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I’m attracted to you,Camille
Camille,
I'd love to see you in the moonlight with your head thrown back and your body on fire
25分20秒,Petra俯上身,这样说着,迎来Camille一脸尴尬的笑容
OK,她说
我知道,故事归属到自己喜欢的调调
When night is falling
夜幕低垂,封面上有着法语的名字:Quand tombe la nuit
读上去也是轻轻的,感觉深邃的让人着迷
光束照射下的一汪海水,游走着女人美丽的身体
十多年之前的作品,突然散发出一种奇幻的美
撇开隐含的寓意,光与影,梦境,现实,虚幻世界的转换
魔术团内,藤条缠绕红色丝绒包裹下的床铺
抬头是双生花一般的盘旋,翻转
所有纠缠都有一种象征,Camille不能释怀的欲望
美的,是这么让人不忍碰触
情节是百试不怠的
2女1男,直人和弯人
直人看似生活幸福,波澜不惊
男朋友体贴,善良,他很好
偶然遇到了弯人,心中隐含的欲望被激发
直人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却阻止不了被弯人吸引,越陷越深。
男友终究发现,他善良,所以她更痛苦
结局幸福,直人突破内心枷锁,她一般更勇敢,即使弯人退缩,她亦愿意追上去
Camille: I want to go away with you.
Petra:What world you do in a circus?
Camille: I have a few ideas.
Petra: I'm outgoing. You're not.
Camille: I can be outgoing.
Petra: I smoke pot.
Camille: I drink... cherry brandy.
是,她俏皮的说,你抽大麻没关系我也喝樱桃白兰地
虽然杂技团不需要神学院老师,但是我总有办法
我要跟着你,因为我爱你
而此刻弯人通常只是哀愁的说:这由你决定,你跟着马戏团作什么呢?
发现最近看的几部电影情节上的相似,弯人的职业一般比较nice
比如花店老板,比如传说中的江洋大盗,又比如魔术师
Camille第一次来找Petra,身处迷幻的杂技团,充满了奇幻的非现实感
没有人注意她,打扮奇异的杂耍艺人,走进门和Camille的生活说了再见
Petra在巨大白屏之后,光射出的球在她的腰际,手际游走,光影完美结合
若说迷,这里应该开始
主演一双迷人的眼睛,魁北克说着法文的女人
也许和世人说得一样,法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包括说法语的加拿大人
有时候,我看她竟然看出和WINONA RYDER一般无辜的孩子眼神
难道我们不能做朋友嘛?
我只是被你的赞美冲昏了头,我不知道,你知道我不是....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吻了你..难道我们不能做朋友嘛?
I’m attracted to you,Camille
我着迷于你,最爱Petra这句,她看着她,Camille,让我如何与你做朋友
你要明白,有时候望一眼就逃不掉的人,她自己知道,嘴上却说着另外的语言
但迟早,她会说回真话
2 ) 所有的爱都藏在小细节里
我对爱情片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是否交代清楚爱的来龙去脉和爱的参差百态。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爱情交代是最为懒惰的。爱情没有万能公式,不等于可以省略论证过程。
对Camille来说,爱是丧失爱犬后,公共洗衣房里陌生人递来纸巾的善意与温情;是穿上你的黑色上衣,戴上你的红色帽子,变成另一个自己;是在诡谲怪诞的马戏团里,欣赏你在幕后表演的人影舞蹈;是明明害怕、讨厌滑翔伞,却很开心“I did it”;是从 “I’m not much of a drinker ”和 “I’m not much of a dancer”到夸口说自己擅长cherry brandy,和任由你把blingbling的金粉洒在自己头上。
而对Petra来说,爱是你说switcheroo的声音,是你片刻突然悲伤的眼神,是你一时兴起后的惊慌失措,是你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口是心非。
但爱从来都不是只需要心潮澎湃,勇往直前就够了。爱还需要试探、畏缩、进犯和却步。只有经过审视过的内心,才值得尊敬。
大学老师,校长候选人,神学教授,每一个称谓都给Camille上紧一圈紧箍咒。在冲动的第一次kiss后,Petra的兴奋写在她的三个侧手翻里时,而Camille坐在不断旋转的转椅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与从高压电线塔内旋转仰拍的黑色线条剪辑在一起,隐喻蒙太奇准确传递出Camille的困顿与为难。
从人物的变化弧光来看,Camille和《末路狂花》里的Thelma一样,是影片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Petra心直口快,古灵精怪,在感情中似乎处于主导的一方。但故事真正需要讲述的是Camille如何从瞻前顾后、进退两难中觉醒和重生。如同她死去的狗狗Bob一样,从冰箱中被取出,在雪地中复活,抖落雪尘,然后向前奔跑。
仔细想想,影片的人物设定和Desert Hearts太像了。。。
还有三组镜头特别喜欢。1是Petra吹灭蜡烛,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紧接着同样的运动轨迹,一只绑着信的箭射进Camille屋内,开启下一个段落。2是表现时间推移时,太阳光照射出树的投影,在墙上慢慢地移动。3是Martin在Camille家中向她求婚时,透过玻璃窗,后景里室外的Petra正蹭蹭往上爬树,窥探究竟。
3 ) 很旧 ,但是很美丽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有种感觉,很熟悉。虽然从未看过,可是的确熟悉。用宝哥哥的话就是:“虽未见过,然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当时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后来才想起来,《蝴蝶》中的很多片段简直就是从此活生生的照搬下来。
因为看《蝴蝶》在先,所以冲击并不是很大。(也因此对《蝴蝶》极为愤怒。)作为一部前辈的经典作品难免不被后人所模仿,对此,我们也只能无奈。
影片拍得非常大胆。视角也很独特。一个神学院老师,一个马戏团的舞者,身份本身就足够产生故事。
对于Camille来说,她要爱上Patra不仅仅是道德挣扎,还要背叛自己的信仰。一切的道德都可以冲破,甚至连法律也可以无视。但要一个人背叛信仰实在是不可能做到。
Camille的痛苦挣扎就在于她不知道,自己的爱情是不是被允许的。要一个天主教徒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无异于让阿拉伯人改信基督。Camille努力地克制,克制,再克制。一再的冷言冷语,或是出言尖刻去伤害Patra,希望把她推开。却又压制不住内心狂热的爱恋,一次次去找她。挣扎在“爱情”与“信仰”之间痛苦不堪。
不同于我对《蝴蝶》中,蝶的指责,我可以理解Camille的痛苦。因为信仰是最高的,不容背叛。许多人可以舍弃生命,却难以背叛信仰。我们对于信仰的态度也应该如此。
两人的ML镜头简直美到爆!从没有看过这样独特的手法。一面是高空飞人的演员在飞翔,翻转,一面是红的刺目的天鹅绒下心意难定的恋人在恩爱缠绵。如同梦想与现实,挣扎与沉沦,渴望与克制,淋漓尽致的体现了Camille复杂,忐忑的内心。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信仰却更让人无力反抗。对于她们的结局,我从没想过,会是喜剧。
我不知道当我的爱情与信仰发生矛盾,我要怎么办?
还好,没有。
还好,我的爱情,就是我最高的信仰!
4 ) 光线与音乐,寒冷与温暖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缘自98年在录像小店的一次偶得. 当时还是只喜欢动作片的小年轻. 谁知看过一遍以后"夜幕"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最喜欢影片中的气氛--一个字:冷.影片一开始, 老牧师在外面吐着白气说,寒冷能让头脑变得纯净. 灰色的天空, 高高的白杨树, 黑色的高压电线,层层压抑的大提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戏团里,夸张的色彩,夸张的性格. 马戏团排练的熨斗舞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在蒸气中,在红色与深红色的拥抱下主角生命中的另一道门开启了.
不知为什么最喜欢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看这部影片,可能是觉得里面寒冷压抑的气氛与现实很相象吧.但是看完片子总是觉得暖暖的.
向很多朋友推荐过这部片子,但是很奇怪他们都没有感觉,说觉得一般,可能每人的感受都不同吧.
个人觉得影片的最后,小狗在"哈里路亚"中从雪中一跃而出的情节有些突兀,虽然能够理解其含义但是总觉得有些破坏了影片的总体气氛
后来一直想找这部电影的碟版,才发现在美国是没有的,要从加拿大邮购.但是碟版绝对物超所值,完整的剪辑,宽荧幕画面以及清晰的画质和音轨.
5 ) “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
似乎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因为从一开始它就脱离了“同志电影”这个笼统名词的纠缠。要么以同性恋情欲为主题,或是描述探索同性性别认同的过程,或是以同性恋者在生活中所碰触到的社会、家庭、法律冲突为主线。
像《费城故事》《男孩别哭》《春光乍泄》《断背山》。
而这部电影中,女主角卡蜜儿被置放在情欲迷障的临界点上,一边是严峻的神学教义,另一边则是罗织梦幻的神秘马戏。“它爱你的程度,凡人无法企及。这种爱非常单纯。它不介意你的成与败、美与丑。”派翠西对卡蜜儿痛失爱犬的劝解似乎更象是爱的宣言:事业、相貌、地位,这些普通人择偶的先决条件,在“同志们”看来算什么呢?甚至“尊严也比不上与爱人共舞”!派翠西的闯入犹如一位撩拨她全面感官的先知,引导着、开发着,两人终将携手筑梦。
在宗教、神学面前,个人主义又一次占了上风。是偶然还是必然?我脑子里暂时还想不出哲学归结点。
6 ) 归来,萨福
女人的美。女人跟女人的爱。女人跟女人接触的方式。
是做女性研究跟两性课题不可忽略的一部电影。是我梦想成为导演的时候一定要拍的一部作品。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对白都是思考,都是诗。
灰色跟彩色
干枯的神学与跳跃迷惑的马戏
木涩的眼睛与湿润的舌头
男人的语言与女人的语言
谁更懂得说出爱是什麽感觉
男人的身体与女人的身体
谁更懂得做爱
不用急着辩解,看过了,真实的感觉便在你心里。
然而神学里有很多观念我是认同的,只是这部戏为了突出对比,只是反映了它严肃生硬的一面。比如神的架构在于转型,从神体到兽态,从兽态到肉身,再从肉身到神体;从气到血肉之躯,从血肉到水气,丑陋到美丽。
要看完了再看。要认真的慢慢的走进每个画面,每句话后面的,如同开启从未知道的后花园;那里是萨福的伊甸园。
“ 给安娜多丽雅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实在是不好下的片,尤其是字幕,呵呵。不过看完真的挺喜欢的,喜欢那片有雪的场景,在天空上看下面的房屋,马戏房里的手影戏,女人的歌声传来。觉得黑人mm演得更好,身材真是完美啊(片子实在露得有点厉害- -)马戏车队……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印象中的吉普赛人,热情、开朗、幽默、活泼有节奏的音乐、灵活扭动的身躯,一切都让人觉得有趣,房车啊……太口水了,里面的装饰也不错。如果哪天可以和你这样一起去天涯海角,无论什么都再不会重要了
喜欢派翠亚的笑容,喜欢她夜幕下神似安吉丽娜朱莉的侧颜,羡慕她们如月光般美好的爱情故事~当卡蜜儿一开始逃避的时候说“我们又不是动物,不能只靠本能吸引”,我想说的是不管爱的是异性还是同性,那都不是本能吸引,而应该是灵魂的共鸣~
和谐的经典电影。种族,宗教,性别,如果再加上年龄,可以颠覆全部传统爱情观。两个对立的女子和谐到了一起,刺激到了我所有的潜在百合细胞。
Pascale Bussières像Wino Ryder吧,越看越像......熨斗舞是迄今我看過最SM的舞蹈!
保守却又渴望自由的禁欲系老师,热情奔放撩人的马戏团演员,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忘我的沉迷其中,两人的船戏穿插着两位杂技女孩的空中舞蹈的表演,配上优美神秘的bgm,美妙而不失艺术感。结局he,总的来说是一部带有悲情色彩但又十分浪漫美丽的爱情电影。
导演痕迹相当重,转场的方式和剪接的内容无时无刻不让观众感觉到导演的在场。然而就是这样,这片子在情感的描绘上仍然真挚而动人。在性及含有性暗示的场面的拍摄上非常唯美。
很不錯,值得一看。韓國的《紅字》有對本片致敬。
两个女人之间爱欲流转,胆大惊动
男女主角都不堪入目,剧情也不是我钟意的类型。
camelle太迷人了!我喜欢里面的隐喻..不过略显沉闷..
看的是法语版,好像是第一回看魁瓜法语片
呃~后觉者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那鼻子有味道啊……大半夜的看拉拉~蛤蛤~
小黑我怎么看到了苏珊赖斯的影子?演LES就如油画。
拍呢隐晦了 或者是被删的重要镜头啦
神學老師跟著馬戲團走了。她說我抽大麻你干什么。她說那我喝櫻桃酒。哈里路亞。
“好景总是不长”“因为我爱过,我又失去。”我已经不知道该相信我的直觉还是神奇的命运。我已经不知道要坚持什么了。那些指引,我真的读懂了么。余下我显得万分愚蠢。终于来到了故事外,意料之外的平静。歇斯底里的疯狂念头在三秒内被潜抑,我不知道后果会怎样。完完全全的置身事外感。我要遵循哪个我
“为什么神学家不喜欢摇滚乐,因为那些节奏和鼓点都和做爱类似。”教义只是让她们爱情矛盾性增加的一个点,卡密尔很漂亮,也很聪明,她心里有一团火,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常人难有的大胆勇敢。反而派翠亚,看似大方冒险,内心则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活中也是这样
【6.5】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牢固的呀,哪有一辈子不变的事情呢?超现实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温蒂妮》,只是《夜幕低垂》稍微克制了点。
三星半。前面不错,两个女人之间互相吸引难以抗拒的感情表现的很到位,初吻那段镜头构图拍的美,还有自我挣扎中到意识觉醒穿插的几段女主幻想和蒙太奇,只可惜后面节奏就乱了,最后收的比较快,还好结尾的超现实处理挺有趣
炽热的爱情遇上冰冷的天气反而有了更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