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抖音的一个电影解说视频,去看了这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但一直没看过全片的电影《四等》,没想到还是一部挺有深度的片子。电影讲述了金俊浩历经一些坎坷的过程,从一个始终只能在游泳比赛中拿第四名的男孩,最终获得青年大赛冠军并破纪录的故事。
与常见的励志片主角不同,金俊浩并不是一开始就自愿想要追求第一的名次的。拿到金牌,或许是母亲的逼迫、教练的强硬、自己的天赋,几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压抑的过程、教育理念的分歧导致的矛盾、和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愿望,使得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多少得偿所愿的激动,反而多了些怅然。男孩在最后一次比赛前说:“我以前没有想过要得第一名,但现在我是真的想拿金牌了,因为只有拿了第一,才能继续游泳”。金俊浩喜欢的是游泳本身,但是他妈妈想要的只是名次,为了不辜负母亲的厚望,也为了做到教练口中“他能做到”的事,他只能顶着压力去追求第一。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胜利,愿望是没有成本的,可是实现愿望的过程却需要少有人能坚持下去的付出和汗水。有强烈获胜欲望的人会自我要求、自我鞭策。但是假如没有这种自驱力,别人应该强迫一个有天赋的人去成长吗?如果把结果看作最重要的事,也许答案是肯定的:非成功不可的话,为达目的能不择手段,此时,无法摆脱的恐惧和压力往往比鼓励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可是,我们真的这么需要这个成功吗?生活中,越长大我们越难在一件事情上像运动员一样不顾一切地追求取胜,因为有越来越多同样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兼顾和平衡。在走极端的时候,人会不知不觉失去很多别的珍贵的东西。当我们牺牲很多,换来了最后的胜利的时候,或许我们甚至已经不记得当初为何开始,而胜利本身也很难再给我们带来快乐了。
有关影片中暴力,我认为它代表一些更抽象的意义。暴力并不一定是来自他人,也有可能被泛化为自我施压。现实中,那种在长期的身体暴力或者精神暴力下依然取得成功的人并不多,但依然有很多作品会写这样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种被虐待的感觉,能让很多曾经为一个目标努力过的人感同身受。有时候来自自己或是外界的压力或是挫败让我们感觉仿佛被暴打一顿,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挫折也同样在逼我们成长。
人生的路,最后只能靠自己一个人走出来,如果自己无意在一条路上前行,别人再怎么生拉硬拽、软硬兼施,都走不远。就像影片里,教练带着金俊浩走了一段路后,男孩靠自己也能拿到金牌,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可能早就在第一次被打的时候就放弃了。
纯粹的喜爱和世俗的成功,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我相信竞技精神,也认同成长的路难免崎岖,但那些艰苦的过程只有以喜爱和发自心底的渴望作为底色的时候,才会显得励志,否则就只是束缚和折磨。假如本身自己就愿意进步,又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那回望曾经的困难的时候,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说出那句: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我不太赞同把这部影片定义为励志片,因为结局实在是过于虚假了。所以就简单的谈一谈这部影片里面比较现实的部分。
母亲,是一个很典型的亚洲的母亲的形象。即便她表现比一般的母亲要更加的直接一点,但是,在选择第一和选择让孩子接受教练的暴力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后者。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大部分的母亲还是会选择后者。她去庙里祈福,这也是很多教育层次比较低的母亲在生活中寄托自己欲望的一种方式。所以说,这个母亲在电影里面的角色是非常真实,而且很引人深思的。
暴力,这是一个贯穿了整部电影的词,其实现实中身在其中的人应该最有机会。曾经在市体校业余学习乒乓球(就是放学去打两个小时而已),就经常看见教练对专业的同学有很多的暴力行为。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行当都会有暴力,比如说舞蹈,戏曲还有体育竞技里面的体操等等,这似乎是一个行业的潜规则,或者是一种行业的普遍现象,甚至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老师重视你才会采取暴力,所以,电影还算比较现实吧!
1.毁灭一个人的是他的父母;
2.教练在收服他的家长之前先用威慑收服了他。不过他为什么之后要回归?他不懂成人世界的艰难,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去追求那块奖牌,但他知道奖牌代表优秀,代表成功,那就够了。他知道在这件事情上教练是对的而父母犯了错误,他的行为类似于代表父母去承认错误并寻求原谅。
3.日韩的女性为什么这么凄惨,就连求神拜佛都不为自己考虑,在家里甚至只能睡地板,她们曾经也追求过自己的未来吗?
4.会有电影聚焦在考上大学之后的生活吗?还是所有人都认为考上一个好大学就是人生的结束?
5.整个东亚地区家庭的定位貌似都比较偏颇。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就是让教练和孩子过上美好的生活,家庭只负责提供爱。孩子不是任何人的希望,他是他自己,他值得追求自己的欲望。
6.竞技体育在文艺作品中仿佛自成一派,由于它成王败寇、唯结果论、重爆发性而非持久性的特征,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有创作与渲染的空间。也因此它不能被用于生活。生活不是表决心打鸡血。
7.实在是太喜欢最后的主观视点镜头。给到堆在墙脚的扫帚拖把杆时,好像看懂了作者的意图:他热爱;他不再需要它们了。他真幸福,如此年幼就可以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
8.整部影片的结构虽然很工整刻意,就连剧情台词都这么凑巧,但是可以看出韩国的影视工业发达到了什么地步。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对爆裂鼓手式的故事如此情有独钟,但是很久没有遇到这么戳心的电影了。很久。
感觉小男孩,母亲,教练都被“想拿第一”这个执念绑架了。
反励志的励志
勉强及格,小演员演得好,前半段也不错,郑址宇导演水平最好的一部,但是他的剧本还是稀里哗啦,曾因为打牌被逐出国家队结果现在变混子的教练、莫名非逼儿子学游泳的妈,都是些傻逼人物,不讨喜。剧本也经常溜号,去押在无关紧要又不好看的地方,他的剧本一直这样了。片尾的主观镜头用的很好。
一部讲述教育问题的片子。独立制作。为了第一名,受什么苦你都心甘情愿吗?把游泳当作一种兴趣还是当作一种职业,这是个问题;梦想能否照进现实,这也是个问题。
要说去年百想最佳,这部才够格。
单纯喜欢游泳不行吗?http://www.acfun.tv/v/ac2777356
总得有人得第四名
在讨论东方式的家教暴力编剧展现了无比强大的功力,它如何成就一个人毁灭一个人,作为第4名的这个小孩成为少数的逃离者,最后他落寞的站在游泳馆反而是自由的,与曾经的教练年轻时向记者爆料却呈现成长的脸形成了鲜明对比,摄影也很棒,几次主观视角恰到好处的挖掘情感,水底摄影也悠然有梦。台词上佳
母亲没有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教练有天赋而自我放弃归因于小时候的教练不够严格,小孩背负于他人的期望,本来是一只鱼却变成了乌龟。--请不要在他人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是为了金牌而游泳,只是为了想游泳而拿金牌,兴趣真的不可以只作为兴趣么?原来我们探讨第二名不会被记得,而连领奖台都无缘的第四名呢?反励志探讨教育理念的一部片子
好久沒有一部讓我哭著打五星的片子了,況且這種主題真的稍有不慎就會變爛俗。本片劇本打磨得好,人物心理伏線埋得很到位。前20分鐘黑白影像精妙呈現過往縮影。充滿感性的水下鏡頭與光線變化,結尾最後一賽主觀鏡頭的處理及到客觀的轉換,實在絕妙之筆!16年獨立韓影中的驚喜。0110이문동집
为了能继续游泳所以要得第一名,你说我怎么回答你得第一名的感觉如何
很有趣很舒服一气呵成,水下摄影超美。可惜结尾有点草草结束,缺乏一些高潮和带有冲击力的感动,本来还可以更好。小男孩太棒了,灵得很,看好以后的发展。朴海俊的角色也是很赞,承担了所有的喜剧元素,台词和语气都好有意思,但也是可惜在最后结尾弱了,没了存在感。
你棒能拍这种片子 能不能对朴选手好一些
教练年少的愤恨不得意,妈妈的强行梦想寄托,变成了那些斑斑点点的红紫鞭痕,多么现实平常的反励志。黑白和彩色切换的那一瞬特别棒。
开放式结局更让人去深入思考,为人父母的推荐看看此片!
总得有人得第四名吧?可怜可悲的成功学。
BIFF D-5 看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 没有斗心永远拿第四却真心热爱游泳的小孩的成长故事 因为身边很多游泳的运动员朋友 所以电影中的那些训练的艰苦 对胜利的追逐 全都深有感触 小孩们都演得太好了~ 又发现一位潜力股郑家蓝 听到传闻里演寅相的朋友演的是朴海俊的少年时期~朴海俊的颓废教练也全是亮点
戳中当今教育现状,值得反思的电影,没有一点儿中韩差异,代入感超强。身为当事人,不理解严师的苦心,吃亏失败后才悔悟,一切已迟矣。一个心里只有两个孩子的未来和老公身体健康的母亲,把孩子们成才当成自己的希望,而她迫切孩子成龙的渴望,是家里巨大的压力。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小儿子说,真想让哥哥继续游泳,这样妈妈就可以不折磨他了。金光洙对承浩说,你妈妈要是游泳,她比你游的好,她能拿第一,因为她有得第一的心,而你没有!天下所有恨铁不成钢的父母真是可怜又可悲,可怜的是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可悲的是时光不能倒流,所以她的希望就是倾尽所有让她的孩子们不再走她的路……
所有事情,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