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金门大桥》是在美剧《傲骨贤妻》里,当时有一个官司好像是有个女孩在金门大桥自杀,所以案子质疑的是,为什么你们那有闲工夫去拍纪录片而不是救人?纪录片会不会诱导想要自杀的人真的去实践?时间过了太久,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当时我的确震撼——当我们驻足“死亡”这个话题时,总是会震撼,总是会沉重,总是会思考深邃多过于日常生活。
是拍摄还是救人?这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饥饿的苏丹》拍摄者凯文·卡特为此饱受诟病,坊间传言他甚至因此而自杀(又是自杀!)。
是拍摄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引导人们,金门大桥如此壮观美丽,在这里死去是再好不过的了,还是同样一部影片,告诉人们生之艰难,死是容易的,但是人们更应该“等一等”,也许最好的风景在后面。
被观看的死亡到底是警醒还是对死亡者的亵渎?
是just let him go还是 do something?(片中被采访者的疑虑也是我们的疑惑)
是保持自然的美,还是装上层层防护?
活着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好还是坏?不让那些想死的人死去,是对还是错?
其实,看过电影就会知道,从技术手法上来讲,《金门大桥》可是一点也不高明。也许是架设摄像机的位置,所以画面不能达到以往我们欣赏纪录片的观感。而且,就拍摄到自杀者到自杀者投水这段时间,就算有人二十四小时盯着监视器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不是不救而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根本无法实现救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人去金门大桥自杀,这部电影就无法存在。所以纪录片已经预设了一个场,就像张开的罗网,等待小鸡的落网。从这个角度上讲,的确有些残忍,不近人情,不人性化。对于死亡者本身而言,他自我选择的“死亡”被他人人为包装成一种表演。死亡已经让未亡人受尽煎熬,还要费尽心力去保护死者的事后尊严,所以,《金门大桥》从拍摄到公映,是非不断,这是意料之中的。
不过,Eric Steel是一个有勇气之人。有些事情,的确会招致非议,“是与非”并不明朗,但是不去做,就永远不会知道结果——《金门大桥》致三位想要自杀者选择金门大桥作为人生的终点站,但是也鼓舞了二百多人,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三比二百多,从数量上讲,《金门大桥》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对于那三个人的家人而言,伤痛是百分百的,他们痛恨这部电影,可以理解——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痛恨死亡,但是,其实这是所有人的归途,只不过很多人视而不见罢了。
死去的人获得了某种意义的平静,这一切不过都是活着的人的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死亡”感到好奇。生与死之间,就像有一扇开启就会关闭的门。门那边的人不会告诉门这边的人“死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正因为它的“神秘”、“霸道”、“不可知”,所以千百年来人类从来未曾放弃过对“死亡”的探索。
在所有死亡的形式中,“自杀”又是最为不可知的。按照常理,人们都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可是为什么有人大好年华却忙不迭地结束生命呢?
或许你认为自杀是一种行为艺术,毕竟影视剧里给我们展现的自杀都是比较浪漫的。事实上,终结在金门大桥的24人(2004年)却各有各的死法。有人急急忙忙跑来,忙不迭地攀上栏杆,完全顾不得可能被撞伤和跌落之后的形象,像一只僵死肥胖的水鸟被重重地扔进水里。有人会在桥上逡巡、思考,甚至涉及落水的姿势;有人会找寻一个特殊的洛水点,有人会像一只华丽的鸟一样自由的翱翔……死亡与死亡如此的不同,虽然,终点站是相同的。
让一群你活着的时候都未必理解你的人在你死后解读你,很多人认为Eric Steel此举完全就是为了凑满九十分钟的时常。可是,剥离了影片,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思考“死亡”吗?他们理解不理解又如何?就像你能够理解与不理解,对于逝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近距离的接触到“死亡”时,当你身边的人试图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时,你在想什么?对于“死亡”你有什么看法?对于那些想要自行结束生命的人,你有什么遗憾,你想要对他们说什么?
Gene,你伤害了我!片中黑人小哥对着镜头说。多少自杀者的家人恨他们,但是忌死者讳,斯人已逝,他们只能把这样的愤怒和伤痛藏在心底,gene,也许你等一等,就会获得一个好的职位呢?多少的家人、朋友充满了遗憾,也许等一等,人生就不一样了呢。
可是,那些在栏杆处犹疑被救起的人,他们的生活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了吗?埃文自杀了三次,他说他想要生活回到从前,但是完全不可能了。有些时候,一些人不理解另一些人,那些无法理解别人的人却自以为自己理解这个世界。人生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别人都能过,为什么你不能?你明明已经拥有了很多,为什么还觉得不满足?而对于那些想要自杀的人,也许来自于那些“正常人”自以为是的了解,不被理解却别苛责的压力才是他们急于想要逃脱的。
那么,既然爱你,是让你选择你想要的“自由”,还是去做什么阻止你去实现这种潜在对所有人伤害的行为?所有人都摇摇摆摆,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永远也不会有。Gene的一位朋友选择了尊重他的选择——既然他不属于这里,他活着只是因为被需要,那么,真的有那么一天,请好好说过“再见”再走。这是最动容的告别,也是最体面的离世。虽然有人为此深受伤害,但是活着时,有人理解,这样的行为被谅解,对于gene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所以,他的离去是最美的,“他只是想飞翔”。人生一世,如果至此结束,也许也是一种圆满。
放弃苛责那些自杀者的父母、爱人吧。就像放弃苛责自杀者本身。
“别人会说,我们是多么糟糕的父母啊。”人不可以苛求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哪怕是至亲骨肉,也许你依旧无法读懂他。金门大桥的水波依旧平静,一个美丽地方,Sharon照了很多照片,他简直迷上了那个地方,“我是做的不够好,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糟糕的母亲。”
或许,他们会获得平静、自由与爱。
人真是复杂的动物,就算拥抱,也未必是温暖。
想起《时时刻刻》中,伍尔夫匆匆忙忙走出家门去自杀,为了达成所愿,她甚至在脚上榜上了石头。“我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挣扎了很久了,只有我才能了解我的状况,只有我才会知道。”
不要说他们未曾努力过,只不过,有人放弃了,有人被打败了。
当我们理解了那些人的生之痛楚,就会更能理解“tomorrow is another day”。死并不难,难的是在经历着痛苦,还要努力地看着明天太阳的升起,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力量。理解死亡,善待活着。
自杀是你不曾面对的勇敢吗?面对死亡,身边现实的一切有如梦幻般的游戏,唯一真实的是死亡的气息,用壮观的这一跳结束现实人生的可悲游戏进入未知的死亡旅程,现实中朋友家人提到你的名字,怀念、感叹、迷茫......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记录片。我宁愿把它看做关于重生。
导演历时一年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来到金门大桥的各色人等。这里是全美国最著名的自杀圣地,也许是因为风景这边独好,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总之,如织的过客间,总穿梭着那么几个远道而来自杀的。有的人翻过围栏直接往下跳,有点人犹豫不决,被路人救下;有的人往下跳的一刻,忽然不想死了,奋力自救。
通过这部影片,你会看到最接近死亡的一刻,看到金光闪闪的大桥下的芸芸众生。我也看到了芸芸众生的前世今生,感觉到生命不能不结束的千万个理由,和那些多么盼望延续的自杀者的眼神。
www.outzine.com我找这个电影找了两年了。。。谁有。碟片。。。帮忙一下
快和我联系。。。
[email protected]
金门大桥的景色与死亡的美如此切合。我个人非常欣赏导演的勇气,那些选择自杀的人需要世人的理解,哪怕一点点,我觉得本片以一种残酷的形式做到了。
2008.09.01 "Maybe there is a certain amount of release from pain by pain. Maybe he just wanted to fly one time."
那个自杀的人,总让我联想到MJ。
其实来金门大桥自杀的人还是热爱生命的,因为他们那么看重仪式感,也很希望自己的死被更多人看见,就像一种自虐,赌气,埋怨自己的苦是你们这些冷酷的人造成的,你们没有救他。对于自杀的人,没必要劝,每个人的自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一定是确定自己得不到视为珍宝的东西,才选择去死。基本是爱
长发黑衣男的死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明显摄制组处心积虑等待他的死亡。当一个人失去生活的勇气时,是该尊重他的选择?还是拯救他的生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落体的追溯。
本是当做社导研究素材来看这部片子,却目睹了某种荒谬的真实。他们不是愚蠢,却执意要完成一个仪式性的自我实现,A FALSE ROMANTIC PROMISE.生命就是要把各种悲喜都尝尽才圆满不是么?哪怕剥落到底,至少要活着,事在人为。
看得很不舒服。不舒服的点在于,我认为活着的“正常”人其实没资格去评价选择去死的人。你都不曾真的认识过他,凭什么假装关心他。
珍惜生命吧
You will promise me that you'll not go without saying goodbye.
抑郁症病史二十年,三次自杀未遂经历的我看来,这个片子依然震撼我。
金门大桥美得让人不愿再回头。 音乐非常好!被煽哭了!T T
扑通扑通的死亡笔记
這是天意,為Gene而拍攝的電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话好烂俗,但是关键的是最困难的时候要记得对自己说。
生与死,一座桥的距离,请你认真的飞一次
主题太沉重,无法不关注。但拍摄并不完美,3.5星推荐。
人都勇气从那么高的桥上跳下 为什么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活着比什么都好 以为死就能了结迷茫 困惑 无奈?那到上帝那你还是迷茫的 甚至悔恨的 要强大而淡定啊
满沉重的
跳桥的跳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