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给美丽的女主,一星给伊丽莎白,一星给音乐和画面。看这部剧我是想要了解一下叶卡捷琳娜这位伟大的人物的,但是很遗憾从头到尾我没有感受到太多她的人格魅力。从第一集看到第十集,戏份最多的就是叶卡琳娜的恋爱史,前期我可以理解,毕竟受制于他人之下,叶卡捷琳娜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体现出他的才能。重要的是这个恋爱史,我觉得也挺无趣的,其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她和皮特的拉扯,除了和皮特之外的恋情,感觉就是看对眼了就上床。
在剧中有几点我明白它是想要刻画叶卡捷琳娜的聪明才智,比如说送锡兵那场戏,还有说红宝石可能是宣战的含义那场戏。我知道是想要表示出叶卡捷琳娜的见解与周围人不同,但是这些戏份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突兀的,我只觉得像一个小女孩儿偶尔发表了一些自命不凡的见解。而这场戏的作用并没有前后铺垫,仅仅是发表玩的感想后就结束了。怎么说呢,就是有一种编剧想强硬的往你嘴里塞,告诉你,叶卡捷琳娜很优秀的感觉,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嘴被掰开的那种强硬的感觉,就很生硬,就很烦。
还有比如偶尔会出现的科学院,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旁白时,告诉我们,叶卡捷琳娜并没有在比特的冷落下颓废,而是热衷于科学和历史。手法也是很强硬的告诉你,对,你看她热爱科学和历史,她一定聪明又智慧。
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是非常表面的刻画,给叶卡捷琳娜盖上了标签化的烙印。
而在后期政变那里,我真的觉得拉垮的前所未有。照道理来说,在后续出场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整个剧的高潮部分。前期叶卡捷琳娜受到的冷落以及禁锢在这个地方反败为胜,叶卡捷琳娜一举成为了叶卡捷琳娜大帝。但是剧里面是怎么刻画的呢?彼得想要囚禁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情夫的帮助下逃了出来。逃出来之后,就突然有一个画面,是叶凯杰琳娜面对着一众士兵,大概两三排。我一眼望去觉得人数稀少,现在想来可能不超过20个。
然后叶卡捷琳娜穿着军服对着他们宣讲,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助,100个人帮我征服彼得大帝。就简单两句话,然后没有人站出来。这里又有一个画面,是叶凯捷琳娜的手心攥紧了,闭上眼睛,即将落泪。全场鸦雀无声,在这个尴尬的时刻,叶卡捷琳娜的情夫出来了,站在她旁边。于是陆续就有人占了出来,好,100个士兵集结完毕。
开始进攻,然后他们就顺利的政变了。
在这个场景,我没有一点点感觉到爽,我只觉得憋屈,我没有一点点感受到叶卡捷琳娜的人格魅力,我只觉得她做了一个失败的动员,后来那些站出来的人可能完全就是看在她情夫的面子上,因为她前夫是一个军官,其他士兵不想得罪他,当然这个场景叶卡捷琳娜依旧很美。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吐槽,剧里面出现的那个丹麦王子,我真的不懂他出来的作用是什么。我本来以为叶卡捷琳娜选他做情夫是要有什么阴谋,展现她的政治手腕了,然后丹麦王子就被遣送回国,叶卡捷琳娜和伊丽莎白对峙了一局,就结束了,总之看得我很纳闷。
当然我也思考了,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流失了许多原来的语境下可以理解到的东西。但是思前想后,翻译可能会导致意思的理解变味,但绝不会如此严重影响剧情的节奏。有些剧即使我没有理解到意思,我依然能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心潮澎湃。
总之,如果仅仅是欣赏美颜,了解一点俄国历史,我觉得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他抱有过高的期待,以一个历史正剧的角度去看,可能会大失所望。
这部剧我本来想看完1~3季的,看完第一季之后,我觉得剩下两季应该不用看了。当然如果剩下两季有所精进的话,欢迎大家安利我去看。
看完B站的俄剧《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一季,算是彻底领教了一回精良制作的俄剧了,从演员阵容到服装建筑,从恢弘的历史大框架到细小的插曲,不输给主流美剧了。
彼得三世的“弱智”和伊丽莎白的强势构成了极具讽刺的继承人关系。而叶卡捷琳娜的横空出世也算是上帝安排给俄国的一颗璀璨明珠了,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她(登基前)博览群书,面对昏庸的丈夫和强势的女皇仍能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怎么说呢,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的婚姻应该造就了她拥有充足的读书自省时间,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而伊丽莎白与乌克兰歌手拉祖莫夫斯基的准婚姻关系让人不禁同情这位看似魁梧凶悍的女人,要知道在少女时代伊丽莎白可是一等一的大美女,令各国外交使节称赞不觉。而父亲忙于改造俄国无暇顾及,加上父亲死后政权的急剧更迭造成了这位昔日水灵的女孩落得大龄未嫁的局面。及至其爬上权利最高峰可以自由主宰人生的时候却无法生育了,命运真的可以将一个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即使她是皇帝。
欣赏完这部俄剧第一季,借机梳理了1725-1762年的动荡历史,重温了《俄国历史》第四卷的大部分,这才发现温故而知新的好处。原先读第一遍时候只知道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大帝之间很是混乱,头绪纷繁复杂。现在终于把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二世-安娜-伊凡六世-伊丽莎白-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理顺了。不同的俄国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价值观,主要就是两派,即近卫军的直接宫廷政变导致了皇位变更;还有一派就是阶级斗争论,即世袭大贵族和中小贵族的斗争,反映在了皇位的更迭上。我也同意这六任沙皇本身的顺序接近于数学随机,应将这37年的政治局势总体打包来看,不过再怎么随机,伊凡六世和彼得三世两颗流星也太随机了点…哦对了,女皇就是从叶卡捷琳娜一世开头的,究其根源就是彼得大帝没有立王位继承法所致。现在看来中国封建皇朝的儒家体系极力维护嫡长继承制是很明智的,虽然从个别小范围看有些僵化(非嫡长再贤明也无用),但从国家根基上维护了国本的稳定,避免了继承人不稳定带来的国家动荡。说到这,这37年的俄国历史又让我联想起了唐高宗去世到唐玄宗即位这三十年的唐朝,那个宫廷倾轧和流水皇帝,何曾相似。
从这段历史还看出了德国对俄国的强大影响力,无论是贪图享乐的安娜宠幸比伦、还是弱智的彼得三世疯狂崇拜费里德里希二世以及德国的一切、甚至是本就是德国人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都表明了在社会上层,德国在政治军事上对俄国的极强渗透力。当然那时候没有德国这个概念,应该还是类似神圣罗马帝国系统下的各大选帝侯国吧,由于还没有开读德国或德意志历史,尚没有具象概念,不便妄加评论。
如果说彼得大帝的去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么1762年又重新回归稳定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加冕。虽然作为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从正统性、血统性、法统性上联想到皇位继承人已经很牵强了,但彼德三世的no作no die反倒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制造了极好的民意和政治空气,使得其上位反映了至上而下的万众一心,因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沙皇气象,有点类似当年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任沙皇产生于缙绅会议的那种情形。而这一新气象的开始之后的历史重温,有待看完《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二季再借机一起温故而知新吧。
不知多少人,是为了女主角那双疲惫而坚毅的眼睛看完了整个剧,然而剧情远不如那双眼睛出彩。
女性帝王之所以比男性帝王更令人向往,是因为人人都知道在封建体系之下,女性以性别低位博取权力可谓在刀尖上行走,堪称奇幻。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是个人素质:智力,能力,心力,必须远超同处权力中心的男性,才有可能站上王位,站稳王位。
然而当我追问她是如何在重重关卡下走出一条血路时,你却告诉我,是因为爱情?
爱情你个小饼干。
叶卡能顺利掌权是因为她曾协助处理政务,有着毋庸置疑的头脑实力、铁血手腕、政治嗅觉、大局观念,以及时机所在和广博的臣民支持。武则天、吕后、刘娥均是如此。
美强惨,强才是核心。
我们要看的是她们如何蛰伏,如何布局,如何学习,如何暗中积蓄力量,如何心境坚韧狠厉,如何对敌人杀伐果断,如何有远见有近谋,如何成为超越时代的帝王......
结果除了美就是惨,那些真正作为一个帝王的素质,没看见。政变如儿戏,情感线倒是事无巨细刻都要表现出来。编剧想写的是一个原本天真聪慧的女孩步步冷硬的过程,但成为帝王不是因为受挫,在受挫中的反应,成长,性格,蜕变才是关键。
中西都不免俗,拍男人的权利之路往往精彩纷呈,着重体现人格魅力文韬武略,拍女人的权力之路却总离不开美貌和男人。
女人靠男人,不是不可以,事实上,在封建体系下,男人也都在靠男人。
一个男性帝王,需要文臣治国,需要武将安邦,要政变夺权,也需要有军队支持,以及时机和民心。
但是这样的“男人靠男人”,人们自然而然会认为是因为男性帝王的能力令人折服,魅力令人追随,影视作品也会着重刻画这些,但是“女人靠男人”,只会被解读成各种情感纠葛。男人成长的原因各种各样,女人却只会因被男人伤害成长,因爱情受挫成长。
男人又不是傻子,古今能站在权力中心圈的能臣能将,选择追随某位帝王时,原因可以是各种各样,唯独对方的女性身份没什么占比,甚至还是个劣势。
因封建体系问题,女性要走上权力之巅往往需要通过婚姻和血缘,但这只是契机,真正关键的依然在于人格魅力。可人格魅力,在此类影片中,却成为了性吸引力,以及一些戏剧性的报恩,莫名其妙的爱情。
如此看来,红色娘子军,杨家女将因是群像暂且不论,当代林林总总作品人物,竟没有一个能超越花木兰,好歹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从头到尾都是靠自己。
希望下次打开一部讲诉女性帝王传记的影片时,我能看的是一位令人惊叹的真正的帝王,而不是一个迷人的女人。
这才是我心中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聪明,美丽,超高政治手腕,在位时间缔造了历史上最强大的俄罗斯。几大主角颜值高,演技好,配乐美,画面美,剧情紧凑不拖沓。
从昨天晚上看到现在追完,真是一部很赞的剧!都是被迫黑化崛起,老公儿子和本人都当过皇帝,这部可比国内的武则天拍的强多了。女主美,三位情夫帅气,前女皇也气场强大,画面和镜头没得说,好期待拍第二部啊,我要看波将金!
大帝好美!情夫帅爆了!我们彼得真的是作天作地作死小能手呢!
1我觉得彼得三世还可以挖出些东西来,作为全剧唯一双商负数的人,他是如何在权力中心平安活到登基的…2叶卡捷琳娜挑情夫的眼光一流3伊丽莎白女皇的形象更立体,政治老辣、内心向善、镇得住场。4两位女皇完全演出了才能上惺惺相惜、交锋火花四射的感觉,让一众男人黯然失色。
果然俄罗斯璀璨的文明,史诗一样的音乐,建筑金碧辉煌,莽莽雪原,而宫斗,是完全不同的类型,战斗民族的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第一季其实主角是伊丽莎白女王,真赞啊!搞笑的是翻译,翻译组把这季取名宫锁德妹,笑喷;俄罗斯的翻译则把所有外语直接找个男声同声传译成俄语,还能更粗暴点吗?
女主真美,太美了会影响我看剧情的
俄罗斯版武媚娘传奇。好好的铁血女皇被拍成了白莲花玛丽苏。演员俊美,画面华丽,剧情失望透顶,所有的坏事都是别人做的,她真心爱皇子,真心爱夫123,每次都是单纯的真爱哦。每次对政治表现出异常敏感,还以为会黑化,结果到头还是无辜白莲花。登上皇位5分钟本剧结束,感叹国外也热衷洗白
感谢木鱼水心的解说和知识补充,才能让我顺利啃完这块不好啃的骨头。在叶卡捷琳娜成为“大帝”之前,第一部剧的女主角更应该是伊丽莎白女皇。伊皇是叶卡捷琳娜名义上的婆婆,作为一位女性政治家、帝国的统治者,伊皇一生没有杀过一个人,连自己的政敌也没有斩草除根,比起同为女帝的武则天,伊皇可说心慈手软;但作为守成之主,她又要竭尽全力保住父亲彼得大帝打下的俄罗斯锦绣江山,哪怕心里再不愿意也要选择不成器的外甥彼得作为下一任俄国沙皇,为了俄国的未来可谓殚精竭虑。而彼得,他只是现在再常见不过的宅男,爱玩手办,爱好一切在伊皇看来“不务正业”的事,他没能力也不愿意挑起俄国的重担,以为自己登基就可以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却不过如同三岁小儿持金过市,毫无自保之力。
还真是不错,喜欢上伊丽莎白大帝,叶卡演员迷之神似白皇后的Rebecca Ferguson
金碧辉煌却不大气磅礴,女主美腻,情节略显羸弱
叶卡捷琳娜真是个幸福的女人,可以拥有四十多条漂亮裙子,坐拥萨尔蒂科夫公爵人人爱慕的美貌。
这一部对于女主的刻画其实是比较弱的,女主生平比电视剧演的精彩多了,以及,第二季应该要讲执政时期了,可能会更好看一点。
虽然名字叫叶卡捷琳娜大帝,但伊利莎白女皇的形象塑造更为立体,政治手腕和理政治国的能力展现更为全面,女主角剧情集中在和丈夫及情人的感情纠葛上。特效五毛,服化及格,俄语画外音式的同声传译有点奇怪。
绿眼睛 俄剧为什么总要把外语用俄语旁白再念一遍
“没有俄语将寸步难行”这句话将女主推向了王储妃,美丽的野心家。
简直好看到停不下来啊!首先画面很美,各种油画既视感;其次在细节上很尊重一些历史轶事;第三,俄剧一季里的美女,抵得上十部英剧一百部美剧。B站有字幕版,么么哒~
这部剧对叶二塑造其实是比较潦草的,前期既傻白甜恋爱脑又有急切上位的野心,中期被冷落之后成长的过程没拍反而拍了各种偷情,后期突然变得强硬直至上位也比较突兀。伊丽莎白女王一角反而塑造得很好,有勇有谋,还和老baby不离不弃。不过抛开剧情不说,女主实在太美,疯狂加分
大帝太美,国王太懦弱,情人小帅。每个强势女性身后都有污糟糟的一家人以及不得不崛起的理由。雪景大赞。
女王的崛起之路,首先就是从公主痴心绝对一步步给扭曲改造,被爱给背叛,被家人给抛弃,被女王给玩弄和摆布,然后开始放开自我,开始在暗中摸索,开始在历史的大河流里激荡徘徊中碰撞寻得自我。女人不应该敌对男人,而是抛开不值得的那一个,寻找更好的可以为自己所用的男性作为情人。然后为我所用,做一个被动的可怜人 不是我要除掉一切,而是我借他人之手解放罪人之自由!最后解放伊凡和皮特那里的设置真是精妙绝伦!女性的铁手腕也是被男人给历练出来的。
全剧塑造得最成功的明明是彼得三世啊,怂得立体弱得多面,汇聚起所有观众的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