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成名天下知,BC红透之后,他以前零零散散的片子才被粉丝们挖出来,不管是打酱油、男N号,还是这种小成本片的男主角,一致得到粉丝们毫无保留的好评。向来如此,一个人倘若成名了,以前的努力才会得到认可,才会被喜欢他的人面面俱到的追溯历史,才会得到“原来他出演XX龙套的时候演技已经超好啦!”这种评价,不然,即便演遍霍金、梵高这种少有的天才,BC也还是那个名字奇怪长相怪异的某某演员。
言归正传,这片子如果不是藉着BC如今的势头,想必我也不会看。死亡这种由头,是挺陈词滥调的,也避免不了让主角在死之前一定要干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这种套路,虽说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其实就那么等死然后死掉而已,但是要怎么办呢,人要超越自己的欲望那么强烈,死亡这种终极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便叫人随随便便束手就擒。
一般人不会明天就死,所以很少有人考虑死之前要干点什么偏离平时生活轨迹的事情,就像这片子中BC义正严辞的把三个朋友都数落了一遍,言外之意是如果我还有机会活着我一定会怎样怎样,但是,活着的人大多还是会像他们以前一样活着,直到他们也要死掉的时候,可能才会发出以前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的感叹。这才是活着的真相,离死亡尚远的时候,人们为各种各样“无足轻重的小事”纠结烦恼,痛苦必然比快乐多,天性也必然被抑制到最大限度,自己的人生必然是被迫选择的人生,抱怨着抱怨着就过了一辈子。但是……别无他法。
死亡就像孤独一样,无法开解,也无法分享,即便我们是亲人,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彼此最相爱的人,也没有谁可以代替我去死。所以笑点再多,这也是个基调沉重的片子。
不过,幸亏片子直到最后十几分钟才开始煽情,尽管煽情得有点过了,也并没有显得矫情,压抑后的总爆发总是格外的打动人心。
这片子像多数现实题材的英国片一样,对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进行了刻画。不同的朋友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像Davy一样在生活中事无巨细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人像Bill,你跟他或许不是深交,但总能玩到一起,有人则像Miles,你们三观相似,在一起的时候或许经常讨论人生。
这些朋友们啊,如果老了还能一起喝茶,多好。
On Benedict Cumberbatch – by Vaughan Sivell
关于Benedict Cumberbatch——《第三颗星》授权翻译
Mr Vaughan Sivell,演员,剧作家,电影《第三颗星》原作兼制作人,目前经营Western Edgy Pictures独立制作公司。
http://www.westernedgepictures.co.uk/本文是Mr Sivell记录下的,《第三颗星》电影的拍摄日记中关于Benedict的一篇。其他拍摄过程和图片请戳
http://mug7.com/。
Benedict Cumberbatch绝对有些异于常人之处。这种奇妙的感觉在我们第一次正式会面的时候更加明显了。他迟到了,他经常迟到的,但是总是伴随着一阵完全发自内心的歉意,虽然听上去有一点点无趣,大概是因为太经常需要这么道歉了。他带着头盔,穿着摩托手的防雨夹克衫。那种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带晴纶塑成的肩垫和突起把他的身体衬托得无比骨感。
他的聪明简直是立竿见影。他一只脚还没有跨进门就开始问问题。一瞬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无论多深刻的问题眼前这个人都愿意跟你探索。
在漫长的选角色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跟他讨论四个主角中他可以演哪一个。跟我们见过的别的候选演员不同的是,他可以扮演太多不同的角色。这种‘变形人’的感觉也为他的天赋渡了层金边。
一开始我极度不喜欢他去演James(认为他在别的角色上可以更好发挥)。我感觉他本身因为成功扮演霍金而出名,别人会认为拿他来演另外一个不健全的角色有点‘方便’了。但是James身上有一种很少有人可以演绎的特性,而Benedict马上就领会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是这一代的演员中极其有天份的一个。
James是一个英雄。我们不得不爱上他。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他的好兄弟们爱戴他,愿意为他做很极端的事情。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我总觉得这是为什么这个角色如此真实可信。所有的角色都有不足之处,因为是人就有缺陷。
但是真的要信心和信念,对艺术的完全追求和惊人的不自负,才能使得一位年轻的演员在首次领衔主演的时候知道他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并且演得在叫人欣赏的边缘,却又不会令人讨厌。当然Benedict做到了。
有没有能力去表现出如此多元化的角色是另外一个方面。他当然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咱们所有的男孩子都是。对我来说他最令人折服的能力,我之前也提过的,就是演技上无可挑剔,但同时表现上自然到仿佛都只是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回应着。观察他为了角色而做的体能训练(他节食,在悬岩峭壁上奔跑,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在彩排时挖掘每一句话的涵义,策划在每一场戏中病情给他的身体和心灵上造成的印记(非正常次序拍摄),与此同时又在谈笑间妙语生花,这样的见证令人印象深刻。单看他在最后的一幕中连贯的演出,就有多么的非凡卓越。
他简直是个珍稀物种,哪怕在一群演员中。如果角色需要他英俊,他是;如果说有些恶毒,他是;年纪大点,他是;年轻点,他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等不及要看他将来能到什么程度上去。
跟他一起工作是一件赏心乐事。我得益良多。你轻而易举就看出他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爱笑,善于模仿,跟别的男孩子们一样,就算拍摄了一整天,他也不介意扛着摄影工具们爬Barafundle Bay的山。
当我们决定选他来演第三颗星的时候,他夏洛克的角色还没有让他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明星。这当然对我们来说再好不过,比如时间安排上,当我们终于上映的时候,他被媒体争相宣传。他一夜成名。但是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我明显感觉他比起名气来,更加陶醉于演出的经历。
拍摄结束以后的一个傍晚,他给我电话,问我可不可以来我家看《Have I Got News For You》. “当然,但是为什么?”
“因为这期是我主持的?”
我坐在那里看着他看着他自己。他十分激动,看到自己‘侥幸成功’,感觉他的西装看上去还不错;还有他记忆中人们在该笑的时候笑了,无论剧本中有没有指导。这样的他非常真实。他从头到尾都神经紧张,在结束的时候简直松了一大口气。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他受这么大的影响,感觉挺奇特。但是当然我意识到,这是因为他是作为自己来演出。跟其余的屏幕和舞台变色龙一样,要决定用哪个版本的‘自己’去上镜,真的是有一定风险的。
我也不清楚到底转折点在哪里,然而整个时期我真正感觉到他不得不自我调整,正式进入他做为‘Benedict Cumberbatch’的另一段人生——他找到了自己的步伐。无论他曾经有什么没有根据的自我怀疑,现在也逐渐消逝了。人们对他才华的激赏让他更快乐地做自己……然后用余生享受饰演别人的故事。
电影从一开始就告诉你事态有多残酷:开篇近距离拍摄的除草机翻动杂草的镜头画外,詹姆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在阴沉、压抑、不祥的音乐下,冷冷地说:今天我满二十九岁,活不过三十岁咯。散乱飞落的杂草,正如生命之隐喻。接下来,他局外人一般介绍他的家人,以及将陪伴他去他最爱的巴拉方德湾的三位好友:戴维,失业后就一直帮忙照顾患癌症的詹姆斯;比尔,有个鸡肋女友和枯燥无趣的电视业工作;迈尔斯,十六岁那年作家父亲死于癌症的虚无主义者。
将死之人,容易看到生命的局限和无奈,容易疯狂。这些年我看过不少“绝症公路片”,最忧伤的是《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最难受是这部,因为它讲的是处于尴尬年纪的男人。詹姆斯因为癌症病痛,每天靠吗啡度日,文艺青年的大脑因此更加活跃——时常出现略带梦幻感和沉重感的詹姆斯视角镜头——让他直言不讳地揭穿朋友们的生存谎言。他认为,男人应该有冲动去做一次真正的历险,可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白日梦都变成了幻想,不再有实现的可能。这个时间点,也许是莫言得诺奖,击碎所有小文青想当中国诺奖第一人的狂想,也许是绝症,也许是“三十岁”,正如《三十岁》这首歌里唱的,“所有的期盼统统变成遗憾”。
这四个伙伴就是处于这一尴尬年龄的四种代表。在篝火边仰卧谈心的那个夜晚,他们讨论死后之事,同时流露出各自的价值观,铺垫剧情将揭示的各人困境:詹姆斯幻想自己死后仍是一团恒定能量在宇宙间跳踢踏舞——怀抱诗意的梦想、渴望不朽却难逃劫数;戴维说自己需要信仰,比如信神——不敢说出内心想法,没有个性,在照顾友人的“被需要感”中获得存在价值;迈尔斯说,死后就是腐烂,我父亲死后我就这样想的——虚无厌倦,说话含讥带讽,为作家梦失落,连朋友的病痛都不敢面对;比尔相信佛教轮回,或者价值在子女身上实现——野外摄影师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早无爱情的七年女友怀孕,人生将错就错。无论哪种价值观,都是内心懦弱的投影,而詹姆斯只能含泪面对朋友们的遗憾人生。
没错,詹姆斯是个很有掌控欲的人,他看不得朋友们浪费人生,但这场旅行也让他明白,戴维要如何继续生活,迈尔斯要不要承担起他的激情之责,破坏詹姆斯姐姐的家庭,然后娶她,比尔要不要离开他女友,他都看不到也控制不了,他曾为此害怕,如今却感到安慰。自我,其实没那么重要。好好死一场,成了他唯一的执念,他选择游到巴拉方德湾中央溺水自尽,懦弱虚无的迈尔斯则见证了他的死亡,亦有成长。
“第三颗星”,意指去彼得潘那个永无岛的路途(用错典故也似象征“逃避成长”之荒谬)。实际上,他们不得不面对“成人”事实,去野外也不敢如约不带手机,这一现代通讯方式象征他们想要逃避却又割舍不掉的社会关系。
徐徐推进的情节冲突和对话,让我们慢慢窥见四个男人的内心和友情关系,随之触动。本尼迪克特将一个患癌症的濒死之人表演得非常真切.无论是摇动的镜头还是水下摄影,都很美妙。
本文发表于《环球银幕》2月号“小剧场”。
BC在这里面柔弱的美啊,而且他是不是拍完这个之后就拍sherlock第一季所以第一季里那么瘦。又,才发现jj field这个撞脸帅哥啊,完全就是裘德洛,抖森,年轻唐尼的结合版,他的声音还很特别
感想: 1. 缺爷太病中娇弱受(划掉)瘦了啊啊啊啊啊泪目TTUTT 2. 缺爷戴小礼帽好美!! 3. 缺爷眼睛好美!!! 4. 缺爷脚好大!!! 5. 背就背 咋还公主抱了!! 6.最后milo抱着缺爷上岸的时候真心泪目了...
有这么一群朋友真是太难得了。
有种当时看Little miss sunshine的感觉 这会不会是我2012年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没看懂 也再没有心机去看懂了 我越来越看不进去这一类电影了 越来越浮躁 越来越大众 越来越无趣了
只有失去才知珍惜~那什么,基情无限啊。。。。
非常和谐,美妙的电影,生与死,爱与忧伤,彷徨与坚定,刹那与永恒,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一再触动我,令灵魂承受难以承受的重负。演员们非常出色,Benny,他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震撼人心的表演使他透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导演和编剧等工作是出色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了这部有生命的,会呼吸的一般的
这场旅程就是二缺的生命告别仪式,曾经的青春回忆在几位好友眼中却是各有各的味道,心如死灰的二缺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很残忍,很绝望。典型的英国小文艺片气质,格局很小,每个角色都很立体,这种关于友情、青春且泛着怀旧气息的故事太容易击中现代人的死穴了,何况要死的还是那个马脸的二缺。★★★☆
卖颜+卖萌+卖腐这真是太糟糕了=v=镜头很美特写很多
在所有的电影类型中,这一类最能代表我的泪点和笑点。很明显的有英国电视电影的风格,有人可能觉得温吞,可我确实非常喜欢这种含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开玩笑的感觉。BC一直演变态和天才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有一种特别的纯真,是那些不谙世事或特别专注的人才会有的,这类角色比锅匠里的小队长更适合他。
一直在梦,独自一人面对岑寂的大海以及汹涌的浪,就像他对待死亡。是篝火飞出焰星,是咧着嘴笑开在深邃的星空下。夹杂着哭和笑两种对立情绪看完,余震是风景是海水是神情是四个人各怀心事彼此相依。为BC多加一颗星。
最后一秒还是没有忍住,哭了。真的很难抉择。我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你去死。我会大哭一场然后尊重你的决定。我的生命没有悲剧。你要记得我会永远爱你。
这是一个豆列,缺妞的不解释。
格局小却充满诚意的片子,四个鲜活立体的小人物,仿佛有可触摸的质感。故事的完成很伤感也保持了克制,但还是无法不被感动。
看哭了又......
结尾那个泰坦尼克号式自杀深深的桑害到我了……我绝对不能忍受好朋友这么死在面前的。你是走的嗨皮了但是对朋友来说是一辈子的阴影好嘛!顺带一提二缺你去演点正常角色(生理心理一起正常的那种)吧普利斯。每天看着你们这些文艺基佬放着正经基片不拍天天挑战自我日渐变态真的让我好疲惫= =+
如果是要讲这个故事,二十分钟其实就够了;但如果是要欣赏BC和美景,再加一倍的时间都不嫌多:)PS 好多场景和台词都让我穿越到Hawking啊……再PS 2010年12月标记“想看”:“求片源求公映!!”——现在看来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啊。
前面不愠不火,最后四人一起拥抱死亡的时刻太催泪了
开始时单纯冲着BC去的。本来觉得会是个很平淡的人生最后旅程,回忆过去,抱头痛哭什么的,后来才觉得我这是中国式思维。男主很不幸,但是他有一群爱他的人。里面病弱的BC说的很多台词非常有意义。
这种带着基情的文艺片英国人最会拍了~~~虽然是文艺片,并且到了结尾还会觉得非常压抑,但是却不闷。对于生命以及生活的探讨有深度且不装逼,有戳中笑点的场景更有戳中泪点的场景。景色简单但美丽,所谓旅行,就是要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旅行。BC太会演了我觉得我已然成为他的脑残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