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电影与生活。
因为今天要早起,昨晚本打算不看《电影就是电影》的。
可是看了几分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直看到结束。
我很想给这部电影打5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电影缺了点什么,所以只打了4星。
演员
昨天得知了姜志焕&苏志燮共同因为这部电影的演出,夺得了青龙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再次祝贺。
貌似这个奖很少出双黄蛋的,有此可见该片两位角色都表现的颇为不错。
在豆瓣和MTIME上大致看了下影评,发现好多人都是冲着苏志燮去看得。
《对不起,我爱你》我一直没有看,不过该片的口碑很好,苏志燮的人气也很旺盛。
苏志燮的戏路好像属于悲情戏这一方面,演出的角色大都命运坎坷。
这部电影是苏志燮退伍后真正意义上接拍的第一部国内长篇电影,相信他的影迷们都很期待。
而我算是冲着姜志焕看得吧,当年因为《加油!金顺》认识了这个大器晚成的演员。
演技虽然不甚精湛,但是凭借着外貌&气质,还是博得一大群MM的欢欣。
他的戏大都属于有点偏向于喜剧一方面,比如《快刀洪吉童》。
姜志焕和苏志燮在电视圈里面,绝对算得上一线红人,但是在电影界,他们的确都是新人。
在《电影就是电影》中,苏志燮的角色十分讨好,属于观众们会很喜欢的角色。
一个亦正亦邪的黑帮老大,具备一帮黑帮电影里面老大的全部特点,而且还长得很帅,
眼神又是那么透漏点忧郁,电死一堆小女生鸟。
而且导演在电影中,也明显的倾向于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更有力一点。
其实单凭苏志燮几个帅气的动作,忧郁的眼神,相信这个电影的票房就应该有保证了。
我个人虽然更喜欢姜志焕,但是在这部电影上,我的确更被苏志燮的魅力所折服。
姜志焕饰演的是一个演员,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属于演员的骄傲。
电影里,姜志焕明显地处于男二号的位置,不知道算不算导演的偏心。
不论从打斗上,性格上,处事上完全都逊色于苏志燮,
他就好像一片大大的绿叶衬托着苏志燮这朵红花。
姜志焕的演技感觉有明显的进步,对人物的把握上,是不逊于苏志燮的。
不过,观众们往往不太喜欢姜志焕饰演的这个角色的,毛病太多:自私,自恋,自大。
但是,这个人物却更真实,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性格丰满。
而苏志燮的那个角色,还是太电影化了,太像我们脑海中的黑帮老大了。
姜志焕的角色倾向于了生活,而苏志燮的角色倾向于了电影。
这又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女性角色退居到了二线。
相比2个女角色,我更喜欢姜志焕那个角色的女朋友的长相:-P;
而那个女演员,不太喜欢她,或许是因为她的这个角色,或许是她的长相。
导演
看之前,我一直以为是金基德的电影。但是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这片太不金基德了。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是金基德编剧的电影,导演是他的爱将张勋,怪不得有些商业。
作为一名新人导演,能拍成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值得称赞,期待他的新作。
顺便,我还是非常期待金基德的新电影啊,
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金大导演的《春去春又来》啊!
剧作结构
编剧既然是金基德,水准肯定差不了,虽然剧情全部被我猜中:-D。
影片才用了套层的结构,也就是戏中戏,同时展现了戏中与戏外两个时空。
但是该片的戏中主要是动作戏,不过在动作中也嵌入了角色的一些冲突。
套层的结构使得影片一直游离于两个时空,也照应了“电影就是电影”这个主题,
也让观众们产生有关生活与电影的思考,究竟什么是电影,什么才是生活。
影片还有另外两个时空的区分,一个是苏志燮的生活,一个是姜志焕的生活。
影片中两个人的时空大都是平行交错进行,一个是演员,一个是黑帮老大。
观众们在如此对比强烈的两种生活中,也发掘到了他们的相似与不同。
观众们会发现其实演员与黑帮老大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影片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打斗戏非常精彩,会有人以为这已经是全片的高潮,已经完结了。
但是影片的最后才是真正的BOSS,一个大大的血淋淋的高潮!这里就不剧透鸟:-D
我尤其喜欢影片的结尾,当姜志焕和苏志燮的镜头都凝固后,
两个人的头像一左一右,然后画面慢慢拉远,变黑。
最终,他们竟然只是在电影院的屏幕上,然后影片结束。
我们发现,其实这依然只是电影而已。
配乐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我十分喜欢!
有点西部片的感觉,很有男性的力度。
等着电驴上啥时候放出这电影的OST,:-D。
服装
戏中的主角们的服装很有意思。
刚出场时,姜志焕的衣服,裤子和鞋子是全白色的;
而苏志燮则是全黑色的,二个角色形成了反差,一黑一白,对比强烈,相得益彰。
这也是代表了两个人的身份的不同。
随着剧情的推进,到了后面,姜志焕的衣服也几乎至少保有一件白色的装束,
要么是白色的马甲,要么是白色的T恤,白色的衬衣。
主题
上学一来,一直听过一句话,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但是,电影与生活,这对解不开的结,终究不同。
电影往往比我们的通常下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充满了戏剧性。
可是,从每天的新闻中,我们发现,原来还是我们的生活更加惨烈与绚烂,
我们的生活远比电影丰富得多。
影片的片尾也告诉了我们:
电影就是电影,也就是电影,终究不是生活。
2 ) 总之电影,嗯,就是电影。
现实是现实,电影是电影。这话似乎在表明,你不能将其混为一谈。但是电影说简陋点,就是故事和状态。故事是从生活里来的,再瞎编也是人事,再晦涩也是人心。状态更是如此,只是电影里的状态,很多时候是以一种简单纯粹的面貌出现。因为生活里有太多无法理解的部分,人都需要一个了解真相的过程,然后才能释然。“哦,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往往在一部通俗电影里,它们是做减法的工作,剪掉那些多余的或者不多余的干扰,这是传统故事的叙事传统。
你看《电影就是电影》,姜志焕饰演的动作明星,除了自私他还有什么?暴力是他的状态,这个人物是干瘪的,但是简单纯粹。他唯一的释然是,接受了私生活的公开。然后在泥泞里站起来,摸一把脸,让你认出来。而苏志燮饰演的黑帮,把自己卷进电影里,由现实凶猛变得仁义松弛。他说现实不是电影,叫姜志焕懂得低头。可他自己却在电影的最后,奔着黑帮电影的悲情戏码去演。苏志燮不断在电影里踩过界,叫姜志焕不断认清现实,自己又不断在他的现实中踩过界,把自己变成电影的一部分。那么究竟是谁分不清电影与现实呢?姜志焕的工作就是电影,而工作是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所以电影便是他的生活。他就是有点人格障碍罢了,套在动作明星的身份里出不来。
到最后分屏定格,镜头往后拉,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电影银幕。是的,电影就是电影。那个黑帮也不过是电影里的黑帮,现实也不过电影里的现实。似乎什么都没讲,可是电影里的现实就一定与现实里的现实是分道扬镳的两种选择?所以,这其实还是一部内心戏,虽然只有骨架缺乏皮肉,表情也有些僵化,而且是部肉搏类型片。
作为肉搏类型片,故事倒是不难看,中间还有几个奉导演的段子(跟影展有关的段子是:上一场放映的是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于是字幕机便始终卡在“导演奉俊昊”的地方,结果这一场有胶片自带的中文字幕。于是电影里的奉姓导演一报名便是笑声,结果他还真是位逗趣的角色),只是剧力稀散,没个焦点。他们似乎搞在一起,却又没什么真正的纠缠,事件也不大关联。要说是两个人的电影,除了长得还行,其他都不顶事。只是相较空洞的动作明星,胡须修剪精致、不停摆酷的苏志燮反倒是更像一位电影明星,不似黑帮。张勋作为金基德派系的新人导演,在低成本类型片的框架下,拉扯出的处女作品粗糙却亦有想法。尽管想法或许是金基德的。
3 ) 男人,就是男人
有偶像迈克开宗明义在前,不但让我文字中的成语变身脱缰野马泛滥无度,更醍醐灌顶,浇得眼睛雪亮,天下银幕同志再无处藏身,哪怕再多可有可无的女配角,哪怕再阳刚硬朗的故事主线,忽然间都变成了欲盖弥彰此地无银的障眼法。
可怜片中的两位女性,一个是见不得光的炮友,还几次三番遭羞辱质疑;另一个虽然好一点,有苏志燮几番冲动爱欲难抑抬高她的戏份,但最终也不过类似珍珠港中的女主角,用肉体实现了两位惺惺相惜的男主的精神交媾,罢了。
空口无凭,你看最后一幕苏志燮道别,和她不过点头泛泛,倒带慢放也看不出眉目间有难舍缠绵,和姜志焕的却大不相同,片尾血淋淋的微笑,意味深长到怎么诠释都不算过度。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五分帅气,三分仗义,两分痞,出场伊始,型男黑道小头目的吸引力就不可低估。而暴力倾向的大明星姜志焕也不是软柿子,只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迫于窘境,他不得不向瞧不起的小混混求助,
因缘际会,不打不相识,一个“强攻强受”的故事由此展开。
一场加一场的打戏,拳拳到肉,请观众欣赏真枪实弹的痛感。作为一个不爱暴力的女性,我只好欺骗感官,将这一切全当作性感型男泥浆摔跤看,不想一念成谶,片尾真见泥浆摔跤,血水泥汤,认不出谁是谁,不见性感,只有让人坐立不安的湿漉漉和脏兮兮。
能在拳脚相加中获得快感的,也只有男人。
大明星姜志焕,对苏志燮感情复杂,一会儿鄙夷,一会儿钦佩,一会儿迷惘……但归根结底是抗拒,矫情点说,就是抗拒内心萌生的对同性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大概唯此,才能解释他孩子气的别扭和乖戾。相较而言,倒是苏志燮玩酷到底,时刻摆出玩世不恭没有底线的姿态,兵来将挡,见招拆招,随时可以出柜。
起初摸不清片子的路数,还真以为一场跨越阶级阻碍的爱恋能够终成眷属,到中途看到苏志燮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垃圾,妇人之仁,放了一脸奸猾的朴社长,悲剧已势不可当。
一个是聚光灯下的大明星,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小混混,终究殊途难同归,阳关道,独木桥,一种相思只能分成两处怨情。
这时候判断,爱的多点的那个人更惨痛。因为他在乎对方的看法,因为他想要为对方改变自己,但偏离了自己人生既定的轨道,只有死路一条,哪怕只是片刻的心意徘徊,也再难回到起点。
电影,就是电影;男人,就是男人。真做假时人人开心,假做真来,就难免有人受累。
这,就是他头撞破玻璃,露出那个血淋淋的微笑时候的想法吧?
4 ) 纯粹的阿加西个人表演。
电影就是电影,这标题就是就是电影主题。只是没想到导演是用黑帮老大和演员的各自生活来强调生活与艺术的差别。
导演是从开始的偏向电影然后再回归到生活,从中强调出艺术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而生活只会更加惨烈。所以电影始终是浪漫主义的,而生活是容不下任何浪漫的现实主义。
一个演员无法摆脱电影里的脾气,把电影带入现实,总是目中无人且火气大得狠,而阿加西也因为喜欢电影而拍摄电影,想把那种自己的浪漫主义带入现实而犯下不该范的错失。
如果,阿加西不是一个喜欢电影的人,就不会放掉证人,最后根本也就不需要用命来挽回自己的过失,也不会浪漫的在最后一台“摄像机”下去完成他最后一部电影。
就我看来,这部戏的姜志焕纯粹是陪衬,是为了衬托阿加西,你看打也打不赢,气势也抢不赢,甚至唯一的演戏貌似也比不上,完全是为了一个对手戏而存在,而导演也花太多笔墨在阿加西的身上,但是他的文戏又少的可怜,大多是剧情和肢体表现,所以,把电影就是电影这个主题放在2个人身上都表现不够,反倒不如女配角对于电影态度的举重若轻和那个经纪人的比电影精彩的内鬼事件出彩。
但是,光看阿加西上半身和忧郁倒八眉,我想也够了。难得一回归就上大屏幕。
5 ) 哭佛
他抱着那个佛像哭的原因是:自己一时慈悲放过姓白的,然后姓白的用血淋淋的事实玷污了他的仁慈。所以,他抱着血染的佛像哭是痛恨自己的仁慈!电影就是电影是告诫苏志燮不要把电影和现实混为一谈。正是由于他搞混了这一切使得自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小弟也死了,自己也差点死了。
6 ) 看一眼小苏,就想死在他那忧郁的眼神里
是,很多人说小苏没什么突破,
和我第一次在《对不起,我爱你》里面的大叔看起来,没什么差别。
这也许也正是小苏演起这个黑帮游刃有余的原因
孤独而敏感,强悍硬朗的外表下藏着那么柔软的一颗心。
是柔软,不是脆弱
能看到他心底的人,会像对待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样怜惜他,爱护他,心疼他……
可是,终将不会走进他————他的心门不为任何人而开。
尽管几乎要横穿大上海;
尽管天山电影院老旧的简直就是80年代的大礼堂,
看的时候一直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导致从头到尾歪着脖子看完了这部片子
但这是我心心念念的《电影就是电影》……
很金基德。完美的叙事,平静地讲述,却看得人心潮澎湃
苏志燮那销魂的眼神啊~
怪不得那女人会说:亲吻你是因为那样你就不会痛了,就再也没有人伤害你了……
看一眼小苏,就想死在他那忧郁的眼神里
金基德的味道真濃。有些細節可以做得更好。
好完美的一场黑色幽默!我爱苏志燮!!!!!!!!!!
怎么都欣赏不来韩片。原因始终是接受不了韩国性格,不需要情感逻辑铺垫的大悲大喜大哭大闹,完全不需解释的无因暴力,可现实中的韩国人确实就是这样。这部更是反映这种国民性格的极致作品,民族特色突出,却不是我的那碗菜。
没诚意,都他妈说是真打了,结果还鸡巴是假打,起码,做到刘河那样吧?
很长时间没看韩国片了。。原来韩国电影还在这个圈圈里打转呢。。生活与电影的差距有多大?问问演员。。
腐片,强攻傻受,鉴定完毕
最后一段滩涂对打很爽
我喜欢的两个男人!完美的演出!
认可演员。
很不错的剧本,很棒。
只是电影
好题材好角度,就是觉得哪里少点东西,可能是导演吧
!型!
与欧美香港等地不同,韩国人喜欢用拳头而不是枪。最后十分钟的荡气回肠,李强霸(苏志燮)最后总还是要回到属于他的真实世界,他用雕塑将仇敌打死的方式告诉演员,真实的生活远比电影残酷。这也是金基德的徒弟出的作品。可与《卑劣的街头》对照着看。
金基德的编剧,但是导演添加了点喜剧感觉和商业手法,觉得少了金导片子那种不解风情的小众,却又将剧本要反映的东西发扬出来,实在难得,给个五星吧。
金基德还是比较给力啊
电影名字恰如其分
一部很man的男人戏,有味道。两个男主角都是我喜欢的。
现实就是现实
小成本的制作锋芒毕露,影像证明了一切。象流氓一样的演员和象演员一样的流氓的故事。最终人性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