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翟毓红,许子东,杨雨,林更新,归亚蕾,张国立,王耀庆,蒋勤勤,何冰,徐涛,张家声,王帆,张腾岳,张涵予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剧照

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7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8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9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见字如面第一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由成功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的国内顶尖视频创作团队实力文化制作。《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 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白色情人节1999爱你,维克托第一季寻找佛罗斯特大魔神的愤怒废柴同盟疯癫和尚之再续前缘请爱我的女朋友爱上查美乐新风貌忠犬八公20239/10:悲剧前夕夏威夷2013地狱厨房(美版)第十一季笨蛋太郎三国演义1994地堡无理的前进亨利咏春无耻之徒第十一季顺风鱼浴血边关生死30分航海王之黄金城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第二季没有你 没有我

 长篇影评

 1 ) 面对传统和现代、后现代的信纸两面,我们都要慎之又慎

看完本准备五星,反复两天思虑,还是决定留下一颗星的喘息的空间,也是这个节目和以这个节目为代表的一类传统文化型综艺/真人秀/纪录片唯一也是最大的变局和自我命运的陷阱。而真相往往是,就在这一颗星下,或者飞上六星,或者坠入负数的深渊。
说起这个节目的优秀和感染力,相信自不必多言——
1以家书或朋友乃至敌人的往来的历史信件为形式,重现历史现场和重大历史场景,对公众文化关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普及和推广,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2 优秀演员的朗读形式,加上观众的群体聆听,已经形式翁贝托艾柯所说的仪式感——一种纸质阅读永远无法被取代的价值和意义——近乎宗教般、清教徒意识的殉道者的二元呼应和共鸣。这已经不是朗读,也不是表演,而是让纸上的文字通过表演二次塑造和二次演绎
3 关于历史的重复性 人类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4 成功避免了亲情伦理的话语霸权和思维禁锢的范式,将视野拓展到更宽广的朋友、知己、师生、乃至敌人。
5 成功摆脱听写大会、成语大会极端的固化和说教
然而,下面的这些弊端和潜在的危机,很有可能将这类传统文化类综艺乃至电影电视剧都推向负数的深渊,有些是外力,有些事内因,还有些甚至是潜意识本身隐藏的命运的陷阱
1 两位女主持的文化认知显然无法胜任,但这是小问题,有两个文化实力略显单薄的人从平民的心态和视角去解读也未尝不可,而文化人的选择明显是个陷阱,在这里不做人身攻击,只想说,越是刚愎自用、精英化的文化表达,越容易将文化节目引向深渊
2 由1引出的创作主旨的问题,对于亲情的话语霸权,节目显然已经成功避免,而对于传统本身隐藏的危机,节目创作者估计也未曾预料。尽管选择非常宽泛,但仍然可以看出,节目信件的选择仍然隐藏了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民国时代精神和价值的向往和憧憬心理。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态度,从中国乃至世界,总是在精粹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极端上痛苦挣扎,殴斗,乃至一方近乎彻底地毁灭另一方,而结果是,即使有传世之作,传递也多半只是悲凉和幻灭,或者在悲凉和幻灭最后燃尽的热情和真诚、包容、世界性。从节目上看,创作者的初衷并不是唤起纸质阅读,也不是查家谱、重新写信,而是希望国民重读历史,追寻历史精神特别是民国的人文精神。对于这点,个人觉得必须慎之又慎,如同老麦所说,当新的叛逆颠覆传统之后,又形成新的传统,进而又开始反对它自己,形成新的话语霸权。更可怕的是,这种话语霸权的冷酷的旁观者范式本身还会形成第三种霸权——没有亲身介入,只有旁观的思维,极易产生伪理性。民国的人文精神确实值得尊敬,也很有感染力,但民国精神的丰富性、复杂性,个人觉得还是通过书籍和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形式比这种朗读的形式更有效果,意义也更加深远。【当然,前提是作者必须足够虔诚】。个人觉得,信件这种表达形式,还是止于爱恨情仇的表达为止更好,不然成了学术讨论,朗读出来就成了话剧表演。历史当然有重复性,也有古代远无法想象的险境——人格、时代的异化、空漠化、绝对理性的出现,异质化的出现,是古代乃至民国都远远无法想象的。
3 依然需要通过明星效应,依然需要通过阅读文人信件,其实就是在吃老本,吃文化的老本,当然,这不是节目创作者的责任,是艺术家和整个时代的责任。整体的思想性看似深刻,其实讲的还是那几个常见的社会议题、泛泛而谈,因为我们在文化上还没断奶,很多人连这些基本人文素养都谈不上,更深远的学了只会是个四不像,甚至走到价值的背面去。
人不真诚、时代不真诚,什么形式的语言表达都不可能传递出力量;相反,如果人和时代真诚,任何语言表达形式都无法阻挡它的光芒

 2 ) 好节目也需要好主持人

豆瓣评分虚高,读信嘉宾的水准参差不齐,好如何冰,张国立老师,深厚的话剧台词功底毕现。很多人都说王耀庆读的好,但我觉得稍有欠缺,并不能收放自如。差如林更新、蒋勤勤之类。不读文言文原文属实败笔。主持人选人失误串场词有些混乱,理想人选是汪涵。两位大学老师与主持人之间交流协调性差,抢话现象严重,偏离了这个节目定位。满分10分,个人给7.5分。

 3 ) 失望大于期望

选材确实不错,文言文的字幕仿佛又回到了字字珠玑的语言。以前总是惊叹文言文的表达能力如此之强,现在也算是能重温一下了。文学大家,清流浮笔,仿佛静静看待历史,品尝心酸过往。在文化快餐的时代不失为对文化积淀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继承。几位老戏骨也演绎得入木三分。

不足之处很明显,首先,林更新先生和蒋勤勤小姐明显积淀不够,在几位老戏骨的衬托下更是相形见绌。浪费了如此之好的书信,看的时候基本会跳过。其次,解读不够深入,可能是策划问题,解读节奏太快,仿佛一杯滚烫的茶只闻香味,正准备品尝时戛然而止。女主持人文化素养的缺失尤为严重,干巴巴的串词,不知所以然的抢台词。男教授确实学富五车,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节目的一大亮点,但无奈被女教授和主持人时常插话以至于都无奈说道:“三个不懂爱的人在谈论爱”,然而另两位的接话更是贻笑大方。女教授知识有余,文化不足,算是典型的当今大陆教育的产物。

当然,希望节目能改进的更好,此类素材当真是浑浊中的清流。

 4 ) 最佳放手信,归亚蕾演蔡琴放爱一马

她们是生在宝岛的两生花,姹紫&嫣红;她们是长在台湾的常青树,枝繁&叶茂;她们一生都在扮演和歌唱极致的女人,玲珑&剔透。在见字如面,她们重合和交叠成一纸信笺,娓娓道出一个女人的劫后余“声”:归亚蕾读蔡琴写给媒体的信|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吧。关于放爱一马,关于对宽宥背叛,关于自我救赎……腾讯视频,感动播出。

 5 ) 书信整理~~

第一期:
1.黑夫家书,中国第一封私人书信,春秋时代。(林更新)
2.萧红写给弟弟的信,1941年。(归亚蕾)
3.韩愈,告鳄鱼文,唐。(张国立)
4.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2007年。(归亚蕾)
5.曹禺和黄永玉互信,1983年(张国立,王耀庆)
6.邓丽君写给庄奴,1979年(蒋勤勤)
第二期:
1.刘慈欣写给女儿,2013年(王耀庆)
2.代阎姬写给宇文护,公元557年。(归亚蕾)(这篇翻译挺好的)
3.林则徐写给夫人,1841年(张涵予)(节目组提炼的主题“皇上还想照顾我”是在暴露节目组水平么……)
4.郑国强和郑艺互信,2010年(何冰,林更新)
5.林徽因写给徐志摩,1921年(蒋勤勤)
6.李小龙写给妻子,1971年(王耀庆)

个人觉得能看出来节目组选信太散了。目前我看的12封信都可以分成好几期了,君臣,亲人,爱情,知己等等,还不如同样的放到一起呢……没有一个共同点嘉宾也很不好评,我看到通稿说节目组故意避开了有名的信,其实琐碎平凡的信更难点评,还不如用知名度高的呢,比如与妻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许广平鲁迅两地书,平凡人的之前我在读者也看到一个两地书,是飞机失事重伤父子的通信,也挺好的。现在坐等后面的信,其实除了主持人嘉宾,节目组选信也有锅。选信的锅暂时没有人说,其实还是有问题的

第三期:
1.陈寅恪写给傅斯年,1936年4月8日(张国立)
2.毛泽东写给雷经天,黄克功案件,1937年10月10日(何冰)
3.知青桃桃写给父母,1973年8月24日(蒋勤勤)
4.罗永浩写给俞敏洪,2000年10月(林更新)
5.李白写给韩荆州,唐(王耀庆)
6.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写给全世界,1983年(归亚蕾)
7.夏完淳写给母亲,清顺治四年(林更新)

第四期:
1.张起元等联名给林森,施剑翘为父报仇事件,1935年12月(何冰)(宋大人读这个不能更好)
2.张爱玲写给王家卫,关于半生缘小说改编电影,1995年7月5日(归亚蕾)
3.詹天佑写给诺索布夫人,1906年10月24日(王耀庆)
4.徐志摩和陆小曼互信,1925年(徐涛,蒋勤勤)
5.曹越华写给王德懿,中国远征军翻译写给未婚妻,1944年(林更新)

第五期:
1.袁志超写给弟弟袁军,两军交战与俘虏和百姓,1949年5月31日(张涵予)
2.杨恽写给孙会宗,回复孙会宗指责他的信,杨恽是司马迁外孙。公元前54年5月(何冰)
3.陈京莹写给父亲,甲午海战之前的绝笔,1894年9月(徐涛)
4.黄宗英和冯亦代互信,1993年2月,黄宗英写给冯亦代,催婚233;1999年7月,冯亦代写给黄宗英,最后一封情书(归亚蕾,张家声)
5.婉容和文绣互信(蒋勤勤)
6.溥仪写给斯大林,请求苏联收留,1949年7月29日(王耀庆)

第六期:
1.胡琏写给父亲和妻子,石牌保卫战前,1943年5月27日(王耀庆)
2.闻一多写给父母,参加五四运动留校,1919年5月17日(张国立)
3.吴聪灵写给范美忠,致范美忠先生的道歉信,2015年5月12日(王帆)(许子东老师的点评非常经典)
4.三毛写给王洛宾,四十多岁的三毛表达对七十多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爱意(最终王洛宾没有接受)1990年4月27日(归亚蕾)
5.宋振庭和夏衍互信,宋振庭是辽宁省宣传部部长曾在运动中伤害过夏衍,而当宋振庭生病手术,夏衍不计前嫌探望,宋振庭写信感谢并致歉当年之事,而夏衍表示并不在意且让他养好身体。这两封信都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984年9月(张涵予,张腾岳)
6.史铁生写给盲童朋友的公开信,1993年(徐涛)

第七期:
1.四川省会警察局发布的征兵通告,1937年12月(张涵予)
2.日军和解放军的互信,所谓仁义之师,这两封信节目组的题目很好。用节目组题目标注一下
(为了尽力挽救其生命)八路军山东第五支队写给日军第十九大队,八路军在战斗中救了日本战俘并收容尸体,然而条件不足不能救治,将伤员及遗体返回日军。时间大约1942年到1944年之间(林更新)
(请诸君保重身体,来日战场相见)加藤写给八路军司令官及解放联盟诸君,是上一封的回信,时间同上(何冰)
3.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与高司谏书》1036年(张国立)
4.荷西写给三毛的母亲,三毛和荷西闹了矛盾回娘家,荷西写给岳母告知三毛情况。1970年代(王耀庆)
5.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白求恩绝笔信,1939年11月11日(张国立)
6.贼道三痴(郑晖)写给读者,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封笔告别读者。2015年2月5日(张涵予)

第八期:
1.郑渊洁写给叶永烈,讲述初学写作的困惑,1979年2月15日(林更新)
2.唐代“离婚协议书”,与常见休妻书,放妻书不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王耀庆)
3.褚定侯写给哥哥褚定浩,1941年12月27日(张涵予)
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前,不多的兵力,背靠浏阳河,背水一战,所有士兵写下“遗书”寄给家人而这些士兵包括褚定侯,都在这次战争中牺牲,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我军伤亡人数远小于日军,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战。
4.蒋碧薇写给张道藩。1960年(归亚蕾)
大家小姐蒋碧薇被才华吸引嫁给穷学生徐悲鸿,而徐悲鸿后来出轨女学生,蒋碧薇离开了他,而张道藩一直爱慕蒋碧薇,此时蒋被抛弃,张的妻女不在身边,两人就一同生活了10年,然后张的妻女回国,蒋决定离开他,给他写了这封分手信。
5.张道藩写给蒋碧薇。1966年(张家声)
上一封信以后,两人一直没有联系,一个台风的夜里,张离家避雨,想起蒋碧薇,打电话告知危险,思念难抑写了这封信。
6.柳如是写给丈夫钱谦益,劝他不可投降清朝。1645年到1646年间(蒋勤勤)
柳如是与钱谦益之间也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互相倾慕,隔空喊话非卿不嫁(娶),钱在已有妻室的情况下娶了柳,还给了她一个属于正妻的仪式,后来明亡,钱投降清朝,家属北上,而柳劝钱不要投降并劝其殉国,钱没有听从。后来钱谦益去世,从投降到去世也没有真正归顺,钱死后,柳也被逼死,
7.钱学森写给郭永怀,1956年9月11日(张国立)
郭永怀,物理学家,比钱学森晚回国,钱以此信欢迎他回国,并安排好他的工作生活,

这期故事好曲折……怕记不住都写下来了2333

第九期:
1.顾若璞写给两个儿子,解释为什么要他们分家,1632年(归亚蕾)
顾若璞是清代女诗人,建立蕉园诗社,被认为是贾母原型,她嫁于官宦之家,年轻守寡,撑起一个家庭,当两个儿子长大了,她知道大家庭的不易和矛盾,为儿女长远计划,她让两个儿子分家。
2.卫景安写给父母,1930年左右(林更新)
卫景安是个在外“打工”的青年,写信回家交代自己的情况,对家人的挂念,希望父亲戒赌戒烟。
3.鲁迅写给许广平,1925年3月11日(王耀庆)
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第一封信,聊天一样解释了许广平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4.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1964年9月27日(何冰)
叶至善下乡进行“四清”运动,三年自然灾害过去,大家“阶级斗争”的热情不高,都专注自己而不配合集体经济,他在信中讲述自己的困惑。
5.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1928年10月10日(徐涛)
赵云霄写给刚出生的女儿启明,1929年3月24日(蒋勤勤)
陈觉和赵云霄是一对夫妻,在苏联留学,信仰共产主义,被逮捕以后,陈觉先就义,赵云霄因为有孕在身在生下孩子以后就义,陈死时只有25岁,而赵也只有23岁,两人都去世以后,女儿启明给了陈觉父母抚养,然而几年后孩子也夭折了。
6.莫言写给父亲,2003年7月14日(何冰)
非典时期莫言被困北京,写信给父亲报平安并吐槽北京东西不好吃,非常想念家乡的食物。

第十期:
1.蒋介石写给陈洁如,追求她,1920年(张涵予)
2.刘伯坚写给家属至亲,交代后事,1935年3月20日(张腾岳)
3.蔡春猪写给儿子喜禾,在儿子被诊断出自闭症的时候(何冰)(感觉这封信何冰老师都快读哭了)
4.柳宗元写给王参元,王参元家失火,柳宗元去信“祝贺”(张国立)
5.叶君健未交给萧乾的信及背后的故事,内容是叶君健在批斗会上揭发萧乾,1957年(何冰)
6.邱文周写给女儿,邱文周患上癌症要离开了,写给6岁的女儿(徐涛)
7.邱文周女儿10年后给爸爸的回信(蒋勤勤)

第十一期:
1.郁达夫写给沈从文,1942年11月13日(何冰)
2.乒乓名将庄则栋写给作家叶永烈,1995年5月22日(张涵予)
3.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本来是一封平常的家信,但不久左权战死,家信成了遗书,1942年5月22日(张国立)
4.顾城写给家人的遗书,1993年10月8日(王耀庆)
5.顾城与谢烨来往书信(多封,两人初见开始相爱)1979年4到8月(徐涛,蒋勤勤)
6.王小波写给李银河,1977年(何冰)


第十二期:
1.宋云亮写给妻子胡玉华,1953年7月30日。宋云亮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将领,告诉妻子战场的情况。(张涵予)
2.路遥写给弟弟王天乐,1991年冬。这时候路遥的《人生》发表了,给他带来很多赞誉也有很多麻烦,给弟弟写信讲述这些事情和关于自己以后道路的思考。(何冰)
3.杨开慧写给弟弟杨开朗,1929年3月。这封信写好以后被杨开慧藏在老屋夹缝中,多年以后翻修才被发现,杨开慧讲述了当时的危险,希望把孩子托付给弟弟,一年以后杨开慧被捕牺牲。(蒋勤勤)
4.毛岸英写给孙嫂,1950年8月19日。孙嫂是毛岸英三兄弟的恩人,在杨开慧和三个孩子被捕以后,三个孩子最后是靠孙嫂救出,这封信是告诉和关心孙嫂近况,并希望孙嫂保持“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
5.曾国藩写给奕䜣,1870年。和奕䜣商讨“天津教案”事件的处理方式。(张涵予)
6.冯小刚和徐帆之间的情书(徐涛,蒋勤勤)

 6 ) 止于聊天,始于谈心

我上一次写长信大约是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时候被限制用手机,书信里还保留着最后的情感记忆。情动的,茫然的,争执的,琐碎的,每每翻起,见字如晤。而现在,我们都退化到不费心思的只发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挚情感的表达方式仿佛在文化中断层了。接着我们会发现不知如何写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让人变得迟钝。

白岩松说,你有多久没谈心了?现代网络中,各种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却找不到人谈心。其实是一样的,谈心就像写信,只是不同时代为了真挚的交流采取的不同方式罢了。

但我们逐渐摒弃了这些。因为我们节奏快,因为我们不愿等待。

那样太可怕了。

我记得看《最好的时光》时候,最打动我的不是张震跑了好多个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当兵前,到舒淇打工的台球室,对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会又回来敲门板,对她说“我写信给你”。那种辗转,犹豫,情动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时光。虽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动依然是会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绝更快,因为缺乏等待。

当然也不仅限于情信,只做一比方,我们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见字如面》,节目想法很好,请来几个名家念信,信念出来是对的,有的信婉转隽秀,有的信铿锵有力,有的信诙谐风趣,也有的信饱含深情。

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朴,王耀庆演绎也堪称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触动于萧红的信,如果能让汤唯来读或许更好(她演的《黄金时代》让我觉得萧红就是她那个样子那个气质的),萧红写这封信时的年龄也都是与汤唯现在相仿的。感念于那句“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还有那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萧红的一生很短暂,充满了寒冷、苦闷与饥饿,但她的文字总是柔和、坚定也饱含希望,是她的伟大之处。

节目缺点是对信的解读太浮于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课也没做足,其次女教授虽然学富五车,但俨然疏于揣测作者内心用意,解读略有偏颇。

待看完第二期再来追评。

 短评

的确是不错的形式,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一是三个讨论者明显不搭,特别是女教授明显底蕴不够说教明显,导致讨论深度不够;二是信的排版杂乱无章,时而古文时而今文,完全可以用一点主题;三是古文信就应该用古文读,然后把翻译放字幕,而不是相反。朗读者中张国立,张涵予,王耀庆非常好,蒋勤勤不行

5分钟前
  • Miss Coconut
  • 推荐

好看。张国立的台词太令我震撼了,王耀庆极棒,归亚蕾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勤勤姐真美。

8分钟前
  • 十一个i
  • 力荐

昨晚看张国立和王耀庆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件,看的泪流满面,太感动了。能拥有这样的友谊非常难得。张国立和王耀庆的演绎非常非常的好,台词功底真的很棒,值得安静欣赏的一个电视节目。

10分钟前
  • 衣商
  • 力荐

何冰的念白功底真好 需要找点传记来看看

11分钟前
  • 六月鸢尾
  • 力荐

从第一个单曲开始追到出了第一期完整节目……原本满分是没有问题的,节目的设置和内容都非常打动我。但是完整节目播出之后,扣0.5,希望换掉主持人,节奏控制非常糟糕,打断嘉宾讲话生硬转折,嘉宾讲文化背景的时候她脸上茫然的表情如同幼儿园学生听到量子物理一般……或者至少先做做功课?

14分钟前
  • 终诚卷书
  • 力荐

都很棒 期待金士杰老师能念一封

15分钟前
  • 林深时见鹿
  • 力荐

信的好,许子东和归亚蕾、王耀庆、张国立的好。(主持人强行插断、毫无观点的随声附和看的鸡皮疙瘩哗哗掉)

16分钟前
  • bird
  • 推荐

来来来~~~杨颖、唐嫣、杨幂、李易峰、吴亦凡、杨洋等等诸如此类的靠着演员职业混饭吃的人,过来学学台词是怎么说得,应该怎么说!

19分钟前
  • 小刺儿
  • 推荐

节目新颖,信件选取有心,就是解读部分不尽人意,主持人没太多知识沉淀也不做功课,还老爱抢白,控场能力奇差,导致拆信人之间的议论很容易擦枪走火,杨教授表达欲过强,主见却缺乏深度,且很少去倾听,两个嘉宾感觉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22分钟前
  • 愚人船
  • 推荐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消失了时空,怀念成相见。信中你我,定格成永远的容颜。”—— 开年好戏

24分钟前
  • 莹小慢
  • 推荐

还是想说,国立老师读的左权的信,让我在教室哭成狗

29分钟前
  • 窝是大步
  • 力荐

何冰和张国立读的真是太好了,老艺术家口条和功底都是真的让人敬佩啊

33分钟前
  • 普通甜妹
  • 力荐

觉得也还好吧,三星半,归亚蕾还蛮自然的,有些人就搞得有点像配乐朗诵或者话剧腔过重。

34分钟前
  • 🐷🐷
  • 推荐

建议删减点评,保留历史背景的交待即可。女主持和女嘉宾一不留神就鸡汤,而许子东仿佛得了厌女症。

36分钟前
  • 少林飞猪
  • 推荐

女嘉宾太过感性且侵略性很强,看似说了很多,但让人觉得言之无物,许教授讲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但一直被女嘉主持人截断,导致短暂的点评时间没有起到点睛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节奏氛围和观感。喜欢何冰 归亚蕾,王耀庆读的也很好但是我得拿本书把他的手遮住 不然太晃眼睛了。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41分钟前
  • Lumos.
  • 力荐

这个小网综是这屎一般的2016年中难得的美。何冰,张国立,归亚蕾,王耀庆,张涵予……除了林更新,都很好。我爱何冰!我爱何冰!我爱何冰!听何冰读信,真是莫大的享受,即使你听得想寻个地方死命痛哭,也是享受。

44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综艺清流,不过把古文翻译的过于白话,美感顿失,某些字里行间的缱绻便消失了。还有那个谁的诵读表现得太浮夸了!

45分钟前
  • miko-star
  • 推荐

强烈推荐!喜欢张国立和何冰老师,用声音读出书信里的真情流露,打开历史。如同真人见面对话一般,就是主持人太出戏了。。

46分钟前
  • 时光倒流
  • 力荐

王耀庆戏太足了,脑补濮存晰唐国强戴红围脖出境画面。主持人大傻逼。能公开的信件都不是最动人的。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泉,如果这也叫综艺的话。顾城遗书读完后观众鼓掌,主持人说,大家的掌声是送给王耀庆的,我们都为顾城可惜。这个细节让我黑转路。

48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请两位女士给男士留一个说话的机会。

51分钟前
  • 沈群青大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