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
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懂的片子。
为什么?因为这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你根本不需要懂,也不存在懂和不懂,
所有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都是一个样子:你在画布上看到一个可口可乐瓶子,就是一个可口可乐瓶子,和你在商店里买到的可口可乐没有任何区别,没有隐喻,没有任何其他画面之外的东西。
但这个片子并不是一个玩笑,它确实是艺术品,8个小时里帝国大厦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时间,你能观察到太阳落下,猜测人们从上班变成了下班,夜晚来临,帝国大厦里的灯亮了等一系列变化。其实就是咱们现在正在度过的每一天,你可以说毫无意义,上班下班,毫无意义。
活到最后无非是死,毫无意义。
但你也可以这么想,所有的意义就在过程里,活着的意义就在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而不在于活着活着你就进了坟墓。
这么一想,这个片子是有意义的,就像你每天的生活一样有意义。
但这部片子又不是随便一个人拿DV拍了8小时,因为这是一个名人拍的8小时,安迪沃霍尔是成功的
而安迪沃霍尔成功是因为波普艺术成功
波普艺术成功是因为美国成功
而美国的成功就包含了可口可乐,玛丽莲梦露等一切商品和流行文化的成功。
波普艺术也只有在美国才有活力,因为美国有话语权,美国有资本,美国向全世界输出流行文化。
说实在的,这玩意儿也不应该当作一个电影来看,这是一个艺术作品,就像你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油画作品,雕塑作品,和一张国画是一样的,只不过所使用的媒介不一样。
电影史肯定不会讨论这个片子,只有 美术史可能会写,安迪沃霍尔的传记里会写。
画作的存在形式是固定、永恒,它不受切割、变形、扭曲等物理作用的影响。这种属性是源于它外在的单一意义,即高高在上的瞻赏性。但是当它进入到现代,依据某种操作图式,内嵌到一种可操作的结构中时,绘画就有了另一种意义。它从观赏艺术、权力依附过渡到教养技术,一种表现美与思考波动的手段,直接促使大众提出“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一般却不普遍的问题。此时的画作在复式结构中,不仅仅像从前一样,单纯进行平面的线性流动,它实际上摆脱了那种必须依靠肯定才能继续保持站立的不稳定状态(这种潜入的状态在中世纪辉煌的教堂油画到印象派不被承认的时间凝固一直到安迪沃霍尔随意的支配画笔可以看出)。不停输出额定电荷成了它此时的存在性质,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确实没有画作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症候,它依靠的仅仅是他者的临床诊断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这是图式、画作、结构的三位一体,是操作图式、结构赋予画作更普遍的意义(绝不是封建时期君主个人收藏、独自孤赏的物质艺术品)。这种借助技术存在的纯粹艺术形式,向肉体凡身源源不断的释放能量,竭力促成众多具有不同烙印的判断性话语。
1895年兴起的电影在名词定义上已经容纳了绘画,导演的构思成了操作图式,电影技术就是画作得以镶嵌的骨架。从克莱尔、布莱松的绘画结合电影到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的静止的画作即暗涌的画面。画作已经从一帧帧画格所连续起来的流动画面流畅的位移到作者论对画作世界的表达。私人性质的技术性话语超越了古典时期悬于楼阁壁室地单一符号,《帝国大厦》则成了一段波动起伏的符码,不变的大厦构图融于亘古长如夜的时间,帝国大厦和周围的空白空间成了信号发射器,桥接人与上帝不可能逾越的距离。作者与绘画的对话,观众对电影的感知,层级的传递既扩大了绘画的话语,也使一种和普世性无关,但却和个体、自由有关的价值得到播散。
《帝国大厦》时长485分钟,它是一部自恋的作者电影,一部叙写空间与时间的纪录片,同时也是绝对静止的画作对艺术无限延展的印证。在相对运动的录像技术里,帝国大厦放佛是中世纪传播异端思想的殉道者,等待着君主即当代复杂社群的审判。这让人想到木乃伊,它是永恒、静穆、庄严的客体形式,只不过是作为权利不灭的符号存在。安迪沃霍尔究竟有没有木乃伊情结?不然他的表达又要从哪开始追述呢?木乃伊脱胎于裹尸布、香料的灵魂穿过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横漂大西洋,最终来到纽约州东南部的曼哈顿第五大道,物化成纪录工业革命图景的摄像机,开始了与帝国大厦地对话。史诗般的长镜头和法老的权杖在扭曲的时间里不停的对抗,古埃及伟大的祭祀仪式和当代美国波普符码,以一种不被众多个体所理解的形式进行着纪录与反纪录的较量。如果再算上曼哈顿“头顶的星空”,这可能是二十世纪嬉皮士的一代所布置的最为精心的一场街头剧---关于电影、当代、古埃及、绘画、时间、空间,星空的排演杂耍。它反抗垮掉一代的虚无懦弱,它旨在一种超越界限的狂欢中完成历史的重构与解构。
《帝国大厦》的宣传画报就是一张静态的画作,是影片众多画格中的一帧留影。如果它没有和影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帝国大厦和众多记录帝国大厦瞬间的画作一样,永远处于被欧洲知识分子所诟病的语境中---“机械、压抑、文明的巨大怪物,丑陋的资本主义颂歌”,但当画报从属于流动介质的一部分时,它似乎成了坐标式的窗口,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密匙。自然的,对《帝国大厦》的讨论似乎总有一种矛盾却快感交叠的双重性:整部影片是对工业巨树的真诚描写,它持续“勃起”的8个小时既意味着上层建筑地糜烂又隐喻下层群体荷尔蒙不断的积攒;闭锁空间的窒息与开放空间的对抗;影片的最后一分钟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营救”之一,这不仅是白色乳状物的喷涌,一支和自由女神像有关的华彩乐章,又是子一代吞食大麻后产生的致命幻觉,摇滚台上一首关于资本主义的末世挽歌。结构、电影的神奇性就在这里,它使单一画作改变语峰,重置自身所携带的二元对立概念(这是中世纪、当代,权力的仪式和教养技术的对立),它把对立反转,转而对当代和技术进行拷问,从孤独的寡头君主那里去寻求绝对自由的可能性。也正是通过结构,才能够让本片看不到尽头的复刻画作,超越所有试图相交但永远处于平行位置地解读游离在外。
安迪沃霍尔是不需要被任何定义局限的艺术家。他继承了达达主义的反骨,批量绘制可口可乐景观图、玛丽莲梦露的俗气像,这是绘画艺术的必然阶段,父一代的权威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摇摇欲坠,二十世纪中期就轰然倒塌。添加意象的胡须或手持小便器就可以招摇过市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安迪沃霍尔不再需要去和贵族达芬奇制定某种契约,普通的物品,卑微的阶级正被一种教养技术重新定义。另一方面,他追求动态的镜像,结构的景观,排斥电影文本性转而用静态的画作去填充胶卷所能够保存的断片。时到如今,众多关于画家和绘画的主题电影严格遵循电影产业的流水范式,结构沦为物理意义上的工具,创作者成为操作工具的机器,忠诚或狡猾地严格执行循环不断的再生产。能不能从画作和电影的关系中找出本质的东西呢?或许就在《帝国大厦》 里。 作业记录<1>
视频版:
《帝国大厦》是美国先锋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4年拍摄的无声电影。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由始至终也只拍摄了一样东西:纽约市的帝国大厦。
影片从晚上八点开始拍摄,持续了6小时36分钟,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半结束。此外,因为影片以每秒24帧的速度拍摄,但却以每秒16帧的速度放映,所以,影片的播放时长最终达到了惊人的8小时5分钟。
安迪·沃霍尔制作了许多意在被人们观看的电影,诸如《黑胶》(Vinyl)、《寂寞牛仔》(Lonesome Cowboys)、《女人解放》(Women in Revolt)、《雀西女郎》(Chelsea Girls)皆属此类,并且它们也都是极简主义先锋艺术的杰作。另一方面,沃霍尔还制作了一系列不旨在为人们所观看而是让人们去注目的电影,《睡》(SLEEP)、《吃》(EAT)、《沙发》(COUCH)都在此列,当然,还有我们要解读的《帝国大厦》。
任何试图去从头到尾观看《帝国大厦》的人,都是不得要领的。正如沃霍尔的许多作品所证明的那样,艺术可以是艺术品的存在,而不必是艺术品本身。
我有个文艺青年朋友,他曾经吹嘘自己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帝国大厦》。我很想知道沃霍尔对此会作何评价。而我的猜测是,“真浪费时间!”《帝国大厦》是时间流动着的静物写生,仅此而已。沃霍尔没有花费六个半小时来绘画帝国大厦这座建筑,而是用六个半小时来拍摄它。
影片最终以每秒16帧来播放时,帝国大厦的影像其实是被慢放了。这部电影的本意是被投影在艺术展的墙壁上,这样人们便可以像观看画作一样驻足欣赏。《帝国大厦》并不是要让你把它当作常规电影来观看。然而无数的艺术电影爱好者却的的确确这样做了,还觉得自己是完成了某项壮举。
人们觉得这样的电影迷人,为它费尽思量,撰写大量的文章来解读它,不过恰恰是证明了沃霍尔的聪明之处。沃霍尔不止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和才华的先锋艺术家,还是一位狡黠的讽刺艺术家:一件事物,可以仅凭自身的名气,便受到公众的追捧。可以说,全世界到处都充斥了《帝国大厦》般的事物。
许多明星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名气,便被粉丝视为神一般的存在;
正如同许多人仍旧认为《帝国大厦》是一部内涵深刻,意义非凡的大师作品。
但它不过是长达六个半小时的帝国大厦的静态摄像,仅此而已。
某些过度解读者非常喜欢拿帝国大厦的阳物隐喻来说事。原因则在于有传言说,沃霍尔和工作人员在拍摄期间讲了个荤段子,即,“帝国大厦有点儿像男性的生殖器”。
如果荤段子可以算先锋艺术的话,那么大学里的男生宿舍大概就是先锋艺术家的聚集地了。你也许会想要知道,弗洛伊德会怎样分析这种阳具崇拜心理。你越是匮乏什么,便越是羡慕什么。
另外,百度百科上对这部电影的剧情简介其实是错误的:
影片从晚上8点开始拍摄,没过多久帝国大厦的灯便亮了,并且随着夜色逐渐加深,灯光也相对变得更加明亮。等播放到7个半小时,也就是凌晨1点多的时候,灯全灭了。此后的画面几乎就是全黑。
不存在所谓的电影播放到最后,灯光瞬间全亮的高潮。
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某些文艺青年根据这个简介萌生感悟:
这当然不是电影,安迪·沃霍尔不过是在用影像挑战艺术,或者说,它回到了影像本体,如同《火车进站》《工厂大门》那样的绝对记录。是行为本身造就的艺术,即“行为艺术”,影像只是文化载体,行为本身包含着文化与艺术。
还真是看过海报就等于看过了
泪流满面
传说中看了海报就看过的时长八小时的电影
谁他妈写的是短片啊
啊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帝国大厦是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演员 连演485分钟不NG
本来打了一星,但是突然悟出了这部电影的奥义。想起在画展上会有那种纯白色(还有纯蓝纯红以及类似一半红一半蓝诸如此类)的画引人伫足观看,那傻逼程度跟这电影一样一样的,作品明明没有任何价值,观众明明看不懂还自顾自解释出一大堆的理论,这部电影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人类总是那么愚蠢。
短片这个标签很传神
【D-】艺术家真好当啊
我只想说,这片子的存在就值五星了好嘛。不给五星怎么足够装逼,为了表达我的崇敬,我将片子画面设为了桌面,485分钟的片子肯定可以看的了数十遍。
全片485分钟,但只有一个镜头。关键影片是在影院上映的。实验电影曾经如何挑战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呢?另外影史上最长的电影是the cure for insomnia,那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为了治疗失眠拍的实验电影,与艺术治疗的发展有关。
不夸张的说,每一秒都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醍醐灌顶。
把它当作艺术作品。可惜没人把它做成影像壁画,一直挂在办公室,光线一变化,就8个小时了,可以下班了。很实用。
我不知道怎麼打分,當年看死我個傻逼了
安迪·沃霍尔的这部《帝国大厦》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对着帝国大厦拍八个小时,您不累观众都累了,当然我没看八个小时,只在土豆网上看了六分钟的片段,而且还是夜景,赚到了。有网友说看了这个截图就相当于看了这个电影,确实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剪辑,估计这是影史最长的长镜头了!
即使导演是俺偶像我也要打一星...长达八个小时却只拍了一样东西:纽约帝国大厦。Andy Warhol大师您有毛深意?
想知道有谁没有点快进完整地看完过这部电影么?
不错。如果不告诉你是帝国大厦,你知道他是啥么?一开始就是一个尖尖的光亮物,由黑夜到白天,帝国大厦终于露出了她的真容。一副“反电影”艺术品。
呃,我只是想挑战一下,结果五分钟不到就宣告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