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預告片覺得畫風不是我喜歡的,就沒特別去看了,無意中在電影台看到,沒想到意外的好看! 其實故事背景蠻現代的,父母因為工作沒辦法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回去老家給父母帶,但是隔了兩代,有很大的代溝。就看著阿嬤怎麼用她自己的愛去帶這搗蛋又不聽話的孫子!好笑又讓人感動的一部動畫! 簡單的故事背景,可是感情蠻細膩的,看著看著,也感動的哭了! 推薦大人帶著小朋友一起看!
【OWOM观影团第11周】Zen 09
【影片】《魔法阿妈》
1998年 8.9分 79min
【关键词】
“迷信” 驱魔 三代亲情
【影评】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驱魔
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对里面被压扁的蛇🐍 、天上游的鲸鱼🐳 和装眼泪的瓶子印象深刻。一直想重温,终于找到并看了一遍。
来自台湾的喜剧动画,闽南语+普通话两种。画质那些虽不能和吉卜力那些比,但内容还是可圈可点。
小男孩豆豆的爸爸出车祸,妈妈需要照顾他但不想让豆豆看到受伤的他,所以带豆豆到阿妈(姥姥)家暂住一阵子。
阿妈是驱魔师,片名“魔法”实为为鬼魂👻 做法事。片中有鬼魂陶罐,中元节,饿鬼等的场景。豆豆因误开鬼魂陶罐而引发的事件贯穿全片——逃出的鬼魂作恶变强、豆豆擦上阿妈眼泪获得看见鬼魂的能力、与小狗变身的奶奶战胜鬼魂。
然鹅正因为这些民俗文化和“迷信”内容,本片入围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却“因被金马奖评审指为’倡导迷信’,因此与金马奖最佳动画片无缘”。
个人想说虽这是故事主线,但其更想表达的应是穿插其间的亲情、教育和一些友情、利他、莫作恶的价值观。
① 妈妈认为阿妈所为是迷信,阿妈也不停止所为,故两代之间有代沟。后来阿妈回忆曾反对女儿婚事和豆豆刚出生时的场景,且受伤之前和豆豆加深感情,母女之间都更加有话题和理解了。
老一辈的人或许常会做一些年轻辈不理解的事物,若非影响很大(被推销老年产品欺骗之类)年轻辈或可更多点宽容和理解。
更多时候可能是老人无所事事,太过关注孩子导致矛盾多发,如若有事做或能避免。小时候看作文,作者的叔叔弄一些手工给奶奶做,说能换零钱结果偷偷倒掉。那时很不理解,现在看他是为了让老人家生活中有事可做,体现价值贡献吧。
② 豆豆原本太恋家、太想念父母而难以独立,而后和阿妈“共事(驱魔)”以及其他经历让自己有所成长。
豆豆一开始并不情愿去阿妈家,说阿妈家破旧、对阿妈假牙感到恐惧等;阿妈做法事也不会带上他,但后来与阿妈“共事”后却提升了感情。长辈常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宜“知道太多”,乃至“大人说话别插嘴”。而这些观念常会扼制不利于小孩的思想与成长。如若可以,或应平等对待,多与之沟通让其理解甚至参与,可能能够增进感情并让孩子更健康成长。
打翻鬼魂陶罐的熊孩子表面固然可恶,实则父母之责任(未能照顾周到);然而由之产生的问题,却不可单纯棍棒教育,更应循循善诱。
最后分享童话大师郑渊洁在成年童话《我是钱》的一段话——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杯子。10元钞有点儿为孩子担心。没想到相声演员对孩子说:“没关系,爸爸小时候也干过这事。”孩子笑了,笑得极其幸福,极其享受。不小心摔了个杯子,得到的是爱。这个杯子摔得太值了。一个杯子顶多几元钱,花几元钱给孩子一次爱,再吝啬的家长也不应该心疼。”
电视上看了好几次,童年印象很好,鬼节可以很温暖也很治愈
气质和画风特别像日本动画电影,用小清新之风来讲驱魔鬼怪的故事,虽然题材对于动画来讲有点超纲,却很温情。喜欢文英阿姨的声音。
红厝阿嬷家,童年多阴影,闽南鬼神天,空中鲸鱼飞
这种动画就算是微笑的眼泪,可爱有趣中又带一丝酸楚,与之前预想不太一样,虽然是满满的民俗乡土气息,但却没有在惊悚骇人上下笔墨,反而是祖孙两代人的亲情交流为重点,通过种种事件消除代购隔阂,一切温情自然,尤其是到放水灯时达到高潮,一个看似简单故事能包含种种,那当然就是满分作文了!
还蛮可爱的一个故事吧,年代虽久但画风老少咸宜,想说还挺适合放给小朋友看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很好的亲子教育+死亡教育,结果没想到后面直接吓哭现场一位小朋友,也是太好笑了。资料馆4K修复打卡。
要是我小时候我一定会很爱看 现在虽然长大了 觉得剧情幼稚 但电影本身还是传承了 尊老爱幼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公平的理念 其实动画片对于儿童来说 这种教育意义不是大于剧情本身吗?
儘管畫工有限、儘管當年金馬獎評審說怪力亂神,我們卻覺得很溫暖感人。我們這一代TW人,都是看文英的劇跟廣告長大的,她的聲音一出來就加了分。
童趣不输宫崎骏,搞笑很中国特色、很台湾味道。迷信在影片中已化为天真的幻想,美妙动人,完全消解了其负面因素。
小学的时候看的,印象中觉得很好看,现在没有再去看一遍的勇气,还是保留回忆中的美好吧=v=
好温柔的鬼故事。
寄魔幻惊悚元素于台湾乡土民俗,在小朋友与阿嫲的日常琐事之间种下英雄主义的萌芽,奇思妙想,有着宫崎骏动画的纯真童趣,内核是基于本土民俗风情的塑造,最后是合家欢的美好寓意,简单有趣又有意义但绝非说教意味。那些乡土、海边、民俗元素繁复,虚构幻想倒是简单直接,看得出来原画制作就非常专业。阿嫲的台语配音太有意思了,还有不少喜剧情节,满是童真趣味。推荐这样的儿童片亲子主题,孩子不想看、觉得不好看都难。8.5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非常特别的夸张画风,邪典动画有点cult(现场有小盆友受到惊吓cry了),有890年代神鬼老港片的影子,特别适合放暑假欣赏——就像《夏目友人帐》,除极少数以外,鬼怪们大都友好无害,而且主创有些白化白狗黑化黑猫之嫌……最喜欢的角色是小扁和大鲸鱼,小男孩的人设有点蠢而且很吵,文英阿姨的配音一下就听出来了,阿妈和善可亲又很勇敢,话说闽南地区的阿妈就像是我们的外婆吧?嗯,看完竟然想起了外婆,还蛮感动的。
台湾的动画片, 有点日本的风格,但故事很棒,真的很好看,好感动,好感动,真的是 。太好了
乡土民俗,祖孙亲情,怪力乱神,回归童心。落脚在”勿以恶小而为之“作结,好玩惊险又对小朋友有教育意义。与香港徐克97年的《小倩》,都涉及到死后鬼魂在投胎路上遇到麻烦,而鬼魂飘忽不定的形象确实适合用动画来表现。
特别可以够难得!暑假!鬼神传说!赶上下大雨的乡下!让你觉得身边一切事情 都开始出现些不寻常的端倪 。谁小时候都有个怪里怪气的老头老太太 让你觉得特别怕~都是真情泪!
看过的电影不多。但也不算少。关于这一部,套用别人评论的一个标题:不顾一切为你落泪。
太棒了!因为往生两界的世界观以及亲子元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具有类似设定的Coco和千寻,但相比之下,道理讲得比Coco深,又比千寻更好懂,会让人想到旺旺仙贝上的广告语:老少咸宜。看似混搭的画风,配上真实日常的台词毫无违和感,南方的民俗,孩童的梦境,穿插着一些对岸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幽默和讽刺,好看极了。
小扁的声音实在太古锤了。给阿嬷配音的文英阿姨去世了,愿阿嬷在天国安息
【中国电影资料馆两岸影展展映】TFAI最新4K修复版。修复效果很棒。是老少咸宜的动画佳作。既有温暖的祖孙情谊,也有怪力乱神纷纷登场的台湾民俗。又接地气又“封建迷信”。有毛骨悚然的恐怖桥段,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点,也有让人泪奔的感人场面。很好地从孩童视角表现与父母分离的孤独,与外婆相处的任性和对正义善良、“乐于助鬼”的坚守。鲸鱼在空中飞舞,水灯在海中燃烧,阿妈在帮助逝者完成超度,魂魄在走向投胎的鬼门。人和鬼在通灵的作用下和谐相处,守望相助。种种奇幻的神奇意象通过精美的动画呈现在银幕上,无比美妙。融合台湾民俗呈现对逝者世界的丰富美好的想象,十分疗愈。从主角阿妈、豆豆到配角小扁、阿民、小妹妹、西罗狗、妈妈,都刻画得异常生动。文英阿姨领衔的配音演员功不可没。台词中还有些许讽刺元素。真是精彩好看!
大故事很不错,小细节却不太圆润。配音的优异是一大亮点。很意外,很惊喜,台湾曾出过这样一个魔幻又富有乡土情怀的故事。我不禁联想起同样富有地方特色韵味的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我都很喜爱~~~ —— 二刷,感觉这真是一部值得推荐给身边听得懂闽南语的小伙伴们观看的动画电影。-2013.10.06 —— 2015.02.21:果然,我们拥有类似习俗风俗的闽南地区的小朋友们还挺适合看这部动画电影。—— 2015.08.28:还有什么特殊的日子能比得上【中元节/七月半】更适合放映《魔法阿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