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 爸爸操我

洛克2013

HD

主演:汤姆·哈迪,奥利维娅·科尔曼,露丝·威尔森,安德鲁·斯科特,本·丹尼尔斯,汤姆·赫兰德,比尔·米尔纳,丹尼·韦伯,爱丽丝·洛维,李·罗斯,柯斯提·狄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剧照

洛克2013 剧照 NO.1洛克2013 剧照 NO.2洛克2013 剧照 NO.3洛克2013 剧照 NO.4洛克2013 剧照 NO.5洛克2013 剧照 NO.6洛克2013 剧照 NO.13洛克2013 剧照 NO.14洛克2013 剧照 NO.15洛克2013 剧照 NO.16洛克2013 剧照 NO.17洛克2013 剧照 NO.18洛克2013 剧照 NO.19洛克201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洛克201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万·洛克一直努力着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但今晚,他的生活将彻底土崩瓦解。在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前夕,伊万收到电话,将影响关于他的一系列事件,将击溃他的家庭、工作和灵魂。《洛克》这部影片,将是一次独特的影象体验,真实地将观众置于副驾驶座,来观看驾驶者的人生层层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莫斯科陷落(原声版)火龙对决戏里戏外第四季温柔陷阱不想去公司秘密之门:仪轨杀人事件吹响悠风号合奏比赛篇鬼娃3厨房噩梦第八季落跑老爸律师2020蓝色世界:终结水危机芳名卡门不惜一切回巴黎蹉跎行泰特汉堡剧场版魔法少女小圆前篇起始的故事无法触碰的她悄然走进你的世界家在洹上怦怦蹦蹦大课间你好世界斯特莱克探案集第三季岁月的童话恋爱刺客拖车杀手

 长篇影评

 1 ) 一种叫做接踵而至的似曾相识

看了这片子,我怎么有种看到自己的感觉呢?不是说我也和Ivan一样遇到同样的事,而是事情接踵而至的感觉似曾相识。其实我相信所有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焦躁不安,却又必须面对。

人生是痛苦大于欢乐的,尤其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年纪,要是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会加大这份痛苦。在偶尔的一次欢愉过后,我想,要不是一夜情女人怀了孩子,Ivan会装作没发生过一般,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一辈子。我不知道这样的男人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家庭的;我也无法理解外面的女人是否真的比家里的有吸引力;我更无法忍受Ivan搞砸了一切,却问老婆“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办”,难道这是推进项目烙下的职业病?情商堪忧。

完美主义真的是错吗?不见得。想让所有事都完美才是错。

 2 ) 《洛克》导演访谈笔记

导演的Q&A。把记下得都码下来了。省略了一些很技术的问题。估计大家也不敢兴趣。
1、洛克从哪儿来?
导演在拍这部片之前大量的时间都是一位编剧。他说写剧本的时候每个画面每句台词都能惟妙惟肖的展现在你眼前。但当剧本交到导演手里的时候,才是一切麻烦的真正开始。所以在多年的编剧经历之后,他也萌生了自编自导的想法。洛克取自于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他认为人类一切的行为可以理性的解决(我查了一下维基,觉得有可能是以下这个意思:The Lockean self is therefore a self-aware and self-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that is fixed in a body.)而导演认为生活并不是像洛克主义者认为的一样理性的个体,而是由诸多不可抗的外力相互牵扯的。在影片中这种观点被展现在了汤老师的角色的职业上——建筑工人。灌注水泥是个可控的过程,而孩子的出生是个不可控但是必然的结果。密闭的车厢之内是主人公控制的范围,而车窗之外的世界又是完全自发的不能完全用逻辑来解释的。
2、为什么选汤老师?
导演与老师早年相识【贵圈】,导演本来是把剧本的初稿给老师看只用于戏剧上的探讨。没想到老师很感兴趣并且愿意出演。顺理成章。
3、导演是如何让片方同意拍摄的?
“不管怎么说这部片都太实验性了,片方竟然同意了?”
“没有啦,成本这么低的片子,他们根本不在乎。我前部片子赚了点小钱,汤老师用同意来演,也算是一重保障。他们就同意让我拍了。”
【导演也说了另一件事,越是高成本的电影,导演的控制力就越低。】
4、本片是如何拍摄的?
本片的拍摄周期只有5天。全片除了汤老师没见到其他人。拍摄的时候,另外的五名演员都在一家酒店里。片中的电话都是真实的,并不是录音。晚上,车被放在平板拖车上,三台摄像机被悬挂在车的三个位置。导演坐在拖车上进行指挥。本片都是在英国的公路上拍的。每天晚上都会朝伦敦的方向至少开两次。一整个过程都几乎是一气呵成的,除了每27分钟要停下换SD卡和镜头。这样一共拍摄了16条,最后的成片就是有16条locke混剪而成。另外几位演员的剧本就放在眼前打电话就不说了,汤老师的面前(车外)有提示器,车上的GPS其实也是提示器。因为完全在公路上拍摄,很多场景都是真实的。比如那辆上面写着always been happy的卡车。至于多次出现的警车。是因为拍摄的途中有警车护驾。有很多次警察叔叔们想入镜就超车。导演觉得有些的效果不错就用了。
5、镜子和GPS的意象
片中Locke多次与镜子的对话。他对话的是他已故的父亲。洛克是个被遗弃的私生子。前面讲到了,哲学家Locke认为理性是事件的准则。而私生子则是显然非理性的产物。洛克是为好父亲,兢兢业业的员工。他的一生都在避免成为他父亲那样不负责任的人。但命运不经意的捉弄让他陷入了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境地。他与镜子的对话,是对过去的对话,而车上的GPS则指向未来的方向,车行驶的就是人生要走的路。不可避免但必须前行。
6、汤老师的感冒
是真的。老师那个礼拜感冒了╮(╯▽╰)╭
7、汤老师的口音
是老师自己提的,老师和导演说:“我认识一个人他就是洛克的性格,他是威尔士口音。所以我也想用威尔士口音。”可是等影片上映之后这位洛克原型被记者问道对老师的塑造是什么感想时,他说:“我不是威尔士人。”╮(╯▽╰)╭
8、主人公的选择
影片开始之初,洛克在路口打了左转的方向灯,而最终转向了右边。导演表示本片与别的片子不同之处在于,主人公在一开始就做出了决定。
9、表演的持续性。
导演说道,他曾经鼓励扮演洛克妻子的演员考虑妻子是真的想离婚的可能性。都说一尘不变是表演的死亡。(consistency is the heart of dull acting)。但是这样不会给剪辑造成很大的困难吗?导演表示这样则更能显得自然。人的情绪在如此大的变故之下本身就会变得不稳定。而情绪的爆发则是戏剧最迷人的地方
10、汤老师人怎么样?
各种人好就不说了。导演称赞老师演什么像什么,只要一开机就能完全投入到角色里。
11、洛克的生活到底会怎样?
或许他会和妻子和好,谁知道呢?

 3 ) 直面Life sentence

“You see ?Life.Yes,life sentence.So what?”
人生就像无期徒刑,你永远置身其中,碰到一个又一个难题,需要你去解决。《洛克》从无数的人生难题中抽离出了一个男人终身无法逃避且最为核心的三个问题:家庭、女人和事业,并将这三个问题置于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之中,一个一个来解决。一部不到九十分钟的电影,仿佛走完了大部分的人生。
这是一部男性视角的电影,不,应该说是一部男人视角的电影。女人看完会觉得这只是一个犯了错的男人幻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家庭、女人和事业大丰收的电影。十八九岁的男孩,他们还没到面临这三个问题的年纪,一个男人一辆车的单调电影定是无聊到爆吧。除了问题的选定,电影中的汽车、公路、岔路口等等更多的也是跟男人相关联的隐喻。这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如果你只是想放松,挑《美国队长》吧。但是有空的时候,作为男人,你还是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Tom Hardy面临的问题,你终究也逃不过。
女人:一还是多
当一个男人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人的时候,除了瞒,没有其它可能。或许生而如此吧,男人并不觉得有多个女人是一件多么不可饶恕的事情,相反,那是男人魅力的最好体现。但是在女人看来,犯过的错,永远就是错,尤其是在女人这个问题上出错,那就是不可饶恕的事情。就像卡特里娜说的,“And the different between once and never is everything.So,that is it.And it never is once away.”一次失足那就是千古恨,像穆念慈那样忍了又忍的女人,那是因爱走火入魔了。洛克试图告诉卡特里娜,他爱的是她,并不是苏珊,他去医院看他只是尽他作为父亲的责任,而非作为爱人的责任,希望在处理完她分娩的事情之后能回家好好谈谈,试图让一切如初。这通常都是男人理想的理性幻想,以为只要讲清楚道理,事情还是由解决的可能。但是从洛克说出他又另外一个女人的那一刻起,卡特里娜已经听不进去任何的解释,她要的,或许只是洛克赶紧回到她身边,抛开工作和其他的一切东西,因为只有这种唯一性和独占性才是女人眼中的真爱。但是洛克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是没可能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一个女人的,事业和责任对他同样重要。当卡特里娜问他要不要电话时,洛克甚至都没迟疑多久就做出了决定。女人是贪婪的,她们需要独占所有的爱,男人也是贪婪的,他们想尽可能多的占有女人和事业。最终卡特里娜选择了离开。在这个电影里面已经把女人这个问题的冲突尽量弱化了,始终在强调洛克爱的是卡特里娜,跟苏珊只是一夜情。即便如此,他还是失去了自己所爱的卡特里娜。而实际中,男人通常会说他们同时爱上了两个女人,如果不瞒,这后果太美丽,我不敢看。
事业:跟金钱和名利无关
洛克告诉我们,事业是男人现实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他跟金钱和名利无关。毫无疑问,事业对洛克的重要性不亚于家庭和女人。对洛克来说,如果没有苏珊的事情,明天之后他就成功完成了欧洲规模最大的民用建筑浇筑工作,这是他人生事业的巅峰。从里面他和唐纳尔的电话中可以看出土建主管是一件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他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周全的协调能力。洛克无疑具备了这些东西,只等明天太阳升起他们就可以从蓝图变成现实。所以即使他被撤职,他依然不放弃这次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他绝对不会让加雷斯安排的新主管接替自己的工作。因为那是他的事业,跟金钱没有关系。”I want the pour to go okay,not because of the money.I want it go right,for myself and for the building.”跟洛克相比,加雷斯就是一个追逐金钱和名利的主,电话中他喋喋不休的责难和之后的推卸责任,让洛克烦不胜烦,洛克心里想的只是怎么在他不在的情况下完成这件他的心血,”I know I don`t have a job anymore,but I will do this away,as a favor to the building and to the concrete.”毫无疑问,他在乎的是事业,不是工作,不是金钱。仅仅从潮流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来看,洛克无疑并不是那么成功,十几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换来的只是一个纯执行的技术实施者,但是这又如何呢,”Fuck Chicago.”
家庭:永远的最后港湾
家庭从来就不是选项,他是超越的存在。既然把卡特里娜归于了女人的行列,家庭更多的是跟孩子有关。虽然现在总在强调孩子相对于父母的独立性,批判“作为父母私产的孩子”的观点,但永远也无法否认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个古老箴言。电影中最感动的莫过于爱迪躲在被子里给洛克打电话的那一段,”so you have to come home and watch it,okay?You have to come home,and I have a idea,okay?We will pretend wo don`t know the score and pretend it`s happening and it`s live.And me and Sean will go mad all the same,and you can have your beer,and mum can make the sausages,so that what we will do.”一个男人,成功或者失败,家都在那里等着他回来。当繁华散尽,闪烁的霓虹灯一盏盏熄灭,依然会有一盏灯为你亮着,等你回家。
尽管结果不尽如他所想,但无论面对那个问题,洛克都没有逃避,而是直面人生,即使那是一场无期徒刑。洛克的父亲,无疑选择的是另一条路——逃避。人生是艰难的,我们都想享受人生带来的欢乐和美好,逃避作为代价的责任和困难。在第一个红绿灯口,直行还是右拐,洛克考虑了很久,最终的他选择了右拐,选择了承担和背负一个男人的责任,尽管一路上荆棘丛生,前途未卜。
“It will work it out,I will make sure of it.you will see,you will see.you see,you take things in your own hand,and you push against it and you push against it until it`s upright.and you stick to the plan.”
“You see?life.yes,life sentence.so what?i will do what needs to be done,even if they hate me or love me.you have to be solid.so that it makes no different what they think.”
“I drove in this direction,and there will be a new person when I get there.yes,because of that night,constructed out of two bottles of wine and somebody feeling longly.how could you ever beat that for a construction?”

 4 ) 人生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几年下来,《洛克》这类独立电影的拍摄模式,观众并不陌生。从《狙击电话亭》、《127小时》到《恐怖直播》,电影人越来越乐衷于挑战,剑走偏锋,编出新意。

这类电影都总强调极简、单调的封闭空间,然后有一个独立支撑、精神近乎崩溃的主人公,引导出一个凶险恶劣的环境。但像《洛克》这么死硬的,恐怕只有《活埋》那种电影,每一个决定,都是生死紧要的关头。讽刺在于,《洛克》的故事导火索只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循规蹈矩的主人公,因为一次意外的一夜情,发现马上要多了个娃。他急着驱车去面对和解决这桩事,岂不料车一上路,人生问题就全部爆发了,一个紧接着一个。

在一部分观众看来,这根本不是事,who cares,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在继续。可是,洛克是工科出身的建筑工程师,他的工作职业和他的出身背景以及他的毛衣搭衬衫,都不允许他在面对一个问题时,采用浪漫主义者的散漫姿态,甩甩袖子,抛下不管。甚至于,他还要不断去发现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揽在一起通通解决掉。电影所引发的问题是,他发现问题实在太多,令他招架不住,而且可能会直接毁掉他的人生。可是,英勇正直的洛克先生,他还是在高速公路继续前行。

比之于孤独的《月球》,《洛克》弥漫着暴躁的情绪,主人公不断粗口,还得了个感冒。这些糟糕的负面情绪,全部被压缩在了一辆宝马车的驾驶座内部——是的,从头到尾,你根本没有办法走出到车子以外的世界。只有可怜的后视镜,让主人公不断跟“另一个自己”进行着愤怒的恶劣对话。导演让主人公打足了85分钟的电话,一通又一通,“暂时无法拨通”……“正在通话中”……“已关机”……对疲于应付人际关系处理的我而言,这简直是一场85分钟的噩梦。这就是生而为人的问题麻烦。

当然很不理解啊!这种规矩的人生有什么意思,难道面对这样紧要的人生关头,踩它个150码、200码不是再正常不过了(真要这么干的话电影也就没得拍了)。不是人生有许多问题,而是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问题。洛克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试图让自己避免成为那样的人,可是,当他因为冲动不理智而引发了问题,他已经迈出了糟糕的一步。无论他如何卖力去解决后续问题,不愿撒谎,足够坦诚,远比一般男人有勇气,可这些都无法改变他冲动的事实,反而会激化问题。

如果连豁出去的勇气都没有,只愿在一个框框条条的世界内去解决问题。那这样的人生不是失败,又会是什么。导演当然知道观众的质疑,所以,他不断给主人公设下种种思维圈套,譬如他不允许有什么细节末节的差错,他要保证所有事情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他认为所有的意外问题都可以得到理性解决……在我看来,《洛克》揭示了一种悲剧的人生。死都要死在车子内,在一条永远不会停下的高速路上,这是现代人的不幸和悲哀。无论犯错还是犯错后去解决,这都是一个性质的事情——至少在周围人看来,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的主人公显然不想去变通,也不想去敷衍,他就是一个严肃认真的现代人和社会人,要盖一座高楼大厦,要完成一个举世无双,足以证明自己工作成就的工程事业。

《洛克》用一辆车、一个人和几十通电话,道出了一个男人在婚姻爱情家庭工作上的负累,他万事想求全,想证明自己是没有错的,结果,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毕竟,生活不是电影,比之于电影,生活有更多解决的办法,就像儿子打来的那通电话,令这个中年男子洒下了泪。父辈给他的阴影,到头来还是要儿子的阳光来驱散。

这是个聪明的电影导演,一部富有挑战精神的电影,可是,这也注定了《洛克》无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愉悦感,乃至是缺少观众愉悦。谁会真的去关心一个英国男子的人生破事儿,还那么轴,那么倔,除非他们也婚后出轨,意外劈腿。尤其是,当观众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生死抉择,车速和电话都成了一种惨无人道的精神折磨。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5 ) 崩盘的人生

《洛克》这部电影只有一个场景和一个演员。从头到尾,男主角都坐在车里,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汤姆-哈迪饰演的洛克显露着一种坚定、落寞和厌倦相互混杂的气质。这个曾经出演过《兄弟连》《勇士》《盗梦空间》等一系列佳作的男人,这一次选择了一个极度考验演技的角色。
在驾驶室这个没有任何动作可以施展的狭小空间里,他仅仅依靠微妙的眼神和表情变化以及语气的调整,就呈现出了充沛的感情。这会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同样仅靠一个场景和一个男人的讲述完成全部故事。但后者毕竟还有众人配戏,这部《洛克》全凭自己。
    当然,不只是演员,这样一部影片显然彰显着导演兼编剧斯蒂文-奈特的野心。他曾创作过《美丽坏东西》《东方的承诺》等一系列高口碑作品。但《洛克》可能是难度最大的,完全依靠台词钉住挑剔的观众,稍有一点点失控,就会瞬间崩盘。在这个把电影只当做感官享受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听一个坐在车里的中年男人唠叨自己的家事和精神困惑呢?
    洛克的困境只有三件事:家庭、情人和工作。但这基本上已经囊括了一个中年男人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了。他拨通电话,告诉儿子,自己没办法回家陪他们看球赛了。然后,他与自己的公司交接工作,这个从未犯错的员工告诉上司,他第二天没办法去现场盯工地,即使他知道那是公司最大单的生意。最后,他接通了情人的电话,告诉她,自己正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的情人怀着他们的儿子,正在待产。
    电话就在这三者之间交替着打进打出。他妻子决定和他离婚,儿子显得不知所措;情人一直在问他,到底爱不爱自己,但实际上,他们都承认,那是唯一一次酒后乱性,甚至两人都互不了解;他被辞退,但他坚持用电话遥控着下属把第二天的事务都做好安排。
电话乱作一团,但洛克一直在努力梳理。所有生活的况味都在这样的错乱之中泄露出来。《洛克》是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故事。虽然它不像那部著名的《活埋》那样极端,但是独自驾驶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着更为孤寂的象征含义。
驾驭这个动作看似有主动权,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巧妙地用这个原本的主动行为传递着“被操纵”的感觉。在这条高速路上,这个男人一直在驶向未知。他在努力维持所有事物处于一种规则状态,但真正的主动者却是命运,他无所适从只能被迫接受。
    除了被动,还有疏离。这是《洛克》的另一个主题。他原本是镶嵌于工作、家庭和情感之中的人,看似无比重要也无比适合,但实际上对于这三者,洛克一直处于疏离的状态,早已厌倦。导演斯蒂文-奈特让这个男人在接打电话之外,夹杂了一些充满愤恨情绪的自言自语,让人们认识到他童年的残缺,有一个永远不在场的父亲。从而引发了第三个主题——缺席。这是又一个深邃的维度。既完成了对于他性格形成的交代又巧妙应对着洛克自己当下的位置。对于家庭、工作和情人,他都是缺席的。更具有宿命感的是,他的情人在最后一个电话中,让他听到了儿子的啼哭。他在诅咒父亲缺席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缺席的父亲。
    从电影的开场,导演就一直在用高速路上的警笛和喇叭,以及濒于爆发和崩溃的男主角的情绪描述了一种即将出现意外事故的氛围。观众都已认定,这辆车最终会撞毁在高速路上。但导演选择了一个高级得多的处理方式。他听到了儿子的啼哭,平静了心态,最终仍然决定继续沿着公路开下去。他看似将面对新的生活,但实际上却要陷入同样荒诞而重复的日子。

 6 ) 《失控》:一個人、一輛車和一齣好戲

《失控》是一部極簡的電影,通篇只見英國男星湯姆‧哈迪(Tom Hardy)出現於銀幕上,而場景是一輛行駛於高速公路的轎車內,劇情的進展完全建構在湯姆‧哈迪所飾演的伊凡‧洛克透過手機與他人的通話之上。如此構成看似單調,容易流於無味,但是在身兼編導二職的史蒂夫‧奈特(Steven Knight)的巧手打造下,不僅精采絕倫,更充滿值得玩味的解讀空間。

電影伊始,伊凡結束工地一天的工作,換上乾淨的鞋子,坐進BMW房車,準備開車回家。這是觀眾認識伊凡的第一個鏡頭,便清楚標誌出他的身分:事業有成的中產階級。在往後的劇情裡,我們還能得知他有一位妻子和兩個兒子,四人共組一個甜蜜幸福的小家庭。然而平靜的生活卻在一夜之間完全變了調,就在伊凡背離左轉方向燈的指示,選擇向右轉駛上高速公路之後,他的人生開始逐步失控。不過80分鐘左右的路程,伊凡不僅丟了工作,還失去妻子和家庭,更得面對私生子的誕生,近乎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考驗著伊凡的人生智慧。

就內容與形式而言,以路途反映人生的《失控》當屬一部公路電影,但我以為導演著眼的不只是伊凡的人生,而是他背後所象徵的意義。伊凡的BMW指出他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受命負責數一數二的大工程代表事業有成,車窗上的「英雄救援慈善組織」貼紙則可看作他熱心公益、關心社會的證明,種種細節堆砌出的儼然是春風得意的人生勝利組圖式。至於他所組織的家庭,雖然片中並未詳述,但仍可推測出妻子卡崔娜擅持家,且兩個兒子艾迪和西恩與父親的關係十分親密。在伊凡未回家的晚上,卡崔娜外出購物,準備為晚上的球賽轉播採買啤酒和零食,艾迪與西恩早已迫不及待等伊凡回來一同欣賞。伊凡一家各司其職,嚴守性別角色分工,無疑是典型的中產階級核心家庭。可是這幅和樂融融的全家福是否真如表面看來那麼堅不可摧?抑或根本一觸即潰?

當伊凡決定不回家之後,他首先將電話播給貝瑟,也就是即將臨盆的一夜情對象,接著打給公司同事蓋瑞斯,最後才是聯絡家人。由此順序來看,家人在伊凡的心中並非處於首要位置,至少是擺在工作之後,無怪乎卡崔娜抱怨:「反正你一向只愛你的大樓,乾脆直接搬去其中一棟的頂樓住,這樣就可以從那裡望出去,過你志得意滿的人生。」顯見伊凡看重個人成就多於家庭。這點亦顯現於他在對待貝瑟的態度上。伊凡之所以選擇去找貝瑟,並非因為深愛她;事實上,他自認為和她根本素昧平生,兩人不過是萍水相逢罷了。伊凡為的其實是補償──補償他那僅僅一次的失誤,也補償他身為私生子的過去。換言之,伊凡最終的目的仍是自己,其他的一切都是為了造就他而存在。

在導演的塑造下,伊凡是個志得意滿的人,他總以為自己能「一手掌控」一切,因此不斷透過電話試圖遙控同事,確保工程能順利進行,此外更不時安撫貝瑟焦慮的情緒,還想和妻子共同商討如何處理出軌所造成的後果,期望「天亮後有家可以回去」。總而言之,伊凡是強調理性的資本主義現代性之映現,而導演讓伊凡的人生走向失控,便是意圖拆毀資本主義所建造的中產階級家庭價值及其演繹之父權意識型態。片中伊凡時常透過後照鏡與父親對話,一方面責備父親作為「父親」之失敗,另一方面想證明自己能完成父親未竟之責任:讓小孩能見到他,並繼承他的姓氏。就拉岡(Jacques-Marie-Émile Lacan,1901-1981)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來論,伊凡的補償是在完整自我,當然也是在重建父親未能構築之「父權」。

然而伊凡處心積慮建構的父權實在不堪一擊,就算他不斷以沾了泥土的腳印踏入/侵入被視作女性空間的廚房,卡崔娜仍可以一一刮除,更何況現在他已遭徹底驅逐,全然無從再以父權之姿侵入。更殘酷的是,看似溫馨的「家庭」也只是幻象,戳破它的竟是兒子那番「假裝」論述:「我們會假裝不知道分數,假裝沒看過比賽,等你回來再一起看。」固然是童言童語,卻是毫不留情且一針見血。家庭不但不再是能包容一切的避風港,歸根究柢,就連曾經擁有的美好也可能是經過「假裝」而來的表象。

電影末尾,伊凡依舊駕車向前行駛,而貝瑟早已產下一名健康的小孩。新生固然象徵希望,但擺在《失控》的脈絡之下卻顯得可悲,彷彿看見伊凡在過去信奉的價值逐漸崩解時,仍拚命抓住那最後一絲希望,期盼成為救贖。開放式的結尾為電影留下餘韻,導演在摧毀伊凡的人生之後並未試圖重建,也沒有說明他接下來會怎麼走,畢竟人生只能不停往前行,就像受GPS所指引的汽車一樣,唯一的方向和目的地永遠在前方的未知之處。

 短评

汤老师皱着眉,对我说,坐上我的宝马副驾驶,带你看看我窘迫的生活。

5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这剧情要不是老湿来演估计很多人都要睡着。老湿大吼一声fuck吓得我魂飞魄散!老湿眼泪水汪汪的时候又让人心疼!叙事节奏的张弛很显功底,配乐好听而且每次都来的恰到好处。几位声音演员好辛苦,把这么多神经病台词演绎得如此传神。另外别埋怨结尾,因为大家都知道老湿 will fix everything!!

8分钟前
  • Jin
  • 推荐

唯一露了脸的汤老师用过硬演技陪我们度过这靠无数电话聊天撑起的80分钟 他把一男人犯错之后 那份对工作依然执着的负责任 对家庭的惭愧自责 和对与自己出轨女人那份应有的绝情冷淡又不失责任心的冷傲演得淋漓尽致。看着他跟孩子聊那个进球时流的泪真心疼 所以错了就不能弥补一定要判死刑了吗?

12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最近超级迷恋汤老师,想要异化成汤老师身上的一块肉。

14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实验性极强的电影,比任何play改编的电影都要更play。Tom Hardy的独角戏真是牛逼。极简到单调的镜头,道出一个普通人一段不普通的旅程。Intimate and intense.

1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让人眼前一亮的英国小成本独立电影,汤姆·哈迪作为唯一出场的演员,呈现了极其细腻真实的演技。全片围绕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事业、女人、家庭来展开矛盾冲突,看完后思绪万千。尽管从头到尾只有男主在驾驶舱和沿途车流的镜头,但更多情绪和信息都以电话方式传达,新颖而精彩。(8.5/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其实这种发生在单一空间且完全剧情化的独角戏很难出彩,除非像《活埋》那样走惊悚悬疑路线。而且这片概念和寓意都太浅,一车一人,一个决定一个目的地,建筑楼房与生活。好在汤甜心的表演不错。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压缩剧作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创意很不错,难度也很大,即使拿上一个男人的工作、妻子和房子做赌注,压力的戏剧性也始终比不上真正的生死攸关,毕竟是寓意上的。洛克的身世、过往和未来,当下的混论和差错,都是有效的戏剧冲突,虽然在隐喻层面上的处理略显直白,但编剧的尝试依旧勇气可嘉。★★★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个人一边开车一边不停打电话。镜头衔接不错,只是故事太无聊了。

34分钟前
  • 小A
  • 还行

一个中年工程师如何开着宝马在英国高速上靠打90分钟电话解决因为和43岁女人一夜情没戴T造成的情人生娃、老婆哭闹、工作被炒、儿子比赛、小弟酗酒、老大粗口、芝加哥工头愤怒、机械泵损坏、混凝土搞不定等问题的故事#攻城狮怎么会犯人参银家才会犯的错误?没这种待遇好吧!

37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40分钟前
  • 小锤
  • 还行

独角戏,不容易。至于电话那头的事情,深有体会。我:A,到我桌子,看到蓝皮本子没,最后那页有个地址,马上抄发给我。A:出啥事了么。我:地址抄发我,赶紧。A:一定是出事了。我挂了电话,打给F:去我桌子,看到蓝皮本子没,最后那页有个地址,马上抄发给我。F:好的。

44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我来给男主点播一首《男人好累》

4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只要不后悔,选择就是正确的,人生就像无期徒刑,又如何,我还是会完成我该做的事。

49分钟前
  • [x]
  • 推荐

《洛克》绝对称得上是低成本影片的教科书式的范例,它让观众很开眼界。这更像是一个人的迷你长征,电影囊括了那些可能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人生经历,并完成了融合与浓缩,饱含感情。它是一部值得赞许的独角戏,优异的剧本始终被层出不穷的戏剧冲突环绕,具有吸引力,但却并不过分激烈。

53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剧情就是陈小春的一句歌词——“我正在开车回来”。洛克这个角色,除了汤老师没有第二个人能演,只有汤老师这个“世界的伤口”,才能把一个亏欠世界的人(欠老婆、欠儿子、欠工作、欠外遇)的夜晚变成世界对他的亏欠。看到汤老师,我就想为我所没有犯过的罪而忏悔,啊,这个厚嘴唇的圣徒……

57分钟前
  • 小水
  • 推荐

故事纯粹依靠对白推进、铺展,多段对话、四组矛盾的层层展开使得这部简单到只呈现道路、车辆、灯光、一个驾驶者的电影毫不乏味,反而拥有颇强烈的戏剧张力。怒赞汤哈迪!同时,没有出场的演员们也用声音奉献了值得称道的表现。

59分钟前
  • milvaro
  • 推荐

精彩!尽管只有八十几分钟,导演(编剧)斯蒂文·奈特却成功地把一个建筑师一段狼狈不堪的日常生活拍成了惊心动魄的“24小时”。汤姆·哈迪的表演棒极了,很有说服力、感染力。据说他的感冒是真的。儿子的那个电话,把我看哭了。我要把它列入今年十佳。

60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这是我选择的路,我的决定,这是我从未担起的责任,从没面对过的自己。我相信在终点我会救赎我的错误,我会拯救世界,所以我绝不回头,即使我所拥有的一切正在身后土崩瓦解。一个前所未见的,脆弱的,最好的汤姆哈迪。

1小时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与《活埋》一样,这是部纯独角戏,全片只有汤姆哈迪老湿在开车打电话,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各种事。好的一面是,这片几乎所有的时间,我们都在盯着汤老湿在看。遗憾的是,由于坐在车里,我们基本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手、他的大胡子以及肩以上的部分;却看不到他的大腿、他的腰以及他的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