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从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系列开始,丧尸就成为了恐怖电影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虽然没有任何上天入地的超能力,几乎和我们正常人类区别不大。但从“恐怖谷”理论的角度来看,正是这种高度的相似成为了人类对丧尸产生恐惧的原因。
我想,几乎每一个看过丧尸片的人都曾设想过,如果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爆发了丧尸危机,我们会怎么做。估计大多数人想到的也跟电影里的常见套路差不多:抄起一件趁手的武器,小心翼翼的寻找生存资源,遇见丧尸就一顿猛干(对抗丧尸第一定律:只有爆头他们才会死),然后遇到几个伙伴,大家一起结伴同行,在末世中一边对抗丧尸,一边对抗其他心怀不轨的生存者。
这种想法是美好的,然而,如果真遇到丧尸危机,你会发现这些电影里的套路都不好使,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拿武器砍活蹦乱跳的丧尸了,就算让你拿着斧子去砍一动不动的树,你都很有可能砍不了几下。那么,真实情况下面对丧尸我们要怎么做呢?法国电影《黑夜吞噬世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本。
社恐青年萨姆在来到朋友的公寓后,意外的发现朋友正在开聚会,为了躲清净,他自己呆在一个小房间里,然后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等他一觉醒来时突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已经成了充满丧尸的末世。
这是一个经典的丧尸电影开局套路,照着正常套路,萨姆下一步就该开始自己的打怪升级之旅了,但大家也都知道,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怂货。于是,萨姆果断的遵循了“猥琐发育不要浪”的指导方针,死守公寓大楼,并且在大楼内进行探索,搜刮生存资源,在大楼顶部用各种容器接雨水,对于有危险的房间一律锁门标记。
可以说,这才是最贴近现实世界的做法,不但是对于丧尸,这种做法也同样适用于各种突发性危机。在外部环境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冒然走出家门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危机初期,把自己暴露在空旷环境中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没有丧尸这种虚构的危险物种,神经紧张的路人也会为了交通工具和生存资源等而对你发动突然袭击。
所以,片中萨姆的做法就非常正确,给自己制造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然后尽可能的搜集生存资源,并且对一切物资进行分类,有计划的使用。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一边观察外面世界的变化,一边祈祷在食物用尽之前,会有政府和军队出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自己不会因为孤独而崩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玩过的一款游戏《漫漫长夜》。在那款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由于坠机而落到了茫茫的加拿大北部雪原,在冰天雪地之中,玩家需要一边对抗各路野生动物的疯狂袭击,一边搜集生存资源努力的活下去。那款游戏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的相似,都需要在外部环境变得极其糟糕的条件下制造一个落脚点,然后努力的活下去,而二者也都面对着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孤独。
其实很多时候,人类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类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情感的动物,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要满足精神需求,如果精神需求长期无法满足,那么孤独所产生的抑郁与发疯就会让人自己走向灭亡。
在影片的中后段,前期很稳的萨姆有过几次作死的表现,比如出门找猫、跟丧尸谈心、阳台上开演唱会、死而复生的幻觉等等,这一切行为的原因都是因为太过孤独。世界在一夕之间突然改变,你每天都见面的家人朋友同事消失不见、现代人赖以生存的电力供应也中断、为了保护自己还不能发出什么大的声响,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有人说,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法国人就算是拍丧尸片,也非常的文艺。的确,作为一部有着“丧尸”这个极具冲突意义的元素的电影,《黑夜吞噬世界》显得太过于文艺,全片并没有多少与丧尸斗智斗勇、拼死搏杀的场面,大部分的镜头都是主角萨姆一个人的独角戏。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不就是最贴合现实的丧尸片吗?
我想,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不是对丧尸的“观察”而是对人的“观察”。我们可以抵御住恶劣的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冲击,但却抵御不了自己内心中孤独的攻击。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又一万种娱乐的方式,我们有一万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微博、微信、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参加聚会、参加展览.......我们总是能让自己时刻与他人连接在一起,时刻活在集体之中,但却很少有时间去断掉一切跟外部世界的连接,真正沉静下来面对自我,面对孤独。当所有的一切突然乱套之后,早已习惯了将情感交与他人的我们,会有勇气去面对孤独的自己吗?
《黑夜吞噬世界》,这个“黑夜”并不是太阳下山之后的黑夜,而是人内心深处,面对孤独时的“黑夜”。我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性的独处一下,离开一切现代设备去体会一下内心的孤独,这倒不是希望大家成为人群中孤僻的那一个,而是希望大家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比其他人更晚一些心里崩溃。
2019年墨尔本法国电影节观看的最后一部作品,让我不断想起另外一位法国导演Claire Denis参展的作品《太空生活》。前者是披着僵尸外壳讲述孤独的文艺片,后者是载着太空飞船讲述孤独的文艺片。这种法式孤独将人放在了世界的外延,自我的中心,与他人完全的隔绝起来。没有了他人的地狱,自我也称不上天堂。
男主Sam在僵尸统治的世界里幸存了下来,他被困在巴黎市区的一栋公寓楼里,公寓顶楼的露台是幸存人类世界在男主心中最后的孤岛,是水源,是他的放风岗。他站在雨中,站在错落铺满露台的瓶瓶罐罐之间,痛哭流涕,呐喊声淹没在雨中曲里。他在城市之光熄灭后漆黑一片的夜里,眯眼看着公寓外的僵尸,癫痫一样移动着他们残破的躯体。
露台也是灯塔,女主用数码相机拍下了站在露台发呆的男主,并找到了男主。男主也通过女主找到了逃离孤岛的绳索。
有人说《夜晚吞噬世界》可能是最贴近真相的僵尸片,我觉得男女主角也可能是最贴近真相的爱情。在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孤独中,无处可逃的人制造出关于另外一个人的幻觉。在这被制造的幻觉里担心,失落,惊慌失措,痛苦不堪……嗯,还有制造更多幻想。当幻想打破,回归现实,见到迷雾退散后腐烂的肉体,甚至不敢相信原来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因为被痛苦和孤独逼疯而制造出来的幻觉。
在没有乐器的条件下,依靠打击各种锅碗瓢盆组成的自鸣乐器,随手编曲混音是Sam不多的乐趣之一。Sam和Sarah(女主)的唯一一场长镜头对手戏也是Sam坐在长桌前,面带自宜的微笑,敲击着由酒瓶,花瓶和刮丝器组成的乐器,Sarah从他身后走过,轻轻拂过Sam的肩膀,带着同样自宜的微笑为停止转动的陀螺重新拉了弦。
Sam的另一样乐器是架子鼓。在他被全世界抛弃后,又被所有的僵尸抛弃后,他疯狂地砸出鼓点。画地为牢的孤独有多可怕,他宁愿牢栏边游荡一群僵尸,哪怕知道他们早已非我族类。
Sam对着幻影谈起母亲,“至少……她和所有人一样,不是癌症啊或者车祸或者别的什么夺走了她的生命。”他的语气就像是放下多年心结的成年人,突然与自我和解。可是独自一人的时候,Sam反复听着他童年的录音卡带,眉头深锁,录音里的父亲一遍一遍地耐心劝他:“出来吧Sam,我们去散步吧。”“我!不!去!”还是儿童的Sam愤怒地回答。
失去Sarah之后,Sam在浴缸里烧毁了所有的卡带。他曾经为之痛苦为之憎恨的心情,为之悔恨为之怀念的记忆。带不走的,把他隔绝在孤岛的屏障,把他困在牢笼后面的镣铐,在他的一把火里化成滚滚的浓烟。好笑的是,这烟启动了报警装置,猝不及防地吸引周边所有的僵尸并且攻入了Sam的公寓。有意或者无意,Sam的决绝起到了效果,他在腰上绑紧Sarah留下的攀岩绳,逃离了这座沦陷群尸的废岛。
然后到了另一座。
====================关于猫的分割线=============================================
大概没人知道猫要的是什么吧,也许相比人类猫觉得僵尸更可爱也不一定。
“我告诉你啊,今天我看了一部好可怕的电影,它是披着丧尸片的外壳讲孤独的文艺片。男主角前来前女友家里取磁带,一觉醒来周围的人都变成了僵尸,而他就一个人在这栋楼里生存。他玩架子鼓,听音乐,还有一个陪伴的丧尸朋友。在我看来他之所以存活是因为他是个'反面教材'——正是他习惯的独自生活拯救了他。你知道吗,看着孤岛般的屋顶和空旷的房间我都要被折磨疯了呢,真的是不折不扣的恐怖片。后半段很多人认为的犯蠢行为我认为十分正常啊,即使是像男主角这样的人,在极端隔离的孤独状态下也会逐渐崩溃。他吸引丧尸、冒生命危险抓猫都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陪伴罢了。他的幻想和致命错误太让我心碎了,最后他烧掉了自己的磁带,放走丧尸朋友逃出了自己的藏身之所。看之前被评价误导了,以为是个人生不过是从一个孤岛到另一个孤岛式的结局,没想到结尾是开放式的:前方的景象是大都相似的屋顶,究竟等在前方的是更多丧尸还是安全之地?我想对于不同的人答案一定不同吧,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答案是和以前截然不同的呢。这么说来这部电影又不是全然绝望的,你说对吧?”
人们总说真正的艺术家内心会比平凡人更加孤独,在这孤独之中可以体会到平时触及不到的艺术——孤独也是种艺术。
诺大的城市,自己只能躲在一栋楼里。周围都是腐而不化的行尸走肉,与其作伴也只是电梯间的老丧尸。
影片大部分时间,并没有人物的对话,面对着男主的只有屋子里的空气,和窗外的死气。莎诺的出现无疑触动了他,不止自己一个希望还是存在的。
色调越来越冷,男主的心也随之沉了下来,末日早已来到,等待or探索?
黑夜不是突如其来的丧尸,而是绝境中无望的孤独感,世界也不是被丧尸占领的世界,而是被封锁在房间的内心,其实本片的主题非常鲜明,末日下的孤独感,虽然我们平常生活中不会遇到末日,但较于末日也会有诸多困境与未知让我们倍感孤独,与其感受世界的浮萍杂乱,不如好好观察自己的内心,片中主角萨姆在噩梦煎熬中误杀了前来求救的莎拉,又被自己幻想救活,直到最后认识到真正需要救赎的是自己,躲在屋子一辈子的想法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这不正是大千社会中人人 都曾遇到的情形吗,我们产生孤独感的根因永远是内心的格格不入造成的,有些人会幻想甚至强迫他人满足自身的空虚,更多人会拒绝摆脱孤独的交际方式和行为模式,最后习惯它,当萨姆最后逃出了大楼,无论是他自愿还是被丧尸所逼,他都来到了外面,微笑着死里逃生,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内心上了把锁,又把钥匙藏在心里。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从睡梦中醒来,周围的人全变成了僵尸,他只好将自己隔离在一间公寓里,所幸,公寓里有充足的食物,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一些乐器,男主在这间屋子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渐渐感到孤独。他和锁在电梯中的老僵尸对话。拿食物吸引公寓外的流浪猫,敲打乐器发泄情绪。
电影中有两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第一段,是一天夜里,他听到门外有声响,开了一枪,打开房门,看见一个女孩,女孩中了枪,倒在地上,呼吸急促,胸膛起伏,望着年轻人,男孩赶忙将女孩儿抱到床上,将子弹取出,第二天,女孩醒了,她说自己想去寻找新的避难所,男孩答应了,推开女孩休息的房间,却看见一具尸体躺在床上,躯干已经腐烂,原来女孩早已死去,一切都是孤独幻想。
另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结尾,男孩被僵尸追赶,取来女孩的攀爬装备,冒险跳往另一座屋顶。男孩奋力爬上屋顶后,看见屋顶大大小小的烟囱。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烟囱,而是我的脑补-----取水装置,其余幸存者的取水装置,这样隐喻男孩从一座孤岛跳上另一座孤岛,会不会更有趣。
总而言之,一部谈论孤独的电影,与僵尸结合,确实能制造出强烈的反差,至于观者买不买账,则全凭个人喜好了。
为什么要在丧尸片里找意义 或者说是找文艺......
孤独把自己折磨到半死,与其一个人在末世里沉沦,还不如赌一把走出公寓迎接危险的怀抱,努力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呆在一个地方太久,迟早会弹尽粮绝被外面的丧尸杀死的。
世界末日也得救猫!(猫:用你救?
世界末日的孤独,直至神经失常妄想不断,编剧为了逼男主离开屋子,费尽心思要他犯傻了!
人生,不过是从一座孤岛去往另一座孤岛
丧尸类型片制作上法国还是差一节,连群众演员扮丧尸跑起来都不对味儿
意外的周一爆满,其实这电影说的就不是僵尸灾害,而是孤独生活
走出避难所,面前还有整个巴黎(和更多的僵尸)。一部伪丧尸真文艺的小清新。
巴黎是座孤岛,这里有一个超越了比企谷八幡的男人,在被丧尸浪潮包围的孤岛中心探寻着人类孤独的最终境界,这简直就是孤独大师。
一个披着僵尸外衣,用孤独消磨了不少时间,最后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电影。
纯生存流
男主一个人在空荡的大楼里存活,只有音乐,磁带和一只丧尸陪伴,最后看到那个女的躺在床上,心里一阵难过,好孤独,孤独得令人后怕。如果想看丧尸大片的请放过这电影,这电影不过是借用丧尸背景来描写孤独罢了。不过男主的身材好棒哦,长得也帅,只是太像我的某位大学同学了,偶尔有点出戏。
同样是末日孤独,法国人做不了死磕生存规则的《幸存者》,要小确幸的宅着,生活的仪式和品质不能丢,做梦也要被质问“何不食肉糜”,真是文艺浪漫到骨子里。
你以为她真的会突然出现陪伴你度过难熬的时光吗?她早就被你的错误轰死了。
好喜欢。丧尸片迷表示好喜欢。男主真善良,素味平生都不忍心抛尸,要好好的把老两口的腐尸安放起来,装扮得整整齐齐。这真是很法国。总是喜欢,房子真好看,所有装饰色调都是那么法国。
苦中作乐,人生孤岛,太难过了。越来越倾向于喜欢这种小格局的丧尸电影。
#22nd BIFAN# 还不错的法式僵尸片(但是说英语……)。蛮写实的,逻辑上也很说得过去。后面那段内心外化实在棒。
看了一部假的丧尸片。导演并没有什么野心,就安安静静拍男主在公寓里走来走去。一切就都靠男主的魅力了,安德斯的可爱可以撑满这90分钟。德尼·拉旺演了个啥,哈哈哈。[B]
如果有音乐和食物,哪怕一个人也会好好的吧。
真是好寂寞的丧尸片啊,害我都不好意思添加惊悚/恐怖的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