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用言语表达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但我还是想要写出来。 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医生,凭着非常的用心和敏感,在一种新药的帮助下,唤醒了一群在当时被放弃治疗的强植性昏厥症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昏厥几十年以上,生活不能自理,就像雕塑一样几乎不能动。然而,醒来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如何与这个新的世界相处? 其中有个病人叫伦纳德,他第一个试药并醒来。影片透过他的历程,展现了很多让人震撼和深省的部分。 在他醒后不久,一天半夜,他突然给塞尔医生打电话,告诉他自己有了惊人的发现。医生匆匆赶到医院,伦纳德对他说:“我们得告诉所有人,我们得让他们知道这是多么好。”他指着报纸告诉医生:“看它都说了些什么,都是坏消息。人们已经忘记,生命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需要被提醒,他们所拥有的和他们会失去。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喜悦、生命的赠与、生命的自由、生命的神奇。人们不会感激普通的事情:工作、玩耍、友谊、家庭...”他就这么一直说,直到凌晨五点。 塞尔医生很迷惑,他对药剂师讲述的时候说,我不知道是否这是释放、狂躁。“还是爱...”药剂师补充。“是的。他完全正确。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塞尔医生回应。 伦纳德像孩子一样敏锐,而且充满爱意。他发现了护士艾莉诺对赛尔的好感,并转告给赛尔。他甚至告诉前来探望中风脑瘫父亲的姑娘保拉,你父亲知道,他知道,你来看望过他。 随着自我意识的苏醒,伦纳德渴望自由,他向医生和医院提出申诉,希望可以获得自由散步的权利。那个过程很让人震撼。 伦纳德在申诉会上说:“我想要的是最简单的,就是可以选择我是否想去散步,像任何正常人。”院方主管回应说:“你可以随意地去散步。”伦纳德:“我可以吗?独自一人?”院方主管:“这会有什么区别吗?”伦纳德:“瞧,我不是罪犯,我没有犯罪,我不会对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危险。但我仍然不能去散步,我说的是独自去。你们不是唤醒了一样东西,你们唤醒了一个人。我是人。”院方的一位女士说:“罗威先生,你是不是完全知道‘无意中的敌意’,你正在向我们展现这种敌意。”伦纳德:“我怎么能知道,如果它是无意识的?”主管:“我很好奇,如果你出去会做什么呢?”伦纳德:“我将会散步,将会看事物,将会和人说话,如果我想要什么,我会选择,走这边或者走那边,或笔直前进。我会做所有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主管:“就这些吗?”伦纳德:“是的,就这些。” 然而,这个请求被驳回了。看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或许,作为专科医生,对病人的情况评估谨慎无可厚非。但是,难道看不到一个“人”,对于他基本的权利——“生命的自由”那种渴望吗?一个人需要为自己最基本的需求解释,并且让另一群已经拥有却不会使用的人明白这不是疯狂,是多么的难。 很快,伦纳德陷入疯狂。他试图冲出医院散步,被架回。他充满愤怒,挣扎,咆哮,大声的指责院方(讽刺的是,或许,这正验证了那些担心他会伤害他人的人的预期)。然后他被关进那些精神失常病人的病区。 这个过程真的是很疯狂,不是吗——其实,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比如有人对你说,你生气了。你说,我没有。他继续说,是的,你就是生气了。你说,我真的没有。他坚持:你自己不知道罢了,你的确很生气,来吧,不要压抑,我知道你生气了。你说,我的确没有啊,你怎么这样!有病啊!然后他说,你看,对了吧,你现在正在向我发火,我就知道你生气了。
有很多片段感人,发人深省。 刚来到这个医院的时候,塞尔医生看到伦纳德和他的母亲。医生问她:“你怎么知道他对你有反应?”母亲说:“你没有孩子吧?如果你有孩子,你就会知道。”的确,人和人的连接,并非仅仅是言语行动这么简单,恰恰是那个不可被头脑理解和量化的“同在”,反而是人们相处的本质。只可惜,人们生活在头脑,无法知晓。 在劝说伦纳德的母亲同意伦纳德试用新药的时候,塞尔医生说:“我希望能把他医治回到他以前的样子,把他带回这个世界。”伦纳德母亲:“这么多年后,这里还可以给他什么吗?”赛尔:“你,你在这里。”母亲为此动容。 这位三十多年来一直照料伦纳德的母亲出于对伦纳德的爱,勇于让他第一个尝试新药。伦纳德醒来,甚至开始交往一位前来看望生病父亲的姑娘。这时,母亲却陷入恐惧,并且拒绝接受。有一个细节,她总爱把伦纳德的头发呼噜成孩子的模样,而不愿意接受他已经快四十了。所以,并不只是醒来的人需要适应这个新世界,已经“醒着”的人,是否也准备好了呢? 塞尔医生有社交恐惧症,腼腆害羞,年纪很大了还是单身,但内心却渴望连接。他最常去的,是博物馆、植物园和歌剧院。他甚至害怕回应护士对他的邀约。在第一次带领苏醒的病人们外出体验的时候,他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熟悉的植物园。逛了半天,医院的陪护对他说,就这个吗?好像少了什么?赛尔说,一会儿还有博物馆和歌剧院呢。陪护说,这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赛尔说,那,那还有别的吗?陪护指指围在一旁的病人们,问他们呗。然后他们去到了欢乐的舞厅,他们展现出的活力,让人惊叹。一位醒来的病人,甚至通过打牌把看护的手表都赢来了。 赛尔医生去精神病区看望伦纳德,全身痉挛不住抽动的伦纳德被周围的病友们保护着。赛尔问伦纳德:“这些绅士想要做什么?”伦纳德:“这些绅士在帮忙保护我。我真想,我不需要他们的保护。”赛尔:“有人要伤害你吗?谁?”伦纳德:“谁?哈哈,就是这个,不是吗?谁?”...赛尔:“伦纳德,看看你自己...”伦纳德:“不,看看你自己!我生病了,疾病把我带离了这个世界,而我挣扎着醒来。我挣扎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而我仍然在挣扎。但是你,你没有任何借口,没有借口。你只不过是一个受过惊吓的孤独的人,一无所有。没有生命,什么也没有。你才是那个熟睡的人。”
是什么让人沉睡呢?是什么让人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又是什么,让人回来? 病人露西对护士说,我就是不能想象怎么应对22岁以后的生活,我对它毫无经验,我知道现在不是1926,我只是需要它是而已。 伦纳德说:“我已经昏迷了很长时间,我回来了。”赛尔:“回来的感觉是什么?”伦纳德:“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个梦。”赛尔:“是什么使你认识到它不是一个梦呢?”伦纳德:“当我说话,而你懂得的时候。” 伦纳德的境况越来越糟,一天,他努力梳洗打扮,在餐厅找到他心仪的姑娘保拉,向她告别:“我...我...不...不会再和你见面了,我只是来和你道别。”说着,他站起身,晃晃悠悠伸出摇摆不定的手。保拉握住他的手,拥抱着他,在周围人惊奇的眼光中,和他一起缓缓的舞蹈。伦纳德的抽搐慢慢缓和下来,保拉流下了眼泪。 因为恐惧,人们把自己阻隔,进入梦境。因为爱,回应,连接,人们又醒来。 影片的结尾,所有病人,又重新陷入原来的症状,这次医学尝试失败了。赛尔在总结会上说:“我们可以藏在科学的面纱后面,说那个药物是失败的,或那种疾病本身又复发了,或病人们不能够应付,他们失去的数十年的生命,但现实是,是我们既不知道什么做错了,也不知道什么做对了。我们确实知道的是,当化学药剂的窗户关闭时,另外的唤醒窗户打开了。那就是,人类的心灵比任何的药更有效,而那也是最需要被滋养的,随着工作、玩耍、友谊、家庭。这些,是真正重要的事物,也是我们遗忘的,最简单的事情。” 塞尔医生尝试着和艾莉诺约会,在伦纳德又沉沉睡去之后,他的某些部分,仿佛被唤醒了。 这是根据美国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伦纳德),罗宾·威廉斯(赛尔)。罗宾·威廉斯主演过很多这样温暖人心,疗愈唤醒的电影,比如《死亡诗社》、《心灵捕手》、《心灵点滴》等等。很可惜,据说他因为帕金森和严重忧郁症而自杀离世。 成长中,我也很受他电影的影响。今天写下这么长的一篇,也算对他的纪念。
就像电影的海报,看着伦纳德站在海中的礁石上欢呼玩耍,赛尔忸怩不安。你能说,在这个场景中,谁是病人吗? 那些被遗忘和评判的纯真,还是那些事故麻木的面具,什么才是真正的活着?
2016/7/28
拍得极好,尤其影片开始时不疾不徐而又很能抓住观众的引入,近十几年已经少见这样胸有成竹又自然的电影了;所有演员都特别棒,这种融入式演技,如今也稀有了。看到中间,我也被awaken,这一定是当年“第二课堂”看过的片子。如今隔着岁月淘洗和尘世经历,愈发感动。Cherish life! Don't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玛德,牛逼疯了!偷一段短暂的时光与你相爱,医院里几乎都是天使一般善良的人,美好得有些虚幻。
“救人一命只为了再次夺走它,这就叫好人?我怎么感觉不到一丝的宽慰?”“因为你是个好人,因为他是你的朋友,好人做任何事都在自责。”
3+ 非常美式的浮云片。各种似曾相识感..价值观也典型美式中产阶级囧。如果从浪漫主义来理解的话,或许可以欣赏,剧情就不要推敲了。德尼罗的人设就是用来秀演技的,Williams细节处理还不错。结尾总算扣题“提倡人本主义治疗”又点题“唤醒观众珍惜拥有”只是场合未免牵强。Post-en
影片过于煽情了,夸大了清醒时刻的神奇,其实真实故事就已经很有力了,完全无需如此夸张。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是特别喜欢罗宾威廉姆斯的剧,因为老是充满了虚张声势的温暖。
有时候励志片确实能帮人恢复元气。生命睡过去了。也许还会醒来。醒成个什么样子?谁知。下次醒来少了三十年,我会更怕死亡,不再怕衰老,更珍惜时间。
除了爱 世上没有奇迹
本来有大把角度可以挖掘:病人醒来后如何面对30年的缺失?如何面对再次沉睡的现实?......可惜仅仅定位成热爱生命的美式煽情。
最后10分钟哭傻了 上一次看电影哭成这样都忘了是哪部了 哎 老罗演的太好了 对生命即将被剥夺的那种不甘与难过 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珍惜现在健康快乐的人生吧
真人真事,人物原型也全程参与了本片的拍摄。……伦纳德苏醒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罗伯特德尼罗,那么帅,演技那么好。……罗宾威廉姆斯在2014年被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实际是路易体痴呆症,那么好的一个人,不堪病痛折磨,自杀了,留下了那么多的佳作。犹如《菊花香》的张真英一样,剧中人是胃癌离世,她也是胃癌离世。……佩内洛普安米勒在本片的颜值是巅峰期,和德尼罗共舞的一幕,太催泪了,止不住。
一部富于伦理悲剧元素的剧情片,但导演彭妮·马歇尔以轻松的手法去处理这个严肃和悲剧性的题材,使这种信手拈来的从容增添了人物不幸遭遇的无助感。片中用的药名为左旋多巴,该药在用药初期对于PD患者具有所谓“蜜月期”的特别好的功效,但过了“蜜月期”后,该药的副作用就显现出来。
片名翻译有问题,应译作苏醒。讲述帕金森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故事,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赛尔医生从一群石头的病人中发现端倪,研究规律,最后试药,大剂量,医院的人有爱愿意募捐拿药,雷纳成功了。雷纳起来走动,最后拥抱年迈的母亲,照镜子发现自己很老了却没印象,有喜欢的女孩了。影片现实也残酷的地方是,雷纳的药效不起作用,在喜欢的女孩面前僵硬抽搐。全是泪点,最后女孩却与他共舞。但依然改变不了药物治疗有限,回到原点的可怕现实。
一开始是冲着罗宾威廉姆斯去的,结果被这个节奏不徐不缓的故事感动了。尤其是最后的那支舞,一颗有力的心和一个渴望爱的灵魂被禁锢在无法自由控制的身体里,窗外是阳光,只差一步就能够跨出门外。I'm not asleep.每一次醒来,都是上天的恩赐。能控制我们的身体,就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大的自由。
好片子都被烂名字给毁了.看哭了
被低估的片子,里面演员整体的表演都很出色,De Niro和Robin Williams双星闪耀
90年代的片子是讲人性的,没有快餐,没有不合逻辑的血腥暴力色情,只有人性的苏醒。这里面讲了三次苏醒,第一次是德尼罗和病人们吃药之后的好转,中断的人生又开启了。第二个是德尼罗的爱情,跳舞那段令人心碎;第三个是罗宾的,他浪费自己和护士的生命几十年,是个罪人,好在最后醒了。
这不是一部大团圆式的奇迹故事,而是幸福从有到无的过程,令人心碎的是这种从你手里抽离的感觉,就像看到日渐衰老的父母般无能为力,那一段身体复原的经历如同一场忧伤的白日梦,因为德尼罗和罗宾的演绎,这种心碎感翻倍了,尤其老罗和女孩子拥舞那段看得让人神伤。
跟罗宾后来的医生电影《心灵点滴》的内核一样,病人和医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关系,医者医治病人的过程也接受病人的医治。在这部片也是,唤醒了病人,病人也唤醒了他对身边人的关心。人类的美好情感比科学、药物很好有效,亦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身边的简单的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罗伯特又接这样电影,抖得厉害,苏醒当晚场景“科学怪人”既视感。
'how kind it is to give life only to take it away again' 这是上帝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人却敢于践行
德尼罗简直太帅当不了精神病人好吗,坐在那里只要不抽搐就能把到妹。。很奇怪为什么他看到他麻麻已经这么老想不到中间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呢?总觉得要么写怎么唤醒,要么写唤醒之后的故事,这样一分两半大概只适合改编剧本吧?总觉得像记录不像故事。只能说很规整很90年代,really cant say he naile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