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叹阿尔卑斯山的悬崖峭壁是如此壮丽的同时,对登山段落摄影机位的拍法产生了相当疑问:
攀登过程主要多次出现的是两种拍法,一个明显是在直升机上靠近攀登者再拉远的拍法,一个是侧面的固定机位拍攀登者小全景。问题是直升机机位的镜头里总是只有三个攀登者,没有出现摄影师,那么那些拍小全景的机位是怎么来的?谁在拍?而且得考虑到IMAX摄影机比常规摄影机还要笨重的多!
猜想并分析一下几种可能性。
1.有三个登山者之外的摄影师全程跟拍。而直升机机位之所以没拍到他,一种可能,他是从直升机上放下来的。不过这只适用于较平坦的山顶,那些悬崖峭壁上的中距离镜头想空投摄影师显然不适用。另一种可能,就是后期把摄影师都PS掉了
2.IMAX摄影机是三个登山者自带上山的。同样,这对于登顶画面拍他们拥抱在一起比较可能,而悬崖峭壁上的镜头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危险的攀爬操作中还有余力把摄像机摆到远处位置拍自己。另一种可能就是登山的中距离镜头都不是用IMAX摄影机拍的,而是比常规摄影机都更轻便的便携DV拍摄。但从达成的画面分辨率来看,依然感觉应该是电影级的摄影机?
3.所有拍摄都依赖直升机,但摄制组采用了先进或巧妙的技术手段,让拍摄距离可以很近,并且镜头极稳定,不晃。这个猜想最简单,但估计可能性最低。
总的来说,即使整个登山过程都是真实的,该片摆拍感还是比较严重了点,容易引起怀疑。
这是导演对其父亲40年前北壁坠崖的一种追忆。因为是IMAX拍摄,视效当然没的说。但其他方面它并不成功,对山的描述很不清晰——没有可视化的路线和山的细节,只是简短的提到“你知道,可能会发生雪崩”等。片子将主要精力放在登山者如何使用工具攀爬,而忽略了山的主体性,可惜。
在科技馆看的球星巨幕 相当震撼 John Harlin就坐在俺后面 不过说实话,没有期望高
十分明亮的画面,展现了阿尔卑斯山下美丽的草原和冰雪覆盖的山峰。这部纪录片比较少有地使用了电吉他作为配乐的乐器,让人感到即使是冰冷的山峰也含有炽热的情感。
一定要看球幕啊!效果帅得一塌糊涂
看完想当一次climber,想做一次bungee jumping⋯⋯⋯⋯
杂文一样,40 分钟又要讲地质、生态、人文,又要讲登山,风景不错但是很明显感觉到拍摄技术的过时,虽然也就过去十几年,如今消费级无人机的画面也已经碾压这片子,尤其登山和滑雪的部分
跟富士山比起来,阿尔卑斯真是纯爷们儿。瑞士的镇子和火车好童话……
据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还是看各人的喜好而定
在科技館的球幕電影院看的,開始覺得很震撼,後來就有點覺得無趣,可能是期望太高的緣故吧。整體說來還不錯。
父辈的旗帜。720P看着很美。
奇雄峻美.我对自然是充满敬畏的.最初多是敬但没有畏.在后来在一次翻山过程中我真正感觉到每一座山都是有其神的.不是神明的神,是神态、精神,准确的说是魂魄.可能还有不少人的敬畏感提取于台风、海啸等灾难上面,其实多近山近水就能消磨去人身上不少的妄自尊大感,从各个方面.
没有攀登过,就永远无法体会。
北面,艾格。四十多分钟,一半时间铺垫扯淡,画面优美壮丽,多半没法全程跟拍
上海科技馆imax球幕影院。感觉像是自己爬过了一遍。
山登极顶我为峰——只可惜看的是土豆网上压缩成150M的版本。
人家看的IMAX 我看的400M大、压得曝光过度的MP4 这是什么差别?幸好糟糕的影像没有埋没它的光彩 纵然放在登山记录片之中 也会因其恢宏巨大和精准 成为最为瞩目之一
前年在中国科技馆看的穹幕,效果相当震撼。Queen的配乐也非常伟大!
TNND,我看720P怎么了?球幕、穹幕啥玩意?没听过。。。配乐太赞,画面真美,叹为观止!!!
感谢添加条目的人,07年底我刚看完的时候豆瓣还没有.吐血推荐!!一定要看巨幕,一定要看巨幕!!
当在父亲出事地点的回眸一撇时,四十年的悲伤和痛楚一涌而上;航拍角度非常直观的看到了艾格峰的陡度;皇后乐队这配乐也绝了;最原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