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内地电影需要更多的想法和野心
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不只是一部看似普通的商业娱乐片,同前些天上映的同类型电影《命运呼叫转移》比起来本片可以看出导演是有想法甚至有野心的,《命呼》虽反响也不错但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路子在拍,而本片则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看出一些求新的尝试和努力。
电影选择一个不为内地观众熟知又颇具创意的欧洲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既吸纳了优秀立意又不失再创作的空间,重要的是该题材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内涵丰富,不只是反映小人物生活和奋斗的辛酸,还带有文艺工作者一些自嘲的意味,细节上也多加入了对不少对社会现象的反讽如选秀活动潜规则激情戏等,既加强了娱乐效果其敏锐性又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人物角色的选择方面则既显商业又见新锐,有内地新喜剧走红的一些代表人物郭涛黄渤姚晨,又有来自港台的潜质新人美女刘心悠以及少与内地合作的黄金配角李灿森张达明,另外还起用内地最具个性化搞笑风格的娱乐主持谢娜,这样搭配的目的显然是谋求某些新鲜感和出其不意的娱乐性。结果,谢娜极具天赋的搞笑演出成就了电影的一大惊喜和发现。
电影形式感十足,动漫制作的开篇和末尾令人颇感新颖,而镜头剪接光线色彩也颇为讲究显然是费了不少心思。制作上的用心让这部商业电影加重了文艺色彩显得厚重起来,相比以往除商业大片外的内地电影在这方面多显得不够时尚,追求形式感和精细制作也为内地电影人做出表率。
优点鲜明但可惜的是不足之处也颇为明显,电影最大的问题仍是未能将风格和氛围协调统一地贯穿始终,前半段笑料不断让观众笑的很开心很捧腹到后半段则轻松搞笑的气氛却大大削弱,而夫妻吵架那段甚至有些煽情让观众的情绪一下无法扭转,显得过于突兀。
有观点认为笑中带泪才是最好的喜剧其实并非如此,严谨的文艺作品要给人流畅自然的观感而深刻的内涵也并非只能通过悲情的方式来表达,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也都是表现小人物的辛酸但观看时的快乐却不会伴随过于突兀的感动。以前的舞台小品表演经常会在搞笑过程中加入突然的煽情,通常效果只是制造冷场让观众不得不靠鼓掌来化解尴尬,但后来小品创作基本都改掉了这一点,要搞笑就不必煽情,深刻不一定是笑中带泪的感动,只要笑中带来触动思考和回味就足够了。
另外故事的改编也多少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前边男主人公为拍戏选角以及遭遇潜规则曝光的情节铺陈的过多,到后边夫妻打算共同拍戏的部分以及遇到资金困难的挫折部分的情节设计略显潦草薄弱。而女主人公一夜情和男主人公验精到后来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这个细节设计也有些争议,其实若没有这个情节可能更好,只要表现出男女主人公通过拍戏挽救了濒临危机的婚姻会让电影的思想表达更清晰。
电影有缺陷并不是大问题,勇于求新和尝试才是最重要的。前段时间内地电影节上获奖和入围的好多作品对观众来说都相当陌生,这种现象反衬了内地电影创作的尴尬,因此内地电影的振兴不仅需要知名大导演在商业大片上的探索,更需要更多年轻和新锐导演能够像本片导演阿甘那样拿出更多的想法和野心。
2007-12-19
2 ) 我贱故我在——大电影2有感
当郭涛游离于城市之间与那些陌路相逢的乘客讲述起自己的家世、梦想和现实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世界,一个无人倾听的寂寥市井小人物的平凡故事。
郭涛在剧中扮演的是位典型的失意男人,年已四十却一事无成,多年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摄影家,却无奈在现实中尴尬充当着走街串巷的《新婚指南》图书推销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促发了他把书《新婚指南》拍成DVD的想法,从而围绕着完成拍摄活动引发了系列故事。因郭涛没有遵循演艺圈的潜规则被深怀心机的女演员算计了一把,炮制了“流氓导演”的桃色新闻,没料到该绯闻使得他名声大振。在获得第一笔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将家庭危机推向边缘。当克服了种种困难,化解了家庭危机,完成了拍摄活动之后,又一次面临着商业化修改剧本和坚持独立创作艺术化的选择。在生活压力的面前,最终郭涛明白了对于市井小人,并不存在完美的理想境界,人总得在生存的现实和理想的中间灰色地带游旋。既要“做贱”自己,随机应变的顺应时势调整自己,同时却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有机会便去实现。
“我贱故我在!”,“人至贱则无敌!”当郭涛和他两位邻居演员在阳台上振臂高呼这两句话时,我明白了这部电影真正想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主题:平凡而不卑微,顺应时势,夹缝中“低贱”化生存,理想坚持中完善自我生活。
那位推销员最终成为一名摄影家,虽然只有一部自己的创作《新婚指南》,虽然从事的也只是平民艺术——帮人拍摄婚礼。但毕竟,他通过努力改善了家庭窘境并实现了多年的平凡梦想——导演。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却值得敬意。
我贱故我在,并非贬毁人们肆意放弃自我尊严只求生存。只是想赞颂那些适时而生、不停奋斗、独立自我的生命。
在藏北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上,有次我走的太累了,坐在山岗上喘气休息,听着满山谷呼啸的风声,环顾四方,除了五颜六色裸露的山体外,寸草不生。而就此时,我俯身发现我坐的岩石下紧贴着岩缝开着米粒大的紫色花簇。惊诧之余也不得不赞叹它们的顽强,无人欣赏又如何,卑微又如何,对他们而言,花开花落就是生命的过程。并不曾因无人赞赏而改变。
在厦门认识了位印度教授,我们在厦门大学门口那条大街逛夜市,晚上12点多了,有些小贩为了躲避城管还摆着地摊,卖着三五元的小商品。那位印度先生突然很感叹对我说:“我很敬佩这些人,如此辛劳的工作,虽然我知道生活不易,毕竟,是靠自己双手在努力”
我贱故我在,谁又能将我怎样。
*强烈建议各位看看,是一部充满人情的搞笑悲情喜剧。远比浮夸大片来的真实得多。
3 ) 借种-《苹果》与《大电影2.0》的巧合
借种-《苹果》与《大电影2.0》的巧合
Womb to let - The Coincidence of《Lost in Beijing》and《Two Stupid Eggs》
野 城
摘要:从《苹果》和《大电影2.0》的“借种”巧合,冷观这欲望社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法则已经作废,而当下,“人至贱则无敌”成为一种新的生存法则。对于草根们,不能反抗,就只能被生活强奸,而只有够“贱”,才能“享受”生活。以这2部为代表的片子大都是反映着当下社会的一种新的生存困境和“贱”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模式,褒贬已经失去了意义,能做的只有自救和一声叹息。
关键词:借种,三角性,草根,弱势群体,欺骗,赌局,欲望,交易
看电影常常是一种巧合,把一堆不相干的电影放到一起,花上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甚至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看片……把诸如《盲山》《三峡好人》《颐和园》《安阳婴儿》《苹果》一类的“冷现实电影”放在一起看,实在有点自我折磨。独自一人在一个与现实隔绝的狭小房间里,与影片中冷酷的现实不期而遇,去体验一种比真实更加真实的真实,有点电影强迫症的嫌疑。好在《大电影2.0》还有些调侃与黑色幽默,冲淡了一点冷现实的氛围,让长时间冷凝的空气有了一些起伏;但它丝毫没有减低这类片子让人产生的无奈与茫然。于是,我主观地把《苹果》和《大电影2.0》搀合在一起,就因为都有“借种”这个荒诞又真实的情节。
《苹果》描述的是一对北京男女的都市生活,《大电影2.0》叙述的则是一对上海男女的都市生活。两部片子反映的都是在中国当下这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上层和草根的生活共态。揭露也好,讽刺也罢,最后不过是一声叹息,这就是现实,活生生的现实。相对于《苹果》的冷色调,《大电影》有些偏暖,但仍然没有缓解冷现实的色彩。从这两部片子看,“三角恋”已经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可言了,而“三角性”反倒成了一种鲜活的社会关系。女人对那些没有感情基础下发生的性关系并不那么排斥了,至少可以忍受。在《苹果》里,甚至这种关系是一种赤裸裸的性侵犯,但却在女人刘苹果的无奈与妥协下演变成为一种“借腹产子”的交易;而在《大电影2.0》里,这种关系更表现为常见的酒后乱性,也在女人小鱼的善意隐瞒下出人意料地转变成了一次“借种”的荒唐事。那男人呢?男人赚钱,男人享受,男人潇洒,男人猥琐,男人流氓,男人辛苦,男人无能,男人无所事事……
没有要贬低男人的意思,但现实如此,男人们确实活得苦闷,活得乏味,活得空虚,活得行尸走肉,男人们成为奇怪的动物,他们搞不清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
(一) 借种者与被借种者
刘苹果的男人安坤(佟大为)和小鱼的男人文耀(郭涛)作为草根阶层的代表,一个是麻木的清洁工,一个是爱幻想的推销员。同样过着草根的生活,前者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底层,后者因为祖上曾是战地摄影师,便也做着拍电影的小资梦。而刘苹果(范冰冰)这个洗脚房的按摩女工与宠物店为狗护理的小鱼(刘心悠)相比,也要更草根一点。两人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弱势群体,一个是男人的受害者,一个是受害者的女人。最终的角色却都成了“借腹产子”的工具。但小鱼幸运的是她男人爱她爱得无以复加,她也想孩子想得发疯。而刘苹果却要悲惨得多,她不但失去身家清白,更遇上这么一个自私无能甚至会拳脚相加的男人,最终还是选择出走来逃避让她伤心欲绝的生活。这让我猛然想起《心火》里的苏菲玛索,却因为“借腹产子”因祸得福,有些人苦尽甘来,有些人却不那么幸运。
再看两个“借种”的男人,《苹果》里的林东(梁家辉)和《大电影2.0》里的董先生(林家栋),一个是经常偷腥的洗脚房老板,一个是小资多情的单身白领,虽然两者戏份不大相同,但都作为一个插足的“第三者”角色,其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者,只有一次“性放纵”而已,还谈不上有什么感情。林东对于他的“借种”由被勒索到后来的主动策划者,都是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但却被刘苹果的男人用一张在医院篡改了孩子血型的出生证明给忽悠了。恰恰相反的是,董先生却对他的“被借种”毫不知情,包括小鱼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小鱼的男人文耀是唯一的知情者,而判断的依据居然也是医院开具的一张证明,一张精子数为零的体检证明。
(二)《苹果》里的“借腹产子”:假戏真做
《苹果》里的林东因为老婆不能生育,又在刘苹果喝醉将其强暴,在得知刘苹果怀孕之后,反而喜出望外,萌生了“借腹产子”的念头。他从一个强奸者变成一个“父亲”,一个他自我虚拟的角色,他发现他突然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必需要这个孩子,他自己都认为这是天生掉下来的馅饼。而刘苹果的男人安坤,却拿这个强奸事件作为要挟,让刘苹果跟老板林东要2万元补偿费,正是这个机会让两家四口一拍即合,最后以12万成交,刘苹果负责把孩子生出来,做半年奶妈就把孩子让给老板林东,林东为了这个孩子,对刘苹果也是百般照顾。
可恨也可怜的安坤自以为占了钱的便宜,还和林东的老婆有不轨行为,于是坐享其成等着孩子出生。可当孩子出生后,血型却和他是一个血型,这孩子明明就是他自己的,他为了钱可以不要孩子,可以贿赂医生把孩子的血型改成林东的血型,为了钱他要欺骗他的女人,欺骗他自己。这过程中,女人刘苹果一直象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还要受林东老婆的欺辱,而且遇到一个如此猥琐无能加自私的男人,她一直在压抑的状态下生存,就为了那12万,她毫无主见,也丧失自尊,成为他男人的一个棋子。其实,谁不都是一个棋子呢,谁不是在玩一个赌局。
结果安坤在激烈的自我责问之后,似乎是找回了良心,他放弃了12万的现钞,冲动地把孩子偷走,而且是在之前告知刘苹果这孩子是他们的,并在她奋力反抗的情况下偷走,导致了小夫妻的彻底决裂。安坤最后又被公安抓了回来,这事让林东彻底绝望了,他说谁都在跟他玩阴,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可谁不是都和他一样被人阴么?他背着老婆到处偷腥,他老婆背着他和安坤偷情以泄怨气,安坤呢,背着老婆和人谈条件,背着所有人改了孩子血型,还偷了孩子。而只有刘苹果一直被人欺,被人耍,被人阴,她这样的角色成了社会发泄的集散地,借种把他们纠缠在一起,而刘苹果就是这个关系的中心,她一走,所有的联系都崩溃了,孩子被她带走了,林东的老婆也走了,两个男人终于可以孤独了。
这便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结局么?影片最后是一串空镜头,在这之后是一条拥挤的街道,一辆车抛锚,两个男人在推车,一个是安坤,一个是林东。两人艰难地前行,一直推车推到天黑,没有女人的生活,就像这辆抛锚的车,男人因此变得更加疲乏,他俩最后的一齐出现是在共同找寻出走的女人么?共同寻找丢失的幸福?一旦在某个临界点破裂,生活就会有这么一股惯性,让人们的痛苦延长,为了平衡那些丢失的幸福。
(三)《大电影2.0》里的“借种”:真戏假做
《大电影2.0》里的董先生只是一个配角,因为自己的宠物狗而结识了宠物店里的小鱼,文耀的老婆。温柔娴淑的小鱼,因为丈夫没钱买钻戒而手指上空空如也,颇为细心体贴的小资白领董先生误以为小鱼未婚,多次向小鱼示好。小鱼是个美丽而本分的女人,她深爱他的丈夫,他的丈夫同样也深爱着她,一次意外的小车祸让他们相识,走到一起,小日子过的平凡而甜蜜,虽然丈夫只是一本《新婚指南》的推销员,她也算沉浸在幸福的小日子中。而她的丈夫文耀一事无成,却整天做着导演梦,以至于找了3个不入流的演员去拍一部《新婚指南》。在这之前他被一个试镜的无良女演员坑了,背上毋须有的“导演潜规则女演员”的罪名,却被媒体炒作成名人,就着这个所谓的桃色新闻和广告效应,无良片商和老同学希望在他身上狠赚一笔,这才投钱给他拍一部新婚教育片,他这才平生第一次当上了导演。有人投钱,他虚构的假戏也成真了。无奈由于没有执照,又被公安勒令停拍,没收了他用祖传的战地摄影机换来的唯一一台摄影机,戏拍到一半却没了器材,对于这个自我膨胀中的小导演而言,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打击。但合同签了,钱也拿了,投资商逼着一周交片。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小鱼去找那个追求她的董先生借钱,好让丈夫及时再买一台新机器。当晚却和董先生喝得烂醉,更在董的私家车上被董酒后乱性了,于是“借种”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只是没有刘苹果的失身那么荒唐罢了。就算事后董先生去宠物护理店找她要新手机号码,她也一再强调“我不会做任何事情去影响我的家庭的,但是钱我一定会还你的”。
不论小鱼那天晚上是出于对董先生的感激而喝了这趟酒,还是出于面子不好借了钱马上走人,但作为一个一向本分的女人,会和一个有意追求自己的单身男人喝得如此烂醉,可想小鱼那晚确实是一种痛苦的发泄。她一直平淡的生活加上丈夫的荒唐遭遇让她一直在压抑和痛苦中过活,虽然没有刘苹果那么卑微地活着,甚至被老板强暴,可那晚的小鱼还是没法控制住自己,喝醉了,发生酒后乱性之事也是可以料想到的。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晚的不轨,却带来了不期而至的幸福,一个三口之家的幸福。
刘苹果在被强暴后不但没有告发老板而只是要求不被解雇,她的屈服不过是为了一个稳定的生活,以至于听命于丈夫的借种计划的摆布。刘苹果是非常被动地去适应生活,毫无反抗,只能在生活的强奸下“享受”生活。她的代价是够大的,远大过小鱼的伤,至少小鱼是主动的。她去赴宴之前应该多少会想到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了争取翻身的机会,她只能与生活赌博。又是赌博,当一个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债务,他便会去和生活赌博,而对于一个无助的女人,赌本还能有什么呢。无论如何,小鱼是幸运的,她碰到的不是林东这样的流氓,而是有风度有教养的董先生。虽然董先生有车,有房,还有条名狗,对于一般女人来说多少有些动心,更在家境不顺的时候可能有非分之想。
小鱼塑造的是一个欲望都市下的美丽而保守的女性,这多少有些童话色彩,或许这就是导演对现实仅存的一点希望和寄托。也正是小鱼的这种坚持,最后等来的果真是幸福,戏拍完了,钱也赚了,文耀也顺利转行到拍片的行业,不管是拍婚礼还是拍电影,好歹摆脱了推销员的领带和那本无聊的《新婚指南》。而最让小鱼感到幸福的是,她怀孕了。对于一直想要孩子的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值得高兴了。可讽刺的是,恰恰在这天,文耀刚刚去做了生理检查,体检结果是:精子数是0。当他回到家准备把这个噩耗告诉妻子的时候,小鱼却抢先告诉她怀孕的喜讯。作为一个男人,自己“无能”,老婆又怀上别人的孩子,他该怎么办?路只有两条,要么告诉小鱼他的体检结果,要么什么都别说认了这肚里的娃。对于一个如此深爱他的女人,连体检打手枪都要看着他老婆照片的男人,他能去伤害,去毁掉他女人一生的梦想和幸福么?他当然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否则面对的将是一场灾难。
文耀的内心此时一定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应该要远大于《苹果》里的林东林老板。当林东听到安坤说他老婆刘苹果怀孕的消息,他肯定先是一惊,怕又要被敲竹杠了,但后来仔细一想,不如就此顺水推舟,钱对他不是问题,孩子对他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最后非常清醒,如果真是他的种,他要定这个孩子了。可文耀不同,他清楚知道这个孩子是别人的,但在当时,他要压住心里的惊涛骇浪,并极力地平静自我,他以到垃圾的借口,暂时逃避了这个难堪的场面。此时,这个男人的所有痛苦都汇集起来,又慢慢流入心灵深处,这也许将是永久的痛,隐隐的痛,对幸福如此渴望,他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这个不情愿但已发生的“借种”事件就这么摆平了,没用钱,没用人,每当有大的起伏之时,生活就是靠得一种自我吸收力把突兀的部分给消化掉,生活就像一个胃,有一种强烈的消解冲动,在这之下,悲伤和痛苦都被自我吸收,化解,所谓的幸福才会呈现出来,生活才又恢复了常态。在这之后,文耀也学会了向生活屈服和妥协,他无法与现实抗争,那段“三贱客”的对白,就充分说明了这点。他可以放弃坚持的所谓艺术而同意投资商把片子改的更“火辣”一点;他可以在孩子出生的时候还强颜欢笑,不断地重复“我是你爸爸”;他终于也可以留上大胡子,就算是接拍婚礼的活,也理直气壮的像个导演。最后在孩子周岁生日那幕,他已经成为一个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爸爸了,也许幸福就是有这种疗效,让他真地忘记“借种”那回事了。当孩子文化出生的时候,文耀最经典的那句“老婆,我们终于有文化了”, 吐露了他作为一个“贱人”的心声,他已经完全认可自己的“贱人”身份,他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吃了他。
同一个事情如果对自己说一千次,一万次,就算它从没发生,便也是真的了,生活就像鸦片,“贱民们”只有麻木地陶醉其中,这便是他们的生活。我无意去肯定或否定什么,这就是现实,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现实。
2008-01-28
夜巴黎
4 ) 《大电影 2》: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大电影 2》: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文/lovefaye2002
也许是《大电影之数百亿》的名声太臭,以至于我对《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很不感冒,认为这又将是一堆流行文化元素和庸俗笑料的拼贴。但如果光凭主观臆断就能决定电影的好坏,那还要看电影做什么?只有看了电影,才能真正认识电影,所以今天我还是决定去看一看究竟。果然,这比《大电影 1》进步了许多。如果说《大电影 1》只是个大杂烩的话,那《大电影 2》就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当然影片并没有采用原创剧本,而是翻拍了2003年的西班牙影片《幸福的黄色电影》,但却拍出了地道的中国味道,一开始便反映了一个大城市中的小人物面对沉重生活压力的悲怆和无奈。郭涛饰演的新书推销“经理”文耀,似乎是他在《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一角的一个延续。三代单传的他,终于在三十好几的时候结了婚,却不得不和年轻貌美的妻子住在破烂的出租房中,还经常付不起房租。白天他为推销新书奔波忙碌却处处碰壁,晚上疲惫不堪的他面对妻子又丧失了激情。刘心悠继《出埃及记》后再度出演妻子的角色,老公也同样事业无成,遭遇中年危机,只不过他并没有出轨,而是“玩潜规则”成了“流氓导演”,并且后来又被检查出没有精子丧失了生育能力。而正当他推销《新婚指南》一书倍感挫折之时,却意外地萌生了将其拍摄成影像的想法!
于是影片又和《色情男女》、《AV》等影片一样,有了戏中戏,而为了表示拍摄的专业性,爱森斯坦和费里尼这两大电影巨匠的名言又被来回引用,一会儿是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一会儿又是费里尼说:“我是一个小丑,电影就是我的马戏团。”
但文耀既不是爱森斯坦,也不是费里尼,他只是一个继承了祖父“战地记者”遗风,会点拍摄技能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但正如卖摄像机的李琦所说的那样“机子在你手中,拍什么就全靠你自己了”,选角、拍摄,剪接全都要自己来完成。但选角的环节却出现了大问题,谢娜饰演的四川妹子想利用潜规则上位未能得逞,居然将偷拍的“激情”片断放到了网上,一时间让文耀成了“臭名昭著”的“流氓导演”。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他反倒由此因祸得福,拿到了投资人的拍摄赞助。但正当他准备“大展鸿图”之际,妻子又因为得知他的“糗事”而愤然离开。至此,影片才正式切入夫妻情感的主题,两段非常浓烈的戏剧冲突重新点燃了夫妻间消逝已久的火热激情,让他们俩同时成为戏中戏的男女主角。然后两个“傻瓜”干了一通“荒唐事”,便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妙趣横生,性感火辣又不乏艺术感染力的《新婚指南》,怪不得后来那个投资人看的连心脏病都发作了!
如果说拍电影是包装,夫妻感情是内核,统统属于主线的话,那刘心悠和林家栋的那条线就属于影片的辅线。辅线处理相对来说处理的比较弱,但却让丧失了生育能力的男主人公有了孩子,起到了一个“借种”的功能。而文耀并没有拆穿妻子的婚外情,为了维护相互间的和谐气氛而快乐地当上了爸爸。最后科教片《新婚指南》大功告成,文耀成了名导演,而小孩也顺利成长,一家人其乐融融,带来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总的来说,影片前半部分重调侃,中间部分因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显得有些悲情,最后又在不断的妥协中成就了喜剧化的结尾。影片虽然也像《大电影 1》那样出现了不少流行文化元素,但都是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剧情中,并没有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比如李宇春参加“超女”的演唱片断是出现在妻子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对网络红人、电视选秀的调侃是出现在《新婚指南》女主角的海选中,对《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的戏仿又是出现在《新婚指南》的拍摄过程中,而讽刺娱乐圈中浅规则的桥断更是成了影片情节的推进器,让文耀成了音像商手中的香饽饽,才有了最后《新婚指南》的大卖。这种“融”而不是“突”恰恰让《大电影 2》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远远超越只是插科打诨的《大电影 1》,从而成为一部真正的,合格的电影!
5 ) 《大电影2》的得与失,及与《疯狂的石头》、《色戒》等片的比较
《大电影2》与《疯狂的石头》之比较
如果说改编自《幸福的黄色生活》是它烂的理由 ,那改编自《两杆大烟枪》的《疯狂的石头》也成了烂片了——事实上,当时很多人是这样诟病《疯狂的石头》的——可是,改编怎么也不能成为电影好坏的理由吧?
另外,这部电影里情节的不严谨也成为很多人不喜欢的原因。其实我也知道,《大电影2》里确实有很多情节属于无中生有,莫名其妙。比如郭涛追小偷那段,我觉得除了为黄渤的“客串”而故意设计了这一情节的原因外,就只能是向《疯狂的石头》致敬了。再有那个找文耀做双响炮代言人的情节,除了搞笑一下,双响炮这个东西并没有对影片的发展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倒是很多人误以为这个“假药”直接导致了文耀的无法生育后遗症,那就属于胡思乱想了)。再有就是刚开始一段一段不厌其烦的说文耀他爷爷当年的故事,实在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影片虎头蛇尾,结尾太过匆忙,很多内涵由于在表达上铺垫不足,结果很多人没看明白怎么回事。
这个影片的内涵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惨,非“人至贱则无敌”不可;另一个则是一针见血的揭示了“文化是杂种”这个无情的事实。然而,影片对前者的表达过程过于拖沓,而对后者则过于匆忙慌乱,结果欲速则不达,很多人对小于的被强奸情节尚不可理喻,对其后的深刻寓意就更遥不可及了。所以片尾曲一叠声的“怎么办”响起来的时候,很多人早已经离场而去了。
比起《疯狂的石头》机枪式横扫当前几乎所有领域的“怪诞”现象来,《大电影2》则属于狙击枪式,精确瞄准了娱乐文化这个领域“人至贱则无敌”的“怪诞”现象,并最终将主题升华到“文化是杂种”的高度。所以说,《大电影2》脱离了《大电影1》那种为了恶搞而恶搞的模式,恶搞情节并不多,基本都满足了情节的需要(据说拍了不少恶搞剧情,后来都删掉了),而且搞出了一个杂种文化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如上所述,影片的立意虽然高远,但在表达上却很苍白无力。比如为了表达“人至贱则无敌”,影片安排三个人在阳台重复大喊,“费劲”的让观众领悟到导演的“苦心”。所以到了后来文耀抱着刚生的儿子喜滋滋的说:我们终于有文化了的时候,观众则感觉漠然,还沉浸在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来的疑惑中。而导演想表达的“文化是杂种”的思想,早已成了漂浮在空气中的浮尘,随风而散。
所以说,与其说《大电影2》是《大电影1》的续集,倒不如说是《疯狂的石头》的姊妹篇。但比起《疯狂的石头》来,这个《大电影2》却明显出感觉到表达上的不堪一击。从这点上看,前者的导演宁浩还是比后者的导演阿甘要强不少。
《大电影2》与《色戒》等同期大片
与同时期放映的《色戒》等大片比起来,《大电影2》明显感觉制作粗糙,情节前松后紧,主题思想飘乎不定。然而场面虽然依旧宏大,然而内容却依然空洞,却还是《色戒》们的通病。虽然,比起《黄金甲》中的爆乳,无极中的鞭尸来说,《色戒》脱离了这种低级趣味,想必可以避免成为《妙龄女生献身革命,无奈被汉奸击中花心》之类的恶搞片素材。但其内容的空洞仍然让人不知所云,难懂就里。所以比起这些“大片”,小成本的《大电影2》却是内涵深厚,干脆利落的击中了中国娱乐文化的杂种本质,让艺人们无语的同时,也让观众们一时难以接受。
同时,《大电影2》不但内涵深刻,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落入当前娱乐的情色窠臼。《色戒》中大量的,甚至“毛都能看得见”的床上戏描写,成了《色戒》迷们津津乐道的谈资的同时,则让电影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性教育片”。如果说没有这些露骨的床上戏,就无法让李安继续安排讲解下面的故事情节的话,那我们除了质疑李安是否不是“暴露癖”的同时,也在侮辱我们观众的智商已经到了非色情不懂得境地。而《大电影2》则实实在在“侮辱”了一把我们的智商。影片中难得的女主角被强奸的情节,居然被导演用不到1秒钟的快速闪回白白“浪费”掉了,不能不说是这个影片让人“高智商”的观众不可理解的地方。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许多被《色戒》性启蒙后的观众,死也不相信女主角被强奸的事实,因为并非“亲眼所见”;或者另一部分“智商稍高”的观众,则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被电影局“删节”过的不完整片。
呜呼!我们的娱乐文化已经沦落至此,而我们的观众也早已乐不思蜀。很难相信,我们几千年的文化,还有继续传承下去的可能。如此下去,总会有一天,继续传承的必要性也会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6 ) 生活在黑色幽默里
生活在黑色幽默里
文/卡帕的镜头
谈起《大电影Ⅱ•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必然绕不开两个词,一个是它的前传《大电影Ⅰ》,一个是国产电影。
时间还得拨回到去年,当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通过本身过得硬的本土化笑料、演员的精湛演出和剧本的合理编织,造成了2006年电影史上,甚至是近十年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中国观众在裂开嘴狠狠地开心了一回以后,忍不住咂摸着嘴,对国产喜剧又唤起了几分信心。
去年的《大电影Ⅰ》横空出世,导演阿甘的位置有些尴尬,你要说他是借《疯狂的石头》上位,未免有些委屈了这个还算有些想法和功底的导演,想来他也颇憎这个说法;你要说他是完全独立出来了,但是其中恶搞模仿的痕迹又是明显。不过观众还是给予了这个片子很高的支持度。你只看那票房就知,过去虽然喜剧片也还不乏,但是内地就属冯小刚,香港就靠周星驰,哪里轮上了这些年轻新锐导演了?可他和宁浩这波人愣生生闯出了一片天地,倘若没有《大电影Ⅰ》的成绩不错,那么就肯定没有《大电影Ⅱ》的出现。
本土喜剧的出路在哪里?前人成功的经验分明指向了“本土化”三个大字。《大电影Ⅰ》中集中力量抨击的、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房价问题,成了最闪亮的卖点,对黑心无良的地产商的调侃、对中介的调侃,对有心无力的普通百姓的调侃。荒诞中带些黑色幽默的辛酸。这和《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等人的小市民群像不谋而合。不过,《大电影Ⅰ》的痕迹多少有些太过刻意,用力太足就显得捉襟见肘,姿势难堪。《大电影Ⅰ》的成功之处在对中国现实的讽刺,失败之处也是在这些细节抢占了太多的精力,反而忽略掉了故事的本身。
导演阿甘最早打出名声,是靠惊悚恐怖片《古镜怪谈》、《天黑请闭眼》等,虽然不能说惊悚效果一流,但是在国内来说的确是拿得出手的几人之一。但是这位男导演拍爱情片就好像差了一点点火候。《短信一月追》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国产烂片。就像一个压缩版三流大陆偶像剧,情节、人物、表演、音乐都乏善可陈。启用当时还颇红的男女主角张韶涵和古巨基的时候,我就不看好他们,这两个唱歌都靠脸的偶像,演戏哪里会靠谱?事实上,这部电影最后果然证明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时差七小时》因为主演妞妞事件,造成的影响更是从一个娱乐事件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纵然这和导演没有太大的关系,观众也能揣摩出这个导演一肚皮的闷气了。
阿甘身上的经历,折射着的是中国导演的无奈,也是中国城市人的无奈——你首先是在工作,在生活。既然是工作、生活,你又热爱他们,那么你就不得以要遭受一系列看起来啼笑皆非的事情,偏偏每一件看起来无厘头的事情背后,总有一个让人不能轻易忘怀和回避的理由。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阿甘会一眼看中《幸福的黄色电影》(Torremolinos 73)的原因吧。
《大电影Ⅱ》的又一亮点是它翻拍自西班牙喜剧电影《幸福的黄色电影》(Torremolinos 73)。说起这部片子,它本身来源就是一个真人真事,很难想象世间上真的有这么一个倒霉鬼会让自己老婆出去拍A片的,而更难想象,这个倒霉鬼会用A片像电影大师伯格曼致敬。这部片子的虽然是喜剧风格,但是里子里充满了诡奇的色彩,当年公映的时候,号称“艺术情色片”,虽然只是少部分观看了,却在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手法不再新奇的时候,内容被提上了第一位。中国近年来心理健康指数不断下跌。生活指数在上升的同时幸福感指数在下降,城市中大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感情的压力,人在生活中开始异化。
《大电影Ⅰ》是宁财神的编剧,但是出来以后,并没有太多的好评。大家总还将他框死在《武林外传》里,总希望看一个加长电影版的《武林外传》,实话来说,由于电影和情景剧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太过不同,观众的期望落空是自然的。这也说明,一个好的电视情景剧编剧未必就能真正做到一个好的喜剧电影编剧。电影是一盘棋的行动,台词重要,但是其他部分也是缺一不可。
说起来可笑,这次郭涛的角色和上回《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的角色有点相似的是,他们同样遭遇男性难以启齿的疾病,上次只是前列腺炎症,这次发展的更严重,郭涛和妻子刘心悠虽然相爱,但是两人却没有办法怀孕生孩子。就是这样的两人,却还得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新婚指南》这样的东西。原著中那个倒霉的推销员是一个伯格曼的崇拜者,拍的最后一部“大制作”里,充满了对《野草莓》等经典的模仿。这么一个严肃的黑色幽默,加上中国本土化特色,就变成了郭涛通过DV对各种大片的西方。从《黄金甲》到《夜宴》,一个没跑。
一贯从事先锋话剧演出的郭涛,凭着《疯狂的石头》被大众见识到了他精湛的演技,这次《大电影Ⅱ》里又担纲一个外表看起来没心没肺,窝囊又善良的角色,倒是和他一贯以来的角色颇多相似之处,回想他在《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那个为爱痴狂的傻马路以及《疯狂的石头》里有心无力的包世宏,走的都是一条路线——有想法,没办法,被现实世界一直逼迫的可怜男,但是骨子里又有股“蔫狠”的劲头。
而《武林外传》捧红了新一批的“谐星”新星,姚晨不算正统的美女,但是“郭芙蓉”的可爱深入人心,大家伙一看见她就愿意乐。曾经和六个影帝飙戏的刘心悠虽然有“小张柏芝”之称,但是演技却还是嫌稚嫩。漂亮是漂亮,但是“花瓶”也的确够花瓶的。
不过,李灿森、林家栋、《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黄渤、谢娜、老牌喜剧演员李琦等都纷纷加盟,为中国的喜剧电影继续尽力。他们演出都是轻车熟路了,虽然可能不够“帅哥美女”的范儿,但是专业喜剧的素质还是在那摆着的,不由得让人看完以后心里舒坦一阵的。
不过,看完以后,对这些恶搞的印象并不深刻,隔着脂肪挠痒的感觉并不如电影细部中那些我们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更让我们记忆深刻。毕竟,生活不是恶搞,生活虽然试试戏弄我们,我们从来都不是选择生活,而是被选择,但是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将卑微艰难的生活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乐趣更有希望。这是黑色幽默也不能改变的,这是笑中带泪的最深刻真谛。
调侃的力度要落实在地面上,低低地贴近地面才能,与其说我们生活在黑色幽默里,更好的说法是,我们时时见证着生活中的黑色幽默,参与和享受着这戏如人生的生活。
人活着真累
逗死了 呵呵··· 虽然烂吧···
死难看死难看的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很有信心的说要拍三拍四
比一内涵多了~
刘以达和李灿森几个人配个音可能会更好笑点
比起前一部相对较有水平的恶搞。
点点点点点
扯淡。
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
比不上1
没有1好看。 国产低成本喜剧 诚意有点欠奉。
这电影刚才站着给看完了。。。。。。这是什么精神?
陕西话
.........一声叹息。
希望你没看过《幸福的黄色电影》。
有意思。
远远差过前一部,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看的
比1好看太多了,有个别地方还是算爆笑地
稀裡糊塗的一鍋燉。
其实这个片子还真不赖~就是片名太他妈恶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