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非常喜欢此剧,忍不住脑补了一篇俊英和颂雅的幸福生活,据说蓝光版里面编剧亲手写了正版番外,在蓝光之前,可以先看看我这个山寨版的,哈哈哈。。】
①
安息年结束之后,我又恢复了空中飞人的生活。要说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应该算是心态吧,因为颂雅xi在我身边的关系。 严格来说也不算完全在身边,因为我们聚少离多的时间占多数。我在国外演出和练习以外的时间会保持联系,但有时候不能完全对上时差。 由于颂雅xi工作的关系,我的行程应该她比我更清楚。这种话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害羞一笑),但我喜欢被她“掌控"的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很安心,很踏实的归属感。
②
人很奇怪,想法的改变可能就在一瞬之间。以前一直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做错了什么,才会走上钢琴这条路,但最近我一直在想,擅长的应该就是喜欢的,毕竟曾经的付出已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不管是出于什么缘由,都很难将它剥离。 如果不做钢琴家,我会去做什么?以前觉得不管做什么应该都比弹钢琴幸福,现在想想这种想法有些可笑,被其他人知道我这样想过应该会很想打我吧,还好我只告诉过颂雅xi一个人,她总是可以理解我的处境。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不弹钢琴,我永远无法和颂雅xi相遇。而如果告诉我过去遭遇的所有苦痛,都是为了来见她的路上铺垫,人生就算重来,我愿意再接受一遍试炼。
③
虽然我很想多一些时间在韩国,但古典乐现状还是在欧洲和北美更有市场,加上和Chris还有几年的合约未完成。短时间内要定居韩国可能不太容易。 以前的我并不想回来,算是一种逃避吧,尽管安息年盼望已久,但在国外我只用面对自己,回去后都要面对的太多。那么现在状况有没有比以前好很多呢?你是问我现在银行存款有没有比以前多一些吗? 哈哈,其实并没有,毕竟我还有很多债务要还,这是我的责任还是要积极的面对。但的确比以前要好很多,托颂雅xi的福我并没有像之前那样觉得的喘不过气,相信会慢慢变好。 她也帮了我不少,哦不要误会,她不是帮我还债,是别的方式,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个问题留到后面再说。
这次在韩国只有三天的时间,其中两个晚上都有演出,还好白天的时间可以看到颂雅xi,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应该不多。
颂雅告诉我临走的前一个晚上她的家人想和我一起吃顿饭,她知道我行程很紧张,如果实在太累就下次也可以,我说还是去吧。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也想让自己变成更好的面貌后再去见颂雅的家人,但既然长辈先提出来,我如果推脱就太说不过去了。
④
《Brahms寻找幸福》专辑发行之后在韩国反响还不错,这主要是颂雅xi的功劳,她有很用心的帮我宣传。她这份工作做的真的很好,当然以前拉小提琴时候也很有魅力(满满求生欲)。我的意思是她总是可以为古典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找到突破口,她的企划案在保持古典乐原味的基础上,又十分有亮点。
毕竟现在的孩子比起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才会爱上的古典乐,而爱上kpop应该是更简单轻松一些。但我想我们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按颂雅xi的话说,因为我们这样的人,像我和颂雅xi这样的人,一直喜欢着它,才能经久不衰的流传。
白天是一些彩排和采访,看到松雅在我身边一直忙碌的样子,有一种幸福的实感。我们的关系景厚的人都知道,Chris也知道,不过在国外没什么人关心我的私生活,在韩国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关于要不要公开我们的关系也和颂雅很认真的讨论过,我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想法,如果别人问起我也不太爱说谎。迎合他人的事情我以前做的太多,现在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颂雅xi的顾虑好像比我要更多一些,毕竟八卦比起音乐更容易吸引眼球,颂雅xi希望大众能更关注我的音乐。哎,总之希望可以不要被问到。
看来我是想多了,今天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朴俊英先生手上戴了戒指,应该是找到幸福了吧?”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颂雅在的方向,记着也顺势看去,颂雅见势不妙赶紧逃走了。有人说爱情就像咳嗽一样藏也藏不住,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尽量少聊一些个人生活,毕竟她是圈外人,希望保护她不被打扰。我不在韩国的时间比较多,让她一个人面对太辛苦了。不过事件后来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期发展,因为是音大CC的关系,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
⑤
临走前一晚是和颂雅家人吃饭的时间,我开始莫名的紧张,比去卡内基演出还紧张。特意捯饬了一番,计程车上我问颂雅我今天看上去怎样,颂雅说我同样的问题已经问了五遍了。到了餐厅,见到了她父母和姐姐。
颂雅爸: 来来来,赶紧过来坐下。 我: (鞠躬)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我应该早点打招呼的。 颂雅爸: 没关系,终于见面了。(很和蔼的样子) 颂雅妈: 我们不是初次见面了。(妈妈穿的正装,带着律师的徽章,略显严肃) 我: 是的,上次在家楼下见过。(莫名手心开始冒汗) 姐姐: 你不是故意躲着我们吧,颂雅一直拦着不让我们见你。(开玩笑的口气) 我: (和松雅对望)没有,没有。。。怎么可能。。(更紧张) 姐姐: 其实,我们昨天都去看你演出了。 我: 啊(我看了一眼颂雅,她没有告诉过我),我完全不知道,如果知道应该打个招呼的。 颂雅: 没关系的,结束已经很晚了(她对我点点头,示意让我心安)。 我: 觉得昨天的演奏怎么样?(我战战兢兢的问) 颂雅爸: 肖邦G小调的第一叙事,非常震撼,perfect。 颂雅: 这是我爸最喜欢的曲子,所以邀请他们来听了。(颂雅冲我神秘的一笑) 我: (有些吃惊)唉? 颂雅爸: 不光是我最喜欢,也是肖邦最喜欢,也是舒曼最喜欢的。 我: 伯父也很喜欢古典乐啊。 颂雅妈: 何止,颂雅非要拉小提琴都是被他爸影响的。 。。。。。。 从聊音乐开始,气氛开始舒缓,和颂雅爸爸很聊得来,从颂雅妈妈和姐姐那里还听到了很多颂雅小时候的趣事。说实话,我很羡慕颂雅家庭的样子,我也第一次看到一个正常幸福的家庭应该有的样子。
姐姐: 我想问问朴俊英xi,为什么会喜欢wuli颂雅,你不怕她拖垮了你的音乐造诣? 颂雅:呀!姐姐(颂雅瞪了姐姐一眼)。 我: 不是的,如果要说不足,应该是我的不足更多。颂雅xi是比我好太多的人,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她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会想要变得更好,更努力的生活,成为更可靠的人。和她在一起我真的感到很幸福,所以会想我要怎么样做才会让颂雅和我一样幸福就好了。 颂雅好像被我这番话感动了,眼睛泛着微微的泪光。我只是说了心里话而已。后来颂雅告诉我,我应该是过关了,特别是她爸爸非常喜欢我,真是让我松了一口气。
⑥
关于我的父亲,他最近比较安静,没有搞事情。但这种安静让人更加的不安,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闯出更大的祸。虽然劝了妈妈离婚,但是对她来说好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不在韩国的期间,颂雅一直有照顾我的妈妈,上次她身体不舒服也是颂雅陪她去医院,这真是让我非常过意不去。然后又过了很久,我才知道他这么安静的原因,原来颂雅建议妈妈在爸爸签任何文件之前,把合约先拿过来,她让她妈妈或姐姐看一下,果然每次都可以发现合约的巨大漏洞,如果签了后果不堪设想。跟我爸详细说明之后他也谨慎了一些。
如果没有她,我想我会再一次陷入爸爸酝酿的悲剧轮回之中,以前的我只是拼尽全力去填补这巨大的窟窿,可无论这么填缺口只会越来越大。现在我也开始慢慢理解父亲,也许他的初心是好的,想一次大赚一笔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填补以前的亏空,只可惜他能力有限,一切事与愿违。
⑦
这次的演出是颂雅策划的一次很特别的沉浸式音乐会。结合一些年轻画家艺术家的作品,在舞台上用视觉冲击的方式呈现,再配合管弦乐队的现场古典乐表演,用音乐连接过去和现在,给观众完全震撼的体验。这是景厚文化财团今年最大的公演计划。 她最开始跟我说的时候,我还觉得不太容易实现,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真是对她刮目相看。在首尔初演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看来以后我还是不要随便给意见,无条件相信她这样的专业人士就好。
由于是全国公演的关系,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在演出的空闲我们也可以像其他普通情侣一样吃饭,散步,约会。我们会为每一次的分开而伤感,再满怀期待的等下一次相见。 夜晚,酒店的房间里,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影,看着看着颂雅倒在我肩上睡着了,我把她抱到床上,她翻了一个身还是没有醒。我关上了电视,收拾好茶几上的东西,躺在她的身边。我小心的把她拥入怀中,看着她熟睡的样子好美。我轻轻摩挲着她的眉毛,脸上漾起了傻瓜一样的微笑。 “即使这样晚,它还是发生了: 爱的到来,光的到来。 你醒来,蜡烛亮着,仿佛被它们自己点燃, 星星聚集,梦涌入你的枕头, 散发出空气温暖的芬芳。 即使这样晚,身体的骨头还是发光 而明天的灰尘在呼吸中闪耀。” 《光的到来》by马克·斯特兰德 [美]
更多剧评和文章请戳微信公众号号: 灵魂懒
我愿把我们所有的求而不得视为苦涩的浪漫主义,那么它的名字可以是“单恋”。 世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单恋。
勃拉姆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在最少年的时候爱上了大他14岁的克拉拉,并将这份感情贯穿了余生,却一直隐忍克制没有僭越,因为克拉拉是他老师舒曼的妻子。舒曼去世后,他的爱藏在给她写的信中,勃拉姆斯一生未婚,他的单恋化为不可言说的心迹,是音乐救了他。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讲述了一个关于单恋的故事。
以音乐学院为背景,整部剧充满古典主义悠扬动人、缓慢绵长的氛围。
朴俊英:少年成名的钢琴演奏家,因在国际音乐大赛上出色的成绩声名鹊起,被很多音乐学生视为榜样和偶像。
蔡颂雅:大龄音乐学院小提琴学员,经营专业毕业后毅然转向小提琴专业发展,考了四年才考上音乐学院,尽管努力练习,却在专业里依旧排名末尾。
男女主相遇在一场演奏会上,男主是众星捧月的明星,女主怀着忐忑的心第一次坐在演奏会的现场进行演奏,不料却在彩排时,仅仅因为小提琴的声音有点大而她的排位又是最后一名,被当众宣告失去这次演奏的机会。
明明也很努力了,可是脖子上练习小提琴的过敏痕迹似乎又在说她的体质还是没有适应;
明明也为了想做的事付出勇气与决心了,可是音乐上的才华和多年的差距不是勇气可以弥补的。
对于女主来说,她的单恋是小提琴,可以为之舍弃为之付出,却换不来才华和成就。
男主不得不依靠财团的援助才能继续自己的钢琴梦,负债的家庭使他多年来频繁地演出,但还是无法填满无底洞,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顶着压力参加不喜欢的国际钢琴比赛,他的琴音可以取得观众们的称赞但无法表达出真实的自己。怎样做到某个人心中的十分而不是所有人心中的八分呢?
对于男主来说,他的单恋是弹奏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也正因为这样,在女主羡慕男主才华的时候,他却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才华,他可能会更加幸福。
我非常喜欢这部剧对追求理想的刻画,20代后半程的他们,在彷徨中挣扎,在努力中看清,最后在拼尽全力后找到真正的自己,或是妥协将热爱封存,像极了每一个想要成功却求而不得的我们。
演奏会因排位末尾失去了演奏的机会后,女主和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有个小孩看见女主的小提琴问女主,你拉小提琴很厉害吗,她却说自己只是很喜欢而已。
小提琴教授对她抛出橄榄枝,本以为梦想之路可以顺利进行,最终发现老师不是看重自己的演奏能力,只是希望有个工作能力强的“总务”,旁观者对她说“你开始得太晚了,根本追不上,时间是不可战胜的,喜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总得有人告诉你事实。”当她再一次触碰自己因练习小提琴而导致的脖子上的伤口时,想起自己的初心,某些瞬间是不是也曾被音乐慰藉过,希望音乐再次安慰她的一刻,琴坏了,这时她也知道,自己该放下了。本是为了幸福而去做的事,最后发现背离了幸福的初衷,也就没有了继续的意义。
比坚持更需要勇气的是放弃,女主本剧最高光的部分就是毕业演奏时,以一首勃拉姆斯的F-A-E奏鸣曲,结束了自己对小提琴的单恋。
仔细想想,觉得自己挺像勃拉姆斯的,一直独自坚持着不被接受的爱,那种单恋,想到此为止了,不过没关系,虽然一直独自深爱,独自受伤,最终这么结束了,但是至少在那段时间里,确实幸福过,那好像就足够了。
某一个时刻,女主发现男主和青梅竹马的女二—同样学习小提琴的财团家女儿,以及他们共同的好朋友——学习大提琴的女二的男朋友,三人之间微妙的氛围后,问了男主一句话“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不知是否因与勃拉姆斯一样的单恋,男主坚决否认,并不在任何场合弹奏勃拉姆斯。
某一个时刻,男主发现了女主因她最好的朋友和她喜欢的男孩子暧昧的关系而难过,这一天是女主的生日,比起用言语安慰,他最先想到的是音乐,在她身后为她演奏了她最爱的《月光》后,又转调为《生日快乐》,这是女主因音乐而被慰藉到的瞬间。
虽然是单恋,但是还真的挺浪漫。
男主每年都会给女二送一份固定的生日礼物:他自己演奏的舒曼的《梦幻曲》。这首曲子是女二名字的由来,也象征着他心中最美好的感情,他每天在练习钢琴之前都会先弹奏一首《梦幻曲》,却从没将这首曲子公开演奏过。
女主在准备转专业学习小提琴时,只有她暗恋的男孩子一个人支持她,并在她追求音乐的道路上不断鼓励她。
这样的男主和女主成为了朋友,也慢慢走到了一起。
正如男主对女主说的那句话“我明白了,白天之所以想回去学校,是想笑一笑吧,因为在一起很开心,总是忍不住笑,原来是我想见你了”
后来,男主坚持要给女主的毕业演奏会伴奏,演奏的曲目正是勃拉姆斯的《F-A-E奏鸣曲》,他终于可以演奏勃拉姆斯了,因为她的出现。
很触动我的一个细节是,男主为女主戴上戒指时,她下意识伸出左手,但是男主还是为她戴在了右手。小提琴演奏者的左手是要拉琴的不能戴首饰,说明即使女主已经选择了放弃,但在男主的心里她一直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就像男主的一个习惯,在每次弹琴之前要擦琴键,擦琴时用的擦琴布是女主以前自己的小提琴擦琴布,女主曾对小提琴的爱,也一直在男主心中珍藏。
想起法国作家萨冈的同名小说《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当西蒙问宝珥‘’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这句话时,他并不在意她是否真的喜欢勃拉姆斯,他只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她。
朴俊英用舒曼的《献词》表达了对蔡颂雅深深的爱。
那么就用它的词作结,希望我们所有的热爱,不管是不是单向的、没有结果或回报的,都能给我们一些温暖的力量,这就已经足够了。不管坚持还是放弃,独自追求的过程,最终还是可以使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你是我心,我的全部,
你是我的喜乐,也是我的悲伤,
你是我的世界,让我悠游其中,
我的天空,让我自由遨翔,
我的安息之所,让我在那儿放下悲伤。
你是平和,你是安详,
你是上天所赐予的,
由于你爱我,使我尊敬自己,
你的目光,使我平静,
你帮助我超越自己,
成为更善良、优美的我!
谁说男主是个闷葫芦,只会一个人憋屈搞暗恋。他明明就超会啊!
只不过他的感情一直是很理智的状态。每次看到松雅被欺负,不是无脑地上去耍帅,而是有理有据去反驳,去维护松雅,让人被照顾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感。
但正因为这份理智,他从开始就是默默站在女二背后,看到和好朋友在一起也不开口,就是用理智默认结局了吧,两个人家境悬殊太大,爸爸一直在拖累他,即使在一起女二也应该接受不了一直帮公公还债吧。
对于俊英来说,生活真是太累太辛苦了,幸福也不敢奢望。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但太甜的话,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吧。也许爱情和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
真实的生活是一半苦一半甜的。苦日子是要过的,但是甜日子也要更加充分享受才对。
松雅对于俊英,俊英对于松雅,成为了彼此的那半勺糖。真实深刻地成长中,可以彼此倾听,给予充分的关怀。
每集看到末尾十分钟左右,真的甜死我了!
AWSL!!!
写在开头 曾经在想听懂古典音乐的执念和精神负担下,全神贯注地听过几首曲子,听完之后总是会思考作曲家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演奏家们到底在演奏时注入了怎样的情感。一番头脑风暴和疯狂检索音乐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后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首轻快的曲子,这是一首悲伤的曲子。觉得自己听不懂的同时就听不下去了。故事的结局就是继续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回归流行音乐的怀抱。
但偶然听到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演讲,醍醐灌顶。他说,音乐何需懂,不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就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来一盘红烧肉,你不会想要去问他,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味觉的享受。
其次,音乐是情绪的艺术,感受纯内心的无可名状,难以言传的细腻、微妙、动态、即时的情绪感受,是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
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都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要求听众和作曲家的意图保持一致呢?
解除观念的障碍,懂得音乐是最不需要教育就能感受的艺术。
或许我们需要的是听的方法,而不是听懂的方法。
(按在剧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重复出现的除外)
非专业人士 如有错误或缺漏欢迎指正或补充
E01
松雅被叫出演奏厅后乐团的演奏
1.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1
颂雅在练习室门口偶然听到俊英的弹奏
2.舒曼《童年情景》之梦幻曲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No.7
俊英在练习的曲目
3.肖邦《降A大调练习曲》
Chopin: 12 Etudes No.1 in A flat “Harp Study”,Op.25
颂雅发现琴声不对前练习的曲目
4.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Op.35:1
E02
俊英为智媛伴奏 颂雅翻谱
5.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Ravel: Tzigane
E03
承智旻演奏的曲目
6.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in D minor,Op.15:1
小时候的情京偶然听见俊英在弹奏
7.勃拉姆斯《A大调间奏曲》
Brahms: Intermezzo in A major, Op.118, No.2
俊英为颂雅弹奏(后面变为生日快乐歌)
8.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1
E04
罗文淑弹奏的曲目
9.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
Petzold Minuet in G Minor, BWV Anh.115
俊英情京贤浩三人在练习室合奏的曲目
10.门德尔松《d小调第一钢琴三奏曲》第一乐章
Mendelssohn: Piano Trio No.1 in D minor,Op.49:1
E05
颂雅和俊英因为“才能”的话题争执后 颂雅在家练习的曲目
11.巴赫《恰空舞曲》
Violin Partita No.2 in D Minor BWV1004: V Chaconne
赵秀安演奏的曲目
12.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2 in B Minor, Op.7:3
E06 无
E07
颂雅在教授那里上课时练习的及在家练习的曲目
13.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FWV 8:1
俊英在教授那里上课时练习的及在练习室练习的曲目
14.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G Minor, Op.23, No.5
E08
情京课上第一个学生演奏的曲目
15.舒曼《A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Schumann: Violin Sonata No.1 in A Minor, Op.105:1
俊英在教授那上课时练习的曲目
16.巴赫《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
Cantata BWV208, Sheep May Safely Graze
贤浩在家练习的曲目
17.舒伯特《A小调阿佩乔尼奏鸣曲》第一乐章
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 in A Minor, D.821:1
E09 无
E10
正熙教授的学生演奏的曲目
18.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20
贤浩课上学生的演奏
19.福雷《西西里舞曲》
Gabriel Faure: Sicilienne, Op.78
情京和俊英在学校练习的曲目
20.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FWV 8:4
E11
俊英在教授那上课的练习
21.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Liszt: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178
22.肖邦《冬风练习曲》
Chopin: 12 Etudes No.11 in A Minor “Winter Wind”,Op.25
E12
智媛在情京和教授那上课时练习的及比赛时演奏的曲目
2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Op.64
E13 无
E14
24.智媛的练习的曲目
(没听出来 欢迎补充)
E15
颂雅在毕业演奏会上和俊英合奏的曲目
25.勃拉姆斯《F.A.E.奏鸣曲:C小调谐谑曲》
Brahms: F.A.E. Sonata, Scherzo in C Minor
E16
俊英在毕业演奏会上演奏的曲目
26.克拉拉·舒曼《三首浪漫曲》
Clara Schumann: 3 Romances, Op.21
27.勃拉姆斯《A大调间奏曲》
Brahms: Intermezzo in A major, Op.118
28.舒曼-李斯特《献词》
Schumann-Liszt: Widmung
冲着介绍里“29岁换专业学习梦想的小提琴”这句话来的。比起同类题材不算出彩,三十而立遭遇人生危机和现实的矛盾,代表有《四重奏》。逐梦有《交响情人梦》《钢琴之森》《四月…》等等。还有数不胜数的音乐题材的类似《钢琴师》《钢琴教师》等的电影作品。
片名点题,以勃拉姆斯舒曼和克拉拉的关系为引入,本质是包裹古典音乐外壳的爱情剧,多重三角恋设定其实蛮鸡肋,非常的韩国叙事。很多矛盾冲突也很刻意,比如教授与音乐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三位教授人格与教育之间的失衡。看的时候也总想吐槽一句音乐系特别古典音乐系的学生真没这么多时间不停偶遇……女主的角色一直在强调努力和天赋的矛盾,但是这片对女主努力本身的着墨似乎也并不深。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想参加柴赛的钢琴家真的要一天练习10小时都不夸张,一个热爱小提琴不惜为此放弃经营这种热门的专业的人就更是要非常非常认真地练习了。
但是剧里,目前截止到12集,逐步弱化了努力的部分,只看见女主向别人坦诚自己的平凡,在自卑的情绪中受困,惋惜地说慨叹着自己的付出,没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喟叹就显得有些空洞乏力。真正努力的人其实很少言说自己的努力。就像崔松雅申请大学院钢琴伴奏的对象所说的,在古典音乐的圈子,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努力。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况且他们也许比你有天赋的多。剧情推进之后,看到崔松雅断崖式的打击和痛苦,在梦想与天赋之间郁郁不得志,就越好奇,女主到底会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无谓地坚持着?在自我怀疑和周遭质疑的纠结边缘不停徘徊,还是最终触底反弹,激发出真正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悬念,同样也是决定本剧后期水准走向的一个关键命脉。
“天赋”这个词其实很诡异。是馈赠,同样也是隐形的触动机制。就像一层纸,有一天戳破了,也许就通了。崔松雅缺天赋吗?看到第12集,我怀疑过这个观点。也许崔松雅只是缺少了同龄人所拥有的时间和条件罢了。退一万步,如果崔松雅从最初就坚定地选择了音乐道路,或许她会得到人生中贯之以“天赋”的这种礼物。李情景在大师课上对松雅说,拉的很不错,音色很棒,看得出来很努力,但是给人一种漂着的感觉。这句话的一种解读是:她曲目本身完成度是达到水准的,但是她没能把音乐变成自己的东西。也许崔松雅只是亟待一个契机而已,一个灵感一现的时刻,需要那种捅破窗户纸的“破”的瞬间,她才能够真正领悟音乐,感受音乐,主导音乐。
再回到剧风格本身。多角爱情的叙事和纠缠的人物关系,都只是一个辅助推进,重点其实在于每个角色本身的起承转合。个体的描绘弥补了它啰嗦又没什么巨大戏剧冲突的故事线短板。这剧突出在人物饱满,立意清晰,每个人遭遇的人生苦痛都异常触地和真实。你能够在剧情演进的过程中清晰观察到每一个人利益的出发点,以及这个人行事风格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这种选择和感情不是绝对化和单一化的,如同个人的立场不会在不同的社群中,自始至终保持一致。剧中的人物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完成着角色本身的使命,也因而显得更为复杂、难以分析,但是又真实,甚至是合乎情理的存在着,这是获得观众共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说到故事讲述,总体而言有不同于日本情调的平稳、缓慢及柔和,与典型的治愈温情,比如日系代表海街日记,步履不停,或者四重奏的悬疑及平实所不同。在人际之间复杂的纠葛和矛盾中,逐步完成人物的个性成长,是韩国剧目叙事风格的一部分。
这剧同样如此。
虽然并非依靠强烈戏剧冲突推进剧情,(题外话,这编剧对修罗场的爱好以至于不得不让人一度感叹实在是太过于执着制造巧合了)
但是,在人物日常记录及行事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相交的叙事线,再进行铺呈阐述,剧本身算是达到了及格线水平,并且很容易给观者带来平和与缓慢的情感体验。这种温暖与治愈(or治郁)的风格是独立于日系风格的。也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体验。
还有一个亮点是,片中有些台词,看似波澜不惊却一阵见血、招招致命。崔松雅平和,缓慢的语调说“仔细想想,我何时又从音乐那里得到安慰了呢?”这种诘问是对自己,同样也是对剧中每一个身处自我逆境和矛盾中心的人的质问。朴俊英的原生家庭,为经济和他人演奏的不幸福,崔松雅热情与天赋的痛苦,李情景的嫉妒和天才平庸的不甘心,韩圣浩在现世金钱与阶级中的初心和愿望,尹东允的自我认清。
片中尹东允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段话,他对韩圣浩描述着自己放弃学习小提琴的原因。“我只是刚好程度的喜欢着小提琴” 。比起热爱提琴的崔松雅,尹东允更早的意识到了没有执着的自己,就像教授对朴俊英说“没有野心.,什么都做不成” 。尹东允对热爱的剖析,是“很有趣,做得越多,越想最好,想成为最棒的,想做一辈子,心脏砰砰跳。” 这同样是对朴俊英的反映:一个热爱音乐,但是却不是为自己而演奏的人,却因此受到更多伤害的人,预告里朴哭着对妈妈说“弹钢琴并不幸福。” 这种矛盾是个体化的,但同样也是共通的:是音乐与自我的对抗。梦想、天赋、努力就像是古典题材中的交响乐复现乐章,总是重复上演。磨合的过程是漫长,痛苦的,甚至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对角色的苦恼的埋怨:为什么不能反抗?在这样的讲述中,逐步带入了观者对自身梦想追求的暗示和共鸣。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观者会为角色抱不平,泄气,埋怨,甚至惋惜。
如果是按照《四重奏》的叙事方式,我想这个故事所有的角色应该最后也不会达成和解,也许崔松雅放弃了音乐,朴俊音不能赢得柴赛,李情景放弃成为教授的目标。
但如果是在勃拉姆斯的叙事结构下,这种本身试图暴露出矛盾的讲述方式,又不断在自我怀疑及他人审视的话语体系中,让角色陷入对自身的纠缠及挣扎。这个时候想起他生中的一句台词,电视剧都是有结局的,一个故事也会有完满,人物总能找到自己的平和。我们都期待崔松雅的逆袭,朴俊英的复出,李请景的放手和和解,韩圣浩的成功。我也稍微有点期待也许终局之后,这些角色会找到出口,找到现实与热爱之间的平衡,从音乐中得到慰藉。
就像崔松雅说“我们需要相信啊,因为我们选择了音乐” 。
看到第三集了,一秒都没有快进。就像第二集的主题,“慢慢地,一点点”用它的温暖在侵蚀我的心。
这部慢吗?对我来说,节奏刚刚好,只能说它展现了许多细节,但是在剧情方便丝毫不拖拉,没想到第三集男女主这么快就抱上了。虽然俊英在女二面前看起来爱得很憋屈的样子,但在女主面前却很直进,一直在照顾她。
赞助人奶奶问女二俊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女二回答:“比起言语,觉得音乐更舒适的人。”俊英用音乐安慰了松雅,他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真心呢。
这部剧属于细水长流的喜欢,希望编剧不要辜负我们的真心好评。
喜欢🤤🤤很适合现在的天气呢 男女主一对视暧昧氛围就暗潮涌动啦~~~~
16(完结) 喜欢这部剧恰到好处的尴尬,甜甜的氛围,踌躇徘徊想靠近的心情,因为一句话就牵动的心,很细腻的剧,适合独处的时候看
私心很喜欢这种细腻的作品,虽然收视不会很好。
很久没有看到化学反应这么足的cp了 这么慢的剧 眼神都带火花
剧中一句台词特别好,大意是不要做到每个人都8分的音乐,要做到在某些人心里10分的音乐,因此,我修改评分为10分。
我终于在韩剧里找到了心目中最期待的爱情的模样。
很平淡的剧,因为太乏味了所以甚至找不到评价的点
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很巧妙地用三人间的纠葛与友谊点出男女主角各自的三角习题啊~ 朴恩斌不同于在<青春时代>里大喇喇的个性,把一个视音乐为梦想在追逐又对未来有点旁徨的角色诠释得很好,红着眼眶就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波动,搭上古典乐的基调是一出视觉与听觉都很舒服的小品。哇~我真是越看越打从心里喜爱它的调性耶,就像第二集里舒曼的<幻想曲>,柔和而缓缓地渗透着......poco a poco----我要努力推一下这一出~喜欢古典乐的人会喜欢!喜欢以音乐为背景(如长假、密会)而追逐梦想的治愈剧的人一定会喜欢!喜欢在舒缓而愉悦的步调中笑看青春的人更会喜欢!金旻载的琴艺也未免太好了吧,没想到是自己弹的啊~~好好听啊~~~
可能和编剧自己写的台词一样,是不会得到全场八分但会收获一小部分人的十分喜爱的类型。第一集女主被问「你小提琴拉得好吗」时愣住最后只是回答「我喜欢」的情节让我的心也刺痛了一下……(朴恩斌真完全长在我审美点上,挑剧品味也好
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很好
特别喜欢这种暗涌细腻的情绪,朴恩斌指日可待啊。
路人小女孩看到女主的小提琴,问女主说姐姐你很会拉小提琴吗,女主过了好久说,我只是很喜欢拉小提琴,学过乐器的真的很有共鸣。朴恩斌很漂亮演技也好。剧的氛围非常文艺抒情感性。
小众题材的剧做得很认真细腻,这才是市场好!分众传播,各取所爱;百花齐放,都能存活发展。无论什么题材,你可以不喜欢故事,却能感受到审美,试图了解走进主人公的独特世界。
好久没遇到这样想耐着心看下去的剧了。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奇妙很可爱,氛围节奏舒缓感性,有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柔。其实世人眼中的天才和凡人啊,都一样在各自的人生里烦恼着挣扎着。现实与梦想、友情与爱情的平衡和选择,大概从来都不容易吧。但也许不必勉强自己达到每个人的八分,能成为某一两个人的十分就足够了,有被治愈到呀~ / 越品越喜欢,或许恰如台词说的那样吧,这部剧可能不会大火,却像生病时的温开水,淡淡地、慢慢地温暖和治愈一些人的心~ / 虽然想不起来何时在音乐里得到慰藉了,但它一直都在陪伴我呀。古典乐和ost真美,想建歌单了~
向温柔的人投降,喜欢男女主。
我很不喜欢电视剧里的三角关系而这部又是各种三角 但是以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的故事为切入点真的好好 古典乐的元素也很舒服!音乐有的时候真的有这种让人无条件沉溺其中的力量!再一次感叹女主的可塑性太强了吧看过的每个角色都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但都驾驭的很好!求求你们快点相互治愈!
大学毕业开始学小提琴能进音乐学校呀,打着大龄逐梦旗号的女主几集没碰小提琴啦,虽说是古典乐题材的一集45秒的古典乐出现,这样合适么?原来是个普通的恋爱季呀//我喜欢这个剧的音乐有4个,但我不说了。唯一不足就是音乐部分太少了,情绪部分太多了。有可能还是比不上交响情人梦… …
200908-男主第一个弹琴的镜头柔光打的会不会过分了点。200923-八集弃。实在看不下去了,之前那个柔光镜其实已预示了套路。但我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它能在套路中玩出点什么,毕竟跟音乐相关。快进完最新两集太失望了,看不懂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轨迹,沉默和瞪眼睛什么也解决不了,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人物、情节全部都磨磨唧唧、黏黏糊糊,利益角力和明争暗斗的剧情表面化而幼稚,可惜了那几位站出来就是戏的配角。最后的最后,忍不住吐槽下选角,完全没有音乐气质。就算乐器、音乐、艺术家身份这些统统是工具,也请不要用得如此随便而肤浅。
本来以为是男女主音乐天才互相吸引那类型的,没想到会是二对三角关系六个人之间复杂的纠缠。但在蒙上了古典音乐的色彩后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勃拉姆斯原来是这层含义)女主和男主的故事很好的展示了爱好与天赋之间的距离,优秀选手背后也有心酸。大概会是一个互相靠近然后治愈的故事吧现在看来还挺舒服的 希望后续发展能更惊喜吧
两对三角恋看起来很狗血 但实际上男女主都是喜欢深藏心意却又执着善良 两个人很像 甚至两个人连对话慢半拍都一样 化学反应很喜欢而且朴恩斌姐姐居然很适合这种温吞内向的人设 以前的鬼马调皮的样子都完全看不到 金旻载嗓音这么好听的吗 气质也很适合钢琴家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