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常看电影和电视的人,尤其是有年代的电影,对于00后的人来说,吸引并不大。
一直听说庐山恋,几次去庐山也并未去看过。但是今天,在庐山公众号上看见了一篇推文,点进文章看了一下
点进去之后看见,这个男主我好眼熟啊!
后边我就决定看一看吧。
电影一开头就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歌,画面也极具年代感。女主从美国回来开始回忆之前在庐山发生的事。
他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这里,我心里想完了后边肯定还有介绍景点……缘分又让他们相遇在御碑亭
后边的故事,全程没有扯皮,言简意赅。说一说拍摄手法,一镜到底,没有花里胡哨和特别夸张和脑残的剧情,虽然狗血了一点但是都在合理范围内。
其中最甜的部分,我还是觉得男女主相约第二天早上5点去含鄱口看日出的场景。男主看着女主在含鄱口亭子上跳舞,眼里大概只有女主了吧
女主跳舞的那个笑声,半夜看还以为是恐怖片😹
含鄱口的风景也很漂亮,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居住的时候经常去含鄱口散步
女主后边又拉着男主在含鄱口拍照
后边又有花径和锦绣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男女主在庐山相恋,并且游玩了整个庐山。
1980年的芦林湖
2021年的芦林湖
芦林湖的湖水依旧清澈
关于电影我就不过多评论了,看到电影场景,就会想在想这些地方是在庐山哪里拍的。 他们去了三叠泉,如琴湖,植物园,含鄱口,锦绣谷,仙人洞,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去了三宝树……
有一点点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一起去险峰,险峰说庐山风景最好都不为过。无限风光在险峰!
最后的结语,庐山恋并不仅仅是爱情片,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片,也是庐山旅游宣传片。 看过庐山恋的人对庐山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希望大家来庐山识庐山真面目~
前不久实习去庐山,玩了一个星期,老师推荐这部电影,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看,如今再看觉得真是神奇,神奇祖国的发展,神奇那时祖国的发展,那时候就有马上照相就可以得照片的相机,我一直以为是这十几年才有的,神奇庐山依旧那么美丽,但不得不说画质真的很渣,现在我们用手机乱拍都比那个清晰,可见时代的变化。男女主演技受西方戏剧影响比较大,记得一个场景就是女主得知男主因为自己被抓去询问时候和男主母亲告别的场景,觉得有点不自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作,不管怎样,它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电影的发展,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能更加棒。
很久以前就老听我妈说《庐山恋》是部好戏,当年她看得目不转睛,当年这电影很轰动。当然,将近30年前的电影用今天苛刻的眼光审视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通过这部电影去了解老一代人的思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女主角是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国民党将领子女,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趁着中美政治关系解冻回来祖国南方看一看文革后的中国,实现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情结。男主角着实让我了解到什么叫社会主义新人:有学识,有才华,有理想,进取,专情,内心纯洁,形象完美得在今天看来有点“假、大、空”。两个人在庐山巧遇了好几次,包括男主角无厘头地跑到景点去看书,在景点处画画在画里加了很破坏风景的现代化城市,在景点处很“小资”地练习英文之后,彼此互相欣赏,终于迸发出爱的火花,在有如庐山旅游宣传片的美丽风景中谈谈情,说说爱。但所有交往之事都是被人秘密监控的,所以男主角就被上面的人抓去写交代了。女主角听到消息有如五雷轰顶,觉得自己的华侨身份连累了他,在经典的趴树哭(我以为只有在琼瑶剧里才看到= =)后哽咽着对男主角的患病母亲说要回美国去了,然后又趴树哭道:“伯母,我永远忘不了他”,接着慢动作扭头,踉跄跑下山了。时间一晃就到了五年后,女主角重回旧地,在相同的客房里回忆呀回忆,从白天到黑夜,外面狂风暴雨大作,她想去关窗,却看到男主角在滂沱大雨中站在桥上观望女主角的房间。女主角内心挣扎几番后关了台灯,进行了经典的趴床哭。然后镜头一转,不知为啥他们俩就在湖边互相奔向对方了。继而二人继续谈情说爱,女主角在草地上主动地亲了男主角传说中中国49年后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吻(是亲脸!我还以为是亲嘴,找了半天都没找着,还猜想给人剪掉了!),男主角头晕目眩,意识迷糊中。后来两人冲破了父辈的障碍,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首先得说女主角的服装在当时来讲是很“潮”的,又是墨镜,又是贝雷帽,又是今天好莱坞明星争相穿着的高腰喇叭裤什么的,几乎每换一个场景就换一套衣服,赏心悦目。 然后她溜英文,对于八十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讲,溜英文的人是很厉害的角色。她学的是建筑学,一个在今天看来依旧颇受青睐的专业。我妈说女主角是时髦的。主角,特别是女主角的表演在今天看来是有点做作的。片子政治意识形态比较浓,其目的除了宣传庐山风景,还在召唤海外游子归来为四化作贡献。当然,爱情是电影里永恒的话题,电影主题还是很明确滴。
老电影总是能勾起一些不一样的情绪,时代的落差竟成了不断迭出的笑料。"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 孔夫子,很和谐很有爱嘛~
男主长得很像保剑锋。女主很娇憨可人,以至于让人不忍苛责其表演上的做作。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
纯确实纯,作为庐山旅游宣传片尤其不错,前半部70年代前期的风貌展现也比较有价值(豆瓣简介不知道是哪个历史盲写的,片中出现的是中美上海公报,不是建交公报)。主题可就太扯了,典型的80年代思维,以为自废武功、告别革M、拥抱美蒋就能和列强做朋友,就能使G家富强、M族复兴,结果90年代转眼就被美帝狠狠教做人了,到了本世纪更不难意识到那会儿的想法有多天真可笑、一厢情愿。另,片中有处情节很有意思,主角在聪明泉以玩笑口吻展望了一番诺贝尔奖,但他们估计打死也想不到,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不是因为改开后的任何成果,而是毛时代搞出来的青蒿素。
社会主义夸夸片,意识形态论,政治权利关系与性别权力关系的对应—国共/男女。
最初的乐子就是看一天一套装扮的周筠怎样靠近每天都不换衣服的耿桦(桦不该念第四声么?)。很喜欢看他们的调皮与笑。看时代烙印很深的电影会想,那种颇具感染力的纯真与热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头换面了,但更感慨,经过那么多人为劫难,他们还可以死心塌地地相信“这样的时代不会再来”。三星半。#FIRST#vivo修复,桃红柳绿地鲜艳。
我还是在庐山上看的呢...
剪辑和画中画有想法但却是生硬笨拙。国民党的将军在美国抽中华香烟赞颂大雁,可国内连共产党的老干部还在接受审查批判;大雁和夜景拍不出来就用画的,张瑜的衣服真是一套接一套,密谈联络接头暗号写交待,感觉男主全程被监控。最后过去的真的都过去了…吗?
马马虎虎
真时髦,真纯洁。
郭凯敏好帅,国人的这种权权联姻传统,倒是绵延不绝
那个年代,尽管已经解放,但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纷争,相互不待见,仇人的孩子就这样相恋了,当时的爱情是含蓄的,也是纯粹的,在国家开始的环境下,爱情也伴随着同样的爱国情怀在其中。很感动的一部老片,一度哭的我稀里哗啦。
印象很深
这部意义非凡的老电影在庐山葱翠间一放就是三十年,放映场次之多(每日不间断循环播放)早已录于吉尼斯史册。这部文革后的第一部爱情作品不仅成为庐山旅游永恒的招牌,更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纯情的记忆。女演员张瑜的表演妙不可言,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可爱。来庐山吧,来庐山恋爱吧。
张瑜和郭凯敏是属于那个年代标准的“国家脸”,本片从此也成为庐山清秀俊美又浪漫的旅游标签,也贡献了新中国银幕上第一次的吻戏。在那个年代,确实是清纯的一塌糊涂,纯粹而含蓄,妙不可言。7.5
到底是矫情还是纯情....呃
我记得这部片子,那时候在庐山军训,后来下暴雨泥石流塌方,半夜转移去庐山电影院放的就是这片。据说它还得了个什么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些我都不管,我只是突然想起那个夜晚而已,全身湿透昏昏欲睡,教官拿手电晃我眼睛说,不要睡会感冒的。
晋江高干文师祖。
中共和国民党的高干子女在庐山相恋的故事,经典高干文剧情有木有……@庐山,2011/8/14.
美丽多金的爱国华侨和英俊博学的高干子弟教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什么叫浪漫。
耿桦被抓走了,因为和台湾女特务偷偷摸摸专往没人的地方走,还有接头暗号。为什么连接头暗号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应该是被窃听了,真是细思恐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