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6,e06, the truth is one thing ,the effect is another thing.
说在最前面,要是你前两集想弃,那就放心弃吧。这年头所谓小众神作遍地开花,我也不想再吹捧这是什么高端神剧,只是我相信这是制作者筛选观众的手段,因为这部剧本身就不是追求收视率与广告投放效益的主流剧集,观看时只有在厘清了主角群的性格与他们之间互相的联系之后,后面的戏剧冲突才能来得如此连贯而强烈。这不是一部用来放松的剧集,要进行类比的话,可以说这是一部微缩的当代《死木》。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被《昭雪》这个标题骗到以为这部剧是讲男主角如何洗刷冤屈,那么恭喜你,一直到结局案件都没有任何进展,就好比第一集死去的某个人。不过我相信对于真相,剧集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暗示。下面是我看完以后,觉得在观赏这部迷你剧时你能够注意到的,应该可以加强你观影乐趣的一些细节。
第一,光。可以说,二十年的监狱生活让Daniel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疏离感,我们能够明显的觉察到他和其他人的交流障碍。这种社会疏离就部分体现在光照上。导演非常注重光对环境的渲染,明亮温和的场景往往是Daniel阳光、尚未成熟一面的展现,而黑暗密闭的环境则往往是他黑暗、负面情绪的发作背景。在有情绪转折的情节处,光的变幻十分醒目,甚至有种Terrence Malick电影的质感。在目前美剧基本都在绿棚中摄制的大环境下,这种光影已经在小荧幕上越来越难寻觅了。
第二,主题的转变。本剧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社会关系的探讨,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对于Daniel的态度,而一切水到渠成之后转向对Daniel内心变化的刻画,这是全剧最出彩的部分,演员也是将这样一个矛盾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三,监狱。剧情进行的过程中会频繁出现Daniel在监狱的闪回,而这种闪回不仅仅是补充说明监狱生活对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暗示主角当前的心理状态。他在监狱里一左一右两名狱邻折射的是两派不同的人对Daniel的态度,甚至是Daniel的自我认知。在一幕情景中,他的狱邻Kerwin穿过墙壁与他谈话,无疑具有极强的象征性。
第四,一切重复出现的元素都有所指代。比如Daniel在监狱中的书,象征着他人格里神性的一面(最后因为超出限制被没收)。咖啡,则象征着Daniel和自己的继弟小Ted的紧张关系(最后被Daniel扣在小Ted的菊花上)。另外,第三集中男主最后玩的游戏是Sonic the hedgehog, 我一开始没有想到为什么是这款游戏,直到国外评论提醒了我,游戏的特色在于主人公Sonic可以加速疾驰以拿到更高的通关评价,但是一旦它撞上了敌人,之前所收集的圆环会全部散掉。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玩索尼克,是否体会过那种一瞬所有成功与喜悦化为乌有的感觉,我想,男主在商场里看到小孩子在玩当代的索尼克游戏时,心里首先涌上的回忆也是这种感受。还有第五集的关键概念施洗,基本上就是Daniel渴望放下自己的罪恶感尝试融入社会的最后一次努力,而当他发现施洗给他带来的短暂解脱不过是出于对弟媳虚幻缥缈的爱恋,并且已经给继弟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他彻底滑向了自我放逐的深渊。
第五,奸杀案的大致真相其实在第一集就已经揭露。但是真相并不重要,因为所有人都有着自己认定的真相。Amantha始终在为Daniel的清白申诉,而当Daniel提及那晚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用“你那晚嗑药嗑high了”带过;与之对应的如小Ted,由于担心Daniel拿回店铺经营权,因而坚持认为Daniel杀了人。其实引领着你追这部剧的动力应该在对形形色色人物内心迷宫的探索,而不是表面案件的进展。你肯定会经常质疑我靠为什么会这样导演拍这个镜头是干嘛,但是在了解了这些人隐含的动机后你又会豁然开朗。
【以下第六集凶猛剧透慎重阅读】
【不用再往下滚动滚轮了,我知道你还没看第六集对就是说你】
【快快拿起你的鼠标关闭标签页 不要让我的个人结论剥夺你自我判断的乐趣】
剧中案件的细节给的非常少,但都很关键。无论是第一集的自杀,第三集老律师的暗示,第六集Daniel的录音还是结局Trey的抛尸,都显示出所有人都先后强奸了Hannah。而且不管出于何种心理,最后应该是Daniel杀死了她。只是由于剧情叙述带来的主观误导,让我们不愿意去接受Daniel参与了犯罪这一假设。我选择相信他当时是在另外几个18岁男孩的怂恿下被欲望冲昏了头脑,而醒悟时已经无法面对既成事实,于是一个人了结了一切并扛起了罪名。尽管他的家人都全力支持他,但是残酷真相他始终只能自我承担。在和小Ted决裂后,他意识到罪名撤销后的自由不能给精神上带来任何解脱。他无法因为自己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去宽恕自己犯下的罪恶,也找不到办法去洗刷曾经的罪恶,就像第五集Daniel的奇幻之旅中goat man对他所说,It's the beauty that hurts you most, not the ugly. 他的善良反而加重了他对自己的折磨。而结果正如最终Hannah的哥哥Bobby在Hannah的墓前对他进行了残忍的报复一样,It doesn’t do any good to fight back.
影片开始在监狱,也选择结束在监狱里。坚信主角没有犯罪的Kerwin被带走执行死刑,也意味着主角最终被自己的罪恶感所击溃。他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精神囚牢。看完之后才发觉这部剧的名字十分具有欺骗性,它最终所讲述的故事不是对一起冤案的rectify,而是主角自我认知的rectify。
——————
P.S. 既然第二季续订了,那么想要知道案件真相的人应该可以放心了,男主到底有没有杀人肯定也会给结果。希望大家别吐槽“新·一个案子查两季”啊,毕竟合起来才16集,比《谋杀》一季长三集而已……
又P.S. 还是有不少人吐槽第一季故事没讲清楚。我专门又去看了主创Ray McKinnon的采访,他在规划本剧及摄制时都是以6集作为容量而创作。由于这是Sundance channel的第一部完全自制剧,如果不是评论界的极佳口碑,这剧是没有后续制作计划的(实际上本剧收视人数也很少,美国本土只有数十万观众)。所以说编剧也不是故意挖坑,这只是他们在回避像多数剧集那样给观众开全能视角时所做的一种尝试,我们自然可以抱怨情节上的缺憾,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尝试在小荧幕上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必须老实承认,这个剧我是无意中看下来的,最近剧荒,那边《铁杉》虽热,但下载速度、字幕制作速度都让人崩溃,这间歇才看的昭雪,就是Rectify,中文直译应是“校正、改正”,字幕组把他译为《昭雪》,估计是第一集出狱镜头给人的直觉,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翻案剧情片,如果你看到第二集还这么以为,那你就错了。单纯喜欢并且只看“暴力美学”犯罪片的同学们,可以直接移步出走,这不是一部犯罪片。
话说回来我当年也是靠典型犯罪片《越狱》成为坚定地美剧粉的,美国是犯罪片的鼻祖,我上个星期刚刚和老公一起哀叹观赏了《姜戈》,但这部戏,表面上,主角是一个刚刚被释放的罪犯,似乎暗合了某些打打杀杀的套路,实际上,内在还有一个非常悲悯、非常细腻的人性的主题——人、人生、人性,而这个暗流,在貌似波光粼粼风平浪静的水面下,在导演、摄影、男一号(这个Aden Young必须赞一下,演技太强悍了)的娓娓道来下,一点都不比故事的外在逊色。
整个故事处处充满玄机。男一号出狱前,监狱人员在同一画面里检查新入狱犯人,脱光还不算,还要被检查菊花,狱警那副不耐烦、那副蔑视、那种傲慢,单纯靠一个侧剪影已经表现,而男一号丹尼尔的木然说明,这样的事他已经司空见惯并无异常,镜头闪回,到他出狱检查,狱警居然亲自把他的衣服鞋子抱给他,并亲切地称呼他“丹尼尔”,用了“I’m supposed你得脱下狱服……”,丹尼尔正打算脱狱服的时候,狱警居然自己主动转过身去了,这时,连一贯木然的丹尼尔眼睛里都闪烁出了一丝惊异的神情。丹尼尔受宠若惊赶紧脱衣服的过程中,狱警居然说出了更令人不敢相信的话——即便背身说的——他问:“Would 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你想喝点什么?)丹尼尔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下意识地问:“what?”他可是被这座监狱当了十九年的重刑犯啊!接下来狱警倒很坦然:“我回来的时候可以帮你带点喝的。”丹尼尔想了想,选择了最简单最廉价的一种:“A coke.”(一杯可乐)。狱警居然又问了一句:“加冰吗?”丹尼尔机械地答道:“好。”而这时,第一集的片头才出,字幕,被簇拥的脚步,炫目的阳光,妹妹不羁而忧郁的脸,荧荧上绕的香烟,善良的面孔,亲人,好友……
这一切都在提醒你——这不过是本剧在刚刚一分多钟之内就已经传达给你的讯息。这一分钟里面,狱警的前后不同,预示着主人公过去与明天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从被人唾弃的阶下囚到衣着光鲜的普通人,一个人的犯罪与否,是如何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而一个人的犯罪与否,如何认定,这本身的审判和标准,又足够充分、合理和准确吗?DNA技术的出现拯救了丹尼尔,即便是在他入狱19年后,但如果没有DNA的发明与推广,达尼尔是不是就应该老死狱中永不得天日了呢?!得知丹尼尔出狱的消息,亲生母亲、亲妹妹、继父、继父的儿子、当年亲手抓丹尼尔入狱的司法官,小镇媒体鼎沸的人声,这么多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角度,都有各自理由,都有自己值得原谅和理解的忧虑,形形色色,耐人寻味。这个案子改变了丹尼尔的人生,改变了他家人的人生,改变了小镇的诸多人的人生,暴露的更多的,还是人性深处固有的那可怕的不敢直面的血腥和黑暗。
人们都是假行善之名。当年女孩的被杀,固然要对女孩的父母有所交代,要追查真凶,要交出丹尼尔大快人心,这案件的个中曲直,诸多当年男孩的荒唐,女孩生性的放荡,司法官政坛的砝码……大幕一幅幅缓慢撕开,让我们撕心裂肺血肉模糊。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丹尼尔的人生毁了。他从少年直接跳到中年,他的青春如何索偿?!这十九年,他变了吗?!如果他一直是他自己,他为何受惩罚?谁有权利剥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适当与否,有何监督?可有限制?这种权利由何人何制度赋予?!这赋予的本身公平吗?对于丹尼尔,被害的女孩固然是弱者,但对于丹尼尔,公众的道德审判何道德迫害何曾不是一种强权?!如果他已经不再是那个19年前的少年,他又该如何面对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有责任,但又有足够的能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吗?!
这部片子编剧和导演的实际上不由自主地进行着一场知识分子在社会制度中应有的自我反思,其人文关怀、自我救赎轨迹是如此明显,在这个日益物欲横流浮躁疯狂的世界里,让我们每周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泡一杯绿茶,跟随丹尼尔,跟随他一次又一次地发掘自己,感知人生。
反正我现在刚看到第五集,已经决定把看过没看过的铁杉都删了,而关于这个剧,在我硬盘的珍藏区里,我建了个文件夹,名字叫做——Rectify。
欢迎作客:
http://blog.sina.com.cn/u/1251783131新浪微博:白云的侬
哥就是他妈喜欢这种缓慢、有条不紊、耐人寻味的美剧。
表演还不错,剧情有些慢
《绝命毒师》的制作人出手的新作品!很走心的戏
托妮和继父人可真好啊
7分。沉冤得雪后的事。。所以到底谁是真凶?我感觉不是恨他的兄弟就是州议员。
法律的作用是平衡社会关系,而不是维护正义。人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的用善恶好坏对错来评价。每个人都必然会犯错,每个人都应当受到惩罚与宽恕。
节奏相当慢但适合下酒。以及op真是美爆了。
这个调调欧得老……
不错,AMC的风格,情结紧密,演技精湛
编剧台词功力杠杠!!!绝对戳人!
我惊讶于有电视台愿意投拍这样一部几乎撕去了所有娱乐元素,近乎于上升到哲学命题的剧集,究竟谁才是正常的?当一个“不正常”的异类出现打破表面的和平,却也照射出那些所谓正常的人深藏于内心的丑恶和恐惧。当然,还有AMC一贯精致的摄影和考究的配乐,而且台词太文艺了啊。
what is life....
跟Top of the Lake一样都是sundance台出的,绝对可以并列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两个剧。男主的表演就像是Tim Robbins和Tom Hardy的合体。这根本不是治愈剧而是致郁剧。
精致但实在慢得可以
男主在狱中读的是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被释放时他说了很长的意义不明的一段话,反应很迟钝,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母亲在车上跟他说到“柏拉图的洞穴”,而后他们被记者追问时,两人静静坐在车里;以及他对弟媳说起但丁在地狱的引导者…一个因兽性而有罪的男人却在狱中得到了神性……
触目惊心
十五年所览美剧最佳,9.5分
#S1#主角就像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他眼睛里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你会联想到老男孩(那才十五年,当然你也可以打算像Fry那样睡上一千年,也许将我关个三五七年再去看这个世界我会发现更多乐趣)、联想到狩猎(小圈子的偏见与莫须有仇恨)、甚至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我觉得主角的造型就是照搬安迪的)。
节奏非常不美剧啊,用大量细节刻画人物。已续订,好~
8.0/10 分。剧情确实有点沉闷。。。看完6集都没看明白整个剧情。。。虽然我猜测了一下,但只能看下一季才知道自己对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