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实也多福》的女主角灿实,是一位在家待业的电影制片人,在电影工作的空档期,试图寻获爱情来排解寂寞,结果失败了。最后,在偶像“张国荣”的开导下,又重拾对电影的热爱。
灿实小时候喜欢张国荣,喜欢香港电影,喜欢小津安二郎。因为看了库斯图里卡的《流浪者之歌》,才决定做一名电影人。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生活化,吸引人的是里面埋的迷影梗。
“张国荣”以一个孤独而灿烂的鬼怪身份出现在影片中,是影片中最重要的电影梗,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人如果能像花一样重新来过该有多好啊”,让人想起何宝荣对黎耀辉说的那句“不如我哋从头嚟”。
张国荣这个角色的设定,让我想起儿时很喜欢的《开心鬼上身》系列,一个只有你看得见的虚拟角色,为你解忧,找回生活的信心。
最搞笑的梗是关于诺兰大神。
灿实与同为电影导演的金荣在酒馆里讨论电影,灿实喜欢小津安二郎,而金荣觉得小津无聊,他最喜欢克里斯托夫•诺兰。听到诺兰的名字,灿实表现出非常惊讶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这大概是只有影迷级才能get到的梗了。
不要跟人随便讨论喜欢的导演或者电影,小津的粉丝与诺兰的粉丝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从影片的整体风格,可以嗅出点洪常秀的味道。
如果说,灿实与金荣两人爬长城与《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里的场景非常的相似是一种偶然,那么两人之间的对话风格,很难说不是在埋洪常秀的梗:
灿实:你今天要到我家睡一晚再回去吗?
金荣:当然了,我什么都不做就在旁边躺着。
灿实:真的吗?
《灿实也多福》像是导演拍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片中对电影人的自黑随处可见。
比如:“问做导演的人最近在做什么的话,没有几个人在拍电影,都在写剧本。” “制片人是干嘛的,管人和管钱,还有一些其他的事。好像做很多工作,又好像什么都没做。电影是导演拍的,电影的好坏好像跟制片人没有什么关系。”
灿实以为可以永远和喜欢的朋友一起拍电影。我也以为可以永远和喜欢的朋友一起看电影。
电影的空档期,让她感受到了寂寞的侵袭,以为聊电影能脱单,可惜收获不了爱情。
寂寞就是寂寞,不是爱。因为饥渴而做的梦是不幸福的。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受人事物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保持本心,才是真实。
片中“张国荣”帮助灿实找回对电影最初的热爱,安抚灿实说的那一句“即使在遥远的宇宙,我也会为你加油”说到了电影人的心坎。
这种鼓励,也是我们在这个电影空档期最需要的啊!
现在的情形,完全还原了去年管虎的《八佰》定档之路,总是有消息,却一直不见确定下来,想看电影的心被无情地吊打。
仿佛所有行业都复工了,只剩电影院孤零零地被封印。想想前阵子还有假借“电影院统一复工的新闻”拉升电影股票来割韭菜的,恶心极了。 每次逛商场都不忍经过电影院门口,没有电影院的商场是没有灵魂的。现在看来,电影院连帮助促进消费的资格都没有,艺术的地位被贬低到最底层。
与电影有关的一切都历经着黎明前的黑暗。
张艺谋的新作品《坚如磐石》刚刚发布预告片,影迷们估计也在疑问是不是电影院要复工的迹象。此时,一个短短的预告片或者一个定档消息,都能激起影迷心里千层波澜。
更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是,电影群里一位导演朋友的新作《通缉犯可能经过此地》,入围了FIRST年度电影计划项目。
那一刻发现,原来电影一直默默地跟我们在一起,不曾离去。 影片结尾,灿实拿着手电筒领着自己的团队,在一个让人想向月亮许愿的深邃冬夜出发,迎接电影的春天。那一束电光,照亮了电影人前行的路,也照亮了所有电影人的梦。
梦中,哥哥张国荣独自坐在电影院,欣赏着灿实的新片,并为她鼓掌加油。这一段简直能让影迷们嗨翻!
这个愿景跟FIRST青年电影展发布的电影混剪短片《好久不见》结尾异曲同工,让影迷们心痒痒,犯瘾。
可是,放映室的那一束光,何时能重新亮起?
我们想要相信的,想要做的,想要看的,都在电影院了。 #LongTimeNoSee
错过落日余晖,请记得还有满天星辰,如果一个人真的习惯你北方人管这叫偏心,南方人管这叫爱情。
平淡岁月里的日月星辰,无论过多久,不用回头,都在身后,比春天温柔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同样面临因疫情而混乱的韩国电影界,在去年3月影院运营中断、销售额骤减等种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多数的制片与发行商选择了延期或以线上上映的方案,电影《灿实也多福》(2020)却迎难而上,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毅然选择如期上映。作为导演金初熙的首部长篇电影,该作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动员了上万名观众,成为去年热门的韩影独立之作。而在近年不乏探索女性身份与困境的韩影银幕下,它以嬉闹的轻喜剧形式讲述了40岁的女性电影制片灿实的故事。遭遇失业危机的灿实搬到了偏远的村庄,开始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与法语老师金荣的相遇让她重燃对恋爱的向往。而与此同时,突然出现的自称“张国荣”的幽灵男子开始与她不时“纠缠”,一段滑稽又讽刺的日常幻想物语就此展开。
无关近年来女性韩影故事中常常流露的绝望与悲愤,电影《灿实也多福》中大部分的影像是一种预示性的日常构图,故事建构极大地去除了冲突,角色也常常莫名进入自我对话的模式。而其中的缘由或许与剧本灵感是来源于导演自身的经历有关,半传记式的叙事风格更像是一种自我解嘲。
曾在法国巴黎专攻电影理论的金初熙,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曾担任导演洪尚秀的制片,参与制作了《夏夏夏》(2010)《我们善熙》(2013)《自由之丘》(2014)等作品。与电影中灿实在电影开拍前遭遇导演去世而导致失业的“危机”一样,5年前40岁的金初熙也曾意外陷入事业低谷。由于种种原因辞去制片工作后,她的生活处于窘境,“一想到没法拍电影,也没法维持生计。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开始写剧本了。”某次采访中她毫不避讳地提及自己对于电影拍摄的初衷并无戏剧性的展开,是工作的停滞不前所带来的生计问题直接鞭笞了她之后的创作,并将这份面临危亡意识时,毫不露怯融于作品之中,不可思议地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主题。
于是,如期上映的作品碰巧就献给了挣扎于疫情中、那些劳神焦虑的人们一剂治愈良药。电影中的主人公灿实脸上常常闪过的对于温暖是不经意间的憧憬、喜悦,却又无法避免缺憾发生的种种情绪,是于我们自身所似曾相识的。纵观弱化现实裂痕的故事主线,不难发现影片中带有的“熟悉的配方”是洪氏韩影的絮絮叨叨,却又在此基础之上涂上更为强烈的荒诞色彩。观众能在窥探灿实悲喜交替的生活一角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话家常。而当影片最后众人一起去买灯泡的路上,灿实的那番着实虔诚的“致辞”,像极了一份安谧,寄予观众与剧中角色彼此的心底。
影片中围绕在灿实身边的三个人物的名字——苏菲、金荣、“张国荣”——彷佛倒映出她自身的某种翘企与心境。
三线女演员苏菲:外语名与她补习法语的设定,透露着角色本身稍显肤浅的仰慕和几分来自身份的酸楚。与灿实相比,电影本身对其他女性角色的刻画尽管是不够清晰的,但依然可以看出片中企图呈现的是彼此命运的重叠、与有关克服的天性。电影片尾曲中写道,“40岁的灿实没有恋情,也没有钱”,丢了工作后的她只能为昔日剧组的三线女明星苏菲当家政妇。苏菲也同样因导演去世而事业受阻,依然在平日里报各种培训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反复奔波于法语、音乐、舞蹈的业余学习的这些桥段,无形之中将一些都市社会法则铺设于其日常之中,有意无意地暧昧了渴求的动机,为观众筑起有关她背后“自救行为”的想象空间。对生活的渴求与实际之间的屏障苏菲的选择是坦诚相见的。在与主人公彼此落难的默契之间,她有过在化妆时的彷徨,但却从未见过其忧伤,她在片中的奔波与酩酊大醉,或许是她以克服的天性选择近似疯狂地付诸于行动的后果。
法语老师金荣:与温柔的法语老师金荣握手时的触电,使得灿实慌张得如同少女怀春一般,也同时让她对于年轻的向往意识得到久违的复苏。金荣这个名字的韩文发音是“Kim Young”,这样的设定更是赋予了角色“年轻”的意象,当两人在梦境中用力拥抱在一起,当下窘迫的灿实在与年轻却又稳重的金荣相处之间,获得一种不计回报的安抚。
幽灵男子“张国荣”:与金荣之间短暂美好却注定心碎的接触,在以往色彩明亮的都市爱情小品剧中并不鲜见。巧妙的是,关于幽灵男子“张国荣”的存在,是原本在满腹日常感的影调之中发生排斥的,然而显而易见的是,“非现实”的设定在与整部作品的平淡之间丝毫没有产生任何的违和感。“幽灵男子”的设置首先来源于对现实人物的张国荣的情怀。灿实(或金初熙)的青春正好迎来了80、90年代的香港电影文化在韩国电影市场叱咤风云之际,她(们)也是被哺育的一代韩国电影人之一。张国荣无疑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也意味着她(们)对电影想象的最初的瞩目。因此,“非现实”的人物的出场即便是出奇,却并非咋舌。在大冬天以着装《阿飞正传》中张国荣人物角色的白色背心短裤登场亮相,神秘感在这种荒诞的气氛之下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是追昔怀旧而亲近的。
电影开头并不陌生的巴赞式提问——“电影是什么”,无疑是对深陷失业“泥沼”的灿实一次灵魂拷问,或也是故事蓝本的创作者金初熙导演的自我指涉。
将“小津安二郎、克里斯托弗·诺兰、维姆·文德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这些对于影迷来说耳熟能详的名字安置于对白之中,像是试图为人物营造出与电影交织的生活感。而当各色人物在喜好的电影中察觉生活的琐碎,又企图在生活之中制造类似的情境时,生活拙劣的仿制是否真的能拉近与电影的距离呢。与金荣一起在日式居酒屋里喝酒的灿实说:“我们现在好像小津电影里的一幕啊。”金荣苦笑说:“他的电影我可看不下去。”“为什么?!”“我觉得他的电影太无聊了,我比较喜欢诺兰,更有戏剧性一些。”……在如此哭笑不得的争执之间,同样能够触发的是对于观影体验的考量。无论日常化/戏剧性的叙事、诗意/娱乐性的镜头语言,其中的形态各异涵盖的纠葛是无人能够给出完美的解释的。作为对影片开头发难的正面回应,灿实与金荣的酒馆对话的情节设置直接点出了一个答案,无论何种影像存在于电影之中,看客们是在结合自身经验找寻某种与生活相关或无关的影像。而如此的设置在展示生动的出场人物形象的同时,或许也诠释了电影与生活之间的某种形态,即两者之间是松散而相互连结的。
与前些年以女性视角描绘现代都市漂流生活的《小公女》(2017)有着相似的情景,然而尽管《灿实也多福》以“意外事件”开启故事,但却并没有真正的继续展开。电影画幅在定格灿实的彷徨之中随着古典乐的行进而渐渐发生变化,开场的人物悲剧发生之迅猛竟让人忍俊不禁。而出于生计也好,对电影本身的热爱也罢,导演金初熙正是在《灿实也多福》之中,以平淡却不乏诙谐的叙事,试图与现实生活的空隙之间探索并坦白一种亲密而疏远,喜悦而悲愤的结构。灿实深陷窘境,却与“天性”为伍,与“青春”重逢,与“想象”笑谈,又何尝不能说这就是她的福气呢。
《灿实也多福》片尾曲
作词:金初熙
灿实很有福气,灿实福气很多,
她没有钱,也没有家,但灿实福气满满。
灿实很有福气,灿实福气很多,
她没有男人,也没有孩子,但灿实福气满满。
灿实很有福气,灿实福气很多,
疏远了爱情,青春也逝去了,但灿实福气满满。
灿实很有福气,灿实福气很多,
笑了又哭,哭了又笑,但灿实福气满满。
……
灿实很有福气,灿实福气很多,
灿实浑身上下都是福。
没有男人也没有家的导演李灿实在糟糕演员苏菲的家里做着保姆的工作。 有一天,苏菲的法语老师金荣进入了灿实的生活中,随之登场的叫做“张国荣”的男人的身份也让剧情进入了新的高潮。房东奶奶暖心的举动也无时无刻温暖着灿实。之前一直忙前忙后的灿实在丢了工作以后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吗?没有男人也没有家的导演李灿实在糟糕演员苏菲的家里做着保姆的工作。 有一天,苏菲的法语老师金荣进入了灿实的生活中,随之登场的叫做“张国荣”的男人的身份也让剧情进入了新的高潮。房东奶奶暖心的举动也无时无刻温暖着灿实。之前一直忙前忙后的灿实在丢了工作以后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吗?
《灿实也多福》讲述的是一名中年女性电影制片人失去工作后对自己之前的人生选择产生质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从而开始找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最终回归初心,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知并获得了满足。
一、灿实的自我认知困境
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镜中我”理论:“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互相映照着对方。”[1]在女性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她们一方面建构着自己所憧憬的理想化类型,另一面又一社会及他人为参照群体来审视自己。[2]灿实之前的身份是一位电影制片人,这是她自我建构同时也是满足自我价值的身份,但当这一身份因导演的离世而被迫失去时,灿实开始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产生了一种模糊的自我认知,而这个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来自社会期待和他人看法的影响。比如灿实与公司代表见面时,代表的一番话让灿实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或者说从池导演去世后灿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作为制作人来说对于电影或者电影公司似乎不是不可或缺的。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如同被拎进咖啡厅的这根葱,是多余且尴尬的。
同时,由于社会对于中年女性有着“贤妻良母”的期待,灿实此前一直忙于制作电影而没有谈恋爱结婚,如今事业上的打击让她疑惑自己是否应该重新选择来回应社会对女性的这种期待,恰巧此时法语老师金荣出现,灿实决定将自己的注意力由事业转向爱情。
这时想象中的“张国荣”出现了,他更像是灿实内心的声音,反复地提醒她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以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
二、打破困境,直面自我
基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自我的认知形成于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之中,通过想象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与态度,来理性地分析自我,认识和把握自己。在金荣以只把灿实当作要好的姐姐为理由拒绝她之后,通过想象中的“张国荣”之口,灿实也明白自己只是因为失去了事业的支柱而感到寂寞,那并不是爱情,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如果人也可以,像花一样,重新来过,该有多好。”房东奶奶的这句诗,看似简单却深深触动了灿实,这句话提醒着她,人生不能重来,尽管去做最想要去做的事情,不要留下遗憾。灿实这时真正意识到了“张国荣”一直所说的“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她把打包准备回收的一摞摞电影资料又搬了回去,不再逃避。
其实最强大的力量还是来自灿实的内心,来自她对于电影的爱,是对于自我内心的深入探寻。就像她听到录下来的节目,重新体验到自己看《流浪者之歌》时的感动和第一次想拍电影的冲动,那是支撑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力量,不可能轻易放弃。
三、主题表现
影片的主题在于自我审视,探寻清晰的自我认知。全片的摄影风格清新自然,调度也并不复杂,有很多逐渐推进的镜头,随着灿实与其他人物的交谈和对自我的审视,观众也慢慢走进了她的内心,达到共情。
影片的时间设定在秋冬之际,“枯枝”这个意向反复出现:梨子树、映在灿实窗帘上的影子、奶奶养的花等等。枯枝来年会再生,熬过寒冷的冬天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就如同灿实暂时经历着人生的低谷,但当她打破自我认知困境之后,会获得与自我和解的满足感。
最后“张国荣”独自坐在影厅看着灿实的电影,也是冬天,笔直的铁轨,像无法停下的人生,像勇往直前的人生。
[1] 杜晴.探析《绿皮书》唐·谢利“镜中我”的形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8):118-119
[2] 左雪松,夏道玉.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引发的社会学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8(05):11-16.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지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아
灿实也多福,灿实福很多
집도 없고 돈도 없고
没有房子,也没有钱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지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아
灿实也多福,灿实福很多,灿实是有福之人
남자도 없고 새끼도 없고
没有男人,也没有孩子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지,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아
灿实也多福,灿实福很多,灿实很有福
사랑도 가고 청춘도 가고
爱情也走了,青春也已逝去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지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아
灿实也多福,灿实福很多,灿实很有福
웃다가 울고 울다가 웃고
笑着笑着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에헤이 에헤이야
灿实也多福,哎呀,哎嗨呀
어어라 우겨라
哎呀,真好笑啊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에헤이 에헤이야
灿实也多福,哎呀,唉嗨呀
어어라 우겨라
哎呀,真好笑啊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에헤이 에헤이야
灿实也多福,哎呀,唉嗨呀
어어라 우겨라
哎呀,真好笑啊
찬실이는 복도 많네 에헤이 에헤이야
灿实也多福,哎呀,唉嗨呀
어어라 우겨라 찬실이는 복도 많아
哎呀,真好笑啊,灿实真有福
如果要比洪尚秀,他的有趣和幽默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对绝大多数男性的小聪明和猥琐的深刻的挤兑的自嘲,可能导演女性视角的缘故吧,这里男的都太好女的都太善,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间,如嚼鸡肋。
莫名很喜欢,可能是觉得自己越来越灿实了吧。事业上被理想和情怀裹挟,情感上以为自己是主角。那些小幽默和迷影都很能抓影迷的胃,但有点太满了,同时也有点太精英了。诺兰的梗看来真的是跨国界的共通,至少东亚都很在乎哈哈哈。
喜欢。它是我的电影,整个故事有一种漫不经心的趣致,在面向世界的痛苦时,用自我的世界去疗愈自己,许多对白都写得动人贴切,既能剖白内心又不过分矫情,美术风格也是我所喜欢的,灿实的那间小房间,利用窗外的枯枝,在夜间于窗帘上呈现出美丽的轮廓,不仅仅美,而且给了灿实一个温暖安全的场所,以及发生最后手风琴高潮段落的辉映。“人如果能像花一样重新来过该有多好啊”,是因为大家第一次活着的时候都憋着气吧,就像那个化妆师给紧张的苏菲化妆时说的——“你可以呼吸的,气是我来憋着的”,因为口渴而做的梦不是幸福的,在人生里呼吸真的很难。
没有房,没有家,没有男人,没有孩子,灿实是幸福的吗?四十岁钱前心无旁骛地工作,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迎来了四十岁的迷茫。想拥有爱,他说寂寞仅仅是寂寞而已,不是爱情。最后奶奶对着满月🌕祈祷,镜头切向月亮叮的一声,又大又圆又亮。最后工作的伙伴们回来找他,他们一起出买灯泡,她在后面拿着手电筒,说你们走在前面,我给你们照着。天上有月,手里有灯。愿我们心中有光,能把自己照亮。
导演了导演拍电影的电影。
又一个洪导小迷妹?
安慰自己,讨好他人。想表达的东西太小了,可是横切面很大。整个电影让我想起《言不由衷》,像圣歌。
事业型女性事业滑坡 没有婚姻没有孩子 挺丧的 仍然得好好活
有趣!
风格有点像洪尚秀。一开始觉得还不错,慢慢看下去就觉得无聊了。
慕名而看,果然不是我的取向。有点喜欢苏菲。
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日常的单调电影,虽然结尾温馨,也致敬了张国荣。
像洪尚秀是因为导演给洪尚秀当了7年的制作,我倒是觉得风格比洪要更让人舒服。看了一个导演采访,木梨树下站着的外国女人穿的衣服跟灿实一样,那个外国女人代表着连灿实都不知道的陌生的自己(虽然是各种现实情况下导致的场面)但是听完之后觉得这个场景实在闪光。
文青三两事
电影的电影,有点幽默,又有点伤感,还有些自我安慰。诺兰梗还怪好笑的。整体前面更有趣。张国荣用得有点多。
半自传作品,五版剧本,几经易改,从自怜到客观。张国荣灵魂出演~处处是对小津明里暗里的致敬。影评人郑圣一的粉丝可收获大量彩蛋hhhhh让爱电影的人在爆笑与爆哭间无缝转换的电影。“什麼?你居然喜欢诺兰?!”(导演补充:此处一语双关——놀란&논란XDDD)这个桥段已入围我的2020年最佳笑果。结尾制片人灿实(兼未来的导演)举着手电筒为短片导演김영、演员소피、三名staff小哥照亮前路,向月祈愿……愿所有迷途之人的前路也被照亮🙏
人如果能像花一样重新来过,该有多好啊。
气质有点儿洪常秀,也是文艺男女二三事,只不过处理得还不够轻盈,总把内心烦恼挂在嘴上,或许去一些喜剧元素多一些留白会好些,女主大龄未婚前途未卜的形象塑造得不错,和后辈演员的友情,和短片导演无疾而终的爱情,和房东情似母女的关系都让这个人物更加立得住,有趣的还有一些迷影元素,小津粉和诺兰粉之争,开头字幕的麻布背景等等,阿飞造型的哥哥幽灵用得有点儿多,让这个本可以做得超现实的梗变得太实,反倒变得不伦不类了。
又看到尹奶奶了,老人家的表演总是能触动我心,祝福您。
一场大龄单身电影人的呓语梦游。电影不是数字、却也关乎输赢,理想无从衡量、得失不问轻重。想要在小津的秋刀鱼之味中长醉,还是被诺兰的不致命魔术惊醒,咖啡厅可以容纳大葱登堂,生意场却不允许美梦的介入。成年人的夜晚是在电话拨通的瞬间就止住眼泪,也是在盛装出席的晚宴饮下狼狈。跟宇宙岁月相比,人类的年龄差距微不足道;用漫漫人生考量,此刻的心碎疼痛只是寂寞作祟。有人只认得三个字,却能通晓所有道理,有人只想过好今天,但每日都付出全部力气。陪伴是有人同桌吃饭,相伴是拾起两对碗筷。天边月只能用来祈祷,照亮夜路的还是一只手电。前尘事只可出现在插叙,认真对待的必须是未完待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