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爛,還可以說些甚麼?
關於這套電影,其實只消寫一個「爛」字就可以收筆。選角爛、劇本爛、剪接爛、拍攝爛,完全是為了令人割櫈而拍攝的作品。
選角方面,女主角劉心悠真的肩不了整套戲,強行擠出來的表情、生硬的肢體的動作、完全沒有感情的說白,令看的人感到難受。用新人不是不行,只是至少也要選一個合格的來用吧?聽著劉小姐的說白,真的有種打爆營幕的衝動。口齒不清,還可說因為角色是竹昇妹之故,但毫無感情的把對白抖出來,每一隻字也像說得很辛苦似的,聽得人比說的人更加辛苦。至於林嘉欣其實也是選角錯誤吧?要林嘉欣扮演比劉心悠年長這麼多年的洛華完全不能說服人。縱然林嘉欣已經二十七歲,但天生一副甜美的baby face,即使扮演中學生還是能令人信服,如果是由她演菲比的話,相信會好得多。當劉心悠的樣子看上去像廿多歲,而林嘉欣看上去也像廿多歲,二人看上去其實差不了多少,當已然嫁人的洛華失去丈夫時菲比還是個小孩子,兩個人並排起來,洛華未免保養得太好,而菲比也未免過於未老先衰吧?電影的男角不乏好戲之人,然而真的有這個需要嗎?刻畫不足的角色其實只是對演員的一種浪費吧?
故事其實還可以,然而,劇本卻爛得緊。沒有個性的對白,千人一面。如果不加上演員的演繹,單純地拆開來看,根本分不到是誰的對白。菲比理應是個天真純潔的女孩,然而在劇本的描述,加上劉心悠的演繹,令人不禁懷疑菲比的智商是不是比一般人低。天真的過了度,就成了白痴。而且不曉得是玩弄影像過了頭,令可以刻畫的地方減少,還是為了掩飾劇情的薄弱而玩弄影像,情節的刻劃過於點到即止,甚至是未到就止,平面得緊。
最後是拍攝及剪接的問題。廢鏡很多,拖慢了節奏,應快不快,應慢不慢。鏡與鏡的接合位也做得不好,過於跳脫,以致有點不連貫的感覺。如果要重剪的話,大抵影片只會剩下一半。影像其實是說故事的手法,故事始終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影像而傷害了故事,未免有點本末倒置吧?
http://chinakolau.net/wordpress/?p=336聽她的介紹,說這部電影好看,就找來看了壹下。發現了這麽壹個問題,故事講著講著不知道該講什麽了,或者說忘記該講什麽了,內容丟掉了,想表達什麽估計連導演也不知道了,結尾的車禍就跟這個故事壹樣---完全亂了,故事的中心都不知道到哪裏去了。在百德沒死之前,故事的重點似乎是放在了他身上,按電影裏的“讓小妹做他的位置”這句台詞來看,重點也應該到了小妹身上,但是重點壹下子就丟了,故事沒有了主心骨。“從前,有兩只小白兔跌入狼群,壹只改變了自己,另壹只改變了狼群…… ”這個是導演對這部影片的壹個總結。很顯然,他是把兩個女人把放到了主要位置,但是實際上,小妹的角色只是相當于壹個線索,把故事串起來而已,沒有重點去講述,而洛華這個角色也只是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百德死之後才開始變成主要的。這部電影是黃精甫導演繼《江湖》之後的第貳部主流作品(曾拍攝獨立作品《福伯》),可以看出他的作品裏有很濃的浪漫主義色彩,而且故事的想法很好,只不過都是在結尾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給自己壹個提示:開了壹個好頭,不要忘記來壹個漂亮的收尾!
故事编的比江湖还烂,尤其是看到最后大家合力救阿嫂和大风的情景,我都要吐了。黑社会就是黑社会,盗亦有道,江湖局势若能被一个少女的天真纯良轻易的扭转乾坤,人性也太简单了。辛德勒名单里小女孩的那条红裙子,只是为了从视觉刺激上反衬战争的罪恶,同时给黑夜里无助的人一点光亮,斯皮尔伯格可没幻想过用它去感化希特勒。
感觉黄精甫在模仿早年王家卫的路线,企图另辟蹊径寻找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同时大玩各种前卫的拍摄技巧,同样有大牌影星助阵。阿嫂的画面确实够眩够唯美,都可以切割成若干部MTV了。可惜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看看张艺谋的口碑就知道了,尤其今天的港片更是剧本为王的时代。王家卫在英雄片横扫香港的时候剑走偏锋,旺角卡门的故事生动的描述了小混混的悲欢,就此一鸣惊人开辟了自己的天空。黄精甫选的剧本确实都非循规蹈矩的套路,却让人觉得荒谬且无趣,黄自己又没有王家卫驾驭影片的功力,能摆脱剧本的束缚用精妙的影像深刻的展现人性和情感,却在形式主义的技术流路线上越走越远。
更令人悲哀的是,众影帝的表现因为故事的糟糕而形如跳梁小丑,看到开头送礼物的片断我就知道各位大牌在他们的作品库里又添了一部烂片。装酷这种东西,行险如走钢丝,不小心就会让人反胃。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段,周润发吴宇森那样富于直接感染力的具体真实的风格淡出之后,江河日下的黑道片穷则思变,演化成简约抽象的表现方式和错综繁杂的人物关系,给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片故事的平淡和无理,使得每个人的演出都显得很可笑,即使他们都是浸淫黑道片多年的老江湖。黄秋生没有出彩的地方,曾志伟只会故作深沉的傻笑。任达华不适合那种心机深沉的师爷形象,扮相和黑楠一样土。方中信转型的表现不够自然。刘烨就懒得提了,他的戏路太窄。刘心悠作为新人可算合格,林嘉欣接这个角色则是自不量力,成为影片中最弱的一环,剧情也没有给她合理的表现方式,无法和刘心悠的角色形成冲突的张力或并立的比照。她旁边那个小弟是谢君豪吗,一看就是在模仿吴镇宇,太没创意了。
这是黄精甫的第二部片了,在电影圈众多大腕的鼎力相助和殷切期望之下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在不能令人满意。锐意进取是值得赞赏的,可是作为新人,必须要有能证明自己实力的作品问世,要么叫好要么叫座,否则观众和投资方都会失去耐性。
如果你仔细欣赏《阿嫂》的海报,相信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黄精甫聪明的借用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来表现剑拔弩张的氛围,众角色如同基督门徒,各怀心事,暗藏层层杀机,而身后象征虔诚、善意的三座大佛更衬托出反讽的意味。
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和《江湖》的黄精甫不一样,色调鲜明,没有了一般黑社会片子的沉重。
他的片子,永远找不出时代,《江湖》如此,这部也是。
林MM的表现没有太多的特点,但也算可圈可点了。
新人刘心悠,没发现多像张柏芝,我反倒想起了高圆圆。
浪费了一大票明星,小细节还可以,但是故事整体节奏不好,特别是和小红帽的感情线太薄弱了。最后的戏更是过于理想化。
觉得林嘉欣演得大姐太好了。。。曾志伟很囧。。。。刘烨略囧
整个核心主题非常不稳,基调也是飘忽不定,牵强生硬随处可见,女主的粤语可谓别扭。而除了黄精甫在玩弄各种导演技巧外,整个故事空洞平淡得实在令人无语,即便我觉得故事还有许多挖掘空间,但故事本身的一塌糊涂还是让人看不到多少希望,剧情发展得每丝每毫都不痛不痒,就更别谈什么挖掘空间了,也难怪司徒锦源作为编剧,在银河映像始终排不到一线,归根到底还是平庸
開頭那段很棒,音樂也很棒。可惜後面沒拍好,可惜了。
除了《洪兴十三妹》之后鲜有以女性视角为主的黑帮佳片,林嘉欣那糟糕的普通话听着真吃力,黄精普棋走险招敢用这么多大牌来衬托一个新人,可惜了题材,故事没讲好,还一味地耍人性,烂尾了。
不管别人对这它如何评价,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看了有3、4遍了,也向一些朋友推荐过,他们都很喜欢。没看过的朋友最好在安静的时候一个人看。
这台词、表演、剧情……怎么说呢,匪夷所思了
好像有一段时间看了很多港片,都是盗版,这部也在其中,还记得黑社会壮观的场面。
电影不算好看,但有这么多影帝的加盟,也算少有。女演员一个漂亮一个演技好。我从这个片子开始注意刘心悠,可惜这么多看一直不红。
为什么要请一群大咖影帝来把一部黑道题材的电影拍成文艺片,令人费解。剧情印象不深,但脑海里一直记得小时候香港媒体报道的一群影帝齐齐为刘心悠搭桥铺路,当年真的觉得她好惊艳,笑起来有酒窝好看极了。然而结果有点“差”,主要还是剧情的锅,看影名以为是“阿嫂”历尽千帆,登顶大杀四方,事实居然是她狗带了,满脸问号??
一大帮好明星拍出了一部烂片,秋生扮相很好,电影架构也很吸引,结局那个真的挺想吐槽的,女主角死在西瓜堆里。。。
我真搞不懂,百德既然想让菲比当自己的接班人,这18年来干嘛不培养她?结果是留下一个白痴女给兄弟们,演了场“扶不起的菲比”
喜欢刘烨说自己我的命一分钱都不值的那段
喜欢林嘉欣~~~看她演boss,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引自哥舒夜带刀的影评:黑社会就是黑社会,盗亦有道,江湖局势若能被一个少女的天真纯良轻易的扭转乾坤,人性也太简单了。辛德勒名单里小女孩的那条红裙子,只是为了从视觉刺激上反衬战争的罪恶,同时给黑夜里无助的人一点光亮,斯皮尔伯格可没幻想过用它去感化希特勒。 原文:http://mov
剧情设定其实很有意思,可惜被导演拍成了MV,黑帮情节少得可怜,每个角色都看似牛逼,实则没用。从曾志伟的角色挂了之后故事就开始一落千丈了,甚至还出现了"少林功夫好"的情节,黄精甫是疯了吧!演员们的表演其实都非常好,但这样的叙事让他们无从发挥,戏份最多的刘心悠在这么多有魅力的配角下甚至让我不想看到她,只想看林嘉欣等人的表演。最想吐槽的还是那个红色帽子的家伙,只有智障的男人才会整天戴着红色鸭舌帽在寺庙附近溜达。看在画面挺酷,大牌挺多的份上勉强三星。
林嘉欣给刘心悠当绿叶。。但是抢戏很严重,不愧是大姐
刘心悠的出场还是蛮惊艳的,不过故事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最后突然冒出个岩井俊二的电影配乐好串场。四星给前半。前半其实在黑帮风格化方面做的尝试还是挺有意思的,但过半曾志伟突然挂掉开始就散了,好像不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了,这么多人物却没有群像感——标题“阿嫂”,但这个阿嫂如果就单纯是个留白的工具人的话就好了,对其他人的塑造都会更好(特别是本身这个片长就很短不太够用)……然后刘心悠,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哦原来是那个三线女艺人的百合故事!
很烂,不过林嘉欣的演技很棒,完全盖过了那些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