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Woody Allen的新片《爱在罗马》,我都忘记了罗马曾给过我多少的震撼。一开头,威尼斯广场立刻把我拉回到了许多年前初到罗马的那段记忆:宏伟而凄惶,每个角落都是历史。罗马的松树如雷斯庇基笔下的调调一样,顽强而生动地在镜头里一扫而过。Ellen Page眼中的帝国广场,Hayley口中的西班牙台阶,都在黄昏下沐浴着金子的光芒,仿佛亘古不变的传闻出现在了眼前。Woody Allen无疑是爱罗马的,但同时也带着自嘲:看这些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蒂的美国人!
几个美国人,一群意大利人在罗马的多线索故事,在这个古老而荣光的城市中被Woody Allen演绎得意犹未尽,令人喟叹。我最喜欢Alec Baldwin的故事。作为著名的设计师,他回到三十多年前居住的罗马,看到Jesse Eisenberg 和Ellen Page演出的一段似真似幻的故事——说得清楚谁是真,谁是幻呢?Baldwin仿佛看到年少的自己,坠入明知不可能却无法控制的情网;Ellen Page饰演的小清新、小文青,抢自己女朋友的男朋友时爱得天雷地火,却在下一刻转身就走,毫不留情。你只是她的过客,这句话在多少人手里变成了现实。
小夫妻出轨一段,则是Woody Allen对男女关系本质揭露的火眼金睛。Penelope Cruz饰演的风骚妓女一出场,多少双眼睛到了她身上;而Milly瞪着一双纯洁无辜的大眼睛,大腹便便加秃头的明星也被她手到擒来。“是出轨然后后悔好呢还是不出轨然后后悔好呢?”是永远的两难处境。Robert Benigni演技了得,他的“小公务员之死”演法的一夜成名奉献了本片最辛辣的讽刺。而最令人捧腹、最幽默的段子则数Woody Allen自己献上的势利的米国中产阶级——他最拿手的那一种。从飞机上的"I don't like it"开始,这个右倾保守美国中产就与他准女婿家意大利殡葬业的工人阶级家庭格格不入。亲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someone died?”笑翻全场。他势利、小气、偏执而神经质,真真假假,我觉得他在许多地方演得是自己。付小费时他说“这里是欧洲,用欧元应该比美元打个折扣”,结果他自夸自己智商150时他老婆讽刺他:“这里是欧洲,你的美国智商也应该打个折扣”。可这么个人,硬是锲而不舍让他亲家站在浴缸里唱歌,还在舞台上设了个莲蓬头,把他亲家捧成了在淋浴下唱歌的全球歌王。
作为欧洲三部曲的第二部,Woody Allen既发挥了他对中产阶级的小嘲讽与小同情,又有对男女关系的深刻见解——然后,还有罗马。Milly站在万神殿前面找不到回家的路,镜头360度一转过来,全是传说啊;片尾的西班牙广场,奥黛丽赫本吃过冰淇淋的浪漫之城,杂乱无章又有自己规则的古都,是否也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一样呢?
更多影评请见王小心
http://wangxiaoxin.net《愛上羅馬》相比於伍迪艾倫近年的作品無疑還更加輕巧,主要是超現實輕喜劇的風格,故事線又分成四條風格主題看似互不相關,甚至連時序速度都對不起來,看時會覺得如果直接剪成四段式的結構會不會更適合呢?但交錯的安排多少還是讓電影有了些整體感,主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可供人玩味。
四個故事每個都算有驚喜,我滿喜歡Alec Baldwin遇見Jesse Eisenberg的今昔虛實,敘事觀點從Alec Baldwin開始,他介入Jesse Elsenberg的不倫戀情故事後就變成了一個超現實的敘事者,整個故事像是他的回憶,但他又可以和其中的男女主角交談互動。愛情的表相與實相,對藝術與知識的碎念賣弄算是伍迪艾倫的老招式,但看來還是令人愉快。
當然也很高興看見銀幕上久違的伍迪艾倫自己演出的故事,美國和義大利兩對未來親家的相見歡,本來看似是嘲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價值的緊張關係,竟變成一個對藝術名與實的狂想喜劇。Roberto Benigni演出一位平凡的中年男子莫名其妙變成媒體狗仔追逐的焦點,看當代最有名的義大利喜劇演員和伍迪艾倫的合作總是讓人期待。這兩段故事當然說不上多有份量,但做為導演重回狂想喜劇的風格,以及演員身影的記錄自有其價值。
當然背景放在羅馬除了觀光美景之外(本片十足的觀光客觀點),自然也是向費里尼電影致敬,最後一段一對鄉下年輕新婚夫妻來到羅馬夢想著未來的生活,卻各自遇到了外遇的誘惑。丈夫意外遇見妓女Penélope Cruz (西班牙人跨國來演義大利美女),妻子則撞見義大利明星還一起進了飯店房間,這情節根本是翻拍費里尼首部長片《白酋長》,當然時隔六十年慾望更為自由奔放。
要說這四個故事有什麼深刻的感動也說不上,大概就是一點作者的幽默,一點致敬,一點觀光客的自嘲。但相比於這陣子看的一些娛樂片的那種黏膩,伍迪艾倫這種有點脫離時代潮流的復古與輕巧也是滿好的調濟。
怎么办这部影片动摇了《Black Mirror》在我心中2012排名第一的地位!!还有哪个元素不是我的爱吗?光是小潘潘贝尼尼无敌艾伦就已经直接到high点,外加其他众星云集,整个100分钟合不拢嘴,欢乐地不知如何是好。
Penelope Cruz的潜能必定只有疯导演才能发掘,阿莫多瓦自然不在话下,《午夜巴塞罗那》更是惊艳至极。荷里活显然不是她的伊甸园,亦不再是阿汤哥身边那怂逼模样,好好回到巴登身边做自己,全世界爱她。演技方面实在无与伦比,不断提醒老客们叫自己米莉的认真模样,实在太他妈带感了……
最爱电影之一《美丽人生》让我记得Roberto Benigni,相信和Woody Allen合作会有高手过招的快感。Jesse Eisenberg继续走nerd路线,曾经演朱诺的Ellen Page怎么感觉一夜长大了,有些小神情确实还挺诱惑。几位妻子都演的很出彩,尤其是亲家聚餐那几出戏,笑到扑街啊!!!
所以说再具争议也是大师,作品里强大的信息量体现犹太人特有的超凡智慧,Woody Allen永远伟大。
还有就是,意呆利好美!
对于一个有着强烈个人风格,又有成功资历的导演来说,他的作品常常让你疑惑,他拍的电影是用来给观众看的,还是自爽的。在我看来,伍迪•艾伦就是这样一位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价值观,加上絮絮叨叨的台词,自己还时不时片子里面扮角色,我想他自己一定很惬意。也正因为如此,伍迪•艾伦的每部片子是否出色,往往都不在影片技术层面的元素,而在于他这一次的趣味是否与看这片的观众正好对上。最新的一部《爱在罗马》和他这几年影片一样,说好说坏的都有,不过正好对上了我的胃口,已经颇有欧洲旅游义务宣传大使角色的他,在罗马,继续以一些神经质的超现实主义给我们来上了一段人生小品的群戏,虽然不像上一部《午夜巴黎》的穿越那么离奇,但是依然充满了想象力。
对于《爱在罗马》的故事,我个人的总结就是“出轨与回归”,影片一开始,伍迪•艾伦就给我们献上了几组人马的生活,平凡而有序的推进他们的人生,同时又带着些索然乏味。实际上,一般电影的故事节奏都是如此,给你展现一个“正常”生活场面,然后用一种意外让它失衡和混乱,接着情节的走向就往往是让它回到既有秩序,当然,过程中常常有个人的代价。与动作片通常以暴力打破秩序,爱情片以邂逅打破秩序之类不同,伍迪•艾伦喜欢搞些神经兮兮的超现实主义事件打破秩序,本片就是如此神奇。一位来到罗马的女游客邂逅当地帅哥,坠入爱河,这个看上去挺俗套,不过这只是伍迪•艾伦的开胃菜,接着一个个离奇的来了。她的父母来看亲家,结果退休无聊的音乐界的父亲发现亲家男主人竟然有好嗓子,于是稀奇古怪的搞出了古典洗澡歌唱艺术;乡下小地方带着妻子来罗马投靠亲人的小夫妻,男的意外的跟一个妓女去见了家人,女的则莫名其妙的跟大明星,进而跟大盗贼说不清理还乱了一番;还有莫名其妙成了名人的职员;跟女友的好友心生情愫的文艺男青年,哦,这个看上去挺俗套,但是这个过程中一直有个幽灵一般在他们身旁飘来荡去的老男人就不一般了吧。伍迪•艾伦就这样神神经经的讲着他的故事,几个故事有些联系,又有些互不相干,所以有观众批评他完全是自娱自乐也有道理,但是他又不是第一次这么玩儿了,所以,对本片失望的观众多半也曾有过之前与他玩法对路的时刻,否则也就不存在失望。
在伍迪•艾伦的片中,罗马成了“出轨之城”,这么说没有贬义,想必罗马市民也没太大意见,怪他拍法国就文艺文化文明的跨越百年,拍罗马就生活一片混乱,男女情欲昂扬。这就是罗马,一个迷人的城市,所谓“出轨”,抛开感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活既有轨道的偏离。很多时候,乏味平淡的生活需要偏离轨道,去做些尝试,这是大部分人没有这种勇气,因为平淡的生活往往意味着一种令人熟悉的安全感。所以,很多“出轨”往往源于偶然,甚至如突然出名的中年男职员一般,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力量在主宰。似乎到了某个时候,你就该经受些不一样的生活的刺激。伍迪•艾伦的各个故事是将就表现了不同的“出轨”的起因,如一次邂逅;如一场意外;如一次相逢,还有就是“狗屎运”或者“劫数”;还有不同的“出轨”的过程,或者享受其中,或者措手不及,或者困顿不已,或者暴躁恼怒;当然,很多时候,“出轨”的生活还需要回到正轨,伍迪•艾伦在营造了离奇的故事后,还是很正统的让他们在从线性轨道偏离之后,索性偏离的狠一些,走出强烈的弧线,最终转了一圈又回到开始的地方,结局也是大为不同。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位中年职员,突然之间成了全国名人,有钱有地位有女人投怀送抱,从措手不及,到享受一切,进而到被粉丝和媒体时刻追捧而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但是最终当回到凡人的生活时,却又疯了般的对天下无人知而恼火和沮丧,这无疑也是对很多名人对外界常常吐苦水“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的绝妙讽刺,老头子就是这样,不管怎么玩儿,都不忘对现实种种现象讽刺一番。
《爱在罗马》是部很有趣的电影,不过伍迪•艾伦在本片的情节处理上还是比《午夜巴黎》弱了些,尽管本片也有一条“出轨到回归”的暗含线索牵连每个故事,但是总体看各个故事间总是太离散,甚至慢慢开始失衡,从开始平行的几个故事,到后来慢慢地伍迪•艾伦亲自扮演角色的那条线成了主线,虽然洗澡歌手的故事确实有趣,但是这造成了影片整体略显混乱。不像《午夜巴黎》,总有一条穿越的故事主线,将巴黎那种人文的历史呈现出来,影片给人一种整体感,让巴黎城的那种特色给人深刻印象。而《爱在罗马》则虽然故事很有趣,对生活的一些本质把握的很精妙,但是哪怕不停展现罗马的美景,也让你感觉这些故事搬到欧洲其它城市也没什么不同。《爱在罗马》的几段故事没有通过情节更好的捏成一个整体,而故事与罗马城也没有很好的形成一个整体,这就让影片给我一种差些味的感觉。接下来,据说伍迪•艾伦准备回到美国,一部《Untitled Woody Allen San Francisco Project》的电影正在策划中,这也是这位老头每一次影片无论令人欣喜还是失望,总是割舍不掉的原因,因为他总是有节奏的推出新作,有节奏的让你在希望与失望间期待。无论对这部《爱在罗马》你是感到满意还是失望,喜欢他的观众都可以转向他集结了又一批明星的新作,等着看看下一次自己的胃口跟他的玩法是否对路。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0054271edcbfb06e71d5e8c8当Monica这个角色出现时,或者说在她仅仅出现在Sally描述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瞬时闪现出《午夜巴塞罗那》里哈维尔巴登的影子,接下来的剧情并无多大新意,而伍迪艾伦突破天际毫无节制的吐槽则让我相信若是国内导演山寨这段内涵拼上几个段子凑出个电影必然像《志明与春娇2》或者《失恋33天》一样叫好又叫座,后者仅凭一句“谁年轻时没爱上几个人渣”血洗QQ签名席卷新浪微博犹如狂风骇浪至今余波未平,而老头这篇精华版的《论社会转型期小三从一哭二闹三上吊传统紧逼压迫型战略向姜太公直钩钓鱼被动型战略转变的意义及其方法论》完全可以作为当前信男善女防火防盗防小三的教学读本,以及狐狸精们或者有志在小三行业里大展拳脚的姑娘们的操作指南。好评哦亲。
让我们回到电影看看Monica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功上位的。
1、首先是她的出场,在Sally告诉Jack她要来罗马玩一段时间时,Jack的回应是“这么说我终于可以认识她了”,显然Jack曾经无数次听过关于她的故事。而接下来描述她“聪明”、“有趣”、“性感”、“不可预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把戏自然不新鲜,然而我们至少可以肯定she is a special one.
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作者在描述消费过程中的羊群效应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人们在选择吃饭地点时会倾向于一家有更多人在排队的场所,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更多人选择它是因为它更好,如果我觉得它不够美味更可能是因为我的口味偏差导致尚未发现。
回到Monica,“很受男生的欢迎”同时兼具以上特点,还没出场已经吊足了Jack的胃口。再想想Vicky和Christina听到巴登种种传闻轶事中展现出谜一样魅力时的好奇,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穆里尼奥登陆英伦凭借一句but I think I'm the special one倾倒舰队街,蓝军传奇时代就此拉开帷幕,何其相似。
2、当我们谈话的时候谈些什么?
大抵上我把对话分成两种,一种是释放自己,一种是取悦对方,偶尔和朋友在一起时则是兼而有之。受益于天朝春运,在我多年的硬座生涯中我锻炼出对后者足够的耐性和虚假的热情:开始的时候我听过一个中年民工用含混的口音抱怨工头欠薪超过6个小时,在最后2个小时里对他遭遇渐渐减少的同情甚至让哈欠连天的我开始质疑我的道德水准或者本身天性凉薄;到后来我已经可以用“然后呢”、“那可怎么办”、“哈哈真有趣”让一个家庭妇女完整的讲述她鸡皮碎毛的琐事直到到站依然意犹未尽。再后来我的兴趣变成了试探与猜测陌生人的兴趣并挑起他的讲述欲望,这其中解谜般的乐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个中关键无非是投其所好。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何让对方产生知己甚至悦己的认同感或者制造这样的假象,这就是Monica频繁使出装文学逼大招的意义所在,而她只知道那些诗歌里仅仅一行内容就足以让大招变成零CD。
Monica在晚餐过后看到yeats的诗集,这种处境下一个女屌丝会说什么呢?这年头居然有人读诗?你好文艺啊亲,么么哒。叶芝哪个朝代的啊?叶芝和叶慈什么关系?
杀死对话。冷场帝就是这样炼成的。而Monica脱口而出“被锣声折磨的海洋”....Soulmate!就像一个失意人失声痛哭时你只需要拍拍他的肩膀说我懂的我懂的他并不会抬起头来问你懂些什么一样,Jack也绝不会去刨根问底的和她探究叶芝作品在神秘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风格变化:这种人不是呆子就是傻子。
此时的Jack像找到知己一般兴奋,而Sally将这架将要腾空的飞机拽了下来:你想谈谈分手的事吗?俗俗俗俗不可耐!在后面我们可以多次看到Monica多么善于挑起Jack隐藏的感性情绪而Sally则刚好相反,Sally在不经意间成功扮演了一个典型的wingman角色,想想家庭伦理剧里男人回家之后正室满口柴米油盐孩子老人而小三青春激扬火力四射,如出一辙。
接着Monica开始解释和男友分手,这段讲述到最后成功的转变成双性房事用户体验报告。如果说拽文学掉书袋略显飘渺虚无,这段被讲述者包装过的美艳体验则是实打实的满足了Jack的幻想: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小H书的惊慌刺激吗?你还记得初窥艾薇时的心跳加速吗?Jack快速起伏的胸膛和目瞪口呆的表情是最妙的注解。
3、鲶鱼效应与该死的酒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段罗马假日最后可能只是一段夏日绮思,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个时候莱昂纳多鲶鱼般的入局让故事出现了转机。长街吻别最动人,分手一炮泯恩仇,故事的高潮多是在结尾,总得刀架到脖子上时很多人才会横下心来爆出一句丢你老母顶硬上。Jack在罗马的雨夜里蠢蠢欲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wine talking.英语里有个词叫dutch courage,意为酒后胆,这和东方的酒后糊涂是一套把戏:对不起我喝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我都记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苏大胡子说酒是扫愁帚钓诗钩,如今它已经是出轨车头免死金牌躺枪帝了。
到了这一步,世俗枷锁道德束缚已经阻止不了他们红男会绿女天雷勾地火了。虽说戏要做足,但是下面《朱莉小姐》云云太也肉麻当有趣。Monica的欲拒还迎般的“这吻很妙此事不好”,以及“客官不可以不要在这里”卖的一手好风骚,让人不禁感叹这年头当婊子一定要记得立牌坊。于人于己都尚有一丝退路:我都考虑过你的感受没在你屋子滚床单了....而这个语境下“这不是背着Sally的偷情仅仅是小雨午后酒后情迷”,酒再次埋着也中枪。酒永远都是该死的,可你为什么总是要去喝一点呢?原谅自己这么简单,放酒一马好吗?
4、梦想是最好的春药
人总是有很多梦想的。比如文青们永远哭着喊着要在路上去西藏,而且让我疑惑的是他们似乎一直在去西藏的路上但是又好像有人拿刀在威胁他们导致他们从未出发。
Monica有很多梦想。当她和Jack在一起的时候,高迪的加泰罗尼亚、雅典神庙、帆船与西西里岛是她的梦想,而回到演艺生涯时,在远东生活一段时间与特罗梅尔导演合作是她的梦想。我以为梦想因其难以实现而充满魅力,同时必须要承认正是因此,所谓的梦想到底是你需要的还是你想要的是一个严肃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命题。
而对于Monica来说这甚至不是一个问题,“实用主义”的梦想是组成她致命吸引力的极其重要部分。如果说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那么对于追求“真爱”的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共同梦想更能让他沉溺其中,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十年前那些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们。
too good to be true?
surreal but nice.
Monica总能让你仰望星空,和Sally在一起却需要脚踏实地。前者如流星,因其短暂更显炫目迷人。后者如太阳,东升西落平淡无奇。半夜爬起看流星的不少,你几时见过大太阳底下赏日的?你当两小儿辩日吗?
杰西·艾森伯格与艾伦·佩吉这一对好有爱啊。 伍迪·艾伦的片子即使再漫不经心,仍会有些非常轻松有趣的段落,包括总会有几处好玩的对白,幽默的细节。老头子在片子里面借角色之口说要活到老工作到老,那么,就请一直拍下去吧。
小老头一年一部的速度,对于身为的粉丝的影迷还有什么值得抱歉的呢,哪能要求部部都经典呢,像这样一部充满了熟悉的欢乐没什么特别的惊喜的作品就很让人知足了。四个故事平行叙事却是四个独立的爱情故事,吸引人的除了每个故事里明星的个人魅力,况且故事本身也还都很黑色很幽默。★★★
虎头蛇尾。直到2/3处都相当精彩,但收尾潦草且说教十足,很是失望。
罗马——资本主义世界的丽江。感觉豆瓣上对这部片子的解析还是浅显了,都没人从意大利喜剧电影的传统和罗马的神圣崇拜(在当代语境就是偶像、明星)的角度讲。
因为期待没有太高,反而觉得挺不错的,纯搞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啊~而且确实还是很搞笑的,洗澡那个,哈哈哈哈。而且老头自己终于又开始演了,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啊。
蛮好啊 巴塞罗纳都是一群热昏了头的艺术家;伦敦是一批消减脑袋往上爬的贵族;巴黎是一批整日白日梦的文艺青年;罗马,每个人都在玩明星或者被明星玩... ...
老爺子真是厲害,開場四條線鋪開,一條夫妻線岔開成雙線發展,一條年輕人的愛情線反發展成了老人戲,另外一條建築師主角竟然變成了敘事中的第三者,唯一正常敘事的罗伯托·贝尼尼(也是完全羅馬土著的一條綫)反倒顯得無趣了,說的也是老爺子荒謬喻世老段子,人物包含老中青,結局有悲有喜,正到呢!
讽刺得信手拈来 赞美和吐槽两不相误 。 感觉他的人物典型性格 被分到了片中更多的人身上。
在看了26张盗版盘后终于贡献了一次票房
美片#600.伍迪艾伦你是多爱费里尼啊?安东尼奥和米莉的故事直接翻拍[白酋长],米莉那个演员甚至有一双酷似朱丽埃塔·马西娜的眼睛……贝尼尼那个故事里狗仔队完全是[甜蜜的生活]的做派,而且还有宗教游行!不过这片子真说不上好,在老头作品里也就30名开外的水平。
一会儿笑到肚子痛一会儿思考人生
老头子是全天下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头子!
我对老头子那一套彻底审美疲劳了。说点歪楼的,为毛杰西·艾森伯格驼背缩肩走路还有点内八的模样这么销魂啊?真不知道自己还好这一口……
乱花渐欲迷人眼。
感觉巨长巨长,Woody Allen完全是在自娱自乐,编的几个故事都荒诞不堪,把意大利人彻底耍了一遍,喜了个剧。空有了罗马的景致,却没了罗马的风情,就连罗伯托贝尼尼,也不再搞笑。最搞笑的居然变成了老头子本人,和洗澡男。全片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操着意大利语红裙爆乳的西班牙美女Penelope Cruz。
比《午夜巴黎》要好看点,而且颇有几分伍迪早期作品的风采。不过整体还是趋于无聊,只是把几个小段子松散地拼凑在一起。PS:伍迪艾伦的影片跟王朔小说都犯有同一个毛病,就是作品里的几乎所有人物说话都一个味,甚至举止也都带着作者的影子。明明一群人在对话,听上去却像是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
随心所欲不逾矩,嬉笑怒骂皆妙文。伍氏小品,笔锋精锐,形散神聚,举重若轻,观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这部像梦境一样的电影,把几乎所有人的白日梦都实现了:一夜成名,异国旅行坠入情网,洗澡间歌唱家,主动找上门的性感妓女,玛丽苏粉被影星带回酒店...在一切归于平静的梦醒时分,带着几分遗憾和回味回到现实,却又不失温馨和欢快...意大利人闲散活泼无厘头的性格已经被融进整部电影中了~
为什么大家评价不高,每个故事都还讲的不错,老头子还出境狂吐槽,我觉得比午夜巴黎的故弄玄虚还要好一点。
先锋歌剧,文艺青年,爆红名人,高级妓女...罗马的一切在伍迪眼中都带着讽刺的倒影。但到最后,他把这些荒唐可笑的东西都叫做“爱”。也许他想说,正是因为有缺陷,我们才会眷恋一个人、一座城。也许生活的实质就是泥沙俱下,这才是真的值得去爱,爱不是我们幻想中那些完美洁白透明无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