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谍战电影,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007系列,这个起源于1962年的英国特工系列电影,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忠实的影迷团体,且整个系列即使是在如今也依旧能在每一次上映之时掀起观众们的观影狂潮。有喜欢,自然就有讨厌,007系列的观众们有多么喜欢这个类型的影片,那些反对派们就有多么讨厌。
有的反对派不止讨厌,而且还会拍摄同样题材的影片来告诫观众,007系列里面的都是假的。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看惯了007系列里面的特工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且每每能在危急关头用一种非常潇洒的方式来获得胜利,久而久之,观众们自然会对于特工生活产生一种“误解”。于是,有人在第一部007电影上映3年后就拍了本片。创作者目的很简单,特工电影并不是你想象得那样潇洒简单。
《伊普克雷斯的档案》是一部“反007”的影片,创作者创作者西德尼在007系列风靡全球之际推出了这部作品用以给观众降降温。真实生活中的特工人员可能没有电影中展现的那么刺激,他们的生活也许都是枯燥乏味的。美女与惊险刺激并没有太大关联,而通过任何的蛛丝马迹来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或许也仅仅是观众美好的期待而已。
英国特工帕尔默本来就不想从事眼前的职业,但因为被老板抛弃,不得已而成为了一名间谍。帕尔默身上不仅仅有这浓重的英国工人阶级口音,这使得他首先在语言上显得不那么光鲜亮丽。而生活中的帕尔默是一位非常有规律的人,为了早起喝一杯咖啡,他不惜耽误了跟同事的换班时间。帕尔默没有007系列电影中的绅士风度,他的所有行为倒显得有点滑稽。
为什么说本片是一部“反007”的电影,原因很简单,我们之前看到的007系列影片中的主角一系列的光环在本片中并不存在。首先来说这个身处风口浪尖的“英国绅士”帕尔默并不是一个十足的英国绅士,对于帕尔默来说,特工仅仅是自己无法拒绝的一份工作,如果有得选,他一定还有更多的选择。既然成为了特工的一员,帕尔默也并没有对于眼前的工作展现出来无穷的乐趣。而同事对于他每天索要从事的工作的解释更是让帕尔默失去了兴趣。
007中的特工们每天要面对的都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而帕尔默最为惊心动魄的场面就是本片一开始的跟踪。当他来到情报处的时候,同事告诫他每天需要从事的工作就是重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原本观众所期待的打打杀杀到了本片中也演变成为了开会,枯燥乏味的会议显然并不是观众想要的特工需要做的事情,但这确实是特工需要做的事情。
007中的特工们可以从蛛丝马迹之间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本片同样设定了相关的情节,在众人面对案件焦头烂额之际,帕尔默成功的从一个不起眼的炉子里找到了一段残存的录音带,且通过炉火还热乎着证明了人还没走远。当然,这样的证明只是一段证明,说明了人没走远之后,显然什么也没有发生。众人本着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的期待,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了那段残存的录音带上。
很显然,这个时候如果是007系列电影的话,录音带自然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证据,然而帕尔默发现的这个录音带仅仅是一段被破坏的非常彻底的录音带,情报处的同事们并没有从这段录音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观众们如果有所期待,自然也会以失望告终。
工作无聊乏味,那么帕尔默的生活是不是应该存在着惊喜,当然,这一点观众们可以得到认同了。帕尔默成功的吸引了女同事的注意,并且两人有了天雷勾地火的激情一夜。但是过去了呢,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女同事并没有跟帕尔默搭配着勇往直前,反倒是帕尔默却因为自己不惧威胁而被秘密逮捕。
此时此刻,观众们从007系列电影中看到的飞天遁地依旧没有出现,帕尔默在被关押的过程中即使是做了反抗,自己也没有任何的能力逃出生天。而在肉体与意志的对抗中,帕尔默的意志也没有像观众们期待的那样坚定,最终帕尔默被人用物理手段洗脑成功,在他拼命“逃离”了监狱之后,本片也渐近尾声。
《伊普克雷斯的档案》全片讲述了一个邪恶的事件,但却没有任何的惊险刺激一说,即使是最后的对决,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跌宕起伏,处处有悬念。作为一部“反007”影片,本片用平实的手法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特工生活,而这种特工生活往往才是真谛。究竟本片中的帕尔默跟观众心目中的007谁才是真正的特工,见仁见智,至少本片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思路,难得可贵。
……
你好,再见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吊儿郎当的间谍,就像坂田银时是史上唯一一个得了糖尿病的男主角一样,这个高度近视不戴眼镜就找不到闹钟的间谍也长了一副看谁都不爽的面孔,为了给自己做一杯完美的咖啡完全不在乎会不会上班迟到,礼仪对他来说也许并不如超市的蘑菇更受重视,然而被自己的上司罗斯上校踢皮球般踢走时还是不忘给自己要求加薪。漫不经心的眼神给路过的每个人都印上了“SB”的标签,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这种废柴,越是不可小觑,毕竟他们挖出来的鼻屎可能比谁都大。
这部影片的拍摄建立在反英雄主义的基础上,针对当时风靡一时的OO7系列电影。男主角帕莫说帅不帅总算有型,勾搭上的女人说美不美好歹还是个双面间谍,被两个对立上司玩得团团转幸而转危为安,毕竟当上了间谍这么充满智慧和危险实际上也非常枯燥的职业就要有些奉献精神。影片摄影非常出彩,以致于即便看不懂剧情也可以沉浸在这部美学至上的摄影教科片中。
网上所搜到的剧情简介完全一致,说实话比这部电影本身还要看的人一头雾水,不如自己看后总结一番,但这样就不得不剧透看客一脸,but who care,哈哈哈:男主角帕莫是个不正经却直觉极强的英国间谍,当时许多科学家莫名其妙不是叛变就是被杀,帕莫被原上司罗斯分配给新上司(因其外形简称为瘦坨坨)调查此事。帕莫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掳走的科学家由一帮势力出售,竞价最高者可得科学家。帕莫与其上司高价赎回一科学家后却发现其大脑已经收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帕莫的同事分析出了案件的关键“伊普克雷斯”的含义,瞬间被杀,帕莫也被栽赃了谋杀美国间谍之罪,并被出售科学家的势力抓起来进行洗脑工作。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则是帕莫两个新旧上司中的一个......
这次的间谍帕莫完全不是英雄,而是被两只老狐狸玩的团团转的小棋子。他的存在仅仅是更为高明的上司试图抓到队伍里的双面间谍而放出去的枪,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保得住小命且完成了任务算他幸运,即便保不住性命也有千千万万个他这样的棋子等待临危受命。此举直接揭穿了间谍片中潇洒酷炫不可一世的定义,也不再美化危机,减少了对主角光环吊炸天的设定。数十个献身的科学家和间谍,都不过是更高统治阶级斗智斗勇的牺牲品,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多的尸体也不过是胜利者的贡品,既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记住。所以帕莫从一出场就被推到镜头的一个角落,长镜头下他仅仅在冲泡一杯咖啡,比起无所不能的英雄,凡人的属性让他在与命运抗争时看起来更悲壮。
影片许多镜头都有着偷窥的恶趣味在里面,俯视或仰视、或隐匿在某物后面,仿佛带着观众亲临其境的加入间谍的小心翼翼之中,在烘托气氛上绝对抢镜,窗棱、眼睛、吊灯,你所能想到的都能成为拍摄角度,倾斜的角度带来更深的恐惧。女间谍第一次和帕莫一起吃饭的几个镜头很有意思:女间谍闯进帕莫家搜查,帕莫回到家中发现后,给女主角的第一个镜头是对准门的枪口,随即才是把玩手枪的女人,这个镜头预示着女人身份的暧昧和潜在的危险。而帕莫知道后走到坐着的女人面前,站在她前面把手枪塞进了裤腰,不得不说这个角度色情的很。
虽然男主利用疼痛转移对洗脑的控制,但是他的出逃和劫持两位上司的过程还是太简单了,好在也不影响这部电影本身的经典指数,毕竟间谍这么危险的事总要带着一点小运气的。
慢坏了我,60年代雅痞就酱啊。看来多数事情熬不过时间。
其实MC这角色很喜感啊。。然后间谍和特工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不怎么打架,低调的行事风格,连泡妞方式都这么独特。。。
冲着迈克尔·凯恩来看的,一部类似于007的英国特工电影拍出了文艺气质,磨咖啡拨电话分分钟的细节都保留;摄影有趣,结尾抓真凶一段镜头拍的很有代入感;冷幽默频出,喝杯茶的戏都让你会跟着茶水一起冷掉;故事悬疑设置的不错,只是故事线有点乱,剧情硬伤也不少。对比同时期的007显得阴郁。
这位上班族形态的Harry Palmer让人眼前一亮,他要天天开会,坐办公室,工作还没开展就得填一堆的表格。他一脸的不在乎,任务失败也一样平静,长得贼帅却是用厨艺泡妞。不过多的靠武力,洞察力和执行力让他能最终成功。哦还有绝赞的冷幽默和戏谑感,高度近视的违和感,多有趣啊,Michael Caine帅帅帅。
四星半。非常风格化的一部电影,导演运用各“景框”实现画面中的二次取景——汽车车窗、窗棂、储物架,还有过肩镜头时肩膀挤占画面形成的框景,甚至主角的眼镜也用来进行框取等等,导演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也采用了很多非常规的取景角度。这样拍摄倒非常符合特工电影的影片基调。总之,经典“画中画”,影史上被低估的一部电影。
节奏奇慢,磨个咖啡磨半天,打个电话也要看他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在拨盘上拨。后面没看懂,越狱过于轻松了,早知如此,怎么不早点儿越狱。如果搁在如今,这样的电影吃不开了,三十分钟足够把这故事讲完了。权当猎奇一番六十年代电影资料。
早期反英雄主义特工电影,据说是针对当时盛行的007系列电影的。迈克尔·凯恩主演。本片的摄影机位非常有特色,经常出人意料。配乐也很错,衬托出了间谍电影的神秘、黑色的气氛。
间谍中的上班族。影像风格十分swinging,小公寓里单身帅哥起床泡茶的片头再度说明迈克尔凯恩是一代平民小青年理想中的自己,有所美化但美化得不多。但现实是,并非随便谁戴大黑框眼镜都可以这么酷的...
跟007的音乐不同是,更加像伦敦的天气的感觉~
分数都给摄影和男主的表演,这剧情真的是混乱不堪,甚至看出喜剧效果。★★☆
1.镜头角度亮点非常多,弥补了情节缓慢的不足。2.Palmer很有“会生活”的魅力,从清早煮咖啡,到超市挑法国罐头,热衷烹饪(据说打鸡蛋特写是作者Deighton本人的手),加薪想到第一件事是添置烤架,懂音乐听proper Mozart. 即使级别不高却气质超群。3.Caine的造型眼神还有偶尔的说话口气都可像grem.
关于漫画英雄暗黑……你确定当年这些艺术形象的创造者们之所以没有拐向暗黑森林是由于他们想不到?还是说,本无不难只是从无此意。因为总会心思:既然意欲黑化,干嘛不另起炉灶从头来过,以维系艺术形式与主题的高度统一?英雄斗篷与坏蛋花脸,甚至选择漫画这种形式本身,就已经为核心角色设定了性格边界。越界太多势必破坏构思初衷。……就好像英人擅长的谍战系列。007形式雷同让人久看生厌,是否考虑过暗黑詹姆斯邦德暗黑以求出新并深刻?根本不需要。如想深入了解间谍行业丑陋残酷的真实一面,你可以去看卡雷的柏林谍影;又不想矫枉过正过分悲观,仍有位于两者之间浪漫与黑色兼顾的帕尔默系列可供选择。但无论如何,不要去做一种尝试:“代号007的王牌特工帕尔默在执行柏林计划”。
迈克尔凯恩扮演了一个眼镜度数很高,善于做饭,看似涂着厚厚眼影的间谍,而且又把CIA特工让黑人演,英国人的irony无处不在,可惜接近结尾的越狱戏份假得让人想到所有的007电影,以及悬崖之下,说明了间谍电影逃不出这个圈,结尾的老套也证实了这一点。全片最为突出的是摄影和约翰巴里的配乐,为电影蒙上了浓浓的压抑氛围,可以说不是plot-driven而是atmosphere-driven和texture-driven了
天啊好美 对上眼的那种美 几乎每句台词都会让我不可捉摸地笑上一下
这个据说是最真实的三部间谍片之一……哪里真实了,麦克凯恩被关押折磨了一个多礼拜突然有力气打翻警卫跑出去了?从后面的情节看也不是故意被放跑的呀,还有那个什么比的科学家最后的结果也没说,要拍续集吗?吐槽完毕。不过喜欢烧菜的间谍还是很娘的,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
开篇是间谍片里少有的慢节奏精品,买到帕尔默同款猎装,缘分呐
其镜头的运用确实很棒,但是有些桥段没看懂
风格非常符合我喜好的间谍电影!男主角还是个好厨子,比Bond要嗲多了。John Barry的配乐很精彩!
很有“高贵冷艳”(字面意义)感的间谍片,如果不是故事太烂bug太多应该可以和卡桑德拉大桥一样经典。终于理解“裘德洛就是年轻版的迈克凯恩”的说法,顺说,那个花瓶女演员好漂亮,现在的淫国女演员就没几个能看的
Michael Caine时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