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の香港电影漫游
获金像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及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奖的《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是许鞍华导演的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2008年在香港放映,影院场次安排极少,至今没在大陆地区上映。天水围接连爆发多起惨绝人寰的社会负面新闻,媒体更是对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许鞍华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梁进龙、陈丽云主演),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天水围的生活,故事平淡无奇却倍感温馨。之后许鞍华又推出同样发生在天水围的电影:犯罪题材的《天水围的夜与雾(Night and Fog)》,由任达华与张静初主演,将真实案件搬上银幕。
1... 围城
《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取景地点:天水围。
天水围诸多社会问题,林夕有感而创作《天水·围城》,李克勤演唱。此曲一出,就因歌词中“气候太凉,像残酷得天生等天养”犀利批判社会阴暗面的负面内容遭到香港民众投诉。 “人静便心凉”表面自嘲,实则彻底自暴自弃的怨言,更是透露深深的无助之感。
李克勤《天水·围城》另有一句“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也道出了天水围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地理局限性,这里距离香港市中心区遥远,交通工具只有小巴、出租车和轻轨,出门走20分钟才能到达地铁站,所以标题有钱钟书《围城》的概念。“尺地寸金”是整个香港的行情。可以说这首歌几乎每一句词都是有人文背景的。
一姐因为听过李克勤《天水·围城》,看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深受震撼,于是只身前往香港天水围一探究竟。一姐亲眼所见的天水围,究竟是符合林夕笔下凄凉、压抑的气氛,还是更贴近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生活气息?抑或是许鞍华的另一部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肃杀的黑暗风格呢?
2... 边城
(1)天水围的地理位置
天水围并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比较大的住宅区、居民区,有许多楼房成排耸立,轻轨列车穿插其中。轻轨铁路,简直就是文艺小清新们的拍照圣地啊。一姐在天水围的树荫下走着,阳光明媚,鸽子麻雀在地上不知道忙着啄食什么,感觉日子多么的惬意啊!李克勤那首交响乐元素的《天水围城》太过激烈,显然不适合此刻踏上天水围的心情了,反而是孙燕姿的《On The Road》(钢琴演奏的纯音乐版《真的》)最接近这种轻松快乐。
走着走着,云好清澈,舍不得放开,手心里的温热。
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看看细碎繁茂的树干枝叶,满满的都是风景。
梁婆婆走过的这条路,一姐也走过。开头的路也很美好。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轻轨,蔓延整个天水围,仿佛这个小城流淌着生命力的经脉。
敬告:
拍照的时候请务必留意红绿灯,注意安全哦。
天水围在香港新界元朗区,距离旺角较远,距离中环更远,属于香港郊区,一般来香港旅游都不会去天水围,就是香港本地人也不太愿意去天水围,天水围的居民因为车费和路途的限制,也不常出天水围。
天水围地铁站出口。
出天水围地铁站,走下右手边的天桥,向左转就是天水围居民区。
天水围沿路可以看到天耀邨、天泽邨、天恩邨等居民楼小区。每个小区都是成排的楼房。
路途较长,快速行走至尽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风景怡人,不但适合拍照也适合休闲散步,要不是因为媒体渲染,完全看不出这里发生过恶性案件。
站在这里望着列车驰过,有一种坐在火车上的异乡漂泊感。
远远的,楼房林立就如巍峨群山。
(2)天水围的分布及结构
鸟语花香的天水围是一个慢节奏的世外桃源。
公租房与私人住宅,贫民窟与豪宅,全都长得一模一样。同内地一样,能住进公租房的都是生活失去保障的最底层的人,政府保障他们的住房问题。
曾经这里的人口大多数是穷苦的劳动工人,不断有大陆人移民此地,通过与港人联姻的方式。
天水围里有社区、公园、教堂、中小学校、幼儿园、运动场、大商场、小超市、菜市场、车站……似乎颇能自给自足。故与其说与世隔绝,不如说是世外桃源。李克勤的《天水、围城》,林夕填词形容“围住了升学”、“围住了收获”、“围住了血汗”的天水围是“自成一国”,毫不夸张。
如果赶上一个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天水围散步,心情只会更好。你不会觉得这里的悲情。
3... 孤城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戏剧化的起伏转折,只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挣扎和无能为力的温情。看的过程中一边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边对照自己联想到自己如何经历老年生活。
贵姐和安仔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梁婆婆晚年的孤单生活,高度还原平凡人的生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矫饰,不煽情,平淡道来,一层一层,直至剥到生活最深处的真情。
梁婆婆起初对贵姐的出现略有冷淡的抗拒、梁婆婆买牛肉嫌太多吃不完、贵姐买油送油,梁婆婆送冬菇,生活的点点滴滴,道不尽人情冷暖,其中的精打细算、柴米油盐,邻里之间的照应,都在许鞍华的镜头下展露,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情味儿。
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其实和我们的并无差别。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防备和隔阂还是很重的,不轻易和人凑近乎。从前隔壁左右的,吃个饭都在一起,现在邻里不相往来,可能2046永远没见到过2047长什么样子,2045可能已经换了两个新房客。
香港作家黄碧云,专攻犯罪心理学,写过多部揭露人性阴暗面的作品,她曾为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写过一篇观后感,用更为细微、琐碎的语言风格讲述这部电影。
黄碧云评《天水围的日与夜》:Reflection of Life
在孤独与贫乏之中,就是那么多。回到家。洗菜。切牛肉。开炉。下油。炒牛肉。菜心。炒好。吃饭。吃完饭。洗碗。生活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吃一餐,独自坐着,夜了。再吃另一餐。着了光管灯。下午的菜心牛肉,再吃一遍。再坐着。身后有窗。那是天水围。香港任何一个屋村不言寂寞悲哀的,重复单调的生活。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天水围中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有孤寡老人,面对养老和临终问题;有穷人,有劳动者,负担养家职责;有年轻人,他们又是渴望走出围城还是留在围城找份工作?……
梁婆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搬来天水围生活,没有亲友投靠,在超市找了份工作养活自己,精简度日。黄碧云这段文字便是写她。老人的处境是如此悲苦,不知所剩时日,凄凄不知所终。
4... 伤城
梁婆婆还有一个女婿和外孙。梁婆婆想去探望孙子阿杰,贵姐陪同坐车前往。一路颠簸,在餐厅见到了女婿。梁婆婆拿出准备好的金链子和金戒指,嘱咐分别送给外孙和女婿。然而女婿拒收礼品,推脱便要走。老人没能见到孙子。阿婆希望尽最后一点力气给亲人好处,换来更深的心寒与失落。
在回去的车上,阿婆将礼物交给身旁的贵姐。阿婆颤巍巍的声音,发自肺腑地告诉贵姐“我做鬼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好”。她已经想到了自己的逝去。贵姐不由得紧紧地挽住了老人的胳膊。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用温情掩藏了悲情,正如我行走在天水围,只见阳光普照,绿树成荫,天空蔚蓝,一缕祥云。
PS
一个题外话:心理危机干预与健康心理学。
人的心理有几个状态:正常心理、异常心理,而正常人亦会出现不健康心理,比如苦闷、压力大、悲伤。人总有遇到不顺,总有绝望的时候。遇到问题多想想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遇到不幸大可哭一场或者找人倾诉以宣泄出来,最严重的出现类似抑郁的感觉或希死心理,更要善于自我调节,任何时候,好好活下去才能战胜困难。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烦恼,谁没有压力,必要好好爱护自己,和家人朋友和睦相处,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
天无绝人之路,好人一生平安。
天水围地图指引
生活还在继续,别人有别人的福祸,我亦有自己的去路。
天水围有那么多轨道和方向,哪一趟车通往幸福。
一姐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天水围。
影片中穿插了一些女工辛勤工作的黑白照片,应该是反映了天水围的底层劳动妇女的艰辛。女主角宽姐就是早早辍学,供养弟弟们完成学业,让弟弟摆脱了天水围第一代移民的贫苦的生活。弟弟们离开了天水围社区,也没有断绝和姐姐的联系,忘记姐姐的恩情,准备资助宽姐的儿子到国外留学。女主角宽姐一家母慈子孝、兄弟和睦、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场景,更加反忖出阿婆一个人无人奉养的凄凉晚景,但是正因为宽姐的大爱改变了阿婆本该悲凉人生的命运轨迹。在中秋之夜,宽姐放弃了和母亲、弟弟们团圆的机会,带着儿子阿安和阿婆一起过了一个团圆节,给予阿婆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给了阿婆最需要的家庭的温暖,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人情味。 影片没有炫目的视听效果,放弃了所有的煽情段落细节,用最简单的手法,叙述了香港天水围社区的普通民众的故事,涉及到学生成长问题、单亲家庭、孤寡老人养老等问题,本片并没有将这个香港媒体所描述的悲情社区天水围扩大化,而是在整体上给人们的感觉是平淡不失感动,有着淡淡的人情味的温情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最平淡刻板的生活却能带给我们最美的感受,最真实的感动永远源自最平凡的生活。
鮑起靜真是冇得頂…
09年看的时候,我活得像张家安;16年重看,我已经活得像阿婆;愿多年后再重温,我会活得像贵姐。
这样平心静气的作品不多见。
讲述倔强和孤独的淡淡的片子。不过隐约在安身上有基督教教化的意思在,团契也还是有作用的,当初总认为两位老人会死,最后也没事:相反当年姐供弟读书,现在两个弟弟又反过来要供姐姐的小孩——哪怕只是表达一下客气吧,最后毕竟中秋夜,影片在悲戚的淡淡中,最后又向上了。温情的片子。
我一直在等待电影中的突变,觉得应该会有类似贵姐一家和大家庭不和睦,又或者外婆暴病住院甚至死去这样的转折。可是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这样的情节,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真实的生活是很少有那样的东西的,生活就是琐碎的。
很温馨
日子一天天过,张家安亦从母亲身上、几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们并没在心理上疏远他们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做好了若是会考成绩不理想,便出来做事的准备
许鞍华迈向大师级别的作品
现在已经看不进去这种文艺片了
一般般
安仔好乖好靓仔啊!(感觉是gay
1、日复一日,平平淡淡,一餐两菜,这就是生活。2、鲍起静演得好好,难怪不得拿影后。3、梁进龙演的阿安好乖仔。4、善良的妈妈,善良的儿子。5、原来香港人过中秋节如此温馨热闹。
像溪流一样润物细无声
这是一杯微温的白开水,浸润着柔软你的内心。
市井生活,寫實風格。難得一見的香港電影類型。許鞍華的細膩。
《天水围的日与夜》展现了主流港片之外的一抹清新, “琐碎便是生活”阐述的克制又不失温情,是近五年来最细腻动人的香港文艺电影。
许鞍华喜欢拍小人物,拍的也出彩,生活的平淡与酸甜都有,但这部不好说列....温情有许多
看完以后我突然觉得我要嫁一个张家安那样的人。。。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沉静的美,默然的温暖,无声的感动。
6/10。叙事散漫实则暗中推动,阿婆开头为何孤身一人又在等谁电话,为看望外孙和女儿早逝的事件留伏笔,儿子无所事事的样子逐渐令观众改变其印象(深受老师喜欢,不打麻将不妒忌出国学习的亲戚),母子讨论便利店报纸开支、吃月饼(舅舅的关心)榴莲(家人的分享)袖子(邻里的陪伴),话语和生活场景还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