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 观 <人生> 有感
对刘巧珍, 心里有一个读书人的情节, 面对村里的阳春白雪, 喜欢他的人, 喜欢他的学识. 这本就是自然的爱. 只可惜造化弄人, 这个心上的有情郎有更大的梦想, 更高的追求, 放弃了自己. 所以受辱后被迫放弃这美丽的梦想, 回头接受那个本不喜欢的人. 但这个人, 一直对她不弃的追求, 哪怕她在村里已经名声受损, 也不以为意. 在他的心里, 这个女人是他一辈子的心上人, 一辈子会捧在手心里的女人.
虽然所嫁的不是心上人, 但嫁给以自己为心上人的人, 一辈子会不幸福吗?
也许有人说, 爱是一个人的事, 是自己对外的感情, 而非对方对自己的感情, 这话并非没有道理. 但那少女的梦境, 面对生活的实在, 除非少数浪漫如诗人艺术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都能放下. 人生不是艺术.
对高加林, 人生是有梦想, 有憧憬的. 他不断的试图打破周围的小环境, 想出人头地, 想不作个普通人, 想不受束缚. 并不懈的为之而努力. 从小学教师的被顶替时的气恼, 到务农时不辍投稿, 到每日书不离手, 到作记者时的敬业, 以及后来的梦想跑到南京这个大城市. 一切都是他不断追求的阶梯. 他是一个不断的追求者, 甚至于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这种百折不挠的特性, 实际就是村里2个能人说的, 以后村子里的头面人物一定是他. 虽然书的结尾他再次面临暂时的挫折, 但以他的个性, 会放弃? 他二爸就不可能再次运用自己的战友关系东山再起? 追求她的南京的女孩黄亚萍, 其父母既然在南京有关系, 就不可能把他再调到南京去? 这是故事结尾时他的社会关系, 还有新的呢? 有梦想的人, 只有在不弃的挫折中, 才能不断看到新的风景!
他本是一个读书人, 人又长的招人怜, 这样的可人儿, 哪个女人会不动心? 巧珍爱上他, 亚萍爱上他, 其它有点条件的女人, 只要不太过于自惭形秽也是一样的. 这些个女人男人, 本就是上帝的掌上明珠, 永远是选择他人的.
他放弃巧珍, 正如他在低谷时选择巧珍一样, 都是冷静思考的选择. 他就是一个有企图心的人, 所以冷静思考后的结果, 本就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有跌宕起伏, 低谷时妥协后的选择, 在峰巅时往往会变成心病. 路遥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农村女人而心病良久吗?
祝贺巧珍得真爱, 祝贺加林在人生的山峰中不断磨练不断成长, 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人生》,下面请看前线在不平凡的年代拼命踏出一条道路的人们的评价了!
鲨鲨鱼维:
人生是一个单向选择,每个选择的筹码不同。
果树:
不久前刚读过原著,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很合适,各个章节保留在电影里的篇幅都恰到好处。
lebowski:
看名字以为会是一次庞大的议论,没想到居然那么单纯,想起阿巴斯《随风而逝》里的那句台词:眼下的现实远比那些海誓山盟要美好的多。
球球糖:
片中呈现的乡土风貌是那时农村的整体缩影,高加林最初的言行和心境已经很有凤凰男的潜质了,还是有被巧珍内敛又真挚的爱打动到。没钱没势心气又高的知识分子,在时代裹挟下多走向悲剧。
yuch:
俗套没有惊喜的故事,技术方面的东西都成熟同时也很常规。在国产老电影里特有的有些超现实的配音下, 刘巧珍的爱仍然是那么赤诚的。我总是忍不住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那一分钟狂喜,有过这样纯粹的热烈的爱,还会害怕怎么过剩下的人生吗?
大钊:
可以想象这在当时的年代,完全称得上是杰作。老一代的学院派有他们的优势,构图和运镜保证了“电影”水准,淳朴的情感和大量的乡土细节也让影片带有文献价值。即使是带有年代感的表演,也因不紧不慢的叙事让人物有了落点和生命。跨越经济阶层与文化阶层的爱情,纯情又残酷。
子夜无人:
他无法让自己不骄傲,因为在尘埃里那是他仅剩可以播撒的种子;她无法让自己不爱他,即使她从不曾真正懂得他,也只能像肥料一样供养着他结果开花。“我让你过星期天”,这应该是我所见过最动人的爱情宣言之一了,即使放在今天都那么有力量,可是这种一往情深却是词不达意的一厢情愿。他要的不是星期天,他要的是黑夜的星辰低下头来和自己并肩。 城乡之间的鸿沟虽深但尤可跨越,而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的隔阂看起来只有短短一寸却可能永生无法消弭。她对他说家里的老母猪,而他脑海中盘桓的诗歌是要做一只大雁;她想着一天学十个字就能离他近一点,却不知道他能一日行千里、迢迢不复还。即使在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一个想着一方土地、地久天长,一个想着山长水远、远走高飞。我喜欢这部电影里对夜晚、对路途的凝视,它拍的夜孤独且深邃,它拍的路悠长而决绝。
DAY7的无人知晓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感触颇深,高加林没有把握好自己,错过了巧珍,可惜。人生就是在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终没有选择巧珍,巧珍在伤心绝望之际嫁给了苦苦追求自己的马栓。 不久高加林走后门的事情暴露被赶回家,而这时巧珍已经出嫁,高加林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孩子们的话“哥哥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听到此歌声高加林那个后悔啊,可惜已经没有用了。 他自己放弃了深深爱他的人,这又能怪谁呢?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份感情,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爱自己的人,一旦错过,或许就是永远。
路遥知天命,平凡见人生
1985年5月27日,成都举行百花奖,那天刚开会就下起大雨。散会后,没人离场,四川大学一万两千名师生披着雨衣、顶着草帽站在雨中看完了那届最佳故事片——吴天明的《人生》。 电影放完,学生们自发地高喊“人生万岁”、“电影万岁”,甚至还有“吴天明万岁”。 谢飞导演说:“最伟大的电影莫过于此,一万两千人站在雨里看电影节!”
一年前看了路遥的《人生》,再来看电影,对某些话体会很深。巧珍说:“加林哥,你要是不嫌我,咱俩一块过。你在家里呆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让你受苦的。”加林说:“天黑了,走吧。”…这种转移话题的本领是男人与生俱来的?知识分子的婚姻和前途为何总要以无辜女子做代价呢?张贤亮是模范带头啊。
不急不徐的人物塑造,举重若轻的场面调度。知识分子留不住时代,斗不过权贵,亦对不住真情。
所以说文艺青年最不可靠,无论什么年代。
这个片子的伦理旨意就是:"人生的两种选择,服从天性和学会仁慈。无论世事变迁,我必选仁慈。"
这可能是当时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现实题材里面最有水平的大陆电影了。个人的命运在时代里沉浮,这就是人生。
1、吴天明是民俗的忠实粉丝,《变脸》、《百鸟朝凤》自不必说,《人生》中的信天游、婚俗等,皆见吴之品味。2、大约二十年前偶然读过路遥的小说,当时还挺懵懂,但情节有印象,电影剧情与小说基本一致,难得的是吴天明拍出了黄土风情。3、路遥的小说,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这部电影就是告诉我们 无论在哪个年代 文艺青年都是不靠谱的
修复版色调实在太艳。总得来说还是精致的制片厂风格,但吴手下的西影风格向来比其他四家写实点。主角不太符合我心中原著的形象。初中看书时就对这故事很无语,现在依然。人生是什么呢?没有对错,只有单向选择。
#资料馆留影#路遥的忧思穿越了时代的界限,即使现在欣赏这部84年老电影,依然不会觉得“老土”“过时”,反而生出不少共鸣与感动。所谓人生不就是高加林所经历的那些吗?对他千好万好的刘巧珍,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落后却淳朴善良的农村,相对的就是五光十色却让人眩晕的“现代都市”,两种生活方式,两条人生道路,摆在了一个惶惑不安的年轻人眼前,他需要抉择需要取舍。城市未必美好,农村未必不幸,而可悲的是,那时的高加林离开了故土还可以低着头默默回去,而如今的高加林出来了就回不去了。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人生的主题永远不变,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无愧于心。ps 尽管周里京的颜值全程在线,演得最好的还是吴玉芳,陕北的风土民情让人难忘,还有冯建雪唱的那几首信天游很是怀旧。
高加林和刘巧珍都是在生活面前坚韧不屈的人,但一个不甘平庸、想要抓住机会出人头地,一个自知不足、热忱追求所爱无私付出,两个不同向的人注定了会有精神上的距离,再加上后来物理上的距离,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远。城里姑娘黄亚萍的出现只是一个催化剂,只要有发展的机会,高加林还是会陷入抉择。巧珍除了不识字,真真一个无可挑剔的女孩儿,最后嫁给一个“合适的人”,何尝不是映照了当下一些人的婚恋选择;善解人意的品质在她身上让人感到深重的酸楚与心疼。高加林渣吗?一半一半吧,即使放到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受制于不公平、怀才不遇,机会是何等珍贵;在挣扎后选择对现实妥协,在无奈中逼着自己绝情,结果什么都失去了,也是很悲情了。此情此景不可追,曾经沧海烟云过,终局悠长的西北民歌鸣着诉不尽的惆怅,人生啊,没法从头来过。
吴玉芳在这电影中简直就是中国的原节子了!周里京也不愧是八十年代中国保罗纽曼。影片的动能太强大了。
选择后的命运,这里主要还是展现历史下体制的束缚,而离开家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搁当今中国还是受用。有小说的底子剧本台词俱佳,吴导也很好的捕捉到了从村到镇到市原生态的群众和景象以及心理,民俗与老一辈德顺的故事也很难得,周里京是好演员。回村远景各种声音的结尾像极了锡兰的《冬眠》,资料馆百子湾160分钟版本。
文本改编太成功,原著的意味尽显。特别理解男主高加林这种非典型性凤凰男在面对命运刁难、与命运抗争时的焦虑、彷徨和无奈。环境太重要,共同语言也很重要,人生呢,无非就是关键时候的选择,只是人往往看不清最珍贵的是什么,想到了面对现实种种未必也敢坚持。镜头太稳了,不亚于《黄土地》的摄影,构图一绝,很多的大远景穿透,黄土地、田野、农林、平房、土窑、乡间小道,大西北黄土地的粗犷气,直呈陕北乡土的淳朴。 现在来看,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吴天明任西影厂厂长那几年的几部西影厂电影,真是国产电影瑰宝。8.3
作为屌丝很心疼巧珍,我很懂那种跟爱慕对象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努力去学但还是做不到的心情。嗯,我学习的是星座、日剧、台剧……大晚上突然好想读路遥的书啊,把《平凡的世界》再读一遍吧。
痴情女子负心郎 加林不比谢永强 知青如是下乡去 象牙山是好地方
路遥小说改编,改编的十分漂亮。所以,在爱情里的选择真的是一个难题,高家林起起伏伏的人生和爱情故事也十分的幻灭和无奈。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世界上不能得到的东西;这不仅是一个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彷徨,这是一个男人的软弱,正因这般软弱,他将永远处于后悔无法幸福;但凡未得到,总是最登对。
这种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旨,和充满活力的浪漫主义景象,树立起了理想主义洋溢的大银幕风景,其间的人物,故事,表演,场景,无一不是朴实,自然,真切,澹泊。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这些成为80年代特有的国产电影的纯爱氛围。令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