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越界我来看的这一部剧,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就是愤怒。
作为咨询师,她不光大大的超越了自己的本分工作,还在试图控制自己的来访者的人生。
本来咨询师的职责就是梳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去做自己的决定。所以她辜负了自己的职责,也辜负了别人的信任。
所以说,咨询师还是要做个人体验,让自己成为一个来访者,去做心理咨询,当大部分的情结被解决掉,才能成为别人的容器,而不是去掌控别人的人生。
而这种医生,应该被起诉,被吊销牌照!!!
(文/杨时旸)
在咖啡馆里,Jean第一次看到女孩Sidney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没人知道Jean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但谁都能听见那个“开关”被启动的声音。或许,很久以来,Jean只不过都在等待或者说寻找一个由头,一次契机,一星点燃自己引信的火花,只不过,Sidney碰巧出现在那,成为了诱发装置,诱使她越位、逾矩、脱离轨道。《吉普赛人》的故事像它的名字一样,呈现着颠沛、不安和流浪的气质,当然这一切都指涉精神层面。显然,这个故事注定交织着浪漫和危险。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标准得犹如模板的中产阶级夫妇,从事心理医生的Jean和丈夫以及小女儿,住在一幢安静的房子里,他们衣着光鲜,举止优雅,拥有平整的草坪和步入式衣帽间,但没人能知道,那个成熟又迷人,庄重又自信的妻子心底埋藏着怎样的炸药等待着被引燃。Sidney成为了那一点火星儿,这个不见经传的酒吧歌手和兼职的咖啡店员,有一种谜样气质,危险又魅惑,坚定的站在秩序和规则的反面,显然,这种距离感激发了Jean的欲望。一个成熟的女人和一个年轻的女孩上演了一场欲拒还迎、欲擒故纵的戏码之后,最终陷入了情欲的漩涡。原本,这看起来像是一段在类型上有些旁逸斜出的出轨,但一切都被引向崩塌。
《吉普赛人》的导演之一曾执导过声名大噪但也声名狼藉的《五十度灰》,所以,这个故事自然有香艳的部分,但是,除了风月的戏份以及这个看似常见的“中产阶级崩塌”的设定之外,故事内部的角色设置和隐喻才真的更加有趣。
女主角Jean心理医生的角色本身就意味着窥探隐私,你很难说,她坐在椅子对面引诱你说出你内心企图隐匿的一切,引导你坦白所有秘密的时候,到底是为你诊疗还是满足私欲,而故事越往后发展,这条边界就愈发模糊,Jean已经把窥私当成了一桩乐事,甚至有着明确的利己的目的。
而循着这条线索,逐渐就会发现,她的几位病人,交织成了一副互相关联互相指涉又互相干扰的图景,最终共同构成了一层心理和精神意义上的象征作用。那些病人中有一个焦虑的控制狂母亲,终日忧心于自己早已成年的女儿脱离自己的管控;还有一个失魂落魄的男人,因为和女友分手一蹶不振,沉溺于自责、回忆、内疚以及憎恨;另外一个吸毒成瘾的女孩,在无辜的被害者和施害者之间让旁人目乱神迷。这几个病人,一方面和女主角有着千丝万缕的现实联系,另一方面,也都反射着Jean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不同部分。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特殊,疏离又别扭,而她自己9岁的女儿,在学校中又因为与一位女同学过分亲昵而被老师认定有性别认知障碍,在对他人的心理治疗当中,焦虑的母亲和那个吸毒女孩的经历,都激发着Jean代入了自己不同的身份想象——作为女儿的,作为母亲的——而更离奇的是,那个失魂落魄的男人每天念叨的前女友就是自己的暧昧对象Sidney,于是,她把整个治疗过程当做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和操纵实验——一边收集信息为己所用,一边用心理操控的方式达到目的。无论对于这三个人之中的哪一个,Jean都表现得职业,体贴甚至忘我,但实际上,对于哪一个,她都早已越界。她觉得自己可以成为表演大师,那几个人不过是提线的玩偶。
越界,是《吉普赛人》真正的主题。比如Jean的生活和性格之中,到底哪一部分是真实的,又有哪一部分是表演性的?而哪些部分又是虚伪和矫饰的?这个故事到最后,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残酷的景象,它告诉人们似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Jean和自己的丈夫在那幢宅邸里,与女儿共享天伦的一切是真实的吗?她自己确定渴望这一切吗?如果她确认这些的话,她内心里一直努力压抑又终究喷薄的情欲火焰该作何解释?她的自毁倾向又该如何看待?她和女孩之间的同性之情是她真实渴求的吗?如果是的话,她渴望回家,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的心理欲求又如何判定?你说,在任何时候,她向人们,向周遭展现的一切都只是故意制造的“人设”?但在任何一种生活里,她都显得那么投入,那么真诚又那么赴汤蹈火,而与此同时,当她需要抉择必须放弃一边的时候,她又变得那么首鼠两端,那么进退两难,那么虚伪那么算计那么自私又冷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意外抖落出一个真相:人们最具有快感的瞬间,都是处在从一种惯常状态向另一种陌生状态转折的过程里,那个短暂的,充满可能性和未知的,搅拌着危险、诱惑、甜蜜,肾上腺素爆棚的瞬间才是真正的“自由”时刻,既解脱于即将埋葬自己的琐碎生活,又不至于彻底失去安全感的支撑。
所以,Jean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维系一种微妙的平衡,表现在生活中,似乎就成为了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从外部视角去看,她所做的确实是欺骗,面对着小女友编造自己的身世和职业,面对着家人隐瞒着自己内心难以驯化的野性,但如果你站在她的视角去看,就会知道,这种欺骗她并无世俗意义上的企图,更多的像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冒险和满足,她必须这样去做。
从某个角度去讲,Jean像是一个高度极端化的对于普遍人性的缩影,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的能把内心隐秘的欲望付诸实践罢了。谁不都想短暂地逃离于让自己窒息的生活吗?与此同时,也不都盼望着能对刺激的浅尝辄止,获得快感而不放弃安全吗?这是人类永恒的欲求,也是永恒的困境。
《吉普赛人》有它的问题,比如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与情感线索比重失衡,比如,夫妻之间那些表演性的挑逗过于做作,但除却这些,它还确实是一个主题独特的故事,挑明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欲念。其实,Jean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激发她的是一段同性之情,激发我们的或许是其他欲望与野心,那一切也同样令我们沉溺也让我们惊悸。而注定,我们终究无处逃离。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2017.7.13
回家路上,真是吵得睡不着,生活真是一场大戏。
昨天一天看完了Gpysy,不知道,可能看得太快,也没时间好好地总结下感想。
一开始因为公众号上介绍是一个心理剧情相关的美剧再加上女主很好看就觉得要看。昨天无所事事背完单词就开始看了。
Jean的三个患者:Sam、Claire、Alison。我主要看的是Sam相关的故事。
开头Jean穿梭在上班的路上,进入一个看起来不是她那个层次的人该进的地下咖啡店Rabbit Hole。有意去Sam的前女友Sidney搭讪。与众不同的女顾客成功吸引了Sidney的注意。之后一来二回,开启了Diane-Sid线。
很多人说女主是双性恋,逐渐放荡内心。我却更支持那些认为女主在Sid的身上看到了深藏在内心的过去的说法。人到中年,Jean不甘于继续pretend to live a normal life每天过着重复平淡的生活。她的内心从不安宁,Sid是一个契机,重新唤起了Jean那一部分的自我,让Jean又开始追逐潜在的人格。
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没那么意识到这整个剧是主要在展现女主的控制欲。起初我觉得Jean是因为作为心理咨询师只能默默聆听并且长时间看不到患者现状的改观而沮丧,而想要去做点什么帮助他们。我没有意识到参与到患者生活中后,所有的治疗就开始失去了客观。也没有深入想为什么Jean会开始干预患者的生活。傻乎乎还觉得女主人很好😂但是啊,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关善恶的,像剧中说的,subconsciousness decides performance。而潜意识就和一个人的深层性格有很大的关系。Jean内心就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若事态没有按照她想的进行,她就开始控制别人的人生,操作别人的心理。第一季结尾把这种控制欲扩展为bully和victim。所有的bully最终是因为想要控制自己。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反应是因为对自己有各种看法。“我讨厌你,是因为我讨厌我自己。”
回到Diane-Sid,Diane和Sid都是一段关系中的bully,likes to manipulate others。
Michael是Jean的丈夫,Michael和Jean当初因为Jean无法commit herself fully to Michael而分手,Michael找到了想要一起安定一生的女人Catheline,Jean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开始疯狂大闹,折磨自己并利用Michael对自己的爱折磨他不断吊打残存的在乎。幸运的是,Michael挺怂的,回到了Jean的身边,作为代价,Jean开始压抑自己扮演着贤妻良母。
而Sid和Sam呢,也是一样的情况,Sam疯狂迷恋着Sid,而Sid只是想掌控别人对她的感情,希望别人围在她身边,忽近忽远都是由她来操控。Sid一边控诉着Sam没有自我过度依赖她,一边在听到Sam和前女友订婚时气愤地自怨自艾:“每个人都在向前,就我独自被留在后面,现在甚至Sam都离我而去了。”
Sid和Diane看似都享受着主宰别人的优越感,实则是深陷在对自己内心失控的无法作为。
正是因为Sid与Diane之间那句“you remind me of me”,Jean渐渐go off the track and go chase the wild。
要是Sam和Michael认识的话,他俩会不会也可以同病相怜来一腿😂同样被念念不忘玩弄于股掌中。
也不知道自己在一段关系中会是bully还是victim。但,想想,其实bully和victim不会像剧中角色分的那么分明吧。想掌控别人的同时,你的喜怒哀乐也被别人所牵制。我是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但我也很脆弱到完全无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喜欢在不断拉扯中用裂痕展现粘连,也在产生裂痕后自食恶果。如此反反复复,终有一天,粘连会被这样病态的情结扯断吧。就像剧中Michael对Jean一步一步失去了信心,在最后一集时reach out for Catheline。大家都喜欢占主体地位,只不过不同的人程度不同,在弱势中饱受伤害就只能转向一个能让自己占有优势的情景中。
所以在我片面的关注点中,Diane和Sid的affair并不是有关是否百合,而是在平行类比地揭示Jean和伴侣的关系。
我突然感觉到美剧中所有露骨的性关系都是在夸张的反映人性与欲望,并最终探索真正的人心。(2018年的我看了六七季shameless之后对性的场景都已经习惯性忽略了😂,更多关注情节了)
而关于Claire这条线揭示的是Jean和妈妈的关系。Claire是个对于女儿Rebecca的一切都想要插手的妈妈。Rebecca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决定与妈妈断绝关系。而妈妈还是坚持不懈地一刻不放松。Jean和妈妈也有着不和谐的关系。所有的妈妈都似乎很强势,她们掌握着孩子不堪的过去还试图插手孩子成人后的未来。也许是她们不能接受当初那个捧在手心的婴儿已经成长为有很强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了吧。她们做不到放手,下一辈就只有逃离。Jean为了重新复合Claire和Rebecca的关系,在给Claire治疗的同时用Diane的身份去接近Rebecca,通过对两边的了解,规划了一幅蓝图想让这对母女朝着她的计划不断靠近。随着进程一步步向前,Jean暴露的危险也越来越近。这段没咋认真看,也不知道体会到什么很深的感触,反正我就知道Jean从Claire和女人的关系中看到了自己和母亲。
那么Alison这个误入歧途的瘾君子小女孩,Jean直接以本来的身份帮助她戒毒甚至摆脱前男友,是来自于她对她女儿无限的爱。当Alison失踪的时候她害怕到失控地说如果这是Dolly该怎么办啊。话说,Dolly这个角色的刻画我也不懂是何用意。难道只是表现Jean的一家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完美吗。Dolly的ADHD以及性别认知障碍对Jean的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没怎么看懂。而且最后Alison失踪后实际上是在Tom车上,Tom是Sidney乐队成员Francis的毒品来源这样的安排可能也是会有所原因。
目前就看出来这些,二刷说不定会有别的想法。
魅力阿姨的中年危机。人到中年,看似万事顺利的生活,其实处处隐藏着不如意,控制狂老阿姨控制不了无聊的精英社区社交圈,控制不了女儿的性别认同障碍,控制不了没有成就感的工作,控制不了怎么也治不好的病人。小老虎的出现,让老阿姨恍若遇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羁自由且充满活力和自信。于是老控制狂开始和小控制狂过招角力,为我们呈现了性张力爆炸的表演。后来,老阿姨赢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真的赢了吗? 本剧naomi的角色有两个名字,真的那个叫Jean,假的那个叫Diane,或者说,困于凡尘琐事安稳中产生活的那个叫Jean,超脱潇洒性感不羁那个叫Diane,Jean选择了甘于被控制的Mike作为生活伴侣,Diane就需要一个棋逢对手的小老虎当玩伴。
最后那个眼神就表明,小老虎可不是吃素的,女人你成功引起本老虎的注意了,这只是第一局而已,别急。
当然,本剧本来就只打算拍一季,属于叫做警示剧,即便两个控制狂会继续过招下去我们也只能脑补了。
ps:1、naomi在穆赫兰道里的角色也有两个名字,假的叫贝蒂,真的叫Diana,本剧里的Diane也算是致敬(演穆赫兰道时候naomi正是青春好时候)。2、剧中女儿的情况naomi身边也有实际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看看二公子的仙女气质盛世美颜)。3、naomi两个儿子的爹,金刚狼里剑齿虎的扮演者Liev Schreiber是屈指可数的本拉拉觉得性感的老爷们儿,配得上naomi(个人觉得剑齿虎同志的性感跟小老虎的性感有点像,都充满野性的生命力)。
Gypsy是漂泊流浪的灵魂,从这一点来看女主,我真的还蛮感同身受的。控制狂的部分我也有。唯独为了达到目的撒谎连篇这个我不会,估计是因为智商情商都不够吧,至少她这种级别的撒谎我不行。不过撒谎这种事,如果你真的入戏了,情真意切的很容易把自己都感动和说服。
内心明明知道自己无法安定,但是某个部分又渴望安定,不可能完全交出自己,但是又喜欢交出这个动作,给某个人也好某种生活也好。所以我也幻想过如果有一天顺应主流结婚的话会不会私藏一个自己的住处,最低最低,也让我占有一间只有自己可以进去的屋子吧,如果是阁楼就最好了。是的,我幻想过无数遍了。失眠的时候,夜深人静想自己作的时候,在网上用身边人不知道的身份写东西的时候,哪怕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喝酒的时候,都需要一个秘密的屋子。当然我不会去谋划什么控制的阴谋,因为控制的欲望远远没有女主那么强烈。
关于控制和强烈想去fix的冲动。我想过如果我是治疗师,大概我也会控制不住去过多介入病人的生活。你会想去了解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不能只关心他说的,倾听,然后让他好受,我要真正改变这个问题。所以就会越界。可能是真的关心这个人,可能是真的关心这件事,可能是有强迫症想要了解到事情的方方面面。平日朋友找我倾诉的时候,我一个脑袋在听,一个脑袋就在想,真相到底是什么?所以当女主在第七集里面说真相根本不存在的时候我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想想如果这么理解也许是对的吧。你能掌控的只有你当下体验的这一瞬间,只有这一瞬间是实实在在,而你苦苦追寻的真相其实只是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世界。而这种fix的过程其实就是控制。你受不了不按照你的剧本演绎的生活。
女主和女孩很像,她们的男人也很像。她们为了自己的迷恋,要自己编故事增加需要自己控制的地方,搞得自己很drama。那两个男性同时又需要她们自己才能活在边缘状态,需要享受那种刺激。母女关系也穿插的很好。基本把亲情爱情里的控制都覆盖到了。其实他们两个又何尝没有控制呢?女儿何尝没有控制呢?每个人都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想象的活着。只是有的人付出行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有的人欺骗自己装作不知道。但是那种假装正是给对方带来负罪感的源头。不过女主身上我很少看到负罪感,她大多数事情都想清楚了,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没什么纠结,干事情利索漂亮。
看着她找出那个手链然后告诉那个纵火的女孩她从来就没取下来过时,我明白她的真爱是控制,是对那种权力的渴望。至于危险游戏,只是为控制增加火力而已。
其实女主还让我想到TLW里面的Jenny,我记得有一次她为了报复那个记者自己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就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记得那时候大家都骂她manipulative bitch。(其实我自己也这么做过,事后会觉得自己病态和扭曲,但是那股劲上来了这个牛角尖不钻不行。)还有她表面的强势和洒脱根本掩盖不了内心毫无安全感这个事实(也是深有体会吧),是一种病态的,自作自灭的颜色。
穆赫兰道过了16年,Naomi说,I'm Diane,真是神奇,神奇又迷人。
闹米这个一直与我咩竞争好莱坞最受的人一如既往的又撩又受。这种年届五十散发出的成熟和知性的魅力也是舍我其谁了。全剧我最喜欢「Easy,Tiger.」啧 试问哪个年下不为拥有可爱兔牙的老阿姨动心呢?睡不到老阿姨的年下毫无意义。
上瘾了!女主个又婊又厉害的妖艳贱货然而我喜欢啊!表白娜奥米
被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撩的理直气壮 骚的一本正经
他们都说女主婊,我却觉得她像天使。
冲着百合来的,结果变成欣赏闹米女士的外套秀了,想拥有每件衣服,造型师加鸡腿
她的人生依赖控制,为此不惜制造假想敌,不能有那种即将脱轨但是都被我掌控在手心的快感她就不能活下去。她不能得到,因为得到的不需要你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写的很精准,还有画面好好看。女主这个角色塑造的简直完美。尤其是她来演,哇哇哇,自慰的表情直接让我想到穆赫兰道。
娜奥米沃茨就是长了一张不管做什么你都会原谅她的脸……
爬墙爬了一大圈,还是觉得naomi watts 是我最想找的女朋友类型
全部看完,剧情有点慢,但是闹米的颜值和演技撑起了整部剧。真是澳洲姬片三姐妹,妮可,闹米,凯特。
单位骗同事,回家骗老公,上班骗病人,下班骗病人家属
“澳洲姬片三姐妹,妮可,闹米,凯特”哈哈哈
女主这样的控制狂,有种致命的诱惑力。真是让人又惊悚又兴奋!小女孩天生姫萌,看得我这个怪阿姨心都化了!代际传递就是这样,你生命中无法完成的,就会落到你的孩子身上。
想让Naomi给我治疗,看着看着变成舔颜剧,现在的老阿姨真是让人~~~~~
主角就是個瘋子,反社會人格加治療師身分權威,害人害己,撇除整劇致鬱的氛圍,百合線火辣,看兩人間相互角力,本來還擔心小女友,結局那相顧一笑,真的擔心太多了。
糯米阿姨:扶我起来,我还能撩
看一个英国演员用美国口音和另外一个英国演员讲话。。
剧情有点散,起初以为讲的是中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危机,结果后半程画风突变,女主就出轨(柜)和狂野女孩相爱相杀去了。实在难以相信闹米已经快50岁了却依然这么年轻优雅,这个婊里婊气的女主角被她演的一点都不招人烦而且还很带感。
澳大利亚的美女是不是45岁之后都变成蕾丝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