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义时小四郎大人,挎着脸像苦瓜本山,命苦啊,父亲不靠谱,哥哥不靠谱,姐姐不省心,父亲的续弦野心勃勃,发小转身就卖他,爱慕的女人爱上京城贬来的公子哥,源赖朝公子腹黑政客,只向小四郎倾吐一定要造反的真实心声。
三谷的幽默,一直非常喜欢。现在才出三集,非常日常的小幽默不停,实在太好玩了。比如第三集,后母怀孕,孕吐嫌弃父亲的大叔臭。
肯定有不喜欢他将这种幽默带进大河剧的人,这很正常,据说开播在日本收视率不行,但是很是吸引了一些年轻群体的观看。
大河剧的伟光正有时候很腻人的,特别是连续几年都一本正经,更是如此,尤其强行洗白日本古往今来第一反贼明智光秀实在把我恶心坏了。
三谷幸喜编剧的电影“笑之大学”“广播时间”是我非常喜欢的,而“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更是十二怒行完美的日本本土化改编,上一部编剧的大河剧“真田丸”收视和评价都很高,本剧卡司强大(不过大河剧哪一部卡司会差呢),几个主角那种微妙的幽默感也和剧本极配,从开始这三集看,如果能保持这个水准,会是一部很好看的大河剧。
追了。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源赖朝在平治之乱后,于1160年被流放到伊豆蛭小岛,在那里度过了“二十年春秋”。在伊豆流放的二十年间,正是日本社会动荡的时期。平氏的专权,激起全国朝野的忿怒,各地武士纷纷举兵起事。当时的皇室虽对平氏恨之入骨,但是由于软弱无能,难以成为号召全国统一的旗帜,日本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时刻。源赖朝在这一关键时刻崛起,在六年时间征服了所有对手,并通过御家人制度,使全国大多数武士臣服,为避免日本社会的大分裂,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十世纪以后,由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上层建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央集权统治彻底瓦解,先是由藤原氏外戚专权,继之出现太上天皇主政的“院政时期”。无论是藤原氏方面也好,院政方面也好,虽然拥有大批庄园,但是都没有自己的武装,为压倒对方,两者均需依靠武士集团的支持。历史事实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日本的统一,推动日本历史的发展,必须开创新的政治局面。平氏虽然一时威震天下,控制朝政,但出于在政治上因循守旧,步中央集权制下权门贵族的后尘,结果迅即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源赖朝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不因循守旧,认识到皇权的式微,皇室已无实力来维持国家的统一。但是他也认识到皇室仍然是日本的一面精神上的旗帜,因此,他在承认皇室的前提下,在镰仓建立了武士政权,表面上镰仓政权和京都的朝廷是双重政权并立,但镰仓政权以强大的武力为支柱,在一切大政方针方面,迫使皇室屈服于己。所以,实质上,镰仓幕府是以武士为主体的中央集权政府。镰仓政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维护了日本的统一和安定,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正是从这一点而言,源赖朝不愧为日本历史上的英杰。
对日本历史不了解,也没什么兴趣,要说为什么看大河剧,就只是那段时间听了期关于三谷幸喜的播客,主播对他以及这部剧大加赞赏,加上男色加持,我便上了这艘追剧的贼船。该说是喜欢自虐吗?还是想看看究竟会怎么编,抑或是为了坚持到喜欢的演员出场,虽然从第一集开始就对剧情充满着不解,常常看一集就能和朋友吐槽一百句,却还是稀里糊涂坚持看了大半年,不出意外会把剩下的十集看完,虽然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暂且就当作花痴的代价吧(X),或者,看都看了,同理“来都来了”。
以下全是对剧情的吐槽,如果对本剧没什么不满可以右上角叉掉惹,不然你会觉得这个人在讲什么鬼话。明明不喜欢不看就可以了嘛,但是作为认认真真看了大半年的观众,眼看着剧情越来越离谱,实在是忍不住吐槽的心惹。
首先作为不熟悉历史的普通观众,看到了二十集才知道小栗旬原来刚出场的时候是十二三岁… 理解大河出场人物多,一直换演员的话会给观众带来混乱,且时间跨度大,于是选择从头到尾沿用一个演员,有时从小时候就开始演了,但是如果初出场的时候在旁边加上一个年纪的话,也就不会令人看得一头雾水了。然而本剧有太多需要观众自带知识储备才可以看懂的剧情。诚然,要在短短不到五十集的电视剧里写下这么大历史跨度的剧情面面俱到是很难的,所以需要一再精简,但是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既然写不好就不要写这么长。:)
刚开始看的时候,虽然知道历史就是这样,但是依然很疑惑:一个好色没有胆识不坚定还脾气差的小人是如何带领众人起义成功的?仅仅因为血统吗?虽然后面的剧情展现了他的谋略,可是依然是那个问题:没有过渡。仿佛一夜之间就变了一个人。
虽说前半部就塑造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到了剧情的后半赖朝死了之后,明明是她挽留住了小四郎,要他和自己一起治理镰仓,却在小四郎一次次先斩后奏,甚至杀了自己儿子的情况下,依然对他言听计从。是不是有点没有道理惹!(看完大结局后知道了小四郎当时隐藏了真相,但是后面的塑造也是很想让人翻白眼)虽然历史就是这样,但是剧本完全没有给到令人信服的理由,拜托,她可是尼将军诶。
没看过别版的义经,所以我心目中的义经就是三谷笔下的“战争疯子”(中性词),虽说苏打的演绎及颜艺不符合我心中好的标准,但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暂且不谈,就只说三谷对这个人物的描写。义经初出场时猛然将弓箭调转方向,射死了身边的人,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啊不对,印象。于是在我心中这就是个冷血为了赢不择手段的小人(倒是和他哥有几分相似),在之后的几场战争中他所选用的战术,也逐渐加深了这一印象。然而在他下线前的几集中,他突然变得充满人情味。曾经亲手算计了自己的兄弟,却又在后来和另一位兄弟源赖朝兄弟情深;挑拨两个女人,让她们为了自己大打出手,却又在生命的尽头纯真得像个孩子。这就是三谷笔下分裂的源义经。人可以是多面的,但不应该是如此毫无理由的前后不一。
泰时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善于思考(懂得思辨赖朝的死不是如大家所说被马甩下去,而是根据肩膀有污渍而判断是先晕倒再跌落的),却在二十多岁时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智商倒退。大概可以理解三谷是为了讲他和现在的义时形成对比,现在的泰时和义时,就是曾经的小四郎和源赖朝。如果是有足够的篇幅来让大家慢慢体会这段的话,应该会是不错的桥段,然而本剧如此直接的告诉观众,不免有些刻意。不过这也不是本剧唯一一处刻意的梗了,经常看着看着就有一种“啊三谷又来炫梗了”的感觉。另外前面明明铺垫了泰时很崇拜畠山,却完全没有描写他对讨伐畠山的看法。要知道,他可是在赖家要被暗杀的时候都提前去通风报信的人善良的人啊,明明平时还会看不惯一些赖家的做法。那么到了自己从小就很崇拜,且绝对没有反叛之意(按照剧中所写)的畠山,怎么就毫无反应了呢?他的善良没有了,机智没有了,勇敢也没有了(明明保护赖家的时候就敢上前去打斗,战场上却躲在鹤丸身后瑟瑟发抖,这样的描写编剧不会觉得前后矛盾吗…)。
这个角色也是被写的很分裂。前半部非常可爱,没有什么野心的样子,却在后来仅仅因为所谓的“宠妻”而变的奸诈狡猾,随着剧情的发展好像又找回了善良的心,却仅仅因为陆的几句话就又被撺掇了起来。要知道,在遇到陆之前他也是一个小小的“豪强/地主”啊,如今可以因为对妻子的喜爱就失去理智… 怎么说呢,长得像宫泽理惠那样好像也不是说不通了(不是)。感觉一切都是妻子的错,而好几十岁的他只是一个提线的木偶,完全没什么自己的思考,非常不可思议。
前期对赖家非常好,仿佛很理解他的样子,什么“要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啦”之类的,可是在赖家生病康复后,好像完全失去了同理心,站在了哥哥小四郎的一边,人为了利益而产生变化这没有错,但这样突然的变化却没有一点描写是不是说不通?不要以篇幅不够角色不重要为理由,还是那句话,写不好这么长的剧情可以不写,完全可以只节选一段历史好好写。
我自己写出来这一点我也觉得有点无语,是啊,历史剧要什么感情戏。可是关键这剧里的感情戏都太突兀和生硬了啊。比如八重前一秒还在为杀了自己父亲的源赖朝讲话,下一秒就突然接受了小四郎,要和他过一辈子;泰时上一秒还在被初嫌弃无聊,下一秒俩人就结婚了。不是不可以留白,是留白太多了吧。
每次有人下线就煽情一到两集,无论前面做了多少坏事只要准备下线就提前铺垫Ta的好(比如源义经,源赖家),最终让观众落下几滴泪,再来怀念他们。看到后来,即使不了解历史的我,根据这些套路,也能猜出谁要下线,而我们,又要怀念谁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很多历史迷对本剧没什么意见,反正只是看一个大概的脉络,以及三谷是如何编写与补充相关事件,更不要说三谷还写了还有一些轻松幽默的剧情。然而作为想看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的观众的我来说,非常失望。
如果这就是大河剧的话,且还算不错的大河剧的话,那么本剧远不如隔壁的《六龙飞天》,几乎同样的体量,同样的历史跨度,这两部比大河写的细腻合理多了。如果日本想假借大河剧来宣传本国历史的话,这种对非历史迷不友好的剧情,真的看不出有任何功效。要知道,扩大观众体量不是靠几处幽默的剧情就可以的,那么多不自洽的人物和剧情,实在是配不上如此精良的制作和演技优异的演员。
荡气回肠的镰仓开幕,以往无论坊间野史还是大河剧,目光通常聚焦在义经陨落后就戛然而止。
但镰仓开幕最具争议的还有北条家如何从外戚逐渐颠覆,走向实际统治。
天皇-将军-执权,这奇异的「德宗专制」居然绵延了150年,实在太吸引历史爱好者目光。
而这部剧更适合叫「北条家的历史」,与三谷当年「我家的历史」异曲同工,让大历史与家庭结合,每个人都是历史见证者。
有趣的是,镰仓幕府的历史也很“星球大战”,后白河法皇与后鸟羽上皇,甚至幕末的后醍醐天皇,均如西斯大帝般用「名誉」引诱幕府的源赖朝、源实朝、足利尊氏堕入「原力黑暗面」,却如命运般最后反噬自己。
义时为了「家族存续」堕入黑暗面,变成他自己最讨厌的人。可惜的是剧中对这部分处理得比较远视角且脸谱化。
而北条泰时则代表「光明面」,他是义时光明面的延续,也是义时存续的希望,也是北条能延续的希望
源赖朝对北条泰时这段感情应该是大河剧史上首次这么「大方」描述LGBT剧情,不得不对饰演源赖朝的柿澤勇人点赞,那些眼神、动作,可遇不可求的神情都让人动容。
剧中采用了大量西式交响乐来推进剧情,却不显突兀。几位配角:北条宗时、上总广常、源义经、阿野全成、源赖家、源实朝的死都充满震撼,充满宿命感,令人难忘。
总体而言,本剧虽然以三谷式来轻松表达这段历史,但本身还是体现宿命的哲学,是近年不可多得非公式化的好大河剧。
第一集看下来就是坂东无官小青年渴望政治地位和权力对远方血亲的平家积累不满造成的反派。政子花痴的时候归花痴,杀伐果决的样子也能看的出一点将来尼御台的味道了。八重目前看起来就是有那么一点公主病,男人的世界,孩子女性都是牺牲品,弄死就弄死了,不会有一丝怜悯的。大泉洋演的真不错,就是个彬彬有礼的冷血之人,或许也是像他自己所述看多了生死。 第二集看完,八重更是一个大写的惨,亲爹弄死了她的儿子还骗她,期待着最后见老相好一面被鸽,政子还急吼吼上门示威。女的在讲感情,渣男想着通过婚姻捞起兵的资本。北条义时真的各种意义上心累,初恋被人抢了还视如敝履,亲姐眼看着沦落了,亲哥各种不靠谱。结果未来的糟心姐夫一画饼,他好像也被打动了。源赖朝操纵人心的本事一流,然而打倒平氏遥遥无期…… 第三集以仁亲王的起兵失败基本上就是一个探路基本的动乱。敲打了平家政权,让关东武士更加躁动。大义名分只是一面华丽的大旗。所谓亲爹的头颅也只是随便借来用用的道具。起兵的关键在于兵粮和人力资源,小四郎真的是成功利用统计学。三郎这样冲动型的上战场打前锋正合适。政子是真的不亏尼将军之名,稳定军心的好手。隔壁的八重惨是惨,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办法。
第四集真是各种混乱,从一个精明人角度,源赖朝要起兵都是疯了。缺兵少粮,来的人还各种不靠谱。不过他也是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苦哈哈主公演到极致了,逢人就说你是最得器重的云云,全靠画饼骗人入股。谎言说的太诚恳自己都快信了,小四郎全程目睹了政客的空口支票教学。八重这个人反复横跳立场也太不坚定了。说好的举报北条呢?转眼又帮他们传递消息。两边都站队能善终嘛?那一箭用力过猛,有那种臂力都可以当个女武将了!我觉得那距离不输给那须与一射平家扇。从本片来看,八重要是能说服伊藤站队源赖朝其实就没有北条什么事了,不知道史实怎么回事。
第五集看完,轻松的喜剧终于带上了战争的色彩。看着糊里糊涂的老爹杀起来人毫不心慈手软,捅刀加斩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才是坂东武夫的本性。三郎道出了真相,谁在乎源平的胜利,要让北条站上权利的巅峰。然后刚刚说完就被偷袭了,悄无声息的绝命了。北条家的女眷才是常态,被战争卷入疲于奔命。八重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神志不清。在源赖朝身上吃的苦头还不够多嘛?
前几集看了感想也并不是很多,无非九郎真实情商低,好不容易发家了分配财富不均匀。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大婆打小三"龟夫人事件"。看过草燃总集篇,岩下志麻打小三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又豪横。这里的演绎活脱脱变成了政治事件,各方心怀鬼胎添油加醋,膳风点火。把一个简单桃色事件硬生生搞成了权利斗争。北条时政点后妻一直想扩张北条家并且企图打压小四郎的继承者地位,义经借着砸房子发泄积压许久的野心,源赖朝不能过分敲打北条和源家旁系,公卿出生的北条后妻兄长顶替了最大的罪名。就凭九郎那个傻的,可能都只是想哥哥对他真好,其实有了继承人九郎就碍眼了,何况大战还没有打起来,当大握兵权的九郎义经横空出世,源赖朝怎么都应该杀了他。八重我就不说什么了,有病去看病吧。
本来不想事先打分的,但是看到一堆低分人在那胡说八道,说什么“低智商”“无聊”“虚浮、假”之类的评价,我忍不住了——————这哪里低智商了,充满了“全员恶人”的暗黑基调和人物塑造,草蛇灰线的伏笔比比皆是,诙谐完全只是表面上看而已。而暗流涌动下的各怀鬼胎,对真正的历史剧爱好者来说,可一点都不无聊。更别说所谓的“虚浮”了,这部剧就是要拍出这种感觉,揭示政治在“大义”名头下的虚伪性。 ——————总的来说,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怕不是要么只能看泷泽那版《义经》的傻白甜偶像剧风格,要么就只能看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大河。——————针对前者,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你本来就不是这部剧的受众,你没必要在这里打低分显示你们的存在感。而关于后者,老一辈大河我也很喜欢,但不代表新一代大河不能采取新的戏剧形式。
追看一年,从最开始的如痴如醉,到后来剧情从搞笑直转,再后来主角接二连三下线,哭了无数次,再到无法理解的瓶颈和无聊期,到最终小四郎倒下……期间想了无数次,最终回看完要怎么评论,此时此刻再打开就像剧中人一般经过了四季与时间的更迭,有话心中口难开。大河剧真是太有魅力了,下一部再见
我的评价是:大马列口怕
提前五星,09黄濑川兄弟相会绝了/15上总介的落幕精彩,赖朝的阴诡让小四郎的性格转变变得合理很多/20小四郎黑化开始 人物们的命运也走向了不归路/28梶原景时下线,最无私者结怨最深/31佛祖下线,死前的表演壮绝/38父子此生不再相会,暴哭/45公晓刺杀充满了宿命感/48堂堂完结,义时的追忆也造就了全篇最戏剧性的死亡。总体后半不如前半,但依旧是十年最好的大河剧。感谢三姑和演员们,继续循环ost了
第三部三谷大河,他会否刷新中岛丈博(《草燃》编剧)四度执笔的记录 ?第1集又以主角策马奔逃开场,致意《真田丸》很感动;然而正片并无《新选组》《丸》的英雄奋发之气,较之前作三谷稍为收敛喜剧色彩,尝试刻画平安末期城头变幻、命如草芥的厚重感。第1集就为远在第23集的曾我复仇事件早早伏线,大胆设想赖朝的心机推动曾我事件的前因,是巧妙结合史实与虚构的剧作妙笔,可见三谷这次对整体架构的好胜之心(《组》《丸》由于各种原因未免长篇乏力的缺憾)。三谷写作权臣题材《镰仓殿》的野心,不惧直面历史与人物的阴暗,探索自己作为喜剧名家之外的更多可能,更要为近年陷入“偶像化”、“晨间化”困境的大河剧开拓新路。NHK大河部门的摄制技术进步迅速,同为平安末期题材,影像表现力不输唯美的《平清盛》。
三谷幸喜,从来是我看大河剧的动力。真田丸之后,风云再起。后平源之争,大概是我最不熟悉的一段日本战国史。但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却极具魅力——尤其是经过三谷幸喜的魔改漫化后,无比上头。关键节点,笑点不乏,而又热血无限!追了追了。
长泽雅美的气声旁白还挺喜欢的,一直不太爱以往大河剧里那种像圣斗士雅典娜般的威严女王旁白音。
🎹第一集不错!!!
从不跳op
当年是游戏《源平合战》才知道这段历史的。说起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平源两家相互死绝,被北条夺走了果实。从第一集来看,不如之前那部同时代的《平清盛》,后面看看,有缘再追吧~~~
小栗旬应该拿本季日剧赏最佳男主(噢,没拿到,可见现在不止日剧越来越拉,奖项也越来越拉了)
好人和理想主义者在这个世道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宗时死了,上总广常被算计绝命,源赖朝恶毒阴狠半天反为他人做嫁衣裳。君臣夫妇父子毫无信任可言,上位者视下位者如草芥。天地不仁,越往后看越怀念曾经相亲相爱的北条家。
近年来大河剧中最好的一部。
从伊豆弱小豪族的次男到权倾镰仓的执权,北条义时实质上是不具名的“镰仓殿”,“13人”是他为了镰仓的安稳认为绝对必要的牺牲者(其中最令我惊愕失语的是上总介广常之死😭)。抱着即使知道历史走向也无法预料情节展开的心态一周周地追完全剧,不能理智地评判暗流涌动之下每个人的对错是非,很多时候感觉被吸进荧幕,只能做无力旁观的士卒,就连偶尔的喜剧调性都显得伤感。演员们都很厉害,遑论小栗旬小池荣子大泉洋等人,就连年轻世代的坂口健太郎中川大志等都令人刮目相看,以及对八重、比奈、千世等女性角色的刻画,以轻的笔调写出重的人情,她们不是历史上不足挂齿的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谢谢三谷幸喜,把众所周知的史实写成波澜壮阔的史诗,为日剧观众呈现出2022年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五星杰作。
就是三姑的风格
为啥这剧没上9很,好看啊,打一分的事什么鬼
荡气回肠,看完之后竟不由自主地长叹了一口气,人生譬如朝露、又该一生何求呢?三谷幸喜真是逸才,把每一个名气或大或小的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把印在史书里的「纸片人」全都写活了。他既有现代观众钟爱的戏剧化表达,又不失严谨的史实考究,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三谷能够按照这部的规格再写出十部大河剧来(当然是不可能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时代史有着长达千年的纵深,而人物史却远远超出于此,因为每个独立的人,都代表着一片无尽永恒的宇宙。不知为何,最后我被一句不起眼的台词深深触动了——「人是有上限的」。看到为了权力拼得头破血流的人们,不禁觉得那些曾经被流放到伊豆终老的败走者们,反而是上限不高、却因祸得福的幸运者。认清上限,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看小栗旬、小池荣子等人演戏实在是过瘾了,他们真是很了不起的一群演员。
不当历史剧看还挺不错的,不过很多夸张的地方又是跟史实结合进行戏剧化旳演绎。三姑通过起承转合一幕幕的把人物性格和矛盾交叉起来逐渐推向高潮。还要夸一夸op,无色彩的泥塑增加了历史厚重感,与剧照里彩色的布条对比鲜明,剧中的人物构成了一部彩色的青春剧,至于千年后的他们会被染上什么色彩,就全屏看官们自己的理解了。
一般吧,如今的大河剧太喜剧化、段子化和偶像剧化了,我还是喜欢79年的《草燃》
看了两集就在那叫唤义经败好感的家伙也好意思来打低分,呵呵,哪凉快哪待着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