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
1.“我们?不,是我在命令你去做事。”
2.你应该直接跳过这个涤罪所直接下地狱(太毒舌了哈哈哈哈)
3.所以你问我为什么让你翻一个声名狼藉的右翼记者的垃圾?不用想了,那是因为我讨厌你,想让你辞职(毒舌➕1哈哈哈哈,而且这样一看一暂停记录,可以好好品味电影的细节)
4.那你还想我给他的垃圾分个类吗?
5.杰克森在楼上跺跺脚,声音阵阵,就是在唤river:该上楼来了。
6.river问屋子里的文件都是什么,同事说“这超出你的工资级别了。”(毒舌)
7.如果一个笑话还需要解释,那是因为它不好笑。
8.“我好像掉进了一个黑暗的兔子洞”
“所有兔子洞都是黑暗的,那在地下”
9.我想有天她挽着一个克格勃间谍的手臂回家,那才是终极的叛逆。
8.前门没关?柠檬不放进冰箱里保鲜?我还以为你是来教育我家庭安全和食品卫生的。
ep2
1.民族主义:“我和你一样,我也在英国出生”
“这不一样。耶稣在马厩里出生,但他不会因此而是一头驴”
不管是碟中谍系列的伊森·亨特,亦或者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银幕上的特工总是无所不能。
他们上天下海执行着各种攸关国家存亡的危险任务,并总是能在途中邂逅一段佳缘。
新近播出的英剧《流人》所展示的特工更像是这一经典形象的对立面。
故事背景设置在距离英国摄政王公园不远的一处破旧公寓,这栋乍看毫不起眼的陋室,实为MI5(军情五处)的一处办公点。
它有个特殊的名字,名叫泥沼之家(Slough house),特工们更喜欢称其为“绝境之地”。
后者比较符合他们的实际境遇,因为来这办公并不光荣,他们都是被总部发配至此的沦落之徒,并被同行扣上“下等马”(slow horse)的蔑称。
导致他们被发配的原因,大多和他们身处一线经历过的失败任务有关。有些涉及严重情报泄露事故,而有些看上去更像是职场中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和失落特工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话事人。
掌管废柴特工收容所的家伙大有来头,他曾被视为英国情报处的王牌,人称兰姆,英文写作lamb,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个寓意——“羔羊”。
至于原作者Mick Herron为什么要给主角起这么一个名字,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答案将很快揭晓。
和之前介绍给大家的戛纳主竞赛电影《破裂》(点击蓝字复习)如出一辙,《流人》的叙事语境同样放置在难民浪潮冲刷下,国内矛盾层出不穷的英国社会。
区别在于,《破裂》对准的是难民问题引发的法国内部民意分裂,而《流人》则更像是对社会极端事件背后的解密和“黑镜式”反讽。
后者呈现给观众的客观环境的确不假。
难民大量的涌入的确导致了英国本土失业率激增,经济一路下行,再加上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让英国社会积累的民怨必须找到一个泄愤的出口。
于是,移民不幸成为国内矛盾的靶子,右翼势力顺藤摸瓜大打种族牌的做法,不但令其在民间得势,甚至有成为主流的风险。
英国政府眼见大事不妙,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为了打压右翼势力,他们想办法策划了一场针对穆斯林移民的绑架案。
这起看似由白人种族分子发起的绑架案,实为政府安插右翼团伙的内鬼一手牵头。
绑架案宣扬的民粹观点,恰恰成为政府打击右翼势力的借口,甚至还能借此提升自己在社会的公信力,可谓一举多得的面子工程。
然而,绑架案并未按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按照最初设想,打击右翼团伙后,负责接应的内鬼将配合警方解救人质),种族分子比他们想象的狂热和精明:
对方不但发现了内鬼并将其残忍杀害,还决定履行一开始对外公布的承诺——将清白的穆斯林人质予以斩首。
剧集最大的看点并不来自种族矛盾和宗教信仰差异引发的悲剧,反而来自对政府内部一黑到底的露骨描写和尖锐讽刺。
尽管身为情报处的传奇人物,兰姆依旧被权力的核心阶层视为眼中钉。
除了在其身边安插眼线处处盯防,任务失败后甩锅他部门的做法,更是呼应了兰姆的名字,让故事呈现出某种不真实的荒诞感。
挥向“羔羊”和他“羊崽”的屠刀并不来自被英国编剧向来视为假想敌的俄罗斯及穆斯林世界,反而来自和兰姆同种同源的自己人,讽刺意味不言自明。
与此同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也隐隐传递了这样一个事实:
那些被媒体报道的“真相”也许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真实,它们总是被巧妙地包装在一起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之中。虽然打击右翼的必要性给政府的此类手法起到漂白作用,但仍旧是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部分。
除了拿英国政府部门开涮,对待被其利用的右翼团伙,《流人》的编剧也毫不留情。
绑架人质窜逃期间,为了解闷,右翼团伙提议让脱口秀演员出身的穆斯林人质讲一个笑话,但这则笑话背后却深刻反映出发达国家的虚伪和脆弱。
一方面,他们大力反对外来势力对本国资源(福利/领土)的占用,并乐于将其渲染为一种入侵行为,鼓励本土和移民对立;但另一边,他们又充分享受外来文明带来的馈赠,甚至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无意识剥削。
之于绑架案中双方所处的立场,剧集不但呈现出穆斯林人质所处的被动地位,结合他的巴基斯坦裔身份,这简直就像是西方文明和殖民地之间跨时代隐喻。
不光人质和绑架团伙的关系充满历史隐喻,如果仔细回溯这场绑架案的动机,同样能在官方的政治诉求背后找到微妙的历史延续,当中牵扯英方的南亚殖民史,以及它和巴基斯坦如今的国际关系。
《流人》虽然讲的是一群落魄特工在难民危机后经历的二三事,但总体看下来,更像是对英国社会当前问题的政治性解剖。
透过slough house团员的遭遇,我们看到了一个严重割裂的英国社会,那远比媒体上公布的民粹恶行更叫人后怕,即便,它是以正义的名义。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春节看完了《slow horses》。翻开评论才发现好多人在争论这部电视剧的名字翻译成“流人”是否妥当。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就个人而言,我之所以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有二,原因一:流人这个剧名十分吸引我,特别想知道为何叫流人。原因二:封面的男主看上去很有沧桑但又透露着一丝神秘。这两点足够吸引我去看这个电视剧。而且在看了一两集后,也明白的流人的意思,针对剧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看完最后一集,流人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价值,选择追捕嫌疑人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嫌疑人,坚持自己当初选择成为特工的初心。流人虽然流人,但是流人其实很留人(性)。
1
真是一部奇迹电影,不靠性与暴力,能得到这样的高分,而且又有看头!
欧美电视剧 主要靠人设。我们007看惯了,喜欢看中情5局暴暴露在人世间的奢华与奢靡。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本片中的一些老江湖就被雪藏在所谓的slow horses部门中。而且写作slough.
打头的就是我们热爱的丘吉尔扮演者古德曼。爱放屁,爱喝酒,睡在办公室,完全当自己的家。他对所有的成员说absolutely do nothing!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受过太多的冤枉和挫折,以退为进。
在本片中危机来临,差点被上司栽赃嫁祸为集体叛逃。这个doing nothing的老大非常照顾自己的下属,带领他们突出重围,免于死难。所以我说胜在人设。让你从头想看到尾。
不靠性与暴力,真是奇迹。
2
本片的隐藏情节是,这个片的男一号男青年,他的外公是古德曼的同事。古德曼曾经为了他,杀死了最忠于他的下属的丈夫。这也是他噩梦的来源。
但那时候苏联刚解体,间谍部门充满了内讧和危机,还有擦不光的屁股屎。所以一切都能理解。而且你会觉得问题都是历史性的。
而年轻一代,不是光靠能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想要有007那么风光真的不容易。我们看到在正式编组当中,他们也就是一群打手,随时要帮国家解除炸弹,深陷重围。
007就是童话而已。
光有能力不行,你还得不失时机地找到埋藏在身边的危险。不时排雷。
一想到这些可爱的组员差点丧命,你就心痛不已。当然其中两个废柴,天天想滚床单(在第2季中还真的滚死了)。这些人被雪藏得多么无聊,你就能见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很好看。
主题没多深刻,但是习以为常的自黑和自洽,和某地有意无意的自吹自擂相比,要舒服的多。
表达能力太棒,不是诺兰兄弟们常用的叙事方法的花活儿,什么平行世界记忆碎片之类,当然诺老师们那一套也玩得非常好看。
这边就是按部就班,依照时间顺序讲故事。但是悬念依然在,而你就是看得很投入。因为它的讲述节奏快慢得当,几条故事线比例合适,最后还都互有关联,收束细致妥帖。
人物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和故事线有关,没有单独去“表现”什么,但最终性格都立得住。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一句话、一个镜头是没用的。而且作者是在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氛围中完成了这一切。
就是真的,很好看。
私货夹带提一句狐狸弟弟,因为是他演的,webb这个全剧最讨厌的角色都没那么讨厌了呢。然后我还很喜欢托马斯姐姐,《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里面深情无望的朋友,到今天冷酷无情的副局长,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力量。
PS:“流人”是什么见鬼的翻译,那种比喻影射暗指的感觉一下子没了,翻译成“驽马”不行吗?就算要强行用典,整个“驽骍”也能让人想起塞万提斯啊,他老人家对驽骍难得的解释和这部剧简直没法更match……
slow horses译为“流人”更好?
第一,slow horses谐音斯劳部门,第二,slow horses象征特工。斯劳部门的谐音能译则好,实在译不出至少也要保证本意吧?各位天才胡译为“流人”后,slow horses滑稽地连最基本的字面象征意都没留下——留下来了些什么?只有这些古籍爱好者痴迷的跳脱的“雅”和“古色古香”。抱歉,那不叫翻译,叫架空原名,另起炉灶。我们还要说多少遍,这些人才能意识到翻译不是再创造?多少遍他们才能意识到译者是在为文本、为作者(而非自己)代言传意?
写短评上瘾的伪文青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地证明“一个词出自古而又古的古典(在本例中是庄子他老人家的)就证明这是一个好翻译”。这种奇妙逻辑推广出去恐怕全球译者都可以退休了,以后只需让伪文青们钻入他们心心念念的庄子论语古典故纸堆去摘取词汇便是。
国内许多片名翻译为博眼球、造声势、赚大钱也会乱译一通,但好歹版权方对此也知晓承认。作为利益无关的影视爱好者,干纯志愿的活儿,有任何在译名上同流合污进行“脱离文本的重命名活动”的必要吗?
豆瓣是国内很多片名翻译非常重要的参考源,单单是“流人”这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汤,搞出一大堆以讹传讹雪崩般的“流人”来,劣名驱逐良名。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希望你能尽自己微小的一份力,编辑本剧信息,给正常的至少保留了字面意的剧名翻译如“驽马”“慢马”等投票,向装腔文青的造作说不,谢谢。
除了第一集比较平淡以外,后面越来越精彩,英国人也是黑起自己来绝不手软,敢于自我批评的国家都会一直强大,亘古不变。
好久没看到这么引人入胜的英国特工片了,上一部还是贴身保镖,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有意思的谍战电视剧,流人冲冲冲
“Slow Horses”意为放慢速度的马。而“流人”这个翻译借用了古语,《先秦散文·庄子·徐无鬼》有云「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 」; 《盐铁论. 执务》:「赋敛省而农不失时,则百姓足而流人归其田里。」; 《后汉书. 卷三六. 贾逵传》:「以德教化,百姓称之,流人归者八、九千户。」“流人”指被流放在外地的人,寓意非常契合该剧“绝望之屋”情报员的处境。另外,该译名也有参考间谍电影《浪人》(Ronin)之嫌,那部片的英文名是日文浪人的英语发音,指这群国际佣兵像是失去主君的日本武士,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卡司加持的标准商业剧集,挑不出毛病,也谈不上惊喜
这个简介也太离谱,明明是一群明摆着被安排背锅的下等马奋力自救以对抗上层官僚及其爪牙。
前几分钟可以,后面在讲啥?
加里•奥德曼老骥伏枥,但一日史迈利终生在圆场,估计一时半会儿还摆脱不了勒卡雷的“阴影”。你却开始意识到自己老了,毕竟特-工们都是九零后(老邓90年,奥利维亚93年,狐狸89年)。有人脉即使工作重大失误也只会被流放到清闲部门,什么叫体-制-内啊(战术后仰),已经预见到之后的爽文展开了。//看完了,是爽文但感觉还没展开,期待下一季
预定今年剧集最佳。一堆看是边缘部门的废材如何办大事。加里奥德曼从未令人失望,英国人的毒舌真是让人捧腹又无还手之力。满分是5分,都想给打出10分。急盼第二季
剧作其实有点硬拗,但立意实在太好,非常当下。但凡还有一点原则的人,都会被主流和权力甩到一边,视为下等马。勒卡雷的时代还能说是二元对立何去何从,现在情况已经恶化到让人自愿出局的地步,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部剧在谍战剧里反套路, 反英雄,做的真的很棒,动作元素间谍元素,人物都很厉害。人物不是一开始就装神通广大得不行,而是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有味道。最爱奥德曼叔的毒舌,集齐上司毒舌下属精彩语录,学习到了变着花样骂人😂。Soooo FXXXing Good!
我觉得很不错哇。谢谢摄影师给老邓那么美的镜头
豪华演员阵容的废柴组队。感慨这应该是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想要营造但没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在世界向右转的今天,劣马老爹来保护一群已被抛弃但又想要做点什么的小马驹们。they are losers. but they are my losers.下一季会有更多昔日旧账的情节。老爹以前也下过黑手。和锅匠铁匠那个也能连起来,这个角色其实是邓布利多该有样子。杰克劳登也选的挺好,他虽然是“肌肉”的角色,但是他比较有男孩感,不是过分有攻击性的形象,很符合小马驹的设定。那个老太太角色也很有个性,工作能力很强,她和身居高位的戴安娜地位悬殊,但是她还是保留了尊严。
英国人拍帝国落日余晖,得心应手熟练工(。对就是那个味儿。史迈利DNA动了,上代人还见过余晖,年轻人这代啥都没了。我和我的冤种团队。看到后面很是泄气。你满腔热血,可是需不需要你大显身手呢?算了,躺着吧。在哪跌倒就在哪趴着。不是拍得不好,是对我消沉的意志予以重击。杰克老邓你真的帅但是千万不要再变宽了!流人译名太奇怪,别掉书袋。首先你得让观众知道这剧是什么东西吧……给下等马投一票。其实叫废柴特工都更合适。
一场蓝衬衫白t shirt 和白衬衫蓝t shirt引发的间谍故事
是谁一边对着荧幕里的jack一边傻笑,是我lol
后冷战时期的谍战剧也只能这么拍了,干练的、意气风发的部分,属于往事和追忆,属于柏林墙和斯塔西,颓丧的、一地鸡毛的部分就在眼前,一个油腻的老头子带着一帮废柴下属一面搞职场内斗,一面抓几个排外的极右翼小混混。
看起来严肃,实际上特别肥皂剧。弄一点严肃议题,掺杂大量插科打诨,本质上还是想靠近轻的一端,而不是靠近重的一端。结尾加分一些。
男主拿电脑跑回去找老同事对峙才倒退回去重看一遍发现真说的是蓝衬衫白T,原本真以为是男主自己记反了,然后一堆人跟他一起无脑冲,结果是被陷害还是纯背锅就不知道了,但是大庭广众下的沟通搞半天连个能澄清的录音都没有就离谱。其他剧情看起来还算可以,有追下去的欲望,但是男主和加里奥德曼这两条线感觉6集的剧情凑不到一起。
史迈利同人。
年轻小伙子虽然干劲十足自信满满,可是老爹只要一站起来走出办公室对比就很明显了,老爹才是真正牛逼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