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法国,德国人的铁蹄踏破了笼罩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宁静,位于加莱海峡省的一座小村庄内,村民们为了保命,决定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罗身为村长,自然肩负着引导村民们的重任,而她的妻子玛多也用她独特的方式来带给村民们信心和希望。年轻的苏珊并没有追随大部队,她带着8岁的德国男孩踏上了另一端旅程,他们要去寻找男孩的父亲汉,这个男人被冠以战犯之名投入了监狱。就在苏珊娜和男孩寻找汉斯的同时,汉斯也没有放弃过寻找儿子的希望。
故事发生在1939-1940年期间,恰值二战爆发。 影片在《舒伯特小夜曲》的悠扬旋律中,徐徐开幕。 一名德国反战分子 Hans 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带着8岁儿子 Max 仓促逃离。他们从家里连夜逃往法国,路上目睹了德军屠杀其他逃亡同伴,父子俩躲趁夜幕掩护,躲在树上侥幸躲过一劫。他们伪装成比利时人,逃亡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所属的一个乡村避难。Hans 在村长 保罗 家里务农。因儿子 Max 不小心说出德语,引起乡村教师 苏珊娜 和 保罗 的怀疑。Hans 因故意隐瞒国籍,被怀疑为间谍而逮捕。儿子 Max 暂时由 苏珊娜 照顾。
1940年,德军进攻法国。英法联军仓促应战,结果联军不堪一击,全线撤退,史称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纳粹德国占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影片开局以简短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的时代大背景。在这次大撤退的背景下,主角所在小村子也要迁徙躲避战乱。
村长依依不舍地把自家农场的兔子,奶牛都放开,让它们自己出去找食物,自己叹息着离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回家园。
村长夫人 玛多 还提醒着要把农场大门锁起来,村长无奈自嘲说:“难道锁起来路人就不会闯进来了吗”。这种时候,人走家空,锁大门也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而另一边,Hans 也因为法国人都撤离了,无人看守犯人而被释放。Hans 在逃亡路上又遇到了一名和战友失散的英军中尉 Percy,他所带领的小队中了德军埋伏,只有他幸存,三天三夜未睡觉,地理不熟,他只能挟持了 Hans 带路一起撤离。
当 Hans 和中尉回到小村子时,发现所有人都迁移了,只剩下一位在酒窖里喝醉了的老哥,这位可爱的老哥错过了撤退的大部队,只能独自留下。
Hans在村里的教室黑板上,发现了儿子留给他的信息。得知他们撤退的目的地和路线。 而此时危机再一次来袭。两名德军的侦察兵来到了小村子。他们发现了英国中尉丢弃的烟盒,并准备搜查这个小村子。
一名德军士兵贸然进入农场仓库搜查,另一名在外监视。随着仓库里几声枪响和打斗声,这名士兵被埋伏的中尉刺死。
另一名士兵想逃走去报信,也被 Percy 中尉击毙。
三人组抢了德军的摩托车,笑容满面地去追赶村里的其他人。可爱的大哥还不忘带着一战时英军留下的苏格兰风笛。
突然,Hans 让中尉停车,他们还在为左侧行车还是右侧行车争辩。因为英国是左侧行车,法国是右侧行车。这也是导演的冷幽默,在生死攸关,前路未卜的情形,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
村里其他人在撤退的路上,遇见了其他村子的难民,才发现迁徙的大军不只他们一支。而教师 苏珊娜 担任起侦查的任务,为村民先去探路。结果发现路上有一家人已经遇害惨死。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看到这些可怕悲惨的场景,苏珊娜 召集了所有孩子在一起背诵课文,并强制孩子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用这种方式,保护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被世间的鲜血淋漓和恐怖侵扰。
这些孩子们有一位善良负责的老师,真是非常幸运。而同样还是孩子,有的却不幸的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村里的孩子在村民和老师的保护下,浑然不知这次撤离的原因和目的地,只是贪玩地在路上成群嬉闹。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要承受着战争即将带给他们的痛苦。只因为他们生在那个可怕的年代。
村民们日复一日地走着。他们所经之处,皆是一片人去楼空的冷清。
路旁各家各户皆是举家逃亡,墙上门上都是写给失散亲人的留言。
当路过一家杂货铺时,村长想为大家买点食物补给。可这铺子的老板却在发国难财,借机涨价,囤积居奇。面对流离失所的难民,无动于衷,唯利是图。
村长只能悻悻地空手而归。
而 善良的 苏珊娜 老师在镇子上的教室里发现了红十字会的人和一群被人丢弃的孩子。原本在撤离时,村长 保罗 就劝她要把 Max 交给红十字会的人照顾。
而 苏珊娜 和 Max 在路上形同母子,已经有了亲情,苏珊娜 坚称 Max 是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把他抛弃给红十字会的人。
进军神速的纳粹已经占领了大部法国领土,他们想给德国的百姓拍一部纪录片,借机宣传鼓动德军的战争胜果。
Hans 三人组也来到了一座小镇。Hans去镇上的教室找儿子留下的信息,Percy 中尉去想办法给摩托车加油。不想这时经过一队德军,他们抓住了和 Hans 以及 Percy 中尉走散的村民大哥,而另外两人也在暗处看到了这一情景,可无力营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导演枪杀了村民。
村里的难民们经过几天的迁移,所带的食物已经不够维持的了。这时 玛多 发动了村民,抢劫了那家不良商贩。
临走之时,村长 保罗 还教训了一顿奸商夫妇,并承诺会还清这次抢劫的账单。看来善良的人终归还是善良的。
教堂里 Max 在和他的小女朋友过家家,并承诺长大以后要结婚的。小女孩还在问 苏珊娜 老师是否为抢劫行为向上帝忏悔。
苏珊娜 老师为 Max 缝了一个身份证明,证明他是自己的孩子,以防走散而被当成孤儿抛弃。
村民们在路上遇到了德军的空袭,德军飞机疯狂地无差别射击这些手无寸铁的农民。村民的马车被炸毁,有的还受伤甚至丧命。
一转眼,Hans 和 Percy中尉找到了村民路过的小镇,并发现了 Max 的留言。这些信息继续指引着他们追赶逃亡的大部队。
在村民遭遇空袭的地方,Hans 和 Percy 终于遇到了英法联军的防守部队。
Percy 和 Hans 在这一路上已经成为朋友,所以 Percy 为 Hans 打掩护说他是法国村民。
Hans 在被炸毁的村长小汽车里发现了 Max 的东西,误以为 Max 已经不在了。结果发现死去的是 Max 的小女友。
Percy中尉留下来准备加入防守部队,他还是一名有骨气的战士。虽然屡战屡败,但这并不是他的失误。
防守部队准备炸毁桥梁,借以拖延德军,为大部队撤离争取时间。但这样也切断了村民们的归路。大战来袭,谁还顾得了老百姓的想法。
Max 因为德军空袭,惊慌跳车逃生,而和大家走散。他独自一人在田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作为一个只有 8 岁的孩子,他并没有哭泣或不知所措。只是迷失方向,四处游荡。却意外遇到了一个受伤濒死的德军士兵。
德军士兵得知 Max 是德国人,便托付 Max 把自己的钱包和证件交给德军。
Hans 独自一人,苦苦寻找他的儿子,近乎绝望。却偏得上天眷顾,意外与儿子重逢。
迁徙的村民们再次遇到德军的坦克部队。德军自顾自地行军而并没有浪费时间与村民们纠缠,甚至还扔给孩子们巧克力。德军经过的田野一片狼藉,这庄稼也没人在意了。
村民们也遇到那位德军导演,导演给他们录像,本想拍下他们欢迎的笑脸。可村民们用正直麻木的表情回馈给导演。只有村长的那只鹅,好奇地伸长脖子张望着,彷佛是象征着待宰的村民们任由德军摆布。
既然德军进攻的部队已经超过了迁徙的村民们。那么他们要前往的目的地也必然会沦陷了,迁徙避难已经失去意义。 哪里都是沦陷区,那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家园,守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静静地等待战争的结局。于是村长决定回家去,有一部分村民追随着村长一同回家,而另一部分村民选择继续逃亡,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该逃到哪里去。 苏珊娜 还在为丢失 Max 而自责,她也决定跟随村长回去寻找孩子。
Percy 中尉被俘了,德军导演想拍下他吹苏格兰风笛的镜头,然而 Percy 趁机拔出导演腰间的佩枪,射杀了导演。随即 Percy 也被乱枪击毙。这位有骨气的英军中尉也算是为先前死在导演手里的村民报仇了。
村长一家人往回走的路上,遇到了设关卡把守的德军,所有人都在逃离,只有村长少数人往回走。
在这里,善良的 苏珊娜 遇见了 Hans 父子。 Hans 用 Max 遇到的那位死去的德军军官证和军装伪装成德军士兵,带着 苏珊娜 和 Max 蒙混过关卡守卫。三人就像一家人一样,终于在这离乱的世道里团聚了。
本片没有激烈的大军团战斗画面,但战争带给人的压迫感依然呼之欲出。战争来临,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得不离开自己温馨的家园,举家颠沛流离,前路未卜。
该片是导演送给自己90岁母亲的生日礼物,讲述了母亲当年的亲身经历。
片名是随心所欲,源自于法国的一句谚语:
“En avril netedé couvre pas d'unfil, en mai fais ce qu'il te plaît”
意思是“四月里一根毛线都不要脱下,到了五月就可以随心所欲”,原本是描述法国当地天气四月多变,而五月温和。 电影名截取谚语的后半句,“En mai,fais ce qu'il te plaît” 就变成了“随心所欲的五月”。一方面原本是说本应该风和日丽的五月,却因战乱而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另一方面是说德军的入侵,破坏了美好的五月。
我给打五星,满分。
一个70多年前的5月,春天和夏天相交的季节,战争面前的众生相,能看到流离的法国农民,不堪一击的法国军人,走过场的悲催外籍军团,战争孤儿,垂死的德国军人,呼啸而过的战斗机和满麦田碾过的虎式坦克,人之间的真情,父子亲情。。。。
正是我最想看的片子,在一个略有郁闷的夜晚点开这部影片,慢慢的沉浸进去,在上个世纪的法国农村,看着他们,随着故事流淌,剧终出戏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个世纪的跨越,真是用电影看过了别人的人生。
满分,谢谢这么棒的作品!
在那微风中徐徐飘动的树叶和麦浪里,流淌的是乡愁,是思念,也是生存下去的信念。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讲述的是1940年,德国军队侵略法国,法国村庄的农民向海岸边迁移的故事。故事的结局让人安慰,小男孩和爸爸,以及关心照顾他的老师一起生活了。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比如英国军官的善良,小男孩爸爸是反战派的德国人,他对待法国人和英国人很好的态度,小男孩的老师一直悉心照顾他,市长带领大家迁移的责任心等等。推荐观看。
后面是大概看的,还行!四星!
战争中的小人物 用一种很平淡的讲述方式 不一样的感觉
Hans想回到村子寻找他的儿子,而Percy则希望去海边寻找一条可以回英国的船……
以小人物的视觉看战争。配乐特别切合剧情。
纳粹德国的空军轰炸平民,而德国装甲师却给平民扔巧克力。一名德军步兵被同伴遗弃并惨死在路边。英国军官的英勇就义。墙上,黑板上,所有能写字的地方都写满了给家人的信息。这些小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
五月,这个一年中最美好时光,对他们来说却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开始逃亡……电影中这群平凡的人,包括市长口袋里的大白鹅,都令我动容。对这种温情徐缓的叙事诗般的电影,真的没有抵抗力……
看得想起法兰西组曲,然而这部略套路了……
喜欢结局。苏姗妮看到马克思的之后周围的景象仿佛凝固了一样,她毅然决然的扭头快步走到马克思身边,三人一起通过检查,又一起走向远方。她真是位好老师
翻译过来就是:Do what you want in May。很少见的二战法国平民迁徙题材。节奏很好,配乐很好,故事很好。父子的重逢,处理的很好。夜晚草垛上的拥抱,让我忍不住去抱了抱已经睡着的儿子。那是发自内心的爱呀!不知道最后他们有没有去伦敦,不知道重返家园的人们能否如愿到达,没有结局,内心充满的希望呀!这一路艰辛,无论向南还是向北!在这随心所欲的五月!
我就是喜欢藏酒的那个伙计!那么可爱!所以,请不要用战争去毁掉像他一样可爱的人。
随心所欲
女老师在探路发现前方有尸体时,集中孩子们一起背诵寓言故事来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有巨大的感动。
没有惊喜但制作精良的战争片,反思的是战争本身,而不是战争中的某一方。莫里康内的配乐也不是很出彩。上午忙着跟waits“争论”导致出门晚了点,错过了开头,可惜。
以父子情为线索,展现沦陷区逃亡史,有点像报告文学,各种人物的故事大拼贴。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CHC家庭影院。平民版敦刻尔克,只是平民不会有船接,更何况还没到目的地就被德军撵上了,国家小连迂回逃难的地方都没有,尤其是在德军发动闪电战的情况下,之前市长动员群众逃难,之后发觉已无其他去处时也不得不往回走。小男孩和他父亲也是命好运气好。布隆德尔老师人美心善。法国乡村景色很美。用民主的方式决定抢劫一家商店。德军抓了俘虏都不用缴械吗?
无法随心所欲的世界。
很温情的二战故事。五月多么美好的风景,逃离家乡。因战争而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豪爽的村长夫妇、吹响风笛的苏格兰士兵、想念儿子的德国士兵、勇敢的法国女教师……好几个地方差点泪奔。
战争中的小人物永远让人印象深刻
老师在马车上讲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一幕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