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陆军,用来形容本年度,也是明治维新150周年的大河剧也没有任何问题:在每一集的单集剧情上其实已经突破了近几年大河剧的平均质量,但整体剧情则奇差无比,话题度极其高,但收视率历年大河剧倒数第三,也足以佐证这次大河的质量。
单集上的成功:
近几年大河剧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在历史人物拍无可拍的状况下,强行去拍一些不那么知名,甚至史料都极其匮乏的人物,带来的后果就是有着极其多的“鸡肋”之集,在50集的片长下显得极为冗长。面对这种情况,近几年的大河剧主要有2种解决方法:第一种是用主角身边人的事迹去填主角的空白,这几年的女大河就是明显到看完主角就知道哪位亲属会占据大量的戏份,甚至喧宾夺主;第二种则是用一些同期的历史事件去填空。16年三谷的《真田丸》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去挖掘史料与最新的论点,来完整主角的生平。但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靠着主角所在的事件去推动剧情,在主角的经历不足以支撑50集的剧情时,就会带来大部分不知所云,毫无意义的单集。
而今年这部,在单集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集“鸡肋”,但是即使人生丰满如西乡隆盛,也难免尤其低谷时期,那么这几集的叙事如果按照以前的事件模式去推动,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编剧用了“羁绊“去解决这一问题”。有贯穿西乡一生的羁绊: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西乡糸;有幼年的羁绊:岛津齐彬,到了中年则有一桥庆喜、坂本龙马等人,后期的桐野利秋,哪怕在低谷期,也塑造了与川口雪蓬的羁绊。在有实践可以推动时,靠事件推动剧情,但事件单薄时,去塑造每一个羁绊,在羁绊塑造成功后,可以替代部分事件去推动剧情。用羁绊去推动剧情,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叙事张力,通过羁绊去做剧情铺垫,并且通过羁绊,引出最终的高潮,这也是靠着事件推动的大河剧最大的劣势,只能靠天吃饭,如果人物的一生不符合编剧的基本规律,最后的结局极为鸡肋。
编剧靠着羁绊补足了单集剧情上的不足,也能更好的控制每一集的剧情走向,将人物自身经历对剧本的限制降低。同时也能保证最后靠着羁绊的累积可以有一个高潮,而非大部分大河剧的平淡收尾。
整体剧情上的失败:
这部整体剧情上的失败,也可以说是近几年大河剧编剧风向的恶果的累积:这部在洗白主角与抹黑对手上可以说达到了大河剧的顶峰。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塑造成立一个害怕西乡而逃跑的胆小鬼,连大久保利通都被塑造成一个缺乏度量,嫉妒西乡之人,而这些反面的塑造则是通过单集成功所靠的羁绊而被无限放大的,导致靠着羁绊的铺垫,最终的西南战争,则成了西乡在大久保嫉妒之下的所谓“正义”之举,让人啼笑皆非,多处靠着羁绊推动的剧情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编剧再塑造羁绊与剧情之间显然失去了平衡,过多的羁绊塑造,挤占了本应用于叙述事件的时间,连一个天然的最终高潮——西南战争都被一笔带过,而塑造导致西南战争爆发的大久保与西乡的羁绊,则花了3倍以上的时间(当然可以理解为经费的缺失)。
羁绊只是用于填满事件缺失的空白,这种挤占剧情的主次不分,以及对主角无限伟光正的洗白,则难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合理运用人物间的羁绊,会使得剧情张力更足,但是这部的过分运用,则连最基本的事件推动都丧失了。
近十几年的大河剧,在单集与整体间都做得很好的只有一部——《笃姬》,看过越来越多的大河剧才觉得这部的质量是多么的高,而且还是一个史料及其匮乏的人物
我认为大河剧的主旨是围绕“时代”展开的
当然这部《西乡殿》也不例外。
一
不过,我们可以稍稍地和近年同样描写幕末到明治时代的《龙马传》对比一下:二者虽然有着相似的时间线,但是《西乡殿》主题已非诸如“进步”,“新的日本”如此的机械和线性。首先交响乐片头主题就有很大不同:《龙马传》的片头主题组成一个是大海和龙,一个是日本接触西洋文明的浮世绘相交辉映,龙马在长长的海岸奔跑;《西乡殿》的片头则是充满传统风格的热情洋溢的相扑、战国时代的装束、鹿儿岛当地风格的“傩戏”(实在不知道日语中这种戏剧叫啥),西乡在田间挥汗如雨的劳作(明治篇),西乡不动如山地注视着大海,以及大量美景。。。从片头就能稍稍看出时代背景相似,主角立场相近的两部剧承载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二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说,《龙马传》的主题是“一个全新的日本!”,《西乡殿》的主题就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日本...吗?”
“一个全新的日本...吗?”这也是这部剧最想给观众留的思考题,反复出现在剧中:
吉之助少时手臂受伤,终身无法挥刀,向岛津齐彬哭诉,岛津教育他:“武士凭借刀剑的时代要一去不返了,今后你当保护弱小之人”
龙马被暗杀后,阿龙哭骂西乡隆盛:“如果这就是你们想要的新的日本,我宁可不要”
吉二郎死在吉之助怀里,吉之助痛不欲生,旁白响起:“那之后,会津 庄内 箱馆,戊辰战争仍在持续中...战争之中,日本走向了明治之世...”
废藩置县开始时岛津久光对西乡的抱怨:“这就是兄长想要的新的日本...吗?”
这种类似于娜拉走了对不对的反思,是很值得观众细细品味的所在
《西乡殿》不加隐晦的展示了戊辰战争的大量血腥场景,甚至于使用了修昔底德式的白描手法书写战争的残酷(镇压彰义队),指挥官吉之助对面前的血腥,脑海里闪过不忍,但依然竭力地嘶吼着要全部镇压。关于人性描写也有一定的涉足:知晓庆喜本性的吉之助决定铲除德川,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政变和战争,尽管他本人厌恶战争;第35集,得知哥哥消灭德川计谋的信吾不敢置信道:“恶鬼啊,大哥已经变成战斗的恶鬼了”,吉之助面无表情地答道:“对啊,所以你也给我拼死战斗”。
这些白描似的手法,加深了这种问题的深刻程度。是啊,为了一个全新的XXX,家人、爱人、同仁、信任、人性,到底需要人们付出多少?幸好剧中的西乡吉之助,为了新时代,为了信念付出了许多,却在伤痕累累的维新之后,并未摘桃子给自己吃,高官得坐。而是用自己的身躯背负起了他所破坏的东西,为战死的萨摩武士负责,背负起了时代的痛苦,辞官回到了鹿儿岛,直到再次入阁--征韩--下野--西南战争。
三
对于维新,该剧并无太多的表现日本与西洋的碰撞,至于福泽谕吉在自传里曾经说过的风气一新,也根本没有着墨。而是从侧面进行了描写:明治之世,官员贪腐盛行,废藩置县和版籍奉还使得大量的武士失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的武士们开始筹划一场场的暴动;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使得朝内政治斗争不断,外交问题又引起征韩论之争,朝野成为了火药桶。这个战火中建立的新国家依然风雨飘摇,以至于西南战争爆发,西乡隆盛为了安抚愤怒的士族们,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踏上了上京的不归路。
历史是需要进步的,而进步的代价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被一些人当做是必须的牺牲。而《西乡殿》,应该是对这种观点是有所保留的。所以尽管西乡隆盛是为了维新而奋斗,但这部剧维新的元素相当的不是那么多。一个时代进步,总有落伍者,这些落伍者总会被大众所憎恨、批判,被社会抛弃;一个时代的进步,也总有牺牲者,这些牺牲者会被大众遗忘。一个全新的世界总是伴随着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世界,而走向新世界的过程则是惊人的牺牲。这些人就该被遗忘、被无视、被践踏吗?《西乡殿》借助明治篇的最后几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这也应该是西乡殿所含蓄表达的一个主旨,也是作为一部时代剧,思想最为深刻的部分。
所以西乡隆盛回乡种地了,入阁又下野了,开办私学校,带领士族讨说法,最后战死。
我平素不喜欢空谈道德,只愿:
敬天爱人
已至年末,今年的大河剧《西郷どん》终于完结了。转眼又追了一年。
约50集长度的剧,在国内很常见;但在短小精悍的日剧里,这是数倍于一般剧集的长篇幅。
大河剧便如此,50集的鸿篇巨制,才足以反映历史时段的长度,时代潮流变化的广度,以及详加剖析的深度。
一部大河剧拍得好不好,我就是从这三个尺度去衡量的。长度与广度,通常由选题决定,一个历史小人物是很难体现出这两者的;而深度,就体现编剧的功力了。
《西乡殿》这部作品,选择的题材占了大便宜。东京(江户)、鹿儿岛(萨摩)、冲绳(琉球),横跨大半国土,从地名的更迭也正反映出正是时代转变时刻。
因此,整部剧的时代感是很强的。
第一集岛津齐彬超前的敏锐视线便看出了“武士揣着两把刀过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到最后一集最后西乡死亡,望着天空说道“ここらでよか”,正式宣告了武士时代的终焉;从落后的农业国,到被迫开国再到主动西化;当然还有主演铃木亮平的体重与气场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令人感到了浓浓的时代潮流变迁之感。这让这部剧站在了及格线上。
但是,全剧并没有深挖时势,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拍出了该拍的历史事件。
主角普遍个性单薄,配角更是几乎没有存在感与识别度,人人纯真善良爱国坚定;推动重大事件的发生,仅仅靠真挚的情感打动对方就完事儿了。整部剧看下来缺乏惊鸿一瞥的灵感创作,不会有百看不厌的精彩桥段。
总而言之,看《西乡殿》,有助于了解历史,引人入坑;但少了一分历史厚重感,不足回味。
不过看到最后一集,仍然还是哭惨了。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有踏浪前行之人,顺流者昌;自然也有无法激流勇退之人,迎接灭亡。
总有固执的人,不愿被新兴事物所支配,凭什么他们要来革我的命,夺我的权?于是,他们便拿起手中仅存的武器,用自己一介残命去抗争。
他们不是盲目,他们只是不服;你说他们是守旧的顽固造反势力,其实他们是一群比任何人都热血的青年。
拔刀,冲锋,死亡,这是他们选择的路,一条绝路。
这时候突然发现,西乡隆盛的“敬天爱人”有着这么一层涵义:
敬的天,便是时势,是历史的进程。
英雄如西乡隆盛,不可能不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他不愿主动去反抗,只有敬畏。
爱的人,却是他的追随者。
英雄如西乡隆盛,不得不保护那些视他如领袖、如神明的反乱志士。于是,他终于选择站在激情与理想的一方,拥抱他的追随者,与他们共存亡,用战争与牺牲开启和平的新时代。
英雄如西乡隆盛,注定是英雄的死法。
他用个人的牺牲结束了武士的时代,结束了波乱的局势。
呼吸声与炮火声一起终结,死神与和平一同到来——
「ここらでよか。」
追了一年的《西乡殿》终于完结了!最后一集也成为全剧最催泪的一集。如果单从剧情上来看应该是三星,还有一星献给追这部剧的这一年。
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少年西乡篇,西乡侍奉岛津齐彬的那几集每次看的时候都感觉热血沸腾,少年的迷茫与武士的信仰,还有对国家未来的宏伟构想互相交织,使每一集都充满张力。之后的爱加那篇看起来就有点狗血言情剧的味道,剧情偏向玛丽苏。。最后的明治维新篇看得很揪心,看着两个挚友从少年时期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互相扶持,渐渐的因为政见不同而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最后相背而行甚至兵戎相见,实在是太心痛了。。我宁愿相信他们的友谊并没有破裂,只是互相成全了彼此的理想,一个成全了对方的结局,一个成全了对方的抱负。
但是,如果从客观上看,《西乡殿》终究是一部影视作品,个人感觉西乡隆盛的形象在这部剧里被刻意地拔高了。比如西乡从政坛隐退后为武士们创办了私学校,这似乎为之后的造反埋下了火种,将一群头脑发热又对当时的政府不满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不是看书学习种田,而是操练兵器,这种做法,自然会引起掌权者的忌惮,何况西乡又是一位威望极高的人物,当时的政府会担心他拥兵自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相信西乡只是为了教书育人,用知识感化这群叛逆青年才是强人所难吧?包括最后西乡造反,剧中为我们展现的是西乡为了满足这群武士最后的理想抱负,为了向大久保传达他们的声音,而领导他们拿起武器,勇敢地斗争,而西乡个人从一开始就是极力反对造反的,甚至多次呵斥了要他反抗政府的武士们,但是现实中的政治往往没有这么多豪言壮志,有的只是对权力赤裸裸的争夺而已。所以看完只能感叹,果然只是电视剧吧。。
不知不觉从第一集追到了大结局,与《真田丸》不同,看《西乡殿》的时候心情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多的是充满温情的笑和泪,还有贯穿全剧的西乡咚想要向后世传递的情感:敬天爱人。
12月16日,《西乡殿》最终回播出,2018年大河剧就此落下帷幕。众所周知,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今年的大河剧选择西乡隆盛作为主人公,其意不言自明。出于对题材的兴趣,这一年,笔者怀着期待追完了剧集,然而整体观感是失望居多,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西乡殿》是一部“鸡肋”之作。
何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众多幕末维新人物中,西乡隆盛是除了坂本龙马以为应该最为日本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之一,上一次以他作为主角的大河剧《宛如飞翔》已是20多年前的事,虽然此后在《笃姬》《龙马传》等大河剧中他作为重要人物都有登场,但是毕竟是配角。所以,新版的西乡隆盛会怎么拍,笔者起初很是期待,毕竟他一生能挖掘的故事实在是很丰富。但结果,《西乡殿》拍出的西乡隆盛只能用“平庸”形容,而到后期还要加上一个“脸谱化”,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惊艳的地方很少(并非没有),而家长里短的日常在全剧占据了大量篇幅,令笔者一度怀疑这还是“大河剧”吗?
《西乡殿》这部剧的结构清晰,笔者就根据个人观感漫谈各个部分(仅代表个人观点,西乡隆盛本人和大久保利通的刻画后文会专门叙述。):
1.萨摩青春篇
这部分主要讲述西乡少年和青年时期在萨摩的故事,更用很大篇幅描绘了西乡和藩主岛津齐彬之间的君臣之谊。
作为全剧的开篇,这部分还算合格,并不难看。其中,第5话《相扑吧!相扑吧!》就令笔者印象深刻,这集年轻气盛的西乡不理解岛津齐彬的做法,在相扑大会上挑战并战胜了藩主,还算比较好的刻画了西乡真性情的一面,另外笃姬这集初次登场也有惊艳之感。
这部分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还算比较到位。岛津齐彬算中规中矩,依然是明君贤候。笃姬的表现个人觉得在整部剧中来看,算出人意料的好,虽然她的戏份不多,但每次都性格鲜明,尤其是得知自己要嫁给将军德川家定,那种外表故作坚强,但是在西乡面前还是露出了软弱的一面,最后依然做出觉悟,这一系列过程都表现都比较到位,没有违和感。
2.岛流篇
这一篇章主要是讲述岛津齐彬死后,他弟弟岛津久光控制萨摩,与西乡发生冲突。而西乡卷入将军继承人之争,在京都拥立一桥庆喜失败,之后被两次流放小岛。
这部分笔者认为是整部剧最无聊的部分,大量篇幅描绘西乡私人生活和情感,对当时的历史和政治的描写极为克制,可以说点到为止。笔者并不是说家长里短,感情戏不重要,但懂得适度才有更好的观感。大河剧并非一般日剧,是“正剧”,我相信观众收看大河剧更多的想看到当时的历史,政治,风云激荡,而不是像普通日剧一样的日常故事。
西乡隆盛作为日后的维新三杰之一,他的成长是离不开生活的滋养,更离不开在各种政治风云中不断考验,不可偏颇。
人物中,岛津久光算是印象较深的角色,虽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但是青木崇高版的岛津久光演绎得很有特色。
3.革命篇
这部分不用多说,当然是讲西乡隆盛参与明治维新的故事。按道理,这部分应该是全剧的一个高潮,也是重头戏,但是一路看下来,依然充斥着大量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以至于革命篇开篇第26集《西乡上京》令人感到突兀,西乡从流放重回京都,怎么就天下闻名?怎么就受万人敬仰?前面相关的铺垫太少了。这部分笔者觉得不错的是《禁门之变》和《江户无血开城》。
《禁门之变》整集节奏把握的不错,从政治戏到战争戏都比较到位。桂小五郎和西乡的交涉,再到冲突爆发,整个过程不会让人看着觉得无聊。(相比之下,后面的萨长同盟剧情,真是一言难尽)《江户无血开城》则是那个圣人般的西乡罕见露出杀意,要除掉德川庆喜而后快,也算是让人看到西乡不一样的一面。
这部分历史名人出来不少,小栗旬演绎的坂本龙马算是一个惊喜,和西乡的政见冲突刻画的还算合格。再就是胜海舟,依然延续远藤宪一在《真田丸》里的萎靡风格,个人不是很喜欢。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德川庆喜,虽然整个剧刻画了德川庆喜从逃避现实到走向政治舞台,最后和西乡决裂的转变,但是过分抹黑了德川庆喜,甚至有他与法国人达成协议割让萨摩的剧情。
4.明治篇
这部分应该是笔者最喜欢的一个篇章。过去的幕末题材大河剧,大都写到明治维新,而对维新初期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简而述之。而《西乡殿》用了9集的篇幅,比较详细讲述了明治政府的政治斗争,这算是该剧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西乡脸谱化最严重的部分。
不过,最后的西南战争部分个人不是太满意,虽然最后两集都是写这场战争,但是真正的战争部分并不多,让人比较失望。这部分主要就是西乡与大久保的对手戏,其他角色不谈也罢。
对于结局,个人还算满意,西乡之死和大久保被暗杀,一度触动了笔者泪点。
5.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这两位应该是贯穿全剧的人物,所以着重说说。
首先笔者要说,全剧在两人的刻画上,大久保利通更胜一筹。
西乡隆盛的形象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除去革命篇短暂的黑化和岛流篇短暂的失落,其余时候大都是一副圣人形象,永远仁义,永远伟大,永远大无畏,虽然据历史记载西乡是有这样的一面,但是如果只展现这一面,作为人物是“失真”的。最明显的美化,就是征韩论引发政治冲突的剧情,整集看下来的感觉:西乡是“好人”,大久保是“坏人”。
反观大久保利通,萨摩青春篇的热血青年,到革命篇的沉稳重臣,再到明治篇独裁权威,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描写与西乡的关系逐渐破裂的过程中,也描绘了大久保情感变化,这样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看。
总的来说,《西乡殿》没有达到笔者的期待,充斥着大量“食之无味”的剧情,但如果因此弃剧,错过“明治篇”,则又“弃之可惜”。
又是一年大河终结时。陪着西乡殿走过一年,期间还去了鹿儿岛朝圣,最后一集看得很感动。眼看着铃木亮平跟着这个人物在成长,蜕去青涩和鲁莽,逐渐变得沉稳霸气,最终让我相信他就是西乡隆盛。这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挺不可思议的,由一介草民变成开国功臣,最终以被镇压的反叛者收场,但死后却被所有日本人敬仰。敬天爱人,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太强大了。西乡隆盛死后,日本再无内战爆发。看每一集都没有跳过片头,富贵晴美的OP太好听了。
看完了第一集。子役演的真好。尤其是饰演主角西乡隆盛幼时的子役渡边苍。长得还有点像fuma。看着更喜欢了。可惜看预告第二集就下线了。期待后续cast和剧情。希望今年可以看完一部完整的大河剧。
配左传+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天爱人;一个匪夷所思的大义,今番有事欲询问政府,想活的投降,想死的跟我去死,亲手埋葬那个时代。
西乡殿是一部神奇的大河,黑木华,铃木亮平,都是细腻至深的演员,这剧能整得他们仿佛不会演戏,学校话剧汇演一般。在天皇料理人中的两位多出色。
看到预告片时,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西乡隆盛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没有那么重要。一个人一生可能富有或贫穷,可能显赫或默默无闻,可能锦衣玉食美女相伴,也可能饥寒交迫死无安葬。但这些都不是生命的理由~
2018.06.28【B】变壮的铃木亮平 越看越像小肉柴 忠诚坚定的肉狗
平成最后的大河剧,聚焦西乡隆盛纪念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周年,延续了几年来幕末大河剧对从幕末到维新这一段历史中伤痛的强调。主角西乡为国为民磊落真诚又朴素,人格魅力爆棚。该剧中有近年来对西乡大久保木户岩仓胜这五人最生动最贴近最有血有肉的刻画,也和选取的视角有关。德川庆喜得到了个守卫日本忍辱负重的光辉形象。胜海舟向西乡说多亏了西乡才有江户无血开城,才能再赏上野樱花,上野公园应有西乡铜像——调皮的写法。西乡与大久保分道扬镳的明治篇中,将政治分歧表现为个人矛盾,想要凸显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另外,在剧中我们看到了儿时的“小吉”,进入幕末动荡的“西乡吉之助”、流放海岛的“菊池源吾”、明治政治家与“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却不见“西乡南洲”——除了一首和歌,几段教孩子的戏,其余的“南洲”只能到“纪行”里去找了…
故事进度和人设都牵强 改编也不算高明 长的像姐夫的主角拍伟光正气场欠点 但是断断续续还是追到大结局了 差不多完全靠的是西乡隆盛个人事迹的魅力 就当是历史补课了
在一幕日本大河剧里,看见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精神气质。背靠明治维新这一日本最重大历史变革期,视听语言和叙事却能如此纯真质朴、自然昂扬。和《走向共和》比,很明显看出中日两国知识份子的精神气质差异。
假面又增肥了啊!为这身膘肉先给个四星吧!然后锦户六是第一次大河吧?期待吧
庆喜背锅剧。
第二次立志看完的大河剧,因为年末年初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铃木亮平…(#゚Д゚)
大河剧总算能拍一点真正的历史名人了
四星全给铃木亮平!看着他胖了那么多,真心佩服!
值得追的大河剧!看完第一集真佩服日本的子役
铃木亮平演技真不错。剧情不狗血。我相信西乡大久保之间的友情,后期理念不同分道扬镳可以理解,这不影响两人的牵绊。
片头大气磅礴,堪称九州宣传片。第一话就安排了多次少年西乡与岛津齐彬的感人互动,将来也就是一个萨摩藩撑起近代日本半边天。希望后面的尊王攘夷运动、倒幕战争和西乡人生最后的西南战争不会因为剧组经费问题又出现不少旁白或单个场景一笔带过的现象。觉得有望能超过前年的「真田丸」。
熬过中间10到20集,用力过猛,老好人的西乡以后,前10集和20集以后,是真的好看,有好几个部分,都让我感动得想哭,对于故事的叙述也不拖沓 后期的明治篇才是巅峰
大河剧这搞法确实是药丸。无限洗白拔高主角,抹黑其他人……
一年来一周追一集看下来还不错,但是一口气的话未必能看下来,演员塑造都不错,铃木亮平一年来随着西乡殿增肥也太拼了,现在大河剧总有种把历史事件简单化的感觉,也是大势所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