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扔东西变态拜见! 麻衣:跨越扔东西的K点 “害怕后悔的话,是得不到什么也没有的生活空间的” “然后啊,总有一天,我要什么都不带地活着”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推进式代替法 pokke君:赋予东西第2个使用方法,而扔掉一个别的东西的方法。比如,把扔不掉的一个碟子当作宠物用的,而把至今使用的宠物饭碗扔掉 久留里:就是喜欢的东西转作他用,而把没那么喜欢的东西推出去吧 今日的舍弃之法①用代用来减少物品(例)浴巾→2条洗脸毛巾 今日的舍弃之法②物品也好男人也好,离别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干脆
02 值得纪念的失恋 麻衣:“首先,开始一一轻点物品。这是促进人和物品对话的重要环节,然后找到让你在意的物品的话,可以看清楚到底需不需要这件物品” 妈妈:“真正必要的东西,就只有这些啊”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同色等间距分隔布局法 pokke君:依照物品的颜色,分别按相同间距分开放置,这样看起来能让人觉得非常整洁。也有人认为,分成三种颜色的话,更加有助于分类。有图案花纹的东西会造成视觉上的杂乱,尽量不要有。别人送的礼物也是,扔掉,一直留着反而会觉得难受(咦...?) 今日的舍弃之法①暂且收到看不见的地方 今日的舍弃之法②狠下心来扔掉
03 变态的一家人 阿勉:倦怠期不如就拉开距离 麻衣:也不做保养,放那儿就不管了,相比扔掉,对物品更不敬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一物两用的重复使用法 为了收拾而去买了收纳盒,但是很占空间,结果让房间更加挤了 pokke君:把收纳盒不仅仅用于收纳。比如说,在选择收纳盒的时候,试着去选择也具有其他用途的收纳盒 今日的舍弃之法:买一件,扔一件
04 决定性的搬家 菊池的座右铭:思考如何面对人和物,尽可能长久地,与相遇的人和物交往 圣佛男子:心胸宽阔什么都接受的男子 今日的整理之法:不买新东西,珍惜现有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期间限定远距离法 想扔东西,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pokke君:把不知道该不该扔的东西藏起来一段时间,不去理会。通过这样可以测量出对物品的需求度。如果在此期间,一次也没有想到那个东西,就可以判定,它是需求度低,可以扔掉的东西 规矩:①把东西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②不在公共区域放置私人物品 ③定期对物品分类 隐藏规矩:尽量不添东西
05 仙台柜 实力回归! 麻衣:被埋没而忽略掉的不需要的物品,通过筛选得以发现,这就是妄想购物。 自带物品不能丢弃,首先得舍弃这样的固定思维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物品所在地确定法 刚收拾好马上又乱了 pokke君:简而言之,给每个物品规定好场所,然后用完以后物归原位 今日的整理技巧:用只拿一个旅行包去旅行的心态选物品 极简主义者:仅用最简单的必需品生活的人
06 心的整理要慢慢地来 妈妈:可能正因为人走了才更难以舍弃吧!毕竟,活着的时候就算扔掉了,道个歉就可以了,但人都不在了还和谁道歉去 麻衣:总之就是这样,我家今天如此。今后也将永远,在扔东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我扔... 什么都没有研究室→pokke君离家出走了 想要新东西,试着扔掉旧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扔了又会后悔 久留里:迄今为止一直以扔东西为前提进行了各种探讨,也可以不扔东西啊!就算是想要扔掉的东西,重新好好保养,可能又会恢复对它的喜爱。通过不扔东西,来不增加新东西,我觉得也是一个选项啊
呐,各位就此别过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部剧的的基本冲突是“我想扔”,但“家人不想扔”。或者“我喜欢极简生活”但是“我看起来像个变态”。情节基本上看有以下几个:
1.朋友来家里,发现女主家空荡荡,怀疑女主刚搬进来。
2.女主高中时因为失恋,所以想要自杀。自杀前发现房间太乱,少女的自尊心发作,不想别人发现自己的房间这么乱,于是开始收拾。一收拾,就发现了扔东西的快感,和整齐的乐趣,然后在minimalism的路上一去不回。
3.2011年大地震,老房子倒塌,大家必须搬家,清理东西。同时,决定房子重建后,让妈妈奶奶和女主夫妇一起居住。这是一起居住的契机,也是妈妈奶奶接受女主生活方式,减少物品的契机。在此之前,女主因为扔东西,经常受到奶奶的训斥。
4.女主青少年时期一直讨厌一个非常老旧的柜子。希望扔掉,但是奶奶说是祖先的物品,不允许女主扔掉。柜子在地震中受损,因此被送到修复中心。花了很多钱和很多时间之后,终于修好了,变得气派异常。
5.奶奶去世,大家一起整理奶奶的遗物,并且思考自己去世的时候希望带走什么东西。
虽然情节并不丰富,但是每个细节都非常经得起推敲。在看起来干巴巴的情节中,也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奶奶、妈妈、女主和丈夫四个生动的形象。虽然大家(尤其是女主)的表演神经兮兮,非常夸张,但是从少女时代的叛逆到后来的家庭主妇都表现地非常生动。
在超出预期的情节和人物之上,本剧还非常认真地从多个角度告诉大家如何整理收纳,怎样减少家里的东西,让生活轻松愉快。这也是收纳狂魔知道这部剧主要原因。像是一本不错的收纳整理小书的视觉化。非常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
没想到最后一集断舍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麻衣躺在回家的外婆旁边,说:“说起来还是第一次,跟外婆一起睡呢。” 葬礼开始后两母女躲在厨房讨论来的都是外婆的什么人,不料来人太多,家里坐垫不够用(因为嫌多余都扔掉了!)讨论能不能用枕头替代;又想象了一把如果是原来的脏乱屋,估计一个吊唁的人都不会放进来,甚至没有地方安置外婆……本来滴滴答答的眼泪都收回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悲伤情绪立马退散了。麻衣和妈妈讨论要在外婆的棺柩里放些什么:眼镜(因为外婆爱读中国古诗和英文诗)、新的笔记本和笔也要放进去(因为外婆是笔记狂魔)、还有纵横填字字谜、那件外套……
#如果自己死后棺柩里要放些什么东西?#
在我老家老人过世入棺时,家里大人小孩要在棺内放一件自己的贴身衣服,一来是为了土葬时老人在棺里不会晃动,二则为了让老人躺得不孤单。除此之外也会放进老人身前贴身物品。 透过《入殓师》知道日本的火葬开始的很早,所以不管放进什么东西最终都会跟随死去的人化为灰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认知仍然不能阻止在世的人想要为离世之人最后做些什么的执念。 os:整理遗物的心情肯定没有整理日常物品那样畅快,尤其是看到两母女在翻着外婆的笔记找夹在里面的钞票,简直是又哭又笑。
步入断舍离以后,很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清空,并因为清空而重新购置新物品后,可能会陷入想要新东西,试着扔掉旧东西,但有很多东西扔了又会后悔的循环里。久留里说出了解决方案:也可以不扔东西啊,就算是想要扔掉的东西,重新好好保养,可能又会恢复对它的喜爱。通过不扔东西来不增加新东西,也是一个选项。 我们最开始扔东西是因为身边无用的东西太多,该扔掉的没有及时扔掉,暂时用不到的又囤积太多。大清理能带来一时的爽快,然后有了理由购入新的物品,甚至发展成为了买而扔,这样其实违背了断舍离的初衷,只是变相地持续拥有。最近我开始在想,之所以断舍离不正是为了好好的、审慎的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吗?就像麻衣外婆的仙台柜,没有保养时麻衣一门心思想要扔掉,外婆坚持修护后回家那一天,一家人才重新认识欣赏到仙台柜的美。
扔和不扔,只是一念之间。
在房间里的东西都格外珍视,堆满柜子却没穿过几次的衣服,别人看香包红包留下的红包,佛音光盘,念佛机,我从成都带回来的绢帕,从网上帮她买回来的一直在用的手帕,长长短短的佛珠,大街上十块钱一斤的有万能功效的花茶……因为她的离开,这所有的属于我日常归类为应该被扔掉的东西,现在都是不能扔外婆留下的念想。与其扔掉了再后悔,去世了再怀念,不如拥有的时候好好保养,在世时好好相处。 再见。 外婆,再见。
奶奶放在厨房的布丁容器被麻衣扔掉了,麻衣觉得反正是不会在用到的东西,留着也没有什么用,而奶奶则说那是要留着喂小鸟的。两人因为:
“我的东西你为什么问也不问就扔掉?” “比起像奶奶这样留着却从来不整理保养,扔掉是更尊重的做法。”
吵了起来。譬如我,在生活中就是那个“不管你需要不需要,我认为有扔掉的必要我就扔掉”的人。所以奶奶和麻衣对待物品的态度我太有体会。麻衣问奶奶为什么不想扔,奶奶想了一会儿说:
“可能因为,感觉,扔掉的话就消失了。把拥有它的人和制作它的人的心意,扔掉的感觉。”
把我自己分成在家和隔一段时间回家两个状态,一直在家的话,就要时时刻刻避免我奶奶往家里塞东西,以及老爹不扔东西。隔一段时间回家,就要花上几个小时搜罗、整理并扔掉他俩这段时间里往家里堆叠了什么东西。一边整理还得一遍询问,这个东西我扔了你有没有意见,(因为曾经有过我把东西扔掉结果老爹还要用、或者整理收纳后他想要的东西都找不到)或是我自己判断然后直接扔掉。喝完饮料的纸盒,茶叶盒,用过的他觉得可能会在用到的纸箱,几块可能还会用到的木板……一力担起这个重任:扔东西。
而在七八年前,我也还是不扔东西大军中的一员。已经不穿但很喜欢的衣服、每一本写下的日记,同学朋友送的贺卡,上课聊天的小纸条,发票吊牌包装袋,好看的空置的马口铁盒,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不但留下来,还分类用不同的盒子装好。不光不扔,还喜欢囤货。几乎就是奶奶和爸爸生活的翻版,把东西都收集起来,重复利用,即使现在不会用到,也肯定会有用的时候。每次光是翻看这些东西就能花上大半天时间,当时来回两地跑都被戏称为蜗牛,把家背在背上移动。后来17、18岁突然觉醒了,这些东西除了留着占地方似乎没有被二次利用的价值了,于是立马处理了上面说到的所有东西,留下了少部分精而简的物件。接着慢慢波及到家里其他地方,然后在扔东西这条路上策马扬鞭。再后来“断舍离”的概念开始流行,审视自己后又扔掉一部分已经不会再用到的东西。
在新学校刚开学时,因为室友互相不熟不好意思讨论拒绝,一手督促整理宿舍里所有东西安置的地方,合资买书架,晾衣架等等。在这么多年住校经验下,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开口而使自己生活的不愉快。接近两年的相处下来,逢来我们宿舍的人必说干净整洁到不行,所有东西都放在它该在的地方。可能一开始其他人不理解甚至说我过于强势,我不否认,但因为我的行动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更显著,所以声音渐渐下去了。而我还是会继续下去,因为同样的我知道,宿舍阳台上专门放水果的地方,如果不定期收拾,可能不仅会出现腐烂的水果,看见蛆也有可能。
从囤物到开始扔东西,再到审慎购入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2015年年初,我开始过渡到谨慎购入,而不再买回来又在扔掉。拿收纳盒来说,入校时意识到,如果要避免毕业后往家搬几大箱东西,不如现在开始就只选择可丢弃的箱子,所以买的都是可回收的牛皮纸箱。包包在能力之内尽量买皮的经典的。 买一件东西前,先考虑它是否有一物两用的可能,比如把很多看着很喜欢的衣服物件都放在购物车里冷静一段时间,再利用完成一个目标买下来奖励自己。并且定期清理身边需要扔掉的东西,渐渐的从一个月一大箱,变成现在可能两三个月才会有一两件想到扔掉。(内裤和袜子以及牙刷当然是要定期换的)用扔东西来审视自己的需求,也是种很轻减的生活方式。
回到第三集,奶奶问麻衣“为什么那么想要扔东西”,麻衣回答她:
“就是想扔。 但是相应的,我只留下喜欢的东西。 一旦买了,就好好保养,为长久使用而用心维护。”
要么现在扔,要么以后扔,要么死了以后别人帮你扔。值得反复观看体味的好剧。
一开始单纯讨厌女主的夸张神经质和扔物癖,但到最后才读懂了她对生离死别、归正生活以及追求简单的理解以及那些有点古怪的坚持,ep6带出的感悟好感人,感觉像上了一堂舒服的课或是进行了一次深刻又不做作的对谈,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我的心里充满幸福。
不好看,没有体现出断舍离的精髓,反而体现出扔东西的病态,最后再打亲情牌,失败的一部作品。
她老公人可真好啊 (´・ᆺ・`)
夏帆再自毁形象还是好恬静美丽,任何人看完以后都想扔东西。看着空无一物的房间干干净净的地板实在太舒服了。扔东西的脑洞和喵咪喊室长真笑死人。
无法丢东西 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那就是 「 对过去的执著 」 与 「 对未来的不安」。
贯彻的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精神呐
真是菩萨一般的老公。。。。。。最后一集关于整理遗物的段落好看。
丢东西的快感,尝过一次就会上瘾。此中醍醐味,你我都知晓。
作为不需要就不会购置的理性派我从根本已经上避免了扔东西的麻烦,所以共鸣不甚多。断舍离说俗点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雅点是“格物明志、淡泊寡欲“,都是我们玩剩的。
这剧最好的似乎就是这个名字和理念.....................剧是真无聊啊
就一个扔东西也能拍出6集,并且还能让我津津有味的看完,厉害
鼓励我开始断舍离
人对物质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东西多是因为欲望而不是需要。值得纪念的人事物,默默放在心里的记忆抽屉,时不时翻阅一下就好。不值得想起的,直接都扔干净了吧。
谨慎地拥有,珍惜地使用,勇敢地舍弃。
看第一集就扔了5大包东西。真的有毒!!!!
从帝都到魔都大搬家的时候,扔掉了好多好多东西,因此特别感同身受。不过,与其不停地扔扔扔,不如不再买买买。人本身是充满欲望的动物,因此在商业社会和娱乐至死的氛围里,极易染上购物欲、收集癖、囤货症。记住,永远不要让欲望吞噬掉生命本身的美好。
太干净了,画面、感情,甚至脑洞都清清爽爽的,但是表达出的东西又很充盈。最后一集把扔东西和整理遗物联结起来,虽然会有一点点伤感,但是主题一下子就升华了,喜欢。夏帆小小一只,颜艺起来要了命的可爱!(以后买东西会更慎重,毕竟扔东西不是目的,认真的选择物件并善待它们,才是重要的事情。
虽然用了很夸张的方式表现麻衣扔东西的癖好,但我还是比较理解她的,因为自己也会突然不停地一遍遍翻衣橱,直到找出能扔的为止。所以爱扔东西的人一般都是物欲比较强的人,比如我。
身外之物没有什么舍得与不舍得之分,能留在心里的才是永远也丢不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