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黄飞鸿系列我竟然最先看的是《王者之风》,记忆中第一次看《王者之风》是在八九岁时,那是在邻村放的露天电影,如今只记得看得很不过瘾和红灯照,剧情早忘了。后来尝试过几次看《王者之风》,都失败了,昨天电影频道播这部片子,终于让我坚持看完。
有李连杰版黄飞鸿珠玉在前,《王者之风》的地位实在太尴尬了。这我看来,这部电影完全是穷人版的《狮王争霸》,白莲教变成红灯照,争中国狮王变成大战八国联军,李连杰变成赵文卓,十三姨变成十四姨,原来赏心悦目的武打设计变成天外飞仙的吊钢丝特技展示……
当然,最重要的是主角换了,不得不说,赵文卓太嫩了,很多表演浮于表面,没有岁月历练是不可能演出一代宗师的气度的。在此之前,黄飞鸿都是用情专一,铁汉柔情,赵文卓的黄飞鸿突然玩起了多角恋,十三姨根本没出来,冒出来个十四姨,和十三姨留过洋,穿洋服的经历一样,甚至发型都一模一样,你这是何必呢?别管是不是关之琳,就叫十三姨得了吧。红灯照的大师姐也看上黄飞鸿,唉,搞得黄飞鸿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在这一部黄飞鸿中,我发现其他正面角色都很狼狈,强如鬼脚七都被打得屁滚尿流,英雄盖世的黄麒英竟然被红灯照迷香搞掂捆起来等黄飞鸿救,为了突出黄飞鸿的个人英雄主义也不必用这样拙劣的招数吧。金庸的小说之所以好看,很大一个原因是里面高手迭出,每每有群雄并峙的壮观场景,就算萧峰、郭靖不一定是最强选手,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英雄形象。
最后说一下武打场面,吊钢丝的痕迹太明显了,前几部中飞来飞去的镜头都很扎实,在飞起之前都要有一个借力(除了无影脚),这和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类似,而《王者之风》里飞的太夸张了,黄飞鸿动不动就飞在半空中施展无影脚,最后决战时如此,打个小喽罗也是如此,前几版里面黄飞鸿用雨伞搞定小混混,用平平常常的一脚搞定气焰嚣张的四大门派(《狮王争霸》)。袁和平说李连杰就是一部功夫字典,什么功夫都懂,大概赵文卓的功夫的确没有李连杰扎实。
以上纯属扯淡,没啥技术含量,观之一笑即可。
前几天又复习了一遍黄飞鸿,确实好,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但发现香港导演真是天马行空的可以,第一部武状元和林则徐禁烟,应该是道光年间。第二部男儿当自强跳过了咸丰同治光绪和孙文搞革命。第三部狮王争霸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第四部王者之风还是洋务运动。幸亏演员导演都老了,要不然一直拍下去,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精准扶贫......
我个人认为这部戏更过瘾,把敌人设计的更强,打起来更有刺激感,而且机关更复杂,设计更用心,还有点血腥比起其他几部,所以感觉这部戏真的非常不错啊,演员换了是遗憾,但是电影本身方方面面代入感,刺激感而言,我真感觉是系列巅峰。赵文卓的黄飞鸿其实也不错,只是李连杰的先入为主确实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我感觉其实还好,唯一值得吐槽一点的可能真的就十三姨,跟关之琳确实差太多,不过演员也无辜,为什么要找她来演呢
2018-2-12
黄飞鸿赢得狮王争霸没要金牌 李鸿章派成都将军给他送金牌 成都舞龙前来 梁宽以为是砸场子的 黄飞鸿及时赶到 成都是个好官
十三姨的妹妹十四姨开报馆卖不出去报纸 黄飞鸿让她把报纸卖给蔡李佛拳馆 拳馆的人全不识字
八国联军与清廷比舞龙 成都求助黄飞鸿 黄飞鸿答应
红灯照屠杀洋人 黄飞鸿打败红灯照 黄飞鸿与红灯照大师姐被洋人抓住殴打 神父救了黄飞鸿 黄飞鸿家人被红灯照抓住 大师姐带黄到总坛 黄飞鸿救出家人
成都舞龙被台子上的机枪打死 黄飞鸿来晚了 黄飞鸿血书要求再比一次
赵师傅给了黄铜狮头 黄飞鸿打败各种怪物做的舞龙 洋人目的是打进紫禁城 洋人打进紫禁城欢呼 黄飞鸿欲抓洋人将军 两反清复明高手被黄飞鸿打败 黄飞鸿一家决定回南方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能坚持把片子看完了。本来是重温李连杰的,不过既然也有人觉得赵版不错,于是看了。为什么能坚持看完?是因为我想看有无一些赵的特写镜头,气质是否令人信服。结果呢,动作镜头太多,特写本来就不多,但气质都没有李连杰的令人印象深刻。我不是专门的动作片饭,但有一个有气质欣赏的演员我就会很喜欢看动作片。
先说主题,前三部定了一个基调,就是弘扬正气。这部居然是(我们赢了金牌失了江山)的悲观调。明明上部已经不想再斗舞狮了,因为争一块牌子死人没有意义。这次居然继续追求这种没意义,上部黄飞鸿对李鸿章那番话白说了?上三部那个(师夷)的进步思想,到了这里消失无踪,好像再怎么努力救国也没用一样,太消极了。不是说这次的不深刻,但让人家打了1.5小时,观众看了1.5小时,居然说打了没用……我怒了。
八国舞狮真的很扯谈,这些狮子下面很多是中国人,他们应该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给洋人舞狮,跟狮王争霸那些黑道动机不同吧,看着这部的黄飞鸿打他们,我总觉得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特别无厘头。
然后山寨十三姨的十四姨真的也是扯谈,一幅全世界都得罪了她的愁眉苦脸,真是够了。倒不如像铁鸡斗蜈蚣那样,让十三姨写封信消失了,总比其他女主出来的好。
其他槽点包括红灯照,既然是有参照真实历史背景的作品,古代女人缠足,何来武侠片一样打功夫出个教派出来?
一大段时间花在黄飞鸿为了救家人而打红灯照上面,比起之前救国的打白莲教low了n个层次。还有那些坦克一般装备精良的八国狮子,真的太扯了。又油又火又机关,就差没有人手一支枪罢了。
黄飞鸿系列看的太早也太多,回忆有些混乱,就看了简介和一些剧评慢慢回想,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争议。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灵前那一段,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热血,一种即使阴阳两隔,你我意气相交,一诺可慨然赴死以命相陪的知己之情。背景里很多有争议的事件,其实未尝不是当时那个混乱无力背景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没有明确的出路,只凭一腔血勇,闯一条可能无望的哪怕是错误的路,那么后来人,起码知道这条路到底对不对。所以,我不敢也不想评论那时候的事,但是我真的佩服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学上成为宗师可以,但是在那个时代侠者为国为民,何其艰难,金龙都倒下了,但是他接了。只冲着他灵前这一段,不论输赢,不论那块金牌最后有没有意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背水一战,他就是侠之大者。说实话,这应该是黄飞鸿系列班底较低的一部,过程和结果也比较压抑,看着总觉得哪里有些不舒服,但是那种带点末路悲情的侠者之风,却让我感觉更符合那个时代的样子。而且更感动于灵前那一段,仿佛有人隔着生死对话,那条路上,我先走了,我若没走通,你来。我来了,不知道路对不对,我答应你,我就来了。
直到现在才知道赵文卓演过黄飞鸿,他演黄师傅还算合适,20岁的演技和气质也还是不错的,只是不明白徐克要捧人为什么不另找角色、非要让他接李连杰的棒(做别人第二好吗,虽说李连杰也不是第一个演黄师傅的人但毕竟中间隔了好多年),剧情缺乏新意,红灯照炒了第二部白莲教的冷饭,狮王争霸炒了第三部的冷饭,趁着十三姨不在,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十四姨跟黄飞鸿搞暧昧,这难道不算崩人设? 前三部都有明确的大boss,而且人物立体各有特色,而第四部煞有其事的找来了一中一洋的周比利和钱嘉乐,但人物扁平,戏份也少得可怜,似乎就为了最后出来跟黄师傅打上五分钟的架,真没意思
我认为这绝对是黄飞鸿系列里面数一数二的佳作!壮绝无比!
那时候的桌叔儿好帅oooo....相貌处于巅峰期。重新回顾了下。。
赵文卓更适合黄飞鸿
徐克让出指挥棒,沦为商业动作片。
客观地讲,此片绝对是一部佳作,评分低完全是因为赵文卓的个人魅力不如李连杰。
如果不是编剧明明写着徐克,我真是以为哪个小编剧照着狮王争霸抄的。黄飞鸿前三部传统绅士严肃禁欲冷幽默的宗师范儿全部崩坏,变成一个年轻气盛见妹就撩凌厉凶狠的高手。动作设计在塑造角色时也跟剧本一样,前三部黄飞鸿对小喽啰大多是教训,这一部对小喽啰,还全是女的,都往死里干,毫无宗师风度可言。十三姨不在就被十四姨撩了,打完一圈红灯喽啰还对仙姑笑,有没搞错……很多人在争李、赵两版的黄飞鸿哪个好,我觉得赵文卓的动作表现跟吴京挺像的脆而凌厉,节奏短快,少了宗师的沉稳飘逸,但是动作是动作导演元彬设计的,还是不能怪演员。赵文卓版黄飞鸿比李连杰差的除了自身过于年轻表演过于青涩和不够沉稳之外,其他全部差在制作班底上了。其实可以看出这部根据赵的年龄把黄飞鸿的设定都改年轻了,但是事情却发生在李连杰版狮王争霸之后,矛盾。
黄飞鸿系列中无功无过的一部。红灯照的仙姑都是城乡结合部的即视感,唱山歌也是醉了。2014.11.21成都
boring…赵文卓还是没有李连杰的范儿啊…ps,每次中箭都是胸口,每次看到中箭,都胸疼…
谁接班李连杰演黄飞鸿都木有什么好下场
语录:十三姨就已经够了,还整个十四姨,十五姨又说下个月来,你说怎么收摊啊真是!
落后真的要挨打啊,阿兰成都将军挑战八国巨狮那段,真让人凄然泪下......我们赢了这个牌子,却输了整个江山!
今天CHC动作影院又放了。好喜欢钱嘉乐演的那个长发军服男。
电视播又看了下,当年是赶拍出来跟肥晶《铁鸡斗蜈蚣》唱对台?赵文卓这几部都不大能看,动作设计越来越扯,这集差不多算劣版狮王争霸,洋鬼子跟红灯照都给黑了一通,黄飞鸿拳打八国联军,脚踢黄莲圣母,徐克偏好的低机位把赵文卓两个鼻孔拍得堪比尔康。
小时候这部在地方台播的次数最多,八国联军那奇行种的“舞狮”真是猎奇的儿时梦魇;但重看就发现这不就是把第三部又翻拍了一遍,赵文卓的荧幕魅力较之李连杰终究稍逊一筹,但陈继铭的面相真是伟光正的绝佳代表,招式间浩气尽显。
没李连杰的经典
不是赵文卓的黄飞鸿不好,而是李连杰的黄飞鸿太好了。
上集狮王争霸,你这集居然还耍狮子而且重复两遍?未战已露衰相;赵文卓帅气飘逸确有相当水准,狠亏在前任起点太高而时间点又太近让观众很难接受;红灯大师姐王菁华远比莫名其妙十四姨王静莹更具魅力和可塑性,后者曾连续被黄飞鸿铁猴子热捧都没红起来;对打之前为什么都要去“踹城墙”?两星半……从前三部敌/武走势看李连杰退出该系列的必然性:首部对北派和洋人,打斗炙烈脑门穿孔;次部对白莲与大内,打斗仍燃但已明显收敛。对方均败亡在自身的凶狠无度;第三部狮王争霸,黄飞鸿的武功已退格到用来止争和教化……此一路向缓的大趋势下突然要把系列第四集又改回到比首部更猛的与八旗红花联手一致对外?非常困难,甚至连导演都换成了元彬。至于后来的铁鸡斗蜈蚣,有点接近施瓦拍最后动作英雄的概念,已经拐向无厘头自嘲模式,不能被归类在正传系列。
前几作都能看到和时代背景的联系,这个纯粹就是莫名其妙地去Cos Play大作战,打完了之后突然发现北京沦陷了
既不是徐克,也不是王晶执导,这次换成了“七小福”的元彬,所以在动作戏上,的确硬桥硬马,没什么好挑剔的。如果喜欢看刘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一类的习武闯关类型电影,这部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两大动作戏噱头。一个是黄飞鸿大破红灯照的各种机关,木头桩变成了灵活的多米诺骨牌,屏风成为充满危机的险墙,至于纸桥、钢丝线,都尽皆用上,让赵文卓饰演的黄飞鸿像是一个游戏中的主角。而最后那场铁狮子斗八国狮子,也是“奇技淫巧”,喷火、镰刀、机枪,充满了浓重的邪典味道。颇为遗憾的一点是,这部电影中的黄飞鸿,只剩下了马不停蹄的打斗、救人,而很少有情感上的描绘,更不用说一些趣味性的闲笔。这种缺憾,可以说,就是武人导演和文人导演的区别,元彬和刘家良虽然功夫底子深,但是相比于徐克和王晶,终归少了那一份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