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黄飞鸿》让很多人关于电影的童年记忆定格在了侠光剑影的热血武侠之中。 而”黄飞鸿“当之无愧是这些武侠片中的佼佼者,新瓶装旧酒的”黄飞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在获得市场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虽然到了后几部有狗尾续貂之嫌,但是无可否认整个系列的“黄飞鸿”电影真正意义上为华语电影开启了系列片的模式,虽然而后的追随者寥寥,但是其意义是非凡的。它不仅使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更让该系列电影的开创者徐克被冠以”鬼才“之名,从此名震天下。 “黄飞鸿”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让人意犹未尽细腻精致的动作场面,更在于其”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主题。这一如”精武门“陈真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黄飞鸿不仅仅是一位武林高手,更是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徐克巧妙的将小人物的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联系起来,黄飞鸿虽然独臂难支无法改变世界,却仿佛是一剂振奋剂打入了病入膏肓的国家之中,意图使之觉醒。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黑暗混乱的年代,黄飞鸿无疑是国人对于这段黑暗历史所选择的最佳记忆符号,他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侠义之士行侠仗义兼济天下这一精神内核的最好表现。 除了影片本身优秀的剧本及制作,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影片演员的表现,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导演及工作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和观众直接面对面的演员的表演,正是因为有了演员精湛的演技,才使得这部片子能如此深入人心。 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李连杰一共主演了五部,虽然其他人也有演过这一角色,但是要数李连杰版最深入人心,就像观众永远记得皮尔斯 布鲁斯南是詹姆斯邦德一样,曾经李连杰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黄飞鸿黄师傅这一经典形象。作为打星出身的李连杰以其矫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诠释了黄飞鸿,虽然后来其所扮演的“方世玉”有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黄飞鸿先入为主的形象却是无法逾越的。虽然在扮相上,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和方世玉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精气神上,显然黄飞鸿更具大师风范,不苟言笑,不解风情,内敛深沉,而方世玉只能算是一个玩世不恭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而已,有些冒失,有些小幽默,这一点上,李连杰的表演却也恰到好处。
放假在家看徐克的电影,特别喜欢徐克的武侠,91年的电影,现在再看,依旧很新。几个其他人物给这部电影增添了许多色彩,最喜欢那个胖胖的猪肉荣,直来直去,被师傅喝了一顿就不敢了,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雨中跪了很久,黄师傅出去让他进来的时候。还有牙刷苏,一开始觉得是个结巴,结果是因为去了欧洲学习医术,英语说得很流利,中文说得结巴,后来在救人的时候,看着一个病人失血过多死去,却帮不了,难过得在地上痛哭,当天晚上剪掉辫子,准备再去西方学习。还有严师傅,他的命运可怜可悲,最后死在了洋人的枪下,那一句:“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比不过洋人的洋枪。”这也是电影中对于当时中西文化的一个思考吧, 这部片子有许多的细节, 放进主线里却不突兀,电影讲的是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入侵,,黄飞鸿要面对着的,不仅仅是外国人,还有一堆发国难财的土匪,还有满清衙门,小小的巷子很像小时候的那种老街,开头西方传教士与民乐相互提高声音很有趣,西方的传教士在这里很出彩,他宣传着基督教,黄飞鸿问他上帝能不能替他作证?后来他为黄飞鸿做了证人,又替十三姨挡过了一枪。 记得去年有个实践调查, 是关于武侠这个主题的,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射雕英雄传》,对武侠更多的感觉是里面的快意恩仇、绝世武功,直到看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黄飞鸿》 电影中,这句话更容易得到体现。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最近重看了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以现在的年龄再次看它,已经少了当年喜看“打闹”的情绪了,看着看着便会陷进深入的思索,才焕然觉悟,原来这人世间还有一种艺术叫徐氏电影,当年太小,没看懂,没看懂。 (一)主要人物 十三姨:一个白富美,留学归国,既有西方现代女性的大方开化,又含传统中国女性的保守优雅,是完美的恋人,是梦想的情人。可是她的作用可不仅仅如此,她是整部电影中除黄飞鸿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缺一不可的角色。手持西洋照相机,一席淡色欧洲服饰,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几乎毫无瑕疵的面部,从一开场不仅简洁明了的展现了角色的身份背景,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让人感觉历史上若真有十三姨此人,那这个人便是她了。十三姨在英国受过较为良好的西式教育,对西方现代化及其产生的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她从归国走进黄飞鸿的生活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会对他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力。 广东是最早对殖民者开放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的人、事、器已开始产生一定的效果,但黄飞鸿的身边还没有一个真正接触过西方,去过西方,并且和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就在这时十三姨回来了。紧接着西方的服饰、西方的饮食、西方的礼仪、西方的语言和西方的机器便接踵而来,来到黄飞鸿的日常生活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个传统的中国男人。可以说十三姨是黄飞鸿开眼看世界的那双最直接的眼睛,她将西方的现代化的产物带到黄飞鸿的生活里习惯中,她是黄飞鸿认识新世界的眼睛,也是黄飞鸿内心深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个桥梁,是进是退,虽不是一时所能改变的,但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 若以上都是明线的话,那两人的爱情便是《黄飞鸿》系列前三部中的一条暗线,黄飞鸿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犹豫到纠结再到坦然面对,这不单单是传统伦理与爱情在黄飞鸿内心挣扎的过程,更是黄飞鸿对十三姨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从反感到怀疑到摸索再到包容学习的过程,是传统向现代过度的一个过程,在她身上,黄飞鸿看到了中西文明交织的结果,而从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突破开始,黄飞鸿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另一方面十三姨在国外本可以交新的男朋友,但她却没有,当黄飞鸿问她既然外国那么好什么都有,你还回来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想见的人,外国就没有,我在国外的这两年,心里还一直惦记着你。”这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从表面看:刚回国的十三姨作为长辈对晚辈直接说出如此暧昧的话,一方面看出了西方现代文明在她身上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对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的隐隐不舍。从深处看:似乎我们可以表明一个态度,虽说十三姨接受了西方教育,可是在她身上依旧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一面,她并未对传统一概否定与不屑,在外国呆这么多年,她爱的却还是中国男人,换句话说,中国男人身上有的并且吸引她的东西与味道,这在西方男人的身上她并没有看到,所以她回来了。而且在回来后她也时常着中国传统女性服饰,没有忘却,更没有排斥传统文化。她也时常着西方现代女性服饰甚至扮男装,她并没有因为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就抛却了已经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当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着,在与现代文明接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不妨回头,不必一味向前,走的远了,便看不到自己的根了,这正是十三姨身上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对黄飞鸿影响最大的地方。 所以说电影中的十三姨不仅仅是个“人”而已,她对黄飞鸿的作用,对黄飞鸿身边人的作用,甚至于对整部电影的作用已经大大超出了“人”这个范畴。 黄麒英:作为黄飞鸿的父亲,虽说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与黄飞鸿的父子关系却又是电影中另一条不可或缺的暗线。黄麒英自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的固守与保护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他对黄飞鸿从小到大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是黄飞鸿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但他又不是一味陈腐的,他又有开明的一面,而且是非常明确的开明,这在电影中有四件事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①第三集中鬼脚七还受命于黄天霸,到广东会馆来闹事砸场,踢坏了很多新糊的狮头,他忍住了,可当鬼脚七的腿伸向了太祖爷留下的狮头时他义无反顾的拼了老命前去保护,可惜最后狮头还是被踢破了,自己也受伤了,但他还是不舍得把已经坏掉的狮头扔掉,而是收藏了起来,这是他身上保守固执的一面,而旧狮头的被破坏,既是他身上传统文化被踢碎的又一次表现,也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一个桥段。 ②受伤后,黄飞鸿端来熬好的中药给他,他不喝,说这些旧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他现在吃中成药,是用从外国买来的蒸汽机制成的,效果更好,这是他对身为中医的自己,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一定否定,也是他身上开明进步的一面。 ③当第一次见到身穿西式服装的十三姨时,他并未和其他人一样,满嘴的“假洋婆子”式的轻蔑或是表现出丝毫的生气状,他只是在众人面前哈哈大笑,难以自控,当镜头切换到自己的卧室时他依旧对着十三姨哈哈大笑,十三姨劝他别笑了,刚刚被鬼脚七踢伤,别笑坏了身子。黄麒英的大笑,和十三姨的劝说,以及镜头从众人面前切换到私下的卧室,他也并未变换对十三姨的脸色,这一笑一劝和一切之间,三种表现手法的交错使用,生动刻画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态度,那是一种应有的开明与包容,是对被“踢坏”的传统文化的一剂抚慰,笑着向前看,才会忘却破碎的过往所留下的伤痛。 ④当黄飞鸿提出要和十三姨成婚时,他没有做出什么暴怒的表情和行为,而是张嘴发呆,一语不发,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和黄飞鸿没有正面冲突,只是在暗暗的较劲,到最后,黄飞鸿以为十三姨不辞而别最后又“失而复得”,快步跑去,在众人面前兴奋的拥抱十三姨时,旁边的人都惊的目瞪口呆,有人问黄麒英:“这种情况,你是不是应该说点什么?”黄麒英回答:“那些旧狮头,还是全都烧了吧”,这时候前面的太祖爷留下的旧狮头的作用才开始爆棚,黄麒英自此也开始了新的转变,他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黄飞鸿。 如果说黄飞鸿的开明与保守是遗传的话,那他的父亲黄麒英身上的种种便是他最直接的基因。 严振东与梁宽: 刚开始生活窘迫的梁宽由于种种巧合与误会没有拜师(拜黄飞鸿)成功,打工也是被处处刁难,还被沙河帮追杀,最后看到和自己同病相连的山东高手严振东,便拜到他门下。严振东也非大奸大恶之徒,可是在电影中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角色,是对黄飞鸿思想产生极大冲击的一个人物。他的没落与沉浮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浓缩。他从山东一路南下来到佛山,想开馆收徒,开辟自己的武术事业,可是却身无分文,朝不保夕,又被当地人排挤,为了成名就莫名其妙的去找黄飞鸿挑战,并对他产生了无缘无故的仇恨。他的绝招是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保守的武术,象征着异常固执的传统保守主义,可是最后还是被洋枪乱弹打死,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传统的保守与固执,更集中了传统对现代的无力还击的态势,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而且不是被黄飞鸿打死,而是被象征着先进文明的洋枪打死,他的死是古老东方文明遇见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偶然的,却也都是必然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偶然,怎样去承认和面对这个必然。正如他死前对黄飞鸿所说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梁宽一开始拜师严振东,由于严振东为了成名在一步步的迷失自己,甚至与无恶不作的沙河帮联手,让梁宽心寒与恼怒,最后还是转拜了黄飞鸿。与其说是黄飞鸿拯救了他,不如说是他自己在严黄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严振东与黄飞鸿的纽带与媒介,他从严振东身上看到了传统保守主义的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也从黄飞鸿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中侠肝义胆和对新鲜事物开明包容的一面,他在严黄二人之间一拜一转做出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门派的转变,更是以他为代表的传统迷茫的普通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而黄飞鸿也从梁宽的身上看到了拯救失足于传统迷途的人们的一丝丝希望,更是通过梁宽的钩连,他也看到了自己骨子里的另一面保守主义的下场,严振东之死就是证明,也对他的思想观念向更深层次转变产生了极大影响。 鬼脚七与牙擦苏: 鬼脚七一开始为恶霸黄天霸卖命,最后被梁宽无意间弄断了腿,被黄天霸遗弃,最后被黄飞鸿救回,接好了腿,熊欣欣饰演的鬼脚七可谓是三分活泼七分寒惧,从绝佳的腿功到出色的演技,与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相比不仅不势弱,甚至是更高出一筹,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和梁宽一样他也是穷途末路的一份子,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不同的是,他甘愿为黄天霸卖命,甚至是作恶多端,可当他腿断之后,他唯一使自己生存和让人畏惧的工具没了,黄天霸的遗弃以及平时对他卖笑奉承的小人的欺辱,让他愤怒难平,却又无可奈何。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黄飞鸿,黄飞鸿不计前嫌,收留他,替他治疗接腿,最终感动了他,并拜黄飞鸿为师。这腿的一断一接,象征着与黄天霸为代表的传统旧恶势力的一刀两断,和与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侠义善良和开明包容的一次接轨。 牙擦苏是从外国学过西医后回来在宝芝林学习中医的,英语讲的比国语还顺溜,对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知之甚少却饱含着浓厚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那些出国生活学习却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根的人群的代表。在一次对受伤百姓的施救过程中,传统的中医没有发挥作用,百姓痛苦死去,牙擦苏在角落处默默流泪了,他的寻根之路遇到了巨大的打击和挫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学习到质疑,夜晚,他收拾好行李,穿上洋装,将剪掉的辫子递给黄飞鸿,想辞别出国学习西医,这一事件对黄飞鸿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自己最亲近的人从学西医到学中医最后到还是要去学西医,本以为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可这种平衡刚没过多久便被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所打破。现实与理想的冲击给黄飞鸿带来了新的思考。 鬼脚七的接腿入门与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是电影中两组鲜明的对比,也是黄飞鸿心理路程和思想转变的曲折显现,可见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不得不回过头来,将一切重新来过。 官僚: ①刘永福:著名的民族英雄,可在晚清败势已定的时局中,却是英雄迟暮,无力回天。他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很少,但由于他对黄飞鸿的英雄相惜与重视,使电影中黄飞鸿的角色定位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地步,是塑造黄飞鸿形象的一记重笔。他的台词也不多,可就那一句电影第一集的开场白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和时局背景:“黄飞鸿,你看,现在西洋战舰都满满地停进了我们的港口。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占了黑龙江。连自己的祖宗都保不住了,还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安南:古称,现指越南),到人家的地方去跟法兰西交战。唉,安南人见了我这‘吾土吾民’的牌匾会怎么想呢? 来人呢,摘下它,快!唉,现在朝廷是非太多,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我走了之后,这班水师跟了我这么久,一定会被解散。 ”一句“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将领内心的酸楚与无奈,也从侧面反映了晚清政府的颓败与不堪。 ②李鸿章:他是在第三集《狮王争霸》中出现的,为讨老佛爷欢心和实现所谓的习武强身,以显国威,奏言举办全国狮王争霸,结果导致各大势力为挣狮王金牌互相残杀,民不聊生,虚假的强民强国形式暴露无遗。最后黄飞鸿夺得金牌可是却铁骨铮铮的撂下了一句话:“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这一集是93年上映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十年,经济稍微起色便在90年举办了对当时中国而言的超大规模盛会亚运会,可自92年之后中国经济一路下滑,改革开放遭受严重挫折,紧接着就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姓资姓社”,迷茫不前,这一切虽不能说是有必然的联系,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讽刺,但这种讽刺是善意的,于时于今都是极大的告诫,不管徐克是刻意还是无意的,观众都从中看出了电影之外的意味,只是不知道我们的衙门会怎么想了。 当然了,到了第三集,黄飞鸿的眼界和思想已经大大提高,那句“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足见他已经开始知道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了。 (二)特写镜头与意象 雨中的花: 严振东在雨中卖艺,梁宽在追十三姨的途中,路过看着蹲下来一枚一枚捡起地上铜板的严振东,还未缓过神来,只听楼上的妓女拿着花散着叫卖着:“大爷,别追了,上来呀。”紧接着花顺势落在了严振东的身旁,梁宽低头看去,大雨淋打着躺在地上的花,花挨着被雨淋打着的严振东,严振东抬头看了看梁宽,镜头又定格在了地上的落花,伴随着周边的妓女的风骚叫嚷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此种凄凉,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味。想必梁宽是从严振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而生感慨怜悯之情吧。强烈的对比让这个镜头尤为刺激耳目,生逢乱世,有的人苟延残喘,有的人忍辱苟且,有的人苦苦挣扎,可所有的人和事都像这雨中的落花一样,美好却易折,最后还是得从高处飘落,被大雨浸淋,并永远被定格在了那个自己所痛恨的时代。 布鞋: 洋人打伤了卖菜的九叔,猪肉荣冲动发怒,抄起家伙带着民团的人准备去讨个公道,黄师傅厉声呵斥,说:“不要冲动,不许你插手,现在关乎人命,我要找衙门,跟洋人澄清这件事情,不然我们唐人,怎么在佛山住下去。”随后转身,镜头向下对着他那双黑色的布鞋,一动不动。这里的布鞋象征着传统,黄飞鸿动辄就说通过衙门解决事情,表现了他内心稳重理性却又遵守传统的一面,布鞋的特写镜头在此表现的恰如其分。 烧毁的扇子: 沙河帮偷袭宝芝林,一把大火烧了整个宝芝林,十三姨一心拿着照相机没有护好刘永福临走前赠给黄飞鸿的那把写有不平等条约的纸扇。黄飞鸿回来时看到十三姨拿着照相机对着烧毁的房子拍照,就说房子都烧快完了你还在拍照!话音刚落,他走进房间,赶忙打开纸扇,条约的内容还在,唯独“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毁了,(一下子不平等条约变成了平等条约)此时镜头给烧毁的纸扇一个大大的特写,再看看旁边“吾土吾民”的牌匾,一时怒火中天,将十三姨一顿痛骂,骂她整天就知道玩这些西洋的破玩意儿。宝芝林被烧,纸扇被毁,一切代表着传统与民族自尊的旧的东西都不在了,可是西洋的东西善存,家仇国恨、民族的屈辱、文明的冲突,一时间百感交集,这一怒是对过去的痛心更是对前途的迷茫。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消失殆尽时,面对未知的新的未来,我们是全然接受,还是原地观望?这不是黄飞鸿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晚清那一个时代的问题。 墙上的影子: 在电影中时常会出现十三姨对着两人墙上的影子想入非非,最后当墙上的两个人的影子真正的反映出现实时,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了。这是十三姨对黄飞鸿感情的真实而间接的表达,影子内容的变化,也是两人感情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听说这段以及里面所有的感情戏都是女编剧写的,难怪会如此细腻而生动有趣。 卖唱的老盲者: 第二集中,夜晚时分黄飞鸿站在客栈的阳台,向远处望去,此时镜头广角拉开,周边西洋建筑与传统建筑交错,镜头又开始慢慢拉远,西洋战舰和中国船只并列,镜头再回来,再俯瞰下去,萧瑟秋风,纸屑垃圾四处飘零,破烂的街头,昏暗的灯火,有人在打砸西洋建筑,有官兵在追捕反动分子,有奔跑的人们,有打架斗殴的地痞,有乞讨的流浪者,有混乱不堪的夜市,有西洋的马车,有中国的轿子,只听见风中传来一声声凄凉婉转的粤语唱词: 飘零去,莫问前因 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 去路茫茫,不禁悲怀阵阵 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 想学投笔,投笔从戎,图发奋, 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难伸 想学一棹,一棹五湖,同遁隐, 却被妖氛笼遍,远无垠 还说乜石烂,石烂海枯,情不泯 你看沉沉雾霭,西风紧 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 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 空余泪眼,望断寒昏 亏我深情博爱,两无能 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 从此飘萍和断梗, 几许深盟密约,句句都无凭 一位盲人拉着二胡在徐徐唱到,伴着风,伴着周边熙熙攘攘的一切,镜头再次拉起。这是我觉得整部系列电影中最凄美而又最唯美的一幅画面,个人与国家,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风中,这曲中,个中滋味,毋需多言。 夕阳下海滩练武 夕阳残照,海风急,浪潮起,绣有保家卫国四个大字的黑白旗帜迎风飘扬,黄飞鸿带着民团排出阵列练拳习武,此时《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开始。这是全片最激动人心,并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虽然民团的人一个个的肋骨都露出来了,可是仍旧贫贱未移,强身健骨,保家卫国。如若每个中国人都能这样自强不息,谁又能断定眼前的太阳不是即将升起的朝阳呢?正如歌词中唱到的:“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黄飞鸿那样的现实,但至少要活出那种状态。 (三)电影里的“一类人” ①底层的劳作者: 最为典型的是《西域雄狮》里的华工。当黄飞鸿发现他们将一天的辛苦所得都摊在赌桌上时,并未斥责,而是委婉的教育:他也要加入,还要坐庄。此时华工们不太好意思了,说:“黄师傅连您都赌了,那像我们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幻想呢,我们不赌了,不赌了。”黄飞鸿见状便开始“演讲”进行教育,话毕转过身来,华工们已经睡着了。第二天华工们知道黄师傅没时间过来时,立马又聚在一起开赌。当宝芝林庆祝美国店开业一周年时,黄飞鸿又要“演讲”,华工们立即吆喝:“黄师傅听说你十字拳不错,给我们耍两招吧”,黄飞鸿不允,准备开口演讲,此时十三姨出来招呼大家进去吃点心,华工们赶忙一窝蜂的往屋里钻,黄飞鸿微微的摇了下头。牙擦苏说:“师傅,不是你说的不好,是十三姨来的time不是时候!”黄飞鸿会意一笑:“对,是时间不对。”当十三姨和黄飞鸿要离开旧金山时,车子还没出发,华工们招来的妓女就来了,大家立马催促黄飞鸿出发说怕赶不上轮船,然后转身拥向那个又胖又矮又丑的妓女,妓女说:“每天只能接十个,每逢初一、十五必须吃素。”多么滑稽啊。人性都是有矛盾的两方面的,华工们丑陋的另一面在黄飞鸿离开时表现出来。不知道是徐克对自己电影艺术的自嘲,还是在嘲弄底层的劳作者的无知与愚昧,总之,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还不是时候,时间不对! 鲁迅说过,所有人困在一个黑屋子里,没有人觉得不对,可是有一个人发现了,那么他是最痛苦的一个,因为没有人理解他。此时的徐克、此时的黄飞鸿就是这样。 ②街头巷尾鱼龙混杂的人:电影中多次出现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的画面,西洋传教士、和尚、满清捕快、外国军队、小贩、外国商人等等挤在一起,走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一集《壮志凌云》一开始,茶楼上的中国鼓乐手们听到楼下有一群传教士唱着“哈利路亚”路过,立马说“又来了”,接着就赶紧演奏的更响,企图盖过传教士的声音,传教士也不示弱,喊的更响。一幅中西文化碰撞的画面生动形象,而旁人的神态更是切中要害,一开始时大家喝着茶享受着奏乐,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和尚都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传教士从身边走过,当奏乐声音变大时大家立马捂住耳朵不堪其扰,传教士声音变大时,大家依旧呆呆的看着他们路过。 ③猪肉荣为代表的爱打抱不平者:猪肉荣是黄飞鸿徒弟中最冲动易怒的,却也是最仗义的一个,爱打抱不平。可是在他身上却发现不少问题,至少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表现出以他为代表的爱出手助人的普通人的冲动,不克制,一有问题就立马用武器用拳头解决,最后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另一方面是他身上表现出,普通民众愚昧而不自知却又嘲笑他人愚昧的愚昧。这里有个片段:黄飞鸿让牙擦苏去拿金创药,猪肉荣嘲笑牙擦苏中国话都说不好,还抢走牙擦苏手中的几个药瓶,自己递给黄飞鸿,然后黄飞鸿叫他们师兄弟别整天打打闹闹,猪肉荣说:“师傅,我是在教他怎么做中国人。”黄飞鸿说,那你把金创药拿给我,猪肉荣对着手中的几个药瓶,说:“金创药,三个字”可一看几个药瓶上写的都是三个字,不好意思笑着说:“师傅,我没念过书。”黄飞鸿说:“哦?那你还笑人家不是中国人?”接着牙擦苏将金创药递给黄飞鸿。真是讽刺,极大的讽刺。 ④互相残杀的势力:不论是沙河帮、黄天霸等人,还是官府及白莲教,在民族存亡之秋,还整天打打杀杀,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斗,最后死伤无数还波及无辜,却仍旧乐此不疲,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内斗,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这也是本片所表现和在深思的一个地方。 ⑤看客: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电影中也是到处都是。沙河帮追杀梁宽,猪肉荣带着民团相助,两股势力在大街小巷里大的混乱不堪,此时只听见有人说,“六国大封相(场面混乱难以收拾的意思)喽,快来看。”一群人爬上竹架观看。做生意的小贩吆喝道:“卖甜糕嘞,吃甜糕看打架。”然后又一群人挤过来,买了甜糕边吃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着打架。冷漠、麻木,这些词用的再恰当也抵不过内心的疼痛。 (四)经典对白 ①十三姨要为黄飞鸿定制西装,黄飞鸿问:“为什么我们处处都要向外国学习?······等将来所有的中国人都穿上西装时我再穿吧。”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已经穿上西装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若古人来到现在,我们唯一自慰的便是我们至少还能做基本的交流,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已经一无所有。 ②黄飞鸿看到孙文和陆皓东不停的看怀表,掌握时间,对梁宽说:“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时间是那么重要,看来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③黄飞鸿白天抓住沙河帮的人,可是没人愿意陪他去衙门帮他作证,晚上又看到奸商在路上招摇赚骗:“在美国,每个人走路都要很小心的,为什么?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金子了。在河边洗脸,捧起水来都有金沙呢,那里的人白天都要带墨镜,不然会让金子晃瞎眼睛的。”然后转身想走,一位神父向他传教,他问神父:“我今天抓到个坏人,耶稣会帮我做证人么?”神父哑然,黄飞鸿叹了一口去,离去。 ④提督大人与黄飞鸿站在船头眺望远方,提督大人说:“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回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这句对白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当年就记住了这个画面,只不过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现在所站的地方到底是不是金山。 (五)电影题目、主题曲和主题 电影《黄飞鸿》外文译作《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即“中国往事”,导演未有刻意直译而选择这么宏大的题目,有人说导演是在向电影史上的“史诗”级别的巨作《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致敬,也有人说导演只是以一种济世情怀在发“牢骚”,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莫衷一是。不管是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却已都是往事,追忆往事,更多的不是对过往的怀旧,而是对现实的看待与思索。人都是属于时代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那个时代的束缚,不论是局限于时代的“愚民”还是突破自己时代局限的英雄,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活出自己,电影中的黄飞鸿不仅仅是位一代宗师,更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偶像,但这种完美于现世生活而言是憔悴的,其人、其事、其时,已仅仅只是往事而已,所以从电影题目《中国往事》到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无时无刻不在向我昭示着这样一个主题:满与汉、黑帮与政府、民族与西方、武术与枪炮、中医与西学、伦理与爱情,保守与革命、镇压与暴动、入侵与反抗······当一个个的元素对立、交错、摩擦,当个人的生死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相交融,站在中西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时,是后退还是前进,或是迷茫不前?其实最后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像黄飞鸿一般能文能武、侠之大者,也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这种现实,但至少要活出这种状态,而对这种状态的追求,不单单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现实中最大最大的弱者,不管是历史的变迁或是时代的变幻,教科书上我们是最大的推动者,教科书外我们也是最大的流血者,国家亡了,民族灭了,我们还是人!“佛山无影脚”仅是“黄飞鸿”虚化的代称,“男儿当自强”却是“黄飞鸿”现实的意义, 作为个人而言,我们要为我们个人的存在负责,负责的方式就是“自强”。 看完整部电影不得不由衷的感叹徐克的“怪才”真是名至实归,武侠二字表现的淋漓精致,民族主义在里面表现的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在中西文明冲突的洪流中,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把握与转变,细致精确,却又点到为止,不让人厌烦。 黄飞鸿的时代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离黄飞鸿很近,却又离他很远。 (全文部分语句有借用,允许转载借用。)
《黄飞鸿》年代:在我心中,徐克加李连杰创造的黄飞鸿才是广东十虎,民团总教头,佛山城南大街8号,专医刀伤跌打,赠医施药,发扬国术精神,长驻候教,儆恶锄奸的宝芝林第二代传人黄飞鸿!在很多观众心目中李连杰就是黄飞鸿。 较之以前各个版本,这个系列电影涉及的情节、武术打法、思想意识,都非常宽泛,设计繁复精巧。据说为了写活感情戏,剧组还特地请了的女编剧助阵。可以肯定的是拍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不惜工本,不惜精力,精益求精的!这里想根据拍摄的顺序陈述要义。 (一)心如鹿撞,纠结无奈: 《壮志凌云》的横空出世令所有电影观众眼前一亮。大银幕上新一代黄飞鸿就此产生。扮演黄飞鸿的李连杰成为当时的焦点。刘德华那句话最一针见血:“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豪气面对万重浪,热血象那红日光。这位黄师傅儒雅刚毅,风度翩翩。面对强敌从不畏惧,智勇双全,看着他都会觉得自己充满勇气。 然而面对一个叫十三姨的女子,这位英雄也不免心如鹿撞。记得这样一幕,灯光中十三姨趁黄飞鸿出神地想象外国到底为什么先进时,用手的影子轻轻抚摩他的影子。飞鸿转身问:“外国什么都好,还回来干什么?”十三姨即刻收手羞怯地俯身装做写东西说:“这里有的东西外国没有。”飞鸿:“外国没有什么?”十三姨转过脸看着他,急于表白的心思跃然于眉梢眼角到:“人呐。”一句话引得黄飞鸿倒吸一口气,即刻转回身望着墙上。他看到十三姨的影子靠近过来,好似在背后要亲吻自己,马上再次慌乱的转身,却发现她是要给自己量衣服。看到这里我不禁抚掌而笑,黄飞鸿,你也进退维谷,春心动矣! 可是温馨到令人心跳的感情戏非常短暂,因为镜头一转只见黄飞鸿把手中扇子打开,这把扇子横在了他跟十三姨之间,上面赫然写着“不平等条约”。 电影在用扇子提醒观众,飞鸿家国天下的荣辱感使他无法全然放松去接受小儿女的恋情。看到满目山河在风雨中动荡,看到外国的侵略和朝廷的无能,而身边这个身着洋服摆弄洋玩意的女子又时时触碰着他的忧国之心。 十三姨觉得西洋的东西要学“不然人人都会就我们不会。”照相机、铁路、蒸汽机...早晚都会来避无可避,所以她积极甚至迷恋地触碰“洋玩意”。这是她爱国的方式,也是她天真的体现。她看到了国外先进的文化可以使国家进步,却没意识到这些“洋玩意”是随着外国的枪炮鸦片一起进入国门的。而这另外的一面却是黄飞鸿所看到的,他的抵触最终在十三姨顾着照相,使扇子上的"不"字被火烧掉时爆发了。 这是我所见的黄飞鸿发的最厉害的一次火。这比他在被人挑衅或迫害时的反应都更强烈。如果十三姨长辈的名分,是使他对她尊敬、保护又望而却步原因;那么她思想的洋化和对西洋事物的喜爱,就是飞鸿忍而难发的愁苦。他爱着她,却要一肩担义、一肩担愁,真真“深情博爱两为难。”十三姨是个天真又柔情似水的女性。一腔柔情倾注到这样一个刚毅、内敛的英雄身上时,就注定了她的无奈。不过,她的可爱也恰恰体现在对这份感情的执着追求。 这部戏里人物繁多,如初到省城的梁宽,飞鸿的几个徒弟,戏院老板和沙河帮。而我最想说的是铁布衫严振东。 这是个有心争名夺利,却又为自己开脱的武师。他说,等站住了脚就可以做侠义之事,分明就是借口。从功夫上看,他已经够强。多次比试之后相信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然而个性让他不容有人强过自己。于是一路打下去。据说徐克当初写到他时有收不住的感觉,我觉得编导是真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才会如此。严师傅是个为名利而战的人,初看起来没有大的过错,可编导告诉我们他会为了名利抛弃尊严。到了洋人的船上做沙河帮的师父,实则是助纣为虐的鹰犬。另外,他的铁布衫功夫是武术中刚猛的代表。如此的好功夫却死于洋人的枪炮中;“黄飞鸿,你我的功夫再好也敌不过洋枪。”他的这句台词,伴随飞鸿愤怒悲情的眼神撞击着我的视听,震撼着我的心灵。香港的制作群体在这个系列电影中体现出来强烈的民族意识让国人慨叹!(未完,后续见黄飞鸿系列其他电影的评论)
最近重看了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以现在的年龄再次看它,已经少了当年喜看“打闹”的情绪了,看着看着便会陷进深入的思索,才焕然觉悟,原来这人世间还有一种艺术叫徐氏电影,当年太小,没看懂,没看懂。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A 十三姨
一个白富美,留学归国,既有西方现代女性的大方开化,又含传统中国女性的保守优雅,是完美的恋人,是梦想的情人。可是她的作用可不仅仅如此,她是整部电影中除黄飞鸿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缺一不可的角色。手持西洋照相机,一席淡色欧洲服饰,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几乎毫无瑕疵的面部,从一开场不仅简洁明了的展现了角色的身份背景,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让人感觉历史上若真有十三姨此人,那这个人便是她了。十三姨在英国受过较为良好的西式教育,对西方现代化及其产生的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她从归国走进黄飞鸿的生活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会对他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力。 广东是最早对殖民者开放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的人、事、器已开始产生一定的效果,但黄飞鸿的身边还没有一个真正接触过西方,去过西方,并且和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就在这时十三姨回来了。紧接着西方的服饰、西方的饮食、西方的礼仪、西方的语言和西方的机器便接踵而来,来到黄飞鸿的日常生活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个传统的中国男人。可以说十三姨是黄飞鸿开眼看世界的那双最直接的眼睛,她将西方的现代化的产物带到黄飞鸿的生活里习惯中,她是黄飞鸿认识新世界的眼睛,也是黄飞鸿内心深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个桥梁,是进是退,虽不是一时所能改变的,但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
若以上都是明线的话,那两人的爱情便是《黄飞鸿》系列前三部中的一条暗线,黄飞鸿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犹豫到纠结再到坦然面对,这不单单是传统伦理与爱情在黄飞鸿内心挣扎的过程,更是黄飞鸿对十三姨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从反感到怀疑到摸索再到包容学习的过程,是传统向现代过度的一个过程,在她身上,黄飞鸿看到了中西文明交织的结果,而从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突破开始,黄飞鸿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另一方面十三姨在国外本可以交新的男朋友,但她却没有,当黄飞鸿问她既然外国那么好什么都有,你还回来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想见的人,外国就没有,我在国外的这两年,心里还一直惦记着你。”这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从表面看:刚回国的十三姨作为长辈对晚辈直接说出如此暧昧的话,一方面看出了西方现代文明在她身上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对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的隐隐不舍。从深处看:似乎我们可以表明一个态度,虽说十三姨接受了西方教育,可是在她身上依旧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一面,她并未对传统一概否定与不屑,在外国呆这么多年,她爱的却还是中国男人,换句话说,中国男人身上有的并且吸引她的东西与味道,这在西方男人的身上她并没有看到,所以她回来了。而且在回来后她也时常着中国传统女性服饰,没有忘却,更没有排斥传统文化。她也时常着西方现代女性服饰甚至扮男装,她并没有因为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就抛却了已经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当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着,在与现代文明接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不妨回头,不必一味向前,走的远了,便看不到自己的根了,这正是十三姨身上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对黄飞鸿影响最大的地方。 所以说电影中的十三姨不仅仅是个“人”而已,她对黄飞鸿的作用,对黄飞鸿身边人的作用,甚至于对整部电影的作用已经大大超出了“人”这个范畴。
B黄麒英
作为黄飞鸿的父亲,虽说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与黄飞鸿的父子关系却又是电影中另一条不可或缺的暗线。黄麒英自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的固守与保护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他对黄飞鸿从小到大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是黄飞鸿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但他又不是一味陈腐的,他又有开明的一面,而且是非常明确的开明,这在电影中有四件事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①第三集中鬼脚七还受命于黄天霸,到广东会馆来闹事砸场,踢坏了很多新糊的狮头,他忍住了,可当鬼脚七的腿伸向了太祖爷留下的狮头时他义无反顾的拼了老命前去保护,可惜最后狮头还是被踢破了,自己也受伤了,但他还是不舍得把已经坏掉的狮头扔掉,而是收藏了起来,这是他身上保守固执的一面,而旧狮头的被破坏,既是他身上传统文化被踢碎的又一次表现,也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一个桥段。 ②受伤后,黄飞鸿端来熬好的中药给他,他不喝,说这些旧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他现在吃中成药,是用从外国买来的蒸汽机制成的,效果更好,这是他对身为中医的自己,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一定否定,也是他身上开明进步的一面。 ③当第一次见到身穿西式服装的十三姨时,他并未和其他人一样,满嘴的“假洋婆子”式的轻蔑或是表现出丝毫的生气状,他只是在众人面前哈哈大笑,难以自控,当镜头切换到自己的卧室时他依旧对着十三姨哈哈大笑,十三姨劝他别笑了,刚刚被鬼脚七踢伤,别笑坏了身子。黄麒英的大笑,和十三姨的劝说,以及镜头从众人面前切换到私下的卧室,他也并未变换对十三姨的脸色,这一笑一劝和一切之间,三种表现手法的交错使用,生动刻画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态度,那是一种应有的开明与包容,是对被“踢坏”的传统文化的一剂抚慰,笑着向前看,才会忘却破碎的过往所留下的伤痛。 ④当黄飞鸿提出要和十三姨成婚时,他没有做出什么暴怒的表情和行为,而是张嘴发呆,一语不发,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和黄飞鸿没有正面冲突,只是在暗暗的较劲,到最后,黄飞鸿以为十三姨不辞而别最后又“失而复得”,快步跑去,在众人面前兴奋的拥抱十三姨时,旁边的人都惊的目瞪口呆,有人问黄麒英:“这种情况,你是不是应该说点什么?”黄麒英回答:“那些旧狮头,还是全都烧了吧”,这时候前面的太祖爷留下的旧狮头的作用才开始爆棚,黄麒英自此也开始了新的转变,他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黄飞鸿。 如果说黄飞鸿的开明与保守是遗传的话,那他的父亲黄麒英身上的种种便是他最直接的基因。
C 严振东与梁宽
刚开始生活窘迫的梁宽由于种种巧合与误会没有拜师(拜黄飞鸿)成功,打工也是被处处刁难,还被沙河帮追杀,最后看到和自己同病相连的山东高手严振东,便拜到他门下。严振东也非大奸大恶之徒,可是在电影中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角色,是对黄飞鸿思想产生极大冲击的一个人物。他的没落与沉浮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浓缩。他从山东一路南下来到佛山,想开馆收徒,开辟自己的武术事业,可是却身无分文,朝不保夕,又被当地人排挤,为了成名就莫名其妙的去找黄飞鸿挑战,并对他产生了无缘无故的仇恨。他的绝招是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保守的武术,象征着异常固执的传统保守主义,可是最后还是被洋枪乱弹打死,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传统的保守与固执,更集中了传统对现代的无力还击的态势,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而且不是被黄飞鸿打死,而是被象征着先进文明的洋枪打死,他的死是古老东方文明遇见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偶然的,却也都是必然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偶然,怎样去承认和面对这个必然。正如他死前对黄飞鸿所说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梁宽一开始拜师严振东,由于严振东为了成名在一步步的迷失自己,甚至与无恶不作的沙河帮联手,让梁宽心寒与恼怒,最后还是转拜了黄飞鸿。与其说是黄飞鸿拯救了他,不如说是他自己在严黄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严振东与黄飞鸿的纽带与媒介,他从严振东身上看到了传统保守主义的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也从黄飞鸿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中侠肝义胆和对新鲜事物开明包容的一面,他在严黄二人之间一拜一转做出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门派的转变,更是以他为代表的传统迷茫的普通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而黄飞鸿也从梁宽的身上看到了拯救失足于传统迷途的人们的一丝丝希望,更是通过梁宽的钩连,他也看到了自己骨子里的另一面保守主义的下场,严振东之死就是证明,也对他的思想观念向更深层次转变产生了极大影响。
D鬼脚七与牙擦苏
鬼脚七一开始为恶霸黄天霸卖命,最后被梁宽无意间弄断了腿,被黄天霸遗弃,最后被黄飞鸿救回,接好了腿,熊欣欣饰演的鬼脚七可谓是三分活泼七分寒惧,从绝佳的腿功到出色的演技,与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相比不仅不势弱,甚至是更高出一筹,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和梁宽一样他也是穷途末路的一份子,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不同的是,他甘愿为黄天霸卖命,甚至是作恶多端,可当他腿断之后,他唯一使自己生存和让人畏惧的工具没了,黄天霸的遗弃以及平时对他卖笑奉承的小人的欺辱,让他愤怒难平,却又无可奈何。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黄飞鸿,黄飞鸿不计前嫌,收留他,替他治疗接腿,最终感动了他,并拜黄飞鸿为师。这腿的一断一接,象征着与黄天霸为代表的传统旧恶势力的一刀两断,和与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侠义善良和开明包容的一次接轨。
牙擦苏是从外国学过西医后回来在宝芝林学习中医的,英语讲的比国语还顺溜,对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知之甚少却饱含着浓厚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那些出国生活学习却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根的人群的代表。在一次对受伤百姓的施救过程中,传统的中医没有发挥作用,百姓痛苦死去,牙擦苏在角落处默默流泪了,他的寻根之路遇到了巨大的打击和挫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学习到质疑,夜晚,他收拾好行李,穿上洋装,将剪掉的辫子递给黄飞鸿,想辞别出国学习西医,这一事件对黄飞鸿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自己最亲近的人从学西医到学中医最后到还是要去学西医,本以为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可这种平衡刚没过多久便被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所打破。现实与理想的冲击给黄飞鸿带来了新的思考。
鬼脚七的接腿入门与牙擦苏的断发出走,是电影中两组鲜明的对比,也是黄飞鸿心理路程和思想转变的曲折显现,可见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不得不回过头来,将一切重新来过。
E官僚 ①刘永福:
著名的民族英雄,可在晚清败势已定的时局中,却是英雄迟暮,无力回天。他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很少,但由于他对黄飞鸿的英雄相惜与重视,使电影中黄飞鸿的角色定位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地步,是塑造黄飞鸿形象的一记重笔。他的台词也不多,可就那一句电影第一集的开场白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和时局背景:“黄飞鸿,你看,现在西洋战舰都满满地停进了我们的港口。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占了黑龙江。连自己的祖宗都保不住了,还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安南:古称,现指越南),到人家的地方去跟法兰西交战。唉,安南人见了我这‘吾土吾民’的牌匾会怎么想呢? 来人呢,摘下它,快!唉,现在朝廷是非太多,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我走了之后,这班水师跟了我这么久,一定会被解散。 ”一句“派我打仗又嫌我兵力多”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将领内心的酸楚与无奈,也从侧面反映了晚清政府的颓败与不堪。
②李鸿章:
他是在第三集《狮王争霸》中出现的,为讨老佛爷欢心和实现所谓的习武强身,以显国威,奏言举办全国狮王争霸,结果导致各大势力为挣狮王金牌互相残杀,民不聊生,虚假的强民强国形式暴露无遗。最后黄飞鸿夺得金牌可是却铁骨铮铮的撂下了一句话:“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这一集是93年上映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十年,经济稍微起色便在90年举办了对当时中国而言的超大规模盛会亚运会,可自92年之后中国经济一路下滑,改革开放遭受严重挫折,紧接着就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姓资姓社”,迷茫不前,这一切虽不能说是有必然的联系,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讽刺,但这种讽刺是善意的,于时于今都是极大的告诫,不管徐克是刻意还是无意的,观众都从中看出了电影之外的意味,只是不知道我们的衙门会怎么想了。 当然了,到了第三集,黄飞鸿的眼界和思想已经大大提高,那句“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足见他已经开始知道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了。
A雨中的花
严振东在雨中卖艺,梁宽在追十三姨的途中,路过看着蹲下来一枚一枚捡起地上铜板的严振东,还未缓过神来,只听楼上的妓女拿着花散着叫卖着:“大爷,别追了,上来呀。”紧接着花顺势落在了严振东的身旁,梁宽低头看去,大雨淋打着躺在地上的花,花挨着被雨淋打着的严振东,严振东抬头看了看梁宽,镜头又定格在了地上的落花,伴随着周边的妓女的风骚叫嚷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此种凄凉,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味。想必梁宽是从严振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而生感慨怜悯之情吧。强烈的对比让这个镜头尤为刺激耳目,生逢乱世,有的人苟延残喘,有的人忍辱苟且,有的人苦苦挣扎,可所有的人和事都像这雨中的落花一样,美好却易折,最后还是得从高处飘落,被大雨浸淋,并永远被定格在了那个自己所痛恨的时代。
B布鞋
洋人打伤了卖菜的九叔,猪肉荣冲动发怒,抄起家伙带着民团的人准备去讨个公道,黄师傅厉声呵斥,说:“不要冲动,不许你插手,现在关乎人命,我要找衙门,跟洋人澄清这件事情,不然我们唐人,怎么在佛山住下去。”随后转身,镜头向下对着他那双黑色的布鞋,一动不动。这里的布鞋象征着传统,黄飞鸿动辄就说通过衙门解决事情,表现了他内心稳重理性却又遵守传统的一面,布鞋的特写镜头在此表现的恰如其分。
C烧毁的扇子
沙河帮偷袭宝芝林,一把大火烧了整个宝芝林,十三姨一心拿着照相机没有护好刘永福临走前赠给黄飞鸿的那把写有不平等条约的纸扇。黄飞鸿回来时看到十三姨拿着照相机对着烧毁的房子拍照,就说房子都烧快完了你还在拍照!话音刚落,他走进房间,赶忙打开纸扇,条约的内容还在,唯独“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毁了,(一下子不平等条约变成了平等条约)此时镜头给烧毁的纸扇一个大大的特写,再看看旁边“吾土吾民”的牌匾,一时怒火中天,将十三姨一顿痛骂,骂她整天就知道玩这些西洋的破玩意儿。宝芝林被烧,纸扇被毁,一切代表着传统与民族自尊的旧的东西都不在了,可是西洋的东西善存,家仇国恨、民族的屈辱、文明的冲突,一时间百感交集,这一怒是对过去的痛心更是对前途的迷茫。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消失殆尽时,面对未知的新的未来,我们是全然接受,还是原地观望?这不是黄飞鸿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晚清那一个时代的问题。
D墙上的影子
在电影中时常会出现十三姨对着两人墙上的影子想入非非,最后当墙上的两个人的影子真正的反映出现实时,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了。这是十三姨对黄飞鸿感情的真实而间接的表达,影子内容的变化,也是两人感情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听说这段以及里面所有的感情戏都是女编剧写的,难怪会如此细腻而生动有趣。
E卖唱的老盲者
第二集中,夜晚时分黄飞鸿站在客栈的阳台,向远处望去,此时镜头广角拉开,周边西洋建筑与传统建筑交错,镜头又开始慢慢拉远,西洋战舰和中国船只并列,镜头再回来,再俯瞰下去,萧瑟秋风,纸屑垃圾四处飘零,破烂的街头,昏暗的灯火,有人在打砸西洋建筑,有官兵在追捕反动分子,有奔跑的人们,有打架斗殴的地痞,有乞讨的流浪者,有混乱不堪的夜市,有西洋的马车,有中国的轿子,只听见风中传来一声声凄凉婉转的粤语唱词:
飘零去,莫问前因 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 去路茫茫,不禁悲怀阵阵 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 想学投笔,投笔从戎,图发奋, 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难伸 想学一棹,一棹五湖,同遁隐, 却被妖氛笼遍,远无垠 还说乜石烂,石烂海枯,情不泯 你看沉沉雾霭,西风紧 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 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 空余泪眼,望断寒昏 亏我深情博爱,两无能 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 从此飘萍和断梗, 几许深盟密约,句句都无凭
夕阳残照,海风急,浪潮起,绣有保家卫国四个大字的黑白旗帜迎风飘扬,黄飞鸿带着民团排出阵列练拳习武,此时《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开始。这是全片最激动人心,并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虽然民团的人一个个的肋骨都露出来了,可是仍旧贫贱未移,强身健骨,保家卫国。如若每个中国人都能这样自强不息,谁又能断定眼前的太阳不是即将升起的朝阳呢?正如歌词中唱到的:“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黄飞鸿那样的现实,但至少要活出那种状态。
①底层的劳作者: 最为典型的是《西域雄狮》里的华工。当黄飞鸿发现他们将一天的辛苦所得都摊在赌桌上时,并未斥责,而是委婉的教育:他也要加入,还要坐庄。此时华工们不太好意思了,说:“黄师傅连您都赌了,那像我们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幻想呢,我们不赌了,不赌了。”黄飞鸿见状便开始“演讲”进行教育,话毕转过身来,华工们已经睡着了。第二天华工们知道黄师傅没时间过来时,立马又聚在一起开赌。当宝芝林庆祝美国店开业一周年时,黄飞鸿又要“演讲”,华工们立即吆喝:“黄师傅听说你十字拳不错,给我们耍两招吧”,黄飞鸿不允,准备开口演讲,此时十三姨出来招呼大家进去吃点心,华工们赶忙一窝蜂的往屋里钻,黄飞鸿微微的摇了下头。牙擦苏说:“师傅,不是你说的不好,是十三姨来的time不是时候!”黄飞鸿会意一笑:“对,是时间不对。”当十三姨和黄飞鸿要离开旧金山时,车子还没出发,华工们招来的妓女就来了,大家立马催促黄飞鸿出发说怕赶不上轮船,然后转身拥向那个又胖又矮又丑的妓女,妓女说:“每天只能接十个,每逢初一、十五必须吃素。”多么滑稽啊。人性都是有矛盾的两方面的,华工们丑陋的另一面在黄飞鸿离开时表现出来。不知道是徐克对自己电影艺术的自嘲,还是在嘲弄底层的劳作者的无知与愚昧,总之,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还不是时候,时间不对! 鲁迅说过,所有人困在一个黑屋子里,没有人觉得不对,可是有一个人发现了,那么他是最痛苦的一个,因为没有人理解他。此时的徐克、此时的黄飞鸿就是这样。 ②街头巷尾鱼龙混杂的人:电影中多次出现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的画面,西洋传教士、和尚、满清捕快、外国军队、小贩、外国商人等等挤在一起,走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一集《壮志凌云》一开始,茶楼上的中国鼓乐手们听到楼下有一群传教士唱着“哈利路亚”路过,立马说“又来了”,接着就赶紧演奏的更响,企图盖过传教士的声音,传教士也不示弱,喊的更响。一幅中西文化碰撞的画面生动形象,而旁人的神态更是切中要害,一开始时大家喝着茶享受着奏乐,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和尚都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传教士从身边走过,当奏乐声音变大时大家立马捂住耳朵不堪其扰,传教士声音变大时,大家依旧呆呆的看着他们路过。 ③猪肉荣为代表的爱打抱不平者:猪肉荣是黄飞鸿徒弟中最冲动易怒的,却也是最仗义的一个,爱打抱不平。可是在他身上却发现不少问题,至少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表现出以他为代表的爱出手助人的普通人的冲动,不克制,一有问题就立马用武器用拳头解决,最后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另一方面是他身上表现出,普通民众愚昧而不自知却又嘲笑他人愚昧的愚昧。这里有个片段:黄飞鸿让牙擦苏去拿金创药,猪肉荣嘲笑牙擦苏中国话都说不好,还抢走牙擦苏手中的几个药瓶,自己递给黄飞鸿,然后黄飞鸿叫他们师兄弟别整天打打闹闹,猪肉荣说:“师傅,我是在教他怎么做中国人。”黄飞鸿说,那你把金创药拿给我,猪肉荣对着手中的几个药瓶,说:“金创药,三个字”可一看几个药瓶上写的都是三个字,不好意思笑着说:“师傅,我没念过书。”黄飞鸿说:“哦?那你还笑人家不是中国人?”接着牙擦苏将金创药递给黄飞鸿。真是讽刺,极大的讽刺。 ④互相残杀的势力:不论是沙河帮、黄天霸等人,还是官府及白莲教,在民族存亡之秋,还整天打打杀杀,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斗,最后死伤无数还波及无辜,却仍旧乐此不疲,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内斗,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这也是本片所表现和在深思的一个地方。 ⑤看客: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电影中也是到处都是。沙河帮追杀梁宽,猪肉荣带着民团相助,两股势力在大街小巷里大的混乱不堪,此时只听见有人说,“六国大封相(场面混乱难以收拾的意思)喽,快来看。”一群人爬上竹架观看。做生意的小贩吆喝道:“卖甜糕嘞,吃甜糕看打架。”然后又一群人挤过来,买了甜糕边吃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着打架。冷漠、麻木,这些词用的再恰当也抵不过内心的疼痛。
①十三姨要为黄飞鸿定制西装,黄飞鸿问:“为什么我们处处都要向外国学习?······等将来所有的中国人都穿上西装时我再穿吧。”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已经穿上西装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若古人来到现在,我们唯一自慰的便是我们至少还能做基本的交流,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已经一无所有。
②黄飞鸿看到孙文和陆皓东不停的看怀表,掌握时间,对梁宽说:“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时间是那么重要,看来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③黄飞鸿白天抓住沙河帮的人,可是没人愿意陪他去衙门帮他作证,晚上又看到奸商在路上招摇赚骗:“在美国,每个人走路都要很小心的,为什么?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金子了。在河边洗脸,捧起水来都有金沙呢,那里的人白天都要带墨镜,不然会让金子晃瞎眼睛的。”然后转身想走,一位神父向他传教,他问神父:“我今天抓到个坏人,耶稣会帮我做证人么?”神父哑然,黄飞鸿叹了一口去,离去。 ④提督大人与黄飞鸿站在船头眺望远方,提督大人说:“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回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这句对白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当年就记住了这个画面,只不过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现在所站的地方到底是不是金山。
(五)电影题目、主题曲和主题
电影《黄飞鸿》外文译作《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即“中国往事”,导演未有刻意直译而选择这么宏大的题目,有人说导演是在向电影史上的“史诗”级别的巨作《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致敬,也有人说导演只是以一种济世情怀在发“牢骚”,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莫衷一是。不管是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却已都是往事,追忆往事,更多的不是对过往的怀旧,而是对现实的看待与思索。人都是属于时代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那个时代的束缚,不论是局限于时代的“愚民”还是突破自己时代局限的英雄,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活出自己,电影中的黄飞鸿不仅仅是位一代宗师,更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偶像,但这种完美于现世生活而言是憔悴的,其人、其事、其时,已仅仅只是往事而已,所以从电影题目《中国往事》到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无时无刻不在向我昭示着这样一个主题:满与汉、黑帮与政府、民族与西方、武术与枪炮、中医与西学、伦理与爱情,保守与革命、镇压与暴动、入侵与反抗······当一个个的元素对立、交错、摩擦,当个人的生死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相交融,站在中西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时,是后退还是前进,或是迷茫不前?其实最后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像黄飞鸿一般能文能武、侠之大者,也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能活出这种现实,但至少要活出这种状态,而对这种状态的追求,不单单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现实中最大最大的弱者,不管是历史的变迁或是时代的变幻,教科书上我们是最大的推动者,教科书外我们也是最大的流血者,国家亡了,民族灭了,我们还是人!“佛山无影脚”仅是“黄飞鸿”虚化的代称,“男儿当自强”却是“黄飞鸿”现实的意义, 作为个人而言,我们要为我们个人的存在负责,负责的方式就是“自强”。
看完整部电影不得不由衷的感叹徐克的“怪才”真是名至实归,武侠二字表现的淋漓精致,民族主义在里面表现的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在中西文明冲突的洪流中,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把握与转变,细致精确,却又点到为止,不让人厌烦。
黄飞鸿的时代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离黄飞鸿很近,却又离他很远。 (转载或使用请后台联系授权。)
2、《时间、场所、际遇、死亡都无法让我屈服,我最卑微的欲望就是最少的移动》
李连杰版的黄师傅虽然年轻,但也不乏坚强的意志。牙擦苏,梁宽,严振东等人演的都非常出彩。前半部分,店里奏的民间小调与外面牧师领着唱诗班之间的声音分庭抗礼很有意思,徐克是非常懂得在细节部分抓住观众的。后面雨夜,竹梯的打斗也很好。
1,当年的香港武打片是照着晚清史诗片标准拍的。2,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没赶上最水灵的李连杰。3,严镇东这个角色很丰满,他一讲山东话我就想哭,那是孔子的乡音也是义和团的乡音。他就像古雅、保守、认死理、会投机取巧也会阿Q精神,有很多能耐却还是守不住门户保不住尊严的古中国。
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
一直认为他比成龙的动作大气
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将一个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侠者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而出,这不仅在于电影所先天便有之奠基的家国情怀,更源于徐克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透过种种人物细节的塑造,令观众在这一人物上找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使李连杰所饰演一代宗师的形象真正深入人性。
徐克对于外族的态度比20年后单纯宣扬民粹的《叶问》系列要暧昧许多。黄飞鸿的两根手指抵得上一把洋枪,但是最后却也不得不穿上一袭西装。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很大气的功夫片,当《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响起,真的很让人热血澎湃~~
中央六一天播7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每次听《男儿当自强》我都热血澎湃,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我都看了,超级喜欢,打戏过瘾
杀气重重地说一声: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黄飞鸿,一个是古惑仔。
1. 故事差强人意,更喜欢欢脱的方世玉,这个时代设定有点窝心。。2. 感觉片头和片尾看过无数遍。3. 梁宽从出场就是一副小人模样,可还知羞耻、知是非。严振东可惜一身好武艺,却甘任人羞辱,和人生地不熟无关。4. 现在再也拍不出这样的武侠片了,美。一代宗师、聂隐娘再怎么好,也没有这样的质感。
严振东:打通了任督二脉却没打通思维的开化,在内忧外患的时代洪流面前纵有十八般武艺也要为一文钱低头,在强的硬气功在生存面前也没了骨气,一个巨浪就将铁布衫拍成了一粒沙。国人不该为打而打,男儿当自强该知道为何而打。这也是我觉得本片比一般功夫武侠片更好看的原因。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除了好看的武打场面,片中的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我始终觉得黄霑的音乐是最符合武侠的,关之琳很美。
现在才算是认认真真地看这部片子,才晓得了徐克作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旗手的辉煌。不只是新派武侠的创新,还有对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会猖獗,内斗正欢,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惟有“自强”。
多好的电影。多好的思想。不是单单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么简单。中华男儿,顶天立地,当自强不息。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
当年电影制作方临时决定为《将军令》配上歌词,黄霑填好词后,找林子祥来唱。但林子祥当时只有一天时间,他第二天要飞美国,而且当时只有钢琴demo。监制于是告诉他:你唱的时候,就想象千军万马,有鼓,有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额
打洋鬼子,弘扬民族气节的电影实在不能多看,一是容易被绑架情怀,二是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又是中国电影偏偏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类电影中,当以黄飞鸿为首。袁家班的武指堪称一绝,今天看来依旧热血沸腾。杰哥功夫皇帝自不必说,梁宽十三姨猪肉荣牙擦苏等配角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而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