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拆弹部队,大家会想到哪部电影?肯定是那部好莱坞拍的,鹰眼和猎鹰主演的电影《拆弹部队》吧,这部电影完美向我们展现了美国军队的拆弹部队是如何工作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危险,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拆弹部队的真实生活,不过,这部电影依旧是好莱坞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但大家知道吗?就在今年,俄罗斯也拍了一部讲述拆弹部队的战争片,可相比起好莱坞的那些商业战争片来,俄罗斯这部电影在国内却连知名度都没有,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沙漠往事》,剧情把目光对准了我们一个非常熟悉的战场,没错,这个地方便是叙利亚,我们主角被派往这个地方担任排雷工兵。
电影的剧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主角被派往叙利亚参与排雷任务,并且在这里,他喜欢上了一个混血女儿,但后来,决定前往这个地方营救这个女孩子,不得不说,这个女孩子可爱的容颜,真的让无数人动容,仅凭她一人就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了,而且这部电影作为一部战争片也保留了老毛子一贯的传统。
什么传统呢?那就是对军事细节的把控,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这部电影里面的俄军士兵穿着的防爆服和装备考究都非常到位,而且拆弹的细节也很不错,终于不用看到其他电影里面那种二选一的桥段,拆弹的细节考究非常不错,不管是炸弹还是其他的地方,我们主角并不像隔壁《拆弹部队》那样靠着主角光环活下来。
可以说,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军事细节的把控,尤其是电影的战场氛围营造,能让观众看得血脉膨胀,当然,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俄罗斯军方的支持,所以,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俄军装备的展示,一些武器装备看得非常让人流口水,不过,电影的缺点其实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文戏处理得不好。
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质量啦,当然,讽刺的是相比起好莱坞的《拆弹部队》在国内的知名度来,这部俄版的拆弹部队《沙漠往事》却在国内无人问津,这部电影是一部今年上映的电影,在互联网上随便就能找到资源,可是,即便这样了,这部电影在国内依旧是无人问津,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了。
近几年俄罗斯战争电影里不错的一部了,通过一个再叙利亚的排雷老兵的各种经历,比较全景的展现了俄军面对的叙利亚战争,很有真实感。
在叙利亚战争上,估计是美军的缺位也让好莱坞有点不太好意思过多掺和,俄军的深度参与反而让俄罗斯影视也有了用武之地。
看了后有几个感触颇深的点:
1. 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多层次战术协同上来看,俄军和美军的差距日渐拉大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俄军也积攒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装备和战术上的欠缺,只能靠人命实打实的填补。再与游击战经验极为丰富的极端宗教组织的战斗中,整个俄军更像是一只凶猛但缓慢的巨兽,在艰难的寻找细微的敌人踪迹同时,总是很容易被蚂蚁啃大象的战术放血。
2. 苏联的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和军事科技在近几十年几乎停滞不前,武器装备的理念和设计依然沿用苏联时期的重杀伤而轻精准与防护的思路。在遇到大国之间的大型战争时候,这个思路依然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但遇到需要精准打击极端组织游击战时候,实在是太过于吃亏。总不能拿伊斯坎德尔或者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打极端组织的零星窝点吧。
3. 其实俄军在中东也遇到很多让美军曾经颇为头疼的问题。比如在欧美人眼里,中东的默罕默德们看起来都差不多,经常是敌军友军犬牙交错,有时候去到一个陌生部落,根本分不清楚那些拿着AK和RPG的大胡子头巾们是敌是友,只能靠猜测和碰运气。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就会发生敌友转换,类似《13小时》里的情况,总不能把遇到的当地人都突突了吧,但是俄军相对好一点的就是,至少穿迷彩的叙利亚政府军和支持政府的武装还是比较友好的。
但是敌友识别困难,将会是每个需要面对非对称战争的大国绕不开的一个门槛,希望我们将来能吸取美俄的一些教训。
4.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山寨的爆炸物,不要被某些神剧里过家家一般的炮弹手雷地雷爆炸的假象所误导,男主最开始的排雷小队遇到的爆炸物,其实很简单,就是手机遥控的埋藏爆炸物,但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可以很轻易的把附近人的内脏震裂,旁边就算是有T90在也能把炮塔给掀了。
5. 在重视发展远程重火力装备同时,一定要给一线的步兵配备良好的单兵作战装备,杀伤力和准确性一个都不能少,要尽量提高士兵在巷战中的生存机率。
之前网络上很多无知无畏的在叫嚣未来不需要巷战,野站的导弹重炮就可以解决一切。看最近的几次现代战争,无论是以色列VS哈马斯或者真主党,还是俄叙联军面对伊斯兰国,甚至至今仍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巷战才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无论什么理由或者打着什么旗号,世界上没有那个公开的政府军队敢于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毫不遮掩的用在平民聚集的城镇区域,但是提倡非对称作战的游击一方是敢于把自己隐藏在普通老百姓的居民区的,这就极为考验正规军队如何在这个环境中,既可以保全自己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有可以尽量降低平民的意外伤亡。
6. 还是那句老话,实战才是检验军力的唯一标准。要不是俄军前些年在叙利亚战场的磨练,在对乌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估计是要吃大亏的。有些人觉得实战经验无所谓,难道美俄这两个军事强国都是傻子吗?都是吃饱了撑的自己花钱流血去海外获取实战经验?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小细节,好莱坞大片里美军遇到敌人喊的最大声的是R!P!!G!!!。本片里俄叙联军喊的最大声是“Jihad!!!(杰哈德)”。看来大家各有所怕啊😊
总之,片子拍的比较写实,是继《第九突击队》之后又一部优秀的俄罗斯战争电影,推荐一看。
帕尔米拉被称为“沙漠中的新娘”,丝绸之路盛行时,在女王的统治下富甲一方。《沙漠往事》中老兵沙比利奥(汉语译名比较搞笑)心心念念的圣地就是帕尔米拉遗址。叙利亚战争爆发后,恐怖组织一度占领该地,影片开头小孩子集体处决战俘的纪录片场景就拍摄于此。
帕尔米拉作为历史符号,美得让人窒息,作为战争损失,让人悲叹。老兵沙比的目的是去拆除古城地下的炸弹,尽自己的力去挽救历史。
利奥是一名排雷兵,因公负伤,右手少两根手指,在排爆过程中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已经活成了一个传奇。因为脾气臭,升迁很慢,外形管理也不佳,惦着啤酒肚,脱发的脑壳,在火线培训叙利亚士兵排雷。
影片开头非常套路,可爱的年轻士兵,教条古板的老兵,本以为是一部类似《壮志凌云》的军事题材励志片,直到异国他乡的寡妇和老兵打得火热,阅片无数的观众大概明白了接下来的走势,被爱人背叛,痛失战友。
不得不说大毛的战争片拍的很硬,爆炸场景逼真还原,不仅有横飞的碎石伤人,还有翻滚的汽车,撞上坦克的肉体。战场爆炸百分十九十以上的伤亡都是冲击波造成的,影视作品在表现爆炸威力时,往往是重视视觉,冲击波不好展现,如今有了电脑特效,冲击波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是作用在物体上就显得差点意思。
本片的爆炸场面众多,从小到大,都很逼真,甚至怀疑是不是搞了真的爆炸场面。《横空出世》中原子弹等爆炸场面都是利用原始记录影像资料加工出来的,因此显得真实,《沙漠往事》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老兵在战场上不断受到打击,他想离开又怕不能融入和平生活,女儿婚礼在即,他又主动加入排爆小队贡献力量,可惜与指挥官意见不和被逼退役,他放下一切决定去帕尔米拉送还寡妇手机,却又卷入了人质绑架事件,被绑的就是逼他退役的年轻军官。在营救人质的过程中,利奥不出意外的发现对他青眼有加的寡妇就是恐怖分子,学生被炸的就是她策划的。两人的悲剧在前面有多处暗示,除了关闭干扰器等比较明显的地方外,女人在视频中扑倒在亲人坟头痛哭,预示俄军的无差别轰炸;接待时丰盛的水果与老兵买一把鲜花的周折,暗示寡妇生活并不艰辛。
当老兵粉身碎骨的那一刻,他看到在古城举行婚礼的女儿,阖家团圆的年轻军官,以及远处回眸的寡妇。正如旁白说云:排雷兵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随着身体四分五裂,天使将把他送回亲人身边。
《沙漠往事》属于很容易被忽略的战争片,英文名字有点像黄飞鸿,都是once系列,故事却非常硬核,从头到尾没有说战争一句不是,却时刻控诉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因为战争,老兵不能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只能在战场上不断面对死亡,任何美好的事物终将被战争摧毁。
也许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沙比利奥心如止水的取下了战友的炸弹背心,缺了两根手指右手一点也不颤抖,稳稳的捧着直到爆炸,在爆炸的瞬间,本片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好,不同于《生死谍变》《巴黎谍影》男女主撕心裂肺的互诉衷肠,然后一枪爆头,老兵与寡妇简单交谈,互相理解对方的立场,一个听命令,一个想活下去,谁都没有错,又都错了,只剩一声枪响,飘荡在古城寂静的夜晚。
PS:本片比一般的战争片更加揭露人性,比一般的商业片更真实残酷,对比一下《拆弹专家》,《沙漠往事》可以代表俄罗斯参加奥斯卡。
首先这个电影评分真的低于它的观看价值了, 只能说,像<沙漠往事>一样真实, 不脱离实际的电影很难有大批量影迷能静下心来看. 希望大家不要都喜欢看虚构化的影视剧, 口嗨出来我国甚至他国的战力的电影吧. 迪玛这样的老兵在现实永远会有,而且永远会被忽略. 不要在自我陶醉, 自惭形秽, 口嗨大漂亮国的虚伪的人了吧.
电影很多机器翻译的吧, 看起来别扭的很, 还得配合语音翻译一起观看. 解决基林被骗的戏, 有大量阿拉伯语.
说说剧情.
我对迪玛能和初次相识的贾米莉亚聊得很来, 最初很是费解, 而发现两人都对历史古迹,尤其巴尔米亚街区有特别的情感, 迪玛可能会觉得两人情投意合. 而且叙俄两国半个世纪的通婚史,显然两国人对彼此都有好感. 我想这些因素致使 迪玛并未一开始对贾米莉亚戒备之心. 而不像我们的<红海行动>, 完全依赖任务 使命感而前往.
主角因为离婚,因为战争中经历, 对女儿的生活, 女儿的幸福无所适从, 是他个人的向往,想回归正常和平生活的向往.
我认为这个电影是被低估的一个影片, 我们用大漂亮的电影视角和我国战争片视角很难对该电影,得到共鸣.
以前迪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离了婚,女儿也不亲,甚至连女儿的婚礼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就在军队,会拆弹,教了一群拆弹学员。 毕业那天,迪马带学员拆实弹,准备之后发毕业证,中间来了个女人,迪马第一次遇到有女人对自己这么热情,大家聊的很投机……信号屏蔽结束后,反政府军引爆了炸弹,迪马的学员死伤惨重,迪马被自己的部队带走,临走前不忘带走那个女人。 一段时间后,迪马服役结束,他抓住路过的将军这个机会,成功的留下来。心里念念不忘那个女人,准备和拆弹部队继续返回战区。迪马的拆弹理念和拆弹部队并不相和,小摩擦也不短,甚至因为把炸弹带回营地而被解职。 那天,拆弹部队出任务被伏击。迪马挺身而出,面对队友的家人,他做出了承诺。解救队友期间,迪马终于见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女人,然而后来却发现她也是反政府阵营的一员,自己的学员被炸死也和她有着莫大的关系。迪马亲手枪毙了她。 交换人质那天,反政府军在队友身上设置了炸弹,迪马把活下来的机会留给了队友,队友有爱她的妻子,等着他回家的女儿,而自己什么都没有,连女儿的婚礼都改成了旅行结婚,他不可能参加……bom……结束
俄罗斯近几年的量产宣传片之一。但感觉导演把控不住,全片充斥着奇怪的剪辑,第一眼看不懂的对白,放水的俄军等等。
文戏等电影结束细想一下感觉还行,一个只有在拆弹部队才能发挥专长并且渴望改善父女关系的大叔,为了一句心软的承诺不惜上刀山下火海。但导演完全没拍出来,因为看的时候感觉完全不是那回事。
然后就是为什么说俄军放水呢。在电影中段有一个在炼油厂攻击自爆汽车的故事。
在电影里俄、叙联军各出一支小部队带着重武器在炼油厂周围建立防御,但是面对一辆自杀汽车由远到近的冲锋竟然差点全军覆没。
上面四张截图里任意一件武器干到自杀汽车身上除非它挂满反应装甲和巷战改装,否则不等靠过来绝对嗝屁。但电影里愣是一炮打不中,叙军不战而逃,俄军人体描边,除了感觉到自杀汽车冲锋时的那种压迫感再只剩下体验被强行剧情杀了。
( 随便吐槽一下某些人别没事找事,不会留面子的。)
毛子这几年最好的片没有之一
#Berlinale72EFM 7/10
开篇的爆炸场景震撼!
配上机译的字幕,大概看明白了,叙利亚战争中一位俄罗斯排雷老手在给叙利亚军传授排雷知识的途中,发生了爆炸、救人、家庭不和,女儿结婚,种族主义等等考研,为了一个女孩的承诺,要去赎回兄弟,最后拆炸弹的时候,没办法,装置太操蛋,救了他人自己就要死,男主选择了自己死!里面第一幕爆炸镜头拍的太牛逼了,堪称剑鱼行动360度围绕慢镜头,就这一个镜头就够我们学习好久了!太他妈真实了,明显不是塑料人假人特效!服!
需要一个翻译更好的版本
略带磁性的一声【迪马】,声音酥媚入骨,于是迪马沦陷了…凌晨的一声枪响,迪马转角摔烂了手机…脱下基林的炸弹背心,迪马没有牵挂的爆炸了……
战争终将吞噬掉我们所有的耐心,爱与希望……
很有美式战争片的味道,不过俄罗斯人拍的这种战争片还行,拍的还不错,也挺让人震撼和感动的。从这部电影,看到了一些叙利亚战场的情况,也是很惨烈啊。。
文戏太生硬,扭捏恶心的恨不得男主早点被炸死,毛子战争剧在情感渲染这方面一如既往的拉跨,这点和天朝的常见的某些烂俗影视煽情表现手法极为相像,不知道谁在学谁。好在战斗场面值得三星。
一般
117.34
3星以上4星未满。简介怎么回事?驻叙俄军是根据两国协议派出的正规军,可不是雇佣兵。文戏多节奏慢,感情戏太尬了,后半段有点昏昏欲睡;武戏方面还可以,扫雷排爆部分比较专业,驻叙俄军各类武器均有登场
一个让人讨厌的男主,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
总体还可以,有几个场面还是不错的,就是掺杂着很多对话
4星,毛子的影片很纯粹,没有特意炫技,反映出了战争与拆弹的残酷。
7分。老毛子的这种军旅战争片,说真的文戏完全没法看,胖胖的男主就没啥表情,故事走向也颇为单薄。但武戏的部分实在是太赞了,各种武器真实感爆棚,几场重头戏真实性,娱乐性拉满,剪辑出来绝对是骗赞利器。整体上还是属于那种片段精彩,但全片普通的类型。
勇敢大叔。
军事方面很专业,装备,士兵看起来都是现役的。可是俄罗斯的片子总爱有点内心戏,其实挺无聊的....
主要是讲排爆工兵的故事,所以作战戏不是很多(但是也很精彩),爆炸场面倒是值得一看,文戏一般般吧。全片昏黄的滤镜倒是非常入戏,战场环境气氛的渲染也是不错。因为有俄军方支持,还有一些俄军装备功能展示镜头,挺来劲的。顺便吐槽一下,俄罗斯经济比我们差,电影经费比我们少,俄国产片票房还被好莱坞吊打,但是同类型电影的电影感就是比我们的国产片要强很多。点名批评某票房冠军。
这不比战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