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我会看巴西电影。英语还能懂一些,巴西的那个语言真的搞不懂。所以其实在前面二十多分钟我都是在一遍干着别的事情,觉得需要看的时候才抬头看一眼。但万万没有想到,剧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吸引我看完了,直到影片播完之后,我才发现我后来居然是津津有味的看的,没有再开小差。
要说主题,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是贫民窟中毒贩的肆无忌惮、警局的腐败和小队在夹缝中的挣扎。但让我记忆更加深刻的是对富人阶层抑或包括中产阶级的抨击。那些年轻的学生,富二代或是富三代们,因为自己心中还残存的一些善心去贫民窟中做慈善,可这种慈善有更大的意义吗?并没有,只能是让他们这些小年轻人在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中有一丝丝平衡感和心安理得感。那个把内图出卖给毒贩的年轻学生更是他们之中的渣滓,内图把他揍一顿也是理所应当。当内图冲着EX大喊:你们都是一伙的,你们和那些人都是一伙的一样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不平、愤怒和绝望,这也奠定了在第二部中他那么愤世嫉俗的基础。他和兄弟感受到了警局的腐败不公,他本也有想当律师的愿望,可在兄弟死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本来的理想,选择了第二理想,替兄弟走下去。
这部片子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全片压抑,积极向上是有,可这些积极向上的乐观却不如嘶吼、愤怒、悲伤大,所以我想导演和编剧们是想用这部片子唤起社会的注意和良知崛起,还有政府的反省,可他们也实际上知道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尤其是政府的反省是特别特别难的,所以他们心中的失望甚至是绝望更大,虽然理智告诉他们要充满乐观的精神。
没有去过巴西,但对巴西这个国家有好感,所以希望它能越来越好。
有评论将这部刚刚荣获了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并因此导致力促这一结果的评委会主席康斯坦丁·科斯塔·卡弗拉斯在电影节上腹背受敌的巴西影片,称为“《上帝之城》之后最有力的巴西电影”。如果我们轻信了那些总是要在电影界政治问题上确保其高贵地位和情绪化的西欧媒体,那么我们一定会错怪这位头脑清醒而意志坚定的主席先生,我们甚至会对将这部电影和“完美的《上帝之城》”相提并论的评论家也一起感到失望,因为如果你不亲自去看看这部电影,你就不会明白我为什么会感到自己被这部电影深深地“伤害”,而且会不无夸张地说:这部电影根本不是电影。
《精锐部队》讲的是里约热内卢特种警察部队(“精锐部队”)和贩毒网络对抗的故事,它几乎是最近这些年出现在我们视野里较为出色的巴西电影中,仅有的一部以警察视角叙述的里约热内卢暴力故事。此前,无论是《上帝之城》、《人类之城》(City of Men 2007)或者《卡兰迪鲁》(Carandiru 2002),都将警察放在一个被有意忽略的位置,因为在巴西,警察对改善地区治安几乎无足轻重,他们要么是政客手中的暴力工具,要么干脆是和毒贩沆瀣一气的小丑。在导演何塞·帕蒂尔哈2001年拍摄的纪录片《巴士174》(Bus 174)里,他们甚至沦为无耻懦弱的杀人凶手——警察在解救174路公共汽车被劫持人质时先是表现地手忙脚乱,然后又在并非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武力,结果在混乱中误杀女人质,紧接着为了掩饰这一丑态,警察在将歹徒制服的情况下把这名21岁的青年压上汽车,并在尚未离开现场时就将其处决。何塞·帕蒂尔哈显然不会喜欢这样的里约热内卢警察,整个里约热内卢都不喜欢这样的警察,因为他们要么像操控他们的政客那样贪婪和胆小如鼠,要么就和那些横贯街头毒贩一样过度滥用暴力,但“精锐部队”不同。精锐部队是唯一能令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毒贩感到害怕的警察部队,同时,他们也让那些收受贿赂的腐败警察心惊肉跳,他们像明朝东厂的锦衣卫一样令人闻风丧胆,但在扫荡毒贩涤清贫民窟的同时,他们也使这座城市的暴力更趋于极端化。这也难怪,这支部队诞生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维护正义、缔造和平,他们只不过是当局为了对付例如教皇来访这样的特殊情况的备选方案,因此,他们存在的方式就只能是以暴制暴。
影片就在这支精锐部队队长纳西芒托的叙述中急速展开:纳西芒托妻子怀孕,他打算离开这个危险行业,但首先必须先找到一个接班人,充满抱负的年轻警察马西亚斯和乃托成为候选,影片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枪战、虐待和谋杀场景中展开这一过程,观众身临其境,很难不体会到暴力对人性的瓦解和扭曲。在里约热内卢你不会有任何安全感,你会觉得,活着本身就是个错误。影片最后,乃托被毒贩杀害,队长纳西芒托通过严刑拷打一个男孩得到毒贩的藏身地,他打算当场处决这名毒贩,而中枪受伤的毒贩倒在地上向他恳求道,“不要打脸,请给我一个体面的葬礼。”队长则对着不远处的一名队员大喊:“拿霰弹枪来。”
最终接过霰弹枪执行枪决的是马西亚斯,他将枪口对准银幕下的观众,叩动了扳机。这部电影根本不是电影,它是地球上某个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使任何局外人的评论都失去了分量。
卓别灵和卫西谛也都写了这个片子的影评,都写得比我好,呵呵(是否应该考虑退役?)。其中卫西谛开篇写的那个《巴士174》开头的航拍镜头,我也印象极深。
[卫西谛] 精锐部队:里约热内卢只相信暴力
[卓别灵] 象巴西足球一样的巴西电影:ELITE SQUA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8a9901009cju.html人往往在一个极端的环境里,才会暴露出自我深藏的懦弱。这种懦弱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是可以克服的,而所谓的训练,便是看清人类生存的真相。《精英部队》把这种真相直扑在观众眼前,它选取巴西作为切入点是极其合适的。巴西是一个混合着各种生存法则的世界,它无序中蕴含着有序,这种有序和整个世界的生存秩序相同——适者生存。所以当片中的毒贩犯了一个错误时,他的死期也便到了。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犯错误,队长选中的接班人自大鲁莽让他脾气暴躁家庭破碎、戴眼镜的大学生警察隐藏身份而导致好友横死、队长轻易放走供出毒贩身份的小男孩导致他被仇杀……这一系列的错误汇集到一起,形成了错误的食物链。好在有些错误最终被扭转,队长接班人的死正验证了接班人并没有选错,并且让戴眼镜的黑人警察获取大量经验值而面临升级。但还是有些错误无法挽回,时间最终会像冲刷命运一样冲刷这些错误。当预选进入“精英部队”的警察们训练10秒吃完狗食一样的食物时,我隐约看到了精英部队或任何一个国家机器的参选标准:冷血、果敢、坚毅并绝对服从命令。而片中队长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此,他决定退役去做个好丈夫与好父亲,已经背叛了精英部队的准则。他在电影结尾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凶狠,并把它挂在了脸上,成为了一种保护色和甲胄。《精英部队》中人类的生存图景像丛林里的动物们一般,杀戮随时会发生在瞪羚身畔,鬣狗和狮子势不两立,每当有杀戮发生,三方都混乱不堪,各自为着地盘儿、肉和命奔忙。
2012年3月29日
在地球另一端的里约热内卢,是和我们这浑浑噩噩的国度截然不同的领域。那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巴西作为一个文化禁锢较少的新兴国家,我们能从多部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巴西电影中感知这里的风情。有如《里约大冒险》(这个是美国动画)中那般宜人的风景和醉人的舞蹈,也有如《上帝之城》里那不可思议的,充斥着无尽的毒品和暴力的贫民窟,还有如《中央车站》那样细腻感人,诉说全人类共有的真情的作品。
另一部杰出的巴西电影《精英部队》数年前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柏林电影节向来偏爱政治题材,《精英部队》自然也是偏向《上帝之城》的。与后者相比,本片在剧情上戏剧化许多,但在拍摄方法上更加纪实。它贯彻了现实主义叙事的典型方法—没有开头,没有结尾,镜头摇晃,以“精英部队”队长的第三人称视角,三言两语就将深不见底的贫民窟与自上而下彻底的腐败的警界以各种侧面呈现给观众。一方是生下来不识字却会开枪的恶魔,一方是在无能的体制下以收保护费为业还一边内耗的警察,双方都是无尽的黑暗,还沆瀣一气,合在一起就是无尽的绝望。这种现实主义的拍法追求的是真实感,却为豆瓣上一些人所批判,殊不知现实主义电影要反映的就是生活,而生活正是无尽的轮回,没有开头,没有结尾。
电影后半段走上了古典叙事路线,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适应的剧情模式。“精英部队”指的是BEPO,里约的特种军警,它通过极其严苛的选拔标准来淘汰掉腐败分子同时保证极强的战斗力,以对付腐败的警察无法应付的毒贩。每片腐朽中总有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本片描写了内图和马蒂尔斯两个形象。内图热血勇敢,马蒂尔斯冷静内敛。不堪忍受警界腐败的他们进入BEPO的选拔过程算是浓墨重彩,有《全金属外壳》的影子,也是为了让观众心里建立这样一个纯洁高尚的组织的形象。
BEPO的出现,削弱了前半部所带来的绝望感,不过带给我们的将是无比过瘾的动作戏。当然激烈的枪战是完全建立在现实的凌厉之上的,杀人不仅利落,而且十分低调,没有慢动作,没有白鸽,没有一丝浪漫色彩,但这种生命转瞬即逝的现实感却更能震撼人心。
在立场方面,“警察死了没人管,富人死了大家都开始抗议。”影片描写了一群象牙塔内的年轻人,总是基于对现实的无知发表空洞肤浅的反暴力观点。影片借着原本内敛马蒂尔斯的转变,来表达了对暴力的态度。其立场是,暴力是人类本性,对于许多问题,无论是正是邪,也只有暴力一种解决方案。本片用它的故事和影像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观点。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手持镜头,高锐度画面,过度曝光与曝光不足,中近景特写,其实只是纪实风格的标配,可配上大量絮叨的内心独白就产生了别样的效果;而这不摆道理以暴制暴还顺带着嘲讽一下愚蠢的中产阶级的做派更是杀人,贫民窟风云其实不过是幌子,马蒂亚斯的个人转变才是核心,最后照着巴亚诺脸上那一枪就是明证。
but interesting.
【B+】想了想还是给B+的评分吧。真是我看过最生猛的一部警匪片了,无论是巴西贫民窟的刑讯逼供还是枪战的外部行动,又或是警匪共气和高层腐败的内部流动,都透着一股现实残忍的地狱气息。镜头大多使用手摇,粗砺朴实,而且后期调色很有特色,那些主要的背景颜色都非常饱满,像是在突出影片本身的焦躁狂暴的情绪。除去对巴西社会黑暗的控诉外,电影还探讨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理想主义者的幻灭与现实主义者的无奈。纵观全片,这种扎根于人心的绝望一直存在,仿佛除了顺从外,便永无出路。(记得别下人人字幕的版本,它那个版本的字幕时间轴对不上,还经常漏翻,看得我难受死了)
巴西
以后警匪片应该分两类,一种是巴西警匪片,另一种是娘娘腔警匪片(此类别包括所有非巴西出品的警匪片)。和精英部队比,盗火线伤感,洛城机密矫情,无间道空泛。听说导演最佩服的人是马丁斯科塞斯,其实老马最适合的类型是西藏和尚或者基督最后的诱惑,看了纽约黑帮就知道,马老师根本没能力驾驭真实的
“这部电影根本不是电影,它是地球上某个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使任何局外人的评论都失去了分量。”
写实的镜头更彰显社会现实。前半段很冗长,昏昏欲睡,后半段很跌宕,高潮迭起。巴西里约,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据说去年巴西政府因为此片出动军队大型扫黑。还是我朝威武,天下太平。8.1
刨除背景 就情节不比曾经的港产警匪片高明很多
卧槽真硬核,简直爽歪歪,男主把我帅跪下了,一脸苦逼居然是个狠角色,强到连续两部都找不到人推他【。对于丧尽天良的毒贩和脏警,不要怂,就是干!!以及男人最怕的居(果)然还是爆菊?
别打脸,你会破坏我的葬礼的。。
巴西人喜欢交叉双手像胸罩一样护在咪咪处的姿势有什么含义吗?
又见描写上帝之城来劲电影,必须给出5颗星星!
重剂起沉疴。
正义的警察对腐败的警察和毒贩以及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只谈法律,以暴易暴,不谈社会问题。很解气,不过也仅此而已。
给力的影片
Matias暴打游行者,大骂bitch的时候,真解气~~
从拍摄和剧本结构讲,精英2要比1好,1略嫌凌乱;从解决方法上讲,2明显是向左派讨好,太娘皮,1是右翼的以暴易暴,向哈里·卡拉汉脱帽致敬。
意料之外的惊喜,非常棒的电影。
08金熊奖影片《精英部队》用粗糙的画面和过曝、欠曝的摄影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感,黄、蓝两色灯光正是巴西国旗的颜色。据在巴西呆过的朋友说这部片是巴西的国民影片,想来一定是巴西社会矛盾所在:底层犯罪、中产麻木。但是问题在于过多的旁白运用使得人物比较单薄,使画面行动力不足,故3.5分。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暴力可以解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