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藍在29歲接到電話,是把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 - 原來是她的初戀情人李芯悅。
藍被邀請作悅的伴娘。
藍雖猶豫,但也答應了悅的邀請。
結婚前一晚,藍看著悅的背影,想起二人在中學時候一段疑幻似真的感情。
2001年,二人同是高材生,就讀香港傳統名校女校。
每日徘徊在聖母像下,卻因青春期的性別迷思,產生出一段不知是友情還是愛情的關係。
第一次動心,第一次拖手,第一次親吻。
後來,愛情的諷刺莫過於外在壓力應付了,內在壓力卻逃避不了。現實和理想的分歧,逼使二人追尋不同的將來。
上到大學,一個追尋夢想,一個卻因爸爸離世屈服於現實。
這段感情的遺憾的是,一人歸納為愛情,而令一位卻總結為成長。
這殘酷的婚禮,把二人再一次拉近。
藍拖著悅的手,在眾目睽睽下進場,把自己的最愛,交給如今她的最愛。
這條路,是對青春的告白,還是告別?
许多香港电影中不乏同性元素,但是却少有真正的同志题材,女同题材便更少了,上一部女同题材的港片是什么呢?
我能够立即回忆起来的,是2004年的《蝴蝶》,再上一部是1997年的《自梳》,然后才恍然大悟,其实还有一部2016年《骨妹》。
因此,《喜欢你是你》是难得的。
然而,看过《喜欢你是你》之后,是失望的。
《喜欢你是你》的故事,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颇有些相似,学生时代的懵懂初恋和多年之后的久别重逢。不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尚且还有戒严时代的背景,虽然没有讲好,却也试图对时代、对制度、对教育、对认同、对梦想做出了表达,《喜欢你是你》显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全然一副恋爱大过天。
可是,明明是一部爱情电影,爱情却不打动人,反倒是两位女主角各自的父女戏,寥寥几段却意外令人动容。
怪只怪,吴咏珊和杨潮凯,两位新人导演能力实在有限,导演技巧匮乏,电影审美亦差劲。于是,电影呈现出来,没完没了的配乐,糊一脸的柔光滤镜,以及碎片化的叙事和无处不在的旁白,都在不断扣分、不断提醒着我,他们没能力讲好一个故事。
客串出演的陈健朗,同为新人导演,虽然其处女作《手卷烟》也有诸多缺点,但是也足够秒杀了吴咏珊和杨潮凯了,或许他们是缺一个好监制吧,毕竟陈健朗有林家栋这位沉浮香港电影几十年的老炮为他兜底。
幸运的是,导演没有拖到演员的后腿,尤其是香港女同题材似乎总是容易激发出女演员的潜力,《自梳》的刘嘉玲、《蝴蝶》的田原、《骨妹》的廖子妤和余香凝,《喜欢你是你》的杨偲泳也可算作一位了,虽为女二号,却比女一号谈善言更生动松弛,眼中的爱意也更真切。
只可惜,杨偲泳错失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希望她未来还能有更精彩的作品吧。
因《金都》而成名的黄绮琳导演,2012年的毕业短片《赤蜡角到天水围是我爱你最佳距离》,也说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学生时代相爱、分手,人到中年再见,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专注于拍爱情,唯一的差别只是她拍的是一对男同志,而故事却被她讲分外动人。
黄绮琳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去讲述时过境迁,一个主动、执着、痴缠,一个被动、现实、逃避,彼此相爱的动人,不能相守的遗憾,有久别重逢,却没有破镜重圆,温柔中不乏残酷。
说一句近10年最好的香港同志短片,我觉得值得。
《喜欢你是你》中,谈善言和杨偲泳夜晚在家中看碟,虽无电视画面,作为背景音的台词中,亦能听出她们看的是《蓝宇》,偷摸的一把小致敬也是会让人突然心一紧,前端时间刚好考虑过要不要重温,斟酌一阵后放弃了,怕看了心又痛。
短发知道长发有男朋友 试探利用的好兄弟也哭的让人心疼。还没看完先来记录一下 她们爱的好难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哭的这么难受 真的很懂 那种年少时的懵懂 第一个爱的人是女生这种 后面其中一方结交男朋友 另一个能一直坚持下去 唯一不能的是 她们没在一起 好像又很理解长发 短发的家庭因素也有关系 可以让她继续做自己 可是长发 连父亲也失去了
我没有去求证本片是否改编自导演的亲身经历,但看到她的发型和李咏蓝差不多,那我就默认了吧。
很多人肯定觉得这俩人在作死,为什么不能忍到毕业呢?为什么非要闹到众人皆知呢?香港和内地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这一点我稍微想想还是可以理解的。在她们之前肯定已经有不少情侣被发现了。学校不会劝退,家长不会打断腿,同学不会(大面积)歧视,那中二一点又如何呢?反而是我们脑子里永远有一根弦在衡量是否值得出柜,哪怕走出学校参加工作,甚至是经济独立了,出柜同样是一件困难的事。
李芯悦生日那天说自己可能只是李咏蓝生命中的一个配角,那时镜头正好对准了李咏蓝。此处暗示了李咏蓝才是真正的配角。
但并不是这样的。李咏蓝在得到了一个“爱过”的肯定答复后,她可以继续往前走了,而李芯悦却是陷入泥沼。她选择和男人结婚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从她以前的逃避和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来看,结婚对她来说是牺牲自己换取利益的最直接办法。
“配角”这一说还得再反转一次,李芯悦的确是李咏蓝人生中的配角。
东亚女同的悲情根源于feminist issue,如果一个女人不以自己为本位,她都不爱自己,怎么会有爱另一个女人的勇气呢。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和爱,爱情或友情都只是title。你就好比两个约定好了一起在大城市长期租房的女性好友,一个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突然跑去结婚了,另一位单女同样会受伤害。单女因各种原因被驱赶进家庭,给男的做免费保姆、免费代孕,最后还会被人说:新郎好可怜。李芯悦对得起新郎,对得起弟弟妹妹,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唯独对不起她自己。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女人很少选择和女人抱团,社会也百般阻挠女人抱团。女同群体直接影响了婚育率,动摇了男权的根基,所以她们最受排挤。对女同的污名化从严格审查、语言侮辱、封禁各个方面入手,然后他们再把单女打成女同,把所有不服从的女人都打成女同。女同俨然成为了一种有力的政治身份。不管对性取向有怎样的理解,我希望每个被“骂”成女同的女性都为之骄傲,因为他们害怕你。
看了太多类似的情节,我已经厌倦了电影对现实的浪漫化。
如果是我,我会和妈妈一起去国外。
其实这部电影还是蛮好看的,那些说不好看的可能是没有那些共鸣吧。毕竟如果不是读女校的,或者不是在那个年代的,很难去明白其中的感觉。
剧情有很多地方交代的不清楚,不知是真的如此,还是刻意想让我们自己脑补,没有用心去看的可能会觉得剧情有些不合理。我也是重温了再重温才发现我之前看的时候总有些地方忽略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可能更注重在蓝的视角,以为悦不够爱蓝,所以每次都放弃她。看第二遍的时候,我以悦的视角去看,才发现悦不是不爱蓝,只是她比蓝成熟和理智。
第三次看的时候我开始注意起细节,比如在图书馆的时候,悦不是在找书,而是在排书,而那几本书的头一个字加起来就是我共妳在雨中恋爱。
悦知道蓝喜欢男老师,可能吃醋了,所以把蓝写得情书给了男老师,然后看到蓝一点都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忍不住表白了。蓝晚上听收音机的时候那个DJ好像已经说出了悦当时的心态(渴望爱却不敢爱的人)
隔天她发现蓝好像开始刻意疏远她,她怕会失去蓝所以就告诉蓝说那句喜欢她是开玩笑的。(发现了一个穿帮位楼梯的壁报那里写的日子是2018年2月3日)这是穿越时空了。
镜头转去更衣室换衣服的那幕,悦知道了蓝注意到她的内衣扣错扣了,忍不住开心的笑了。这可能就是以前那种单纯的爱的感觉吧,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开心,会因为一些小时而难过。
画面转到电影院里悦会因为电影很好看而不舍得一次看完,那她之后会不会是因为很爱蓝,所以不不想她们的关系有转变,比较好友可以当一辈子,就算吵架了还是会和好的,但是情人会分开,然后就会渐行渐远...
蓝在洗澡的洗澡的时候这里出现了第二个穿帮的镜头,时间又穿越了手机里的信息是2019年5月27日发的。
两个人趴着桌上睡觉的那幕,悦睡醒的时候,第一时间就看了一下周围,发现没人她才开始默默的看着蓝。这里可能就能表达出悦的爱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庆祝生日的时候,悦所说的话证明了她已经开始考虑将来,这里可以体现出她的成熟又或者是对两人未来的悲观。这边蓝跟悦说明年要一起进同一间大学,可惜她食言了。
注意看悦因为看到同学被校长强迫分开那感同身受的表情。所以之后她跟蓝说我不要将来,现在已经很好,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也觉得她们之间是没有将来的。
当要见家长的时候,蓝想牵悦的手,悦闪开了,这边是不是可以认为她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
又是看细节的时候了,刚回到家悦就帮爸爸拿拖鞋,拿烟灰缸,搬椅子,拿碟子,这些小细节就证明了,妈妈走后平常家里的一些琐碎事都是悦做的,也是她懂事的表现。
悦的父亲知道悦喜欢女生后,表现的很平静只是跟她诉说了家里的情况,叫她为了奖学金,要努力读书。
奖学金的压力,再加上蓝的母亲并不喜欢悦,还有害得蓝连多年的风纪都没得做,这些悦都默默的放在心里承受和自责。
悦问蓝有考虑到她们的将来吗,而蓝根本没考虑过,她的回答一定让悦很失望吧!这些事情全部加起来才有了之后悦单方面的想为双方好,想要分开。
毕竟提出分手的前一晚悦还趁着蓝睡着了,偷偷的跟蓝说她爱她,只是蓝没听到而已。而且之后的回忆里,也有出现到她提出分开后哭的稀里哗啦,证明她也非常不舍。
蓝那时的思想确实是很幼稚,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所以造就了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蓝的家境不错,父母双全,不用忧虑生活可以去自由的追梦,去挥霍青春。她的性格比较单纯,而且从小被家里保护得很好可以说有的懦弱,承受不了压力。
就像她所说的那句话如果我爱你是幼稚,那我宁愿一辈子也长不大。而听到这句话的悦,无奈的回复她了一句你都不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残酷)
蓝以为两个人只要就互相喜欢就可以,没什么是不能解决。就算不理会别人的眼光,难道还可以不考虑家里人的感受。
如果家里实行经济封锁呢,学费生活费怎么办?就算往好的想家里人都能接受,学校也不可能接受,毕竟这会破坏学习的名誉,如果别的同学有样学样呢!难道要两个人一起转学吗?
况且悦的家里根本没有钱支持她读大学,所以蓝每次都说我们可以一起读大学,想必悦的心里一定不这么想。
毕竟再继续在一起学校可能会取消她拿奖学金的资格,就算没有拍拖总会影响成绩,如果成绩不好怎么拿奖学金,这些都是悦的忧虑!
悦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的爱着蓝,从以前在用好朋友的身份陪在蓝身边,然后慢慢的试探再到冲口而出的表白,之后又怕连好友的资格都失去,这些画面相信以前有试过暗恋的一定很有共鸣。
好不容易等到蓝终于主动的想亲吻她,只是蓝还是却步了,想亲又不敢亲,最后还是要悦主动的亲她。
第一次亲吻的那幕可以表现出她是多么的小心翼翼,生怕蓝会推开她。直到蓝的回应她的嘴角才不自觉的翘了一下,这些全都是爱的表现,可惜蓝全都不明白。
悦生活在单亲家庭,在家里是大姐又因为没有母亲,所以要照顾她爸和弟妹,性格比较理性早熟。总感觉她跟蓝的相处就像是一个大姐姐一样,一直保护着蓝。
蓝追着悦到操场的那个吻,总感觉是一个负气的小孩在做的事情,而悦呢反正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好吧就这一次让自己任性一次,不想其他不考虑后果好好的爱一次。
只是她好不容易勇敢一次,结果却换来了一时贪玩,羞愧可耻这些字眼。这是蓝自己写的,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她情愿负上全责,也不后悔,可是当听到蓝当着所有人的面这么说,当时那表情仿佛听到她对自己说李芯悦你真的很傻很天真。
她失望透了,或许想要不被人抛弃,那就自己先离开。当然有的人会说公开有压力,只是做做戏给老师们看,所以才会写悔过书。
但悦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不顾一切的往前一步,结果蓝却退缩了。
到了大学时期,蓝之前口口声声的说要一起上大学的,她明知道悦喜欢电影系,她怎么不遵守约定去报读呢!
可以注意悦icq上填写的细节,当然也可能是我的脑补,悦上电影系的第一天可能也期待过会遇到蓝,可惜又再一次失望了(the best is yet to come)
直到后来再相遇,如果蓝遇见悦就立刻抱着她,向她诉说这些日子的思念,告诉悦自己有多爱她,那么她们是不是就会在一起?
游泳池聊天的那幕说她们聊了很久,看天色应该是从早上聊到晚上怎么也有着几个小时吧。蓝竟然不表白,直到悦说她有男朋友了,蓝也只是一直在追问那些有的没的,还感觉怎么,蓝你这是患了严重的直男癌吧。
难道有男朋友就不能追回来吗,如果蓝还能像当初那样追出去,或许悦会接受她的。总感觉悦走的时候,那表情像在忍泪,心在滴血失望透了。
或许悦也是想要蓝追回她,可惜那几个小时里蓝一点表现都没有,所以悦才会说她有男朋友了(这个男朋友都没露面也不一定是真的)。
至于蓝喝醉后的行为就两个字幼稚,以蓝的性格相信泳池那次后她们应该没有再见面。如果不是悦主动打给她,可能那次就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一次蓝终于表白了,可惜时间和用词都不对吧,悦的父亲刚刚才离开,她还有弟妹要照顾,要担起整个家庭,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哪有心情跟她谈恋爱呢,而且什么叫你现在需要我,我们在一起吧,这算是同情吗?
有人会说那个三十岁的约定很生硬,不合理。但是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悦一向都这么成熟理性,她知道要照顾家庭就要出去工作,难道要蓝也跟她一起负担吗?
她可能不想让蓝有压力,也可能不想因为自己而拖累到蓝,又或者不想把蓝当做救生圈,所以才做出这个约定。
给彼此一些时间,可能到了三十岁她们的事业成功了,可能到了三十岁她们没有那么多压力,可能到了那个时候她们还有可能在一起...
当然这里还是要吐槽一下蓝,悦说三十岁前不见就真的不见,你是不是傻啊!现在的悦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且这么多年不见,人肯定被别人追走了,你哪里还会有机会。
在试婚服的时候蓝拿着当初的戒指问悦还记得不,而悦的回答是以前喜欢过,感觉还有一句潜台词就是现在没那么喜欢了,又或者喜欢过又能怎样呢!
就像是蓝在她心里一样,可能不是不喜欢了,只是不够喜欢又或者已经有别的更喜欢的(那个更喜欢的可能就是新郎吧)
又或者是想用另一个方式去喜欢,毕竟情人相处久了,感情也会淡也可能从爱情变成亲情,而悦可能只是想让彼此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一个特别的位置。
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人总会变的,而且悦经过社会多年打磨,已经不是当初的李芯悦了。而蓝还在坚持当年的梦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不同步了。
悦已经向前走了很多路,结果蓝还是在原地徘徊,在怀缅过去,在纠结以前那段回忆是不是爱情,所以最后悦还是嫁给了别人。
至于最后的婚礼,为什么找蓝做伴娘,可能是为了圆当初的梦,或者是想跟当初的自己告个别,又或者真的像悦所说的一样只有蓝一个朋友,想跟她分享最重要的时刻吧。
只是我怎么觉得悦想说的是只有你一个是我爱过的朋友,可能这又是我的个人脑补。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悦想给蓝最后一次机会吧!
可能悦也想蓝可以鼓起勇气的把她抢回去,可惜蓝从小到大都一个乖乖女,悦说什么就什么,她自己什么心底话都不说。
就连到了最后自己都会说悦走出去就会嫁给别人了,只剩最后的机会,你怎么不叫悦别嫁,还问什么当初那段是不是爱情,难道你自己感觉不到的吗!
而且在两人牵手前行的那段路,我怎么觉得悦的表情完全没有嫁人的喜悦。镜头穿插着年轻时和现在的表情,可能是想反映出有多么的爱就有多么的无奈吧。
而在套上戒指的那一刻蓝才知道悦是爱她的,只是这个答案会不会来得迟了些。如果这时候蓝有勇气拉着悦走,会不会又是另一个结局呢?
而且李咏蓝你是不是眼瞎了,你看不出悦望着你的眼神里面都是满满的爱,而你竟然说新郎等着你,你怎么就不问悦可不可不要嫁给他。
最后悦说出我愿意的时候,镜头的前一秒却是她对着蓝说我爱你,再加上之前蓝问你是不是故意在三十岁前结婚,而悦的回答如果我说是你信不信。
悦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刻意靠近蓝的耳朵说的,就像当初悦对她说因为我喜欢的那个人是你的时候一模一样,这里是不是可以认为悦不想蓝再守着三十岁就结婚的那个约定而选择嫁给一个不怎么爱的人。
总结就是悦是爱着蓝的,只是她用了她自己的方式去爱。不然当初悦的父亲离开时她不会第一个想到的是蓝,不然不会在结婚的时候想要她陪着她。
可惜的是蓝当初不够勇敢,所以她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她会妥协她会退缩。而悦却不得不为现实低头为生活而折腰,不得不将感觉放一边,不得不接受一个可能不太爱的人。
当然最后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她们两个的性格造成的,如果悦真的相信蓝的那句只要两个人是相爱的,没什么是不能解决,而不是独自承受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蓝能勇敢一点,主动一点,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错失了悦,结局肯定会不一样。毕竟悦这么爱蓝,如果她真的主动追回悦的话,我相信悦一点会被她追到手,可惜的是她没有。
又有人会说现在她们都这么大了,都开始工作了,应该可以排除困难在一起。但是电影里只交代了悦是做会计师而已,如果现在的新郎就是她老板呢,难道她要浪费了这些年在事业上打拼的成果吗!
就是悦能为了蓝放弃事业,但是蓝呢她一点表示都没有。还有悦的弟妹应该还在读书吧,又或者是刚出来工作,还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最重要的是蓝的父母那关要怎么过呢?太多的问题放在她们的面前,与其到最后可能闹得不欢而散的地步,不如就在现在结束,把当初的美好藏在心里。
这里很多都是我个人的猜想毕竟电影交代的不清楚所以每个人看了脑补的都可能不一样,不过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希望可以出续集来一个以悦的视角,又或者讲述多年后悦再遇到蓝,还是觉得当初那个人最好。所以像蝴蝶那样抛弃了她的老公,带着孩子和蓝在一起。
人生中又一次的午夜电影,没想到又是这样一部慢节奏的纯爱片。当两个人在十七岁的夏天相遇,在重重阻隔之下相爱又分开又重逢又经历亲人离世感情悲欢事业发展与步入婚姻,我依然是那个在教室里和你一起打扫卫生的人,在天台和你庆祝生日的人,在你失去父亲后抱住你一起哭泣的人,在婚礼上默默走在你身边的人。你始终没有回答我,十七岁的那一场花雨,我们是不是拥有过爱情,但这又如何呢?我只记得同样是共同走过的那个夏天的午后,那场操场上的大雨,那个长长的拥吻,记得,便已值得。
You are the first girl I have loved. I will remember you forever.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虽然是大部分人不会爱上同性,但你不可否认有时候在某些人身上会有意外发生。比如青春期觉得同性好友有魅力。
就这个电影来说,她俩有可能是同性依恋,也可能是真的喜欢过彼此。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同性依恋,只不过会懂得克制,心里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爱情,但是一定知道应该喜欢谁。至于真正的喜欢,是我所说的意外,也许这个人一直为异性心动,最后也结了婚,但是他也可能在某个时期真的觉得某个人不可或缺,但是他会解释为友谊,或者说一种介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感情意外发生。我认为所有这种意外都不能说明这个人性取向有问题,同性恋只会爱同性,双性恋很清楚自己可以爱两个性别,而所谓的意外的同性感情可以发生在一些异性恋身上。
剧中人想要否认曾经的感情,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也觉得对不起妻子(如果曾经有同性恋经历),只不过我会告诉自己这个是意外,我当然不跟他一起,但是我也不会否认我曾经心动(当然我钢铁直,所以是设想而已)。而且世俗毕竟是很强大,人又有着强大的生育的欲望,像是这种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那就让它留在回忆里,也就够了,感激他/她陪你走过青春,和你一起变成成熟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但是你也会发现,终有一天你会淡忘,无论你将这段感情视为爱情还是友谊。
很多人说同性恋怎么样,其实如果单纯说喜欢,那也没有必要批判,如果你觉得恶心,那么你爱的人如果不爱你,他/她也许也觉得不可接受:就你还看上我?只是有些同性恋滥交,骗婚,道德有愧。
话说电影总是悲情结局,为什么不能变成各自结婚,偶尔怀念呢?其实如果她们可以爱异性的话,那么这个和异性恋电影里轰轰烈烈爱了半天却得知前男友/女友去结婚又啥区别?无非是怀念那一段青春感情而已,但是日子照样得过,照样赚钱养家,过去能成为障碍吗?人生的真感情又不是只有一段,不要太执着于一个前男友/女友当初真的喜欢过我吗的问题,喜欢或者不喜欢,对方承认或者不承认,都过去了,面向未来吧
来了来了来了,第一批观众来了! 姐姐们演技真的好!!!因为讲述的是香港女校发生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说更加多的是好奇女校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电影全篇的镜头都比较亮。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一起是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社会的,朋友的,家人的,经济的,其实从高中就看出来两个人的背景也会导致这段感情走向的结果。影片结尾的最后一场配乐选择的好,主演姐姐们真的演技好好,而且好漂亮!中间过程中的一些离别和故事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其实我还是没看懂泳池之后岸上看到李芯悦(剪短发了?)的一段讲述的是什么情况,可能以后上映我还会再去看一次吧!还有几个镜头的设计其实有点刻意,但总体来说还行8
直女挠头!前半段还挺清新,后半段一泻千里迷惑操作,好端端为啥要顶着全校目光雨狂吻,为啥要因为检讨生气玩消失,也不给人解释机会,重逢后又说自己有男朋友了,后面明明说30岁就结婚,却又说别再见了,深井冰一样,最后结婚真是莫名其妙,喜欢人家让人家过来当伴娘,还深情看着伴娘说我愿意,姬片新郎是没人权了是吗?
1. 兩位導演的品味比較差,角色有感情起伏時打雷下雨在95分鐘的電影裡竟然出現了三次,無論鏡頭再怎麼追求日式柔光,也掩蓋不了由此而來的粵語殘片即視感;2. Renci首擔大旗,演技有點飄忽不定,如果清楚演員極限,將鏡頭適當地拉遠些效果會更好;3. 片末獨舞完全發揮不了感人的功能,非常尷尬做作,使全片結束在這氛圍下,亦回應了本短評的第一句;4. 劇本以拼湊為主,基本上都是同類電影中的即食材料,尚欠打磨,以致人物描寫比較浮泛;5. 有彈有讚:新娘房一幕的鏡頭擺位不錯,現實中明明是對望的兩人,透過鏡子的反射卻望向相反的方向,如果多一些這樣的電影語言,多好。
两星半。杨偲泳只要有水的镜头都好美,雨中激吻、浴室拥吻把她都拍得温柔且脆弱,在这种名场面里完全盖过了人物的内心逻辑。我很喜欢雨中激吻那场戏,虽然转折略微生硬,但是是为数不多的女同电影中很勇敢的画面,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燃烧自己,她们那一刻就是,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电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学校发觉二人的亲密关系,找来了双方的家长谈话,父亲与父亲一见面先是问对方高就,再然后即说女孩子之间这么玩在一起没什么,他们觉得学校太夸张,这一点很有意思,以“接受”的态度来不承认这段关系的定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女主角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没有做得很好的一点,我们不一定非得要去对一段情感下一个定义,是友情、爱情、亲情都不重要,但电影则一直在这个点上落脚,不停的强调,又没有升华递进的空间。
談善言加分,鼓勵一下新導演與年輕人,不用太嚴厲。過多音樂,父女對談就對談,不需要太多配樂。當成GL/soft porn看看兩個女生接吻挺唯美的,再者是共鳴吧,在香港教育界很多教畜,看到女生的叛逆要反禮教,可是徒勞無功。說故事的技巧是欠奉,故事框架簡單,一看預告就知大部份結局。在性身份/角色方面有些對傳統的嘲弄都幾難聽,最後21世紀還要回去禮教之中,想像力與突破力守舊。 不過香港的環境也一樣守舊,唉。
喜欢操场对吻,喜欢浴室的那场戏,失真又真实。父女对谈也很有意思,爸爸说女生之间其实没什么的,但她没有回答,只有她们两个人才体会这段感情的热烈和珍贵。很典型的les片了,又be又伤,陈腔滥调。(啊 可爱情不都这样,反复讲,又反复使你流泪。
我真的对什么“最好的朋友”这种屁话ptsd了ok???
女校过来人很难不产生共鸣,但整体节奏掌握不好,有些地方没铺垫好。很俗套但我还是哭成了泪人。
三星半吧,狗血但确实是青春了,啥时候能走出东亚女同皆苦的悲剧命运🥲
这段感情发生在2001-2003年期间。为什么给5星?因为这片真的是很真实,因为我经历过这些。那个年代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又有谁能在那个时候挺身出柜?说到李芯悦为什么会在结婚的时候邀请李咏蓝当伴娘,大概还是一歌词“能成为密友 大概总带着爱”。李芯悦曾经勇敢过,是李咏蓝错过了,错过就是错过了,因为还带着爱,想让你看着我结婚,也就好像婚礼是我和你的婚礼一样(李芯悦在说我愿意之前,有含泪笑着看向李咏蓝)。ps:自我感觉英文翻译和粤语差别真的比较大,也有可能看不懂英语,听得懂粤语吧。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自己都有自己的看法,总归,值得看。(抠细节,有谁看到了最后婚礼上,芯悦把戒指给咏蓝戴上了)
好不好看没关系,凭大陆不让拍,我就要打5星
-我不要将来。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我也觉得是。
其实婚礼上哭的不止她们两个人,还有在屏幕前流泪的我。😭
-为什么要找我当伴娘?-为什么你要答应?-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因为···其实我只有你一个朋友。—— ★★★☆ —— 观影过程时不时联想到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蓝宇》话外音作为心声那段简直神来之笔。还是很触动,导演自传无疑了。双女主超来电。
(HKAFF全球首映) 怎麼這麼難看⋯ 女校、教會學校、現實和世俗的威脅、無止境的互相傷害的抓馬⋯ 像是矯揉造作版的《我的少女時代》加上年代近些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再揉雜無數兩岸三地青春片梗,輔以白得發藍亮得發光的磨皮糖水濾鏡,各種無意義的特寫慢鏡頭加突兀的傷心bgm⋯ i mean我像是看了廣東話配音的爛俗台灣青春偶像劇,食不下咽。我對lgbt片總是寬容的,但毫無真摯感情,只有聲嘶力竭的哭喊和滿嘴空洞無力的愛,怎麼打動人?這個設定在2001年的故事中我最感動的位置是當兩個女主一起看《藍宇》,甚至沒有畫面只有背景聲音,是悍東藍宇在北歐的分手戲,「我是真的喜歡你」,在這個位置我全片最感動,你能明白嗎?時代已經進化到不再需要這類片子了,香港已經有翠絲、叔叔,不需要有矯情無比的假青春回憶。
整体的摄影和色调都很小清新,最大的败笔是,在女二父亲的葬礼之后,没有逻辑的说现在开始不联系,到了30岁没有结婚再在一起……太强行了……
哭到止不住
全片最佳:雨中的篮球场。BE不能接受。
吻戏好美,两个女孩也好美。虽然很drama但是又觉得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