太高的原因吧,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称这个节目为当之无愧的“宝藏综艺”。

整个节目的制作终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争议也不可避免。即便如此,我个人还是非常希望这档节目可以继续拍续集,毕竟人类的文化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争议中才会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进步。综上所述,这档节目在娱乐层面会被如何评价,我认为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撼动的。

 3 ) 本来觉得还不错,结果发现性别qi视

今天看了芒果的新综艺,觉得还不错,有1幅还挺戳我的。但是发现参选的画家没有1个女生,我就觉得很奇怪,现在女生学美术的很少吗?

后来刷到帖子说节目组去美院招人,第一条就是不要女生。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我是感觉有点被冒犯了。女性就这么受歧视吗?

我不会再为这种节目贡献热度,可能别人家大业大也不稀罕,但是综艺受众本来就是女生占比更大,结果都不给女性艺术家一个机会,这算什么?我不相信,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就比男生差多少,上面参赛的作品也有我觉得很一般的啊,比如那个悯农。作为女性策展人的奶奶,愿意给这样作品还差强人意的少年一个机会,而节目组却斩断了女性艺术家走进大众视野的机会。

 4 ) 是少男的天空哇,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dddd

记得“少年”是个中性词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少年”=“少男”了。

唉,在学校时看到的都是会画少女的天空,没想到综艺里反倒是都是少男了,就,挺好,呵呵。

关于作品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有些也不能称之为作品。终于体会到专业学音乐的为什么受不了一些音综了。此时感慨一句,风水轮流转啊。不过“会画”中还是有些“绘画”的能人的,挺好。(估计看到一起上节目的其他人,内心也会“噗嗤”吧)

 5 ) 第七期:倚老卖老和山寨国潮

本期正片的内容较少,正好在点评作者和作品之余,也给几位导师按水准高低排个座次。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第五期第六期://movie.douban.com/review/14873076/

命题C:年轻与老年(按个人喜好,从后向前排列)

声明:以下不礼貌的点评,完全是将整个节目当成观察素材,因此无法考虑素材中人的感受,娱乐为先,请予谅解。

第五,李欢+豫源。这组可以和王钧浩+顾天予那组并列为十五组画里的最末流。李欢当然有绘画能力,他比较像一个画力过关的山寨日漫作者,能画点可以上传图库的无个性素材,同时还能在广告公司担当平面设计,胜任拼贴图库素材的无个性工作。我不知道他的自信是否来自于这两种平庸才能的组合,他的作品是没有必要署名的。

李欢在节目上的表现远比“尬”严重很多,更像一个目标明确的投机者,他总是用倚老卖老的口吻,表达不知天高地厚的轻浮,可以说兼备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两种标准讨人嫌,这倒是切题的。而他竟然说出“我不想走,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则是把无耻推向了巅峰,能明确感知他的底气来自假装的使命感,本质实际是常见的讹诈,其潜在逻辑是“中国人要支持国潮,我就是国潮,不支持我不是中国人”那么一种东西。不晓得这位前漫画家是否曾以“国漫”为名义讹过一波,此刻更像一个惯犯,换个领域继续不要脸,驾轻就熟地开始主打起“国潮”来了。

右图没啥可说的,画个电线杆和电视塔就自称未来科技感,不仅是画力,智力也有问题。

第四,翟莫梵+陈朗慕。这是策展人票的最高分,有理由怀疑是策展人在已知他们观众票最低的情况下,刻意保全二人的操作,也可能是硬搞的节目效果。就作品而言,两位照片哥的发挥都很一般,翟莫梵容易给人能说会道的印象,但究其根本,又是一堆逻辑不通的废话,这组画的立意和“屠龙骑士终成恶龙”有个几把毛关系。就单纯的“骑士更老,龙更年轻”这个构思是没问题的,但画面毫无想象力,缺乏可看性,难以称之为作品。右图显然低于《玩具总动员》的剧照,画面趣味还不如第三期那个王振宇的竹节人,左图估计质感上会好一些,视频看不太出来,但构思和构成还是很乏味,仅仅凭着脑筋急转弯程度的构思和甚至低于表情包的构成,咱就不提AI绘画已经达到的高度了,我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会有人类愿意花工夫画这么乏味的作品。

第三,于立洋+罗天奇。这组分为春夏秋冬,我没兴趣讨论扣题的问题,仅仅从组画的角度讲,负责秋冬的于立洋比罗天奇高出好几个level,罗天奇差不多是可以在前段时间教科书事件里凑个热闹的程度,有实力画教科书插图的那种,而于立洋则是有一些个人风格的作者了,我不太理解他上轮过关的那张李院长图,为何在正片和plus版里都没有镜头,节目组认为毫无看点吗?

其实这一组并不协调,罗天奇继续在两张画面中加了纸飞机作为个人标识,但春夏的表现看不出区别,连孩童的穿着都一样,当然这无所谓了,因为画本身没啥意思。于立洋也在两张画面中刻意安排了重复的元素,似乎是沉浮于水中的花架?但这并不能让四张画合为一体。于立洋一个人画春夏秋冬我感觉会更有趣,罗天奇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做灯笼,这样能搞得更好一些。

第二,易柏霖+马子晨。这组蛮有趣的,马子晨甚至坦率表达了一种对外国人画国画的轻视,这种轻视其实值得警惕,即使已经纠正,会产生这种轻视的土壤,某种集体幻觉也依然存在。我对国画毫无兴趣,因此谈不上了解,仅仅是对画的直觉上,会感到马的作品相对寻常,而易柏霖的作品有些特别之处,画面秩序上有新意,更有力量,在plus版里两人聊的更多,推荐看一看。

上图马子晨,下图易柏霖

据说马是第一次画蘑菇,易是第一次画朽木,作为两人合作的要素,相互的一个协调,这个部分可以对比出,马的蘑菇普通,易的朽木有趣。实际上易柏霖和常见的国画确有很不一致的地方,据说他喜欢听着摇滚画画,不要低估音乐的影响,这就注定不同。我厌烦国画之处就是一群断了代的人假装有传统,虚伪且死气沉沉,不如像这个外国人一样,不拘泥于揣摩中国古人的感受,或许如此才更自由。

易的画面的表现感更强烈,马子晨或许也被他带过去了一些,似乎也稍稍偏离了传统国画,局部比如树木的根系,也比此前的作品更偏表现,但水草和水中其它处理,似乎又比较无力,拘泥于范式,不如易那样保持了某种基于自身的敏感和自由。

以上都是对国画毫无了解的个人见解。

第一,莫里加+倪嘉希。因为对场景的个人偏好,所以图左的莫里加所绘,光线和氛围有些令我着迷,也让我想起某些欧洲艺术漫画,其实漫画不一定要画人,纯场景也可以。画点漫画吧,莫里加老师?

节目中说这是他们原先的第一稿,后来才改成现在的第二稿(西湖光景),第一稿的两张图都比较寻常,倪嘉希说自己拖了后腿也不假,他的新作虽然没有格外出色,但和莫里加的配合倒是相得益彰。

这里非常耐人寻味的是,陆奶奶批评了这种配合,以所谓“你们被组画两个字吓到了”为由,给了最低分10分。如果说莫里加倪嘉希被组画两字吓到了,那李欢豫源岂不是被组画两字吓尿了?然而,同样是这位奶奶,对李欢豫源这两硬抱非遗大腿的货(形式也是对半拼),评价却是:太棒了,并蒂莲花,很巧妙的呼应,天作之合,真心为你们鼓掌,未来艺术的生态,未来艺术的方向,跨年的作品,太完美了(见plus版)。

对导师的评价(个人排名)

集中一下五位策展人的打分,其实可以大致估出他们的水准。

第五名,陆蓉之。奶奶最低是因为对艺术(或绘画)的歧见,这比什么都不懂的素人更糟。打分方面,她的三个最高分可以理解,三个最低分则比较特别,后两个最莫名。

表面来看,陆奶奶对艺术是非常了解的,但她给我一种仿佛“隔着一层”的印象,或许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知识和见识无法代替直觉和感受”的例子,积累再多也还是外行,如果她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也可以显得很内行,但从根本上说,对一幅画如何是缺乏感受的。这只是我的推测,但可以解释她在节目中的立场。

会认为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大众不懂就没价值的人,难道不是自身就不能领会作品之微妙,因此根本上不懂其价值的外行么?她不在乎这种立场会失去的东西,是因为她原本就享受不到吗?

如果理解为:她超越了个人感受,想要启发大众,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她是在迁就大众,弄一些粉色网红脸,山寨国潮什么的,这都已经是滤镜审美和官方搞政绩的投机思维了。甚至她也不是为了迁就大众,只是以大众为由头打压作者,扩充自己的话语权而已。

缺乏直觉和感受,那么知识和见识就只能变成势利和世故,很努力天真对这件事略有小补,但无碍大局。

当然奶奶很聪明,这一点和李诞有相似之处,她对艺术的见解或许最开始就建立在智性(当然可比李诞系统多了)而非感受上。

第四名,李冰冰。 李冰冰我还蛮喜欢的,只是她的确比较素人,不能说有水准,对绘画不说一窍不通也相差不远。打分方面也体现出来了,给李欢组最高分最可笑(拿李欢组试low,一试一个准),给龚旭组最低分倒是正常的,但都符合她的“反正我不懂”的自我定位。

李冰冰胜在朴素,不出妄言,但也不思进取。最高光的表现是她对陈十三和牟林童的选择和回护,以及与其它策展人不同的,对画家的额外尊重(常常鞠躬)。我觉得如果她不投钱开始收藏,那么绘画和她将始终没什么关系。

第三名,张智霖。张智霖还挺清晰的,作为花钱的藏家,他就代表着艺术市场相对保守的理念,不乏精明,此外情商确实很高,言行比一般人周到,比如他对龚旭让选的回应,居然相当妥帖(除了那句爷们,用爷们夸人的时代过去了),这可不容易。打分方面他给了两个比较古怪的高分,就是顾天予组和李欢组的两个三十,因为这两组作品显而易见在艺术市场上很难标出价格,但他实际表达了对后者的不喜欢(见plus版)。

第二名,李诞。真没想到李诞能排第二,他的审美主要建筑在智性上,直觉和感受是有的,虽然不是特别多,但说不定比陆奶奶更能领会作品的微妙,起码没有那种投机和贪婪。打分方面他给龚旭组最高分是亮点,对李欢组表示难受(plus版),以及能欣赏薛大威的画(虽然给了最低分),其实是聪明人厌烦套路,喜欢邪性。

第一名,李象群。无论如何,李院长确实是其中最懂画画的人,但观念上比较保守,对待作品的态度像对待作业,作业当然是缺乏个性也缺乏魅力的,相对于比较陈旧的艺术市场,学院派更陈旧和缺乏活力。但如果面向大众,学院派是精英的,有启发性,不无价值。

李院长给的高分有些乏味,给了薛大威和龚旭低分,实际是因为这两位的作品距离学院派更远一些,更新,更邪。在plus版里夸了李欢一通但给个最低分的操作,有点意思。

总体来说,虽然评价有高低,但导师中最不可缺少的还是陆奶奶和李诞,别人都可以替换,这两位才是铁效果。

 6 ) 值得一看

撇开我觉得很不合理的赛制(绘画分出三六九等就算了 为什么要让完全不同画种的选手1v1还有“猜测谁的典藏值比你低”(这真的是一种很恶毒的揣测…)各种迷幻操作)

我觉得艺术家本身值得五星 有很多都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站位比这个节目高很多,作品和人格都很闪光,谈起创作理念的时候很纯粹很真诚,一些锋芒也很可爱(说几个最喜欢的:赛本源 徐圣伦 苏杭 莫里加 牟林童…)也很喜欢其中几位的画风,虽然我不专业,但我的喜欢也是喜欢。

无论怎么说在这个节目之前我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不知道刻板印象之外的工笔画这么动人,我也肯定不会持续关注有关展览和艺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节目所说的“美育”和“艺术为人人”我觉得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也真的有被美育到。

有幸和节目中的一些权威人士进行过talking,觉得他们确实很专业,对节目很用心,也并不存在所谓剧本。至于全是男生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电视制作行业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之前的srrx还是很多男团选秀都是这样,因为必须考虑观众构成和市场效果。我不奢望这档节目在主题上作出突破的同时在形式和框架上继续突破,所以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我觉得不完美,但是是一个还不错的开始,值得鼓励。

 短评

为啥画画的人也要选好看的??芒果致力于将所有领域都打造成饭圈的恶臭之地,不得不说一句真有你的。。

4分钟前
  • 萌斯基
  • 很差

好不容易盼到个绘画综艺,一个女艺术家没有,u kidding me??!什么时代了,懵谁呢??这些男孩不费吹灰之力就少了一半竞争对手,赢得太轻松了也。专业层面上说,肤浅,装逼,卖颜,画作存在模仿➕抄袭,毫无敬重。下架吧,一秒都等不了了。晚了的话女拳来锤,我只会看笑话。

6分钟前
  • ☀Sylvia
  • 很差

我觉得是条道路。先有路,再往前走吧。

8分钟前
  • 玛那 Mana :)
  • 推荐

太jb🤢了,傅申老爷子,管管你们家疯婆子吧

11分钟前
  • 文化恐怖分子
  • 很差

1、接近艺术的桥梁,同一个主题,多种表达;2、打一星的,可不可以说说原因?因为没有女生?虽然也有过这个疑问,但是真的看下来,节目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15分钟前
  • D.H
  • 力荐

第一次参加综艺,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直到现在也还在找符合心流的表达状态。同时也发现公众对艺术认识的差距,或者说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让公众认识你的作品是很关键的。作为国内第一档绘画类综艺,有争议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节目引起了公众对艺术的思考,随着后面一期期的播出,公众或许会对艺术或者说画画这件事,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18分钟前
  • 文艺复兴之光
  • 力荐

会讲故事会卖惨的人就会被选是吧😅画老虎的那个翻车真的好尴尬

21分钟前
  • 小绿机器侠
  • 还行

我笑了,做节目怎么可以这么难看。所以到底关注的是什么?这么古早的做节目的思维,这又不是什么中国达人秀,拜托拜托了解一下艺术行业和受众再做吧。

25分钟前
  • 少女小刘
  • 很差

是中国没有青年女画家了吗?是美少年才有资格参加综艺当艺术家吗?是什么猫猫哥哥都能来当伯乐策展人吗?是一堆什么垃圾

29分钟前
  • Cynthia-胜胜
  • 很差

我不理解,为什么绘画这个门类也要划分性别?我一直以为在不强调年龄的时候,“少年”是可以统称男女生的。西方语言在努力弱化语言中的性别概念,一些中国的综艺却一直要强调语言里的性别概念。

31分钟前
  • 暂时空缺
  • 还行

欢迎收看艺术综艺《逐梦演艺圈》,“专业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奶奶选的都是会讲故事爱哭泣的美少年(“你是奶奶见过最纯真的男孩”看得翻白眼)、画老虎的陈朗慕抄袭还藏着不说比悯农更恶劣、好几个“画家”其实是小idol来找跳板。选(男)秀套个艺术的外壳是对艺术最大的侮辱,更“坐实”了公众对艺术和艺术从业者的偏见。选秀如此虚伪,艺术如此污名。p.s.节目组明显组织四五星控评了

36分钟前
  • TM1001
  • 很差

按理说,艺术背后的故事充满意义,但综艺节目这种抓典型故事去呈现的方式,故事就变得俗套。观众被迫从欣赏画作转到观察画家,满满套路,毫无真诚。作为选秀节目也是不合格的,首先体现在选手之间没有互动上,直接观画问画的环节实在尴尬。或许,将匿名互评改为答辩形式呢,六十人随机分配成三十组,互评画作,限时答辩,策展人作补充说明。如何保证专业性,是制作该类节目必须要考虑的前提,至于CP嘛,要是六十个人都没能组起来一对,那选角也太失败了。

40分钟前
  • 弹涂鱼
  • 较差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画画的综艺节目。激发了我对画画的兴趣。最近我找了湖南师大美院的朋友,教我学习画油画。我画了一副妈妈年轻的时候在云南旅行的照片。妈妈看了以后很感动,说画得很好,下次别画了。

41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为啥都是男的??女孩子呢。 (dy有个人点醒我了,真正搞艺术的绝对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卷入到资本的斗争中)

44分钟前
  • Salad Days
  • 还行

什么垃圾,皇艺伦艺罗德岛耶鲁帕森斯普瑞特艺术圈毕业生都觉得这些人不配代表艺术青年。另外,搞艺术的女生比男生优秀太多,找一群小白脸在这里选秀,简直玷污艺术。

49分钟前
  • Rainbowlue℃
  • 很差

感觉是今年可以追平张翰的《东八区》的影视作品了。让没有任何美术经验的网红画油画,于是听到差评只会落泪求同情、艺考考前班出来的小哥都能来参加,画的作品是联考风、模仿村上隆画风的那位小哥说自己画的是“国潮”和“不高高在上的波普艺术”,称艺术需要“包容”......没有几个人是好的,人均国内美院毕业展水平都不到,甚至还有几个被爆出来直接抄袭名作的,很佩服。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美术基础都没有,有一张网红脸就能参与。原本看实力看艺术审美的综艺,搞成选秀大会...真的没救了。但凡参加过国内高考艺考的都看的血压蹭蹭上。

50分钟前
  • 好好独树
  • 很差

挺感动。我反思了一下,我作为一个男性一点也没考虑这节目没请女性是一个问题。又反思了一下我的反思。

53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看了半集,节目底层逻辑有着巨大漏洞。艺术作品的价值来源于作品本身,而不是隐身于创作背后的作者,因而看着这一个个美型男子讲自己的悲惨故事,我真的觉得无语。另一只能“少年”的性别问题就不说了,但到底是选画还是选idol,观众们则会更加错愕。

54分钟前
  • XXPJ
  • 较差

我怀疑我冤枉奶奶了。看的时候在骂简直是奶奶的后宫番。看完搜了一下这几个人,什么华策签约艺人,什么这就是潮流全国总冠军,什么湖南卫视自制短剧的男主角,什么什么演员什么人文艺术博主,全是微博已有几十万甚至百万粉丝!奶奶这就是用自己的名声保送节目组保资本送进来的几个东西!

56分钟前
  • 江湖骗子骗江湖骗子
  • 很差

搞艺术最恶心的就是抄袭!这是什么画画卡卡西吗,直接copy人家摄影作品,然后谈创作理念,命题作文呢。一个字恶心。内娱有什么是自己新的东西,沉不下心做节目,还要立牌坊。

60分钟前
  • Ove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