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诗友安利了一部小众综艺邻家诗话,昨天看了一期,今天看了一期,节目立意非常喜欢,流程也很新颖,节目里有院,有庭,有亭,有溪,有茶,有友,有景,有乐,有舞,有美,有诗,有歌,有书,有画,有故事,有学问。只是时长的原因,很多东西没有讲透,有点意犹未尽,缺了酣畅淋漓之感,不过瑕不掩瑜,看一期可背一首诗词,了解诗词写作的前因后果,配着书本观看效果更佳哦[机智]特别期待以后几期会有很好的欣赏体验。
和链接下留评的网友们不太一样,我是先入手《邻家诗话》综艺同名书后,才回头补上的综艺,着实相见恨晚。
《邻家诗话》的书很用心(在剧评下面就不多说了),我看到书封背后提到了第一季的综艺,好奇搜了搜,发现腾讯上可以免费看全期,好不容易能薅一薅企鹅的羊毛,立马追完。
我们向来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因为总是忙于生活,毕业后甚少读书学习,更别提读诗歌古文了,平日里打开电视,看的也多是轻松无聊的娱乐综艺和灌满工业糖精的无脑恋爱剧。
请明星,做游戏,演员出身的小花们站在舞台中央随便摆摆手跳跳舞,再买个热搜,呦呵,点击率蹭蹭往上爬,赞助、广告费拉满。
同样的妆容,一样老套没逻辑的剧情,因为有当红小花小生出演,没有演技,大家照样买账。
然而,追完每期节目,看完每集网剧时,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哈哈大笑的你,是否在关掉页面后感到一阵空虚?
别人在努力成长,你在原地倒退,你着急又懊悔,却从不作出改变。遇到某些善意提醒的人,你反而有理有据地说:“我不擅长读书,古文诗词也看不懂,实在是学不下去,还是看综艺追剧更轻松。”
多么言之凿凿?
那么,既然你真的想学习,真的想读诗,却又常因晦涩难懂、不知读音的字眼阻碍脚步时,不妨点开《邻家诗话》,无需会员,全集放送。
打开第一集,几个可爱的女孩子悠悠地吟诵《蒹葭》,稚嫩的童声回荡着,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捧着书本听老师上课的时候。
曲水流觞,蒹葭青青,小桥与亭台,节目组真真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哪怕是搭建的摄影棚,也能看出满满的诚意。古朴精致的构造,生动地将你带到曾经那段美好的故事中。
紧接着,是两位老师搭档朗诵蒹葭,很喜欢张晞临老师的诵读,声情并茂,画面感极强。
读诗,不单单要会读,更要知道诗词背后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蔡丹君老师对《蒹葭》的背景进行解读。
又从诗词的字眼中,进行解析。
诗中有话,诗中有画。
节目组还请到夏老师,结合诗词的意境现场作画。
节目组还请到国际友人,以法语的形式诵读《蒹葭》。
后面是以歌讲诗,现场演唱和诗词有关的歌曲。
就连节目结尾出字幕的时候,还有走心的“彩蛋”。小姐姐在以《蒹葭》为词的唱歌中,跳着动人的舞蹈,舞姿的风格也是和节目讲的诗相契合的。
整期节目看下来,实在是觉得走心。
每一首诗词都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瑰宝,读诗的形式多种多样,节目组用朗诵、舞蹈、演唱、国外翻译、悉心解读等多种方式,演绎一首首值得我们不断回味的佳作。
如果你不愿意自己读书,又想深入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打开《邻家诗话》综艺看看,看的过程很轻松,内容又足够丰富,实实在在的是“在玩中学习”。
很久没看到如此走心的综艺了,希望其他的综艺节目也能学习学习。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出现了这档慢综艺,这个节目好似综艺却又像部纪录片娓娓道来。说真的 这个节目是真的绝了!立意强!请的嘉宾也不是那种流量、明星,而是真材实料的学者、先生。
《邻家诗话》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讲诗词,通过歌、舞、乐、画、书茶来表现诗。讲述的诗词亲切有趣,诗人也跟着活了过来。表演的诗词生动形象能感受都诗人的内心。诗词一直都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而《邻家诗话》通过表演和讲述的方法让人更了解诗人和诗,理解得也更加通透,还能了解到诗人的一些趣事感觉离诗人也更近了一步。
节目的嘉宾请的极好!方锦龙老师,国乐大师!精通各种乐器基本上能响的他都能给你演奏一首曲子出来!真的超神!郦波老师我是在诗词大会上认识的,大学者!我就不多说了。没想到的是王劲松老师,一个演员,一个老戏骨,文化底蕴毫不亚于一个学者,真的超级绝了!虽然他总是演坏人,但是诗词里的他非常书生气温文儒雅。
节目效果也是一绝阿!主题曲《松烟入墨》词曲一绝!听了你就知道。然后节目里的配乐阿也非常贴合每期的主题,一些道具布置、场景什么的也特别用心。真的做的超级棒!
整个节目给我一种慢的气息,一种娓娓道来的诗。值得一看!入股不亏!
如果有一项调查,“小时候最怕看见,而成年后最感恩的一句话”。
想必答案中,一定会有这句——
朗读并背诵全文。
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内心独白。
2016年,一档文化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网,带我们回到了语文课堂,再度感受了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至今四季节目,每季评分都在8分以上。
这足以可见,中华诗词在国人心中的分量。
最近新出的一档新综艺,用全新的形式,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诗词的魅力——
豆瓣评分8.8,超过一半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不同于以往同类节目中常见的选手答题竞争和嘉宾讲解,《邻家诗话》用“雅集”的形式,为我们解读那些千古名篇。
何谓“雅集”?
这个名词源自于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而且不是简单背诵前人作好的诗文,而是在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重新创意古体诗词。
地点要“雅”。
2400平米的中式庭院演播室,布景、灯光,无不美轮美奂,营造出月门花影、茶炉灯火的浓浓中国风。
内容要“雅”。
除了主角吟诗作文,还有琴、棋、书、画、茶……种种雅元素,一应俱全。
参加集会的人都有谁?
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国乐大师方锦龙;
《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郦波;
歌手阿兰、谢春花、好妹妹乐队,演员张晞临、张睿;
画家夏茜、舞者古丽米娜……
各行各业,从少到老,从现代到传统。
只要是真心喜爱古诗词的人,都可以是《邻家诗话》的嘉宾。
节目没有主持人,所有穿针引线、协调交流,甚至随机才艺表演,都交给了常驻嘉宾老戏骨王劲松老师,而他也确实不负众望。
雅集以茶会友,王劲松本人正是资深“茶迷”,每一集都会亲自挑选、泡茶,给诸位嘉宾品用。
据说,他每次拍戏进组都会随身带很多品种的茶,还会根据不同时间、季节喝不同的茶。
节目的另一位嘉宾,演员张晞临也是因为喜欢喝茶而和王劲松成为挚友。
台词功底更不必说,《血色湘西》里那段精彩的华夷之辩,至今仍是B站的镇站之宝之一。
《邻家诗话》里,每一期节目的开头,都是王劲松先把这一期要分享的诗文朗诵一次。
短短几分钟,就能把所有人都带入诗文要营造的情境之中。
比如讲李商隐的《锦瑟》,这首充满了意象和用典的诗文,大多数人读完的第一感受,大概就是结尾的“惘然”二字。
王劲松朗诵完整首诗后,全身放松,弯下腰扶着栏杆叹了口气。
这是个下意识的行为,但也正是这个行为,显示了他的沉浸与投入。
讲《蒹葭》时,聊到“秦王善击缶”,王劲松现场就来了一段即兴表演。
讲王阳明的《泛海》时,王劲松还献出了荧幕唱歌首秀。
本以为就是随便唱唱,结果王老师一张口就是开口跪的节奏。
还有方锦龙和郦波老师现场伴奏,黄婷婷和声,古丽米娜伴舞,完全是一场诗情画意的视听享受。
再回到节目的主角,诗词。
《邻家诗话》里选取的诗文,大多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耳熟能详的诗句。
从《蒹葭》,到《如梦令》,甚至到唐诗第一课《静夜思》。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熟悉,熟悉到张口就来,我们却很少去深思诗文中字句的含义。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人叫它《渭城曲》,有人叫它《阳关三叠》。
其实前者是诗名,后者是曲名。
“送元二使安西”应该断句成——“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要送的老友是元二,他要去的地方是安西。
元二是谁?
王劲松说得好,他是我们天下所有人最知心的朋友。
王维写《送元二使安西》,岑参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没有这三位大诗人,元二、武判官、林子方是谁,没有人知道。
但因为有这三位大诗人,这三首诗一写,这三个人名垂千古,直到今天我们送别朋友,万语千言也有了最精炼的情感着落点。
精炼到什么地步。
“渭城朝雨浥轻尘”。
为什么是“浥”字?
浥者,润也。因为是朝雨,所以刚好把轻尘盖住了,路面是湿润的,但并不泥泞。
雨一大,就泥泞了。
浥字刚刚好,好就好在这个送别的清晨的路面,都被诗人细微地收入了眼中,收入了心中,写在了诗中。
又比如《蒹葭》,我们都知道它选自《诗经》,却常常忽略它属于《诗经·秦风》中的一部分。
秦地,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史记》、《战国策》中都有记载——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带长剑兮挟秦弓。
秦地,是善于征伐的地方。
秦国人炼就了强悍的品格,带着他们的勇猛和坚韧,一步步从边陲的甘肃迁到了陕西的关中。
《诗经·秦风》里的篇章,大多都是讲述战争的。
只有这首《蒹葭》有一些不同,它充满了柔情。
但要表达的,依然是秦人那种“道阻且跻”,也要“溯洄从之”的决心。
《诗经》讲究,“赋比兴”。
写蒹葭,也正是因为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只有它不畏严寒,在秋风中苇花绽放,一派盛景的景象,和秦人的品格是如此的贴切。
把诗讲解完了,还要以乐和之。
讲《垓下歌》讲到四面楚歌,方锦龙现场吹了一段埙。
朴拙的颤音就像哭泣一样,非常地符合当时项羽的心情。
讲到《十面埋伏》,方锦龙一边弹奏琵琶一边解释,琵琶是如何表现出刘邦的气势,
如何表现战车的轱辘声、行军的沉重、刀枪的铮鸣。
看了这一段,才会了解为什么古代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琵琶,“欲饮琵琶马上催”。
才会了解中国的乐器,讲究的是“韵无穷”。
把诗文理解透了,再去演绎——
有画。
有歌。
有舞。
有人生故事。
一方庭院、一壶清茶、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
从诗词歌赋到平生轶事,从这个角度说,《邻家诗话》很有些像“诗词”专题的《圆桌派》。
作为一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全新的尝试,又融合了这么多种艺术门类,肯定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但它最难得的是,肯去做这样的尝试。
它让我们带着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又重新体会到了上语文课时的心情。
也更加明白了中国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情感是共通的。
在这样快餐的,碎片化的消费习惯之下,有这样一个节目,能让我们一天之中有40分钟可以静下来,去读诗,去看画,去欣赏音乐,已经是功德一件。
*本文作者:cqq
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流量明星的综艺节目中,这种良心节目真的少得可怜了,微博上不时爆出的流量明星文化底蕴堪忧的报道多到让人怀疑,显然在这个提倡全民读书的时代,能够多出几档这样的节目真的是现在文化部门需要重视起来的大问题。
自从看了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全》《中国谜语大会》以及《中国诗词大会》之后,便沉迷其中,它们不仅仅是在向我们展现中华古文化的魅力,最重要的是给我们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让我们可以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得已被熏陶。
《邻家诗话》的播出将中国古代诗歌与古典乐器相融,既让我们了解了诗词中的含义,又从各种曲目中窥见诗词中的意境,再加上极具古典美的人、事、物、曲,将整个节目的档次拉高,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极致感受。
如果说PK制的诗词大比拼让我们见识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无比深厚的底蕴,在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比赛中于大脑中闪现正确的诗词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感,那么《邻家诗话》这种以诗会友,以雅集的形式于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诉说那些千古名篇的节目,则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宁静致远的美好意境。
充满了古代文化气息的庭院式超大演播大厅,人、事、物、曲、舞之间所营造出的古风意境,让所有观看这档节目的人随着画面中的人一起吟诗作对、谈古论今、曲舞共赏。
最喜欢的还是王劲松老师,他应该算是一个大众熟知的老艺术家了,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所扮演的《琅琊榜》中的侯爷言阙,生活中的他喜欢文玩、玉石和茶,作为常驻嘉宾的他与每一位来到节目中的嘉宾都能以茶会友,以诗怡情。
这个过程中节目组最用心的大概是每次的选诗了,从先秦的《秦风·蒹葭》让我们熟知了秦人的美好向往,到充满了哀戚的项羽《垓下歌》、虞姬《和项王歌》,从李白的一曲“低头思故乡”,到范仲淹的“将军白发征夫泪”······
每一首诗、每一支曲、每一段舞都向我们展现出中华文明于五千年中所留下的瑰宝,他们在诗词的意境中探讨每个时代背景下所掩盖的真实社会现象,而后用与之相融合的乐器谱出相应的曲目,让原本静默于纸上的诗词瞬间便的灵动起来。
相比之前的PK制诗词比拼,《邻家诗话》这个节目带给你的将是不同以往的感观享受。
第一次看《邻家诗话》第一季,就非常喜欢,同时有一种感觉,这不就是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的雅集吗。
雅集顾名思义,就是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聚在一起互相议论学问的集会。史上较著名的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这个雅集让普通人知道了,一人高的珊瑚不仅是拿来欣赏的,也可以随手锤之用来终极炫富;而平时我们背诵最多最耳熟能详的,则是收入课本,那个在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
还有最熟悉的,则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在惠风和畅,令人微醉的雅集上,不但让37首诗歌结集成册,更熏陶出了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挥笔,一瞬,偶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当然,这些雅集无一例外都是以创意诗文为主。
雅集虽然源自于古代,近来,却越来越多的被都市人接受和喜爱,之所以如此。盖因为雅集不仅仅是宽泛的聚会,更是追求生活仪式感,给喜欢雅致的人之间相互促成交流的一个媒介。
雅集其中的关键词是“吟咏诗文”,当时,古代文人创制古体诗词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反复吟咏才能最后成稿的。古代正统的雅集都是吟诗作文唱主角,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作为配角参与。
《邻家诗话》第一季,将中式演播厅作为雅集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 “背诵前人的现成的诗文”,可以说是雅集的另类不同凡俗的表达。
很喜欢这种围桌话“诗”的轻松和惬意,节目将传统文化和综艺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展现给观众,内容均以名篇诗词为切入点,同时邀请文学、表演、朗诵、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嘉宾,在庭院里雅集茶叙,随意聊聊文化、看看表演,讲讲古诗词中的优美故事,给观众欣赏诗歌带来“乐”动人心的享受。
尤其喜欢给每一首诗配乐,根据或婉约或豪放不同诗歌的内涵,佐以不同的民族器乐,很多古老的民乐,平时很少见到,更别说现场聆听名家演奏了,观看的过程,真正是身心俱享受的过程。
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立体赏析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邻家诗话》第一季,形式新颖明快,特别适合孩子普及诗词。
很喜欢,希望多出点这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节目,寓教于乐,支持
第一次在网综看到这样的文化类节目,新颖新奇有故事。整个节目基调美伦美奂,是诗是歌是舞是琴,有茶有味道。期待精彩继续~
聊的水平一般般,幸好有音乐和舞蹈。郦波老师+方大师+古丽米娜,很好看。
在纳兰的怅惘中结束了第一季的雅集,三五好友,围炉而坐,诗乐舞茶,真美好。
某些嘉宾千万别开口,嘴巴一动就知腹内空空。
第01期、《诗经蒹葭》第02期、项羽《垓下歌》第03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第04期、李商隐《锦瑟》第05期、李白《静夜思》第06期、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第07期、李清照《如梦令》第08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第09期、王守仁《泛海》第10期、陶渊明《饮酒》第11期、杜牧《清明》第12期、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可以偶尔追追。
讲詩新形式,配合歌舞乐画,围桌而坐,画面像红楼梦里诗社一样。但设计感重,看久了觉得不太自然。国内有这样的节目算不错了。
王劲松是神仙叔叔啊!这个节目的氛围真的很好,服化道也特别棒,诗情画意。郦波老师讲课很有意思,方大师是真的厉害,而且邻家诗话这个名字也是他起的,几个年轻辈的也特别不错,阿兰的嗓音真好听,米娜的舞蹈也好美。期待后面的(悄悄说非常期待王老师唱歌的那期),最喜欢《渭城曲》,《如梦令》,《泛海》这几期,看完很有感触。另:每一期的歌都特别好听。觉得最好的搭配:王劲松+郦波+方锦龙+阿兰+古丽米娜补:王老师唱歌真的可以的。
王劲松老师结合了硬汉爹爹型和儒雅质朴老师型的风雅,真适合这样的促漆吟诗作赋。节目还有不少漏洞,但是请来的这些文学老师们本身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看这样的节目会很愉悦。
国家宝藏外,我看过的最好的文化综艺节目。超爱
补标# 背景音式“看过”…最动人心是项羽,多亏迷弟司马迁把偶像的本纪写得荡气回肠,完成一出传诵至今的悲剧英雄“叙事”…如今再想,大汉朝容得下这般美化对手的史书,比囗朝多几个自信?…上年纪眼窝浅,不忍再多听范仲淹这个纯粹士大夫的故事…没有伟大的老杜,抗议一下!
当嘉宾聊到古诗的作者们想通过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我们当下的心情是可以和他们产生共鸣的。所以说古诗词其实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嘉宾还是选的挺有意思的,主题曲很好听,支持一下这个有诚意的节目!
亲子互动,极好
第一集不错,但看到第二集预告吹项羽高贵我就呵呵了,项羽这个喜欢屠城的杀人魔都被美化成什么样了,刘邦基本上就没怎么杀过人,比项羽仁厚多了,而且项羽火烧华夏典籍,导致历史记录断层,光是这一点就是千古罪人了,邻家诗话作为一个宣扬文化的节目,却讴歌造成华夏典籍断层的罪人,实在让人无语。霸王别姬也是,充满了对失败者的同情。不就是项羽又年轻又有背景吗?刘邦年纪又大又是平民吗?土老帽上位许多人觉得一定是靠不择手段。认为刘邦是流氓的都是不看历史书的文盲,刘邦不仅相貌堂堂,品格也比项羽高的多,那些跟风黑的人有谁真的研究过刘邦项羽?汉代的开国皇帝被黑到现在,就没有人发现是有势力在背后推动吗,瓦解汉人的凝聚力?这背后都是历史虚无主义,邻家诗话作为一个文化节目,起码应该传达正确的历史观,不能误导观众。
王劲松、方锦龙、郦波这个三人组化学反应是不错的,其他人多少有点进入不了状态,显得比较刻意。开篇的几集不错,后面有点乏力。
老师讲得好好,没想到远离中学这么久还对语文课津津有味。另外松林cp🔒死。
从国乐大典认识方锦龙老师,一手琵琶出神入化,让我对国乐五体投地。这次除开国乐以外又融入诗,赋,舞,画,将民族文化呈现在我们大众眼前。这种节目温润且长,如山间清泉,如古城温暖的光,让人沉浸其中。少些莫名其妙的综艺,多些这种有底蕴的节目,文化自信不难。
形势不错,依旧属于文化快餐那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