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彩虹片拍的越来越像青春片 可能因为青春期的人都有自己最柔软的秘密 而柜子里的事又是这些秘密里最敏感的一个吧 取向的懵懂 童年的创伤都是写烂的东西 却因为这部戏迷幻的配乐 素净的配色显得特别的清新 无论是柜子里的人 还是柜子的人 多少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些许影子 对远处的人的敬仰 对梦想的坚持 借鉴「Black Swan」的意象手法在这部戏里成为男孩一次次蜕变的标志 作为处女作虽然青涩的地方不少 但是看得出导演有自己的情节和风格 希望下一部作品不会太远
一部小众(据我目前感受来看确实)的但同样不可不看的同性爱情电影。虽然说是同性爱情电影,不如说是藏匿在主角内心深处的同性爱情欲望的萌芽和爆发。穿插在剧中主角探索和家庭冲突两条线中间的仓鼠,是主角从小的好朋友,尽管从主角小时到长大仓鼠已经死了换了多次,但主角依旧把他们当成同一个,一直在某些情况下和自己对话。在我看来,这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主角的心理自白,不知他,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总会或多或少的幻想一个伙伴陪着自己,其实长大以后,会发现其实那就是那个时候躲起来的自己。 另外,整个电影里,男主和一个男生在床上喂水,那流淌着透着光的,流淌过的就是那种爱情向往的脉搏冲动。 以及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男主和父亲吵架,看到一根钢筋从自己肚子里凸出来,鲜血和腹部破裂,这些画面组装在一起,搭配音乐,确实有达到一种撞击和冲击感,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很喜欢结尾,当主角用纸船把陪伴自己很多年的仓鼠尸体送进大海,看到仓鼠和自己说着那些告别的话,有一种仿佛和那个被压抑的自我和解的感觉。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柜中野兽》,下面请看前线躲在阴影中的少年们如何面对现实的评价了!
子夜无人:
有生命力的处女作。
赵小毯:
泛善可陈,实则是青春片。
热可可加盐:
Vapid and cliche. This is exactly what an LGBTQ movie should NOT be.
Xavier-耐观影:
柜中的描述没能鞭辟入里,就像是任何一个少年青春期所发生的故事,没能给观众强烈的记忆点。
Her Majesty:
只有掏出无用的乌干达,用它把父权牢牢锁在柜子里,才能跑出柜外,拥抱母性。柜里柜外的对位关系蛮有趣。将nbcs单元里的几部lgbt题材电影作比较,就不难看出《醉•生梦死》和《橘色》是带有猎奇目光和优越感的直男拍出的假冒伪劣产品;而《柜中野兽》才是由真同性恋导演和演员拍出的带有思考的、沉浸于身份中的真品。
psychopath.MN:
心灵的压抑与挣扎最后还是回归探讨到家庭与成长原因。一切的爆发和释放都归于对父亲的怨恨与愤怒,受童年阴影的影响而采取了措施寻求解脱,可整部影片却一直在强调Oscar的身份认同与挣扎的过程,对于父子情感后来的禁锢却是模棱两可,使得大多情感冲突与压抑后的爆发都有些不知所云。
仓鼠本是因情感缺失而幻化成Oscar心中的另一个自我,可最后的最后又处理成情感之外的事物,显得异常超现实与突兀。
鲍勃粥:
cliche, cliche, cliche. kitsch, kitsch, kitsch. 和仓鼠对话居然成为了内心戏的推动主体,这种宛如世纪初的特摄电影(加菲猫,鼠来宝)的把戏真的还能再用?通过刻板印象(看手的方式)的两次确认身份过度刻意且腐朽,类型化的人物描述令人毫无兴趣。派对部分甚至需要直接展示男主使用药物才能推入高潮,强行的借物似乎是不信任影像本身的能力。高度随机的情感唤起毫无预期和预警,一切都被过度设计,且同时不够大胆。
欧.尹:
比预期好看些,视听上的风格化可以给人留下印象,整体节奏尚流畅。文本意图过于明显,为讲身份认同,攒出一个模板化的故事,原生家庭问题、遭遇ptsd、环境舆论等等一般都能想到的点皆在,且不说父母形象均塑造失败,更强行让宠物开口,以此勾勒内心,不说笨拙也不能算新鲜高级。影片的说服力因而欠奉,观感上几无共情,观影中更像是阅卷人读应试作文,单除去unfortunately一段——我在收到拒信看到最刺目的词也即是这个表面客气的unfortunately。
迷幻松饼:
奥斯卡和王尔德。虽然剧情平铺直叙,但是童年、父母和性向三条线通过主角对性向的探索串联系来的构思还算巧妙。前半段电影的配乐有点土,后来的电子乐加上暧昧的灯光、怼脸特写和一些隐喻,感觉才逐渐上来。很喜欢影片最后仓鼠说你父母换了我四次和气球爆炸的声音。整部电影最让我喜欢的是主角没有去成纽约,爱情无果,并没有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就像他妈妈跟他说:you’ve never had it easy and maybe you never will. 当你决定面对真正自我和人生的那一刹那就是梦的泡沫破碎的时候。
布谷卟咕:
合格的青春片(居然是处女作?),为了Aliocha Schneider的颜值得一看,故事结构很简单,这次的主角尚未打开自己,暂且处于人生种种小挫折爆发的时间点- 失学,感情不顺,家庭不和。延续了这类类型片的套路:略显孤僻的天真主角,有与众不同的潜能,去派对麻痹苦闷的自我,和暗恋对象有亲密的暧昧瞬间。观众可能会被某些瞬间戳中,也许是钢筋刺穿小腹般对性向的恐惧,或是在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出的不由自主的笨拙。对我来说是“What’s on your nails”那小心翼翼、快速掩盖欲望的一句。主人公对爸爸又厌烦又因为是亲密关系而失望的感情处理得很细微,结局小转折说的小仓鼠其实不知道是换了第几个了(给这个故事温柔加成),也许也照应了人的成长中,有的时候会很愤怒目前的人生现状,感到迷失自我,过去的自己消失了;但送走过去迎接的是新的成长。
#FIFF16#无人知晓单元第2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Oscar Madly是东海岸的青少年特效化妆师,面对强有力的父亲,面对困住他创造性的小镇,面对他受限制的家庭生活, 他想要离开。他从最好的朋友Gemma和自己的宠物仓鼠Buffy处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当他遇到帅气的Wilder时,Oscar决定挣脱束缚自己的铁链,开始他真正想要的新生活。
作者:方汉君
加拿大80后电影导演斯蒂芬·邓恩的处女作《柜中野兽》(2016),取材于导演本身的成长故事,获得多伦多第40届电影节最佳加拿大处女长片,近年青春片一部难得的佳作,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从此以后,加拿大不但有一个名头更响的泽维尔·多兰,还有一个名叫斯蒂芬·邓恩的年轻人。辽阔又广袤的雪原大地,总是能给创作者带来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心静止水的领悟力。
《柜中野兽》有着非同一般的质感,以纪录片的手法,删繁就简地着重人物的性情特写,以增加可触的真实感,其艺术性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在角色塑造上,祛除了那种拖沓与繁复,从亲子关系到自我性别认同着手,亦步亦趋的探索及正视,伴随着种种的不安与恐惧,巧妙生动地映衬于一只灵动的小仓鼠身上,再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及音乐的搭配,细腻的呈现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
奥斯卡·马德利8岁时,妈妈跟爸爸离婚,离家时,奥斯卡紧紧拉着她的皮箱,妈妈说小飞靶,每两周我们就会见一次。她挣开时,被小小的奥斯卡吐了口水,小鬼头怪罪于妈妈,当然情有可原,他还不知道妈妈的离开是因为爸爸暴躁的性情所致。自此后,他只能跟仓鼠小布一起,上学都放在上衣口袋,仓鼠带给他无穷的快乐。
但糟糕的是,在他上学的佛莱明主教学校,有天放学他目睹了一群男生殴打了一位16岁“娘娘腔”的男生,并用铁棒塞进那男孩的屁股,导致那男生下体瘫痪,这起校园霸凌恐怖事件无疑在奥斯卡心里落下了病根。
那根铁棒一只横亘在他的心里,压抑得他一直喘不过气来。难道他们口中的“同性恋”就该挨打吗。加之爸爸有意强化奥斯卡男子汉的一面,还特地做了树屋让他攀爬。这都引起小小奥斯卡的困惑感。
无疑,在这个严苛的爸爸的眼里,男人就得用健壮的肌肉疙瘩,蛮横的性格及勇猛的拳头说话,但奥斯卡只得服从他的旨意。他失意的时光都是跟仓鼠一起度过的,他跟它诉说苦闷烦恼,总能得到它逗比又讨喜的回应。如影随行的仓鼠成了无所不谈的密友。
时光飞逝。奥斯卡不知不觉到了18岁,他向往成为一名舞台化妆师,每天在电脑上画画,给女同学小洁拍化妆照。小洁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开始她以为奥斯卡对她有好感是因为想恋爱,但尝试过后完全没可能,奥斯卡跟她吐露了心声。爸爸彼德也以为他俩在谈恋爱,一问小洁,她不置不否,这惹恼了彼德。
这位父亲当然不干了,他一定在想,我的儿子怎么可能是那样的呢。他总是用最简单又最粗暴的方法去跟儿子沟通,当然总会事与愿违。儿子质问他,妈妈那么多衣服占用了我的柜子,你为何不还给她。这位浑不吝的爸爸说都是我的,一件也不会给她。彼德一直被怒气蒙混了双眼,心眼也就小得可怜。
隔段时间彼德就会谈一个女朋友,但没一个谈得拢的,没几个月就会跟他拜拜了。奥斯卡的空间,就是在树屋、仓鼠和暑期打工的仓储间度过。在仓储间,他认识了同样打工的小伙韦德。开始,韦德借了他的旧T恤穿去上班,之后,他拿着那件韦德还给他的T恤闻了又闻。他对韦德可谓一见钟情。
那天韦德开车送他回家,仓鼠不见了,原来跑到了车子的音响里面,奥斯卡焦急万分,韦德只对着里面吐着几口烟,小玩意就乖乖跑出来了。然后,韦德去看了他的树屋,惊叹不已。但出来时,被彼德看到,他用水枪射了韦德,让韦德感觉这爸爸怪怪的。彼德当然怪怪的,他就是不希望儿子跟男生在一起。
但奥斯卡还是执意地戴着妈妈的黄帽子,并穿起了妈妈年轻时的衣服,参加了韦德的化妆舞会(彼德斥之为同性恋舞会)。
舞会上,他目睹了韦德跟一个女生亲吻,这让他万分难过,一个男人纠缠着他,强制性跟他发生的关系,这让他恶心,他吐了一地的污秽物。这真是又一次糟糕至极的经历。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他说过,每当孤独时,他就跟仓鼠说话。
另一件糟心的事就是仓储辞退了他,韦德到树屋来找他说也不干了,韦德主动吻了他。他说准备去柏林看亲戚在那呆几个月。之后,韦德就在他的生命中消失了。其实,韦德回到了蒙大拿老家。那天,爸爸对他说那儿有你的信,拿来一看,奥斯卡申报的纽约化妆学校,拒绝了他的入校申请。何去何从?他只能伤心地跟仓鼠倾诉。
一直压抑的火山终于爆发了。彼德不能容忍儿子再这样沉靡下去,就狠心地摔死了仓鼠。彼德觉得,他必须长大。但他不知道这仓鼠等同于他奥斯卡的生命,这么多年都是这小玩意陪他长大的。幸好他的妈妈也在,她质问彼德为何要这样做。
但看一边的奥斯卡手棒着那只死了的小布,突然感到异样的恶心,他的胃真的着火了。童年学校那起霸凌事件一直让他喘不过气,他的肚皮发胀,他从肚子里抽出那根铁棒,猛地高高举起怒气冲冲地过来,彼德吓尿了,但儿子一棒打下去是废柴。
那条总是让他恶心的铁棒终于拿出来了。奥斯卡躺在妈妈的床上。虽然妈妈跟父亲口中那个“同性恋”的男人结了婚,但很幸福,这个男人之前有一对儿女,对于继母也不错。
妈妈摸着他的头安慰他说,你不能去纽约上学,能不能就在弗戈的社区大学上呢,这样你也能远离你那位爸爸。儿子没吱声。他不再是妈妈口中的小飞靶了。
他给小洁送去了化妆照,希望她能如愿报上自己想上的大学。而他来到了海边。海边一栋新房子。他把仓鼠放在自己扎好的纸船上,让它漂流。这时的仓鼠陡然活络起来,它说我遇到了一个好主人,你的爸爸换了四茬女友,却让我相随了10年。拜拜了,奥斯卡。
影片的整体,极其静稳,夹杂着童话寓言的卡通魔幻,增加了多重趣味,叙事拐点都会点到为止,不会纠缠于里,这是极高明的选材与剪辑。冷色调与冷处理,相辅相承,有一种如诗如烟的味道。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处女作。
所谓《柜中野兽》,那便是让奥斯卡一直惶恐不安的痛苦往事,那是深藏于心的不堪,亦如恶魔鬼魅的野兽记忆。现在,那根横亘于心的锈迹斑斑的铁棒,终于让他从心里抽出来了。他轻松了。
人,总要学会真正的长大。仓鼠伴随的人生,注定只属于往昔。告别了仓鼠,才算真正告别了童年。晚上,奥斯卡做了一个梦,梦见的全是小时跟爸爸一起的光景,最后,爸爸温和地说你已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梦,我以你为荣。
醒来时,他一阵茫然。他能原谅爸爸吗。也许。毕竟他离开家了,他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他清楚,人生已没有回路。
2017、4、21
惊喜之作,泽维尔多兰style,情绪抓人,迷幻而伤感。每个Gay的人生都有一段漫长的孤独,孤独后是放纵,放纵后大抵还是孤独。
电影真是gaygay的,观影现场也是基佬成群。孤独才是那个同志的归宿,宿命感不安情绪传达到位。但叙事太依靠配乐和歌曲,运用得太满。足够精致,也太想精致了。奇幻色彩的表达也有点多余。#2016BJIFF#
恐怖的事物使我兴奋。如果不恨自己的父母,你就会像他们一样生活。幻想的小仓鼠总会死去,这是成长的代价,并不是因为它美好而不切实际,而是因为它脆弱,青春脆弱,幻想脆弱;人可以一直纯真不切实际的梦想,但不可以脆弱。
突然隐约察觉到多兰其实挺好模仿的……
心想、臆想、幻想、梦想……想一想,柜子是一语双关,既讲了男主被父权压抑住的性取向、又含有对柜中母亲衣物的小心翼翼、对母爱缺失的童年阴影。幽默和惊悚的超现实桥段、张扬的迷幻乐OST,很亮!
Connor Jessup又让我哭成了sb...
主题是讨论父亲和儿子成长关系的,顺带同志题材,但是叙事能力偏弱,父母家庭关系这条线故事没讲清楚,同志这条线又太碎片化,导致主角的愤怒显得颇有点无理取闹的架势。片中依赖过多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去传达意念,个人认为不如用现实的情节直接表达效果好。仓鼠这个角色的设计还不错。
[B-]加拿大式疼痛青春,故事和影像流畅,摄影和配乐加分。
也是多兰的路子,用的两款小男生都是都一种类型。
Connor Jessup/ Joanne Kelly. (Ben Mason from Falling Skies and Myka Bering from Warehouse 13)
仓鼠那里哭成傻逼我一定是疯了
导演很懂gay 演员也不错,这个分数对这电影不公平
这电影能在多伦多电影节拿最佳加拿大电影奖也是醉了,地方保护政策要不要这么明显。无非就是个小男孩年幼心里创伤最终正视自己性取向的故事,话说厕所约炮的时候还特意留一个镜头给安全套,导演还真是费劲心思...
故事有点平铺直叙,但电子配乐和奇幻画面太带感了,那个接吻就像有河流在奔腾。看到了多兰美学和青春的残酷柜门,不敢相信导演是新人。不好意思本人的最大兴趣就是看美少年们谈恋爱啊啊啊~
想过更好的结尾但我不能无理希望每个片都按照脑内剧情发展 在想如果能像Xenia一样更狂野大胆干脆放开会更完美 我只知道maya搞乐队但配乐选曲竟出色极了 最后还用了nils的作品…两行热泪 现在安利austra还来得及吗
那场流淌着瓶装水的接吻,胜过这世上所有GV。
你喂我的一口水,在空气里蒸发成雨,打湿了全身;我吞下的铁钉,在胃里冶炼成钢钎,武装到牙齿。昨日的你跋扈而恣意,归还的上衣里残留着痴醉气息;今夜的我糟糕而狼狈,你的指甲里弄丢了我的期冀。生而为人,若没有低到尘埃里的那一刻,怎知爱为何物;若没有踏出柜门的那一瞬,怎知原来我没丢了勇气。
关于童年阴影和自我认同。影片剪辑很棒,树屋喂水接吻时出现的瀑布,派对上吐出的铁钉,仓鼠死去时演员的爆发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喜欢影片最后出现的海边的白色小屋和夜幕降临时南瓜色的灯光。
"Oscar Wilder"今年看到的两个最好的同性恋角色都来自Connor Jessup,美国重案里被牺牲的少年,和本片一脚将父权怪物踢入衣柜的男孩。正如青春期迷离的配乐游离于剧情外,却塑造了不错的情绪。男孩的疑惑,惶恐,愤怒转向平静,是个好的coming-of-age story。那个吻像江流奔涌,不再需要梦的结尾
能被我截图的电影,都不可能低于四颗星