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爵爷最近几部献声的纪录片,每部角度都有新意。
网飞《大卫爱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从老爵爷个人角度发表了证人证言和末世预言,
BBC《完美星球》把人类列入影响地球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
苹果TV+《地球改变之年》从新 冠 大流行角度看人类社会的暂停对地球巨大的正面影响,
网飞的这部《打破限度》又站在了地球限度角度,发问地球的临界点在哪里,在人类社会崩溃之前,我们还能承受多大的自然损失。
片中列出了九大星球稳定器,并逐一讨论了各个要素的最高限度和目前人类所在的危险区域。有趣的是可以用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称谓来总结,地球现在所处的九大要素的风险程度,我们现在有:
3个低风险 (臭氧层 海洋酸化 水循环)
2个中风险 (气候 森林)
2个高风险 (生物多样性 养分)
以及2个未知 (大气污染 其他污染)
其中
1 气候变化的临界点,早在1988年就已经超标了碳排放的低风险临界点:百分之350,目前正处于中风险的450之内,而全球气温升高1.5摄氏度是临界点,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在30年内实现全球无化石燃料。
2 森林砍伐临界点。全球森林砍伐面积超过25%就已达低风险临界点上限,但现在砍伐面积已经达到了40%,为中风险。
3 生物多样性临界点。虽然生物临界点界定复杂,但是确定地球已经远远越过临界点的高风险威胁区。全球物种的1/8目前生存受到威胁,地球已经临近第六次全球生物大灭绝。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英国科学家去瑞典偷短毛熊蜂后来拯救本国传粉生态系统的故事很现实。
4 水循环临界点。全球淡水使用目前仍在低风险区
5 养分(氮 磷等富营养化)的临界点,这点是最被忽视和低估的生命生存要素,农田肥料进入海洋河流造成污染和富营养化,目前远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
6 海洋酸化在日益严重,海水酸度已经增加26%,酸化海洋影响软体动物和珊瑚等生长。目前仍在临界点内,但预计会迅速迈向危险区。
7 污染物临界点。这里包括大部分各类污染物的总和,情况复杂,目前临界点未知,但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8 大气(气溶胶)污染,气溶胶使空气温度下降,掩盖了全球变暖事实,但是大气污染每年造成700w人失去生命,临界点未知
9 臭氧层,唯一一个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 全世界放弃氟氯昂等化学物质后回到低风险区的案例。
几个最近的例子,大规模珊瑚白化现象已经造成大堡礁一半的珊瑚死亡。澳大利亚大火 造成30亿只动物死亡流离失所。新 冠 大流行也是破坏自然之后得到的惩罚,所以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自然健康是一体的。
片尾十分钟提出了4个解决方案,
1 当务之急是减少碳排放 使用再生能源
2 大量种树 消耗已排放的碳
3 人类改变饮食结构 多食植物蛋白 水果 坚果
4 循环利用资源 推进循环经济
结尾有句话说的好,即使作为普通人,即使只为自己生活打拼而不去思考这些,人们也期待着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忍受环境恶化造成的后果。
2021年到2030年十年间会是接近地球临界点的关键十年。如果立帖的话,十年之后,看看我们的星球会如何。
BBC纪录片《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讲述了地球已经稳定运转了一万年,现在被人类打破稳定,朝着危险的临界点走去。因此,人类决不能逾越的界限,这不仅是为了地球的稳定,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勿越界!
影片列出了威胁星球和人类的九大危险临界点:一是1988年就已超标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百分之350,目前正处于中风险的450之内),二是砍伐面积超过25%的森林砍伐临界点(目前砍伐面积已经达到40%),三是生物多样性临界点(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四是氮磷等富营养化的养分临界点(水资源富营养化目前远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五是水循环临界点,六是海洋酸化临界点,七是污染物临界点,八是大气气溶胶污染未知临界点,九是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回到低风险区的臭氧层。其中臭氧层 海洋酸化 水循环是低风险,气候 森林是总风险,生物多样性 养分是高风险。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未知风险。
片中也给出了4个解决方案:当务之急是减少碳排放,使用再生能源;大量种树,消耗已排放的碳;人类改变饮食结构,多食植物蛋白,水果,坚果;循环利用资源,推进循环经济。科学家认为地球已经临近第六次全球生物大灭绝,2021年到2030年十年间会是接近地球临界点的关键十年,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重视和领导解决。
影片反映的现状和问题确实触目惊心,应该作为中学生的课外必读物,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影片中英国科学家去瑞典偷短毛熊蜂后来拯救本国传粉生态系统的故事,会触发观众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的认识。
少吃肉,爱自然,珍惜你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珍惜有生命的动植物,物品循环利用,我们的环境跟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朝着正确的方向,贡献一点点,地球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就会朝着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否则,留给我们人类的时间真的堪忧,气候,动植物多样性,水源,污染,请大家多多关注一下,今年郑州的暴雨,现在江南入秋时间最晚创纪录等等,其实地球已经在给人类敲响警钟,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大自然,我爱身边的的每个人,我只想大家平平安安的
作为普通人,我当然支持碳中和,希望未来子孙后代有一个绿色舒适的地球家园。
可是,世界上的既得利益者害怕自己子孙后代无法快乐地生活,用碳排放吓唬各国,然后貌似“合理合法”地打着保护地球的名义剥夺另外一些人享受同样快乐生活的权力。
我国可能还好,非洲某些不发达国家人群如果连柴火都不能烧了,他们靠自己双手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的梦想基本也就破灭了。
我认为,只有实现人人财富均等,才能实现真正的碳中和。否则,未来的未来,已经占有绝大部分财富的少数人还可以坐着飞机吃着牛排全世界旅行,而绝大部分穷人,很可能就智能靠双腿肯着草生活了。
地球本身不在乎温度升高个几度甚至及百度,因为地球经历过更恶劣一万倍的地质时期;动物也不在乎,因为它们根本无法思考明天的生活;只有人类,才会考虑未来子孙后代的生活。
不能把真金白银拿出来给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的富国,绝对没有考虑别人的子孙后代问题。《自私的基因》!
后疫情时代还是看了几部纪录片的,有关自然有关环保的,比如《渔业阴谋》、《最大的小小农场》、《食品公司》、《地球改变之年》。除了《食品公司》是2008年代作品,其他几部都是最近两年的作品。这些里面,这一部《打破边界》表现最差。如果这是一部20年前的作品,或者这是一步学校科普宣传片,那还是可以接受的。好像豆友们的评价也差不多,觉得说教太多。我看下来,说教多,细节少,或者说打动人的细节少,也就是典型性数据,能让普通观众动容的典型性数据。本片中能记得的就只有一处:约翰·罗克斯特伦在波罗的海钓鱼,在他小时候至多钓1小时鱼必须返回,因为再继续钓鱼的话,那些处理出来的那些鱼的内脏会引来的海鸥多到阻碍他返航;可是现在波罗的海已经鲜有人钓鱼了,因为根本钓不到鱼。从海面上看大海似乎还是那样的蓝,其实内部的生态已经全然被破环了。影片和观众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细节,我们能心领神会的细节。
自然环保类的纪录片,如果缺少这样的细节和数据,就浮在了一个表层。
影片是没有数据吗?有的。
影片列出了9个临界点:
1) 气候变化的临界点,早已超过百分之350低风险临界点,已经逼近中风险临界点450;
2) 森林砍伐临界点。全球森林砍伐面积已经超越低风险临界点25%,达到40%,为中风险
3) 生物多样性临界点。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全球物种的1/8生存受到威胁,地球已经临近第六次全球生物大灭绝。
4) 水循环临界点。全球淡水使用目前仍在低风险区。
5) 养分(氮 磷等富营养化)的临界点。过剩的农田肥料流入海洋河流造成污染和富营养化,目前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
6) 海洋酸化在日益严重,海水酸度已经增加26%,酸化海洋影响软体动物和珊瑚等生长。目前仍在临界点内,但预计会迅速迈向危险区。
7) 污染物临界点。目前临界点未知。
8) 大气(气溶胶)污染,气溶胶使空气温度下降,掩盖了全球变暖事实。大气污染每年造成700w人失去生命,临界点未知。
9) 臭氧层,唯一一个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全世界放弃氟氯昂等化学物质后回到低风险区的案例。
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说了。也许由于叙述的节奏没有起伏,让普通观众抓不住重点,反而会产生危言耸听的感觉。
最后还给出了四条措施,都是泛泛之谈。什么减少碳排放、大量种树、改变饮食结构、利用循环资源之类。影片中大卫·爱登堡多次出现,主角瑞典某科学家一直在叙述,感觉影片像是约翰·罗克斯特伦为其任职的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做的一部宣传片。
气候问题很严重
环境问题很严重
我们应该立刻保护环境
全都没问题
可是不能因为一个问题突出就掩盖了其他矛盾
保护环境也不是简简单单一句口号
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
但又不是一个世界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工业进程
率先引起了环境问题
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工业化转移出去时
问题就来到了亚非拉地区的人们身上
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要抑制工业化发展
发达国家可以继续吃福利
正在努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要放慢脚步
差距进一步扩大
环境问题解决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更突出了
所以选择权最终来到了落后的国家
一起踩下油门继续疯狂
还是任由摆布等别人来灭亡
这是一个问题。
摆在人类面前的从来不是外部问题
恐龙在地球生活了几亿年
最终也就留下了几块化石
任何生物都逃不过灭亡
问题是如何活着
种族,宗教,资本剥削,区域战争
人类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气候变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人造物污染、臭氧层破坏、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几乎都是近30年人类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些已经到了不可逆临界点,澳洲大火和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可能与此有关。最后落实到个人可做的,就是饮食上少吃红肉少吃淀粉类、多吃植物类蛋白多吃水果。哎,还是老爱登堡这些人的苦口婆心吧,但放眼全球如此自私的全人类,希望渺茫。
环保主题脚趾头都想得到,专业性不错,但不是很好看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以下几个系统是衡量地球环境让其维持稳定的标准:全球气候、森林流水、生物多样性、营养物(氮磷流动)、淡水、人为制造的污染物、臭氧层,海洋酸化、珊瑚白化,而前4个正在不可逆的临界点。不可逆真是一个可怕的词语,代表着没有回头路没有犯错修正的机会。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善待它自然会有回报,无视他否定他终将自食其果。虽然这部纪录片讲的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果有让一个人有环保的意识那就是有意义的。致敬那些致力在环保一线的研究工作者,从他们对满目疮痍的环境不由而发的颤抖和哭泣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这环境保护有切身的体会和心疼无奈(他们的环保建议未被上级采纳)之意,真是太令让人动容了。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环境健康三者紧密相连。少吃红肉淀粉类食物,多吃植物蛋白水果坚果,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对环境做出的重要贡献。
以前要是看到会觉得:振聋发聩!现在这个年龄麽....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人类这个物种主定的宿命就是不可能“团结一致”!哪怕只剩一个种族都不可能!!归根结底:就是一盘生意罢了……
机会太渺茫了 到临界点 已不可逆 即便延缓也只是延缓了生物毁灭的进度。而未来30年 达到无化石燃料的世界经济 尽可能达到自然零破坏 可能性都太小了 人类意识现在达不到 古时的人们多么敬畏天地自然呐…怪不得……就要收🈹了… 在生态学家讲珊瑚白化和女博士讲鹦鹉与其他动物们已成灰烬的家园那里,他们哭了 我也哭了 太动容了 大家多行善事吧 关注正面走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个体的力量怎及资本家啊,先让资本家动起来吧,先把zara HM之类的垃圾快消品牌boycott到倒闭吧
也是够苦口婆心了,但是私以为估计没啥卵用。人类这个逼样子,早点毁灭对地球最好。
just shut up and wipe us out
希望地球还有救!
用短短的篇幅就讲述了地球的9个危险维度,其中四个快突破极限。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设定解决方案,肯定京都议定书等联合举措。还把2020澳洲大火和新冠疫情内容放进去了,至少科学家是客观的,没有加入政治色彩的来黑中国,这就值得五星好评了。
珊瑚白化和澳洲森林大火泪目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老人家這一套紀錄片仍然有奇觀讓觀眾欣賞,但不再是重點,而是讓大家直視問題所在,上一課震撼教育。
说风险是没有用的,吓不倒我们人类的,只要我们这一代没事,我们这一代就不会付诸行动。只有切身利益,触之切肤大家才会吓得直起身子。比如说垃圾站在家边?比如说供电站在家边?比如说基站建在家边?所以即便研究的结果可能很靠谱,但是要吓唬人,还得靠夸张手法呀。植树造林,解约用水,这些都是老调长谈了。
任何鼓励人口增加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不久的将来,“球道主义”碾压“人道主义”,计划生活委员会大行其道,请早打主意。
我都已经躺平了,哪还有心情关心什么环境保护,爱咋咋地吧୧( ⁼̴̶̤̀ω⁼̴̶̤́ )૭
就像一个一直玩着积木的小孩,你跟他说该换人了,他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怎么办,但发达国家根本不在乎怎么办。5
论发展新能源和碳中和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