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该片里的李承晚部和朝鲜人民军都特别喜欢扎堆,男主率领的太阳后裔们无论是抢滩登陆还是沙滩阻击战中都坚定地团结在彼此周围,我想问他们凑这么近是想接吻吗?一颗迫击炮弹下来一勺脍才高兴吗?沙滩撤退之前,山姆大叔的直升机给饥肠辘辘急着跑路的欧巴们送来了罐头,他们就吃着火锅唱着歌浪费了整整一晚上,没一个人想着占领制高点挖战壕为明天的撤退行动提供掩护,学生兵不懂,戴着钢盔的军官和士官们也是猪脑子吗?男主更是想出用卡车挡坦克的绝招(第二天上船最快也是他,比伤员花木兰妹妹还快,事后眼泪汪汪地给死人记功,虚伪到了极点),敢情死的不是你就瞎支招是吗?
片中人民军也是笨比到了极点,在沙滩追歼中也是接吻式扎堆推进,最后被资本家小哥用汽车炸弹团灭,哎呦,我说能推进到釜山附近的也有很多解放军四野的老底子,战术水平就这么不堪?过隧道被伏击那一段,我想问前出的侦察兵在哪里?军官坐着小嘎斯,坦克带着轻步兵,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往里钻,警卫班的没问清楚假军官的部队番号就傻不拉几地跟上去,你们阅兵呢?要不要弹簧步走两步?
美军的行为也很迷惑啊,接应二鬼子撤退的时候,一开始还有炮舰用舰炮压制人民军,后来就没影了,丢下裸奔的登陆舰被t34不停地捶,要下班回家吃饭还是咋的?李承晚部的将军敢对一个美军少校大呼小叫的,男主上了船抓着美军衣领一顿摇,你以为美国爸爸这么温柔体贴的吗?从中也可以窥见韩国人的小傲娇,爸爸得认,但是背地里哔哔赖赖不能少。
总的来说,不算一部合格的战争片,各方面硬伤不少
因主演「变形金刚」窜红的好莱坞女星梅根福克斯参与韩片演出,扮演韩战时一名战地记者。她今天在首尔表示:「演出韩国电影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冒险。」
南韩「日刊体育」报导,韩国电影「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今天在首尔举行制作发表会,梅根福克斯(Megan Denise Fox)出席。
谈到决定演出「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的理由,梅根福克斯表示:「因为我没有演过以历史为背景的电影。」
她又表示:「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很希望能够和郭璟泽导演一起合作」「这部作品本身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冒险。」
「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改编自韩战时期的真实历史故事,故事背景是战争形势出现反转的仁川登陆作战之前,在庆尚北道盈德郡长沙里登陆作战,为了打赢仁川登陆战,平均年龄仅17岁的772名学生兵投入战场。
「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9月25日在南韩全国首映,梅根福克斯在片中饰演战地记者「麦姬」一角。
报导指出,梅根福克斯饰演的战地记者「麦姬」一角,以韩战时的战地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Marguerite Higgins)为雏形,她是荣获普立兹新闻奖的第一位女记者,并于3年前被南韩国家报勋处选定为「6.25战争英雄」。韩国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韩战也被南韩称为6.25战争
比《向着炮火》好的多。
近800人的学生军+30个南韩正规军 VS 1个连朝鲜人民军守军+1个师援军,最后50人左右生还,比较真实。
血肉横飞的抢滩,一镜到底的肉搏,人性善恶间转换,场景还原等做的不错。
缺点:女主角演技烂,穿插生硬多余的各种回忆录,好几个交代不过去的情节bug,作战中的学生军太稳了不可能(像久经沙场的老兵)。
1星,不管是题材,还是剧情都没什么意思。一场并不出名的战斗,甚至感觉完全没有必要。 就是为了配合美军主力部队进攻,而派出的鲜肉炮灰送死队,吸引敌人火力,消耗敌人弹药。 影片里随时随刻都在煽情,一堆没怎么经过训练的孩子们扎堆次哇乱叫,在体会战争的残酷下,坚定了爱国的心,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配合美军杀自己的北朝鲜同胞。这种矛盾的感情感动了美国女记者,美国人给予了口头表扬,韩国人表示很感谢。这都什么啊。影片用了不少炮火炫技,但整体拍摄水平不高,不看也罢,喜好鲜肉炮灰这口的可以看看。
战争 没有嬴者 所有的这些战争电影都是为了美化自己洗脑别人的工具。头一次看韩国影视,这几十年感觉韩国人的长相、面貌发生了变化,彻底把以前小鼻子小眼睛的印象给打破。电影和现实一样,韩国人就美国的傀儡,电影里的角色也是一个样子。愿世界再无战争 永远和平和谐。
看过这个电影之后打算脑补一些南北韩战争的历史
打开了电影,发现是部韩国战争片,又见学生兵,关于此类得作品,我比较记得那部走进炮火中。。。
观影得同时,我猜想结局估计全部死光光,然后留下少部分人回去告诉世人,长沙里发生了什么,所以当我不止一次看到那个胖子的时候,真担心他下一刻就阵亡,爬上船的那刻,我还想肯定为了那个女的牺牲了,结果他奶奶的变主角了,最后那么老了还不死。。。
说起来这部电影更多的在讲这个事件,打仗场面算不上太大,算是真实,总而言之,看完以后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北方人逃到了南方,但是他的表弟在北方,在取粮于民时他们相遇。人民军制服下穿的是汉城校服,被强征入伍,有多少同胞因为我射出的子弹而死呢。不慎走火比较像学生军会犯的错误。与其固守不如我们主动攻击。隧道过于新造。世道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改变。
1星,不管是题材,还是剧情都没什么意思。一场并不出名的战斗,甚至感觉完全没有必要。 就是为了配合美军主力部队进攻,而派出的鲜肉炮灰送死队,吸引敌人火力,消耗敌人弹药。 影片里随时随刻都在煽情,一堆没怎么经过训练的孩子们扎堆次哇乱叫,在体会战争的残酷下,坚定了爱国的心,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配合美军杀自己的北朝鲜同胞。这种矛盾的感情感动了美国女记者,美国人给予了口头表扬,韩国人表示很感谢。这都什么啊。
战争片,评判的标准,也许不能只有激烈这一条。从某种意义上,一部影片如果能将战争中无奈又悲怆的感受传递给你,也是成功。
背离事实和逻辑、毫无节制的煽情,实在令人生厌。虽然原型实际战绩不佳,但未见得拍不出感人的好故事,浪费了。登陆战、高地突袭战还行。
毫无意义的双线叙事,毫无灵魂的故事编写,整部电影,没有人,没有对于战争的严谨态度,只有一段段无聊的战火炫技和那一场场味同嚼蜡的文戏,还不如《仁川登陆作战》呢!
立场不同,对待战争的看法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被卷进战争的民众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虽然其实有点一般,但国际化角度和反思还是有的,
仁川登陆作战的续集!国内是不会上映了吧!?
[凤凰天使TsKs字幕组][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中字
鲜肉炮灰......
感觉上这是一部为了纪念而拍摄的电影,悼念那一批在郭嘉大义感召下奔赴战场的几乎“被遗忘”的小鲜肉学生兵;开场的登陆战秀技术很不错,仿似《拯救大兵瑞恩》;梅根福克斯的支线很弱,可有可无;其间夹带了期待和平的愿景,然而煽情很刻意。
和平不易,这些年轻人让人唏嘘
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少年们。
勉强及格。剧情方面,还是比较套路,交战双方士兵必然有亲戚,然后悲情油然而生。美国记者和战场两条线的穿插十分不自然,想到哪弄到哪,还有回忆啥的。战争搏斗场面也略繁杂,总之,不会再有看第二遍的想法。和同类其他电影没得比。
這類半島衝突電影實在無法和舊共和時期作品相類比,原本可以成為韓國版聖那澤爾的好戰例就淪落和向著炮火一樣尷尬,連結局都幾乎一樣收尾。實際上學生兵臨時游擊大隊當年人手一把的繳獲蘇聯那甘步槍而非電影清一色的加蘭德就可見韓方高層也沒打算用心對學生兵的後續救援有太大心思,而這批棄子能一路靠著繳獲輕重火器撐上數天除了是學生兵自身努力外,長沙里朝鮮守兵本身貧弱的戰力也是一大因素。
又见韩式主旋律。学生兵们都很帅。并没拍出新意。梅根福克斯是来???
开场即是大场面鏖战,主体仍是小人物抒情。密集的枪弹照亮残酷星夜,战壕的搏击填满悲戚人生,青春在甲板里懵懂前行、热血在阳光下无情暴晒,染血的战衣下裹着学生制服,破碎的头盔下全是少年沧桑。给了学徒的名分,能教的却只有面对死亡。没喝过酒的孩子,把海水和着生米吞下,没有婚嫁的女孩,为了家族必须剃发扛枪。血缘相连未必可以做长久的兄弟,共同赴死才称得上永恒的朋友,在历史的最深处,他们永远年轻。
可能是因为立场不同的原因吧,平分有点低了。抛开政治立场来看,抛开南棒国丑化敌人美化自己甚至有点YY的东西看(其实每个国家拍战争题材电影都多少有这些毛病),这部电影值一个五星,那些为亲人朋友战斗牺牲的人,都值得尊敬。
如果这样的历史片段都可以重彩浓墨,悲天怆地,就没什么意义了。
侵略军那么模糊,侮辱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