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这部戏就觉得很好笑,对一统江山的贺礼和芋头印象深刻。最近翻出来重温,发现乾隆真的太可怕了,编剧厉害,演员厉害,完完全全说服了我,历史上的乾隆就应该是这样的。他可以笑着取人性命毫不在乎,这就是帝王天生拥有的权力。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帝王最大,他可以让李靖去当和尚,可以为了无谓的斗气拆散一对爱侣,因为人心本就不定而自私,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限放大了这一点。
印象中和珅是乾隆的宠臣,然而这部剧里你看不到乾隆对和珅的情义,他看向和珅的眼神通常是玩味审视甚至带着鄙夷,就想看一个逗着乐的玩物。乾隆也没有给和珅留过活路,和珅只是他用来平衡朝堂势力的工具,是逗他开心帮他弄钱的工具。甚至有和珅学狗叫的片段,虽是万人之上的权臣,在帝王面前也毫无尊严可言。
刘罗锅是个忠臣,这点乾隆也知道,但是他用他又不喜欢他,和珅对付刘罗锅时,他放任甚至看戏,嘴上说喜欢格格,但因为格格不从了他,一转脸就能赐两个小妾给她添堵。生动诠释什么叫翻脸无情。
你永远也猜不透这个乾隆心里在想什么,下一秒想做什么,他也不会跟任何人说心底话,他更不在乎别人的生或者死,帝王高高在上,雷霆雨露,是捧还是贬,是荣还是辱,是生还是死,都只看他的心情,每个人都只能生受着跪谢皇恩。
《宰相刘罗锅》从一开始就打出了“不是历史”的招牌。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作品中充满了游戏感。这部剧由秦培春、石零、张锐、白桦编剧,原料非常庞杂,包括正史、野史、民间故事、单口相声。尤其是传统相声《官场斗》,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笑料和情节。正是这些好看又好玩的民间段子,让一个个观众忍俊不止、爆笑如雷。而用通俗的叙事模式、幽默滑稽的喜剧风格来娱乐大众、讨好观众,则是《宰相刘罗锅》区别于之前历史正剧的最鲜明特色。 本剧不管是当今的皇上,还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共同演绎了一出出啼笑皆非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不是历史,却远远的超出历史。
(摘自百度百科)
极具戏剧性。不过字幕像是后期听配的,常有错字,特别是前几集。
很不喜欢这类风格的作品。
对白不流半点现代气息,表情的表现细致到45度侧背面的皱眉……如今想起来还是阵阵温暖,我很喜欢,好的作品,美好时光。
标记童年,歌太洗脑了
自从这部戏之后,和珅就是王刚的样子。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不是
现在看起来真过火,尤其是当年这三个人演的都很过(现在的话,就只有李保田还这么演戏),而且虽然张子恩是个很懂民俗细节的导演,但这种冷喜剧的火候,还是有点欠打磨。片子的笑点其实都在相声原作上。
挺有意思的官场斗,主演都演得不错诙谐有意思,但只能当戏说看。
关于文字狱,官场崇尚节俭,耕读传家,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最后一集,刘墉看着和珅上吊的一场很残忍,独白极具戏剧张力:你那抓钱、抓权、抓美女的手此刻怎么那么无力呢?
终于补习了这个小时后没看全的片子,油锅游民的心绪不想记录了,多说无益。里面不少内容是刘宝瑞相声里的剧情,这里的和珅没有后来纪晓岚里的和珅聪明哈哈哈 要是戏编纪晓岚和珅刘墉三人在一时期的就好了 可惜不可能
小时候全家一起追的剧,不得不佩服李保田的演技。
看多少遍都不会厌~~~李保田人物塑造封神 做人当如刘石庵 结尾刘墉的话有点爹味。。赐死那段看着揪心啊。。君臣之间 如此这般 简直令刘墉心死
全家爱看的电视,永远的经典,童年的回忆
经典的没话说了,李保田着实演技派
怕媳妇的大官萌萌的。
这个剧小时候真的特别喜欢,里面的演员都是有实力的演技派,还挺搞笑的!
演技在線的劇.那年代的劇都很容易讓人努力追下去.顏並不是最最重要的,光看老戲骨飆戲~值啊.
最记得里面有个荔浦芋头,很好吃的样子
王刚的和珅形象从此确立,宰相刘罗锅虽然是部戏说历史的剧情,但是对于时事的针砭入木三分,剧情中对于君臣关系的刻画,查案惩贪官的流程也成为后来的诸如微服私访、铁齿铜牙这类电视剧的必备要素了。最后两集是全篇的重点,一改之前的嬉笑怒骂,点出了全片的核心。PS:片头片尾也是传唱很久的经典。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面一直很很很好看,到了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整整一集都是刘罗锅和和珅在大牢里的对话,忒无聊了,于是印象里这剧就是虎头蛇尾
第一最好,越后面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