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献礼电影。讲述的是中共建党前初期发生的事情,包括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名人往事,剧情也是错综复杂,虽然我也只是断断续续的看完,但回过味来,确实得出的结论就是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平时我们看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都会强调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基调的坚实,但是这部电影却是在各种“杂乱无章”(褒义形容本片的内容情节人物非常庞杂)之中还是慢慢的剥开了理想的本质,因为一切都是混乱的,所有都是未知的,特别对《新青年》内容的刊选、党的基本路线、组织架构的设定等等,这种种的写实剧情描述真的还原起来就像在看立体生动的纪录片一般。整片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特定的灵魂或者是英雄人物,大都是一幕幕处于历史前景板上的角色罢了。而值得关注的倒是陈独秀,特别是剧中对于他的真实塑造,与历史褒贬不一评价下的他,有了鲜明对比,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抠脚大汉、大男人主义、死要面子等等)。都让人觉得真实可靠。而在片中来到党的一大和二大之时,所有人其实还是很迷茫的,特别是有的人还坚定选择虚无的“无政府主义”,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确实也算是“勇气可嘉”面对未知的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仍是没有确定的方向,因此,短短结尾后的画外音说了陈独秀、李大钊、李达、张国焘等人的命运也就是不足为奇了,个人的唏嘘命运在历史的书墨里也就只是字不小心写出格的意外罢了。
既然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事件,甚至同一场戏,正好比一比这个“同样”。只看结尾:《开》的结尾,代表们登船前有一场岸边等船的戏。因为摆脱了上海的稽查危险,此时代表们心情放松,三三两两谈笑风生,还有人闲情逸致的在小摊买粽子,好一派人间烟火。全片最“编”的一场戏来了:代表们送到嘴边的粽子却给了可怜的小船母子三人,一个、两个三个。看似和全片情节最脱钩,最多余的一场戏,恰恰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空间上,承前篇上海弄堂居室之局促压抑,启后者嘉兴湖光之开阔。影调上,承前篇之灰暗,启后之明亮。节奏情绪上承前篇之张,启后篇之驰。主题上更是让全片似猫鼠之战般的戏剧冲突有了一个可依托的精神内核:这群主人公的形为是为了扶危救困。正因为有了这场戏,才完整构成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之一“为了理想而努力”。而新版“符合现代年轻观众喜爱”的快节奏,这么大空间的跳跃,没有任何缓冲的就“继续会议”了,好像这是打大boss的打戏似的,一鼓作气。而最后的细节的差别更值得品味:开版的嘉兴湖,一派自然毫无异状,来往的船只,船头邻家阿嫂般外松内紧的放哨人,压低声音神色中却压抑不住的激动……同样的场景和事件在《建》版却是:雾气朦胧,不见其他一船一人。放哨妹周迅贵妇般的身姿,场景如同古装偶像剧——梦幻。而这次的舟上一大拍的倒像是文革中的某次革委会会议,过程流于形式,紧接着就是打鸡血接龙喊口号诵宣言。看不到老版里那种黑暗中孕育光明与理想的感觉,倒像是准备出发去破四旧抄家拆庙的亢奋。
逢七一又瞥了眼片尾,补充两句:嘉兴湖一场之影调可谓别具匠心。夕阳昏黄的湖面上,舟橹荡起的微浪泛着波光粼粼。这对于时代与片子主题形成了绝佳的呼应,可谓用摄影做点晶之笔。而大业版那雾气迷漫虚无缥缈的影调是要作何解?上海散会后李汉俊到旅社探访陈公博夫妇一场,陈为了照顾新婚妻子敏感神经而决定不跟随大家转场继续会议时,李只是心平心和的说了“那好吧”三字。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恰到好处点出了初创时共产党人的心胸——并不因心怀天下而容不下儿女情长,这种创作上的意识形态在革命题材电影队列中也算难能可贵。另挑个小刺:嘉兴湖畔穷苦船儿望着董必武手中粽子时,他那竭力舔嘴的舌头实在太小品化了。不过对于临时小演员来说可能表现饥饿难度也点高。
真实的还原了那风雨飘零、社会黑暗的20世纪初的中国还有那群激情澎湃的爱国青年,真让现在的我振奋!
开天辟地和开国大典可以分别对应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两开比较踏实,两建更明星化,缺点都是流水账。这部开天辟地当年看过无数次,片中对于陈独秀的肯定是一大进步
在嘉兴上海都是实地取景 现在已不可能 为此加一星吧
这部献礼建党70周年的经典影片,以严谨宏大又不失细腻温情的叙事,讲述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创立历程。1921年7月23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汇集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逃避反动军警的搜捕,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章,开天辟地的宏图大业在这条小船上伴随着低声的,却又是震响寰宇的“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中国万岁!”而奠定。大浪淘沙,星火燎原,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自此起航。
看过很多遍..
两开可碾压两建。
比《建党伟业》严谨的多,真实的多,也富有同情心的多。建党伟业何此凉薄!
看过许多遍啊。每次看到最后他们在嘉兴小船上宣誓那段还是会激动。
任晓丽的课上看的 其实没看完 但是其实很想继续看
看完《建党伟业》可以回顾一下《开天辟地》(看完《建国大业》也可以回顾一下《开国大典》)。两“建”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两“开”更具史诗意蕴。
没有资本市场侵入的时候,电影多好看啊。
陈独秀刻画的比建党伟业好。。。陈李2个的造型真绝了。。太像真人了。。。整体拍的也不错。。可看性双开比双建要差一些。。。。毕竟中国电影水平在进步。。。要说双建明星看着好玩儿那双开全是演员看着踏实。。。补一句。。打一星的死全家。。
分数实在太低,《建党伟业》在它面前根本没法比,感叹过去电影拍摄上的那种真实和纯粹全都被现在的CG与迎合替代从而一去不复返了!163分钟时长完全可以堪称是史诗般的,主要角色人物简直神还原,历史感与年代感极佳,最后董必武拿粽子给小男孩吃的时候是流泪的,至少8分以上!
3.5,献礼电影拍成这样我觉得还是可以拉高分数鼓励一下,起码比伟业系列值得看,伟业系列把历史人物庸俗化到几近恶心的地步,这里虽然也略有一点,但好歹把无政府主义、自由派等人撇清批评了一下。现在估计也没得机会说这些了吧。删掉一些废戏缩短时长效果应该会更好,挑重要的说,这原则通用
大业要是和这个比真是一无是处。就像八十年代美人挂历一样,再颜值,一翻篇半张脸也记不住
上影厂拍的?非常严谨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 更像是一部纪录片。陈独秀演的非常棒。主创多是90年代沪籍演员,举个例子竟然有十六岁花季的韩晓乐。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进行的,当时鲜为人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它确实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由五十七人组成的很小的党,但它却像春雷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空震响,像火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心头点燃,大浪淘沙星火燎原,从此轰轰烈烈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就从这一叶小舟启航。
本片具有浓重的写实风格……虽然千头万绪,却表达的井井有条……严谨的创作令 20 年后的那部相同题材的“大片”显的是那么的相形见绌……
171分钟版本。罕见的,也很可能是第一次的,这是一部让我愿意放下艺术标尺进行衡量以观赏的影片。电影虽“贵为”艺术门类,却并不应拘束于此。在更加广阔的带有记录性质、展示性质、传承性质的空间内,电影的首要衡量标准也便可却置一个新格局,优先考虑于审美水平面以上的建构、韵味、真实与包容性。
尽量还原那个苦难中追索的年代,人物刻画还是比较有力的,不过曾饰演李宗仁的邵宏来饰演的陈独秀,气质上和形象上感觉不是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