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

HD中字

主演:井浦新,小田绘梨花,寺岛进,内藤刚志,谷启,木村多江,伊势谷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2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3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4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5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6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3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4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5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6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7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8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19下一站,天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下一站,天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纯洁无瑕的天国,宁静祥和。逝者乘坐通往天国的列车,来到位于天国与人间的小站作短暂停留。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他们将努力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然后由天国的工作人员拍成影片,放映留念。逝者们或娓娓道来,或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那一个个平凡温馨的小故事在天国宛若秋日午后的时光中缓缓流淌……  本片荣获1999年Manaki兄弟国际电影节铜相机300奖、199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2000年每日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奖、1999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电影奖、1998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1998年都灵国际青年人电影节最佳剧本奖。金玉满堂1995群星青春划痕夺帅命运规划局清醒梦女飞贼杰特和服魅惑更高境界致命皮卡坚毅之旅哈啰少女万能发型师京武大侠魔高一丈粤语侠盗鲁平大侦探波洛第一季听见歌再唱少女大人未来小姐狐缘月蚀谍影重重2龙卷风(上)30 单身贩售我和春天约在清溪美国情事2009天使的战争橙子和阳光龙拳小子2016变形黑侠非凡家庭美好的一天浪漫天堂上海滩喋血枭雄怪你过分美丽四大名捕国语无厘头外宿抓住她们飞越比佛利第三季镇灵攻略第二季夫妻圆满秘籍 要不要交换?一晚就好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是幸福的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末尾望月的故事,可能我只会给三星。个人感受来讲,前面的叙述由数人的片段组成,很有纪录片的感觉,但也让我有点昏昏欲睡,东拍拍西拍拍,有点找不到主题。传递的感情也像隔着一层雾,朦朦胧胧的,说不出是优点还是缺点。但是可以感受到,是枝裕和纪录片出身的鲜明的风格。 简单概括一下印象深刻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里是天国前的中转站,人们在这里留下一段最幸福的记忆,由工作人员记录并制作成电影,之后,这个人会忘却其他所有的记忆,走向天堂。而那些选不出记忆的人,就在这里成为工作人员。 记忆停留在九岁的老奶奶,有可爱的童心,喜欢捡拾收集地上可爱的小东西,最后在一个员工B的回忆帮助下选了樱花落下的瞬间,离开之前,她还送给B拍摄时用的一袋樱花形纸片。 和诗织私下聊天的女孩,在诗织的引导下把记忆从迪士尼乐园改成了趴在妈妈腿上的感觉。 员工B,其实是一个早逝的父亲,他不想忘记在自己去世时刚满三岁的女儿,每个亡灵节都去看她,想默默守望她到二十岁。

渡边先生,一直找不出值得记录的记忆,回看自己人生的录像带,发现年少时期说要做让别人记住的事情,最厌恶在办公室消磨时光,而后来却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和妻子只是包办婚姻,妻子还对旧人念念不忘,两个人相敬如宾却少有真情吐露。最后,他选择了和妻子在长椅上谈论看电影的记忆。这不仅仅因为这是他少有的温暖回忆,也因为他认出来望月就是妻子早逝的未婚夫,想给望月留下一些妻子的画面。

诗织是个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心思细腻的人。她其实父母早亡,在和另一个女孩聊天时为了安抚她,却撒谎说自己记得趴在父亲背上的感觉。员工们聊天提到有些人会有在子宫里的记忆,当他们完全浸没在水中时,记忆就会复苏,给人母亲子宫里温暖安全的感受。诗织听了就在浴缸里闭气,全身浸没在水里,正是想尝试能否回忆起父母的温柔。

望月22岁在战争中牺牲,他一直念念不忘着未婚妻恭子,也许是不知道恭子是否爱着自己,他犹豫着选不出最幸福的记忆。直到他得知渡边先生的妻子就是恭子,本想放弃负责渡边先生,却还是为他拿来所有的录像带,陪他一起看,希望他能找出自己的回忆。后来,看到渡边先生的信,他终于在诗织的鼓励下找到了渡边恭子留下的“最幸福的回忆”,才发现回忆里的人是自己。恭子的最爱始终是望月。

恭子的影片

望月因此选择了“独自坐在渡边先生拍摄布景的长椅上”的瞬间(破例选择死后的记忆),因为他在那里回忆起了过去22年的幸福,也是因为他在那里体会到了让别人幸福的心情。长凳其实可以两个人坐的,另一个位置,可以是恭子,也可以是诗织。

最后,望月和诗织在房内的对话,可以称之为点睛之笔。昏黄的光映出了两个人忽明忽暗、复杂难言的心情。

最后的晚上

摘录他俩的对话。

望月:

当时,我拼命地寻找,生命中幸福的回忆。五十年过去了,我才知道,自己竟然是别人幸福的一部分。多么奇妙的发现啊。 有一天,你也会找到的。 诗织: 我不会做选择的,如果我做了选择,我就不得不忘记这里的一切。所以,我不会做选择。我要把你记在心里,永远。

望月是释然中有遗憾,释然的是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成为别人幸福的一部分,是他最幸福的事情。些许遗憾则是因为,他的离开会让诗织感到失落。

诗织也是遗憾中有释然,遗憾是因为她一直帮助望月寻找恭子,但是直到此刻才知道,她的行为只是加速了望月的离去。因为诗织是死后在中转站遇到望月的,所以她无法保存这段记忆,只有一直留在这里,她才能一直记得望月。释然大概是,终于帮爱人达成心愿了吧。

共同观看望月的影片

这应该是诗织记忆里最温柔的时刻——和望月坐在一起对视(上一次观看客人的影片,他俩不是肩并肩坐的)。虽然心上人下一刻就要去向天国,再也不记得自己。

望月离开以后,诗织独自仰望天空,月亮是圆的。(前面他们一起仰望的时候,月亮是近圆)

诗织一个人看到的满月

整个故事传递着隐忍又深沉的感情,又是日本电影熟悉的克制的方式。细细想去,好像有极大的永无解脱的悲哀,又有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看透一切的释然。

死生亦大矣,即使可以用影片留下最幸福的记忆,依然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忘却经历的一切。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幸运的是,我们都是幸福的组成部分,这幸福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由此,可以常念一二。

虽然望月离开了,但是他和诗织都已经成为对方幸福的组成部分了。

我想把这部电影称为“记录拍电影过程的电影”,它其实就是介绍了一种拍电影的方式(或者是拍电影的本质)——造梦。

顺便,Arata气质太绝,虽然素人素到台词有时会念不清,但是光线映照下,两侧刘海在脸上投下阴影,让原本浅淡的神色变化更显得晦暗不明,给人浓浓的疏离感,就像远离人世的天国使者。眼里无光时便是寂灭的幽灵,可是偶尔瞳孔里闪动的光,又像落入凡间的神明。他太适合这个角色,能给人介于现实与虚幻的边缘感。Arata好像从出道起,就天然带着悲剧色彩。

无光
有光

 2 ) 天堂里的电影院

    当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终结,我们就会来到一个叫做“天国”的地方,在那里的一周时间里,我们花三天时间来选择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记忆,然后那里的工作人员会把这些记忆拍成电影,七天之后,当我们在电影院中看完影片,就会清除掉所有其它的记忆,肉体消失不见,最终永存在电影里的那个片段中。这是是枝裕和1999年的电影《下一站,天国》的背景设置。这部冷静、优雅的作品和是枝裕和之后所有优秀的电影一样,在平淡中书写奇迹,在隐忍中积蓄力量,它如同平静的湖水中一片落叶的降临,带来一丝丝涟漪,慢慢打开记忆的阀门,走向那属于自己的永恒一瞬。

    影片场景构造极其出色,“天国”中没有云雾缭绕的仙境楼阁,只有一栋古老、刻板的老楼。那些印着斑驳旧渍的门窗,还有吱吱作响的木地板,如记忆般盘旋错节的爬山虎,天国的一切似乎都与尘世格格不入。这里每周迎来送往,一个个逝去的生命在这儿登上开往天国的列车,驶向生命的彼岸。

    电影前半段,是枝裕和用了大量篇幅来拍摄22个逝者寻找“永恒一瞬”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几乎全是他们与天国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这些乏味、冗长的细节与电影后半段极具戏剧性的叙事比起来实在单调,但这样话剧味道的叙事一定是是枝裕和有意为之,因为这种过程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形态,一种被记忆包裹的诗化形态。对于“记忆”的探讨,一直是电影大师们钟爱的主题,阿伦•雷乃就是其中代表。在雷乃的《夜与雾》、《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名作中,我们看到记忆不再是作为当前叙事展开的某种推动力量,而是依靠“回忆”的带动,将情感动态化、影像化的过程。同样在《下一站,天国》中,记忆也不是什么煽情的调料和补充叙事的手段,它更像是一种力量,一种面对死亡、迎接新生的力量。在这形形色色的22人中,有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永恒一瞬”,但还有一部分人犹豫不决,甚至有人拒绝回忆或者无法找到值得永远铭记的瞬间,而最后这部分人就留在了这里,成为了“天国车站”的工作人员,这几位“记忆收集员”也是影片要重点刻画的对象。男主人公望月50多年来一直被战争的创伤束缚,无法找到那最美的一刻。其实“回忆—记忆—失忆”的过程似乎也在暗示着“拿起—摆平—放下”的人生哲学。记忆是旧的,就像这古老的楼房,我们不需要对它进行装修、翻新,它原来的样子已经足够美丽了。

    电影一开始,我就开始“走神”了,我不停地想,如果此时此刻我的生命终结,我会选择怎样的一段记忆呢?这样的代入感是如此强烈。当影片中工作人员在讨论人最早的记忆从何时开始时,我又开始拼命回想自己最早的记忆片段,我想起了3岁时在亲戚家的圆形玻璃茶几上第一次看到香蕉的场景,这是多么奇妙的观影体验呀!这段记忆现在突然变得如此清晰,好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一样。与剧中人物有同感的另一点是,为什么人类总能记忆起那些不好、痛苦的往事,却无法保留些许美好的回忆?现实中的我们总是被烦恼、怨恨所围绕,在宁静的天国中,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记忆已经不再属于我们自己了,它改变了我们,让我们变成了麻木、自负的机器人,而找回那短暂一瞬就像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在通往天国的旅途中,我们也终于学会了乐观与豁达。

    《下一站,天国》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回忆—记忆”的电影,在影片中段的拍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是枝裕和对电影本身的深沉的爱。正是靠这些陈旧的拍摄道具,原始的拍摄方法,我们才能保留那美丽的一瞬间。对于电影来说,不就是对那些美丽瞬间进行保留的一种艺术吗?而拍摄电影的人则是无法找到那段最美记忆的人,电影的观众呢?他们看到了电影中的自己,然后这些片段成为了他们的记忆,被带到了彼岸的天国。是枝裕和是善良的,也许电影中的一切演员、道具都是假的,但情绪与感动是真的,这就足够了。在放映电影的片段中,当电影院的灯光暗下来,我以为会有如《天堂电影院》那样的煽情段落,看着银幕上的影像,观众落泪,然后一个个消失,但是枝裕和没有这样做,就一个短短几秒钟的黑屏,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结束了。

    影片最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天国工作人员望月最终发现了未婚妻的影片片段,并且他出现在了这个片段中。多年的情感束缚终于解脱了,他也要离开了。但他的影片片段却没有选择与未婚妻相同的那一刻。这出乎意料的选择却让影片的情绪表达达到最高潮,那几十秒的画面我不能写出来,相信每一个看完电影的观众会自己记住这个片段的。

    电影终于结束了,在送走了上一批逝者后,新的一批又将到来。望月也走了,上一批那个无法找到记忆的人留了下来成为了新的工作人员。天国里的故事平和、安静,就像安枝对望月的感情,只能隐忍不发。我们真的需要感谢是枝裕和这样的电影创作者,他们所拍摄的“美丽一瞬”蕴含着某样神秘的东西,用影片中的一句话,应该就是“活着的证明”吧,突然发现,活着原来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幸福的事呀!

 3 ) 生存的证据——《下一站,天国》

在我们死后,世界依旧春夏秋冬,日出星陨地向前推进。没有人可以让地球停止转动,没有人可以左右历史的进程。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仍将继续着自己的人生,这,就是生活。但我们呢?对于这些死去的灵魂,他们将到达什么样的地方呢?
     小的时候,老人们总在继续着他们幼年时代的传说,比如人鬼魔神,比如天堂地狱。传说中天堂如梦,地狱如火。天堂中有莺歌燕舞,有佳木繁荫,有瓜果飘香,有溪水潺潺……宛如《创世纪》中的伊甸园,而地狱,火光冲天,欲火横流,置身其中的罪人,将永世不得安宁。他们的话无形中左右了我们,我们不可以不听大人的话,不可以做坏事,因为这样我们会堕入地狱。长大后,我们发现,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只是用长柄勺喝肉汤时,你是否先喂给别人。于是,天堂有爱,地狱只有欲望。
     枝裕和说:没有天堂和地狱,每个人死后都将去一个叫做天国中转站的地方,并最终从那里走向天堂。
     这里就是天国中转站。
     “欢迎来到这里,你将在此处停留一周,然后从这里走入天国。房间已经准备好了。但在此之间,你必须做一件事。你要从你过身前的记忆中选择一件带往天堂,它将成为你们在天国中的永恒记忆。今天是星期一,决定必须在星期三做出。请大家把握时间。”
     每个到达这里的人都将选择一个代表自己生存证据的记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制成影象,然后伴随死者渡往生命的彼岸。这是对你人生意义的肯定。有人说:只选择一个回忆,是不是太过残忍。可那是对于幸福者而言的,对于更多的世人,他们往往并不知晓自己的感受,他们甚至终其一生也不明了自己的生存证据是什么,他们的人生意义又是如何。于是带走一个记忆,并永恒的活在其中,是上帝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因为我们最终选择了我们的人生,肯定自己的生命。
     这是中转站中最寻常无奇的一周,工作人员又迎来了新的一批客人,他们中有年近古稀的老者,有正值花季的青年,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不一而足。而工作者所要做的只是引导他们回忆往昔,并从中找寻自己的幸福,伴随他们在幸福的片段中,升入天国。这一批有22人,大家的工作量有所增加。
    在说明大家必须做的之后,亡者们开始努力搜寻自己的记忆。他们将记忆定格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企图可以再次抓住那时拥有,而现在已逝的感受。从他们回忆往事时脸上所呈现出的喜悦中,我们总能得到一些小小的颤动。
    这是一种有趣的经历,坐在放映厅中,看着荧幕上,曾经的自己正做着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这样的感触,不仅仅是幸福可以表达的了。他们的幸福,足以感动我们每个人。随着幕落幕起,我们看见,不足一岁的婴孩在襁褓中,快乐的沐浴在阳光之中;年幼的孩子在竹林中在简易的秋千上,发出愉快的笑声,而距他们不远处,母亲在为他们准备米饭团;穿红裙子的女孩,站在舞台上,跳着叫做“红舞鞋”的舞蹈,她可以从台上看见,自己的哥哥正愉悦的看着她,而随后哥哥会奖赏她,可以去吃“鸡饭”;初中二年级的男孩,在从上学的路上坐的公车前排司机开着的窗户吹入的清风中,享受学生时代难得的宁静;飞行员将飞机的两翼插在云际,兴奋的沉浸在飞翔的欢跃中;战后在桥上意外相遇的情人,彼此除了对方,什么也无法看清,他们甚至忘记问候对方:这几年过的好吗;迫切等待爱人的女子,在成人节那一天在帝国酒店的客房中焦急的等待,在情人出现的刹那,也许她最幸福吧;快要分娩的母亲,在阵痛中,看见自己的孩子,于是幸福的流泪;喋喋不休的男人,没有选择和他一生中不断更换的妓女为伴,他最后在女儿婚礼的幸福中走入天国;活在梦想中的西村婆婆,在樱花飞舞的画面中,幸福的微笑……这些简单的细节,足以打动上帝的心。
    可是没有选择回忆的人呢?他们将留下,在中转站中,和一批又一批的人,相遇,再分离,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寻自己的感动。他们不是不能选择,而是不想。有人说,不选择也是种责任吧。不是没有道理的。升入天国后,所有尘世的记忆都随之灰飞湮灭,那么我将会忘记你,忘记这里的一切,而这,我不愿意。所以,有人为了守护自己年幼的女儿留下,有人为了自己爱着的人留下,这是我们的责任。
    这是中转站平凡的一周,却又是极不平常的一周。工作人员望月在自己负责的渡边先生那里发现了他的妻子竟是自己生前的未婚妻,这一切都让他很苦恼。最后,渡边先生在自己71年的回忆录象带中发现了妻子对自己的重要性,他最终在和妻子安详的坐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畅谈往事中,步入天国。而渡边先生也为望月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他早已知晓他就是自己妻子战死的未婚夫,他的妻子每年在望月的忌日都会独自为他扫墓。
    在大家的帮助下,望月终于鼓起勇气,找到了未婚妻死去时留下的片段:那是1943年,一样的中央公园,一样的长椅,而长椅上坐着的却是望月。望月想起,自己参战离开之前,和女孩在那里相约,可是当时他们一句话也没说。这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望月决定离开,他说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幸福时,他觉得很满足。望月走了,而中转站的工作仍在继续,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死后,你将会选择怎样的记忆带向永恒?那些你的生命的证据,那些爱与被爱。在影片结束时,我的母亲对我说,也许她应该想想自己要带什么样的记忆。她告诉我,她会选择我一岁那年,她挺着大肚子,而我任性的要她抱我。在上饶清冷的冬天,她穿着红色的高领毛衣,肚子高挺,怀中抱着一个撒娇的孩子,那个孩子还不时的把冰冷的小手,塞进妈妈的脖子。她说她努力的回忆和我父亲在一起的回忆,可是她真的觉得都没什么比那一刻,给的映象更深。因为她必须一个人,努力的抱着我和妹妹,像一种宿命。我们就是她的生命的证据。
    我和妈妈坐着,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流下温暖的眼泪。
    “上帝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创造了人类。”这是我看完电影时,首先想到的话。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它是一部真正能感动你的影片。一些温暖的小细节,为什么不让它们打动你呢?

 4 ) 无法剪辑的电影

A望月负责的7人:

多多罗良子:穿红裙子跳舞的时光。

吉本香奈:三岁的时候靠在妈妈身上,妈妈帮着掏耳朵。

大熊:大地震过后在竹林荡秋千,吃母亲做的饭团。

山本贤治:五岁的时候往壁橱里塞东西然后躲起来。

儿岛真显:给自己的匡威运动鞋系鞋带的时候听到喜欢的”叮铃铃“铃声。

渡边一郎:和夫人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

远藤邦生:某次飞行练习时看到的云中风景。

B杉江负责的7人(只演出4人):

郡与宁:战后与未婚夫在古川桥的偶然重逢。

战争的时候被美国士兵围捕,并给他烟和洒了盐的米饭。

平川:生产的时候。

天野:在帝国酒店等一位男士的时光。

C川岛负责的8人(只演出6人):

高桥辉政:20岁自杀的晚上,月光下的轨道和脑中浮现的恋人和母亲的脸。

初二的时候,坐电车上学的路上享受吹进来的风和阳光。

文堂太郎:出生五六个月的时候躺在草地上,沐浴着秋天下午的阳光。

年轻时候的风流事。

伊势谷:没选。

西村婆婆:九岁那年。(婆婆没选,安排为樱花落下的日子)

望月隆:在小站的日子。

看完电影脑子全是黄信尧导演在一席演讲里的一段话:“我们常常会说人的死亡是一个终点,可是就像数学家欧几里得讲的,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条线,那生命就会有起点跟终点。可是当我们把起点跟终点接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它就是一个圆,生命的圆圈就像是一个漩涡,我们谁都逃脱不了。我们把死亡作为一个开端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场开始。”

《如果爱》里说:“每个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有时候他们会以为他们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就拿这对母女来说吧......在我这储存里很多被别人剪掉的片段,我把他们都收起来了。因为他们有时会剪错的。等他们再需要的时候,我就会把片段送还给他们..... ”

人生是一部无法剪辑的电影。

 5 ) 理解电影深意的人可能并不多,除非有日本文史哲知识的铺垫。

刚上完电影评论课,趁热写两句。(看电影不是很仔细,听课也有些忘了,有错误望指正)

电影节奏缓慢原因之一是 是枝裕和 纪录片出身,这部剧情长片采用许多纪录片拍摄方式——比如采访调研,因此影片开头那些人物的采访会显得冗杂堆叠——但是导演采访了几百个人,询问他们印象最深的人生回忆,许多演员也是在采访中挑选。这也算是电影技巧杂糅纪录片手法的一种创新。

PS:是枝裕和的电影风格并非是在繁华的都市,这和导演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在京都偏僻的一个区;同时,京都是一座文化古都,外加是枝导演的文史哲功底和高学历,他的电影会有很多涉及日本文化核心的东西。

另外,影片是双重意义的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电影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日本文化对生死有着别样而空灵的解读,影片的主旨表达的是,人活着没必要一定功成名就才有意义,人活着就不可避免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这种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

电影的意义:在这个影像文化盛行的年代,电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脑海中美好的回忆片段算不算是一部电影呢?我们死去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去,是不是影像媒体对人生也有着重要作用呢?这里作者升华了电影的内涵。

1。里头有一个女孩说自己的人生回忆选择在迪士尼的快乐时光,后来改变成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日子——这里隐喻的是美国文化对日本青少年的思想冲击,作者希望日本本土文化不被年青一代遗忘。这对中国的教育也是有所启迪的。

2。有个老奶奶的记忆就一直停留在九岁(还是七岁来着),她的人生最有意义的一段是什么呢?这种与众不同的生命轨迹也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吗?

3。还有一个人的采访体现导演对日本早年欺压朝鲜民族的反思。

4。天堂小站的电影拍摄者都是死亡的人,他们没有整理好自己人生的回忆,因此并没有选择离去。中国的阴阳界相交的地方是奈何桥、孟婆汤、牛头马面,而这部影片认为阴阳界驻守的并非是超人的圣灵与鬼怪,反而是我们人类自己。这里也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5。还有一些我忘了。。。说实话我也看不太进去 TAT 还是要多读书

 6 ) 伟大的电影,幸福的人生,下一站,天国。

鲤鱼这代人电脑玩得很溜的人不多,毕竟小时候没有,能打个游戏,看个电影的算不错了。我接触微博,微信也是这两年的事。不太懂,只是随性乱发,不过却是一只名副其实的资源狗,从十几年前有电驴和BT开始,每天用个把小时找电影基本养成了习惯,而且乐在其中。最初找到电影就在微博上随手分享一下,慢慢发觉了自媒体的好处,认识了很多喜欢电影天南海北的朋友。

经常有朋友问鲤鱼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或者那些电影可以给十分。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和电影无关,是我的价值观造成的。前几天孙俪有部挺热的剧集《那年花开月正圆》,看一眼片名我就不会看。花开月圆对于我来说觉得一点都不好,花未开时,月未圆才是我最推崇的境界。所以我对喜欢的东西,也不愿意评价成最好,满分,完美。换言之最好最喜欢的电影,永远是我要看的下一部,才是我一直不断看下去的欲望。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评分标准,我把8-9分电影界定为经典,而9+的界定为伟大。在我的微博关于两部电影是否伟大展开过十分激烈的讨论,一部是《阿甘正传》,另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每次几十人发言差不多,这两部在我这里都是8+的评分到不了9分。很多小朋友对我的看法嗤之以鼻,一部电影在上映二十几年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正常现象,评分当然取决于个人喜好和其他人没太大关系。在看的不多,没有正视自己审美观的年纪,才容易被舆论影响,并且希望影响别人。看过三千部以上,更喜欢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或者为什么不喜欢这一部,至于是不是250排行榜第一名则显得无足轻重。

今天整理是枝裕和导演作品时,想起了这部,这部我给9.5分,在我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这两个月我建了微信小号以后,有一位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电影。我说娱乐,我对电影最直接的需求是娱乐。她很意外,她说计划看一万部电影,可以体会人生哲理。这种观念我不太认同,电影的篇幅和表现方式,对于哲学这种需要系统思考的命题有点太高大上了。一部电影能反思一到两个哲学问题就是很不容易了,没有一部伟大的电影能系统的探讨人生哲理。而用无数部电影,支离破碎的拼凑一套世界观去指导人生则更是难上加难。

有这种想法还是应该计划用几年时间系统研读一些哲学典籍。就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文学都强过电影。年过不惑,我很少想人生观,世界观这些问题。二十多年前我挺着迷的,用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看了很多儒家,禅宗,道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典籍。没错就是很多小朋友不屑一顾的马哲,我是在接触了欧洲古典哲学一小下之后,马上跳到马克思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很强大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绝对是具有权威意义的,至于社会主义部分我没看完,也没看懂呵呵吧。哲学这种学问研究多了人容易迷糊,说白了,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要怎样得到,这三大命题人生真的没什么好困惑的。

之前说了我对电影最大的需求是娱乐,这就使我成为了杂食动物,我什么电影都看,不受好莱坞类型片理论拘束,只要让我觉得好玩,兴奋,刺激,愉悦的都是好电影,只要做到这点我基本会给7+,我称之为好看;而在好看之上能够引起我情感共鸣的,无论是让我欢喜,忧伤,痛苦,恐惧,仰天长啸还是牛肉满面的,我认为可以称作经典了;而在经典之上,就进入了那位小朋友说的体会人生的层面上了,一旦有电影在我看过之后,会重看几次,并且不断反思电影提出的问题和电影给出的答案,绝大部分电影没有答案,答案靠观众自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月或者几年,也许在困惑之后渐渐脑海中有了清晰的答案,有些会一直困惑下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把这样的电影放在伟大的范畴之中。

这部看得挺早十几年前,第一次应该没全看懂,但是我已经把这部看做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了。这部其实主题讨论就是什么才是天国。不是一个破烂楼房,絮絮叨叨的访谈是天国。从电影里出发下一站,才是天国。中国人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多,所以考虑死后之事的则更少之又少。把握人生及时行乐才是硬道理。可是短暂的生命之后,所有人终将归于永久的沉寂。所有的宗教都会用死之后的归宿来约束教徒生时的行为,说白就是行善或者为恶,决定死以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至于天堂什么则各有所述,有《疯狂麦克斯4》说的天堂就是每天吃炸鸡和可乐;而《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里则是安详的躺在蹲便一样床位里怡然自得;或者跟奥丁,耶稣,释迦摩尼,太上老君每天玩耍。反正天国大家都是愿意去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除了菩萨可能没有人愿意。而是枝裕和在这部里,则把天国描述为,永远生活在自己一生最感动的记忆里,辗转反侧期待情人出现的时刻;为了讨好哥哥翩翩起舞的时刻;傲于天际徜徉在云海的时刻。第一次看完之后,我马上喜欢上了这部。只挑一件对于我来说虽然难以取舍,可是之后无尽的时光中都是生活在自己最幸福的时刻,绝对是天国。

而电影还要表达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这个我当时没看懂,完全体会要等之后好几年。电影是在两千年左右看的,就算没全懂,以我当时的电影修养,也知道这部分是枝裕和是要在截图的这位老人,他的妻子和那个年轻的问询员的故事中表达这个问题的。毕竟在琐碎的群戏之中,三个人的故事相互联系。而且选择人生最难忘的片段是同一场景。

什么是幸福当时没有体会到,可这位老人算不上幸福我是知道的,他选不出来嘛。那时年过而立,身边这种工作还不错,妻子也不错,看起来什么都不错的人不少,可注定到死了却无法回忆起自己幸福时刻的人大有人在。那个谁谁也许会说这辈子喝酒是最开心的吧,结果发觉一辈子喝了几百上千次,百分之九十喝醉了;那个谁谁谁或许会说打麻将会是很开心的事,结果发觉人生七十年算起来有二十年时间在打麻将,最终却是蛋疼的不输不赢;还有个谁谁谁一定会为一辈子把过几十条妹自豪吧,可惜在死之前唯一能想起女人的脸却是妻子离家出走时的样子,拼尽最后一口气只能回忆下孩子三岁的模样,至于现在多高是胖是瘦,没见过也不知道。是枝裕和要表达的幸福,我在三十岁时不明白。

看过这部过了大约四五年,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我陪妈妈和妻子,带着儿子还有外甥去游乐场玩。各种滑梯,蹦床,球海洋的那种,之前也去过很多次,一帮小魔怪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一般都在车里抽烟或者睡觉,如果不是要充当司机的角色这个场合我实在没必要出现。那天不困左等右等也不见他们回来,索性走了进去。妻子和妈妈都没有走的意思,妻子在器具旁保护儿子,妈妈则坐在长椅上静静的看,脸上都挂着淡淡的笑容,蹦来蹦去的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好玩。人生很多东西不是靠学,靠背,靠思考的,一瞬间就懂了,就是禅所说的悟。静静的站在所爱之人的身边,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他感到幸福时,自己会更加幸福。儿子看见我的瞬间,高高跃起,尖叫挥手的瞬间,我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微笑,一瞬间我们五个人集体幸福起来。

朋友,你有所爱的人吗?有爱你的人吗?有因为你的存在而让所爱之人感到幸福吗?你幸福吗?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国吗?

伟大的电影有很多种,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魔幻史诗是伟大的,天灾巨变前的深情相拥是伟大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是伟大的,年华老去心底深深埋藏的一缕脆弱的忧伤是伟大的,卓别林的电影是伟大的,奥逊·威尔斯的电影是伟大的,希区柯克的电影是伟大的,莱翁内的电影是伟大的,特吕弗的电影是伟大的,无数伟大的导演用自己的才华演绎各自理解的伟大。而出道不久的是枝裕和在这部里,用低廉的成本和简陋的设备,拍摄着每个人即将带到天国的幸福,用摄影机再现芸芸众生平凡琐碎的幸福,并且让观众感受这种幸福,就是是枝裕和的伟大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lydysc2017

 短评

这部电影讲了两件事:1、记忆(死亡);2、电影(记忆)。死了,去天国之前可以留下记忆,而留下记忆则通过电影,电影不死,但人必须走了。即使在一个幻想空间叙事,是枝裕和也一如既往的平实——死亡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也仍然是一些平实的碎片。而天使们,没有翅膀也没有光晕,天国车站更是简陋如斯

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如果你对今生没有任何眷恋和回忆,也许就失去了来生的资格和意义。我还无法选择。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让你挑选一段记忆带去天国,你会选什么?这个设问暴露了记忆永远有差等,不是责任,没有温情,它最残忍。最后的记忆中的记忆更是很妙。尽管很欣赏他的电影观——比真实更真实,比梦更梦,但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只是不愿做出选择的人,就只好留在人世间为别人造梦了。

15分钟前
  • 57
  • 推荐

7/10。面对生死灵魂这样的伪命题,是枝裕和直接拍成了问卷调查。在此寻找记忆片段只是作为叙事的动机,压抑灰暗的布光、忽略配乐及环境声的对白、长镜头+大景别、与叙述主线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用正视机位观察人物微妙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并捎带向电影制作本身致敬。怪我不怎么喜欢散点式的纪录风格。

1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重看#手持镜头和大量访谈,明显带有是枝裕和早期纪录片的遗风,正处于从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过渡期,因此虽是极现实的素材内容,框架却是架空式的天国车站;出道路数与河濑直美相似,也偏爱死亡话题,以及关注老人和孩童题材;正如他本人所言,小说更注重内心及情感,电影保持客观距离。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前半段如纪录片访谈,勾勒出天国中转站的运作模式,略感聊赖之际,陡闻二十出头的Arata说和老爷爷是同龄人(他好像水果星球乐队永强+柚子结合体啊),心瞬间被震动,仿佛找到解锁这片的心灵密码,及至拍摄、放映每个亡者生前最幸福时刻,是枝裕和如此温柔地让人感知到: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它再现已逝记忆,呈现人类万千悲欢。如果死亡不可避免,至少可以庆幸天国的前一站是电影。

26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喜欢琐琐碎碎的往事回忆,为了吃鸡肉饭穿红裙子在餐厅给哥哥跳舞,下午枕在妈妈的腿上睡觉,第一次在天上驾驶飞机看到棉花糖一样的云朵,九岁那年全家避难在竹林里荡秋千吃饭团。中转站的简陋寒碜倒显得亲切。井浦新处女秀,青涩的演技也跟忧郁型男望月的气质不谋而合。

2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想到自己,会在贪心地跟工作人员讲很多很多,让他们拍一部撒旦探戈那么长的电影出来,还是什么都不选就一直留在这一站好了这两种选择前,犹疑不决。

3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刚看完第三度嫌疑人,再扭过头看他早期被我遗落的下一站天国,有一种神奇的对仗感。对是枝裕和没有你们这群文艺青年那么痴迷,但几乎每一部也都有看。其实相比于他的影像,他对文学的设想和拿捏更正中下怀。那种能把自己的书影音完美融合的导演我想了想好像还这没有,能把书影做到这个地步,他入前三。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录像带和电影的并置实在迷人,既然录像带能把人生的全部都记录下来,为什么在人生的最后还要特地还原情境拍一部电影呢?电影的美好意义就这么讲出来了。选择也是执着,不选择也是执着,人生所有就是执着啊。一个内核很炫技的故事,用丝毫不炫技的方式讲出来。神作。BJIFF17S9

42分钟前
  • 邝子约
  • 力荐

不仅是是枝裕和最佳,更可写入日影史十佳。1.影片触探到了繁复、异质而流动的自我绵延,直面终极问题:关于记忆与记忆的重构,关于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2.用最朴素的方式(访谈纪录与简单真诚的搬演拍片过程),传递最动人的情感;用最纯粹的方式(围坐讨论),思考最本己的哲学议题:最早的记忆在哪里?再现记忆有何意义?过往记忆与对梦境的还原甚或对未来的真切想象,何者更真实?不做出选择就是拥抱完整的人生吗?3.拍出的电影大多留白,我们仅能通过逝者的话语与零星的演绎排练,在想象中重塑他人的记忆。4.通往天国的记忆电影制片厂,亦是我看过最美妙动人的死后世界,一如[可爱的骨头]。5.今夜月色真美的凝望&天井盖。6.留下拍电影的记忆,坐在摄影棚中的长椅上回顾人生。7.夏日里,坐在公车前排,微风拂面。8.在云朵里飞行。(9.5/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这才是对电影的最大礼赞啊。开头的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纪实风格,将这个幻想的故事弄得像真实发生的。依然是是枝裕和最喜欢的亲情,生死之类的话题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相当有意思的构思,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虽然节奏略慢,但是相当值得回味。假如我现在死了,我最难忘的是小学入学时候,妈妈为我缝的刺绣书包,那是我高中之前唯一的书包。现在回想,如万晓利所唱,妈妈再给我缝个书包,让我背上它去天涯海角。

53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我已经找到了,最想保留的那段记忆。

5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好美,又好哀伤。我会选择哪一段记忆呢,在海边第一次握住喜欢的男孩子的手,和喜欢的男生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结束糟糕恋情后在南京的游荡,这些是第一批钻进脑子里的;又想到考研成绩出来后到走廊里给姐姐打电话、和朋友在出租车上收到复试结果和她分享以及高考结束的时刻,都是少有的十分轻松的体验:结束了,可以死了吗;对比电影也想到小时候因为一条便宜纱纱裙求妈妈很久得到后的万般珍惜,以及雨天被妈妈抱在怀里喊着毛毛,毛毛。我也好想知道你的答案,但是千万不要告诉我呀。

60分钟前
  • 家用电器
  • 还行

少不看黑泽(清),老不看是枝。

1小时前
  • 沉歌
  • 推荐

B / 独特的生活化纪录色彩的科幻/奇幻?或是如李沧东《诗》一般对自身创作的一次具象论述?是枝的作品大多具备一种后撤的时间性,而本片的设定正是回忆的拣选与重塑。敏锐地创造/捕捉到生死之间人混沌的质态,比Coco之类完成度高太多。最终,是电影把我们召唤到天国。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那年冬日的清晨,一行四人走在初雪覆盖的柏油马路上,阳光洒在肩头,脸上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与困倦,转角看到了一家早餐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冲散了冬日的寒冷与喧闹过后的疲惫。那顿早餐,在我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用味道刻录在了我人生的电影之中。——这就是我想要带去天国的那段记忆。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是枝裕和啊,能把死亡描述得这么有人味儿,你恐怕是唯一一个了吧?太喜欢那个回忆自己红裙子的老奶奶。17.4.9 重看。感觉很不同,竟然出现了幽默感,而且这次更关注主角的心境。能活在一个人永恒的记忆里,真的相当幸福。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三星半。同样是生命与死亡的议题,同样是聚焦天国(地府)里的亡者及其一生,到了电影工业相对发达的韩国那儿,就成了奇幻化了的《与神同行》,而到了擅拍亲情伦理的是枝裕和这儿,就演变成了半纪录片式的《下一站,天国》,商业与文艺的两种处理,个中奥妙和对照也十分有趣。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