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大年

HD中字

主演:欧文·威尔逊,杰克·布莱克,史蒂夫·马丁,吉姆·帕森斯,裴淳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观鸟大年 剧照 NO.1观鸟大年 剧照 NO.2观鸟大年 剧照 NO.3观鸟大年 剧照 NO.4观鸟大年 剧照 NO.5观鸟大年 剧照 NO.6观鸟大年 剧照 NO.13观鸟大年 剧照 NO.14观鸟大年 剧照 NO.15观鸟大年 剧照 NO.16观鸟大年 剧照 NO.17观鸟大年 剧照 NO.18观鸟大年 剧照 NO.19观鸟大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原来我什么都不想要

  《Big Bang》第五季第九集,谢耳朵被一只蓝冠乌鸦吓破了胆,在《观鸟大年》里他本色出演,贱兮兮的表情没怎么变,戴着印度风的头巾八卦着观鸟人的观鸟数量,总让我有一种看《Big Bang》剧场版的感觉,只不过名字变成了《The Big Year》
  
  观鸟大年,很抱歉我不是很懂鸟,唯一的认知只有小学时学过的大雁南飞“一”字型和“人”字型,和观鸟冠军博斯蒂克、胖子布拉德、老大爷斯图根本不能比。
  
  那就让我们来聊聊理想,或者是梦想。

  我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不像是拥有一家大公司的斯图。我也不算是个失败者,不像是离了婚辞了职花光积蓄只为几只傻鸟的布拉德,或许在奋斗的路上,我们大多数人更像是博斯蒂克,取得过一些成绩,却总是在仰望更高的未来。

  美国人对于梦想是宽容的,起码大多数美国人是这样。所以我们能看到《社交网络》和facebook,看到《阳光小美女》和一群荒唐的家人。《观鸟大年》里的三位主角不免俗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让斯图无法退休的公司、布拉德冷言相对的父亲、博斯蒂克无法怀孕的未婚妻。
  这些角色的出现再正常不过,365天跑遍美洲就为了和别人比比谁看到的鸟多,似乎也正是这种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的事情才值得被当做梦想。年迈的斯图坐拥大把美钞,妻子温柔地撒娇“为了我拍几张漂亮的鸟吧~”,布拉德的境况就凄惨的多,如他所言,他已经36岁了,这个年纪的人哪里还有谈论“梦想”的资格。

  可这里是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火炬照亮着这片土地上不论是美好还是凄凉的“梦想”,这里的人民不会被迫去考毫无意义的公务员,不会上着枯燥无味的三个代表和马克思理论,他们还保留着骨子里最原始的激情,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勇敢地计较“你看到707只了?哇哦,我看到715只”。

  布拉德和斯图在观鸟的过程中也在感悟着生活。因为工作斯图错过了去阿图岛观鸟的航班,因为工作斯图甚至忘了自己过去的追求是什么,结尾处他终于能够狠心放下所有身外之物,在他身后有个“家”一直支撑着他去完成一个幼稚的梦想,其实梦想实现与否已无关紧要,他懂得安定下来,懂得带着孙子看看山水,像一个平凡老人那样。
  还有布拉德,当母亲给他一张5000元的信用卡时我心里已经在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妈妈”,当父亲最后邀请他一起去看看猫头鹰时我又在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爸爸”,因为我忍不住地悲哀地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父母可能只会留给我一个沉默的背影。
  布拉德的角色设置也颇有深意,当父亲为了不成为拖累,拿着氧气袋让布拉德自己去森林里找猫头鹰,布拉德着迷般地答应了,之后他又恍然醒悟“我竟然把他一个人留在那?!”这和我们的观鸟冠军博斯蒂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不过是个把老婆仍在医院还撒谎的混球。

  博斯蒂克在虚荣心的“激励”下蝉联了冠军,其实他的追求早已和梦想无关,就像他不懂为什么中国餐馆圣诞节还在营业,到最后他也没搞懂那些和“梦想”一度并行的东西——比如子孙满堂、比如家和万事兴到底意味着什么。当若干年后他回忆起自己曾经为了“755”这个数字付出了多少,不知是否会后悔——原来他什么都不想要。

 2 ) 梦想背后不可缺少家庭,需要家人的“相互”支撑。

观鸟大年 The Big Year (2011):三个主人公,一个功成身退,追逐梦想;一个倾尽积蓄,追逐梦想;一个追逐梦想,满足虚荣。美国片的最终涵义:梦想背后不可缺少家庭,需要家人的“相互”支撑。

 3 ) 无关乎功利

男主是马利和我的男主,老婆是消失的爱人的女主。

男主不知道是演技还是长相原因,总给我一种干事情很赤子之心的感觉。

成年人想去做一件无关乎功利,单纯自己想做的事情好难啊。没钱会被人问这个事情不赚钱有什么意义去做,而且得不到支持;有钱又会被各种事务绊住而脱不开身。但在这样情况下还是坚持去做,但又不把事情变得功利化的人真的好厉害!男主就为了得第一,太功利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而且观鸟的人怎么搞得那么单纯啊。别人说自己没有观鸟就真的信了,等到他说出来观鸟才确信他是在观鸟。明明行动举止都是在观鸟啊。

然后观鸟居然也不强求要拍照认证打卡的亚子。好几次看到他们只是望远镜看下就好,开直升飞机去看鸟,这么大费周章,结果真的只是看了一下就走了,也不拍照录像下。这种自觉遵守规则有点厉害的。

爸爸心脏病那块,真的好怕爸爸就这样死了,万幸结局是好的。

其实,人生为什么要每件事都要有意义有结果呢?浪费时间消磨时间也不该被认为是罪恶的呀。观鸟这种事情怎么能说他是没有意义的呢?白头鹰,为它们在天空中牵手舞蹈而感动。美洲金斑鸻,灰色渺小又普通的鸟,但却是数一数二的旅行家,为生命的奇妙而感动。

想到b站很喜欢的一个up主:囫囵黑小枣。他们有一期大理vlog里碰巧走到了一个鸽子站,鸽子绕着站一直一直绕圈飞,飞的近的时候都可以听到鸽子扑扇翅膀的声音。up主奶奶在那里看了好久好久。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有想流泪的冲动,蓝天白云,一群鸽子在飞行,会让人感觉很平静但又能感受到生命的那种热情。

 4 ) 初来乍到?10条小贴士使你快速观鸟入门

原文链接:http://www.birding.com/beginning_birding.asp
翻译者:Sunman

欢迎来到奇妙的观鸟世界!
无论您仅仅只是喜欢在您家后院儿里赏鸟,或是您已经开始计划要在全世界范围旅行去观察超过10000种不同的鸟类,我建议您最好先看看这10条小贴士,相信对您一定有些许帮助的。

贴士 #1:
您需要一本观察地的鸟类图鉴。一本优秀的鸟类图鉴能帮助您准确的识别和了解您所观察的鸟类。美国最富盛名的鸟类图鉴当属<Peterson Field Guide to Eastern Birds>和<Peterson Field Guide to Western Birds>.当您对您所在区域活动的鸟类越来越熟悉的时候,那么购入一本<National Geographic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North America>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初学者来讲,<Peterson First Guide: Birds>可以很好的帮您入门,这本书里描绘了188种常见的鸟类,不至于让您手忙脚乱。当然,<The New Stokes Field Guide to Birds>同样也很适合您。

贴士 # 2:
您需要一付双筒望远镜去观察鸟类。当您开始观鸟之后,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铁一样的事实,最好的观鸟者一定拥有最好的望远镜——即使那些可以在100码之外通过模糊的轮廓就可以辨别这只鸟是什么种类的老手也是同样如此。如果新手使用低端的望远镜,是很难准确的辨别自己观察的鸟到底是什么种类的。所以对于新手来说,挑选一付适合自己的望远镜势在必行。挑选望远镜同样也是一门学问,价值$59的望远镜和$900的可是有着天壤之别。这时我建议您访问这里:http://www.birding.com/beginning_birding.asp 去看看我们推荐给您的望远镜,相信对您一定会有帮助的。

贴士 #3:
您要明白在什么地方最有机会看到什么鸟。“在这片树林里我最有可能看到的是北美黑啄木鸟而不是象牙喙啄木鸟”——一份准确而详尽的清单会告诉您这些实用信息。在许多美国的洲和国家公园都可以查询到当地鸟类栖息地的清单,当然您也可以通过Birding.com来查询,我们的网站上拥有美国和加拿大甚至全世界最详尽的观鸟清单,同时也希望这份观鸟清单能帮助您快速的锁定您附近的观鸟热点地区。(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国家甚至一些美国本土的链接都已失效)

贴士 #4:
您要有能力找到那些想要观赏的鸟。要做到这一点,您要学习不同的鸟类有什么不同的习性和喜好。比如哪些鸟喜欢在树顶?又有哪些鸟喜欢在平地或是湖面上?这些都是您要去努力了解的。另外一点就是您要熟悉鸟类的叫声,在很多情况下您会先听到鸟叫之后才能找到它。起初您可以在您家的后院里去观察和聆听附近的鸟去学习这些知识,随着经验和知识的增长,再考虑去学习其他地区的。当然您也可以通过birding.com来学习,这里的资料很丰富。

贴士 #5:
加入一个观鸟者所属的组织。观鸟者是一群非常友善和乐于助人的群体,他们非常愿意分享自己关于鸟类的知识。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个初学者,您可以加入当地的观鸟者协会或者观鸟俱乐部去帮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快速的提升。如果以上的尝试失败了,您可以带着自己的望远镜去附近的公园,或许您会遇到一些跟您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大胆的交流他可能会把你介绍给他的鸟友们。

贴士 #6:
试着尝试一次观鸟之旅。您可以在本地的报纸上找到这种旅行的召集广告。(中国应该没有)这些观鸟旅行往往是有当地公园的巡游员或当地的观鸟协会会员来领队。另外您可可以拨打当地的珍惜鸟类警示电话,(中国应该也没有)通过它得知在什么地点出现了何种珍惜的鸟类。这种旅行会持续一个上午或者大半天,一般情况下都是免费的。当然您也可以加入一些有专家指导的专业行程,这些专职向导虽然收费但绝对物有所值。这种旅行可以带着您走遍全世界去观察鸟类。当您观鸟时,一定要穿中性色系的衣服,但白色除外。

贴士 #7:
多阅读一些关于鸟类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关于鸟和观鸟的杂志,对于北美的观鸟者来说,<Birder's World>, <Bird Watcher's Digest>, <Birding>和<WildBird>这些杂志或许会让您满意。对于英国的观鸟者,<BirdWatch>值得推荐。订阅那些你喜欢的杂志吧。当然,市面上也有上千种关于鸟类的图书,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贴士 #8:
吸引那些鸟来“访问”您。仅需要一些小小的准备工作你就可以吸引鸟儿到您的后院,比如您可以栽种一些合适的花卉来吸引蜂鸟的到来;葵花籽可以为您来带许多种新的鸟类来飞到您家觅食。如果您想要建一个蓝知更鸟的鸟巢,可以去了解国家野生动物联盟的“后院栖息地”计划。同时您也可以从我们网站的【后院观鸟】(http://www.birding.com/backyardbirding.asp)栏目获取到您需要的信息。

贴士 #9:
记录你所观察过的鸟类。无论是小到自己的社区还是大到所属的国家,一名真正的观鸟者都会事无巨细的为自己观察过的鸟类做记录。您可以首先从自家的后院开始,然后再扩展到您居住的城镇或者度假的途中。用网络应用去做记录是个不错的主意,网站 http://birdersdiary.com 是我们的最爱,欢迎您的登陆。

贴士 #10:
最重要的一点——爱护您身边的鸟类。同时希望您玩的开心,不耻下问。

 5 ) 热爱

“观鸟”是一件很怪的事情。或许“观鸟”这种行为本身不算太冷门太怪癖,但是刻意的记录在案当成一项竞技比赛就很奇怪了。更何况运动员是你,裁判员也是你,没有任何监管,比赛成绩全凭自己一张嘴。要知道人类自诞生以来,可以为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争得头破血流的。“观鸟”比赛更有可能成为吹牛大赛。但是,没有人会为“观鸟”大赛撒谎。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的或许并不是鸟,冠军也只是一个空空的头衔,毫无意义。要讲的要比赛的大概是别的东西吧。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可以改变一切,但他很难改变自己的嗜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他的热爱。电影中的“观鸟”指的是这种无法阻挡的嗜好和热爱。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无论你的处境如何,无论你有多少羁绊,有些事情你撞破了南墙也不会回头。有人钓鱼着了迷,有人为女人发了痴,有人赌博入了魔。

但即使是无法阻挡的热爱,也是有程度的。电影中有三个主人公,就处于不同的程度。“死肥宅”为了观鸟导致一段不太愉快的婚姻,家庭破裂,忍受着父亲的不理解,在事业上划水躺平,在生活中也是一团糟糕,但真命天女的出现还是能改变他,他最终正常了起来,认为世界上还是有着比“观鸟”更重要的东西。“老头子”有着成功的职业生涯,以为最终他可以功成名就的退下来追逐自己真正的热爱了。所谓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事业上做到如此之大就更不可能完全的放手而全然不顾,人随着年纪的增加再也不会那么纯粹了。老妻虽然不多言语看似支持他但更是一种无形的禁锢,孙子的诞生最终是软化了他。“是谁来自江河湖海,最囿于昼夜、厨房和爱”。拥有真正纯粹的热爱是我们的主人公,家有娇妻不管不顾,妻子独自在医院时他也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他满脑子只有“观鸟”,完全是个疯子。在某种评判的规则看来,他是个没有丝毫责任感自私的人渣。但在任何领域能做到这样极致热爱的人何尝不都是这样。不疯魔,不成佛。最终他很夸张的破纪录蝉联了冠军,他配得上这个冠军,别的人也会心服口服,因为他几乎失去了世界上其他的一切东西。

在幽默的外衣之下,这部电影的内核让人思索、动容。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肯定会嫉妒那些为了热爱全情投入的人,即使热爱的是诸如“观鸟”,“登山”,“钓鱼”……之类的鸟事。即使别人不理解,冷眼嘲讽。但热爱会让你生命充实、纯粹,你的眼睛里面会有光亮,还有你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时光是那么的匆忙,它也从不等待,我希望在变老之前全情投入自己的热爱,哪怕一次都好,人生无悔!

 6 ) 你爱这个世界吗?来自观鸟爱好者的理解

这是个让我惊喜的电影。看了很多人的影评,好像没有一个是像电影中那样的观鸟人。我是一个入门不久的普通观鸟爱好者,全职工作,非退休,普通人,在中国。也许这部电影中很多笑点和感动以及事实对我更为真切。

首先,Big Year是一项观鸟活动,源于美国,但是现在中国也有啦。不像美国那样搞得特别浩大,有新闻报道,还有那么多专业公开的鸟导通报信息,国内的观鸟大年更多是资深观鸟爱好者(个人或者组团)参加,每年的1.1到12.31,具体的我不多说,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水平有限没有参加。我的观鸟启蒙老师是专业做环保和自然教育,他们应该有联络网参加这种活动。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中国鸟类特别丰富,观鸟大年的记录远超影片的美国的700多种。做为个人,大家会把自己的记录上传到公开的观鸟网站,国内比较有名的是中国鸟类观察网站,国外是Ebird,可以随时了解不同地方的鸟讯。还有个更简便的方式,微博的“观鸟超话”里每天都有鸟友分享看到的鸟,很活跃。

其次,做为一个普通上班族,真的很羡慕很羡慕有钱有时间的观鸟大V。是的,鸟不等人,特别是珍稀鸟种。大部分鸟类是迁徙的,夏天去凉快的地方繁殖,冬天去温暖的地方越冬。这就意味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鸟点可以去看,夏天的青海,秋天的盐城和北海,冬天的云南,春天的弄岗和董寨....更别提在身边的各个小的区域的鸟点。就像电影里的Birder一样,只要想看,可以追逐鸟儿的踪迹天南海北。在春秋迁徙季,有的罕见鸟只在某地的某片树林停留2天,吸引狂热的鸟人从一个城市坐飞机过来找;台风天后鸟人们第一反应是背起相机和望远镜,去海边河边看看有没有被台风逼进来的迷鸟(Bird Fall哈哈)。因为有的鸟真的是此生有缘才能见到。

这里面有两个片段拍的特别真实。阿拉斯加那段,鸟人的热枕和惊吓真的是笑死了。看鸟的地方都比较偏远和艰苦的。我的老师说他们去云南的一次,就是在山里喂蚊子;我们去婺源看鸟那次是大冬天蹲在一个老乡的大篷车回村的。越是少见的鸟越会在荒芜的地方出现,荒芜到打开地图都不知道怎么标记,一片空白。但是一大群人疯起来就是很好玩,那种单纯的为了一件事情兴致高涨的傻乎乎地跑去做。还有一段是很多人找不到鸟,就跟着最牛逼的人。在中国就是看大爷,那些架着长焦的成群大爷出现的时候,放心一定有好鸟。我们也经常找鸟,和大爷。不要小看中国的大爷,他们消息灵通,呼朋唤友,设备不菲,拍出来都是大片。

所以当我看到电影的这些细节,感同身受。我虽然只是个普通观鸟人,没钱没时间,只能用自己的周末和假期,但是那种对鸟的好奇和发现新鸟种的激动心情是一样的。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我知道中国的自然教育是缺失的,没人教我们注意自然,我们的关注从小就是伦理道德事业发展。我观鸟也是因为疫情期间有更多时间去了公园,偶然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就在我们身边。进入这个世界之后,我才发现这些看起来都“差不多”的鸟有那么多不同的外表,习性,变化,故事,以及同我的自然环境这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找它们很有趣,看它们求偶打闹洗澡还模仿人类的叫声更有趣。我觉得这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吧,对纯真的热情的生命的好奇,想知道从西伯利亚飞去新西兰的斑尾塍鹬都什么时候跟我有交集,想知道倒霉的斑头鸺鹠是不是又被小鸟们追着打。用知识打开一个世界,我看到的不再是普通的公园,普通的石头和滩涂,而是更有趣的地方,这是更高一级的乐趣。很多人会说乐趣有很多种,相信我,对于乐趣的沉迷是因为有更深的乐趣在吸引我们。体会不到真的有点遗憾。

此外,电影探讨的另外一个主题其实是爱好和生活的冲突。我们都知道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所以选择爱好也好,生活也好其实都是生活的一个状态。有的人就是狂热,有的人更佛系(比如我)。电影有偏向性,那就是家庭。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极少数的狂热分子,其实爱好不会跟家庭杠上,毕竟能和家庭杠的更多是工作和事业。人生的意义,应该不止是工作吧,不止是家庭吧。更多是自己,我喜欢什么才决定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跟别人不一样的人。在乐趣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比乐趣本身更有意义。

最后,在中国,观鸟环境并不好。(为什么要说中国,因为我真的关心中国啊,希望他各方面都好啊。)盐城的滩涂旁边好多围垦的水产养殖中心,身边稍微野一点的森林公园就有人拉鸟网,农村更是家常便饭。观鸟环境旁边经常有挖掘机在叫,湿地在缩减。我多希望国内能重视自然,希望更多人从低级的物质欲望中解脱出来,多看看周围的生命,看看自己的行为会对我们的伙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看它们,就像小时候那样对什么都好奇,跟臭味相投的陌生的朋友一起,像孩子一样单纯又快乐。

 短评

真正的热情洋溢、自由自在,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这个故事。阿图岛一段教人心折,一群真正的逍遥人。谁能说所谓少有人走的路,一定要通往高尚宏伟呢?这种孤独而单纯的快乐或许更罕有。

5分钟前
  • viennavirus
  • 力荐

爱鸟成痴的观鸟达人,跨越北美四季的集体无意识撒欢!来劲!北美自由行的绝佳推广风光片,大叔卖萌式的插曲超赞!谁来告诉我耳朵的酱油角色只为卖萌吗?

9分钟前
  • 桃花岛傻姑
  • 推荐

受题材所限采用旁白解释比赛规则和众多鸟类名字的手法使得影片游离于纪录片和喜剧片之间影响了观影体验。不过看了电影得以了解观鸟人群的生活状态,欣赏到秀丽风光和可爱鸟儿,这100分钟,值!

14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又是一部买了N久就被放住当摆设的电影,拾起来看不觉要赞叹:好险,差点就错过了一部好戏!喜欢,老美再一次打动了我。那种神经质的追求欲我真的也好想拥有啊!!!

15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鸟王继续朝梦想遨游,鸟人都重回人间。友情、亲情、爱情都顾及到了,兴趣和梦想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但不能一味投入,所以说找对象还是要找志同道合者啊。“希区柯克风格”那段太搞了~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如果这是确实存在的比赛,我倒是觉得美国人果然比较有思想,能想到这样的比赛方式。电影本身倒像是一部关于鸟类的科普片,不一样的是宣扬了追求梦想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18分钟前
  • 月满西楼
  • 还行

如果你有心把老米那些怪奇脱力系的职业化非职业化的竞技项目统统改编成电影的话,那将是一部多么让人肝颤儿并蛋疼的伟大事业啊!作为政治正确的励志作品,本片沿循着传统的创作趣味,带出个人家庭,事业以及爱好之间的矛盾,人情味十足但包袱太过于干净,少了点儿嬉闹操蛋的意思。“谢耳朵”是个观察者

19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三个人,也算各得其所,一个人对荣誉追求胜于一切,包括家庭,所以他可以承受失去妻子,其他两个人当然也很重视观鸟的荣誉,但不会让鸡鸟毁掉生活

24分钟前
  • Lucifer
  • 推荐

相当有爱的怪咖癖好,热情洋溢又政治正确,内里还是好莱坞那套家庭至上主旋律,警戒大伙梦想诚可贵爱人价更高,切不可恋物丧妻;完美方案大概该像白头佬那样混成了阔佬CEO再去享受退休生活。“中国有什么鸟?”“北京烤鸭”。。。AV爱好者也可以来个观"鸟"大赛。。。

28分钟前
  • 王别树
  • 推荐

就好像一个异世界的故事,不过这个却是真事改编的。而且美国也确实有这个比赛,那个在一年之内看谁观测鸟类最多的比赛。对观鸟过度的痴迷倒让人想起狂热的影迷。可浪费一年时间去观鸟必然会损失很多,爱情、家庭、事业等等,也让影片最终有了些励志的味道。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谁给归类为喜剧的?

34分钟前
  • CP Wong™
  • 还行

好久没看过那么合家欢的纯爷们浪漫喜剧了,对一个有着鸟类控表弟和老爸的观众来说,看着真亲切。每个纯爷们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Moby Dick,这种浪漫不是太多人能接受就是了

3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片子还真不错,感觉跟朝圣之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但却轻松活泼,丝毫不沉重,看到后面更深一些的启示教育意义开始浮现,让人明白观鸟真谛,十分温心有趣,马丁爷爷我不是很哈,但这片里他很可爱,谢耳朵还真是打酱油了,BLACK这里面最出彩!

40分钟前
  • ★冰凌宫★
  • 推荐

根本是一堆喜剧明星演了个温情片儿。真羡慕电影里的人能有各种决心去执着着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冲着耳朵看的人放弃吧,Jim的镜头加起来不超过一分钟,但如果你想要一部温馨积极的电影,不妨一看。

41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比赛谁一年看到的鸟多,这种在外人看来毫无意义的行为,却有着相当一部分兴趣群体。电影像极了我们的圈子文化,换成手办、集邮、包包甚至更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同样成立,圈子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冲突与和解,很多人也能从片中三位主角身上,找到现实的影子。有的为了兴趣过于疯魔,甚至是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有的是享受兴趣,甚至在圈子里觅得自己的知音,有的因为内卷而不择手段,有的最终为了生活和家庭放弃了目标。男主角大概是很多迷友所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从肥宅一枚逐步升级到圈中大神,不但找到知音觅得真爱,兴趣与家庭最终相辅相成。跟老爸找猫头鹰那段太动人了。堪称鸟类百科全书,摄影和风光非常美,为了观鸟,甚至可以组团来到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阿图岛(快到俄罗斯了)

4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看着三位主演几乎就知道他们各自的角色性格了,每个人几乎都是本色演出,就连打酱油的谢耳朵都是一副变弯的宅男样。万无一失的人物塑造,也毫无惊喜可言,影片在取景和各种鸟的特写上倒是更加迷人,公路片的模式,流水般的一年,最后将那股观鸟的热情转移到亲情上,从玩物丧志回归到主流价值观。★★★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风景优美,无数段歌曲都清亮得很,虽然不怎么有笑点,但是仍旧是一部很出色的剧情片,角度很特别,观鸟生活在电影里令人神往,落满大雪的森林,缤纷深奥的森林,虽然已经旧了,却装满各种鸟类可爱照片的相机。另外,这片子演员阵容实在太萌了,白头马丁,布莱克胖,ROSAMUND美人,神马的,多有爱啊

46分钟前
  • 涵湘宁
  • 推荐

看完这片,只想到一个问题。影迷也应该有观影大年,把电影从业人士撇开,一个人一年能在影院观影最高纪录会是多少呢?

51分钟前
  • tintin76
  • 还行

everybody's heard about the bird B-b-b-bird, bird, bird, b-bird's the word A-well-a bird, bird, bird, the bird is the word

54分钟前
  • 尼斯达
  • 力荐

比起昨晚的《音乐永不歇》,同样涉及了重修父子关系,本片清新自然,天然去雕饰,毫无矫情,而前者就像反式脂肪做出的奶油一般令人作呕。

55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