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过程很亲切,就好像我刚当老师时候一样。我写了满黑板的板书,我把每一个重点难点都讲解了,我还布置了作业。 就是学生不知道我写的,我讲的,我布置的,到底在说一个什么事!因为全是散的,没有中心。 这个电影就是这样。 这种电影模式很简单,反派毁灭世界,主角拯救世界。 具体到这部电影,反派怎么毁灭世界?反派用克里斯托弗毁灭世界。克里斯托弗是什么?一个类似小爱同学那样的智能音箱。它能干什么?它能控制电力。等等,一开始电力公司都给断电了,电力哪来的?难道小克同学还会用爱发电??? 虽然反派毁灭世界的高科技都是胡扯,这个也太扯了点吧?编出蝠蜂的编剧再就业了? 主角拯救世界,主角之一是一个有一头秀发,还有时间上防身课的……程序员???这也太假了吧?程序员不996,不想要福报了吗?而且程序员沸腾就可以拯救世界了,要什么薄荷糖???
冲着小k来的,看完全程很过瘾!分打低了!而且彩蛋也很精彩,诚意满满
剧情循规蹈矩,正义与邪恶-对抗-主角光环-但是有一处的找内鬼的小反转还是很惊喜的!
整体剧情推动节奏快 科技感动感都很炫 出彩
三个女主角各有各的魅力,我还是最喜欢小k,真的是姬圈天菜 爱了爱了
自认为评分应该有7.5
值得一看
跟前作不能比…打斗不爽,总觉得软绵绵的。服装是为了复古,也可能是我审美不够…很丑。影片中很多套路老一代天使都用过,如果不是翻牌是延续的话,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新的套路?不用多起码一两个?最后好莱坞变宝莱坞。情节不够紧张,反转铺垫生硬。最后想说的就是过犹不及…大家都不是傻子,即使是商业爽片
3.5星,电影内部的故事更精彩,大银幕女性觉醒史
果然这类电影要女导演来拍,因为只有女人最懂女人,能把她们最好的一面、最合理的定位呈现给观众,这是2019版《霹雳娇娃》最大的变化。
当然,更主要是养眼啊,肉眼可见的“好看”。
要2019《霹雳娇娃》与老版具体哪里不同,咱们如下慢慢说。
《霹雳娇娃》,很多观众熟悉是2000年那部老版,卡梅隆·迪亚兹、刘玉玲、德鲁·巴里摩尔三位美女,各种能打。
当时我还小,是冲着袁祥仁的动作指导,以及片中里各种cos《黑客帝国》的动作场面,没有太深印象,只是觉得这片不够过瘾,打得也不尽兴,谈恋爱也如隔靴搔痒,没过多久就淡忘了。
多年之后重看老版《霹雳娇娃》,就觉得看不下去了。
除了动作效果过时外,就是时过境迁之后,感觉不对劲了。主要还是三位女主角的功能性,重看的时候,感觉天使们完全被当作“工具人”使用,让她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包括色诱男性,比如卡梅隆·迪亚兹穿着内裤跳舞,出门接快递看见帅哥还撞门上了,跟傻大姐一样;刘玉玲扮成按摩女,去去偷钥匙;德鲁·巴里摩尔最惨,赛车场上色诱对方,舔方向盘,还被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大反派给睡了。
所以,当年的环境下,老版《霹雳娇娃》打着女性崛起的旗号,实际上依然是男性为主导,讨好男性观众的电影。
这不是在踩老版,更不是什么女权主义,只是觉得,如今这个年代,新版照以前那个拍法,不被喷死才怪呢!
所以2019年的《霹雳娇娃》,可以想象得到,本片在符合时代审美特征下的变化:
★功能:“天使们”不再依赖男人。
开场,小K出任务,就与目标男性一直在争论着女性权益相关话术,她认为“女性可以做任何事,且应该有权利为自己的事业做出选择,而不是依赖男人。”
结果对面的那位直男当然不以为然,最后就是小K完成了任务,顺便把对方揍了一顿。
电影里,三位女主角说到做到,最后还得解救被反派当成人质的小哥,这可倒好,非但没有靠男人,甚至完全性别逆转。
不依靠男人,所以必须靠自己。
★定位:“天使们”之间的通力合作
本片从故事的角度更像是前传,只是这个故事依然很陈旧。
两位久经沙场的老队员,协助一位菜鸟新队员的设定,这导致她们三者的关系和助力完全在自己的圈子里建立,所有的任务都是他们独立完成,当然还少不了结尾那一幕的“天使行动”,是电影对团体的集体意识及女性之间的互助桥段的强化
、
另外还有值得注意的改动,就是“X教授”饰演天使们的上司,这个角色,2000年版里是比尔莫瑞扮演,而开场他选择退役,接替他的,是伊丽莎白·班克斯,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本片中天使的上司,换成女性。
你以为光是改变性别就完了,这里天使的上司,不像老版中那样只会发号施令,而是天使一起工作,甚至只是作为司机,所以电影中有个错觉,这位“波斯利”,不像是上司,更像是给天使打工的。。
这部电影也没有走打女路线,但并不是没有打!因为如今快速剪辑下追求技巧性格斗的方式已是主流。
女性角色打斗,不仅外形美丽性感,而且动作轻盈敏捷,错路有致,说白了,其追求不仅要打得好,而且要打得美。
本片走的是这样的路线,不是如老版那样男女功夫格斗PK,而是技巧性打斗。整体追求赏心悦目,但也尽量避免了跟男人直接交手,只有埃拉·巴林斯卡这位维密模特,与纹身哥有过“伯恩式”打斗。
、
因为娱乐片也不能天马行空啊,跟对方五大三粗的练拳,又不是《摔跤吧!爸爸》,还得追求美感啊
而中段采石场大战,算是天使们少有的硬碰硬,且是被逼无奈,过程非常惨烈,基本上她们一对一都输了,最后靠着合作才赢了一回合的胜利,说实话相对写实。
所以,电影中大多安排天使们智取,打不过?不要紧,老娘合起伙来,慢慢收拾你。
说到底,2019年这版《霹雳娇娃》,故事陈旧,跟上世纪的出土文物一样,但节奏很快,让电影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调的情绪level之上,娱乐效果还是OK的。
但话又说回来,新旧两版《霹雳娇娃》这么一对比,其中影时代不同的差异化一目了然,全因这套电影的特殊性。
其根源,是1976年同名剧集的原因,当时 Charlie's Angels 还被翻译成《查理的天使》,剧集内容大多如此,也是有着时代背景。
我们看《致命女人》中,贝斯那个故事,发生在50年代,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贝斯只是家庭主妇,她只满足于做家务,且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而绞尽脑汁。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常态。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中期,是美国社会风起云涌、不断变化的时代,女性的地位是在上述基础上发生改变。
期间,女性,主要是白人女性,越来越多地寻求在家庭以外工作。当时的男性社会,普遍对这种风潮,看作是女性对男性工作场所的侵犯,甚至一度出现了厌女症(可参考当下的印度,不允许女性进入特定工作场合)、
所以当时一些电影,也会有意无意的融入这种思绪。比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以及让女主角诞下魔鬼的《罗斯玛丽的婴儿》。
好在,这种风潮很快就过去了。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危机,失业率增高,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男性的工作岗位,男性也不再普遍视女性为“入侵”,接受了女性也能完成男性的(部分)工作的事实,性解放也是在同期开始的。
但前提条件是,她们只是在工作,而不是独立,掌控权还在男性手中。
这也体现在电影中,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异形》等恐怖片,女主角都被极具性别(男性)特征的恐怖反派追杀。
我们接受你们,但要掌控你们,说白了,你们就是“工具人”。
1976年的《查理的天使》,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是第一部展示女性扮演传统男性角色/职能的影视剧,但其女性的定位,包括幕后的查理,只是下达命令,自始至终从未露面,就是男权社会的象征,不正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吗?
你们进入我们的工作岗位,但最终你们还是要为我们工作。
这样的特征和定位,也被2000年的《霹雳娇娃》毫无保留的采用。
而且对比前两版,二者还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中性化”的设定,比如老版剧集风靡的70年代,正是无性别主义潮流大行其道的时期,剧中女主角们基本都是喇叭裤、领带衬衣的装束,那是潮流,而2000年电影版,干脆出现了女扮男装。
比起“女性扮演传统男性角色/职能”,我看倒不如是““你只有扮成男性,才有机会。。。”
说回到《致命女人》,片中不同时期三位女性的定位,从家庭主妇,到一家之主,再到完全强势且完全自由的婚姻模式,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代表女性地位的升格。
如今《霹雳娇娃》也是如此,新老三版作品,几乎是一部女性的觉醒史。
最典型的就是“茉莉公主”那个角色娜奥米,她一开始受困于“办公室”,之后又在工厂“办公室”的打戏中爆发,代表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不仅走出家门,来到男性的办公室,甚至并不拘泥于男性世界的办公室,而是凭借自己打出一片天。
当然“幕后的查理”这个设定是无法变更的,本片也是一样,不过还是设定了一个有趣的噱头,这里不剧透了。
当然,再怎么变,也不会失去《霹雳娇娃》的核心卖点,就是女性的魅力!
这一条,倒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一直保持原样。
电影中对三位女性角色的包装可谓煞费苦心,女性导演伊丽莎白·班克斯对如何展示女人最美一面可谓颇有心得。
攻气十足的小K,萌妹子“茉莉公主”娜奥米·斯科特、帅美的特工埃拉,各执其能,整体又A又飒。每次出场不重样的服装,流行音乐包装,整体可谓相当养眼。
还有女版007装备,专为女孩打造,衣橱柜变成武器库,不勒胸的防弹内衣,神秘功效的水果糖等等,甚至还安置了一位效仿007里Q博士的角色——男保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三位天使,其功能之一,就是处于“被欣赏”的层面。
这一点没什么值得吐槽的,这并不是“物化”女性,因为电影本身就有用来被观赏的消费品功能,别说女性,男性也是一样。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老版《霹雳娇娃》的观众比例是不对等的,明显男性角色占优,在此基础上,女性角色的“被欣赏”功能进一步被放大,变成了单纯的功效,那就是花瓶了。所以老版就是给男性观众准备的,才会出现舔方向盘、伪装按摩女这样很有“目的性”的情节设定。
PS,对了,老版《霹雳娇娃》在当年的青少年选择奖上大放异彩。。。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但新版《霹雳娇娃》就不同了。
因为当下电影类型多元化、杂糅化,使得当下观众比例大致相仿,男女对等。所以本片中女性角色的功能和定位的变化,如上述所言,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就使得新版《霹雳娇娃》并不只是为男性观众准备,相反女性观众甚至会更多些。
在此基础上,女性之“美的展示”只是上述三大定位中的之一,目的不单单是吸引男性目光,更多是展示女性魅力。
我觉得女性观众会喜欢这部电影。
PS,本片有不少老版的彩蛋,除了几处肉眼可见的致敬外,还有一处,就是服装,见下图。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说实话,本人今天去试毒,本来以为是索尼公司出品的不会太差,结果看到一半发现 烂的惨绝人寰,本人已经10年没有看电影提前退场了…恭喜《新“霹雳娇娃”》破了本人的记录。一票美国网红脸,没情节、没刺激的动作、前一个小时除了拿一把小枪开车对射了几次之外,全部就几个女人在BBBBBBBBB无聊的对白,所谓“天使”的身手连打个门卫都要出动洗手液糊脸这种下三滥招数,我是看了假的霹雳娇娃吗???就这东西豆瓣有6分?你们到底看没看过霹雳娇娃12部吗?
动作设计之low,枪战之儿戏,对白之冗长无聊,比我看过的所有动作片子都垃圾…
霹雳12、史密斯夫妇、甚至赤裸特工等片,请问哪一部剧情、动作、燃点不比这部扑街片好一万倍?
首先,看到3分钟女主用无力的胳膊和白布儿戏般冗长又稚嫩的缠绕开局的小反派,我就有点慌(比起霹雳12甚至赤裸特工、史密斯夫妇的色诱戏,一击必杀、远遁千里的干脆利落,这片的开头色诱简直是小儿科…)。
看到10分钟,天使打一个大叔门卫,竟然要在一个洗手间里扭打1分钟、要出动洗手液糊脸这种下三滥招数才能让对方失去战斗力,我心里已经慌得一比,
看到30分钟天使拿着一把小枪和反派在街头无聊的互相突突5分钟,我已经无力吐槽
看到40分钟,其中一个天使狙击一个50米的目标、失手后从绳子上跳下来重心不稳差点摔成狗吃shi,我已经在怀疑人生------这不是霹雳娇娃,只是美国网红参加新兵营训练3个月的战斗力,简称战五渣
前一个小时,动作戏10分钟,无聊的对白、女人间的BB竟然长达50分钟!!oh , my god.............原来一切动作电影的元素(悬疑、利落的打斗、燃点等)都可以抛弃,光看脸就可以豆瓣6分+,哈哈
整部电影,极其节约成本,动作儿戏、场景low到想吐,再加上几个聒噪的女人,一直对白。竟然可以得到6分+
最后说一句,逗瓣及逗友,你们真的在逗我 (《爱情公寓》里胡一菲的打戏都比这几个女人迅猛有力的多吧?)
突出女性力量这一点 用力过猛了吧
有些地方处理挺好的,片尾女性群像和三个女主的差别刻画都还不错。就是埃琳娜总是感觉很弱不够聪明的样子?到最后改编程序才让其有一个大的闪光点。
配乐镜头叙事啥的,表现力算是挺好的吧反正。但是有些任务细节属实是离谱了,太过了,我知道她们工作时很帅气,但也不能这么夸大吧。比如最后营救埃琳娜的时候应该尽快拿到钥匙啊?非要在这种时候让两个angel做出这么多虽然帅气但很多余的举动吗......应该为主线逻辑服务吧总之。
还有,埃琳娜的老板是怎么回事,智商全程掉线是吗。
srds,片尾拍的埃琳娜培训过程,以及三位女主重聚还是比较戳我,谁不想看美女开越野车飞驰呢()
比想象的好看哎,小K也tm太美了,无论是金发大胸还是短发飒爽的造型都好适合她5555;看之前不看好黑人小姐姐,片子里面维密天使一样的身材直接让我说真香;相比之下茉莉虽然很可爱,比前两位就稍微逊色点儿了。
3星。华而不实花里胡哨。1.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长发的“贝拉”很美很性感,短发的她实在太“攻”了,略接受无能。2.全片很像成龙逢年过节的6分商业贺岁动作片,全球可哪啪啪走,就像肯德基麦当劳的新品,颜值看着挺高,吃起来emmm。3.莫名其妙的调情,女主莫名其妙的成长,计划都莫名其妙的儿戏,还有莫名其妙的女权,反转也很无聊。4.说到女杀手还是日常想念刘玉玲和Maggie Q。5.男配都是熟脸,新版有致敬老版的段落,我好像眼花了,最后看到了黛米摩尔?6.Donna Summer的disco很好听。
全女班的大爽片,各种飒爽,看得人心旷神怡。我还看了imax,养眼。有一幕是女主角之一躺在地上,周围一圈男的围过来,我被吓到了,窒息的恐惧感。当然下一秒就安心了,因为不是只有一个她在战斗,姐姐妹妹站起来。片尾的镜头也很喜欢,女性力量的传递,这个部分有句台词特别好,但我没记住。以后网上能看了要再找找。
视听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美女养眼动作利落 我A掌权制作的原声带是超大亮点 但剧情方面来说就是完全没有剧情 最后所谓的女权宣言意淫更是莫名其妙 槽点太多 总体评价大概进厅两分钟后就可以直接睡觉了
大概能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叫时装动作片了。另外,本以为最吸引我的是小K,不过看过之后反而对埃拉·巴林斯卡印象最深,一个个子很高的黑人美女。
【C】“复古”的像一个出土文物,希望伊丽莎白班克斯早日放弃编剧与导演事业,梗比迈克尔贝写的都难笑
3.5星,肉眼可见的“好看”。果然女导演最适合这类作品,而且拍得真美真飒!放弃打女路线而是谍影重重范儿,更不是如老版让天使当“工具人”,是真正的让女性角色完成男性的职能,这处好评。只是故事陈旧,毫无出彩,过场转折用歌来凑。所以包装方面下足了功夫,天使造型多变,超级养眼,尤其舞会上的跳舞,美不胜收。A妹的主题歌太好听!小K不错,但我最爱“茉莉”。
天使的衣帽间除了华服高跟,还有枪支迷药。既能装扮马桶头,也能驾驭晚礼服,既能高空跳伞,又能骑马追车,既能破解缠斗杀手的招式,也能深埋并肩战友的追思。如此才敢淡定说出,男人昨天还在说爱你,今天就会想要杀了你的心得体悟。预知了门口即将被电死的保安,并不打算上前拯救,浑身是甜蜜的危险。
也只有美国人敢这样写,情节反转反转再反转,好人坏人好人坏人好人坏……#电影中有玲姐的惊鸿一瞥#
上周看帅哥空战,这周看美女特工,看得我弯来直去的真累。
拍这种商业动作片已经完全超出了导演的能力,真的就是毫无才华的把摄影机对准了画面中在动的一切物体,这大概就是导演对于电影的理解吧。扛起政治正确的女权主义大旗同时,可以把特工动作片拍的既没有动作更没有酷炫,也是够厉害的。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老马说的那种主题乐园电影,从一开始就预设了女人胜利的结局,不管情节多么无逻辑不合理,女人打男人的动作戏拍的多么小儿科,你都知道姑娘们的身份设定就是这个重启新系列的一切。看完了就很想知道一件事,这种一无是处的垃圾拍出来到底有什么意义。
悬念和剧情都中规中矩,不过看小k疯狂换装真的蛮爽的,而且在面瘫之外居然还有鬼脸和四肢协调的热舞,完全是从土豆泥一下子上升到豪华全家桶啊!动作戏不多求,但喜剧性很强,虽然大都是卖萌嘴炮。不过对#片名完全不想看系列#来说,真的是很好了。结尾看得出是刻意拔高女性高光,但全员助攻也太蠢了吧。
姐妹开心爆米花电影 以及说没有亚裔的…Naomi印度裔算亚了 所以其实只是更zzzq而已 虽然她的脸完全white passing
这两年越来越多女性电影啦,真的每一部都是女性爽片!长得又好看身材又好,衣服和妆容都好漂亮,又能打又聪明,我都会爱上!电影好多熟面孔啊!!女子监狱的美容师也在!哈哈哈哈
廉价女娃,屌丝女娃
1.这不算什么真香娇娃,这是扑街娇娃吧。2.老版两部最终反派都是出自“本方人员”,新版《霹雳娇娃》依旧延续着这一点。3.动作戏勉勉强强,节奏偏慢。总体上没啥多大亮点,还给人很乱的感觉。4.除了看看美女,听听歌,然后……然后就没啥了。5.“迈克尔·基顿是蝙蝠侠,本·阿弗莱克是蝙蝠侠”。不不不“暮光女”小K,你前男友兼“吸血鬼”罗伯特·帕丁森才是。
今年有两位重要的商业片女导演亮相:Olivia Wilde之于自己的首秀《高材生》,还有一位是《完美音调》系列后努力进步的Elizabeth(明显与否先不讨论)。重启熟知IP的压力很大,但却在于当时事语境发生改变后,将旧有故事注入新的能量和注解—无论是有效的和没效的。有效在于一如既往用时装和热闹拼凑,组成了至少和《瞒天过海: 美人计》差不多的可看效果;而三位新的女主依然是非常具有个性的选择,尤其是Naomi Scott真的超级可爱。但无效在于片中充斥着浮于表面的女性主义讨论,却不及原版自然散发的“Girl Power”气息。不过片子好玩的彩蛋和客串真心太多了,还是希望Elizabeth继续加油啊。
导演是不是以为女性英雄打败男性反派就是女权电影?你是不是对女权有什么误解?女权是勇敢表达你的观点,而不是屈服于领导的命令。是内在的自信和觉醒,而不是简单的打个架、杀个人。仍然是老掉牙的“抓内鬼”的剧情,而且还和《黑衣人:全球追缉》撞剧情了,刚开始以为A是内鬼,后来才发现B才是内鬼,没有任何新意。笑点也很尴尬,很多地方你知道是笑点,但是并不好笑,看得尴尬症发作。大BOSS买“克里斯托”是为了杀人于无形,可问题是,为了得到克里斯托他前前后后杀了很多人,而且还没有遭到警方通缉,没有任何人管他。既然他杀了人不会有任何后果,又何必大费周章去买克里斯托、逼迫女主角把最高权限改成他?他直接用枪支弹药杀人不是更方便吗?
蠢到令人作呕
我这个feminist看的尴尬死了,无聊的故事还漏洞百出,主打women power结果只有光鲜靓丽的外表。同类电影被讽政治正确,女权被妖魔化,这些不走心的人要负一部分责任。另外,那些质疑亚裔却鄙视黑人的快别双标了,都是有色人种露怯了不是?/最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女性题材,有些电影不完美不代表没有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