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片故事电影和电视已拍过多次,但编导李翰祥在清宫戏的场面铺陈上别有不同,而且情节上也有改动,所以还是较有可观的。如西太后反对维新方面,改为遗老为保全功名和荣华富贵不惜长跪不起,加重她的责任感。光绪幽禁瀛台的出走之夜,西太后又带皇后夜访光绪,并有意还政于光绪。这些细节,使西太后更有人性的真实感情。但描写六君子的戏时过于简略,是影片的一大失误。
女儿国的杰基007:幽灵党英语李金镛传奇之老金沟奇情快车志愿军战火记忆幸福衰生活第一季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逃出立法院激斗街篮我想聊聊杜拉斯最爱女人购物狂艰难之年代号蓝色行动快闪猎人暗黑正义不朽的你爱·缠·杀:谁是恐怖情人鬼马家族2010伦敦杀戮第一季有话好好说金棺小悟空时空迷踪重生韩版痴恋成魔龙与虎OVA:便当的精髓维京遗产1917(国语版)回忆之盒自然的运作鸽子隧道母亲心科拉尔金矿2狂怒2003龙凤呈祥2009武神地狱厨房(美版)第四季清洁工 第二季雪绒花海盗我不是大明星暴政之王一人客栈龙门驿站之红头巾黑马1989按:这是10多年前的一篇文章,纪念纪念曾经带来无限快乐的达叔。
今天把李大导演的《泣血瀛台》找出来看了,出字幕的时候无意间留意到吴孟达三个字,甚为惊喜。
原来这么早的片子已经有了达叔的影子,并且还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未想好梦一场空,达叔在此片之中只是一闪而过,且应年代久远,已无法辨认他的音容相貌。本着红花会会员绝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的“八卦”精神,开始了漫漫地网上“人肉”之旅,孰料网上达叔青年时代的相片聊若星辰,到处皆是他和周星星的搞怪相片,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了应付考试常用的“排除法”,但仍不确定自己应经找到了真相,但是至少已经做出了接近真相的努力,在茫茫的“人肉”搜索之中,也有少许发现,现择录如下。
首先来看一张大图,就是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
除了第一个是人皆尽知的岳华大侠,不知有没有大侠可以猜出其余几位的名字,哈哈,我是一个也人不出来啊,包括我们可爱的达叔。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上排左起:谭嗣同,杨锐,林旭,下排左起: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上图的答案应经就在此图之中,经过“人肉”之后,我已经将历史人物和影片之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了,再加上第一张图的职员表,相信大家可以知道答案,当然这个答案很可能是错误的,希望高手指点。
最后针对每个人物来一个简单的介绍:
1、岳华VS谭嗣同
看了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之后,发现谭嗣同是最帅的,穿着也是最洋气的,不愧是先锋知识青年,不禁为当下的许多伪文艺先锋青年感到汗颜。而且对比两张图片,还发现,谭嗣同和岳华是里面长得最像的,尤其是腮帮大嘴。不知道李大导演在挑演员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到这个因素了。
2、麦子云VS杨锐
资料不是很多,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出演过角色,是个演员、也从事剪辑,不知道和剪了老怪大部分的经典动作片的麦子善是不有亲戚关系。
3、江毅VS林旭
原来他就是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中江南七怪之首,柯镇恶。
4、关聪VS刘光第
原来他是“虾叔”关海山的二任妻子的次子,在狄龙版的《萧十一郎》中出演连城壁,今天特意翻出来看了一下,感觉不大像。
5、卢海鹏VS杨深秀
老了的时候样子倒是挺熟的,虽然也看过他年轻时的不少片子,但是绝对认不出他来,最近的印象就是他在老杜的《柔道龙虎榜》中饰演古天乐的师傅。
6、吴孟达VS康广仁
到最后,我对自己的这份榜单依然是一点也没有自信,尤其是达叔,如果不是他淫邪的眼神和颇具特色的耳朵。
感叹韶华易逝,那些曾经的龙套都用自己的特点在荧幕上留下经典的形象或者依然奉献着出色的演出,突然感慨时下香港演员的青黄不接,也许现在的演员确实错过了上一辈人的黄金时期,但是上一辈人的辉煌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努力,他们的成功不是靠他们的长相而是他们精湛的演技。演员一定要有型,这个型绝对不仅仅是指长相,这或许是我们能从上一辈的艺人身上学到的宝贵的经验。
虽然此片故事电影和电视已拍过多次 但在清宫戏的场面铺陈上别有不同 而且情节上也有改动 如西太后反对维新方面 改为遗老为保全功名和荣华富贵不惜长跪不起 光绪幽禁瀛台的出走之夜 西太后又带皇后夜访光绪 并有意还政 这些细节 使西太后更有人性的真实感 但描写六君子的戏时过于简略 是影片的一大失误
刚好在看戊戌变法的历史,看了这部《倾国倾城》的续作,史实加合理想像,卢燕的慈禧,狄龙的光绪,一板一眼中透着神彩,怎么看怎么喜欢。清的覆亡不是偶然,谭嗣同那番慷慨陈词有触动,但让亡国的只是一个老女人?
邵氏的棚內景層次一如既往地豐富,而拍攝當時距1898尚不足八十年……珍妃不重要,那慷慨激昂的譚嗣同才是最吸引人的,與光緒在暮色中對望真是多少怨念。
谭嗣同确实爷们,不过他与光绪、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注定是个悲剧。按谭嗣同这个性参加兴中会更合适。卢燕版的慈禧没有那么被丑化,不怒自威,确实有水平。
与《倾国倾城》一脉相承,把李莲英拍成魏忠贤,实在过于离谱。明治天皇和彼得大帝与清朝列祖列宗的画像共处一室,也是天方夜谭。还有一个大bug:外国公使夫人出入紫禁城,尤其是美国公使夫人还给西太后画油画,以及洋化的德龄公主入京,都是辛丑年后的事——慈禧在心理上对洋人畏惧了。本片唯一比较接近正剧的戏,可能就是谭嗣同结尾「请自君始」的慷慨陈词。虽然整体故事比较狗血,卢燕的慈禧还是有不少看点,10年后在《末代皇帝》里再续前缘。
《倾国倾城》原班人马续集姊妹篇,略逊于前者,儿女情长部分略拖沓。看完又佛了,一切因果都不是偶然,光绪优柔寡断、儿女情长,维新党在一群老狐狸面前稚嫩莽撞,历史仿佛就该是这样一步步向前。可这,“我自横刀向天笑”也好,瀛台泣血也好,毕竟功不唐捐,大清亡了,中华民族还在。
病变的外景大街真是厉害。剧情比前作单薄,历史剧差点变言情剧,但狗血问题大为收敛。康谭二人脸谱担当虽然也有违史实但明显比前作的奕䜣翁同龢靠谱,卢燕狄龙驾轻就熟,凌波的隆裕终于有了表现空间意外成为最有层次的角色,剧本最不好的是猥琐的李莲英,历史上要真这么嚣张的话早就领盒饭了。。。另外德龄为什么会和光绪混在一起。。。戊戌六君子之一是吴孟达,完全没认出来。。。
续集时间未过半,百日维新大事件便已过去,剩下部分对刻画光绪与珍妃之间的儿女情长有些多了,徒增乏味。这部里的慈禧其实多了几分人情味,当光绪所做之事未波及自己时,她还只是听之任之,但当伤害到自己时,立即雷厉风行,重新执政。也只怪光绪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这样的君王空有雄心壮志却被禁锢在情长情短之中,难怪结尾谭嗣同在离开大殿时遇到试图逃跑被抓回来的光绪,百感交集,从诧异到无奈再到恨铁不成钢表现得极其生动。tips:1.萧瑶很漂亮;2.戊戌六君子之一由吴孟达饰演,不过戏份寥寥。
《倾国倾城》加《瀛台泣血》两部戏的历史事件涵盖量都没超出《清宫秘史》,这部就只限于百日维新一个事件,有些单薄了。事件不够,也就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弧光。光绪在这里不像是个一国之君,宦官和大臣们可以随便近身讲话,看起来也不是很严谨。
7,整体也还行,倾国倾城基本都是宫廷戏,李翰祥驾驭起来非常轻松,这一部因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加了不少政治戏,整体较为刻板,谭嗣同的故事因为过于英雄气,还是立住了,结尾跟光绪的对望令人唏嘘。慈禧相对于上一部,形象也更为立体,去掉了不少装腔作势的戏份,显得更为真实,但是没拍庚子国变是个败笔。整体看,李翰祥拍政治戏还是弱一些,后半段流连于光绪和珍妃的儿女情长,整个把格调拉低了。
感叹下龙哥演技好细腻啊,好多细微的眼神戏,尤其和珍妃告别那场戏,真是看得唏嘘不已,眼睛还总是泪盈盈的,怎么做到的。龙哥要是不露肌肉不拍打戏真是十足文艺小生啊,主要在于长相是斯文俊秀型,所以不需要武的时候就文气十足,一点不觉违和。而且气质实在太好了,即使是没有实权在握难以大展宏图只能看人眼色,但是皇帝的贵气与威仪还是藏都藏不足啊,所以看到这个光绪更觉心痛,本应是一个年轻有为抱负远大有望重振国威的君主,却是这么无能为力。慈禧也确实演得很好,而本来姐妹不合的瑾妃珍妃,却因为妹妹遭难,而重拾了姐妹之情,却是让我感动。
不及上一部。因为“珠光宝气”的贺峰而认出了扮谭嗣同的岳华,变化很大,年轻时原来是张四方群众脸,不及老年熟男形象迷人有型,不过当年他竟与亦舒师太相恋真是段稀奇的老八卦。
《倾国倾城》是以小说大,光绪与珍妃的爱情只是宏大历史下的小插曲,政权争夺、风雨飘摇之际尚有人为国为民振臂一呼;《瀛台泣血》却以大说小,慈禧卷土重来、六君子抛洒热血统统都只是个淡淡的影子,突出的是光绪善良图强却软弱的个性,以及后宫女人们浮萍般的宿命。东窗事发那场慈禧和光绪的表演绝了
总体上来说没有上一部精彩,卢燕的表演确实令人惊叹,收放自如,欲擒故纵,在貌似的不经意和不在意之间,陡然转向情绪的高点,表演的层次,角色的性格一下子展现出来了,将一个表面上不闻不问而实际上握有生杀大权的老太婆的形象雕刻的淋漓尽致,影片重在表现后党和皇党之间的斗争,最后以变法的失败和志士的流血而告终,可惜对于新思想的乌托邦描述不多,对于旧思想对新思想的扼杀也表现得不够惨烈,纠结于简单的权势之斗,光绪的形象倒是还有那么的几分在,总之李翰祥历史是写人的历史。
评价同上集,我说孝钦咋这么眼熟,原是红楼梦的宝钗像极了她,银盆秋水一模一样,可惜不适合扮长脸的孝钦。另外也没富贵气,粉丝们喜欢得了不得的北京味亦看不出有啥高明的。李莲英更是成了个村霸打手,说话举止都不得体,这俩一块就是土豪府上老夫人和管家。话说回来摄影棚能出这效果也是绝大手笔了。
谭嗣同和康有为一出场,惊呆了,这不是西门吹雪和中原一点红吗?耳畔又响起熟悉的旋律:西门吹雪(康有为)吹的不是雪,是血;他一层不染,剑尖上的血如梅花,他对说谭嗣同说,维新不是要杀人,而是要花钱。中原一点红(谭嗣同)还是板着他那张木讷的脸,冷冷回应道,但是革命就像妓女遇对了客人,杀人也是可以友情赠送的。噫,李翰祥让两个剑客表演爱国志士的惺惺相惜,不愧是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李翰祥《瀛台泣血》,接着《倾国倾城》讲下去的故事注定也是场悲剧,光绪憋屈的一生也只能在维新的一百天中畅快地释放一下了,但事实上改良的一腔热血是没办法撬动守旧派的,表面是恪守祖制规训,实际则是不想轻易让出利益,从古至今,“坏人”总是玩儿的这一套,但关键这一套确实保证了即时的稳定……本片戊戌六公子完全被边缘,谭嗣同,康有为被塑造成了无脑青年,反倒西太后依旧端庄霸气,统领全局,扮演者卢燕的气场实在太强,一个不屑的眼神都足以震慑全场,光绪弱鸡般颤抖着,骨子里男人最后的尊严,帝王最后的尊严全部被碾碎,还真是唏嘘……李翰祥的历史片总能把着一个很好的调子,有一种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气派,人情人性那点东西又恰到好处地融在其中,也是很厉害的一个导演~
憋屈小皇帝又被热血大丈夫抢了戏。小包子真是玉人儿小可人儿啊(原谅这个花痴吧)。“狄龙的光绪,不做第二人想。”师太我就当你夸他演技好了。
the moral ambiguity is still there. Tan Sitong is too rash, while Yuan Shikai's betrayal is depicted as somewhat reasonable.
★★★☆ 和《倾国倾城》相比,电影后半段逊色,但还是不错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