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已经十五周年了。
对于我们这一批跟哈利一起长大的哈迷来讲,这些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就成为了我们的历法。
华纳兄弟在伦敦郊区的The making of Harry Potter的studio tour从早到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哈迷在这里聚集朝圣,我也是提前了十天才堪堪订到票。
<图片1>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充值信仰的旅途。
如同第一次到伦敦就急着到国王十字车站,在寒冬里排队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看一眼国王十字车站;明知道官方店里跟淘宝店的Made in China并没有差多少,还是以数十倍的高价什么都想买。这种不顾一切的冲动会让人有久违的快感,如果用钱可以买到的快乐,这大概就是钱的最终意义了。
<图片2>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些人注定无疾而终。
在跟着哈利一起长大的这些年里,我从一个自以为什么都懂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面对着生活有着许多无奈的大人。在这期间的十五年的岁月里,我们遇见了很多人,错过了很多人,会爱会恨。
所以再看哈利这样一个不会变也不会离开的伙伴来说,变成了承载着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3>
伦敦市内从Victoria站集合,到达华纳兄弟的这个哈利波特专属的摄影棚车程一个小时左右,往返车费跟参观套票单人45磅。因为场地容纳人数的原因,一天是有限流的分批次,我是周六的下午四点十分发车,正式的参观时间从下午六点半到末班车时间九点半,虽然看起来不大的场地,但是参观起来的流连,让时间显得分外匆忙。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门票当日有效,所以并不会限制停留时间,如果能订到早票,可以早点到达,泡上一整天。
出发之前本以为会小孩子占领的地盘,到了studio才意外地发现男女老幼一应俱全,是的,我们离开了麻瓜的日常世界,来到了魔法世界。很多人带着哈利同款的圆框眼镜,多少个小巫师大巫师披着魔法袍走来走去,满头白发的阿姨也在飞天扫帚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图片7>
相对于美国佛罗里达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这两座摄影棚外貌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实际上承载了哈利波特系列制作的大部分拍摄任务。
小哈利,小赫敏,小罗恩就是在这里初遇并且成长,完成了从魔法石到死亡圣器的魔法之旅,死亡圣器(下)上映一年后的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由此成为哈迷的重要圣地。
对于太过于熟悉的事物反而变得难以叙述,小学三年级起,每到了暑假都要把哈利波特的原著从头到尾读一遍,直到看到罗琳写道“看起来是一个好得多的夏天”,回过神来看到阳光刺目蝉鸣震耳才觉得自己的假期也才开始。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三那年,那些故事自己读了多少遍都已经不再记得,只是记得自己用树枝用油漆做自己魔杖的日子,笑着怀念。
<图片15>
想象变为真实的时候,好像触目所见的东西都是高潮。
一路上手机不停地拍,不管构图,不管有没有手抖,只想把所有看到的记录下来。
从女贞路四号哈利曾经住过的楼梯间开始,到霍格沃茨礼堂,再从霍格沃茨的大门,到格莱芬多公共休息室,男生宿舍,那些在霍格沃茨墙壁上游走的油画,不断移动的楼梯,邓布利多坠下的钟楼,校长办公室,海格小屋,魔药课教室,魔法部,再到对角巷……
一切的一切,一次次地出现在想象中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一次真的到了眼前。
<图片16>
<图片17>
摄影棚总共有两个大的室内棚区以及室外棚区。第一个棚区主要是主要展现了霍格沃茨,霍格沃茨主要的场景以及道具,还涉及陋居,马尔福家,魔法部,凤凰部;有比较多的互动方式,最值得体验的就是飞天扫帚的视频合成,可以现场录一段电影场景中的片段,提供魔法袍使用,几十磅也很贵。
<图片19>
过了魔法部之后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提供了霍格沃茨特快的火车模型,大家可以上车参观一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过后是个用餐的地方,连接着户外区域,提供黄油啤酒。户外展示了骑士公共汽车,女贞路4号,浪屋,霍格沃茨的吊桥,以及魔法石里的棋子道具等。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第二个室内棚展示了大量的制作道具的过程,《妖怪们的妖怪书》,鹰头马身有翼兽等背后大量的电子线路,还有巨蛇纳尼斯模型,美人鱼,八爪蜘蛛的模型等等,还有让你窒息的各种设计图,虽然没有建造这座城堡,但是设计师们已经在画稿上实现。最大的亮点是快结束的对角巷仿真还原以及霍格沃茨一定比例的模型,短短地距离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参观。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摄影棚所能还原的究竟只是片段,并不会真实地建造一座霍格沃茨,道具们都是孤独的,散落在这个studio的各处,而就是在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中,我们能把整个魔法世界还原。
邓布利多跟麦格教授把哈利放到女贞路,海格第一次带着哈利走进了对角巷,分院帽里拔出了格莱芬多之剑,第一次魁地奇比赛,魔方世界里跟我们一样的成长烦恼,朋友之间的鸡毛蒜皮与同生共死,情窦初开与心碎。
<图片27>
<图片28>
从11岁到15岁的生日,每年我都期待有一只猫头鹰能从远方飞来,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霍格沃茨的幸运儿,也能成为格莱芬多的狮子,成为不是普通人的魔法师。
挥一挥魔杖时候的帅气,能有一把自己飞天扫帚,可以变形,可以隐身,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无所不能。
直到少年期结束才意识到这个梦想不会实现了,你看,总是这样,有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回程的路上正好听着一期关于约翰列侬的电台,月光揉进了夜色,stand by me传入耳中的热烈,让人觉得温暖而慰藉。
像是出口的时候罗琳写的一句话,在脑海里不肯淡去:The stories we love best do live in us forever, so whether you come back by page or by the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
魔法不死。
<图片32>
故事完整流畅,构建的魔法世界初步成型,三位小主演也是演技十足。哈利的人物设定自带使命属性,或许更适合小孩子看,成人看了就知道结局,意思差了点。幕后大boss现身比较意外,挺好。
最喜欢的第一集哈利波特,丹尼尔这时候养眼啊,罗恩滑稽啊,艾玛聪明伶俐啊。3个小朋友第一次的合作就初期的好。哥伦布导演果然是小鬼当家拍多了,各种逗趣和儿童惊悚桥段。布景;色调;服装;道具;特技;镜头运用都超赞。节奏也恰到好处,果然是魔法世界的开篇。悬念,紧张,离奇,喜剧充实着整部片子。
将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看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部,感慨万千,与之后的作品清晰的画面灰暗的色调不同,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画面都带着2000年代特有的怀旧感,暖黄色调的画面真是恰到好处的让人感动,放松身体,开始渐渐回忆起最初的那段记忆……
哈利波特的原著本来就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魔法冒险,电影又将原著中的炫目场景一一塑造出来,终于让这份魔法盛宴得以呈现。激动人心的冒险、正义与邪恶的对抗、精致大胆的场景、炫目而满足想象的魔法,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沉醉于哈利波特世界的我流连忘返。
魔法,这两个字绕在舌尖上的时候,还未说出口就感受到了来自心里的颤动,曾几何时,我也一日一日期待着自己能收到猫头鹰带来的入学通知信,加入哪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虽然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这都是虚构的,但还是甘之如饴,宁愿被JK罗琳塑造的美丽谎言所欺骗。
JK罗琳,一个伟大的女人,如果不是她的奇思妙想创造出这个魔法宇宙,所有哈迷的人生不知道会多么无趣。而且她还非常厉害的将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填充完整,可以让全世界的朋友们一起来添砖加瓦,这就是为什么HP的同人文化如此兴盛,因为可以利用的元素实在是太多。
有多少人在死亡圣器出来之后感到遗憾,认为哈利波特的世界大门就要正式关闭了,可没想到JK罗琳又开启了《神奇动物在哪里》。她是在告诉我们:魔法的世界,永不关闭。
永远是童年最好的回忆,我永远相信我也收到过霍格沃茨入学通知书,只是猫头鹰迷路了没找着我家- -
最最最喜欢的还是赫敏,依旧是我女神啊,在里面简直不能更萌
一开始高举着手非得回答问题,后来拿了一本特别厚的书说是借来消遣,魔法会的也是很不少,简直学霸之魂熊熊燃烧
还有说一些罗恩不懂的问题时那明显的来自学霸的蔑视,萌化了好么!
要爱死这个小姐姐了
曾经在初中的时候读了小说,当时和同宿舍一个女生一起把几部都读完了,然后就疯狂的迷上了这个魔法世界。可是长大也许也是一件忧伤的事,因为很多东西会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你的世界里开始逐渐有其他的东西来填充。直到这个周末,电影还是第一次看。先是被正太萝莉迷的七荤八素,同时也随着中间人物恐惧开心,时隔将近十年,彼时书中的具体内容也已经被我遗忘的所剩无几,但是看到现今已成为大牌明星的当初幼稚天真的面孔,还是大大感慨了一番岁月无情。似乎也看到了当初那个还在上初中的自己,记得当时最喜欢的角色就是赫敏,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和赫敏是何曾相似!而当时最大的渴望也是可以像赫敏一样聪明,一样骄傲。
不知道人逐渐长大是否就会越怀念从前,这似乎根植于我的本性,总是不断的回想起从前儿时的时光,也不知道是那时真的那么美好还是人总习惯美化记忆,所以回想起来的日子总是无比幸福快乐的。
曾经看到过网上流传哈利波特里的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当时还不知道影片哪里有这句话,于是觉得好似“心有戚戚焉”,但却不曾真正理解。知道今天看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邓布利多对哈利说道,当伏地魔给他留下闪电型伤疤的同时也把一部分能力赐予了哈利,当然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却无意中成全了哈利。于是,哈利会蛇语,会听到其他人听不到的声音,于是分院帽觉得他在斯莱特林学院必定会大有作为!但是哈利自己不想去斯莱特林,不想成为伏地魔那样的黑巫师,分院帽也因此而尊重了他的选择,把他分到了葛莱芬多。而且只有真正的葛莱芬多的传人才可以从帽子中拿出宝剑,尽管从天赋上来看,哈利也许更适合斯莱特林,但是,他自己选择的路是成为一个葛莱芬多!而他也的确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葛莱芬多。
所以,无论你的能力如何,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还记得十多年前,在书店里捧起这本书的情形:主调为黑紫色的封面,略带神秘~翻开书一读就停不下来,咬咬牙买下了在当时并不便宜的这本少儿读物……
一页页读着,好玩的东西层出不穷……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猫咪变成了麦格教授,会跳的巧克力蛙,对角巷的魔杖店,霍格沃茨大厅的星空穹顶,会说话的分院帽,骑着扫把满天飞……太多太多新奇的东西出现在脑海,肆意想象着~直到电影上映……
电影上映时,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了影院,好像是唯一一部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随着电影的一幕幕展开,那些魔法世界的种种变得更加具象生动了,是滴~电影对小说忠实并且高度还原,非常感激导演的还原,给了孩提时代的我一个美好且充满幻想的魔法世界。
不仅是三位主演哈利、罗恩、赫敏,其他的大小配角和场景就像是从小说的文字直接转换出来的那样~最后我还要说,演员们的英式发音好好听~又让魔法师们赋予了英伦风的贵族气息~
没有长大的哈利·波特还是挺讨喜的,那个奇异的魔幻世界令人神往又危机重重,说实话,系列的第一部挺好看的!!
这部电影是刚上中学过最后一个六一的时候,学校给放的,太久远的记忆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电影精妙绝伦的现,让我第一次对想象中的“魔法”,有了一个具象的观感。虽然那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份感动和震撼。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分院帽,格兰芬多,魁地奇,都是最精彩的记忆!
一整个世界被打开了的感觉啊。
小时候的哈利太萌啦!小小的一只~很喜欢他们在火车上的那段,小时候一直能想象有一只会送信的猫头鹰
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制作,繁华的巫师街道街道,华丽的魔法学院,黑暗且朦胧的禁林,让人记忆深刻!
电影院看的,还不错,哈利波特小时候好可爱,每个小演员都很可爱,现在除了几个都长糙了,为了拜托哈利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拼了。
我觉得这仍然是这个系列里最好看的一集吧,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惊喜死了,整体设定的展开和铺陈都让人激动,重点是哈利在这个时候是最萌最可爱的时候了,第二集开始就慢慢的长开了!对!长!开!了!
演员最好看的一部。
第一部是最忠于原著的~而且第一次接触魔幻世界很受震撼~
还是第一部最可爱了,正太是正太萝莉是萝莉的
当年还是在电影院看的,波特的魔法世界惊艳展开,风靡全球。
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与小说,我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烦恼学生时代的“难熬”,当这一系列结束时,再回头看这第一部,有一种“曾当年”的感受,我私以为作者以后再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也不能如当年那样打动人心,毕竟这已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不是吗
一个全新的世界被打开了,新奇而不可思议,我们都是麻瓜,幻想一天早上猫头鹰会送来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铁三角组合很可爱。
忠实原著有时候未必就不能打造惊喜。
花了8年才看完这部电影....
那时候是有多可爱啊,刚接触魔法的种种新鲜和刺激,比起后面的黑暗剧情以及丹尼尔越来越大叔的模样,真是怀念这里啊。
披着魔幻外衣的狗屁,电影寡淡无味。跟DND大背景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霍格沃茨是最好的魔法学校!
这是一个神奇的电影,这是当时看的唯一感觉!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这部电影包括了这本书最难忘的场景,最让我惊讶的是魁地奇比赛。这场游戏精彩且暴力,令人目眩,我不得不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