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逃离体制的“七人”被车窗内的人们讥笑,他们冻僵的尸体被当成孩子们的教材;柯蒂斯领导革命反抗体制,宋康昊父女对车厢的爆破则是打破体制,打破之后,体制再也无法复原,但代价巨大,幸存者走出车厢之后生死难卜……这就是体制的本质:人们通过精心设计的体制得到庇护。 《雪国列车》虚构了一个人类面临灭绝的未来,地球冰封,幸存的极少数人类在一类永远不会停止的火车上环绕地球,因出所在车厢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等级,底层的人民一直想造反,于是在一个叫吉列姆的精神领袖带领下,一次次的掀起暴动,一次次的失败,最终在“美国队长”的带领下终于有希望终结列车创始人威尔福德的统治,而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统治者精心设计的圈套,唯一的变数就是出生在列车上,父亲是宋大叔,母亲是逃被冻死在火车之外爱斯基摩人的小姑娘尤娜,对于漫天的风雪,她无所畏惧。
《雪国列车》是人类社会的缩微版,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宣传和认知洗脑,列车上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小孩子一出生,处于统治阶级的就会被灌输威尔福德是救世主,从小需要服从和维护现有统治。后车厢的孩子则是充满仇恨的教育,你现在生活的如此悲惨是被前车厢的人强加的,要想活得像个人,就要反抗。列车如同世界贫富的两极,随时都将爆发一场起义。在短短的十七年间,起义爆发了很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他们的领袖变成了柯蒂斯,一个众望所归的年轻人。
1.
虽然产生在同一个国度,但是我们能看到,韩剧和韩影决不能算作一个物种。相对于韩剧题材的单一,情节的轻松、拖沓,韩国电影则大多呈现出一种百无禁忌而叙事相对紧凑的姿态,期间夹杂着些许暴力美学以及对现实的冷峻态度,从而给人一种“高大上”的印象。《雪国列车》就是如此,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打着“科幻”幌子的寓言片,其中关于头车尾车的阶级划分,以及基于这种阶级划分带来的各种待遇的不同,头车人对尾车人的剥削压迫、草菅人命,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众的政治敏感度较高的地方,这种“隐喻”甚至不能被称为“隐喻”。第一次观影结束后,我曾在脑海中把这部电影同《v字仇杀队》《让子弹飞》小小做了一下对比,觉得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未免有些悲观,甚至比让子弹飞还要悲观。然而,第二次观影后,我发现,如果把这部电影仅仅解读为政治寓言,未免有些肤浅,或者说,片面。
2.
电影开篇,在放影片基本情况的字幕的同时,出现了用于介绍背景的画外音。这段画外音长达1分6秒,由六段新闻报道拼接而成,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后,cw7在争论中被79个国家发射升空,并且产生了效果。
降温之后,世界进入了冰河期,生物消失殆尽。这段只是用字幕带过,画面里,被冻住的汽车里,一个吊坠的特写镜头,吊坠上写:“save the plant”。然后是另一段文字的背景介绍——最后的幸存者在列车里。这两段字幕,加上中间的的画面,一共只有32秒。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背景介绍,那么为什么要耗费将近两分钟的时间呢?而且,似乎这两段背景介绍里,第一段才是比较重要的。而画外音的最后一句,说“cw7的使用是革命性的”,革命二字,同电影的主要内容不谋而合。
可见,这个片头,其实包含着关乎主旨的重要信息。
3.
影片的主要的活动舞台,就是在这个拥有1001节车厢(漫画设定),在环形铁轨上飞驰,号称装有“永动机”,永远不会停歇的列车上。列车在固定的日期通过固定的地点,比如新年时经过叶卡捷琳娜大桥、万圣节经过阿拉斯加、感恩节经过日本海峡等等。列车上的人分三六九等,颇像一个横置的巴别塔——上等人住在头车,软卧、酒吧、桑拿、美发等设施一应俱全,中间的车厢也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供应头车人的饮食,而尾厢的人,mason说,他们是蹭车来的,头车的人教育他们的孩子说,他们是蠢猪,吃自己的屎。
试想“列车”这个意象,它具有空间上的一维性,从尾车到头车,中间的车厢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这种一维性,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概念:时间。而Curtis带领尾车人“过关打怪”的过程,恰恰映照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
4.
起先,我们可以看到,尾车的人不断地受到头车人的压迫,反抗而不得,他们一无所有,只能忍受着Wilford的残暴统治。在这期间,Curtis和他的追随者收集起了车厢内所有的桶,第一次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攻破了看守,就出了南宫民秀和Yona。
上文提到了列车的“巴别塔”,在这里就显得十分值得玩味:在圣经中,巴别塔最终没有建成,就是因为各个民族之间语言不通,沟通不畅。那么能不能设想:如果各民族之间沟通没有障碍,那么人类能否登上天堂?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十七年的磨合,尾车的人们已经基本上沟通无碍,在车上出生的韩国人的女儿,可以用英语与他人流利交谈,在只有七分钟的情况下,mason的演讲也省去了翻译。而救出南宫民秀之后,即使互相听不懂,Curtis也能与之用翻译器沟通。
当修建巴别塔的人们跨越了沟通障碍,天堂离他们还远吗?
5.
南宫打开了第一扇门,门后面是警卫宿舍。从这节车厢开始有窗,人们好奇地观察着外部世界。之后是蛋白质生产车间,再后面是供水区,在这里,起义者经历了第一次战斗,武器是斧子,而面对强大技术力量“夜视镜”的军队,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火。
石斧和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使用工具并能制造工具是人与猿区别的重要根据,而在石器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并且管理火。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火车经历了叶卡捷琳娜大桥,列车上的第十八个年头到来,说明了,从此开始,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在这里,南宫民秀扮演了一个类似于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是他把早已消失的火柴和香烟重新带到人们面前。而保存下这个火种的则是一个姓陈的孩子,这个孩子大概是个中国人,因为举世都知道,最早使用以及保存火种的,是北京猿人。
掌握了工具和火后,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再此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6.
战争初捷,老人让幸存者清洗干净,然后,经过一夜的休整,人们向下一个车厢进发了。
从这里,电影的色调明显地亮丽了起来。三个车厢分别是种植业、渔业、养殖业加工车间。(在原漫画中是有动物养殖场的,但是限于成本电影并没有展现出来)在这里,“列车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
后面一节车厢是幼儿园,老师像打了鸡血一样,孩子们则明显被洗脑了。初看这里,我觉得“这不就是三胖嘛?难道韩国人拍电影三胖就必须得躺枪吗?”再看第二遍,才发现,这一段影射的与其说是三胖,不如说是中世纪神学教育。“……有远见的Wilford先生发明了什么来保护选中的人不受难呢”、“永动机永在,永不灭”、“神奇的列车”、“(新年祈福的鸡蛋是用)永动机加热的水煮的”、“仁慈的Wilford”、“只会从Wilford那里掠夺,得到食物和庇护所”、“Wilford就是神”。而幼儿园老师带领学生唱的歌,也颇有点教堂颂歌的味道。
然而,幼儿园的和谐稍纵即逝,发送新年鸡蛋的侍者从鸡蛋下面拿出了枪,孕育新生命的老师同时结束他人的生命,革命者——包括老Gilliam遭到了血腥的屠杀和清洗,正如基督教历史上用仁慈的面孔对科学家和“女巫”进行清洗一样。然而无论如何,Wilford在世间的代表mason死了,革命者继续前行。
中世纪神学教育这一段或许有争议,但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后开始对下一代进行有规模的教育,这一点是肯定的。中国有“庠序”、古希腊有“学校”、中世纪有“修道院学校”。其教育目的,都有的重要的一项,是维护现有秩序,同时选拔国家运转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在这次战役中,革命者获得了枪。
7.
革命者继续前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景象,是软卧,是牙医、裁缝,是餐厅、发廊,这一切都是工业革命、乃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景象,在这期间,Curtis和胖子的对射打破了车窗,让列车不再封闭。之后,在胖子的反扑下,Curtis的同伴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愤怒的Curtis和南宫及Yona继续前行,经过了毫无秩序的“夜店车厢”。这似乎暗示了人类进入后现代的图景:在夜店里,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秩序的束缚,回归自身,相互平等,不拘形迹,自由来往,从而形成一种人的存在形态,一种“狂欢节的世界感受”。而后现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解构”: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以及思想解放(夜店后一个车厢就是计算机房),一百年前的人类能想到如今的我们拥有如此多元化的思想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吗?在这个时代,信息与思想以爆炸的方式增长,人们对现状以及未来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或乐观或悲观,只是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人们最关心的,依然是自己最当下的现状。
8.
然而还是有人付诸实践,比如南宫民秀和Yona。
在剧情中,南宫民秀的特长在于打开车厢之间的大门,而Yona则擅长观察门后有什么。如上文所说,南宫民秀从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把火带向人间。而他“懂得”技术的特长以及时时观察窗外的行为则让他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他们象征知识分子。相比较来说,南宫民秀偏向自然学科,他所做的主要是解决问题(打开大门)以及观察外部世界(车窗外世界),而Yona更偏向人文学科,她所坐的主要是预测未来(预言门后有什么)以及发现隐藏的问题(发现地板下的Timmy)。
如此说来,kronol究竟象征了什么,呼之欲出——Kronol象征了思想。
电影里是这样描述kronol的——只在头车流行、工业废料、高度易燃、头车的人爱幻想就是因为这个、总有一天会把脑子磕坏了。思想对于尚且处在蒙昧时期的人类是没有用的,不能吃也不能喝,而且,有思想的人在有的历史时期会被普通人当成怪物。然而思想一旦和知识或科技(火)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冲破铜墙铁壁。每经历一个历史时期,人类都会收获新的思想,到如今,这个思想爆炸的时代,整合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做出我们的祖先们不可想象的创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就像开头处的故事背景,人们面对气候变暖,发明了cw7,“成功”地将地球的温度降了下来。
9.
Curtis进入了Wilford的头车厢,在交谈中,Wilford一语道破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喧嚣而孤独”,同时,“秩序和平衡”再一次被提及。“列车就是世界,我们就是人类”。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中,每个人甚至每个要素都有其位置,就像寿司一年只有两次供应,Wilford和Gilliam周期性地挑拨人类自相残杀,而打破这一秩序,带来的将是致命的混乱。在巨大的永动机前,Curtis已无路可走,而身后的车厢里,则是秩序被打破后的喧嚣和动乱。当Wilford说要把列车交给Curtis时,Curtis动摇了。在车厢里走一遭,见识了全世界,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带领民众谋福利的革命者了。然而,如果屈服屈服于这个秩序,依然会有生活在秩序底层的人为了生存而失去尊严和自由,最终,他选择了仁爱与承诺,救出Timmy,炸开列车。
这里有一个细节,点燃炸药后,南宫试图关上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然而却没有成功。他的失误导致最终车毁人亡,只有Yona和Timmy活了下来,走出列车,来到冰天雪地的广袤世界。
关于结尾,大家众说纷纭。乐观的人说,活下来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颇似亚当和夏娃的设定,而北极熊则说明地球上有相对完整的食物链,他们存活下来是有希望的。而悲观的人说:如果他们要活下来就要和北极熊竞争食物,他们真的能活到繁衍生息吗?
十八年过去了,车厢里的人对外面的世界,实在是了解得太少太少了,即使窗外的风雪减少了,即使外面出现了北极熊和海鸟,那又能说明什么呢?人类在十八年前就判断“生物灭绝”难道就是准确的吗?气温逐年上升真的意味着人类走出列车就一定能活下来吗?当初79个国家的人不就因为误判了CW7的作用而把世界置于冰雪之下了吗?这个开放性的结尾引人深思。炸开列车,将人类置于冰雪的情节,则恰到好处地呼应了片头的故事背景:人类为了给地球降温,将世界埋进冰雪。
还好,Yona和Timmy活了下来,人类的历史又一次轮回,就像列车的环形轨道一样。
10.
说到最后,Wilford、永动机、列车、都象征了什么?
电影里有两句话很清楚:“永恒的秩序由神圣的永动机决定,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神圣的永动机”而Wilford是“永动机的神圣守护者”。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永动机是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法则,是一种绝对存在,而Wilford则是这个绝对存在的人格化形象。关于这个绝对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比如西方文化中叫做“主”而东方文化叫做“道”。是这个绝对存在的规律冥冥之中掌控着这个世界和人类的一切,它的所作所为,并不以人类的好恶而转移。它优待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赞美他仁慈;它薄待另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怒斥它的残暴。然而它无处不在,所有的人都要匍匐在它的脚下,任它摆布。
而且,不得不承认,这种规律和法则,虽然不人道,但是合理。前面用四分之三的时间为“大革命”做的情感铺垫,就是为了在最后Wilford的谈话时土崩瓦解,让Curtis,甚至观影者都感到内心的动摇
Wilford说:“列车就是世界,我们就是人类。”这句话放在电影里未免直白。然而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世界,而且还具有时间上的意义。从尾车到头车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从蒙昧到文明,从驯养自然到脱离自然,从建构秩序到消解秩序。然而消解了秩序,达到真正的自由后,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回顾历史,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发展的每一步目的都在于更好地生存,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摧毁整个世界。就像片头中说,人们为了控制大工业带来的全球变暖,“革命性”地使用CW7后,却把世界置于冰雪之下。
因此,这部影片最可贵之处就是揭示了自然规律法则与人类自由发展之间的永恒矛盾。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在。
如果我是导演就让男主被洗脑成功。轮回神马的才有意思呢。
装个温度计就解决的事搞得这么血腥
这种中国不会上映的片中国人也拍不出来。抛开棒子的种种,韩国导演近几年在国际上的表现不得不让人佩服,强烈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电影,哪怕演员换成清一色的好莱坞。本片虽然bug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总算有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了。
片子不很血腥,却建立在黑色压抑、灭绝人性至绝望的背景下,寒意来自想象空间。这是人类的寓言,关于革命与阶级,甚至搞出些圣经启示录之类的感觉。影片野心太大,电影多少有些承担不了,只能草草收场,靠几段独白讲出核心。动作场面很赞,节奏感,恶趣味。鱼,幼儿园这种。蒂尔达·斯文顿很亮眼
黄种人夏娃和黑种人亚当步出长长的产道,来到一个没白种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
妈啊想想摄影是怎么架机位的都觉得头疼,列车设定意味着从头到尾全巷战,导演也是蛮舍得想
最后,韩国人终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3.5 结尾功亏一篑,埃文斯绝对应该被成功洗脑的,否则整个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局
到最后食尽熊归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头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们都吃掉就神作了~汉江怪物泥滚开!!!
《发条橙》混搭《饥饿游戏》,《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类之子》勇闯《楚门的世界》。一次新鲜而刺激、夸张而极致,五味杂陈、绝妙又荒诞的银幕体验,值得去深挖又担心过度解读的电影。勇敢的少年们,大胆的走出列车去创造奇迹吧,因为雪国世界自会有冰雪女王拯救你们!
相当精彩,看似过关战将的模式,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一辆列车封闭的小社会、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善恶美丑,贫富贵贱包罗万象。后工业时代质感,蒸汽朋克、反乌托邦精神内核,到头来却发现是上帝与魔鬼的契约。整体震撼,结尾稍显弱,是奉俊昊的妥协,假如让队长最终登顶进入死循环是极佳的政治寓言
前半小时错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经有种浓浓的B级山寨感,各种层面的硬伤更是遍布全片,主题过分追求高大上可随后半段莫名的情节发展在逻辑上又充满自我矛盾,结局更是无力得令人发指。。只能看在中段还是有不少亮点的份上勉强给出三星了。。。现在对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宁浩大劫案受的伤再乘十倍。
我也曾手里攥着一张硬座票,痴痴地望着卧铺车厢里的人们。
北极熊内心OS:老子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食物了(。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现人类弱点的好电影,一列列车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善恶美丑。当大自然都被冻结的时候,人类依靠的却只是一个引擎,一个让生命维持,却创造着让底层人民为吃一顿饱饭而互相厮杀,上层人民糜烂享受又绰绰有余的不公社会,但这一切都是由拥有权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恶才是平衡吗?
演得最好的是头牌车厢举手说车尾人吃自己屎的那个小女孩,一副碧池脸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太传神
兼顾商业片的节奏和文艺片的野心,奇观式的暴力和场景创意绝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观的构建却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员大段的对白来丰富,而之后紧接着就是真相的反转,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脑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称这种剧本大尾巴狼式的叙事败笔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会功亏一篑。★★★☆
吃孩子,吃自己,残肢刑,杀孕妇。但目的并非卖弄这些细节,而是为了表达严肃的主题,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挡不住自由意志,绝对权力腐蚀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数一数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