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文艺小清新的节目《念念青春》,由张艾嘉邀请她的老友新朋,选择他们个人青年时期的私密文本、涂鸦、摘抄、创作、手作等各类可视化记录,在一场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念诵和演绎。希望借助最真实的个人青春叙事文本,打开我们的青春记忆,一起发现青春的本来面目。
第一期,我竟然神奇般的get到周深的经历,好像,每个人在某个时段里,都会因为自身的某种特别,而使自己变的焦虑,比如,周深的嗓音.....他说他也因为嗓音和别的男孩子不同而自卑过,但是好在音乐治愈了他。没有成为一位有名的牙医,却成了著名的歌手,我想,这不是一种机缘巧合吧,这明明是被天使吻过的嗓子,被更多的人听到了。所以,孤单时,请守住心中的信念,因为,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被歌声治愈的周深,也在用歌声治愈着人。
还有一位令我惊喜的人,她就是张艾嘉,在这里我想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姐,我和周深一样,在节目没有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位自带气场的演艺圈老前辈,会严肃而又正式的做采访,比如,一见面就会和你聊聊“你的梦想是什么?”但是,张姐不是,她真的像一位饱含童趣的大孩子,倾听着活泼的周深讲述着自己的青春往事,没有一点架子,自然又随和。
在当下层出不穷的综艺里,这样慢节奏的节目可以使我静下心来好好看,它确实像一股清流,撞进了这个夏天里,甚至,让我有点开始怀念我的青春了。
《念念青春》很難定義成綜藝還是人文節目。每次創作出一個新的影像語言,我就覺得很開心。雖然我沒有去多想這個節目會不會帶給平台或者觀衆不一樣的感覺,但聽到有人說,“我終于看到一個不太一樣的節目了”,我仍然會覺得很欣慰。
做這個節目,我有三個希望:我希望不管參與節目錄制的素人還是藝人或名人,他們會因爲這個節目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我一直不希望通過消費別人來增長自己的知名度,或者增長一個節目的知名度。這是我最在意的一點。第二,我希望大家看了節目,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但我不喜歡刻意煽情和灌雞湯,我希望我們傳遞的情感是溫暖而踏實的。第三,我們在節目當中重點探討的“什麽是青春“,我希望大家看完以後真得體會到青春是無限制的。
這一次我們用到了很多紀錄片的創作手法。說實話,近年來我覺得很多電影都受到紀錄片創作思維的影響。爲什麽會這樣?可能因爲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東西太多真僞難辨,而紀錄片是基于真實。大家都在尋找真實的力量,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用紀錄片的手法來記錄、捕捉到一些真實的狀況。《念念青春》裏我特別珍惜那些帶有未知感,探索感的驚喜瞬間。我的出發點就在于想記錄那個人在那個刹那下的真實反應,去呈現和捕捉到一個真實的情感,我也確實得到了一些驚喜,這非常讓我興奮。紀錄片是記錄我們人類曆史很重要的一種載體,我很希望在當下留下一些珍貴和真實的東西。
當然,作爲一名電影導演,我常常會被問到,創作《念念青春》時有沒有用到電影手法?這個問題很複雜哦,待我慢慢梳理一下,下一次再與大家聊吧。
本来以为周深这期不会很好看,因为看了周华健那期满满都是年少回忆,而周深还那么年轻,不知道他身上有什么点。结果,看得泪流满面😂
当张艾嘉问周深,“你喜欢自己吗?不是自恋的那种”真的触动我了。我还记得高中住校时心里的不安全感,大学时面对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心里小小的自卑,刚刚工作时碰到同事尴尬地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只想低头走,假装没看到。那时候的我会羡慕其他人,羡慕他们能自来熟,羡慕他们在人群中的自如,碰到自己欣赏的人,我会希望变成他们,讨厌自己的问题,希望变成小人偶藏在他们的口袋里面,这样就可以安全地躲起来。那时候的我不喜欢自己的全部,后来发生了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就让我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我感谢好朋友听我倾诉,感谢我爱的他鼓励我,感谢陪伴自己的歌声,感谢TED《安静的力量》的演讲者,感谢为了未来努力的自己,也感谢一直以来都支持自己的父母,也感谢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是这一切让我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全部,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不需要变成那个在人群中谈笑风生的人,不需要变成人人都喜欢的样子,我就是我,我只想做一个安静勇敢的人。不喜欢说话的时候就不说,需要去展示的时候我也能勇敢站上台自信地展示,这样就很好。
可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对自己认知变化的阶段,我们怀疑自己,甚至偶尔讨厌自己,但最终都需要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悲喜。
黄永玉那期的剪辑花了很长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至少剪过3个版本。我们被允许去黄老家拍摄四次,为了不让老人家的生活被我们的到访所影响,每次都没有提前设计拍摄内容,都是在每一次拍摄中去感受,每次拍摄完再思考。很多人采访黄老都只能访问一次,但我们居然可以去四次。一开始,我们想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来剪辑,但每次拜访黄老,听他生动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忽然觉得按照常规思维来剪,将会错失他身上许多的闪光点,而这些故事都是他青春的一个个片段,所以如何将这些有意思的故事串联起来,让大家认识这样一位“年轻人不可以错过的老人“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提醒自己的点。几次相处,我观察到家人在他生命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拍到了很多他和女儿黑妮之间的互动,这些都很打动人,而且是在别的节目中没有出现过的。
这期节目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挑战——98岁的黄老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录制念诵会。擅长做历史和人物纪录片的CNEX制作总监张钊维到后期看完所有素材,和主创一起讨论后,有了“第二现场”的想法。我们选取了一些黄老的文字作品,邀请田壮壮、王耀庆、李宛妲来到现场,进行念诵还有演绎。其中《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里面有一段对白,我就想到可以戏剧的方式来呈现,所以请了王耀庆、李宛妲进行表演,我来读旁白。我每天都在找一些好玩、有意思的东西,让自己保持一种青春的感觉,剪片的时候也常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奇怪的镜头,进行剪辑组合,希望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不希望《念念青春》只陷在谈论“青春是什么“,而是让大家看完以后觉得这个就是青春,是那种小小的调皮、勇敢、天真、快乐、傻傻的冲劲……这种东西我希望在节目里出现。
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些街采,街采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年轻人不认识黄老,我感到惋惜,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了不起的文人、艺术家,他们留下来的东西在这个年代似乎都被忽略掉了,所以我更加希望能够让大家认识到这位98岁,每天都还在持续创作的老人。
不断地推翻、讨论、理解、感受,我们终于确定了剪辑思路。我们拿街采做了开场, 后面的段落就分段处理。第一段是我们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去拜访黄老,发现他很愿意跟我们聊天,第一个故事就说了他和梅溪的爱情故事。由此我们进入第二现场的内容。第二段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展现黄老的经历,以及创作的作品。第三个部分再延展地讲他的友情和亲情,这些对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且我要展现他对前辈的尊敬,他觉得那一代人组成了一个文化大森林,他们倒下后,这片森林正在消失,他很担忧下一代,这也是我们所担忧的,所以就把这部分作为结束,给观众一个思考和体会的空间。
认识黄老,让我又遇见了青春,他说过“长天之下不要空耗双手“,我真的太喜欢这句话了。作为影视工作者,我们也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创作,才能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下一代的大森林。
不知道是因为生活的阅历还是岁月的沉淀,张艾嘉在迎接每一位来《念念青春》的嘉宾时,都显得特别和谐。不论是面对活泼的周深,还是年龄相仿的周华健,还是摇滚青年五条人乐队,张艾嘉好像总是会找出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然后巧妙的揉进自己的“控制”里,这种“控制”不是掌控而是一种有度的把握。
这也是我对这个节目追下去的理由,因为每一期,个性不同的嘉宾们到来,我都想看看,他们自身的特质,会与这个节目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而年少时的青春文本,会不会拥有和我们一样的雷同与巧合。
对于公众人物,除了关注他们的作品外,我还私心夹带着一种“窥视欲”,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八卦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自己不被经历的某种期待。比如五条人,背井离乡去闯荡,仁科说走的那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提香蕉,后来他才知道,那个香蕉的寓意是要他“靠自己”。
或多或少,我们总会有着和片中嘉宾相似的遭遇,所以,一个可以将自我带入到节目中去的综艺,大家值得吃下我这波安利,不需要每期都哭,但是每一期,都有你想看到的东西。
其实早在好几个月之前就有看友邻说到过《念念青春》这个节目,但作为一个对综艺无感的人,自然没有深入去关注,当时只是心里一惊:张艾嘉开始做综艺了啊。前几天在优酷网站上偶然看见有《念念青春》的推送,才发现这个节目原来已经悄悄开播了,上微博搜了一下相关的信息,发现它好像和我理解的综艺有些不太一样,于是带着好奇去优酷看了第一集,没想到居然一口气看完了,而且看完才发现居然有将近五十分钟。
感觉这确实和我之前理解的,看过的综艺不太一样,它有很多纪录片的味道在里面,尽管有些人说第一期周深有些尬啊什么的,但我觉得这反而体现出来节目的真实感,这是节目的一种审美取向,也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确实体会到节目想要去“捕捉”的那些嘉宾们的“青春感”。
看的过程中我也跟着有好多思考,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张艾嘉说的“你真的喜欢自己吗”。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听到张艾嘉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下意识地问自己,一时居然不知道答案。
后来我仔细地想了想,《念念青春》这一期似乎都在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喜欢自己”首先是要有对自己的认同,而第一期节目里的嘉宾,周深、金浩森、刘同、素人们,包括张艾嘉,都在不同程度地去和观众分享自己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或答案。
周深说他会幻想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考上心仪的大学,会打篮球,体育很好,他也说自己比起其他歌手,会多一个要人接受自己声音的过程,我想正当青春的周深也许同样面临自我认同的问题,他也会有很多苦恼和惆怅,但我想,他也是在逐渐和解很多事情,逐渐“喜欢自己”,在青春念诵会上,他那段文字写得很让人感动,“不要忘记自己有光,也不要忘记自己有梦”,看到自己的闪光的一面,才能慢慢地喜欢上自己吧。
刘同和金浩森分享的文本也很“死亡”,他们念诵的时候真是把我笑哭了,但后来又都很感人,非常真情实感。刘同说“感谢曾经矫情的自己”,金浩森的“青春伤痛文学”和感人的背后故事都是在“残忍”地去直面自己地青春,但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自己看得更真切吧。
素人的念诵也很真诚,看到了青春不同的样貌。很难得看到这样的综艺,希望后面几期也一样高水准啦~~
只看了奶茶的部分,最后老姐姐们顶级翻唱好温暖啊~能不能等一个40 50 60?能不能?!
为了张姐也要给五星。她就是那种优雅地老去的女性,很喜欢听她说话。
终极理想:成为张艾嘉这样子的女性
1、有时候难免被张姐的文艺腔尬到,但这也是她的本色,不做作。2、综艺中的一股清流了,连冠名的企业都没有,更不要说烦人的口播。3、李雪琴是个好姑娘,重情重义,爱人如己。4、五条人装了个最真实也最诚实的逼。5、周深,他还是个孩子,尬得垫底。6、张姐夹带私货,游天翼是她的准儿媳啊。
看到张艾嘉和茂涛在夜市摊吃小吃、喝红酒、微醺、滔滔不绝,可能这就是我向往的老年生活…
太浅,太碎,有点矫情,念诵会环节更是莫名其妙,张艾嘉还是适合受访而不是采访别人尤其是不熟悉的人,遇到老友刘若英周华健就很舒服,丁真和马虎小双同框是惊喜,最后一集重唱《快乐天堂》是最高光。
我年轻过,可是他没有老过,这是我们最大的不一样。张艾嘉好从容哦
—— ♫嘉嘉可否不要老, 另創新高.♫ - 青春常駐
看刘若英这一期,整一个大哭。最两天好难受。
浅尝辄止。不明白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东西干什么,感觉每个人都没说完,也没说明白。整集下来就感觉全是表面浮了几滴油的鸡汤。
真人秀的另一种类型 要么换换音频形式吧
第一集真的非常尴尬非常尴尬
因为张艾嘉,特意关注。看了一集周深,结果节目场面很是尴尬。又看到这期嘉宾是刘若英,还是不死心,再看一集吧,毕竟两个人是熟识,肯定能聊点什么出来。结果还是味同嚼蜡,一点输出也没有。这么好的资源,竟然做出这样的节目,可惜了。请大家避开这个节目。
张艾嘉的《念念青春》我认为是最可把五条人精神内核带出来的,她和他们有着相似的南方经验,这是马东、许知远等代表的京派文艺圈所不能匹及的,张艾嘉的人生履历足以支撑她能够豁达看待这些人这些事,大海、咸咸的海风,永远晴朗无边的蓝天,夜市小吃、闽南语,广东话,港式老电影……这些现已没落,张既是聆听者,她甚至还是那个黄金时代的亲历者。不得不说,理解五条人的“宁愿土到掉渣绝不俗不可耐”还是需要门槛,由一种优势文化所带来的优越感和傲慢与偏见,也许只有平视姿态才能全面了解。顺便一提电影《念念》,这幅翘起的鱼尾巴一直挂我床头
看了周深&刘若英两期,很人文的慢综艺。周深很讨人喜欢;啊,我永远最爱刘若英,所有文艺的矫情的书面的空灵的调调的东西,在她身上都呈现得好舒服;我能看张艾嘉与刘若英对聊一百集。
除了奶茶和周华健拿集比较自然外其他都很尬的综艺,但神奇的是,这种尴尬并不讨厌,反而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有趣和火花,是来自对岸与大陆、音乐人与电影人、过去与现在、青春与另一种青春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能唤起过往的记忆,但是更多的应该是无法描述传达的。他们会作用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成为未来自己的一部分。噢~矫情的综艺~矫情的短评~balabala~~~
张艾嘉真好,她有一种温暖的力量。
好喜欢张艾嘉的状态,是一种历经世事后的淡然,同时永远认真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小事,认真对待每一餐,不忘记大笑,是我期待的二三十年之后的样子。
第一期拍的真不错,看之前以为周深是那种嘻嘻哈哈的角色,没想到最后他把我搞得老泪纵横,他的内心世界纯粹个性而又坚决的。
太喜欢张艾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