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破釜沉舟,不顾一切地去爱,奋不顾身。只有穿越了一切爱情的考验,才直面毁灭。必须要见识过所谓权威的不堪一击,经历过巨大的风暴,才能在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必须要先狠狠地爱过、摧毁过千千万万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虚度。
当爱情新生如玉、纯洁清澈时,它不文一名。没有经历过风暴考验的爱情,它不值一提。当动荡、变故和机遇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毫无畏惧。
去寻觅那深情动人的言语、举动、回眸、相望吧。是啊,这就是我的爱人。相信我,我不会虚度这一刻。我向你们断言,我们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豆瓣“相爱相杀”讨论里,有句话印象深刻:杀敌一千,自损一万。《我的国王》就是一个相爱相杀的故事。而且女主简直是杀敌零个,自己全军覆没。 男主角是餐厅老板,吃吃喝喝,玩乐人生,他说:我喜欢让别人快乐。女主角是律师,能干,轴,正义凛然。在酒吧各自疯了一晚后,这两个完全不同圈子的人,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无聊,也许是图新鲜,快天亮要回家时他们在酒吧门口对上眼了。 接着他邀请她与她的一帮朋友去家里: 他给她做早餐,告别时,男(远远的):“你要我的手机吗?”女:“(以为指的是手机号码,娇羞的)好...”男:“接着!”一只手机飞了回来,“密码是...” 他打消她对自己的疑虑: 第一次上床,女(流泪):“我下面是不是有点open?”男:“什么open?思想open?”女(破涕为笑):“不是,下面,是不是太loose”男:“哦,一点不,谁说的,我要揍他一顿。”女:“我前夫。”男:“那是因为他太小。” 承诺... 女:“你以前只跟模特交往,没有跟我这样的正常人交往过?”男:“什么,你认为你正常?.....后宫三千,我只爱你一个”(神翻译)。 最高认可: 女:“你为什么半夜熨衣服?”男:“我睡不着,太激动了,熨衣服平静一下。” 女:“什么事?” 男:“我想让你给我生孩子,一样的眼睛,一样的脸,一样的臭脾气。别笑!我以前从不想要孩子,现在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女:“我要去睡觉了。”男:“你还睡的着?”女:...(笑成了一朵花) 估计没有女孩抵挡的了这样的浪漫,加上他还是个高富帅,很快他就成了她的国王。她深深的依赖着他。他的爱成了她生存的养料,没了就活不下去。他让她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相信他可以为自己做一切事情。然后就奋不顾身的为了男主怀孕了,然后就奉子成婚了。然后灾难开始了。 她终于注意到了他的另一面。他是个花花公子,这个她一早就知道。他曾说他不是Jerk,而是master of Jerk,他没开玩笑。他的前女友有忧郁症,可见他对女人的摧毁力。他还隐瞒了自己有过毒瘾,贵圈就是这么乱。当他褪去国王的光环变成一个自私的普通人,当他关注的目光不再放在她身上,她愤怒,歇斯底里,抑郁,自我毁灭.... 要命的是他们一次次吵架后,还一次次和好,离了婚以后一见面还上床。(有孩子离婚了也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女:“你今天爱我,明天不见了,后天爱我,大后天又出轨。”她用手指比划出波浪线,“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想要这样的”,她划出一条直线。男比划出波浪:“这样代表活着。”又划出直线:“这样就死了。”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是两座孤岛,但是,两座好过一座。 电影根据本片导演Maiwenn的真实经历改编。她是吕克贝松的前妻,不到17岁结婚生女,21岁离婚。26岁与一房地产商再婚生子,两年后再离。 有评论说在一大堆关于婚姻的电影里,《我的国王》最大的特色是女性视角。拍了第四部电影以后,Maiwenn的头衔渐渐由吕克贝松的什么,吕克贝松女儿的什么变成女导演Maiwenn。 相爱最后成了相爱相杀,往往来自于一种义无反顾的关系,当对方是国王,是自己唯一养料,是自己的终身依靠......太危险了。还有很多东西也可以作为养料:工作,孩子,朋友,音乐,那些更真实,更可靠。你也要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只在家里发出没完没了的抱怨。
看完电影,说不出的心塞。对女主角汤尼爱恨交加,谁不曾是汤尼?谁又不想从她那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但谁又能全身而退呢?
对汤尼有多恨铁不成钢,就有对自己多爱莫能助。
对电影最后一幕的理解,我比较同意的是,汤尼还是爱着他的。他待人处事迷人的风度,他对他人的认真倾听,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再就是他的颜值,头发、额头、胡渣、侧脸,他还是那个迷人的他,我相信,汤尼还在爱着他,而乔治亚在瞥见她还戴着自己送的手表时,也确信了这一点,所以他能潇洒地离去,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还是属于他的。
乔治亚就是个风流多情的男人,他对大家都好,包括前女友,他热爱自由的生活,包括老婆怀孕最需要他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乔治亚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和中央空调。汤尼比其他人都了解这一点,但是她还是会被他好的那一面所吸引,只要乔治亚对自己好一点,就能全然忘记自己所受的折磨。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心就会重新跌倒谷底。她的情绪被他影响,她的信心建立在他的身上,她的生活被他搅得面目全非。
但汤尼又有清醒和理智的一面,她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她还有一个深深为他着想的弟弟,在乔治亚不在的时候,理智就会回到她的身边。理智告诉他,离开这个男人,不要贪恋一直的欢愉,你值得更好更专一的爱,你要有你自己的生活。这反而让她痛苦万分。旁人只能看到这个男人的不好,但他能够带给她的快乐,能够让有她活过来的感觉,这些都只有她自己知道。同时她也不甘心,她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够待在她身边再也不会出走。如果她没有这份理智,能够傻呵呵地接受这个男人,也许幸福感会强一点。
汤尼的处境,是她一手造成的,但是又不能全然怪她。是她先勾引的乔治亚,是她先喜欢的他,就算很早的时候她离开了乔治亚,但她喜欢的还是这一种类型,她还是会被另一个乔治亚吸引,所以不能全然怪她。也许是她童年的经历造就的性格,使她对高浓度的爱情恋恋不舍,她需要这样的男人来带给她滚烫烫的生命体验,只有乔治亚这样的男人,才能让她开怀大笑。这是她童年的缺失,也是她一生的宿命,在汤尼自己看清楚这一点前,她永远都只能在这个旋涡里打转。
我相信疗养给汤尼带来了很多好处,起码她知道了自己可以找到别的快乐,离开了乔治亚,她也能开怀大笑了,她终于能够领悟,生活里还有别的精彩。我原以为汤尼已经彻底走出来了,但是看到电影的最末,心又揪了起来,我的汤尼走出来了吗?她并没有,她还是有可能被这样的男人迷住。
很多女孩都跟渣男相处过,在离开时,有的人总说,爱过就不后悔。但我并不相信,我后悔,我很后悔把时间浪费在了这么一个人身上,我后悔允许这个人如此肆意地践踏自己的感情和摧毁自信,等找到那个靠谱的人之后,才知道爱可以这么平静,爱可以如此滋养心灵。如果遇到渣男,只有勇敢地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反省自己为什么被他所吸引,才能够真正地离开他,远离他。
所以,这是一部懦弱者的电影,汤尼远不如《婚姻故事》里的女主角那么勇敢,就算汤尼事业有成,她也永远都是感情里的loser。
P.S. 有个情节印象很深,因为乔治亚随叫随到地照顾前女友,汤尼闹脾气冲出了家,气消后去找乔治亚道歉,乔治亚居然大义鼎然地说:”这不会改变什么,我不会改变“,要么接受我跟前女友的关系,要么你就离开。大着肚子的汤尼听完彻底愣住了,对爱情忠贞的人永远听不明白这种话的意思,也理解不了他们的逻辑,汤尼原以为,闹了这么一出后,乔治亚会尊重自己,听从自己,没想到这样只是逼出了他小人的一面,汤尼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输了。那种透心凉和忍辱负重的心情,我看到都很心疼。以至于后来他们儿子生日,乔治亚在餐厅拌笑的那一段,我简直就没眼看,这种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喜欢的时候觉得很刺激很好玩,不喜欢的时候真是觉得尴尬恶心。
白眼,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样的故事?
正应了男主亲口戏言Le Roi des connards:以死相逼的前女友、药物滥用、隐瞒债务、平时不着家/遇事离家出走、劈腿、无赖威胁、想要小孩要了又不管,一年一次的惊喜真不稀罕…各种极品齐聚一身,这精神虐待…一条直线还是大起大落?为什么从来都不是女人包揽风头惊喜/男人负责感动及一蔬一饭的琐碎日常?
真爱就是趁年轻(或者不再年轻)拼命往死里作,但作确实是需要天赋的,连作都不舍得的人就怕空谈什么渴望真爱了吧,我看着你我血管里的荷尔蒙都在燃烧,这事儿真的是羡慕不来的。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断了腿的女人试图在水中遨游?你见过了她,就等于见过了婚姻。这片子比较有趣的是全程女性视角,撕、作、闹,啪啪啪,哈哈哈,还有不做提示的现在与过去切换。熬过一段比较艰难的观看过程,到了儿子出来后,居然会脑补到《少年时代》。人啊,都是自私的。
(短评里那个说适合情侣看的你在开玩笑吗)看完很羡慕法国人人到中年也可以玩命作。
欧美人婚姻生活的一声叹息,与中国当代男女婚姻关系差别明显,少了来自家庭社会关系因素,更多展示的是男女个性因素的冲突。
女性视角,很好的展现了十年以来女主的心路历程。爱情像那受伤的膝盖,强忍着疼痛却还会这样走下去。戛纳影后的演技太赞。
Maïwenn、Louis Garrel、Isild Le Besco、Emmanuelle Bercot 都是导演+演员,风格也都是相似的不咸不淡。Vincent Cassel 是国王,混账之王。
感情最大的无奈就在于,你爱上一个人的原因,就是你最后离开他的原因,今日爱他潇洒不羁,明日恨他薄情寡义,今日欣赏他忠厚可靠,明日却厌倦他木讷迟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合久必分,分久不合。
不,怎么会对爱情失望,一点也没有。结局那一幕,他看到手表,她打量他,都还是爱人的眼。十年前也是爱,一个人是心电图,另一个是水平仪,都爱,方式不一样。这场情感的厮杀从来就没办法势均力敌,却又胜负未分。他们的婚姻失败了,但爱情胜利了。我迷恋的法式爱情中精确的,思辨的部分,都在这里了。
想打造异性恋版《阿黛尔的生活》,但只学到形,神韵和内核都差了一截。最后的凝视让电影回味无穷,所有的痴缠、混沌、折磨、纠葛都在你眼前,但如果故事回到最初,你扪心自问,你抵得住这样的脖子、下巴、胡渣、嘴唇、甜言蜜语的诱惑吗。
表面是一个浪子配作女的故事,内核其实是两个禀赋不在一个档位的控制狂的爱情从有到无的故事。虽然从女主视角出发,但是更能理解男主“生活像心电图一样才算活着”的人生态度。不过港真,两性关系里魅力值才是硬通货,更何况对方是“克里斯玛”(国王)型的情人……
天哪!麦温的这部电影竟然让我想起伯格曼《婚姻生活》,对人物情感的纠缠刻画的淋漓尽致,我能目不转睛看个十遍。我割舍一段情就像断掉一只腿,我能走路了它还是会隐隐作痛。距离产生美,美则渴望采撷,采撷却造成伤害,矛盾的情感,遗憾的人生。[B+]
(作为和渣男特别有渊源的我要说一句大实话) 如果这种情圣级渣男要和你死磕一辈子 也是女人三生有幸
导演想拍一部完全由情感情绪驱动并与社会现实碰撞的爱情电影,全程用女主角的主观视角叙事,留白了男主角的渣男行为,也让整个故事在社会现实的层面上没能更加深入。但这也是这部电影拍两性关系的特别之处,只站在女人的视角,用女性的逻辑思考看待一切,很适合情侣们一起观看。
任性与受制部分的文本写得极好,细想下来这是特别情绪纯粹的爱,其中包含成熟感情的自私和迫不及待要实现的愿景。设立放大冲突,又以暧昧状态游弋其中,表现各种越过边界的可能性,并使之有趣。女主的敏感失控男主的多情神经质都很容易有代入感。结尾满分。
我的疑问是一样的,这个片子是怎么进的主竞赛?前三分之一可能还行,但…阿黛尔的生活是无法复制的
本片又名“世界上最不完美的离婚”。爱了又离、离了又爱的两口子,作天作地、精神互虐了整整十年。前半部分各种俗套的撕逼手法,后半部分才看到进入戛纳主竞赛的理由——拍出了时间上的绵长感。最后3分钟可以多给一星~
你爱上的优点,往往是婚姻里致命的缺点。
看完感觉经历了一场精神虐待。从头到尾女主的崩溃善妒自卑与占有欲,我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